谁是美国传统零售业发展现状"大推手

谁是美国传统零售业“大溃败”推手
  这是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家梅西百货商店。 新华社记者 汪平 摄(资料照片)
  当前,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用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话来说就是美国经济“相当健康”。但是,在健康的美国经济“肌体”中,传统零售业却似乎“病入膏肓”,破产、倒闭、关店,今年估计仍是灾难之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零售业大面积溃败?《大西洋月刊》刊文认为,这是由电子商务崛起、商场供应过剩以及餐厅复兴等多重因素所致,亚马逊并非唯一“推手”。
  零售业遭遇“灾难年”
  文章直言,从乡村购物中心到曼哈顿大道,这两年可谓是零售业的灾难性年头。
  2017年已发生9起零售店破产事件,而2016年全年也就这个数字。彭尼百货、电子产品零售巨头RadioShack、梅西百货和西尔斯百货都宣布关闭100多家门店。运动用品零售商Sports Authority和最大连锁平价鞋店Payless 都已申请破产保护。上周,几家服装公司的股票跌至多年来最低点,其中包括“露露柠檬”、“城市户外”和“美洲鹰”。拉夫·劳伦也宣布正在关闭第五大道的Polo衫旗舰店,这也只是多个在黄金地段关闭旗舰店的品牌之一。
  大型零售商的“灭绝级”事件也许可以从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找到解释。但现实却是,美国GDP连续8年增长、天然气价格走低、失业率低于5%,而过去18个月也是工资增长最多的时期,尤其对中低收入的美国人来说。
  与此同时,整体零售支出也在稳步增长,尽管增幅不大。到底该如何解释这一切?或许几个趋势性发展——电子商务崛起、商场供应过剩以及餐厅复兴的惊人效应,这三者“合谋”改变了美国购物生态的面貌。
  把客厅沙发当购物中心
  文章认为,美国实体店衰败的第一种解释是网购冲击,人们比过去更多地在线上购物。
  对于实体店的消亡,最简单的解释是亚马逊吞噬了零售业。从2010年至去年,亚马逊在北美的销售额从16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去年,西尔斯百货的收入仅220亿美元。这意味着亚马逊在6年内的增长等于3个西尔斯。多家媒体报道称,更明显的变化是,美国半数家庭都是亚马逊的订阅用户。
  不过,亚马逊只是一方面,并非故事的全部。很长时间以来,网购在媒体和娱乐领域发展很快,比如书籍和音乐销售。方便的退货政策也使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变得更便捷、零风险。
  此外,由于应用程序和移动钱包的出现,移动购物也变得更容易。自2010年至2016年,网购支出占比已从1.8%上升至20%。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线上买卖,还能培养新的购物习惯,从而让消费者逐渐把客厅沙发当成购物中心的替代选项。
  购物商场扩张速度过快
  当然,购物商场过剩也是原因之一。
  今天,美国约有1200个购物商场。10年以后,可能还会减少至900个左右。这并非预示“商场的死亡”,但商场确实在衰落,而且不可避免。
  考恩研究公司表示,美国商场扩张速度比1970年至2015年的人口增长还要快2倍。美国人均购物空间比加拿大多出40%,是英国的5倍,德国的10倍。根据房地产研究公司库什曼和韦克菲尔德的统计,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购物中心访问客流下滑50%。其实这并不奇怪,经济大衰退带来毁灭性打击:购物中心客流量每年都在滑坡。
  餐饮销售额不降反增
  文章还给出了第三种解释: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从物质主义转向和朋友在外聚餐。
  就算是电子商务和购物空间过剩导致成千上万零售店关门,但是,为什么倒闭潮会在这个节骨眼发生——低收入工人的工资上涨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快?
  首先,虽然工资上涨对工人和整体经济都是巨大利好,但是对于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利润零售店来说,可不是好事。收银员和营业员是全国最大的两种职业,从业者人数达800多万,这两大职业的收入中位数每年低于25000美元。最近新的最低工资法以及紧俏的劳动力市场虽然让最贫穷的工人涨了工资,但却使那些受亚马逊“压迫”的零售商更感压力山大。
  第二,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正从服装转向旅行和餐饮,服装店的销售额也随之下降。在经济大衰退之前,零售业在20世纪90年代急剧增长,人们购买很多东西,包括房子、汽车和衣服。但是,后来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人们花在买衣服上的钱越来越少,本世纪以来,在消费支出总额中,购买服装支出下降20%。
  这是怎么回事?原因在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入住率出现井喷。自2010年以来,美国航空公司的乘客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去年创下8.23亿人次的纪录。而餐馆的勃兴也更加戏剧化。自2005年至今,餐饮服务场所的销售额增长是其他所有零售行业的2倍。2016年,美国人在餐厅和酒吧的花销第一次超过在百货店的消费。
  这一现象背后也有社会因素。在社交媒体时代,许多年轻人的行为受到这类动机的驱动——他们会考虑哪些经历和体验能在社交媒体上创造出最受欢迎的帖子,无论是传统的沙滩照片还是闪闪发光的鳄梨烤面包,只要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效应就会吸引年轻人。不过,房地产分析公司Reis的高级经济学家芭芭拉·伯恩·德纳姆认为,这对商场而言是一件大事。百货公司虽然失势了,但是更美妙的食品、娱乐甚至健身活动或许会吸引青少年或普通家庭重返垂死挣扎的购物中心,在那里,他们可能会光顾那些险将倒闭的实体商店。
  零售业将迎更大变革
  文章预测,今天,移动购物可能是零售业中最具变革性的力量,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对零售业的改变可能会和智能手机一样具有革命性。
  一旦无人驾驶车变得价廉物美、安全且供应充足,零售商和物流公司就可以购置数百万辆自动汽车,届时汽车就能成为商店,而街道将是最终的商场。事实上,无人驾驶车可能会导致购物中心在某些地区走向消亡。计算机并行版本系统(CVS)可以让数百辆自动驾驶小型货车满载货物,整日整夜在郊外“游荡”,通过智能手机随时接受客户召唤,然后把货送到客户家中。到2025年,一款豪华手表可能不会在上东区的店面展出,它或许拥有一辆自主展示车,围绕社区打转,客户可以随叫随到,然后停在一栋公寓大楼的门口。无人驾驶零售将创造新的便利服务,但也会让交通“头痛”,这需要制定新的法规,但它会激发行业创新的灵感,把更多企业从传统商业地产的束缚中解救出来。零售业的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神奇。(记者廖勤 编译)
友情链接:&&美国传统零售业遭遇困境,出现大规模裁员和关店潮
我的图书馆
美国传统零售业遭遇困境,出现大规模裁员和关店潮
日 10:05 来源:
2014年对于美国零售业来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据此前彭博社橙皮书信心指数反映,今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形势很可能不及市场预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零售行业。
周五,沃尔玛将让2300名Sam's Club员工下岗,占员工总数的2%,这一规模创下2010年以来最高。
周二,Sears百货公司宣布将于今年四月关闭其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旗舰店,而这已是Sears集团自2010年以来关闭的第三百家门店了。而就在月初,美国主要的百货公司J.C Penny和Macy's百货也接连宣布了关店的消息。
Target百货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475人,包括其设在明尼苏达州的总部,同时也不计划填补目前空缺的700余个岗位。
但专家表示,现有的这些表现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此后零售业还要经历长达数年之久的衰退过程——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内,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整个零售业规模缩减了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之多。
1月是典型的关店高峰,根据国际购物中心委员会(ICSC)的统计,自2010年以来,一年中44%的关店声明都在一月发布。不过在今年有新趋势出现了,一些门店不是被简单地关闭,而是转向了网络。
根据comScore公司的数据显示,在上个假期中,美国通过固定设备完成的网上交易额增长了10%,而在计入移动设备后该数字上升至了12%。另据ShopperTrak公司的统计,随着假期的缩短及天气的突然转冷,在圣诞和新年期间,将近15%的消费者从传统商场转向了网络购物。
Belus咨询公司的分析师Brian Sozzi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预测在未来15年内传统零售模式的市场份额会不断地缩减,不得不说,那些将自己的未来押在电子商务上的商家很聪明。
Sozzi表示,尽管传统商店在上个假期的消费高峰内实现了盈利,但其结果还是低于市场预期的。而很快,零售业就将面临第二次关店潮的来袭。而第一次则是在经历了“节日跳楼价消费季”的2008年。
根据ICSC的数据显示,在上次衰退中,商场闲置率从5.5%增长到了11%,而到目前为止也只恢复了不过2.1%而已。
在Sozzi看来,即便是J.C. Penny在上周关闭了33家,它的旗下的门店还是太多,就更别提其他家了。而在美国,这样门店过剩的商家真是数不胜数:American Eagle,Aeropostale,Wal-Mart……
而Wells Fargo公司的分析师Payl Lejuez则表示,J.C. Penny公司的关店策略算是摸对了门,但高层对于危机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不清楚究竟要关掉多少才算完。
“零售行业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这可能是一次彻底的改革,而J.C. Penny必须做出选择——我并不是说要他关掉所有店——但为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即便是牺牲几百家门店也是值得的,不过这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
而Caruso Affiliated公司总裁Rick Caruso的观点则更加极端:“如果没有一次彻底的改革,那么很快传统商城就会走向灭亡。”
“而且从2006年开始我就再没见过任何新建的大商场了。”他补充道,“如果一件产品停止生产,那最好的解释就是:消费者对它失去了兴趣。”
不过零售商们并不准备就这样认输,在今年美国零售联合会上,一个最主要的议题就是如何挽救实体商场。会中提出的“拯救方案”包括了发放移动赠券或是在店中使用高科技的配件来挽留那些可能投入网上商城的顾客。
“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弃。”Birnbrey总结道。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正文
传统零售业面临转型 美国零售业是如何破局的?
事实上,的转型并非是国内零售商面对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各大零售商也都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不少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美国可谓是全球顶级零售商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如果全美零售商也来参与此次中国零售商大会,他们又会谈论什么话题呢?他们又是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呢?如何应对电商冲击?电商冲击实体店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比起中国的电商市场,美国的电商一直是由亚马逊把控的,尽管有一些小型垂直电商在细分领域吸引了顾客的注意,但是比起亚马逊的体量来说,实在是小之又小。在一直兼并各类竞争对手和各类“新型”技术企业以外,近年来亚马逊依然在多点发力。从去年11月份曝出亚马逊在曼哈顿租下一处面积达47万平方英尺(约合4.3万平方米)的大楼作为实体店开始,亚马逊在2015年还做了很多,比如“小物件”免费速递等等。不仅如此,恰逢亚马逊20周年,亚马逊在7月15日打造了一场类似于“黑色星期五”的线上购物节,这场活动最终成为了一场金牌会员(Prime)的狂欢: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每秒平均卖出398件商品,最终销量比其在2014年黑色星期五(11月29日)当日的销量还多18%——注意,黑五当天的销售是面对全客群,而此次715仅仅针对金牌会员。由此可见,在美国市场中,亚马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因此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要面对的话题就是如何应对亚马逊的冲击。美国零售商们的解决思路是“反直觉”的,因为他们的应对方法居然是“开新店”。自2013年开始,美国零售商就开启了“新店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超市、大卖场类零售商,其二是百货类零售商。从超市、大卖场类零售商来说,和塔吉特(Target)可谓翘楚。沃尔玛总共开出三类新型店铺,目前最为红火的是“沃尔玛邻里市场店”(Walmart Neighborhood Markets),相对于传统店铺,邻里店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店小,此类店铺的面积通常为4000平方米;第二是位置好,通常开在商业区附近,甚至还开在大学里,离目标顾客群非常近——而传统沃尔玛离顾客的平均距离是8公里。再加上沃尔玛的低价策略,此类店铺一出现就吸引了大量客流。此外,沃尔玛邻里市场店的商品也很特别,它以生鲜、汽油、药品为核心品类——这都是电商企业根本无法满足的需求。类似地,塔吉特的小型店City Target也在运营之中,相比于传统店铺,City Target店更小(约平方米)、距离顾客更近,商品包装更小——超大包装只适合传统开在郊区的卖场。City Target目前的经营状况也十分出众,其官方数据显示,不少小型店的客流量已经超过大店了。从百货类来看,思路也是非常相近的,那就是打造出距离顾客更近的小型折扣店,这里做得最好的也就是以顾客服务见长的诺斯通百货(Nordstrom)了。在全价店之外,诺斯通还有折扣店(Nordstrom Rack),其营收目前占总营收的近2成。此类店铺平均面积仅为3250平方米,这个面积一方面容易寻找,另一方面租金更低。这类店铺很好地吸引了千禧一代(Millennials,类似于国内80后和90后消费者),再加上诺斯通极其出色的客服服务体验,事实上直接就把目前还买不起全价的年轻一代拉到了自己的营销生态圈中。由此可见,在应对亚马逊这类电商巨头时,传统零售商的第一大就是用新式店铺来抗击,此类店铺的核心特点在于面积更小、距离更近、商品更符合并满足需求。店内如何更加“性感”?正如Uber颠覆了传统出租车行业一样,传统零售店如何变得更加“性感”也成为了店商们的课题。这里,有两种常见方式,通过技术带来体验或直接增加体验。技术角度来看,如何“服务好”顾客的手机成为了一大要点。因此,第一条思路就是打造一个顾客不会删除的APP。为此,APP必须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功能”或“更多样的优惠”。从功能方面看,目前美式零售商中一大重要功能在于店内导航系统,消费者可以在APP中找到想找的商品,然后在店内打开APP,自动导航到商品处——对于服装等必须“试穿”的品类,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从功能角度,此类一般还包括价格匹配系统——如果在官方APP中买贵了,你可以拿回差价——包括沃尔玛、诺斯通等零售商都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从优惠角度看,为顾客提供限时的线上优惠是一个常见的方法,这种闪购模式已经成为全球零售商的重要武器;当然,更方便的优惠券存储也是APP的一大功能,包括梅西百货(Macy’s)、医药店沃尔格林(Walgreens)的APP都可以储存顾客从各个渠道获得的折扣券——这些折扣大部分都是只有在线下才能使用,这样也激发了顾客进入实体店的兴趣。此外,更多的结款方式已经成为美式零售商的一大重头戏:从传统的现金交易,到卡片交易,现在顾客不仅可以使用各种支付APP(例如Google钱包甚至Paypal),目前的趋势是苹果支付(Apple Pay)。结算方式的多样性事实上不仅增加了顾客结算的可能——相比于没带手机,顾客更可能没带钱包,而且这也降低了在结款台排长队的风险,因为顾客可以直接通过苹果手机支付,而不用去结款台。在国内,以上就意味着增加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北京有的车库都可以用微信结算,难道你的门店还不能么?如果说增加店内导航、限时闪购、优惠存储乃至更多结算方式比较难以做到的话,那么也可以参考星巴克的思路——很多不常去星巴克的人甚至都会留下这款APP,因为这款APP每周给用户免费赠送一个游戏、音乐或者电子书的兑换码,每个兑换码价值0.99美元。每位顾客每周1美元的维系成本,这也是一条简单的思路。在技术之外,不少购物中心也通过引进新的业态店、业种店来提升整个店铺的功能性,让顾客可以一站式地满足所有需求。从美国零售商来看,运动中心和健康服务就是解决之道。从美国的经验看,运动中心最大的特点在于顾客每周都会来至少2次,在他们锻炼完身体后,通常会“犒劳”自己一下,此时哪怕是一些简单的功能性饮料的消费,也直接为店铺增加了收入。如果店铺能将锻炼折算为“积分”来打折、购买特定商品,更可以促进顾客的热情——目前,沃尔格林已经这样做了,顾客可以将锻炼量折算为积分在购买药品的时候直接抵扣。截至目前,沃尔格林为80多万名参与项目的顾客送出了约20亿分。第二类是医疗健康类服务,仅以沃尔玛为例,一些店铺中已经引入了医疗咨询服务,相比于传统医院挂号都要几十美元,这里挂号仅需4美元,这能吸引多少“病人”前来咨询,他们咨询后又能“顺便”买多少东西也就可以想象了。让店内更性感的方法就是增加体验,要么用电商们最为擅长的方法来提供线下体验,要么就是用新的业态店来将店铺打造为“一站式”的功能中心——不仅包括吃喝购物,更包括锻炼身体、业务处理等。店内的下一步革命是什么?作为店内的最新技术,iBeacons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一个零售商都在考虑的东西,因为它是店内抗击电商的一大创新理念。这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就是梅西百货——自去年8月起,它在旗下800余家店铺中安装了4000多个定位设备。iBeacons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当顾客的手机连接上店内无线热点(Wi-Fi)后,店铺马上就知道谁来了、她在哪里、她的购买历史等信息,然后只要将之发到客户代表的设备中,客户代表就可以为顾客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帮助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能即时了解顾客位置,那么这项技术还可以让一些相关广告、兑换券“奇迹般地”出现在顾客的手机中,通过激发顾客“占便宜”的心理引诱其非计划性购买。哈德森百货(Hudson Department)也导入了iBeacons技术,其运营思路和梅西百货非常相似。根据其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推送服务的参与度超过50%的同时,根据位置所赠出兑换券的利用率也接近30%。为顾客提供更容易来到的小店、更符合需求的商品精选是传统零售回击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拥抱最新科技,而不是看着新兴科技企业占领所有的蓝海市场后,再去这个由“自己亲手造成的新红海市场”中和这些已经站稳脚跟的企业拼刺刀。(来源:中国连锁)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搜铺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采编中心:3-809,邮箱:。
责任编辑:朱璨
关键词阅读
业态:女装需求面积:500-2000㎡拓展区域:全国女装1柯仕道(Chris&Roeder)业态:异国美食需求面积:150-300㎡拓展区域:浙江(杭州;宁波)异国美食2西嘉士(CIGES)业态:中餐需求面积:80-150㎡拓展区域:山东中餐3逆流的鱼业态:异国美食需求面积:50-100㎡拓展区域:浙江(宁波)异国美食4萨可丝(sokiss)业态:男装需求面积:100-500㎡拓展区域:全国长三角男装5T.优品业态:女装需求面积:70㎡以上拓展区域:全国女装6雪歌服饰(XG)
“微”观商业地产
查看分站微信谁是美国传统零售业“大溃败”推手
关注新华网
  这是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家梅西百货商店。 新华社记者 汪平 摄(资料照片)
  当前,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用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话来说就是美国经济“相当健康”。但是,在健康的美国经济“肌体”中,传统零售业却似乎“病入膏肓”,破产、倒闭、关店,今年估计仍是灾难之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零售业大面积溃败?《大西洋月刊》刊文认为,这是由电子商务崛起、商场供应过剩以及餐厅复兴等多重因素所致,亚马逊并非唯一“推手”。
  零售业遭遇“灾难年”
  文章直言,从乡村购物中心到曼哈顿大道,这两年可谓是零售业的灾难性年头。
  2017年已发生9起零售店破产事件,而2016年全年也就这个数字。彭尼百货、电子产品零售巨头RadioShack、梅西百货和西尔斯百货都宣布关闭100多家门店。运动用品零售商Sports Authority和最大连锁平价鞋店Payless 都已申请破产保护。上周,几家服装公司的股票跌至多年来最低点,其中包括“露露柠檬”、“城市户外”和“美洲鹰”。拉夫·劳伦也宣布正在关闭第五大道的Polo衫旗舰店,这也只是多个在黄金地段关闭旗舰店的品牌之一。
  大型零售商的“灭绝级”事件也许可以从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找到解释。但现实却是,美国GDP连续8年增长、天然气价格走低、失业率低于5%,而过去18个月也是工资增长最多的时期,尤其对中低收入的美国人来说。
  与此同时,整体零售支出也在稳步增长,尽管增幅不大。到底该如何解释这一切?或许几个趋势性发展——电子商务崛起、商场供应过剩以及餐厅复兴的惊人效应,这三者“合谋”改变了美国购物生态的面貌。
  把客厅沙发当购物中心
  文章认为,美国实体店衰败的第一种解释是网购冲击,人们比过去更多地在线上购物。
  对于实体店的消亡,最简单的解释是亚马逊吞噬了零售业。从2010年至去年,亚马逊在北美的销售额从16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去年,西尔斯百货的收入仅220亿美元。这意味着亚马逊在6年内的增长等于3个西尔斯。多家媒体报道称,更明显的变化是,美国半数家庭都是亚马逊的订阅用户。
  不过,亚马逊只是一方面,并非故事的全部。很长时间以来,网购在媒体和娱乐领域发展很快,比如书籍和音乐销售。方便的退货政策也使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服装变得更便捷、零风险。
  此外,由于应用程序和移动钱包的出现,移动购物也变得更容易。自2010年至2016年,网购支出占比已从1.8%上升至20%。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线上买卖,还能培养新的购物习惯,从而让消费者逐渐把客厅沙发当成购物中心的替代选项。
  购物商场扩张速度过快
  当然,购物商场过剩也是原因之一。
  今天,美国约有1200个购物商场。10年以后,可能还会减少至900个左右。这并非预示“商场的死亡”,但商场确实在衰落,而且不可避免。
  考恩研究公司表示,美国商场扩张速度比1970年至2015年的人口增长还要快2倍。美国人均购物空间比加拿大多出40%,是英国的5倍,德国的10倍。根据房地产研究公司库什曼和韦克菲尔德的统计,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购物中心访问客流下滑50%。其实这并不奇怪,经济大衰退带来毁灭性打击:购物中心客流量每年都在滑坡。
  餐饮销售额不降反增
  文章还给出了第三种解释: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从物质主义转向和朋友在外聚餐。
  就算是电子商务和购物空间过剩导致成千上万零售店关门,但是,为什么倒闭潮会在这个节骨眼发生——低收入工人的工资上涨速度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快?
  首先,虽然工资上涨对工人和整体经济都是巨大利好,但是对于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利润零售店来说,可不是好事。收银员和营业员是全国最大的两种职业,从业者人数达800多万,这两大职业的收入中位数每年低于25000美元。最近新的最低工资法以及紧俏的劳动力市场虽然让最贫穷的工人涨了工资,但却使那些受亚马逊“压迫”的零售商更感压力山大。
  第二,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正从服装转向旅行和餐饮,服装店的销售额也随之下降。在经济大衰退之前,零售业在20世纪90年代急剧增长,人们购买很多东西,包括房子、汽车和衣服。但是,后来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人们花在买衣服上的钱越来越少,本世纪以来,在消费支出总额中,购买服装支出下降20%。
  这是怎么回事?原因在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入住率出现井喷。自2010年以来,美国航空公司的乘客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去年创下8.23亿人次的纪录。而餐馆的勃兴也更加戏剧化。自2005年至今,餐饮服务场所的销售额增长是其他所有零售行业的2倍。2016年,美国人在餐厅和酒吧的花销第一次超过在百货店的消费。
  这一现象背后也有社会因素。在社交媒体时代,许多年轻人的行为受到这类动机的驱动——他们会考虑哪些经历和体验能在社交媒体上创造出最受欢迎的帖子,无论是传统的沙滩照片还是闪闪发光的鳄梨烤面包,只要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轰动效应就会吸引年轻人。不过,房地产分析公司Reis的高级经济学家芭芭拉·伯恩·德纳姆认为,这对商场而言是一件大事。百货公司虽然失势了,但是更美妙的食品、娱乐甚至健身活动或许会吸引青少年或普通家庭重返垂死挣扎的购物中心,在那里,他们可能会光顾那些险将倒闭的实体商店。
  零售业将迎更大变革
  文章预测,今天,移动购物可能是零售业中最具变革性的力量,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对零售业的改变可能会和智能手机一样具有革命性。
  一旦无人驾驶车变得价廉物美、安全且供应充足,零售商和物流公司就可以购置数百万辆自动汽车,届时汽车就能成为商店,而街道将是最终的商场。事实上,无人驾驶车可能会导致购物中心在某些地区走向消亡。计算机并行版本系统(CVS)可以让数百辆自动驾驶小型货车满载货物,整日整夜在郊外“游荡”,通过智能手机随时接受客户召唤,然后把货送到客户家中。到2025年,一款豪华手表可能不会在上东区的店面展出,它或许拥有一辆自主展示车,围绕社区打转,客户可以随叫随到,然后停在一栋公寓大楼的门口。无人驾驶零售将创造新的便利服务,但也会让交通“头痛”,这需要制定新的法规,但它会激发行业创新的灵感,把更多企业从传统商业地产的束缚中解救出来。零售业的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神奇。(记者廖勤 编译)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零售业的现状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