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一下就知道这股票值多少,别人都500亿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中金财经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A股小市值高溢价或面临重大拐点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A股的扭曲,在今年这个所谓的结构牛市中表现更突出——小市值股盈利能力、成长性、分红率等明显远差过大市值公司,但市值规模大小居然决定了今年股价涨跌幅:500亿~1000亿市值以上的股票今年1~9月份平均涨幅仅在2%~3%间,而50亿~20亿市值以下的1546只股票今年1~9月份的平均涨幅在30%~50%间,尤其是20亿市值以下的460只个股平均涨幅近50%多。小市值个股如此逆大盘疯长,创业板个股唱主角。
  很多人说这是市场力量博弈的结果,并持市场总是对的观点。其实不然,股市定价,没有最傻,只有更傻!海水退潮后会怎么样?
  创业板自日开板至今已5年。据统计,截至日,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397家,总市值2.25万亿左右(为2009年的14倍),流通市值1.35万亿左右,平均股价在20元左右,平均市盈率67.08倍,而上证A股平均市盈率仅为11.46倍,上证50动态市盈率仅7.37倍。创业板流通市值总规模仅相当于中国石油A股的流通市值,在A股这个炒新/炒小/炒差扭曲市场的结构牛市不疯狂才怪呢。
  月,创业板交易量占深市总交易量的比例已从2009年的0.96%上升至24.30%,增幅达24.3倍,明显高于流通市值占比的18.1倍增速。5年间,创业板市场日均换手率为4.55%,明显大于同期深市日均仅1.65%的换手率。
  截至2014年8月,机构投资者持有创业板流通市值的份额从2009年的3.56%一路上涨至43.20%。如果机构突然撤资至5%以下,结果会怎么样?
  咱们再来与两个境外成熟市场创业板比较一下。目前处于牛市高峰的香港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仅11.3倍,同样处于牛市顶峰的纳斯达克平均市盈率也就24.2倍。A股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分别比港股和美股高出近5倍、近2倍,靠谱否?A股创业板末日是否快到了?
  日,恒指收盘报23088点,香港主板平均市盈率也就10.8倍,自1970年有恒生指数以来的45年平均PE也就14倍。美道指今年9月曾创出17350点历史新高,估值27倍,而道指过去100年均值是15倍(最低曾到5/6倍),只有三次超过25倍,1929年崩盘前最高31倍;2000年网络泡沫化最高42倍;2007年10月次贷危机前最高27倍。美标普指数130多年来长期在10~20倍PE区间波动,也有几次低到6倍左右,130年均值16.5倍(道指15倍)。据研究显示,一旦高于26倍估值,则未来五年美股通常会下跌!
  纳斯达克2000年市盈率最高时曾疯狂到89倍,日本股市最高也到过80倍,后来怎么样?纳指跌了80%,15年过去至今未到位。日本股市跌了20多年,2013年因安倍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才开始止跌上涨……
  如果按照以往牛市经验推断,当上证A股平均市盈率从目前的11.46倍上涨至30倍左右时,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是否会同倍跟涨?也就是从目前的67.08倍上涨至200倍左右,可能吗?
  机构把创业板整得如此高估值,谁最后得利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月1日至9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497家公司的股东减持,累计减持30.58亿股,累计套现362亿元,环比8月297家公司累计净减持15.85亿股、套现163.96亿元,两项数据均接近翻番,创年内新高。而10月8日~10日三个交易日里,A股共有17家公司发生减持,累计减持0.91亿股,累计套现12亿元。
  对于经济的发展,一种“新常态”的提法最近开始出现。实际上,与对股市牛市判断相比,咱们投资者更应关心的是:经济新常态下股市将呈现怎样的新常态?咱们A股长期以来“重成长、轻价值、重小盘、轻蓝筹”的投机风格何时消失?A股市场何时出现成熟市场那种小公司折价而蓝筹股溢价的新常态?
  小公司应折价而蓝筹股可溢价原因
  先看看香港股市目前的价格情况吧:香港创业板虽然只有200多只股票,但几乎无高价股,其中4元人民币/5港元以上的只有6只;75%的股票不足0.8元人民币/1港元。香港主板1500只股票有近500只不足0.8元人民币/1港元。
  成熟的香港市场一些蓝筹股可以长期在100元以上甚至500~700元的价格徘徊并不断创历史新高,如腾讯近期一直在600元以上徘徊(考虑近期1拆5复权的价格),而小公司常常折价交易还无人问津,可以低到几分钱。
  在境外成熟理性市场,蓝筹股一般给溢价,中小公司一般折价交易/低到3折的也有。直接原因是蓝筹股比较稀少,大家都想要,物以稀为贵呀!而小公司又太多,小公司很难竞争过大公司,很容易破产,即使未来有可能变成大公司,也得N年打拼后才有可能实现呀!
  事实上,在同一个行业里,小公司也很难竞争过大公司。以券商行业为例,2012年年报显示的行业营业利润率中值为18%,按营业收入排序的前25家是35%,后25家则是-16%。在许多其他行业,事情也是如此。虽然船大掉头难,但目前,在中国这样一个仍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并管控的经济体中,规模经济的威力同样重要。
  俺再以2012年中报数据来反证(日上证指数2225点,与目前差不多。而日创业板综指730点,目前1610来点,上涨110%,高估之上再高估),净利润排名前300名的上市公司实现了全市场净利润的94%,平均市盈率按照中报年化8.6倍;而300名以后剩余1817家非亏损公司只实现全市场净利润的6%,平均市盈率65倍,但这些公司数量占全市场的86%,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如此评价美国企业的成长路径:“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咱们A股市场上一直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投机思维:小公司是寻找十倍股的最好的地方……问题是100个小公司中未来有几个能变成大公司呢?目前400来家创业板公司未来能有几家出现像苹果那样的超级牛公司?小公司变大公司的几率究竟有多高?1%有吗?
  小公司确实一直是寻找十倍股的最好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整体,小公司应该比大公司贵吗?有人曾经研究过全球16个主要成熟与新兴市场的估值结构,发现小公司估值显著高于蓝筹股的市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咱们的A股市场。
  不过,当市场都相信某一类资产有前途、并将资金投入其中并推高价格、从而使得更多的投资者相信并参与进来的时候,一个典型的泡沫就形成了,而业已形成的泡沫并不容易破裂。A股如是,美股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亦如是。而能认知这一泡沫的人,如巴菲特、马克思等都曾被市场称为不能跟上时代的古董投资者。
  如此变态估值,直接的原因呢?
  还是惟一拥有远超万亿资金的公募基金在起主导作用。今年上半年84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2021只基金,重仓持有300只中小板股票,市值1076.1亿元,同时重仓持有208只创业板股票,市值910.1亿元,两者合计1986.2亿元,居然首次超过基金同期重仓蓝筹股为主的沪市的市值1837.2亿元。
  据统计数据,201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继续加仓中小板和创业板,而这两个板块有效流通市值占比仅26.3%,而主动偏股型基金对两板的配置比例却接近46%。各大类行业中,基金加仓最多的是TMT,加仓4.9%再创历史新高,而周期品、消费和中游制造等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仓。
  那么风格切换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这并不好预测。即将开通的沪港通意在蓝筹股,也许这是一个切换点。也许还要等待N年,等境外资金如真像大嘴巴高盛的“沪港通将给A股带来1.3万亿美元/合人民币7.8万亿的配置资金”那样的预期,QFII对蓝筹股的定价权远不止像瑞银所说的10%(瑞银估算海外投资者可持有股票市值仅9000亿),而是超过50%的时候,咱们的蓝筹股还会像今天这样如此便宜甚至长期折价交易吗?
  最后,以敢于对低估的银行股发声的中行行长陈四清近日的言论做结尾:“我没有任何引导的意思,但我有一个愿景,希望有一天人们会后悔不买银行股。”
  境外资金如真象大嘴巴高盛的“沪港通将给A股带来1.3万亿美元/合人民币7.8万亿的配置资金”预期,那么,QFII对蓝筹股的定价权远不止象瑞银说的10%(瑞银估算海外投资者可持有股票市值仅9000亿),超50%都有可能,A股蓝筹股还会像今天如此便宜甚至长期折价交易吗?统计数据显示,在QFII的十大重仓股中,就有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折价股票。
  从市值角度看,海外资金持股集中在200亿至500亿以及20亿至100亿的市值区间。据2014年中报数据,同时被2家以上QFII持有的股票共计36只,平均市值达到500亿。从估值水平看,海外资金选股较为看重安全边际,61%的重仓股PE水平在30倍以下,64%的重仓股PB水平在3倍以下。创业板公司仅18家,占比7%。而咱们某些私募基金专挑20亿市值以下的个股进行投机,今年上半年居然还成一时“股神”了,笑不笑话?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巴菲特自述那价值500亿的决定 看股神年轻时代_第一财经
巴菲特自述那价值500亿的决定 看股神年轻时代
福布斯福布斯 11:36
巴菲特年轻时代
自从我拜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后,他便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此后我一直想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念书,因为他在那里担任教授。当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回到奥马哈,并开始推销证券之后,我仍没有忘记他。在1951年至1954年期间,我老是打扰他:经常写信给他讨论有关证券投资的想法。后来我收到了他的一封回信,他在信里说:“你下一次来纽约的时候,请来见我。”
于是我就去见了他,他聘请我在他和杰里·纽曼(Jerry Newman)共同负责运营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大家都声称是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开创了对冲基金产业,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姐妹合伙制投资公司——纽曼及格雷厄姆公司(Newman and Graham)实际上是比琼斯公司更早的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我和当时已怀孕四个月的妻子苏茜(Susie)及女儿一起搬到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White Plains)。每天早上,我上班都是坐火车到纽约市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我在那里工作的时间很短:第二年,当我25岁时,格雷厄姆先生(那时我就是这么称呼他的)告诉我说,他打算退休了。事实上,他告诉我的不止是这个消息,他还向我提供了接替他的机会,杰里的儿子米奇(Mickey)担任新的高级合伙人,而我担任新的初级合伙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是一家规模非常小的基金公司——管理资金只有六七百万美元,但名气非常响。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这是我接替自己偶像的机会——我甚至把我大儿子取名为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Howard Graham Buffett)(霍华德是我父亲的名字),但我也很想返回奥马哈。那时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早上在上班途中都一直在考虑告诉格雷厄姆先生我打算离职。但是,我很难做到。
问题是,当我从大学毕业时,我手里头有9,800美元,但到了1955年年底,我拥有的个人资金已增加到12.7万美元。我当时想,我要返回奥马哈,选修些大学课程,并且阅读大量书籍——我打算退休!我想我们每年有1.2万美元就够生活开销了,而凭借我已拥有的12.7万美元个人资产,我可以很轻松地赚到这笔生活费。那时我对我的妻子说:“复利能保证我会发财致富。”
我的妻子和孩子先我一步返回奥马哈。而我则坐上汽车,在往西返回奥马哈的路上,顺道拜访考察那些我有兴趣投资的公司。这是尽职调查。我在宾夕法尼亚州黑泽尔顿(Hazleton)停留了一下,拜访了杰都-高地煤炭公司(Jeddo-Highland Coal Company)。在密歇根州,我走访了当时正在进行破产清算的卡拉马祖炉灶公司(Kalamazoo Stove & Furnace Company)。我去查看该公司待售的公司厂房看上去情况如何。我去了俄亥俄州特拉华市,查看格雷夫兄弟制桶公司(Greif Bros. Cooperage).(现在谁还知道制桶这门行业呢?)该公司董事长与我会了面。我事先没有预约,只是顺道拜访而已。我发现,人们总是愿意与我交谈。所有这些人都对我给予了帮助。
在奥马哈,我租了一幢房子,地址是安德伍德大道(Underwood Ave)5202号,那时每月租金为175美元。我当时对妻子说:“我很乐意购买一幢住房,但那样做的话,就像是一个木匠卖掉了自己的工具箱了。”我不想用光我的所有资金。
当时我还没有计划创办合伙制投资公司,甚至也没想找份工作。只要我可以自行操作投资,我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我当然不想再向别人推销证券了。但纯属机缘巧合,当时有七个人,其中包括我的一些亲戚,他们对我说:“你以前卖过股票,我们希望你能告诉我们该如何打理自己的资金。”我回答说:“我不打算再卖股票了,但我会像格雷厄姆和纽曼那样,建立一个合伙制投资公司,如果你们想加入的话,就可以加入。”我的岳父、我的大学室友及其母亲,我的姑妈爱丽丝(Alice),我的姐姐及姐夫,我的律师都签约加入。我也投资了100美元。这就是我创办投资公司的起步——纯属偶然。
当我成立这家合伙制投资公司时,我们共进了晚餐,这七人再加上我——我99%确信那顿晚餐是在奥马哈俱乐部(Omaha Club)。我花49美分购买了一本账簿,他们带来了各自投资的支票。我在收下他们的支票前,先向他们分发了用复写纸滕印的半页纸,上面列出了我所谓的基本原则。我说,有关合伙制投资公司的法律文件有两到四页之多。对此不必担心。我会完完全全地告诉你们这些文件里有些什么内容,以后你们就不会有任何意想不到的相关问题。
“但是,这些基本原则就是投资理念。如果你赞同我的投资理念,那么我们就开始吧。如果不赞同的话,我也对此表示理解。今后我不会告诉你们我们拥有哪些股票之类的事情。如果我因投资业绩出色而应该得到鲜花,那么我希望得到它,而如果我因投资业绩不佳而应该受到警告,那么我希望你们向我扔来的是无核水果。但如果我的投资下跌了5%,而市场却下跌了15%的话,那么我可不希望有人会向我扔水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鲜花。”我们把一切都谈清楚了,接着他们就把支票递给了我。
我没有向外募集资金,但一些我不认识的人也开始向我寄来要求入股的支票。而当时在纽约,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正在进行清算。在佛蒙特州有一位大学校长,他叫霍默·道奇(Homer Dodge),之前一直投资于格雷厄姆的基金,他当时问格雷厄姆:“本,我该如何处置我的资金呢?”格雷厄姆回答说:“嗯,这个孩子曾经在我这里工作过……”于是,道奇便开车来到奥马哈,来到我当时居住的那幢租来的房子,我那时25岁,看上去像是17岁,而举止像是12岁。他当时问我:“你现在在做什么呢?”我回答说:“我在帮我家人做这些投资理财的事情,我也会帮你做这些事情。”
虽然当时我并没不知道,但25岁确实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那年我在改变自己的生活,创建了我的第一家合伙制投资公司,而这家公司最终变成规模相当大的一家合伙制投资公司,它叫做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当时我并不害怕,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现在我仍然在做这件事情。
巴菲特年轻时代
巴菲特一家
大约拍摄于196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早已成为一家巨型企业集团。
巴菲特的大婚之日。
巴菲特夫妇在度蜜月。
这对新婚夫妇驾车横跨美国西部。
苏茜拍了一张经典的旅游照片(她新婚丈夫一生中与“坐牢”最接近的瞬间).
苏珊·巴菲特及其母亲。
全家福照片中的巴菲特。
1955年,巴菲特和女儿苏珊。
1956年,返回奥马哈之后的巴菲特一家。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左)及本杰明·格雷厄姆在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
妹妹伯蒂与查理·斯诺夫婚礼后拍的照片。
巴菲特在奥马哈大学授课。
编辑:群硕系统所有人都错了!股市,其实是被吓尿的!-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所有人都错了!股市,其实是被吓尿的!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9:58:09
来源:暴财经(ID:icaijing123)原创,本文已获转载授权。作者:暴哥,转载请联系baoge-cj最近股市走得确实不太好,暴哥这张乌鸦嘴再次得到了印证,真乃罪过!和畅游在股海中的众多股民一样,暴哥也是沉浸此道多年。不过,或许是看得多,见得多了,关于下跌,暴哥有一些不同一般媒体的看法和观点,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股市下跌找原因的悖论!全球几乎所有股市都存在一个毛病,就是市场下跌了一定要找原因,一定要发掘出那个“罪魁祸首”,上涨的时候这种发掘真相的精神好像很少。而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个有特色性的情况,就是当市场下跌的市场往往最容易想到的“假想敌”是监管层,确切的说是证监会的领导。公平的讲,当市场上涨的时候,尤其是大涨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不曾惦记着证监会领导们的好,也没把自己挣的钱分给监管层一点,那么反过来为何下跌的时候,我们就一定的认为是监管层惹的祸呢?而且很多时候,监管层做得事情,是为了弥补此前股市雏形阶段产生的各种弊端,等于是在擦屁股,如果不及时把老鼠屎根除,而让他们一直存在,那么对于股市长期的发展就是隐忧。再说,监管层不出手,难道我们就认定股市不会下跌吗?暴哥提出这个疑问是想引出下面的观点,就是股市下跌根本就不需要理由,我们寻找理由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而非实质性的探查原有。或许暴哥所言大部分人不信,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暴哥说的是不是实情。监管说:先说目前对股市下跌嫌疑最大的理由之一,监管说。有不少媒体已经做过统计了,暴哥就采用拿来主义,直接引用了。媒体们给出的监管层面的原因是这样的:短短10天之内,一行三会相继表态要“加强金融监管”。银监会更是在10个工作日内连发9道文件,剑指金融监管套利、委外等。证监会和上交所均对股市操纵行为做出严监管表态,坚决打击恶性操纵。保监会也发通知,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内外勾结干扰监管工作。首先说,暴哥不否认这些监管对于股市的影响,但是说他们引起了下跌太牵强。大家应该还记得就在不久前,刘士余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妖精论,大鳄说等等言辞,当时市场也是好像风声鹤唳,可走势方面呢?用稳定上涨来形容似乎不为过。尤其刘士余主席上任的2016年,股市从2600点上涨到最高3260点,这个过程监管一直在强化,但是没跌!再说这个所谓的银行委外。从资金面来说,银行委外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股市,而是债市。可竟然有不少别有用心的媒体传言股市受到了万亿级别的资金撤退影响。真相是,根据国泰君安的数据:邱冠华、王剑、张宇在今日(24日)的研报中称,不同市场间,本轮银行监管的影响依次为债券市场 & 信用市场 & 股票市场。股市真正存在监管问题的资金约500-1000 亿元,且整改会留有时间缓冲,实质影响甚微。股价短期或已过度反应。500亿撬动股市,让股市短期市值蒸发万亿这似乎不合逻辑吧。保监会发通知影响股市就更扯了。去年底延续到今年,宝能系、恒大系等等受到严厉的惩罚,禁止买卖股票的时候,股市也只是小幅度的波动,没有引起什么现象级的下跌,而在事情逐渐被市场所淡忘,恐慌过去的时候,市场继续凯歌高走,奔向3300点,那么能说彼时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对股市无效,现在就对股市产生妙用了吗?缺钱说:除了监管说,还有一个说法是,缺钱说,其中现在传得最邪乎的是央行在缩表。暴哥最初看到这一点实在感觉是有点滑天下之大稽,这是因为:第一:我们根本就没条件缩表。记得是相同的一波媒体曾经说过,美联储缩表的威力可能是加息的几倍,甚至十倍。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开始缩表了,其对于经济的影响恐怕也不是加息能够比拟的。确实,就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数据来说,我国的发展态势是不错的。但是这种经济表现如果想延续下去,缩表是万万不能的。第二:真正的缩表是政策完全转向的表现,是配合加息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是因为加息了之后,才想着要缩表。加息配合缩表往往要持续几年的时间,达到一个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流程。本质上来说缩表是一个主动,刻意为之的行为。而我们呢?仅仅是一个偶然的因素,仅仅是因为一些诸如MLF到期不续做等等的临时反应,并不是一个持续性,主动性的行为,所以这根本就谈不上是缩表!第三:真要说缩表我们也不是没有过,2015年才叫缩表呢!这里报个特意把从2002年以来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做了统计。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两个月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降低现象。最为明显的是2015年,央行资产负债表几乎一整年都在下降!2002年至今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2016年,巧合的是,前3个月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也在下降!2016年前三个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化就股市的反应来说,在2015年所谓缩表的时候,上半年股市大涨;2016年前三个月,刨去熔断的影响,可能也还是不错的。暴哥记得无论是2015年还是2016年好像几乎没有人提到所谓缩表的概念,那么为什么2017年股市下跌的时候,就要对号入座,找找缩表的茬呢?再说,说实话,尽管M2的增速降低,但是依然跑在GDP增速的前面,就整体意义而言,我们或许根本从来就没缺过钱!缺的是,资金进入股市的意愿!宿命说:关于股市下跌,暴哥目前听到最为靠谱的或许是宿命说!记得去年海通证券的荀玉根曾经提出过一个SELL IN MAY,也就是5月卖出,今年他有再次提出这一观点。他是以现象导向逆推出的结果,至于具体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基本上可以用难以解释来形容。股道自在――人心!但暴哥想说其实还是有所解的,这个解就是情绪,或者说人心!其实股市也好,楼市也好,经济也好,只要是有人参与的群体性行为,那么归根到底,影响其走势的是人的情绪变化。可能有很多人看过一个故事,说银行再面临挤兑危机的时候,会用虚张声势(假借资金充足的幌子,随时可以提现)的方法,赢得人们的信任从而化险为夷。这个道理其实说的就是人心的作用,人心浮动那么事态就严峻,人心稳定一切都好说,而就事物(银行)本身来说,几乎没有差异和变化。对股市来说,往往我们最乐观的时候,正式最脆弱的时候,也是人心最浮动的时候。大量的拥有获利筹码的人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交出筹码,从多方变为空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卖方的行列,情绪逐渐就会变得惶恐起来,最终导致原本都没有赚到钱的人也跟风开始抛售,而这才是股市每一次下跌的根本所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只有了解了股市内在的情绪逻辑,才能做好投资,把握好机会,如果你每一次都对号入座找原因,那么可能除了焦头烂额,铩羽而归,什么也得不到!这也根本就不能指导我们择时和择势!那么究竟哪些可以量化的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捕捉市场中的情绪变化呢?暴哥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出过一个影响A股情绪的实例,当时暴哥是这么说的:次新股股指走势,请大家点击看图片看大图!下面暴哥来说明下。可以看到,从2015年年底开始,次新股严重下跌的情况主要发生过五次。第一次次新股暴跌发生在2015年的圣诞节,也就是12月25日。之前发生一件大事: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并与日进行了第一次加息。在美联储首次加息10天左右,即两周交易日,次新股出现暴跌!第二次次新股暴跌发生在日左右。再次之前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脱欧成功。不难发现,从英国脱欧公投表决到第二次次新股暴跌恰好又是两周左右。第三次次新股暴跌发生在日。巧合的是,在暴跌两周前,特朗普同学刚刚当选美国总统,日期为11月9日。第四次次新股暴跌发生在日左右。太巧了,在两周之前美联储于日,进行来2015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第五次次新股暴跌发生日。暴哥很不幸的说,两周前也就是3月16日,美联储有来了一次加息。说实话,暴哥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巧合的两星期定律,即只要欧美发生重大事件,次新股必然在两周后开始暴跌,暴跌之前的一段时间则是加速铸顶的蜜月期!这一定律屡试不爽!细思极恐!原本大家的印象中,A股是不应该受到外围因素过多扰动的,起码从资金层面来说,A股的资金流和外界的交集途径和空间都不大。那么为何出现次新股的走势和外界神同步的情况呢?解释或许只有一个,就是人们内心情绪的变化。当大资金看到外围风口不对的时候,有强烈得躲避风险的意愿,从而最终反映在次新股这一受热钱和短期资金影响最大,筹码最松动的板块上!这一次的下跌如果按照上面的方式推演,那么会发现4月7日,美国空袭叙利亚,又是两周左右,次新股发生下跌。而大盘这一次没有选择滞后,而是同步下跌。美国做了什么事情,对中国股市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居然有这种对应关系,那只能说明,情绪的蔓延是部分国界的,恐慌的情绪越洋飘过来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就我国股市的情绪指标而言,有几个指标其实也真的值得大家长期注意,尤其在波动性相对较差的股市当中,更要注意。新增投资者开户数:对于新增投资者来说,股市越有赚钱效应,对新手的吸引力越大。这是人性的基本的趋利心态。可在股市中大家尝尝听到,割韭菜的说法。这个说法其实挺写实的,因为入世未深的股民,往往最容易被市场所戏弄,被获利盘收割。对于先知先觉的人们来说,当新鲜血液和乐观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使抛出手里的获利盘就成为最为合适的时机。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总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原因所在。从今年的新增开户数来看,进入到3月份市场就已经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声音,4月初如果没有清明节,那么开户数的曲线还能提高。这种乐观的情绪积累的太多,终究就会产生暴哥此前说的,股市最为脆弱的阶段,由此乐极生悲!上周的新增开户数据还没出来,但是很可能不会太好,因为市场的负面情绪在慢慢的构筑!融资买入额变化:为什么要说融资买入额呢?因为这个数据和一般的使用自有资金买股票不同,融资买入本质上是借钱炒股。既然是借钱,那么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做呢?市场的情绪不够热络,根本不支持融资买入额的提高。所以,当我们发现融资买入额阶段性的出现高峰的时候,也可能就是市场情绪过于亢奋的时刻!其实还有一个指标是成交量。关于成交量的理解也很简单,成交量放大,说明买卖双方交易的意图都很强烈,参与的热情很浓厚。对于持续上涨的行情来说,能够保持买盘的人气,吃掉卖方的货,那么确实可以持续走高!但是就A股来说,牛短熊长,在熊市这一套逻辑就是反的。一旦买卖双方激烈“交火”,那么买方往往后劲不足,最终卖方主导行情,结果就是下跌二字!所以,在大家投资的时候,切莫只是关注自己手中的一亩三分地,觉得自己选择的股票就能走出独立行情。暴哥也承认有一些高水平的人,能够逆水行舟,但是对于绝大多寿人来说,还是要人情形势,在做出投资的抉择。要逆情绪而为,顺市场而动!对于后市来说,其实目前的点位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在十九大之前,股市肯定是以稳字当头。而且为了经济的稳定,给实体经济更多的支持,发行更多的股票,股市下跌幅度太大是不现实的。暴哥这么说倒不是说政策资金一定会托底,而是说市场力量在这方面也是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的,市场的情绪会在临近打破股市稳定局面的时候,自然的情绪稳定。短期而言,在历经近两周左右的下跌和情绪释放之后,企稳已经是迫在眉睫,买点也即将破晓。在回避高风险高估值的股票之后,会发光的金子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最后暴哥希望,大家在炒股的时候,把视野和心胸放的更宽阔一些,不要让一些杂音和乱象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和双耳!&&&&想与投资一姐有更多交流,可添加微信:jinrong0852版权声明:“投资圈”所推送文章,使用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值班编辑:王颗颗 jinrong0852】,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投诉反馈邮箱:假如错过了前三轮财富机会,再也不能错过第四轮!财富在迭代,并越来越快。第一轮财富,靠胆大勤奋干实业。第二轮财富,靠冒险敢拼干地产。第三轮财富,靠技术知识干IT。而第四轮财富周期正在到来,如若你错过了前三轮财富机会,这次你一定不能错过!关注暴财经,获知第四轮财富密码!暴财经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微信号:caijibac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0万字以上完结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