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高利息投资与理财产品品在慕集期内有利息吗

您好: | 
> 上海证券报: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
阅读 3231|回复 11
上海证券报: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
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来源:   原来,某些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时,往往强调年化收益率,而忽视告知投资者申购期和清算期的利息计算。理财产品的买卖过程包括申购期、产品期、清算期,而资金在申购期和清算期的两个阶段是没有利息的  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  ⊙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今年第一季度,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略升4%,部分7天期理财产品因高收益受到投资者追捧。不过,银行却在兑付期限上设下“玄机”,下调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救了”自身的存贷比考核,“吃了”投资者的活期利息。  超短期理财预期收益突出 或因业务推广  据银率网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中长期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在收益表现上存在分化。其中,中长期产品收益率呈大幅下滑,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依然保持在较高位。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的市场平均收益率为3.83% 。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的市场平均收益率达4.33%。  值得一提的是,7天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最为突出,其发行主体多为城商行及少数股份制银行。以平安银行为例,其多只7天期理财产品收益逾4%。据平安银行在沪某营业部人员称,该行推出的这类产品销售情况火爆,常在半天内哄抢而空。  7天、14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远远大于活期存款利率,且投资标的多为银行间基础资产和金融工具,风险评级较低,多属稳健型投资。同时,其较强的流动性,提高了客户的资金使用率,适合具有不确定性短期理财需求的投资者。  通常情况下,短期内若资金面偏紧,市场利率被推高,导致银行投资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带动了产品收益的走高。在沪某股份制银行产品部总监告诉记者,面临着短期债基和货币T+0的竞争,某些商业银行为抢占短期理财市场,推广表外业务,从而设定了较高的产品收益率。特别是城商行,由于其揽储能力远不及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便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产品期限暗藏猫腻 收益水平不及预期  不过,投资者真的能在短期内如期获得高年化收益吗?一位李姓投资者告诉记者,她所购买一款7天期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时实现了预期收益,但利息却延迟了3天到账。说好的7天理财变为10天,到账利息却仍以7天计算。3.56%的年化收益平摊到时间成本上,其实并未那么高。  原来,某些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时,往往强调年化收益率,而忽视告知投资者申购期和清算期的利息计算。理财产品的买卖过程包括申购期、产品期、清算期,而资金在申购期和清算期的两个阶段是没有利息的。  以某银行发行的7天理财产品为例,50万元以下客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产品申购期为1天,产品期为7天,清算期通常为3个工作日左右。在产品申购当天购买,资产被冻结1天, 清算期间,同样不计入利息日,银行实际占用投资者资金共11天左右。而若产品在清算时,恰逢遇上双休日,则兑付期很有可能变为5天,即资金闲置6天。产品从购买到收益到账共达13天,但仍以7天计息。意味着投资者以7天的收益率投入了一只13天的理财产品。  另外,某些商业银行偶尔也会巧踩“时点”,在国家法定假日前发售超短期理财产品,当产品到期时遇上法定长假,清算日则会继续顺延,银行兑付期进一步拉长。而产品标榜的高收益率,也因银行占用资金的时间过长大打折扣。  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指出,出现兑付期拉长的现象,与银行通过理财资金揽储有密切关系。银行理财产品在每月,26日至月末会出现集中到期的现象,即月末这几天会有大量理财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回到银行表内。通过对兑付期的时间安排,这些资金就能作为存款,帮助银行通过月末的贷存比考核。  “兑付期延长,银行能将资金尽可能长时间地留在表内,一方面能扩大存款基数,应对指标考核。另一方面也能够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因为这一部分资金不用支付利息。” 曾韵佼表示。  目前,银行监管部门还未出台明确的、对银行理财产品兑付期天数的规定,因此商业银行的此番做法未违反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态度则是,一切按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支付利息。  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尽量购买投资期限较长的产品,一是投资周期较长的产品收益较高且相对稳定。此外,即使将清算日平摊在较长的产品期限内,投资者损失也较少。不过,对于产品投资到期日至收益到账日这段空白地带的计息问题,还望监管部门出面予以保护。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帖于日08时28分被亦易修改!
物业|买房|看房|直播|
唐钧:老年人收入翻番的前景如何
老年人收入翻番的前景如何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中国在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473104亿元人民币,城镇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是19109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是5919元;依此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GDP应该达到946208亿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则应是38218元和11838元。  根据上述小康目标,媒体杜撰了一个新词,叫做“收入倍增计划”。于是,便有很多人据此计算自己的收入将会如何倍增。媒体报道,有一位老奶奶计算道:我和老伴现在的退休金收入每月9000元,到了2020年,便能增加到18000元,到那时,便可以……虽然专家学者解释“收入倍增”时,强调要以201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但是很遗憾,上面那位老奶奶的算法,恐怕依然是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误读。因为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翻番”并非人人都在2010年的基础上收入翻番,翻番的是“人均收入”,而“人均收入”和实际收入之间到底是什么情况,实际上还要看社会分配的结果。  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统计数据看,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是拉得比较大的。如果按“按收入等级”分成5个组,低收入组201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85元,月收入774元;中等偏低收入组年收入12702元,月收入1059元;中等收入组17224元,月收入1435元;中等偏高收入组年收入23189元,月收入1932元;高收入组年收入31044元,月收入2857元。  农村也是一样,低收入组2010年的人均纯配收入为1870元,月收入156元;中等偏低收入组年收入3621元,月收入302元;中等收入组年收入5222元,月收入435元;中等偏高收入组年收入7441元,月收入620元;高收入组年收入14050元,月收入1171元。  如前所述,2010年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是5919元,都位于中等收入组和中等偏高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之间。考虑到数据呈偏态分布,因此在整个数列中,很有可能这两条平均线是在60%甚至更高处。这就意味着,其实60%甚至更多的人的平均收入是在平均线以下的。  老年人的收入分配状况应该也是大致如此,也会有60%甚至更多的人都在平均收入以下。在人口流动和社会流动加速的大趋势下,家庭保障的功能越来越弱,他们的养老不得不靠政府。估计有40%左右的人会部分依赖政府,还有将近30%的人可能会完全依赖政府。  就老年人口的收入情况看,最新消息是:“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按照10%的标准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已经是连续第9年上调企业养老金。此次上调之后,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每月养老金将突破1800元。”但是,在当今中国1.8亿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能够进入这个平均水平计算范围内的仍然不到7000万人,仅占37%。  2012年年中,国家老龄委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追踪调查报告》表明:城镇的养老保障(退休金、养老金)覆盖率为85%,农村为35%。城镇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7892元,月收入1491元,其中养老保障收入要占87%;农村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4756元,月收入396元,其中养老保障收入仅占19%。消费支出而言,城镇老年人平均年支出为15819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为1565元,占支出的10%左右;农村老年人平均年支出为4759元,而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要达到378元,要占8%。就老人的自我感觉而言,城镇老人中感到经济比较宽裕的为16%;农村老年人更只有8%;城镇老人中认为经济有些困难的为18%,而农村老人则要占31%。  以上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只是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现有的收入水平基础上讲翻番,中低收入阶层和群体的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是农村的老人。  预测未来,到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要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这也就意味着,在社会分配中,社会赡养比变化了,将从2010年的5∶1,下降到2020年的3∶1,这必然涉及到养老保障政策的调整:  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政府对养老保障的财政补贴。按照2012年国家审计署对全国社会保障的审计结果,国家财政在养老保障方面总共投入了2962亿元,(其中,城市职工养老保险2082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880亿元)。养老保障投入的资金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5391亿元的55%左右,占国家财政的比例为3.0%,占GDP的比例为0.6%。进行国际比较,这样的投入比例,应属比较吝啬的。反过来,也可以说进行调整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据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可能要增加6000多万人。如果仍然按现在的补贴水平,即每个老人补贴1601元,国家财政要投入3842亿。但这在94万亿的GDP中占的比例会减少到不及0.4%。想必这样做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投入翻一番,达到3202元,那么国家财政总共要支出7684亿元,会占到GDP的0.8%。考虑到赡养比会从5∶1下降到3∶1,即负担系数从20%增加到33%;但也要考虑到人均收入会增加一倍,社会保险缴费也会相应增加。估计到那时,国家财政的补贴会达到1万亿左右,差不多是GDP的1%。如果财政收入能够增长到16—18万亿,那么,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可能是5—6%。这样做,恐怕在人均水平上能够翻番了,即能够达到3000元左右的水平。然而,要是进行国际比较,这也仍然算不上慷慨大方。  但是,如前所述,光讲平均收入还是有问题。所以,除了平均收入翻番,可能更重要的是要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就是传说已久的“限高、扩中、提低”。从制度安排来说,养老保障及涉及公平,也涉及效益。按现在的改革思路,即试图把公平和效益放到一个制度框架中去解决,恐怕是难以成功的。所以,建议把基础养老金与补充养老金分为两个层面,分别解决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全国人民不分身份、职业,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资格缴费参保,由政府负责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这一层面要讲公平,从国家领导人到偏僻山村的老农民,待遇应该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基本生活需求是可以定量的,可以按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来计算,然后区分地区差别,再按物价指数逐年调整。  补充养老保险,或称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备积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愿参加。由政府立法监督,但由市场运作。政府指定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运营,用人单位按职工的意愿选择承保机构,签订协议,并允许退出和重新选择。  以上的改革,动作相对比较大,但在社会保障学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如果把2012年不断喧嚣的延迟退休年龄作为调整的目标,那么,将会有7000万老人受到影响。他们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要推迟5年,同时还要再缴纳5年的养老保险费。因此,无论就整体的社会分配而言,还是就养老保障的制度内分配而言,延迟退休年龄都是不可行的。对于老人而言,这一进一出之间,经济损失尚可估计,精神损失是难以估计的。从宏观来看,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更是非同小可。
李银河:辞世16年王小波仍是敏感作家
辞世16年王小波仍是敏感作家 08:54今天是小波辞世16周年的日子。在小波辞世16周年之后,他仍然是一位敏感的作家,这个发现令我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前些时,我编了一套知识分子丛书,选的都是当代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作家,每人自选十万字,不是专业文章,全都是散文随笔类文章。王小波的那本是我选的,标题用了他一篇文章的题目《知识分子的不幸》,选这个题目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只是因为其中出现“知识分子”这个词与丛书名字接近而已。万万没有想到,在送审时竟然遇到了麻烦,至今没有得到审查部门的批准。&&&&&&&崔卫平通不过审查我想到了,徐友渔通不过我也想到了,鄢烈山通不过有点意外,钱理群写反右的文章被要求撤换也有点意外,最意外的是王小波通不过审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小波辞世16年来,选集全集版本无数,正版盗版铺天盖地,海内海外一出再出,纸书电子书畅销不衰,养活了好几个出版商(还有盗版出版商),为好几个出版社带来巨额利润,可以说80后的小孩都是看他的书长大的,冯唐这样的70后作家也都是跟他较劲成长起来的。时光荏苒,到了2013年,他早就出版过无数次的文字居然通不过审查,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我的第一个猜想是:书的标题取得不好,知识分子的不幸,在形势一片大好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知识分子怎么能不幸呢?不幸这个词是个负面的词,而咱们的审查机构最忌讳负面的词,怕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负能量,影响大家乐观向上的情绪。&&&&&&&我的第二个猜想是:书落在了一个最最迟钝、最最呆板、最最机械的审查人员手里。因为估计这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王小波,也没读过王小波的书,只要他读过,他就会知道王小波是个已经死去的畅销作家,他的全集都通过了过去的审查,从中选出的一些文字就不必再审查了。那么难道这位审查人员没上过大学?(据说在所有大学的图书馆里,王小波的书都是出借率最高的,翻得最烂的。)或者是一个非常非常笨的除了自己专业完全没时间看闲书的人?我真是悲喜交集,喜的是,小波思想的锐利和文字的魅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悲的是,时至今日,一些最基本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在中国仍旧敏感,通不过审查,说明我们的社会在思想自由方面这十几年来寸功未进。&王小波文字的通不过审查像一幕讽刺大师笔下的杰作:我们的审查制度已经荒诞到自打耳光的地步——它这回批准,它下回不批准;它以前批准,它现在不批准。现实的荒诞程度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讽刺大师的想象和虚构。这个审查制度除了让人痛心疾首、欲哭无泪之外,我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指控:它完全彻底地违背了宪法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精神,剥夺了公民这两项宪法权利。习总不是说要开始严肃地对待宪法了吗?能不能从取消书报审查制度开始呢?&&&&&&&我的第三个猜想是:书落在了一个最最无趣的除了保住自己职位这个标准没有任何其他抱负和职业操守的审查人员手里。他的全部神经集中在鼻子上,闻到书中哪怕有一点点可能威胁到自己职位使自己犯错误的异味,就不能给他通过。王小波是个公开申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文字并且以冷嘲热讽诙谐老辣著称,这异味肯定呛了他的鼻子,所以不给通过,不能拿自己的饭碗去冒这个险呀。至于出版一些能提高国人阅读品味的好书这样的想法跟自己的饭碗相比,那肯定要屈居第二位的。&&&&&&&而令我最最悲喜交集的一个猜测是:王小波的文字在他逝世16年后的今天仍然处于中国思想启蒙的敏感地带,处于社会进步与保守论争的前沿。无数读者仍旧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期待他的文字,而审查部门则是战战兢兢地担心他的文字一旦出版会对愚民氛围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想到此,我真是悲喜交集,喜的是,小波思想的锐利和文字的魅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悲的是,时至今日,一些最基本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在中国仍旧敏感,通不过审查,说明我们的社会在思想自由方面这十几年来寸功未进。&&&&&&&王小波文字的通不过审查像一幕讽刺大师笔下的杰作:我们的审查制度已经荒诞到自打耳光的地步——它这回批准,它下回不批准;它以前批准,它现在不批准。现实的荒诞程度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讽刺大师的想象和虚构。这个审查制度除了让人痛心疾首、欲哭无泪之外,我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指控:它完全彻底地违背了宪法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精神,剥夺了公民这两项宪法权利。习总不是说要开始严肃地对待宪法了吗?能不能从取消书报审查制度开始呢?&
章诗依:乞丐也八卦
乞丐也八卦 乞讨,本来是人类苦难与贫穷的符号,是走投无路者的最后救赎之路。不过,现代社会,乞风日下,乞丐这一群体与娱乐业交叉的几率似乎越来越大,关于乞丐的花边故事也越来越离奇。几年前,有一幅流传颇广的照片,背景是王府井闹市街头,一个身形胖大的男老外正狼奔豕突,其身后,是一个不依不饶追赶不已的女乞丐,照片中的这位女同胞,脸上焕发着必胜的光芒,看后令人久久难忘。某一年,我在上海公干,在此地报纸上读到一条发生在北京的花边新闻,很巧,事件的发生地正好在我家家门口附近,而且极具戏剧性:一个城管去管一个乞讨的老太婆,还未近身,但见老太婆突然拔足狂奔,那奔跑的速度绝非苍苍老者所能为,城管奋力追赶,结果追上后发生了惊奇的一幕——“老太婆”面具脱落,真身浮现,还原为一个年轻姑娘!一个出租司机告诉我的亲身经历同样拍案惊奇:在天桥底下,一个三十左右、瘸腿的女乞丐招手上车,让司机往一个城中村开,到了目的地后,女子让司机等候,然后蹒跚走入一个院子。几分钟后,一个打扮入时、拖着拉杆箱、腰系钱包的女子从院子走出来,拉开车门,昂然落座,让司机往火车站开。司机这才认出、悟出,原来女子与乞丐是同一人!不同的,只是女子不但一扫乞丐扮相的寒酸,而且竟然不再跛足。行进中,大概作为对司机不弃的回报,女子向司机讲了不少行业秘密,并且告诉司机,老家有亲人过世,自己带了一万块钱回家奔丧。讲完故事,司机调侃地说,自己碰到的,哪里是乞丐,分明是一个演员。由于这些“演员”的存在,乞丐这一古老的行当在现代社会正变得暧昧起来,也无形中提高了现代人行善的成本。如今,甄别真假乞丐,几乎成为城市生活里的一项基本功课。只要你有在北京乘坐地铁的经历,就会知道,地铁的车厢,几乎曾经就是一座流动的人类各种苦难的展览馆。这里的“展品”,有残缺到恐怖的四肢,有无助老人孤苦的晚年,有双眼紧闭患上不治之症的儿童。也许因为同情疲劳症,或者因为难辨真假,我发现,随着乞讨者的边际收益已经递减到接近于零,在地铁车厢里,这门古老的技艺已呈衰败之势。我对乞丐不存任何偏见,即使对那些演员级的乞丐也同样如此。但原因倒不像梁实秋先生为乞丐所做的辩护那样——乞丐并不是不劳而获的人,做一个乞丐,要在骄阳下晒得黧黑干瘦,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而且一般来说,乞丐都是“取不伤廉,勉强维持他的灵魂与肉体不至涣散而已”,梁先生甚至都不认为乞丐是社会的寄生虫,因为“在寄生虫这一门里,白胖的多得是,一时怕数不到他罢?”我理解梁先生借乞丐以讽世的用意,并且认为他的话即使放在当世也还有其彪悍的生命力。同样的,我也不是从林语堂先生对伦敦乞丐的赞美的角度来看待本国乞丐的。在林先生眼中,伦敦的乞丐独立而自尊,原因是,在那里赤裸裸空手乞讨者很少,而是一般都有些技能做掩护,比如画画、拉琴。在我看来,乞丐之所以可以坦然地自立于人类社会的丛林,是因为其不过是在从事一门生意而已,他或她,与我们在做的,是一门平等的良心生意。乞丐交出自尊,换回物化的怜悯,而我们,得到的是施舍的快乐,是良心的奖赏。而且,这点小小的快乐,所费不多。一般说来,交易也都能建立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之上。说实话,有时候,在我内心中,甚至对乞丐们抱有一种隐隐的感激之情,感激他们虽身陷贫困的艰难时世,却既没有去拦路抢劫,也没有去卖病猪肉,更没有去操纵股市——当然,最后一点太超出他们的能力了。因为对乞丐抱有如上想法,所以我极不赞成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对待乞丐的态度。在他的一篇题为《把穷人击昏吧》的散文中,波德莱尔记录了自己拯救乞丐的一次独特实验:基于“谁能感到平等,谁才能和别人平等;谁知道争取自由,谁才配得上有自由”的理念,诗人冲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乞丐,挥拳敲落其两颗牙齿,把其眼睛打成肿泡,然后再一脚将其踢倒,随后捡起粗树枝,像厨师要剁烂牛排一样,狠命地抽打老乞丐。打着打着,奇迹出现了,诗人欣慰地看到,这糟老头子眼里射出仇恨的光芒,并以不可思议的毅力站立起来,冲向诗人,打肿了诗人的双眼,敲碎了诗人的四颗牙。诗人欢呼:“通过我有力的治疗,终于使他获得了生命和骄傲。”于是诗人宣布“争论”已经结束,并告诉乞丐:“您和我平等了,很荣幸您能和我同享我的钱袋。但请记住,如果您真正是个慈善家的话,当您的同伙向您乞求施舍时,别忘了使用我痛苦地在您背上所验证了的学说。”诗人是特立独行的,不会被庸常的情感所左右。作为常人,我不会暴打乞丐后再与其分享自己的钱袋,而宁愿在这个八卦的时代里,偶尔花点儿钱,买来一点儿小小的良心上的满足。
李德林:证监改革没有浪漫曲
证监改革没有浪漫曲 (注: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郭树清回望证监会的那一眼,距离他第一次坐进证监会主席办公室,18个月。“小偷从菜场偷一颗白菜,都会遭到大家谴责,但若有人从成千上万股民口袋中掏钱,却往往不会被人发觉。这就是内幕交易的实质。”郭树清的“小偷论”如今还在资本市场飘扬,“零容忍”的口号依然令人振奋。遗憾,回望的那一刻,只能是告别。18个月是漫长而又短暂的。每一次证监会主席更换的时候,新闻人总喜欢用火山口来刻画时艰。“深圳810事件”,证券市场的无序让政府看到了资本的魔力,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回京的专机上对央行的刘鸿儒说:你去组建证监会吧。刘鸿儒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坐上了火山口。随后的继任者们一上任,火山口成了口头禅。书生郭树清,一直研究整体改革,给人改革派的形象。证监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上千家的上市公司,撬动数万亿的财富,能够建设一个良好的股市生态,相信郭树清的整体改革就有了资本基础。改革是一个向既得利益集团跟既损利益集团同时开刀的系统工程,中国股市浓缩了最典型的两大改革阻力集团。既得利益集团通过权力、权力影响力,在资金优势的基础之上,获取了常人无法获得的超额利润,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财富,会不顾一切地维护他们获取财富的通道跟体制,旧的秩序跟游戏规则在既得利益集团眼中是最完美的,无需进行任何的变革,只要维持现行规则的平稳,就能让盛世得以延续。既损利益集团是一个常常被人遗忘的集团,他们规模庞大,利益损害程度也最严重。这一个集团曾经希望通过改革来获取财富、权力,但是他们要么没有寻租的资源,要么在寻租的资源过程中跌倒。既损利益集团犹如赌场的赌徒,你中途宣布关闭赌场,输红眼的赌徒一定跟你急眼。股市中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犹如蜘蛛网。郭树清执政期间,紫光古汉的业绩造假曝光,一个亏损企业能生造出几百万的利润,数千万的虚假利润背后,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难道不知道造假的代价吗?万福生科的董事长有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推着走,没想到他们造这么多。造那么多的假账干什么?上市公司不是董事长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地方的政府官员当成形象工程,是自己升迁的重要筹码。亲戚朋友在上市公司隐形持股,上市后数倍的利润,谁能抵挡住钱的诱惑?为了包装上市,会计师行、律师行、评估行、投行谁会给你免费冒险?他们背后都跟着一群西装革履的PE家伙。PE,有抽雪茄的贵公子,也有刚洗脚上岸的泥腿子,他们在IPO背后捉对厮杀,更多的时候是合纵连横。PE腐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除了当事人,谁告诉你背后是谁谁?有一位投行的总裁跟我抱怨,现在都在骂投行没有责任心,一个保荐人进场调查,董事长告诉你他有几个银行账户,有一个老婆,可是他身边的人没法查出实情,现在招保荐人,一定要具备刑侦的素质。股市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可不想你整天调查业绩造假,更不喜欢你查内幕交易。早年,公安部经侦局原副局长兼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直属总队队长相怀珠不就让他老婆进行内幕交易么?相怀珠只是个偶然,翻开郭树清的新政清单,内幕交易都是基金经理,上市公司的高管,还有就是以前黑嘴现在变身股评家玩儿抢帽子的大散户。大鱼,动不了。既损利益集团的情况相当糟糕。很多股市的既损利益集团一开始都没有将股票当成恋人,都是逛窑子的心态,可是看着别人业绩造假,最后逮住了也就罚款几十万了事,膨胀的心决定将自己变成老公。慢慢地发现问题比想象的糟糕,既得利益集团连老妓女都不放过,还希望继续维持窑子的游戏规则。一个悲惨的结果就是既损利益集团的损失越来越大。亏钱不走人,亏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时候,解下腰带在营业部厕所吊死一了百了。18个月,在郭树清的职权范围之内,证监会发布了16条证监会令, 66项行政处罚决定书和13项市场禁入决定书。66项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24项属于信息披露违规,19项内幕交易,13项市场操纵或违反期货条例,处罚力度从罚款3万元至2600万元不等。3万元,违纪成本实在太低了。到底是惩罚还是在变相鼓励违纪呢?郭树清很无奈地说:“有的时候,大家都说惩处不力是由于法律规定的责任太轻,其实最后发现完全是另有原因。”另有啥原因?不明白,倒是2004年就立案调查的江苏琼花案,在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下还是没有结果,成了证监调查的烂尾工程。郭树清说了一句实话:对于保荐人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证券法明确规定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业务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相关业务许可。一直以来,我们鲜有实行。为啥呢?一旦严惩,投行的生意没有了,IPO背后庞大的利益集团岂能容忍?18个月的执政清单中,信息违规披露行政最高罚款102万元,最低是警告;内幕交易行政最高罚款600万元,最低罚款3万元;在操纵市场方面,最贵的罚单是1.68亿元,最牛散户唐建平中招,通过19个账户进行技术操纵股价。在那些通过PE手段获得稳健原始股的寻租者来说,唐建平的手法小儿科的很。他是苍蝇?还是老虎?分红制度、退市制度、新股发行制度。郭树清一度希望在三大领域有所建树。没错,分红制度让那些铁公鸡的再融资有麻烦,警告他们别再拿股民不当干粮,只想索取不给回报的时代结束了。退市制度就是要埋葬不死鸟,埋葬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地方利益集团。新股发行制度是个棘手的问题,也是股市寻租空间最大的地方,谁愿意放弃原始的财富机会?造假依然疯狂,寻租依然凶猛。18个月是短暂的,更是辛酸的。改革是一场利益的重组,改革者就需要在既得利益集团跟既损利益集团中间寻找到一个新的利益平衡。让既得利益集团割肉,还是割头?中国有千年的历史作证。让既损利益集团立场,对不起,你见过输红眼的人自己立场吗?股市是一个大染缸,更是一个江湖,身在江湖就一定要有接飞刀的心理准备。证监会的日子已经结束了,郭树清开启了他在齐鲁大地新的人生,18个月的股市江湖人生,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股市就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18个月的风雨,没有坦途,更没有浪漫曲。郭氏新政是延续?还是温和放水?我更相信是后者。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结束,新的剧情才刚刚开始。
张发财:书厄
书厄 家对面一所高中,每年六月都漫天飞雪白茫茫茫然一片,准准的。以为窦娥被校长拉操场砍了头,不是。毕业生撕书泄愤。高三毁书俨然成为一种当代艺术,更吊诡的是这行为几乎成了中国少年成人礼。毕业扔课本,好像识字的人都干过,除了韩寒。这国家有个奇怪的风俗,终结或告别一个时代,总是以毁书来助兴。理由是“没‘输’才能赢,没‘输’就是赢,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皇帝腆着小肚皮举着打火机理直气壮地阐述。对,你最有资格说这话。嬴政嘛。嬴政焚书罄竹难书,所以不书了。书一书几次不太出名的毁书。政权更迭,输家书必定遭殃。经过秦汉战火,西汉末年目录学家刘歆整理国家图书馆做成藏书总目录《七略》,两百多年只攒到13269卷。不久后的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宗室刘秀不服,干。这一万多捆竹简在流氓互掐中被打的支离破碎满地零落。拾捡后凑不成卷,只能去摇卦摊陪算命的骗人混日子。24年,赤眉军和更始军又互攻于长安,打得“礼乐分崩,典文残落。”这次碎的连算卦摊都不要了。只好去饭店当牙签。打完剩了点,刘秀还都洛阳时还有两千车竹简。东汉两百年再积累,据《封氏闻见录》说到汉明帝时有了六千车“明帝尤重儒术,尔后撰录三倍于前”。其后就是“董卓之乱”逼着献帝从洛阳移都长安,运书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事。当时兵荒马乱竹简太沉不要了,运写在布上的书,结果引来哄抢“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当兵的拿回营房当蚊帐床单用。墨那玩意脱色,夜里滚床单,早晨发现后背悍然出现了“君子好逑”四个大字。第二夜是“好汉饶命”,第三夜好汉得逞,于是“风吹草低耍流氓”了。事件影响是深远的,纹身贴纸即是由此启蒙。最后剩了70车。曹操拾掇亡书藏三阁,秘书做了书录《中经簿》计9945卷。在此基础上曹魏集团继续攒,近三万卷时晋朝成立交给了司马家。晋接手后出现了一次诡异事件: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半夜挖魏襄王的坟,值钱的东西没多少,倒是抠出一堆蝌蚪文写成的竹简。蝌蚪文不好翻译,找杜蕾斯帮忙弄明白内容是跟《史记》不同的,从夏朝到战国史事。就是赫赫有名的“汲冢文”。一共29945卷。藏书质量一下上去了。随即爆发毁书无数的“八王之乱”,又下去了。“八王之乱”是八个都姓司马的王爷互掐的家族内讧。这事丢书更丢人。八王打得人仰马翻变成王八,都知道王八壳是书写甲骨文最好的材质。刚要写,311年“永嘉之祸”又爆发,甲骨文在晋朝复古梦破碎。“永嘉之祸”刘聪、刘曜破洛阳,晋怀帝成阶下囚。此役把西晋打得元气大伤,由此进入东晋。图书损毁更是惨重“书籍十去其九”。东晋迁都后点检只剩3014卷。问管理员怎么回事?“抱歉,您在公元311年储存的文件已被王八蛋小秘书删除。”南北朝时代发生了毁灭性的焚书事件,555年,梁元帝萧绎将中国14万卷图书全部焚毁。从前秦残余的图书一次性销毁。中国文化遭到致命打击。辛辛苦苦一千年,一下回到类人猿。关于这次事件我在 八卦过,不赘言。总的来说,南北朝的意思就是“我们从来不是东西”隋唐两朝是很注意搜集和整理书籍的。隋代北周,接收了周朝图书。随后政府开始收书,挺下本“每书一卷,赏缣一匹,校写既定,本还其主”收了大约37万卷。宇文化及兵变焚烧宫殿全被火化,连《语文》都没留。好在炀帝有拷贝和转移硬盘的习惯,中国文化未被完全格式化。洛阳城剩下了86966卷副本。隋朝的书是很衰的。大唐武德五年,李世民得知这批藏书后命太府卿宋遵贵运到京师。走黄河水路,到三门峡撞了2元人民币后面的那个中流砥柱,咔嚓一声“砥柱舟覆”,翻了,完全格式化了。《新唐书》说“尽亡其书”,《封氏闻见记》则说打捞出一部分“其所存者,十不一二”。这“一二”根本不能看。因为沾水,页面粘连文字串篇。一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再翻“红军不怕远征难,千里江陵一日还”。至开元中定四部目录,唐王朝共计50852卷藏书。玄宗好藏书,跟隋炀帝一样为保险拷贝了副本。长安和洛阳两京各藏一套。很用心,设立专项制度防火、防虫、防霉……就是没防史思明和安禄山。“安史之乱,尺简不藏”两京所藏图书“亡散殆尽”。这次情况跟武德五年稍有不同,有成本的书流失于民间。但阅读的很不愉快。上集在洛阳,看完不知道结尾很生气。下集在长安。只知结尾不知前因很迷糊。凑到一块才明白作者就是这么设计的,书名叫《没头脑和不高兴》。书籍在唐朝所遭受的伤害超出以往各朝,除了天灾人祸还有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唐会昌五年,武宗李炎发现国民脱发现象严重起来,群众全都去当了和尚没人干活了。驱佛,和尚都回家,不走就强拆扒庙。财产充公。结果“毁寺四千六百余区,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好像跟文化没啥关系。实际这次驱佛对文化传播的打击是要命的。当时中国正处在印刷术早期推广应用期,从事印刷业的基本都是和尚,都是毕昇。这一烧一还俗,没人印刷了。于是学校接生意,要抄书找学生。罚写作文100遍在唐朝开始流行起来。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修补书库。代宗曾以千钱购书一卷,多年征集有了五万卷。881年黄巢攻陷长安开始放火,黄巢有点文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他写的,叫《咏菊》。有点文化祸害文化才厉害,王八蛋把图书馆全烧了,索引都不留。知识分子就生气,愤然写下:不留图书不留种,黄巢菊花万人捅。古籍走到唐末,算是彻底完了。再继续下来的两宋还是烧。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拿到了当时宋朝的图书目录,大约有七万卷。第二年打进开封,也就是宋朝的东京。凭目录收走了北宋全部藏书,还收了两个皇上。两个月后宋援军云集京师,金军仓皇北还“秘阁图书,狼藉泥中”扔了浪费烧了取暖。一烧,又特么热了,汗流浃背,脱衣服。光着身子大喊:“东京热啊!”据说这事“扒衣电影制片厂”还拍成了纪录片。扯淡了,没烧,但是全扔了,以至于宋徽宗去东北没书看。跟儿子钦宗开发二人转去了。南宋在杭州继续收书。到蒙古进临安之前收集了大约八万卷。1276年蒙古军攻陷临安,战火中南宋图书损毁甚巨,又是书史一劫。书烧的热火朝天,蒙古人个个“大汗”,社会等级都烧乱了。战乱毁书大概就是这样。明清继续毁。这个倒可以理解,两朝国号“清明”,清明不烧纸,祖宗竖中指。继续下来,20世纪中国出了个图书管理员,毁书更是令人发指。书被毁的毛都不剩,不对,剩个毛。算了不说了。说回我们对面的高中,是附中。斜视45度就是它依附的大学。大学也很有趣,每年七月准时奏响《十五的月亮》,董文华没出现,倒是招来一群懂文化收破烂的,拎大喇叭站宿舍楼下收书“用过的书不值钱,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生意很兴隆。毕业卖书这事好像上过大学的都干过,除了韩寒。他没上过大四,莫说大四,就是小四,也没上过。
风青杨:“手撕鬼子”类的抗日剧还要演多久?
风青杨:“手撕鬼子”类的抗日剧还要演多久? 如今抗日剧越拍越离谱:从“手撕鬼子”,到“被奸女兵起身杀敌数人”,再到“美女裸体与八路军战士相互敬礼”的低俗画面,国产抗战剧的娱乐化一再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粗制滥造,颠覆历史,科幻、武侠、悬疑、时尚、性感……一切能够博人眼球的手段都尽显于原本应当严肃庄重的抗战剧中。一些抗日剧已令观众忍无可忍。人们不禁要问:历史剧还要不要守住道德底线?“手撕鬼子”之类的抗日剧还要演多久?盘点各种雷人的国产抗战剧国产抗战剧因其粗制滥造,近来频频沦为舆论笑柄。从“手撕鬼子”说起,该电视剧中这位勇士竟然将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该导演对剧情的如此设计引来了众多网友们的一片嘲讽:你以为是撕鱿鱼片吗亲?人体构造生命科学呢?甚至有“”“”“”“”现今“抗日神剧”里英雄的威力不仅强过奥特曼,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甚至们比武侠小说里的明星还厉害,比如“”犹如金庸《笑傲江湖》里的东方不败一般,“”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武林奇侠们个个以一敌十,飞檐走壁无所不能,弹指间鬼子灰飞烟灭,再低劣的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变成了神器。如此也就罢了,然而不少抗战剧的剧情之稀奇古怪已经让观众们感到忍无可忍。抗日剧《箭在弦上》的某一集中,某位抗日女侠在被鬼子强奸后突然爆发,原地窜到半空,裤子自动穿好,几十秒间竟然把二三十个日伪军全部射死。网以们无法体会到导演想表达的那种愤慨和威武,反而百般无奈的对着屏幕提出疑问“大姐,你早干嘛了?”这样的剧情别说日本演员不信,就连国人也存疑,才是真问题之所在。总结起来,在诸多国产抗战剧中,鬼子大多被我英勇无畏的主角像耍猴一样玩弄于鼓掌之间,叫他往东他不往西,叫他捉贼他不抓鸡。凡是鬼子不仅都是智商低得可怜,而且几乎在每一部戏里,鬼子都要有强奸暴行。比如有一场戏是这样的:日军雪天行军,看见路边有个花姑娘,军官跳下马就要霸王硬上弓。鬼子也是人,得受自然规律和人体极限约束,那么冷的天他们怎么起兴?网友们戏说,就算鬼子全是禽兽,可是老天爷它不作美,扮演鬼子的日本演员刚脱了裤子就冻僵了屁股,哪能完成如经高难度动作?那些导演难道就根本没把观众的智商放在眼里?如此荒诞剧情为何全国热播?然而,就是如此雷人的荒诞剧情,抗日剧却正“统治”着中国观众的荧屏。在2012年全国200多部上星频道黄金档电视剧中,抗战剧及谍战剧就超过70部。平均下来一个晚上起码有五个电视台都在演抗日剧。比如“”。如此密集的播出频率众多抗日剧想不挣钱都难,比如有“手撕鬼子”情节的《抗日奇侠》走红后,在山西、江苏、广东、北京都成为收视冠军。该据二期的卖出价,竟达到了一集200万的高价,利润翻倍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造成抗战电视剧如此泛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电视剧市场清规戒律比较多,这不能拍,那不能拍,唯独抗日题材电视剧门槛最低,且最容易通过审查,让那些拍武侠、搞玄幻的导演们不得不转行去拍抗日剧;二是创作成本较低,不需要创作与众不同的剧本,也不需要多么细致的取景考量,出场人物多以群众演员为主,剧本情节简单,只要拼命雷人即可,况且播出以后收益见效最快;三是如今影视制作的门槛过低,影视公司良莠不齐,影视市场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剧作和节目有漏洞可钻。对此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导演徐纪周曾在自己的第一部抗日剧《杀虎口》中,尝试还原更真实的历史,比如适当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以及当时中国国民性的懦弱。结果徐纪周接到整整两页纸、长达八十余条的修改意见:其中,一个关于日军乔装成八路,深入山西五台山腹地寻找八路军指挥部的情节被删除了,理由是:“可以强调日军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军的军事素质。”这令导演徐纪周哭笑不得“那我何苦还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就把日本人弄得白痴化、简单化好了。”接下来的2010年,徐纪周创作第二部抗日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时,就懒得再费心刻画反派人物了。勿让国难变娱乐 勿让国耻变笑话在如此背景下,想不都难所以我们不难看到,抗战剧中的日本兵“”“”。“”但是过去的六七十年前,大半个中国都沦陷,数千万军民伤亡,我们付出10:1的伤亡比例,才赢得最终的胜利。这些到了我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导演手里,鬼子军官成了智商80之内的蠢货,鬼子兵成了杀了一丛又一丛的僵尸,抗日军民成了不受重力约束、不怕武器落后的逆天英雄,这样改写历史如何向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几千万中国人交待?对此,台湾媒体就刊登文章严肃指出:娱乐化抗战剧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先烈们的不敬。如果日本兵是纸糊的,武侠能比子弹跑的还快,那我们还需要如此长时间的抗战吗?把历史剧当武侠剧,把耻辱当成娱乐,就是对历史磨难的背叛。其实“雷”已经不是目前国产影视剧尤其是抗日剧急需解决的问题了,态度和认识才是最应该解决的。抗战剧首先是历史剧。尽管文艺创作允许作者或编导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但这种虚构必须合情合理,经得起历史的拷问。从神话自己人到丑化敌人,除了聊以自慰以外。可以理解这些身负大任的导演们,扮演着凝聚民族团结,鼓吹抗击侵略者光辉角色,但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因为它既不尊重历史,也不正视现实。既不尊重先烈,也不看清对手。(文/风青杨)
本帖于日08时26分被亦易修改!
邵旭峰 :是什么让北京囤积过万“外围女”?
是什么让北京囤积过万“外围女”? 全文粘贴门户网站文章:近日,由“海天盛筵”事件发酵起来的新名词“外围女”成为网络热词。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模特经纪人,经调查发现,“外围女”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在业内广泛存在,“海天盛筵”事件则让她们全面曝光。据京城知名模特经纪人王先生介绍,“外围女”只不过是打着模特旗号从事色情活动的特殊群体,在时尚界里是不折不扣的“挂羊头卖狗肉”。目前北京“外围女”过万“外围女”群体非常特殊,她们大多有很光鲜的头衔或者职业身份,包括平面模特、嫩模等。但实际上,你压根儿就看不见她们在各大牌时装秀上走秀。在她们的“自媒体”上,尤其是微博、博客上,全是她们的性感自拍照,这些照片大都拍摄手法雷同,穿着暴露,拍照角度以仰拍为主,配以美瞳、卖萌表情和暧昧的场景等,让众多宅男垂涎三尺。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模特行业的门槛非常低,鱼龙混杂,“不少女孩长得漂亮点、身材好一点,随便给什么报纸、杂志当过模特,就对外自称是知名模特,有的自费出本写真也敢到处说是专业模特。实际上,这些人大多是一些散模,根本就不是专业的模特。有的人只是混个模特的头衔,实际干的工作和模特一点关系都没有。”说起日前被媒体热炒的“外围女”,王先生称,“‘外围女’一词大约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叫起来的,2005年,网络发展迅速,让这些人有了推广和交流的平台。所谓外围,说白了就是模特行业边缘的一群人,她们并非从事真正的模特工作,而是打着模特的旗号招揽皮肉生意。”据王先生估计,目前在北京的“散模”“野模”约有一万人,实际数量可能还要多,而专业模特连3000人都不到。羡慕“高收入”催生“外围女”“外围女”的高收入让很多人咂舌,“陪睡3天60万”也不是不可能,但据王先生介绍,正规的模特收入普遍没有那么高,月入两万都算是高收入了。“正规模特接个活动的价格比较低,比如淘宝街拍这一类的,一次工作收入才三四百;参加一个普通的秀,收入五百左右,高的能到七八百。还有做礼仪小姐,站三个小时收入才70块钱,有的站一天也是这个钱。 收入高一点,不知名的模特站一天800—1000元,三线以上模特的价位是1800元—2200元之间。模特并不是天天都有工作,很多时候,等半个月才能接到一单活,所以一些小模特的收入一般在元,三线以上专业模特的收入也不过一两万元。这个收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确实有点捉襟见肘。”模特是一个跟时尚和金钱沾边的行业,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外,还需要紧追时尚的脚步,很多投入都是必须的,比如高档化妆品、国际品牌服装、各类时尚杂志等都要接触。王先生表示,正规模特在这方面的投入一个月在3000元到10000元不等。但也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实际数字只能比这个价码多,不会少。收入和支出的巨大差距,让众多怀揣名模梦的女孩陷入了“外围女”领域难以自拔。“外围女”价值观“开放”王先生介绍说,正规模特表面看起来光鲜,实际上幕后很辛苦,“比如我们帮央视录节目,气温在零下七八摄氏度,模特还要穿着礼服街拍,冻得嘴唇都发紫。”陪吃、陪玩、陪睡是“外围女”的主要工作,“外围女”也有专门的经纪人,圈内叫做“商务经纪”,当然也有“外围女”组成姐妹团,互相介绍客户。据媒体报道,“一些不正规的演艺经纪公司会专门培养一群做商务的模特。一般快活儿5000元一天,慢活儿一万到两万不等。”甚至有媒体披露,“一般酒量好的,会玩骰子,会玩游戏的比较吃香,性格好、嘴甜的特别受欢迎,她们的价值观很开放,陪吃、陪玩,就连陪吸毒都会有,尺度越大,价钱越高。”模特受牵连被贴上色情标签“外围女”丑闻无疑给模特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王先生告诉记者,“海天盛筵”事件曝光后,对模特行业影响不小,“很多模特的亲人和朋友都非常担心,有的女模特男友的家人开始怀疑:儿子的女友是不是跟这个有关?女模特的家人也格外担心孩子做模特会误入歧途。很多人一提到模特,就会嗤之以鼻,‘不就是做那个的吗’……凡此种种都对模特行业产生了恶劣影响。”作为业内人士,王先生提醒想要入行的女孩,要保持平和心态、睁大眼睛跟对人。“女孩们想进入模特这个圈子要量力而行,不要强求,不要急功近利。做模特心态很重要,这个行业非常辛苦。有的女孩子刚开始可能缺少信息源和交际圈,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所以要选择正规的模特公司签约,要跟对人,尽量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避免单独外出工作。”“外围女”就是模特行业的边缘女。北京囤积过万“外围女”这是可信的。公允地说,中国各大中城市也是如此,北京尤其多。然而,这仍不能暴露问题,因为实际的情况是:在“外围女”之外,还有大量“外外围女”——姿色更差、影响力更小、距离模特行业更远,但是也准备或正在以色相捞取钱财、靠近权力。圈内色相女、“外围女”、“外外围女”虽然姿色、影响、与圈内的距离不一样,但是目的则一样。大家应该知道,“外外围女”的数量要比“外围女”大得多。支撑“外外围女”、“外围女”、圈内色相女的基础更大——就是整个社会有一股女性出卖色相贴近权力、金钱的风气。这股风气正驱动无数少女从懵懂无知者蜕变为“外外围女”与“外围女”以及圈内色相女。那么,这股风气是怎么形成的?我想原因不外如下三点:一、社会主流导向——价值观的偏差。现在的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权钱成为核心与最重要的标准。价值观严重偏差。什么才能、德性、境界,在权钱面前不值一提、低人一等。于是有权的攫取财色、有钱者靠近权力并敛色、有色者贴近权力与金钱。除过脸不要,什么都想要。我们说的导向不是说国家直接在这样教育——有权有钱人在公众面前从来都道貌岸然、一本正经,而是有权人与有钱人实际的、私底下的言传身教。如果对主流导向不予以纠正,就永远不能杜绝贪污腐化,更不能杜绝让大量懵懂无知少女蜕变为“外外围女”与“外围女”以及圈内色相女的歪风。二、就业的艰难。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除过拜金与拜权,很多女性确实主要是迫于生计才走上出卖色相之路的,是就业的艰难让她们极不情愿去做自己本来不愿意做的事。即便如此,生计的艰难也不应该成为“外围女”的根本理由。这个社会现在只要你动弹,生活下去还是可以的。从事色相行业的人,大多数还是有拜金、拜权的动机的。三、思想的空虚与沦落。国家这些年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忽视了政治体制改革,所以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即使经济本身,也遇到极大问题。也忽视了思想建设,空虚、躁动、肤浅、茫然,是现在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如上三个方面共同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在这之下,还有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问题,解决必须三管齐下,然后从教育着手。
谢百三:《五年前不买西湖房,肠子都悔青了。》
《五年前不买西湖房,肠子都悔青了。》——再评“国五条”的荒唐之处 《五年前不买西湖房,肠子都悔青了。》& & & & &——再评“国五条”的荒唐之处& & ——兼评本周经济与股市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心主任 & 谢百三教授一、五年前不买西湖房,肠子都悔青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五年前的一天,正在课堂解答同学疑问的我,突然收到杭州表弟诚生的短信:“大哥,我们得到了杭州市政府的一套动迁房额度,作为原半道红被拆迁的补偿。但是否真的买下,我们夫妻犹豫不决。请您在百忙之中来作个参谋。”至亲之求,事关重大,影响到他们后半生是否安居乐业。上完课,安排好工作,我就匆匆忙忙坐动车去了杭州。表弟带我看了已建好,但尚未正式出售的杭州市动迁房楼盘。这里的地段相当好,骑自行车到美丽的西湖湖滨仅需10分钟,晚上行人少仅7~8分钟。而价格着实不贵,仅1万多元/m2。他得到了一套房的额度;有两个选择,90万元的小套或138万元的大套。我们征得保安同意,对两种房型一一观看并比较了一下。真好啊!性价比真高啊,太便宜太好了。西湖啊,美丽的西湖,学生时在寒暑假无数次来过的杭州西湖真是中国所有城市中最美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六和塔,虎跑;苏堤,白堤,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还有驰名中外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大学)坐落于此,还有……令人神往,令人流连忘返。这样靠近西湖的政府补贴的动迁房,为何不买呢?一番调查了解后,我对表弟夫妻的回答是:“买,坚决买下来,不用有一点犹豫。”不料,表弟夫妻却神态不定,犹豫不决。原来,他们现仅有现金80万元。我当即表示:“不怕。买小套,差10万,我给你们。买大套,差58万,兄弟姐妹亲友们一起凑,大家一定会帮你们!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地段,这么便宜的价格,是天大的喜事啊!杭州市政府为民做的一件好事啊。”我又反复告诉他们:“做股票的第一第二条原则都是不要亏损;买房子的第一第二条原则都是地段、地段。这个房子的地段,在浙江,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风水宝地啊。一定要买下来,最好买大套。”他们夫妻依然在犹豫,话不多,疑惑地听着我讲。见他们竟有卖房之嫌,我有点怕了。得想办法劝他们买下来。当晚,我请了深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工作的周中兴(复旦MBA学生)及他的妻子小潘,一起请表弟夫妻及儿子吃饭。因为涉及到银行借贷及楼市信息,而小潘正好是卖楼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这顿饭是在西湖边的一个餐厅吃的,从晚上18:00吃到22:30。小潘不停地劝说:“这个地方一头靠着菜场,是市政府的惠民工程,治安肯定好;一头离西湖很近,10分钟自行车路啊!以后肯定会升值,肯定会大涨。”她又列举了另几个楼盘(离西湖近的)的几年来的走势,说:“西湖边的房地产几年来一直在涨,从来没有停过。杭州看得见西湖和钱塘江的房子都特别好卖,都在涨。在‘风水’里,水代表财啊!”而后,深发展工作的周中兴同学也热情地说:“你们可以到银行来贷款啊。无论是90万一套的,还是138万一套的,你们自有80万资金已超过首次付款了,欢迎你们来贷款。”他们极力鼓励表弟夫妇买138万的大房,说:“几年后肯定会涨一倍。到时自住或出租都挺好的。”然而表弟夫妇在西湖边的夜色中仍很少说话,即他们夫妇还在犹豫,还想卖掉。我非常担心,把表弟的妻子叫到旁边树丛下,苦口婆心地劝她:“小胡,银行一直在很快地发货币,发钱,一定要买下来。无论哪一套都好,最好买大套。钱不够我们帮。”我还一再说:“这是你们家最后一块金子,最后一块金砖。买下来,造福子孙后代啊!千万千万!”在黑夜中,她低着头说:“知道了,知道了。”这顿饭在西湖边的公园里吃,花了几百元,吃了四个多小时。真是用心良苦,苦口婆心,但他们态度一直不明朗。由于教学任务紧张,我第二天早晨匆匆赶回上海了。然而对表弟及弟媳的犹豫、态度不明朗,我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一个星期后,我突然收到表弟从杭州发来的短信:“大哥,我们经过再三考虑,已经将大套房买进后又卖掉了。卖了148万元,即挣了10万元。我们夫妻算了一下,未来要借58万元,现在挣了10万元,一上一下差了68万元;我的月工资仅3000多元,一年加奖金5万多元,不吃不喝要10多年才能还清啊!现在不欠钱,还挣了钱呢。国家正在下大力气调控房价,我们坚信房价一定会跌下来的。现在这么高的房价,几个老百姓买得起啊?好在我们还有一套旧房。我们相信总理讲的,房价会下跌的。”我收到此信,宛如心上挖了一刀,非常心痛和焦虑,马上打电话给表弟:“你们怎么不听话呢,我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增长很快啊!全国大城市特别是杭州的房价一定会涨的,尤其是西湖边的房价!我建议就在旁边买一套回来。中间的税收几万元,我来出。”他回了一条短信:“谢谢,不用了。”以后就是连续很多天的关机和短信暂时不能收到。唉,真为他们感到难过啊!怎么就这么主观,这么不听劝的?这一失足可能将成几代恨啊!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随着中国M2的快速增长,随着大学生和农民工留城人数的剧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青岛、苏州、南京、宁波等很多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都在快速上涨。杭州作为中国最富大省的省会,作为西湖名胜所在的多朝古都,其房价也在节节攀升。那套被表弟夫妇148万卖掉的房,也快速涨到了300多万。听其他亲友说,表弟夫妇为此后悔极了,肠子都悔青了,悔断了。他们夫妇不敢骑车经过这一路段,一经过这里就像刀割一样,万箭钻心啊!春节到了,突然收到了多日不见的表弟发来的短信:“新年好,大哥。我们为前几年不听你们的一片苦心之劝告而非常内疚,非常后悔,对不起啊!”我也为他们惋惜痛心,但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回了一个短信:“新年快乐!”又过了一段时间,听其他亲友说,他们夫妇竟提了一个奇怪问题:“大哥既然看得这么准,为什么他不买我们的房呢?”他哪里知道:经济学里,自己亲属的财产最好别买。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房价涨100万~200万,怎么办呢?你是还,还是不还人家?如果还,按原价还,还是按高价还呢?要买,也买旁边别人的啊,产权一定要清晰。再说,根据我们师生理财情况来看,几年来竟比买房增值得快,也已不想买房了。人生啊!有一些人不懂得宏观经济学原理,总体水平不高,个性却很强,又刚愎自用,大事不听大家劝告,怎么会不出错,怎么不穷呢?贫富都在自己啊!二、问题出在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背景上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为何调控了十年,依然涨了十年呢?有九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下几点:①房地产本身带动42个产业,产业链最长,发展经济离不开它。②房地产也解决几千万人口的就业;钢铁、水泥、铜、电解铝、玻璃、石灰、家具,甚至连着电器、汽车等行业的就业。如果房地产垮得厉害,就不是买房子问题,而是失业大潮了。各地政府怕啊!③土地财政。2010年,京、津、沪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一半以上。虽然,别国没有,那现在怎么办?各省市城市都欠着配合2008年中央的4万亿投资计划而借的10.7万亿呢,都紧得不行啊!很多市县没钱啊!④每年980万农民工进城,要房住。买不起就租,租是分期付款的买啊。⑤每年600多万大学生毕业,都要留大城市,要买房。⑥美国QE1~QE4矛头直指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中国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它觉得你升得太慢,抢了它的就业;它就不停地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印大发美元,它有制币权。它再怎么发,现在M2/GDP也还不到100%;而我国的M2为103万亿,GDP约为51万亿,M2/GDP这个数约为200%啊。美元流向各国,换成欧元、英镑、日元、港币、新台币;进入中国,换成人民币,赌人民币升值,赌利息是它的几倍。它一年进中国4000多亿美元,一天进10~20亿美元,中国为了阻止人民币升值太快,只好咬咬牙买下来,每天花60~100亿人民币买它。这就使货币越发越多,导致输入性房价上涨。⑦中国M2(全国的货币与准货币)从2008年12月的47万亿猛增到今天的103万亿(本周三,日晚上公布的数据),4年零3个月翻了一倍,房价能不涨吗?杭州西湖边的房价能不涨一倍以上吗?当然还有其他几个原因。因此,我非常鄙视财政部贾康之流以及城建部正副部长们缺失宏观经济学的房地产调控观,以及与市场经济极相冲突的调控措施和方法(如“国五条”等)。它必然失败,必然扰国扰民;有关“大臣”必然在历史上“青史留名”。什么投资性、投机性购房,像前述杭州亲友,四、五年前听你们一声不买房,把房子卖掉的,现在哪个不悔青了肠?!三、假离婚大潮,还在全国汹涌。各省报纸都在报道,恶税“国五条”出来后,离婚大潮滚滚而来。日,广州市越秀区离婚19对,结婚17对,出现了结婚离婚人数之倒挂。从3月开始短短20多天,在这里离婚达400多家,比晚年翻了一倍。广州海珠区申请离婚的也比平时多一倍。在网上还很难预约到号码。(日南方都市报A11)全国大中城市离婚人数都激增,如南京。估计,各地“国五条”细则出来后,假离婚人数会一时下降;但长期看,问题依然严重。因为人们已打定主意,真的卖第二套房时,再去假离婚,去逃税。估计“国五条”对二套以上的房交易征20%个调税,是收不到几个钱的。除非大富大贵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再世。【本周经济与股市:美国股市再创新高,美国经济真的在顽强地复苏。而中国经济的弱复苏前景其实还扑朔迷离。3月份CPI下降到2.1%,物价下跌。一是因为三月份的食品价格比二月份春节时低;同时也是经济弱势之反映啊!此外,各地房地产在“国五条”的推动下还在涨,吸走了大笔资金。本周股市一直在弱势波动,成交量非常小。一是经济前景不明,二是离IPO新股开闸的6~7月份越来越近了。此外,国家股法人股兑现今年是去年的几倍;加之禽流感又在时隐时现地惊扰市场人心。投资者要控制仓位。】
本帖于日09时10分被亦易修改!
李庄:《潇湘晨报》李庄助手失踪之谜
潇湘晨报:李庄助手失踪之谜&& &&& &他是一个小律师。&&&&他以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名义代理的第一个案件,就是跟李庄去重庆办理龚刚模案,不久后被抓。&&&&到重庆后,他消失在公众视野里,既没有被判决,也没有被无罪释放。&&&&马晓军,李庄助理。那段时间,他去了哪里,又经历了什么?&&&&日,因为李庄申诉案,马晓军赶赴重庆接受法官约谈。当天,他向潇湘晨报记者详细披露了被抓后的情形,以及被改变的生活轨迹。&&&&本报记者倪志刚重庆报道&&&&日,马晓军再次回到曾被强制居住了1个月的地方。&&&&他甚至敲开了房门,这儿现在由一个女孩租住,他看了一眼室内,说摆设没啥太大变化,但是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人和事。面对出租屋内一头雾水的女孩,他无法解释自己曾经的经历,只得匆匆离开。&&&&在楼下,这个温和、脸上总带着笑的青年男子,眼泪在眼眶打转,一度哽咽。那不堪回首的几个月,还是击中了他内心的柔软处。&&&&初识龚刚模&&&&2009年底,已经在河北执业3年的马晓军,因为师傅李庄的关系而准备转战北京,到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工作。&&&&当年11月22日,他还在办理转所手续,李庄打电话给他,说重庆有个大案子,让他一边办理转所手续一边代理案件,先跟他去重庆。&&&&马晓军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案子。在首都机场,李庄让他百度“龚刚模”的资料,他这才对他的被代理人有所了解。&&&&24日,龚刚模案中的所有辩护律师都被叫去复印材料,包括第二被告人樊奇航的代理律师朱明勇。法官拿出薄薄的案卷(大约两厘米厚),引起了律师们的质疑:报道说龚案有2200份证据,109本卷宗,怎么会只有这么一点?&&&&法官说,检察院只移送了这么多,要想复印就去找检察院。&&&&这天中午,律师们一起吃饭,碰巧看到了中央电视台重播龚刚模的消息,他们发现龚刚模走路一瘸一拐,走路由两个警察搀扶。“当时就怀疑龚刚模被刑讯逼供了。”马晓军说。&&&&下午,李庄与马晓军赴看守所会见龚刚模,民警说按上面的要求,必须由专案组的人员陪同。这引起了律师们的抗议,但是没用。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专案组来了两个人,陪着他们会见。&&&&26日上午8点半,李庄和马晓军再次赶到看守所,在等了专案组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再次见到了龚刚模。李庄很仔细地询问龚刚模被刑讯逼供的细节,并要龚在法庭上大胆地说出来。&&&&对于公诉人提出的嫖娼一事,马晓军说,有一次看了一下午的案卷,晚饭大家去吃了火锅。饭后,龚刚模的哥哥龚刚华提出去泡个澡解解乏,后来公安对这个事情还进行了调查。“绝对没有嫖娼的事情,不然的话,重庆警方可以直接把李庄劳教3年,又简单又搞臭,时间还长,不用那么麻烦走审判程序了。”马晓军说。&&&&马晓军的说法得到过龚刚华的证实。&&&&涉“伪证”被抓&&&&2009年11月底,重庆法院通知李庄,说是马上要开庭,想在开庭前进行沟通。&&&&12月3日进行的庭前沟通,李庄提出了龚刚模被刑讯逼供等问题。在会见时,李庄问龚刚模身后的一个警察是否参与了刑讯逼供,龚刚模说是。李庄指着那个警察厉声说:“你已经是涉嫌刑讯逼供的犯罪嫌疑人”,要他退出去。那名民警悻悻地退出会见室后,仍然站在门外向里面张望。&&&&5日晚,李庄等人接到法院通知,说决定延期开庭。马晓军说,当时李庄就预感到重庆方面会抓律师,于是和马晓军、龚刚模的堂弟龚云飞连夜开车跑到成都。&&&&7日下午,为了稳定龚刚模的情绪,李庄派马晓军和龚云飞赶回重庆,再次会见龚刚模。&&&&8日,马晓军和重庆另一律师去会见龚刚模,见面后安慰他,并让龚写了一张纸条,表示将在法庭如实供述,不自杀不自残。此举主要是李庄担心龚刚模被“躲猫猫”。&&&&9日,李庄和马晓军离开成都,到河北办理其他案件。&&&&13日,马晓军前往火车站,准备前往北京。但他还没踏进候车大厅,便被公安抓住。抓他的是当地警察,他问是啥事情,对方说“你有什么事自己想”。在车上,他听到重庆警察用方言对话。他后来才清楚,李庄此前一天在北京被重庆警方抓住。到派出所,警方给的拘留通知书上写的就是涉嫌“辩护人伪证罪”。&&&&这天晚上,重庆警察租了台车赶往北京。14日,马晓军听重庆警方说李庄已经被批捕了。一个押送他的重庆警察感慨道,“从警20年,第一次听说第一天拘留第二天就批捕。”&&&&当天下午,马晓军被押送回重庆。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他失去了李庄的所有信息。&&&&他被不断审讯,反复问的就是在重庆的那些事儿。他有点恼火:“你们不是有监控录像吗?不是有专案组成员陪着的吗?你们去看啊。”但是警察说要他自己讲。&&&&马晓军说,警方称龚云飞、吴家友等人都招了,又说说完了就放了他。“由于连续90余小时没有睡觉,神志不清,再加上他们的高压威胁,我被迫在他们事先编好的笔录上签了字,他们还不让我修改。”&&&&之后,他们又逼他给全国律协写一份致歉信。&&&&一审期间,虽然李庄及其辩护人提出要求证人出庭,但是龚刚模、龚云飞、马晓军等重要证人都没有出现在法庭上。&&&&被监视的日子&&&&日,李庄案一审宣判。&&&&据马晓军介绍,当天晚上11点左右,专案组告诉他说李庄已被判两年半。&&&&“你们肯定是有罪的,但是你还年轻,跟李庄不一样,所以我们准备对你进行监视居住,让你爱人过来陪你,你写一下保证书和悔罪书。”专案组的人说。&&&&马晓军按他们的要求写了。&&&&1月9日中午12时许,马晓军被押解到一个居民住宅区。这个地方离重庆市一中院不远。3年以后他才知道,他住的地方离爱丁堡小区也不远。爱丁堡枪击案正是引发龚刚模案的源头。&&&&10日凌晨,马晓军爱人到达住所,刚进房间,手机就被警察强行没收。警方要马晓军爱人写下监视居住期间自愿陪同的《自愿书》,又叫马晓军写了在“监视居住”期间申请警方保护的《申请书》。&&&&13日晚上,专案组领导提出要求马晓军办理取保候审,但还是不能离开所住的民房。这遭到马晓军的拒绝,要求警方逮捕他,回看守所去,专案组只好放弃,继续“监视居住”。&&&&他们住的是一套60多平米两居室的房子,旧楼房,2楼。他和妻子住在里面一个房间,外屋、客厅、餐厅各住了一个看守他的警察。警察实行两班倒,每次3人。其中3人是固定的,另外3人则换了好几拨。&&&&警察跟他们同吃同住,开始是叫外卖,后来也经常出去吃。&&&&房内有电视,但不能上网。看守警察为了打发无聊时光,买了大量的光碟,来看电影、电视剧。&&&&警察也带他们出去逛街,观音桥、歌乐山、朝天门、重庆大剧院等地方都去过。警察给他们拍了大量照片,他估计是用来证明他是自由的。&&&&有一次,看守警察递给马晓军一份租房合同,要他签字。房子并不是他租的,他也没有出过钱,他明白这是警方为了证明是他自己租赁的房屋,是他自愿的行为。他看到上面的地址与监视居住通知书上的地址不一样,于是拒绝签字。&&&&手机被没收了。不过可以给父母、家人打电话,但是得申请,打电话时警察在旁边听着。&&&&马晓军的妻子在一家医药公司上班。1月25日左右,他妻子说单位有重要的事情要回去,当时警察同意了,并买好了票。但是一个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过来做工作,说还没开庭,不要回去了,于是回去的事泡汤了,票也退了。&&&&2月2日晚,马晓军的妻子因工作原因,经再三恳求,警方同意她可以先走。后来听妻子说,警察一直盯着她,直到乘坐的火车开走。&&&&2月9日,李庄案二审宣判。&&&&2月10日,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对马晓军解除了监视居住,让他交了3000元取保候审。&&&&仍想当律师&&&&被解除监视居住几天后就要过年了,马晓军回到河北老家。&&&&在出来的最初3个月里,马晓军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情绪低沉,精神恍惚。他的律师执业生涯被中断。&&&&2010年5月下旬,为了让他走出抑郁状态,家人帮他找了份蛋糕销售工作。他负责这家公司下面一个县的市场,离家100多公里。由于离家远,家人担心他的精神状况,干了一个月多他就回到了市区。&&&&回到市区后,他在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做行政事务,“基本是打杂”。半年后,他再次换了工作,应聘进了当地一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公司法律事务,其他事情也做。&&&&他一直关注着重庆和李庄。他希望能当面向李庄道歉。&&&&2011年3月底,就在李庄即将出狱前几个月,重庆向李庄提起了漏罪追诉。&&&&“我一下懵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马晓军很震惊,他没想到重庆会如此无休无止。他立即联系李庄妻子,问需要他出面做点什么,李庄妻子说再等等看。后来追诉一事草草收场,这才让马晓军放下心来。他说,检察院撤回起诉的那天,他们那里下了场大雨,雨后天空出现了两道彩虹。&&&&日,李庄出狱。马晓军当天上午赶往首都机场,准备去接师傅。不料,重庆警方提前将李庄送回了北京。李庄在电话里让他先回去,说过几天会去亲戚家,到时再见面。&&&&几天后,两个一同前往重庆办案的搭档500多天后再次见面。马晓军心里百感交集。李庄问他,你怎么看这个案子?马晓军说“我们是清白的”。&&&&日,马晓军夫妇向重庆市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指控对方在调查李庄案过程中涉嫌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这起行政案件没有被法院受理,随后马晓军又提起了上诉。&&&&日,马晓军再次抵达重庆。此行的目的是因重庆一中院为李庄申诉案对他发布在网上的《“李庄事件”真实经过》核实真伪。与他一起被约谈的,还有龚刚模的申诉代理律师王万琼。&&&&这个温和的年轻人,仍然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律师行业。&
> 上海证券报:谁吃了你的利息 揭秘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玄机
绑定手机后您才能在本论坛发布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利息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