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美团商家如何收客人钱。POS有客人电子现金消费,当时成功,结算时上送失败怎么回事

&&&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现金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和电子货币形态开始登上了现代社会舞台。基于先进的智能卡技术,依附芯片卡的电子现金具备无需联网即可实现快速记账和支付(也称脱机支付)的特点,同时可以直接贴近非接触式终端的方式实现交易(术语上称“闪付”),从而突破了传统银行卡使用每次需插卡和刷卡、并需与后台联网后才能实现交易、且耗时长、商户需每次支付通讯费用和终端布放成本高等局限,极其有效地适应了社会公众日常小额快速支付的需要,成为当下最受欢迎和最具活力的电子货币形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改革开放的中国,在金融服务的改革上也迅速地顺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人民银行在牵头制定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支付,将电子现金作为金融IC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现金发展道路。本文拟就我国电子现金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电子现金与货币体系
(一)电子现金的概念和历史变迁
&&& 电子现金( Electronic cash)又被称为数字现金( digital cash )或电子钱包(E-wallet),从广义上说,它是基于电子支付渠道的货币形态,可以被看作是一般货币的电子模拟或数字模拟,是电子货币的最主要形式。目前学术界对电子货币的界定还存在很多争议,在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巴塞尔委员会1998年发布的。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注](BIS,1998)。为了便于分析,本文所讨论的电子现金指的是储值(stored-value)或信用额度转移、“卡基”(card-based)型或基于移动金融支付终端的电子货币。电子现金以数字信息形式存在,通过电子通信网络、设备或互联网进行流通和交易。与传统上的一般现金相比,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现金除具备真实的现金背景外,还具有成本低和交易便利等优势。电子现金的起源至少于与以下五个因素有关:一是现代经济交易对即时支付结算的需要;二是现代生活中对携带现金便利和减少手持现金风险的需要;三是减少现金生产印制、运输和储藏成本的需要;四是现代电子科学技术成果为实现电子商务的即时交易及其资金结算提供了可能;五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满足了人们对支付交易的可追溯性和交易效率的需要。
&&& 从全球货币发展的历史看,各国货币形态的演变普遍经历了从商品货币、贵金属货币到代用纸币和信用货币的过程。目前,全球已进入纸币和电子货币混合流通的阶段,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形式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支付的主流。
电子现金的诞生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当时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银行卡(信用卡和借记卡)开始兴起,并逐步取代传统支票成为重要的支付工具。至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用于电话通信、公共交通单一用途的预付卡(Prepaid Card)。但由于当时银行卡还不具备在日常生活支付领域广泛应用的条件,且预付卡仅由特定领域的发行商运营,所以,这一时期电子现金可用的领域和地理范围都非常有限,尚无法对传统的现金起到明显的替代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乔姆提出电子现金这一概念之后,其作为“价值交换媒介的进化”的特征逐步被人认识,具有较广泛实用性的电子现金也逐步进入金融应用领域。
(二)电子现金与传统现金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 电子现金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新的思考。从电子货币的表现形式及其所代表的发行机构信用看,电子货币可分为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货币,代表特定发行商信用的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等三种。世界上各国包括我国的实践表明,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现金具有资金来源属性真实、使用安全便捷、全国联网通用、管理规范等优势。从货币职能看,电子现金可行使实物现金的交易媒介功能。从货币流通的环节和过程看,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现金依然保持了传统的现金货币特征,商业银行仍为现金供应的主体,但应用形式上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公众从过去向银行提取现金货币,转为依托金融IC卡将货币从存款账户划至电子现金账户;从过去交易时提交实物现金货币,转为持卡提交电子现金货币(即:通过挥卡、插卡消费实现货币支付)。从金融统计监测看,电子现金依托于电子科技手段被应用,具有形迹可循、完整记录的特征,更有利于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的流量、流向和流速进行清晰的统计分析,丰富现代货币流通理论和统计体系。
(三)电子现金与货币供给
&&& 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开始关注电子现金的发展趋势。有关电子现金的研究散见于电子货币的研究之中。国际清算银行认为,电子货币可能会影响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与金融市场基础利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BIS,2001;BIS,2004)。一些经济学家则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谢平、尹龙,2001;陈雨露、边卫红,2002)。一些经济学家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与较强流动性货币的替代效应以及对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等方面,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靳超、冷燕华,2004;周光友,2007)。
&&& 电子现金的问世,不可避免地会对现代货币供给体系和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电子货币还无法改变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信用货币的制度基础,但是,货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货币需求形式的改变,难免会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供给机制形成冲击。假如电子货币伴随现代通信技术以网络支付或移动支付方式表现出来,在监管边界模糊的环境下,其依托通信终端的普及和较低的交易成本,会使得位于金融体系之外的商户有可能涉足发行电子货币,并向客户提供虚拟账户,特别是代表特定发行商信用的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如比特币)在社会流通,从而可能影响现行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构成的货币供给体系,并对货币流通秩序带来冲击。
二、我国电子现金的发展模式及应用
(一)我国电子现金的发展模式
&&& 当前,世界各国提供快速小额支付服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自动识别、清点、收取硬币实现交易的投币机械现金支付,二是基于芯片技术的电子现金支付。在电子现金支付兴起之前,许多国家主要采用第一种模式来满足社会生活中的小额支付需求,为了满足取得硬币和投放硬币以及回笼硬币的需要,服务商还需配套大量专用于纸币、硬币自动清点和兑换的设施。随着近年来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小额支付需求,部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国家和地区在前述硬币支付模式基础上,开始对电子现金应用展开探索。依托智能芯片技术和近场通讯技术的突破,以往电子现金应用所不能突破的快速匿名验证、防复制伪造、实现重复花费等主要技术问题,已被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支付模式所克服,成为当今全球电子现金发展的主流选择。我国在确立小额支付发展模式时,选择了跨过硬币投放机械的阶段,直接进入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支付模式。
&&& 与Visa、MasterCard等国际银行卡组织推行的基于金融IC卡借记/贷记应用的小额支付功能相比,我国电子现金应用采用了与国际上兼容的技术特征与真实背景,但在具体应用时,则立足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同时也是世界上现金生产和流通量最大的国家的具体国情。针对日常生活中群众经常面对的“购票难”、“排队难”、“零钱找付难”、“清点硬币难”等现象,将提高电子现金替代率、加快支付结算体系效率作为金融服务改革的重要目标,并将电子现金应用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有目标、有计划的制度安排进行推动,旨在优化现金支付方式,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突出存在的小额快速支付矛盾,以金融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因此,在电子现金应用的发展路径上,与西方国家单纯将联机额度转化为脱机额度、主要解决脱机支付的出发点不同,我国注重将电子现金应用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行业应用需求相结合,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现金应用。
&&& 经过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2013年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3.0版)》,该项金融行业标准扩展和完善了电子现金在公交、地铁、高铁、门票等多种交易场景的应用能力,使我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许多国家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越过了许多国家曾经经历的基于硬币和零钞自动兑换技术的现金支付阶段,也超越了西方国家只将基于金融IC卡的小额支付作为脱机支付补充的现状,直接选择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作为我国未来主要的多功能快速小额支付工具,也为我国信息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规范的金融服务工具支撑。
&&&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体系,它是基于金融IC卡的新型小额快速支付应用,与金融IC卡借记或贷记应用共存于一张卡片,可共享使用金融IC卡的受理终端、转接网络、密钥体系等基础设施,具有无需接触、无需联网即可支付的特点,持卡人可通过预先充值,将存款账户中的一定可用金额圈到金融IC卡芯片中的电子现金账户,然后随时在各种提供小额、脱机消费的领域采用挥卡、插卡等现场扣款的方式来代替现金支付。我国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既弥补了传统银行卡无法用于日常生活快速小额支付的空白,又避免了众多预付卡无法跨地域和跨行业通用的弊端,有效地发挥了现金货币的电子替代手段作用,成为我国电子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电子现金应用的典型事实
&&& 迄今为止,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尝试电子现金支付应用方面已经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公共交通是快速小额支付最频繁的领域之一,长期以来,各地公交公司普遍存在小额纸钞硬币清点难、流转慢、沉淀多等问题,社会公众也面临零钱携带、兑换等不便。人民银行先后在宁波、成都、湖南、贵州等多省市以公共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展试点应用,采用电子现金实现刷卡乘车、区域通用等功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贵州省为例,仅2013年6月一个月,贵州省公交系统电子现金交易就达154万笔,节约零钞清点等人力成本100多人天。湖南省邵阳市公交系统自2013年开始使用电子现金,短短两个多月,交易笔数就增长超过80倍,从开始的日均160笔迅速增长到2013年10月的日均近13000笔。
&&& 菜场是群众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场所,宁波、上海等地选择在菜场开展电子现金应用,市民持含有电子现金功能的金融IC卡在菜市场支付,商户无需接受现金和找零,从而避免了假币收付的可能,也不再存在接受残币和肮脏、潮湿货币的问题。同时,借助金融IC卡具有的实名制和交易记录,为食品安全问题追溯提供了手段,改进了菜场管理。
&&& 铁路是群众出行的重要渠道。旅客搭乘火车时,需到售票口排队购票、到入站口进站出示身份证件等环节。2011年,广州到深圳的铁路动车开始尝试凭电子现金直接支付进站乘车的方式,将金融IC卡实名制、电子现金非接触小额快捷支付的特点与铁路实名购票、快速闸机通行的需求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出示身份证环节、现金购票环节、排队进站环节等影响出行效率的难题,显著减轻了铁路部门现金收付找零和误收假币风险,是金融部门与铁道部门共同合作,改善金融服务的成功探索。
&&& 地铁运营对小额支付需求除安全、便捷、脱机外,还提出了分时、分段计费新的需求,即消费者事前并不知道消费金额,只有消费结束时,才能根据环境参数计算消费金额,进行支付扣款。2012年,成都市成功将电子现金应用于地铁分段计费应用,为电子现金在分时、分段服务领域如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应用奠定了基础。
&&& 2008年,我国开始在宁波试点电子现金应用,至2012年,宁波小额支付领域电子现金充值金额达到1.5亿元,支付数超过525万笔,支付金额超过4500万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2012年,随着金融IC卡在全国47个城市开展试点应用,电子现金在更大领域推广使用,惠及更多百姓生活。
(三)我国电子现金发展已形成的优势
实践证明,我国推广电子现金应用在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 标准优势。标准是产业的生命线,也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我国现有电子现金标准是统一、规范的金融IC卡系列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技术标准、安全体系、卡片规范、系统接口、终端要求、使用方式、清算处理等方面和金融IC卡各项标准紧密衔接,保障了电子现金的规范发展。更重要的是,电子现金作为金融IC卡的天然组成部分,具有极佳的通用性,既能够充分利用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成果,又可以快速得到商户、银行、卡组织及制造厂商等产业链各环节接受和认可,降低了推广的成本和阻力。
&&& 安全优势。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既保持了货币发行、流通的基本属性,秉承了金融支付的制度规定、风险管理、补偿机制等基础,又在技术上顺应国际金融支付依托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和应用趋势,采用了非对称加密等先进的安全技术标准,有效地避免了伪卡欺诈风险。因为,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圈存充值流程遵循国家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标准,支付结算依托全国联网通用的银联渠道,可遍布全国,安全可控,且使用方式简单便捷,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信任和接受。
&&& 经济优势。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可以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经济金融效率,符合建立节能型社会的要求。从持卡人角度讲,一张金融IC卡即可实现传统借/贷记和电子现金功能无缝衔接,满足大多数社会经济活动场合的支付需要,避免客户携带五花八门、互不联网通用的各类卡片;从商户角度讲,电子现金受理终端布放成本低,并具有无需联网、可以移动形态处理收付的优势,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下实现电子现金支付;从社会角度讲,电子现金可全面继承已覆盖全国的银行卡结算渠道、交换网络、后台系统等庞大资源,无需重复建设专门的基础设施,极大地节约了社会整体成本和资源。
三、电子现金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电子现金是当今社会向信息社会推进,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紧密融合的产物。随着货币由纸币、支票向电子货币形态发展,我国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现金应用既吸收了国际上以智能卡为载体、可非接触使用、无需联机即可实现支付等经验,又立足于国情从长远出发,形成了业务规范、技术标准统一、多应用兼容的特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客观实际。
&&& 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我国电子现金既兼顾了现金支付的经济性、广泛性等特点,又呈现出金融IC卡支付所特有的安全性、便捷性等优点,相对于以往支付工具更加贴近现代生活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
(一)电子现金是金融服务民生的直接体现
&&&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小额支付交易极为频繁,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的绝大多数支付需求恰恰是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额支付,几乎涉及全社会每个居民和经济主体,是受众面最广和最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内容。当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小额支付仍普遍以传统的现金工具为主,应用现金支付的弊端在于携带、找零、存储等诸多不便,并面临收付假币、残损纸币、以及肮脏纸币等问题。因此,能否为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支付工具,满足社会公众合理的快速小额支付需求,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是金融改革发展应解决的问题之一。人民银行作为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应高度重视社会民生的这一需求,加强研究和发挥电子现金的作用,将扩大电子现金在群众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作为央行贯彻执政为民理念、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努力方向。
(二)电子现金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
&&&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主体提供便利的消费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消费金融环境是促消费、调结构的重要环节。所有消费都离不开支付,电子现金作为一种安全、便捷、卫生的新型支付工具,有着通用性强、适用面广、使用成本低等特点,特别是电子现金在非接、脱机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解决了传统银行卡联机交易慢、终端技术要求多、商户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能够以较低成本满足众多小微商户快速收付的需求,有利于在城市特别是中小城镇快速形成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费的支付商圈,支持消费行为的实现,客观上也助力了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经济转型。另一方面,电子现金自身产业链包括芯片研发、机具制造、软件开发、技术服务和行业机构应用等众多环节,其中孕育着各种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创新,其自身发展也是我国信息消费领域的重要内容。
(三)电子现金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
&&& 如前所述,为了满足经济活动对货币支付的需求,国家每年需保持一定的货币生产规模,提供新印制发行的钞票和硬币。据统计,2012年我国现金净投放量高达3910亿元。大量的现金货币在社会流通,特别在公共交通、菜场、快餐店等公共服务领域,每天产生的钞币收付量极大,易肮脏和携带细菌,且交存不便,持币单位和银行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点。而通过电子现金进行小额支付,可以显著地替代零钞硬币,避免假币收付,减少社会对现金的需求,有效地节约现金生产和发行所消耗的资源,降低现金流通带来的社会成本,符合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四、推进我国电子现金应用的策略及前景
&&& 无论是从国际小额支付发展潮流,还是从国内群众对安全快捷小额支付工具的期盼来看,在我国发展电子现金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全面普及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培育和引导发展的过程,并提供一个完善的电子现金使用环境。政府以及金融部门要从发展的角度、前瞻的眼光去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现金应用的策略。
(一)推进我国电子现金应用的主要策略
&&& 1. 提高社会公众对电子现金的认识。近年来,基于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逐渐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公众开始体验到新技术所带来的现金使用安全性和便利性,逐渐接受金融IC卡这一新生事物。但要全社会广大群众较全面地理解、认识和正确使用电子现金还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电子现金在使用上等同于现金,而非银行存款账户上的资金,持卡人在享受到电子现金无需携带实物现金且无需签名和验密、一拍即可完成交易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清楚了解电子现金与实物现金的等同性,丢失后与实物现金一样可被别人支付。这就是为什么管理部门目前要将金融IC卡电子现金的上限设定为1000元,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持卡人因意外丢失现金的损失,且持卡人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在1000元的限额内设定本人存放电子现金的金额,并根据实际需要在限额内将存款账户的资金转存为电子现金形态。为了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子现金的理解和认识,金融机构应加强宣传及培训,分层次开展金融从业人员、商户收银员和持卡人培训,培育良好的电子现金应用软环境,推动社会公众了解和正确使用电子现金。
&&& 2. 完善电子现金使用的受理环境。电子现金是基于金融IC卡进入流通领域的,它除了兼容金融IC卡的基础受理环境外,还可脱机支付(即:无需与银行后台联网通讯后再支付)。目前,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全国全面铺设支撑电子现金的受理终端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些已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领域(如大型超市),只需在原有POS终端上增设电子现金功能,即可受理电子现金,从而显著地加快结账速度,缓解超市中常见的排队等候结账的现象。但在一些以往只支持现金结算的领域,如出租、快餐等,则需要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商户达成共识,新增可受理电子现金的终端机具,有些还需要增加网络通讯设施等硬件环境。为了扩大群众使用电子现金功能的受理范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立足建立智慧城市、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协调相关社会服务部门和商业银行,提高使用电子现金必要性的认识,加快试点城市电子现金商圈建设,扩大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范围,更广泛地为群众提供电子现金应用服务。
&&& 3. 提供便利的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服务。如何为使用电子现金的客户便利地进行充值,即业内通称的圈存,是当前制约电子现金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之前,因为电子现金使用较少,电子现金充值需求尚不旺盛。随着近年来金融IC卡受理环境的改善,电子现金逐渐被普及应用,随时随地为持卡人实现安全充值成为突出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人民银行未雨绸缪,在支持金融IC卡的互联网支付终端以及金融移动支付标准设计之初,就预制了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功能。根据社会上的需求,人民银行2013年开始组织商业银行制定跨行圈存业务运作规则,通过POS和ATM等终端机具进行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工作试点,目前,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正在全国推广。预计在各地终端被普遍应用时,实现电子现金随时随地圈存将会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4. 加强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电子现金能否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需要得到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金融业和各行业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要求,站在便利民生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在公用事业建设上考虑采用金融IC卡实现支付,在相关系统上开放与电子现金应用的接口,推动本部门或辖区的公共服务领域能够接受统一、安全、快捷的电子现金应用。近期,贵州省、河北省等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了金融IC卡在当地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意见,对促进当地改善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 5.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电子现金是运用信息手段引领金融服务创新的成功尝试,我国由人民银行牵头研究制定的金融IC卡行业标准,确保了电子现金在全国的统一、安全和通用。为不断改善我国电子现金应用的水平,近年来,我国金融部门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人民银行作为ISO/TC68国际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已分别派专家积极参加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和货币代码工作组,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电子现金应用将成为国际电子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电子现金发展的前景
&&& 1. 我国具有广泛使用电子现金的群众基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小额支付需求十分普遍、且通讯环境已具相当水平的国家,中国具有得天独厚使用电子现金的群众基础。目前,电子现金应用正逐步推向全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涉及公共交通、菜场、便利店、商场超市、餐饮服务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有效地缓解以往群众常遇到的“出行难、排队难、零钞找付难”等问题。有关公共服务事业部门还可充分借助金融IC卡大存储量、高计算性能等方面优势,通过叠加身份识别、电子凭证、数据证书等功能,探索电子现金在消费和管理相结合的创新应用,比如,基于电子现金的校园卡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和生活消费的统一,基于电子现金的就诊卡在满足医疗消费的基础上还能提示患者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毫无疑问,电子现金将成为我国电子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电子现金为扩大消费提供了重要手段。电子现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采用芯片技术和脱机技术,因此不需再拘泥于普通银行卡的物理形态,与互联网支付终端和金融移动支付终端进一步融合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金融移动支付终端可实现卡模拟、读卡器两种角色,结合智能化、网络化特征及地理位置信息服务能力,将创造性的改变电子现金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如空中充值、预约支付、社交支付、消费追溯等等,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通过互联网支付终端和金融移动支付终端,电子现金可借助金融安全可信服务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交易安全性。从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业态发展看,未来依托金融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终端的电子现金,在信息消费领域将发挥当前难以想象的作用,进一步改变信息消费的商业形态和社会公众生活方式。
&&& 3. 电子现金将极大地丰富我国货币体系。货币形态的电子化、多样化深刻改变了传统的货币发行和流通方式,进而影响社会经济运行,这不可避免地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产生冲击。就宏观而言,电子现金作为现金货币的有机组成部分,运转方式同现金货币相似或相近,其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构建我国现代货币体系具有现实意义。电子现金规范清晰的业务规则,其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现有银行卡支付体系一脉相承,可以快速融入我国现有货币监督管理机制。从业务、技术等方面看,建立电子现金统计体系都不存在障碍,电子现金统计体系将实现其作为货币流通全过程的统计分析,帮助我们了解电子现金从兴起、发展到普及的不同时期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影响,分析各种政策对电子现金发展趋势的作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货币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货币体系。
&&& 注: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等。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它类似于我们常用的普通钱包,当其储存的价值被使用后,可以通过特定设备向其追储价值。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也有人将其称为“代币”(token),由一组组二进制数据(位流)和数字签名组成,持有人只需要输入电子货币编码、密码和金额,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李东荣,原文刊登于《金融研究》2014年第3期)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金结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