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股票》强制涨停的股票怎么买,还可以买吗

中国中车今复牌 追高千万悠着点 _ 东方财富网()
中国中车今复牌 追高千万悠着点
作者:余强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今日合并中国北车之后的中国南车更名为中国中车后复牌,根据交易规则,仍将有涨跌停限制,可以预料今日涨停板上的争夺将十分激烈,追高恐要悠着点。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期待已久的(601766,SH)在今日正式“发车”,与之相关的种种悬念即将揭晓。6月5日,上证指数时隔7年再次站上5000点,中国中车这只A股“神车”,在复牌后会有何种表现?  时光回溯至2007年,在牛市的中后期,市场极度亢奋之际。当时多只中字头公司接连上市,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央企套住了众多投资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批公司上市后,股市由牛转熊,多只股票历史最高价格仍停留在当初上市之时。  今日合并之后的更名为中国中车后复牌,根据交易规则,仍将有涨跌停限制,可以预料今日涨停板上的争夺将十分激烈,追高恐要悠着点。  牛背上“发车”  日,中国南车和的合并预案出炉,南北车双双复牌。受合并消息刺激,两家公司股价节节攀升。以当日为起点,截至中国南车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5月6日,其涨幅超过400%。  南北车疯狂上涨的同时,上证指数也是一路狂奔,日到日,上证指数上涨近60%,时隔7年再次站上了5000点。  不过,在牛市盛宴的背后,是无时不在的风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07年,多家中字头公司接连上市,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其在首发路演之际便受到了很多机构热捧,竞相看高其A股首发价。“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等光环更是让投资者对其期待不已。超过3万亿元的打新冻结资金也让其他上市公司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中石油上市以后,其开盘时达到的48.62元,就成了历史最高价。回头来看,中石油上市之时,恰为上轮大牛市顶部,让人有“生不逢时”之感。  此番中国中车复牌,正值市场亢奋之际,上证指数在不到1个月内上涨超过900点,并且一举站上5000点。作为市值超过7000亿元的巨无霸,此时复牌的中国中车与彼时中国石油有一定相似性。许多投资者对其未来业绩能否支撑目前高估值股价,仍十分关心。  不过,目前“”政策逐步落地,市场对于相关概念也是十分追捧,中国中车股价经过多轮热炒,目前的估值确实较高。  高铁板块能否继续风光  6月8日中国中车股票复牌,不仅是“一个人”的盛宴,更是“一群人”的狂欢。其实,中国中车的“小伙伴们”早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6月5日,高铁指数板块午后发力涨3.15%,其中、、、、、、等纷纷涨停。  中国高铁在造价、工期、质量、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中国中车的成立,大大提升我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中国高铁通过吸收消化,比较好地掌握了多种标准的生产能力,积累应对复杂多样环境的高铁建设的运营环境,从长远来看,中国高铁有非常好的“走出去”前景,这也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长足发展空间。  正是基于中国中车复牌这一事件性利好对板块刺激,近期有多只高铁概念股处于大单资金状态。在资金的热捧下,相关个股前期已经有了大幅的拉升,因此也有分析师提示注意风险,不要盲目追高。  联讯证券副总裁曹卫东认为中国中车复牌,央企强强联合、资产整合的大幕正式拉开。长期来看,中车的估值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但前期涨幅巨大,冲高震荡难免。核电、有色、煤炭等板块的股票,短期有资金介入迹象。资金回流也将对市场,形成向上的推动力。  有媒体报道,分析师认为,除非复牌后的中国中车再出现事件性机会,如签订海外大单、亚投行再传新消息、尤其“”板块再度被资金重点关注,才有可能触发中国中车的连续上涨。  北京一位私募负责人则认为,南北车此前大涨的主线是央企合并的概念,而这一主要推动力已经消失。而依赖“一带一路”概念,对于中国中车的估值提升也将较为有限。  但从“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来看,政策支持的慢牛将对中国中车的中长期走势形成支撑。据关于“一带一路”的分析报告,包括此前南北车在内绝大多数资本开支上升的企业投入资本回报率都是在下降的。如果这些上市公司未来大幅增加资本开支,面临股权内在价值下降的压力。因而,慢牛行情和货币宽松将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  认为,慢牛行情对于“一带一路”的意义在于可持续融资,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又不会造成过大的波动甚至因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即便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监管层仍然会坚持“慢牛”的导向。(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者按:如果说沪指站上5000点是上周A股市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那么被喻为“神车”的中国中车今日正式“发车”,注定将成为近期市场最受关注的焦点。在此利好消息的预期下,、、中铁二局、太原重工、等多只铁路基建股在上周五以集体涨停的方式,迎接中国中车的即将登场。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中车今日上市交易,铁路基建、铁路整车及辅助设备、铁路运输及物流等三大概念股有望全线爆发。本文特对上述三领域概念股进行仔细分析梳理,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铁路基建海外收入增长加速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铁路基建类A股主要有: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铁二局、等。  从上周市场表现来看,上述4只个股,除隧道股份区间下跌8.82%外,中国中铁(26.41%)、中铁二局(23.26%)、中国铁建(21.77%)这3只个股上周累计涨幅均在20%以上,尤其是在上周五,板块表现十分强势,除隧道股份上涨2.48%外,其余3只个股悉数涨停。  向方面,上周除隧道股份为大单资金净流出外,其余3只个股均为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其中,中国中铁以29.59亿元居首,中铁二局以4.16亿元次之,中国铁建仅为877.86万元。  对此,市场人士表示,铁路建筑类上市公司将全面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次提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已获得超预期的国际认可;另外,近几年,随着中国中铁等龙头上市公司海外业务项目的逐渐落地,以中国中铁为代表的铁路建筑类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增长也在加速,为业绩上涨增加了新动力。  从券商研报来看,券商较为看好中国中铁未来发展,其中中金公司表示,公司作为国内铁路基建的双寡头之一以及轨交建设的绝对龙头,公司在这两个领域具有显著的经验、技术、成本、效率等竞争优势,加上中国前所未有的高铁外交和金融支持,公司有望成为高铁和轨道交通“走出去”的最大受益者,其发展前景广阔。  铁路整车及辅助设备商受益铁路投资加快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铁路整车类概念股主要有:、中国中车等;辅助设备类概念股主要有:一、信号控制系统类:、、、、等;二、各零部件及外部材料供应商类:、新筑股份、、、、晋西车轴、太原重工、等。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高铁在造价、工期、质量、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中国中车成立后,将大大提升我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竞争。从长远来看,中国高铁有非常好的“走出去”前景,这也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长足发展空间。  从上周市场表现来看,时代新材(42.92%)、(36.76%)、晋西车轴(31.50%)、晋亿实业(28.03%)、(25.86%)、(24.48%)和(24.29%)表现突出,周涨幅均在20%以上。  上,表示,过往三年里,国内铁路投资在年内均有上调,2015年宏观经济至今仍疲软,判断2015年铁路投资存在上调至9500亿元的可能,超出原计划的8000亿元规模。增加铁路投资可带动设备、铁路信息化和铁路基建的需求,维持铁路设备行业增持评级。重点推荐标的:、、北方创业、晋亿实业等。  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仅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大盘震荡加剧,而且前一阶段,中国南车涨幅已经过高,在没有新故事可讲的情况下,中国中车复牌后短期走势难言乐观。  铁路运输及物流改革和转型支持上行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当前铁路运输及物流类上市公司主要有、、等。  从上周市场表现来看,铁龙物流(27.38%)、广深铁路(18.37%)和大秦铁路(11.58%)周涨幅均在10%以上,其中铁龙物流为资金最为青睐的个股,上周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额约1.40亿元。  对于铁龙物流未来投资机会,表示,目前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占比不到5%,而美国集装箱运输占比约为40%,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同时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进一步深化、低危品特种箱上线等预期,作为国内铁路特种集装箱运输企业,公司特种集装箱业务增长可期。另外,公司为铁总旗下唯一铁路专业运输类上市公司,存在铁总资产注入的可能。  事实上,铁路货运改革进一步深化、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都将成为板块继续上行的动力。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地理格局使得铁路成为最佳物流选择;工业活动从沿海转至内陆、以及环保考量等因素将在未来几年给铁路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长潜能。预计铁路运输行业在进一步放开定价机制监管、通过更多资产上市将所有权多元化、员工激励机制等领域将有日益深化的改革发生,这均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瑞银证券则表示,可优先关注大秦铁路和广深铁路,这两家上市公司均有望从行业改革中获益。二者现金流强劲且股息支付率高。对其维持“买入”评级。(来源:证券日报)
    经历了一番整合之后,南、北车合并之后中国中车(601766,SH)今日复牌上市,但其第一起收购案也成为了业内热议的焦点。  6月4日,(00736,HK)发布公告称,将向中国中车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中国南车(香港)公司发行65亿股新股,认购完成后,中国中车将持有中国置业投资61.8%的股份。  该项认购因为是中国中车重组后被曝光的首笔投资而备受关注,尤其令外界惊讶的是,中国置业投资已连续11年亏损,且主业为物业投资、矿产投资,与中国中车主业几乎毫无关联。那么,号称承载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中国航母”,复牌之际的这起并购究竟意欲何为?  昨日截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稿,中国中车尚未对此作出任何官方回应。据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项认购实际发生在南北车合并之前,由南车(香港)公司跟踪谈判。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南车(香港)公司实际定位于境外代理支付,境外投融资等,而中国置业投资的注册地是百慕大。因此,在资深投融资业内人士看来,到堪称“避税天堂”的百慕大去注册正是该公司的最大价值所在,不仅可视作未来去美国上市的最佳跳板,中车收购该平台后,也将更有利于吸引外资、进行海外投融资运作。  中国置业投资连亏11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置业投资成立于1992年,注册地百慕大,注册资本3亿港币。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物业投资,投资开采位于中国内蒙古之铜钼矿场及放债业务;物业投资主要透过投资物业租赁获取收入。采矿业务投资主要是透过就铜矿及钼矿之开采业务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而获取收入。  就是这样一家与中车主业毫不相干却又即将被中车收购的公司,业绩也糟糕得一塌糊涂。资讯数据显示,中国置业投资营业利润从2003年至今持续11年亏损,每年亏损额从200万~7900万元不等。  截至日,该集团营业额约为500万元,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1%(营业额增加主要由于于重新安排若干经营租约及新收购教育支持服务业务之贡献所致),但回顾期内之未经审核亏损净额约为1480万元,较2013年同期亏损扩大。  上述情况,与中国中车重组志在打造一家“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轨道交通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定位似乎毫不相干。  对此,中国中车内部权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南车香港公司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来认购中国置业投资股份的。南车知情人士也表示,香港公司净利润已突破1亿,收购主要是想自身做大做强,并且肯定对此收购做过很长时间的调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南车相关公告显示,南车(香港)公司为南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地为香港。成立之初主要定位于境外代理支付,境外投融资等。中国南车2014年报资料显示,南车(香港)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贸易、投资、融资、咨询服务、租赁等。2014年,南车还向南车(香港)公司增资3.19亿元。  至于南车(香港)公司为何要收购中国置业投资,截至昨日记者发稿,也仍然没有得到官方回应。  看中其百慕大注册身份?  一位资深投融资人士认为,中国置业投资的百慕大注册身份,或是该起收购案的关键所在。  在上述投融资人士看来,提起到开曼、百慕大注册海外离岸公司,市场人士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造壳上市”。因为百慕大这个以“魔鬼三角”闻名的旅游胜地,还有另一重身份——避税天堂。  公开资料显示,在百慕大设立的公司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双重税务协定,可以有效避免当地的高税率税务问题,避免双重税收。除此之外,百慕大的审批程序和法律环境都相对宽松。正因如此,几乎所有投资美国的大型公司都在这个小岛上设有分支或控股公司,比如中海油就在百慕大拥有子公司。  同时,在百慕大注册的公司可以在卢森堡、都柏林、温哥华和美国申请挂牌上市。百慕大被视作在美国上市的最佳“跳板”,比如1992年10月,中国在纽交所挂牌的第一只股票“华晨汽车”就是于1992年6月在百慕大群岛注册。  显然,对于中国置业投资这样一家长年亏损的公司,拥有百慕大的注册身份或是其目前对中国中车最大的价值所在。合并重组后的中国中车,未来全球化目标以及跨国经营对国际化融资平台的需求也必将愈加强烈,同时不排除为子公司未来可能在美国上市做铺垫。  6月4日午后,就在发布南车认购公告的第二天,中国置业投资刚刚复牌的股价便从每股0.86港元迅速攀升至每股2.6港元,当日最终收于每股3.33港元,日涨幅287%。  此次收购也意味着中国置业投资的股本将增至105.2亿股,中国中车将通过南车香港公司控制其61.78%的股权。  公司在百慕大注册有哪些好处?  1、百慕大是著名的避税天堂。公开资料显示,在百慕大设立的公司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双重税务协定,可以有效避免当地的高税率税务问题,避免双重税收。  2、百慕大的审批程序和法律环境都相对宽松。  3、在百慕大注册的公司可以在卢森堡、都柏林、温哥华和美国申请挂牌上市,这里被视作在美国上市的最佳“跳板”。(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沉寂许久的南北车终于结束长达数月的换股整合,改名“中国中车”,将于6月8日复牌。这一消息对早在一季度末便早已选择获利了结的20多只基金来说,来得有点晚,早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南北车资金净流出合计高达142.98亿元。  中国中车今日上市  6月2日晚间,中国南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北车合并的换股实施工作已经完成,公司股票简称将由“中国南车”变更为“中国中车”,更名日期为 2015 年 6 月 8 日。同时,公司股票将于6月8日开市起复牌。  早在2014年12月末,南北车就已正式宣布合并事宜,将按照“坚持对等合并”的原则,在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今年5月20日,中国北车正式退出资本市场。  逾半年的等待让中国中车完成了一系列的举措,随着中国中车第一届董事会的召开,中国中车新领导班子也正式确定。原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为中国中车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原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总裁刘化龙分别担任中国中车副董事长。  根据公告显示,在今年5月26日和28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H股和A股换股已相继完成,此次合并后新增A股股份共计111.38亿股,全部为无限售流通股,新行H股股份23.47亿股。随着此次合并换股实施完毕,中国中车总股本也将达272.88亿股,以停牌前最新股价计算,中国中车市值达8036亿元,将成为A股市场又一新巨头。  一季度基金浮盈逾30亿  借助合并的“势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股价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暴涨。  自10月27日两车首次发布“筹划重大事项”公告以来,截止5月7日两者最后一次停牌,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区间涨跌幅分别达到407.76%和364.81%,大幅跑赢指数表现。  早已埋伏许久的公募基金也同样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共有36只基金重仓持有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其中18只基金重仓中国南车达到5507.47万股,持股市值合计9.36亿元;此外有18只基金重仓中国北车6460.72万股,持股市值合计11.89亿元,除去同时持有两者的基金,一季度末共有23只基金进入两者重仓名单。  仅从一季度的涨幅来看,南北车分别上涨166.3%和159.3%,若是按照机构一季度并未大幅调仓来计算,基金一季度分别浮盈15.57亿元和18.94亿元。  其中为最大赢家,该基金一季度末不仅重仓持有中国南车4490.93万股,还同样持有5136.43万股的中国北车,两者均为基金持股之最,且远超第二名数倍之多。第二大重仓中国南车的基金为,仅持有560万股,为长城品牌优选的十分之一,同样为中国北车第二大重仓基金的中银动态策略也仅持有379万股。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一季度末重仓持有中国南北车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并不多,除了上文提及的两只外,仅有、金鹰稳健成万家双引擎入围,余下均为被动。  如果一季度之后基金并未大幅减仓,截至5月7日停牌前,其持有中国南北车的浮盈将再次提升6.86亿元和7.47亿元。  停牌前机构出逃?  通过分析基金2014年重仓股明细数据发现,基金在过去这一年内不断地减持中国南北车,2014年三季度末重仓持有南北车的基金仅为28只,而彼时,南北车并未发布合并意向,到了年底,这一数据直接刷新至52只,多达近一倍的基金蜂拥入场。  其中22只基金持有中国南车22213.04万股,持股市值合计14.70亿元;共有30只基金持有中国北车23384.48万股,持股市值合计17.09亿元。不过,绝大多数重仓中国南车的基金同时还持有中国北车,最终有33只基金合计持有2只股票的市值达31.80亿元。  对比一下,一季度末的基金持仓数据较2014年年底有了大幅的缩水,数据统计,在一季度末的两个月内,中国南北车资金分别净流出95.06亿元和47.92亿元,上也同样多次出现机构席位对2只股票的抛售,尤其在几次复牌涨停后,机构套利更甚。  上海一家中型人士坦言,基金公司在彼时对两者合并复牌时间不确定,所以选择套利了结。  分析人士表示,一旦中车上市,或将强势上涨。从这一点来看,基金或将错失更大的盈利空间。“这一阶段选择标的中存在中国中车的指数基金,将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099)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与 文章关键字:
相关的新闻
网友点击排行相关的文章还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涨停可以买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