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对散户股票分红真的有意思吗

刺猬吃大饼: 分红对散户来说有意义吗 到底分红对散户来说有没有意义,多年来和很多朋友都讨论过,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难说清楚,我在雪球上再尝试一回。我的观点是,分... - 雪球分配悬赏奖金 剩余可分配奖金:<span data-balance="1元元剩余奖金需在悬赏结束前分配完,否则将按规则自动分配来自雪球分红对散户来说有意义吗到底分红对散户来说有没有意义,多年来和很多朋友都讨论过,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难说清楚,我在雪球上再尝试一回。我的观点是,分红后股价要除息,尽管得到了一点现金分红,但股价也同比例降低了,最终投资者账户上的钱是不变的,因此分红对散户来说有没有意义。有人说欧美公司很多是高分红,这样就可以长期持有,每年享受分红的收益就可以了,还有人说,分红的现金可以再重新买入股票,红利再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仔细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分红对你的账户收益没有任何影响。举个简单计算的例子:1. 不分红的情况:例如你的账户上持有1万股某股票,股价是10元,账户总资产是10万元。公司没有分红,但一年后,股价增长了10%,股价由10元变为11元,你账户的现值就变为1万股 x 11元/股 = 11万元,即你的资产增长了1万元。2. 高分红的情况:同样是你的账户上持有1万股某股票,股价是10元,账户总资产是10万元。公司分红10%,你得到总共1万元的现金分红,但同时股价需要除息,股价变为9元,于是你持有的股票的总现值价变为9万元,因此分红后你账户上的钱是1万元分红 + 9万元股票 = 10万元,和分红前没有变化(这里简单起见,不考虑红利税之类的)。你把1万元现金分红马上又全部买入股票(共0.1111万股),于是你现在总共拥有1.1111万股此股票,总现值为1.1111万股 x 9元/股 = 10万元,依然是和分红前一样。1年后假如股价增长了10%,股价由9元变为9.9元,你账户的现值就变为1.1111万股 x 9.9元/股 = 11万元,即你的资产比最初的10万元增长了1万元,这和前面说的不分红的情况是一样的,都是资产增长了1万元。因此是否分红对你资产的增长没有影响,不管是否分红,只要股价增长10%,你的账户现值都会增长1万元。其实如果考虑上缴红利税,分红会让你损失钱。有人说分红的意义在于,可以给长期持有股票不卖的人带来现金收入。这其实仍然只是个数字游戏:依然考虑上面“不分红的情况”:你的账户上持有1万股某股票,股价是10元,账户总资产是10万元。尽管公司不分红,但你可以自己卖掉10%的股票啊,卖掉之后你就拥有了1万元现金,还剩下9万元的股票,这和前面说的 “分红得到1万元红利,还剩下现值为9万元的股票”有什么区别吗?如果说分红有意义,只是对于那些无法卖出股票的大股东而言,他们只能通过分红来得到现金收入。而对于散户来说,随时可以卖掉一小部分股票来获得现金,完全不需要考虑是否分红的问题。 打赏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拒绝回复支付并发布发布分享到微信扫一扫雪球社区汇集了千万投资者,提供沪深港美股票实时行情、实战交流、实盘交易股票/基金&
分红已成散户心中永远的痛
  多年以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实现过不定期现金分红,仅数百家保持金身不破。从多年以来上市公司给股东带来的实际收益看,股息率一直维持在千分位上。为保护普通投资人利益,连出分红新政,但在执行过程中,多数“铁公鸡”们仍是阳奉阴违,借用各种托辞推脱自己应尽的责任……
  1627家、5557.39亿元,这是2011年度上市公司分红情况最精简的统计结果。初看2011年分红公司数量和总金额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落实分红政策之火不断
  多年以来,分红一直是上市公司的“短板”。自2001年起,监管层就开始意识到资本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顽疾,先后出台了4项管理办法或规定,甚至将再融资与公司分红相挂钩,但所取得的效果仍不甚理想。
  2011年10月,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首件大事就是直指上市公司分红。11月初,证监会在通气会上宣布,将要求上市公司逐步明确分红规划,并不得随意改变。要求上市公司明确分红回报规划,包括现金分红政策和分配决策机制,并从上市开始。随后在12月,证监会关于IPO的新政出台,提出了企业应在招股说明书上写明上市后具体回报规划、分红的政策和分红计划等。由此,对A股市场“铁公鸡”强制拔毛的战役正式打响。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多只铁公鸡在制度约束下,于中像征性地进行了现金分红,但仍有数千家公司采取各种理由坚持不分。也许是监管层看到了“强制分红”政策下达后在实际操作中仍难逃“治标不治本”之嫌,今年5月9日,证监会再度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制定明确的回报规划。
  爱送转增不爱分钱
  企业派发现金股利,股东得到投资回报,本是天经地义。但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不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或象征性地派发反倒成了天经地义的事。长期以来,A股中小投资者们似乎也对微薄的“真金白银”提不起兴致,反倒对送转股份更为喜欢,而高送转也总能在财报期间摘得“最佳概念奖”。其实,高送转不过是上市公司玩弄的游戏,不掏一分钱就落个好名声。所谓送股就是上市公司将本年的利润留在公司里,发放作为红利,从而将利润转化为股本。送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使每股净资产降低。转增则是公司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的规模,反映在股本结构上的实际效果与送股相接近。二者区别仅在于红股来自公司的年度税后利润,只有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向股东送红股;而转增股本却来自于资本公积,可以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润多少的限制。
  分红记录连创新高
  从股本转增角度看,在1998年~2007年期间,A股市场最顶级的送转比例一直维持在1:1,直至2008年度(,)、(,)、(,)3家公司开创A股送转新纪元,相继实施了10转12的分配方案;2009年的(,)、(,)、2010年的(,)又不断将高度提升至10转15以上。2011年的送转比例的新极值虽然没有被再次改写,但年度最高纪录仍维持在1:1.5。值得一提的是,推出顶级分红比例的公司家数则是明显提升,2011年有180家公司送、转比例超过了1:1。
  从现金分红角度出发,除(,)在1998年以每10股分红12.5元外,在1999年~2005年7年间最高现金分红的比例一直在1:1;2006年,纪录终于被(,)改写,公司当年派发了每10股分红30元的“大”。其后,驰宏锌锗于2007年再度发力,10股派现20元再拔现金分红头筹。不过,随着2007年四季度全球经济的急速转向,企业经营开始出现困难,利润快速下滑,上市公司分红豪情也由此出现明显消退,之后2年都不曾有公司的分红超越年的辉煌,直至2010年,(,)年度现金分红每10股派现23元才打破僵局,此后的2011年,红包再次升级为每10股派现39.97元。
  现金分红力度不升反降
  虽然分红纪录连创新高,但分红力度却背道而驰。从表1可能看到,虽然2011年两市全部上市公司5557.39亿元的现金分红总额相比2002年时446.06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0倍,但仔细分析看,2002年公布的全部公司净利润累计实现总额为817.95亿元,446.06亿元分红总额占当年总净利润比重的54.53%,从分红占利润比看,2002年上市公司分红力度远高出2011年。同样还可看到,在分红政策的推动下,近两年上市公司实际分红力度却是不增反降,分红比例仅仅超过1998年、1999年的水平。
  多数现金归大股东所有
  对于现金分红的资金去向,有人曾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做过一个统计,近年来两市累计的现金分红中,前十大股东获利超过一半以上。以2011年贵州(,)分红为例,贵州茅台总股本为10.38亿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总数即7.12亿股,当时的分红比例是每10股分红39.97元,从股本占比看,44.5亿元的分红中有28.5亿成为前十大股东的回报,而余下16亿分红才是10大股东外的45684个小股东所持有。
  其实,股份制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同股同权,大股东持股多分红多是合理合法的,不过考虑到大股东的原始持股成本极低,有些甚至通过上市前的分红已经做到了“零成本”,分红成了一本万利的事;由于相对原始大股东,普通投资者在利益分配上无一点优势,所持的份额基本是通过新股上市后的高价购买,而其价格早已远超过其价值。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比赛,输的永远都是普通投资者。
  A股分红:富抠门,穷大方
  《红周刊(,)》作者 刘增禄
  A股市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因亏损而无法分红,或处于发展期、扩张期而不敢分红的公司,但一些年年盈利增长、现金状况较好,却打着项目发展的旗号多年坚持不分的公司却实在很难让人理解。
  分红要有实力
  上市公司不是“雷锋”,想分红也要有“能力”,部分公司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近3年对股东“一毛不拔”的(,),其自身已“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里还有能力去分红。数据显示,公司2009年年度净利润亏损44786.17万元,2010年虽然通过减持部分可出售金融资产而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在2011年却又因主要产品新闻纸、高档文化纸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再度出现-30334.18万元亏损。除差无能力分红公司外,像(,)这样看似风光的公司却因历史原因想分却又无钱可分。数据显示,广晟有色在2009年~2011年度不仅年年盈利,净利润的同比增幅也分别实现了119.5%、34.95%、354.29%的快速增长,但在3年内却未对股东有过任何现金分红。从其他财务指标看,3年中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分别为-45857.69万元、-42045.52万元、-24727.26万元。公司在2011年年报中明确表示,由于尚未弥补完前期的未非配利润漏洞,公司仍不进行分红。
  “抠门”理由多种多样
  通过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不分红的原因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不想分红却借着投资的名义搪塞。如(,)(原名西单商场)近3年净利润增长十分稳定,如果说2009年、2010年不分红是公司未分配利润额没有实现正值,但2011年,公司创造净利润34567.43万元,同比增长44.47%,未分配利润也高达64012.94万元,却仍未现金分红。公司解释理由是:“刚刚完成重组,拟开发一些新的项目。”实际上,首商股份通过重组已成为目前北京最大的商业旅游企业,拥有众多核心地段的物业和土地资源,拥有36.06亿元的货币资金,以开发新项目为由坚持不分红有点太过于牵强。
  第二类是隐藏在靓丽财务数据后的实际分红能力不足。尽管A股市场整体分红能力孱弱,但酿酒类公司却大多非常慷慨,贵州茅台、张裕A、(,)等已连续多年出手不凡。相比之下,(,)则有些“吝啬”,2009年和2010年公司的现金分红均为每10股派现1元,2011年则干脆断了分红的传统。从财务数据看,尽管2011年年度实现盈利且增长翻番,但货币资金却只有不足5000万元,造成公司流动性紧张的原因不是投资上的压力,而是高达7.85亿元存货,大量的资金被存货占用,导致了公司分红能力的不足。
  第三类则是地产公司,从目前经济环境看,国家对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仍不放松,房地产信贷仍保持趋紧的态势,这让地产公司为保证正常运作而不敢将钱分出去,而即使出现分红也更多地是选择转增股票而不是选择派现,而即使派现也像征性的。
  有钱者不分,视财如命
  与无钱可分或偶而不分的公司相比,一些公司自上市以来就多年“一毛不拔”。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96.66%;2010年同比增幅超过8倍,为818.18%;2011年增长步伐虽较之前有所减缓,但仍实现140.42%的同比增长,在A股市场中遥遥领先。与此同时,未分配利润也是年年为正,在出色的基本面下,投资者却始终没有等来现金分红的消息。从公司近3年的年度报告说明看,未分红的理由只字不差“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技改项目建设资金”。让投资者气愤的是,这家号称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技改项目建设资金的方大特钢却对公司高管出手极其大方,薪酬连年增长。近3年公司对高管发放的年薪总额复合增长高达101.31%。对高管工资的连续上涨现象,工作人员解释为高管薪酬上涨是与业绩完成和考核相挂钩,与分不分红无关。
  对于方大特钢年年业绩大幅增长却久久没有回馈的“貔貅”行为,二级市场上,投资人对于公司抛出的定向增发方案也选择了“用脚投票”,尽管实际控制人频频增持,但股价始终未能高过发行价而无奈终止。类似公司还有(,)、(,)、(,)等公司,近几年在基本面稳定增长下,仍以各种理由拒绝分毫股利回报。
  缺钱者乱分,动机不纯
  相比方大特钢、四川长虹等公司有钱不分,(,)在2011年年报显示净利润全年亏损5478.88万元情况下却推出了每10股转增6股派1元的分红方案。A股公司“业绩变脸”可谓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超日太阳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日正式在挂牌交易,上市后第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即修正了3次,可谓“步步惊心”。历经4轮业绩预告和一次正式年报,超日太阳2011年业绩从最初预期的盈利3.3亿元,最终变成亏损5478.88万元,前后落差高达近4亿元。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光伏市场去年三季度出现断崖式下跌,超日太阳首次业绩下调总体符合行业规律,但业绩变脸频率之快、幅度之大,实属罕见。
  1月30日,(,)发布业绩预告称,2011年由于全资子公司湖南神龙矿业有限公司继续亏损、对参股子公司上海振龙房地产公司的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等原因,预计全年业绩首度亏损。有趣的是,公司2月9日却抛出了10送5派0.6元的分红方案。观察显示,自2011年7月以来,创兴资源已发布了多则股权质押公告,涉及逾4400万股,占总股本约20%。分析人士表示,“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股权无论是质押给银行还是,除质押价格之外,还会设置一个高于质押价格的预警线,一旦股价低于预警线,公司就需要追加股权或其他质押物。”以去年7月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来看,当时公司股价尚在16元左右徘徊,而2012年初公司股价腰斩,股价低于预警线无疑。但在高送转刺激下,近期股价重回15元上方。
  像创兴资源、超日太阳“不按牌理出牌”的分红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是为股权质押护航。除此之外,2011年度,(,)、*ST园城也在亏损的情况下以转增股份方式推出分红计划。不过4月21日彩虹股份的第十二次(2011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表示,由于公司年度未分配利润为负,不进行利润分配亦不宜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而驳回了前期分配计划。
  送股、送钱皆为融资
  据统计,2011年度推出分配方案的公司中,有98家今年以来公布了增发预案,目前4家预案未通过,1家停止实施。
  今年1月20日,(,)拟不低于10.12元/股定向增发49408万股股份以增加公司资本金。3月28日,公司公告2011年度拟10送13转2派1.5元,其后公司股价多次涨停,截至目前累计涨幅已高达84.72%。而统计国海证券(原名桂林集琦)此前历年的分红情况,上一次分红的发生时间为2000年中期,曾以每10股转增10股进行过股份分红,而随后的10年不但没有分毫现金股利分红,甚至连送股、转股也未曾实施过。有分析人士直言,借壳上市的国海证券2011年进行高分红的真实目的就是吸引投机资金来推高股价,从而让定向增发价格与股票二级市场价格拉开足够大价差,吸引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的定向增发。
  同样,(,)自1997年3月上市后也从未对股东回报过现金分红,但却在2011年度进行了每10股派现0.7元的现金分红。保税科技分红的同时还调整了定向增发的方案,在付出了1497.41万元的红利后,这家从事码头仓储物流的上市企业转身正计划着从市场融资22915万元。
05/20 23:3605/18 19:0105/18 18:0705/17 19:2405/17 16:1605/16 03:1705/16 01:1805/15 16:53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真有意思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