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股票下跌时的心理恐惧症和压力感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股票心理学:长期后悔和短期后悔
来源:壹心理
栏目关注:
5月28日,周四股市开盘后,沪指高开高走,再创7年新高。不料10点后沪指和深指两市便开始高位跳水,暴跌不停,股民直呼07年的“530惨案”重演,纷纷在朋友圈发布天台的风景照。
  为何强调&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为什么说&人们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钱的股票?&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一种是贪婪,一种是恐惧。投资的目的是赚钱
  1.可是投资一定可以赚钱吗?
  2.如果可以赚钱,那么可以赚多少钱呢?
  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实际上是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投资动机;不同的投资动机带来的是不同的投资行为;不同的投资行为对应不同的投资心理。
  投资中常见的一些心理误区:
  第一个误区:过分自信与控制性幻觉。
  一项专业调查显示:82%的驾龄超过一年的司机认为自己超出一般水平。很显然,大部分人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在硬币抛出前下注是几乎所有赌场的规矩。比如玩骰子猜大小,赌场老板们发现赌徒在摇骰子之前下注,明显比骰子摇完之后下注要大得多。当投资人作出投资决策时,他会认为自己对未来的事情有足够大的把握,似乎自己可以掌握未来的变化。而实际上你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控制能力,只是因为自己参与其中,你便认为自己有了控制能力。这是一种过分自信导致的控制幻觉。
  实际投资中,过分自信与控制幻觉至少导致三个问题:
  1.首先是频繁交易:我们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导致频繁交易。不但提高了交易成本,也导致我们更容易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2.不能充分分散化投资:因为过于自信,导致集中投资,风险集中。投资大量地集中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完全失去了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的把握。包括基民,去年将绝大多数的资产集中于股票基金一种投资品种上,即便不考虑后期的市场行情到底如何变化,从资产组合、风险管理等任何一个角度,这种做法本身是不合理的。
  3.选择性过滤:只愿意接受支持自己判断的信息,而过滤掉不支持自己的判断的信息,导致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市场每天都存在多空争夺,看空看多各有理由,资本市场随时如此,但是坚决看多的人往往忽视掉看空的理由,即便这些理由非常明显。原因何在?过分自信和控制幻觉导致的对于信息的选择性过滤。
  第二个误区:骄傲与遗憾心理
  人们会避开导致遗憾的行为,而去追求自以为好的行为。遗憾就是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认为是糟糕的时候情感上的痛苦;自豪是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策被认定是正确的时候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一个更具体的假设:你有两只股票,股票甲和乙。股票甲目前盈利20%,股票乙目前亏损20%。你会卖出谁?绝大多数投资人的选择是卖出甲而持有乙,因为卖出甲给自己带来情感的快乐,而卖出乙则给自己带来情感的痛苦&&我要至少等到乙回到成本价再卖掉。
  这就得到了那个看似可笑、却真实的发生了很多次的结论:人们倾向于过早地卖出赚钱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钱的股票。
  第三个误区:眷恋过去
  所谓眷恋过去,是指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类似投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甚至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为什么出现了基金销售如此火爆的情景?并不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发现了基金的投资价值,并不是他们对于这项投资进行了风险决策,哪怕仅仅是借助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进行风险决策。他们仅仅是根据邻居买了基金赚钱了,小孩他二舅买了基金赚钱了等原因,做出了投资决策。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而等他自己投资赚到钱以后,这种财富效应就更明显了。而实际上,稍具投资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过去该项投资的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过去的高收益一般会代表透支其未来收益,从而导致高收益的保持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要求95名金融学本科生作出参与或者不参与关于硬币正反面的赌博决策,41%的人选择参与。第二次实验,另外找同样教育背景的95人参与该实验,不同在于,事先由组织人员无偿赠送给他们参与这项赌博的赌金15美元。结果,78%的人选择了参与。这就是有名的&赌场的钱效应&:在赌场里,人们倾向于不把赌博赚来的钱当作&自己的&,而是当作&赌场&的,大不了输回去。拉斯维加斯的每家赌城里,只要你入住酒店,房间里几乎都有赠送的一点筹码,这就是赌场老板的高明之处。
  同样的,在一般的投资决策中,一旦以前的同类的投资决策赚了钱,许多人倾向于两种判断:
  第一就是刚才讲的,用经验来判断这个投资是很好的,继续投资甚至追加。
  第二个判断:这钱是白赚来的,不是我的,继续投资,大不了亏掉。
  从而,我们不断地看到有人在大牛市的历程中不断的追加投资。
  把&眷恋过去&作为一种心理误区,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必须承认,在资本市场的背后有维持其运作的最基本的规律所在,这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同时认为,这种不变的规律,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以2005年底到现在的市场为例:2006年的时候,我们沉浸在漫长的熊市思维中;5&30大跌让我们把前期辛苦总结的垃圾股、概念股、st股行情彻底颠覆;当我们又花了几个月时间才好不容易欣喜地发现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蓝筹股、资源股的时候,长期持有又让我们受害颇深。
  不是资本市场没有规律,而是我们还不够认识它。我们对其规律的粗浅的认知,可能导致的是更大的亏损。于是,听到了业内资深人士一句让我们回味无穷的话:赚大钱靠智慧,赚小钱靠技术,亏钱靠知识。
  第四个误区: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利用捷径简化信息的分析处理过程。利用这些捷径,大脑可以估计出一个答案而不用分析所有的信息。这无疑提高了大脑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使投资者难以正确分析新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代表性思维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判断,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
  熟悉性思维是指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也是如此。经常有人对同一支基金、同一支股票反复的操作。
  总结来讲:熟悉性思维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高估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的投资价值;
  第二,投资集中度仅因熟悉而大幅度提高。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大问题了。
  投资是高智商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既然称之为心理误区,那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对于这些误区的把握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类的错误。最后,我们再次传诵巴菲特的名言:我跟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样,也会贪婪和恐惧。但是我跟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买卖股票的心理很重要
  同样一只股票,买入初期你的目标是长期持有,或者是短期持有,更或者是赌博性质的2-3天持有,在这期间股价的波动都会对你不同的影响。
  对于长期持有的股票,由于你买入前,必然做过周密的计划,对股价的波动肯定做过心里预期。此时的短暂的下跌都不会对你造成多大的影响。
  而对于短期持有还有赌博性质的2-3天持有的这类股票,买入之后,受大盘,或者一些不利消息的影响,更或者是一些不可预知的一些因素影响,造成股价的波动(这里尤指下跌),都会对买入者造成较大的心里暗示。即使是自己的买入时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买入后股价的前期走势和心里预期的走势不符,给自己较大的心里压力,开始怀疑自己早期的判断,而造成小亏出局。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买入前,针对不同的持有时间的股票就要有不同的仓位标准。
  长期持有的股票最好仓位重一点,全仓也未尝不可!
  但是短期持有,尤其是赌博性质的2-3天持有的股票,仓位要轻一点(特殊情况除外),这样就可以较大程度避免由于心里上的压力而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从而避免损失。
减肥两性偏方如何正视和化解投资中的心理压力
&&&作者:张伟
  古人云:“无官一身轻”,当前的股市则是“无票一身轻”,空仓给予我们很好的精神解脱,而当前能做到在下跌之前主动空仓的人并不是很多,事已至此,何不用压力化为动力,弥补自己之前的失误。
  当前正是市场的转折期,上涨和下跌的压力使人喘不过气来,该加仓还是该减仓成为最大的难题。股市从调整到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要做什么,压力带给他们的是盲目和无助。要化解这个压力,必须先从自我做起,改变自己。以下将根据笔者长期以来对于人们心态的理解,分别表达在“上涨”、“下跌”和“震荡”中应该如何正视和化解压力。
  上涨压力转化篇
  我是散户,我的朋友也大多是散户,股市上涨的时候,散户最怕什么――怕赚了再赔回去。这种心态形成的压力笼罩在众多散户的心头,买了怕跌,总想获利了结后等下跌的时候再买。有的散户认为涨停最安全,其实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涨停的尔后往往很容易下跌,坐电梯的感觉“非同一般”,越坐心态越坏,压力越大,这种恶性循环是难以避免的。
  压力的转化必须从内心做起,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买入心态,极力避免在大涨大跌的中建仓。要注重投资知识的积累,把握长期趋势,能不看盘就不看或尽量少看。最后要记住巴菲特先生的一句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下跌压力转化篇
  股票下跌且跌得较深的时候,一般的散户会认为股市大势已去并斩仓出局。下跌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又想抓一把反弹
,“刀口舐血”、“虎口拔牙”的危险难道人们不知道吗?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只是赚钱的压力感迫使他们这样做(这里排除自制力的问题,只要求在同等压力下,用自制力转化压力)。
  人心总是贪婪的,下跌的时候不贪婪最好的办法不是克制,而是在可以贪婪的地方贪婪,以此来化解压力,正如笔者前段时间提出的《货币基金保护策略》,它就是利用人类的心理偏向,在另一个方向赚钱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把精力转向赚钱的一方,从而能在股市下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还有一种较独特的转化方式需要很强的自制力,这种压力转化是建立在自己对所购买的股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对大盘未来一段时间走势的预期将为人们释放压力,化压力为动力。
  震荡压力转化篇
  长期处于震荡中,人们的精神会面临双重压力,上下两难,加仓的话,看不出上涨的趋势,减仓的话,不知会不会下跌,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于以技术面操作的股民中,在牛市中,转化这个压力的方法是极其简单的。
  思想上要化繁为简,把震荡的时候视为最好的加仓机会,建立起良好的大局观,抛弃原来技术面上不确定的东西,不要针对性地找哪里是底部,哪个位置会反转。
  操作上要果断,坚决地加仓价值低估的个股,坚信价值投资的人加仓之后,心情必会有改变,压力也从此化解。
  注:以上方法只适用于牛市中和牛市自我修正的过程,对熊市需要以不同的心态去对待和释放压力,也许熊市是牛市的母亲,它酝酿着你的心态,也酝酿着下一轮牛市。
(责任编辑:李生延)
(责任编辑:李生延)
[] [] []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相关新闻/评论
12/07 01:2412/07 00:5712/07 01:0412/07 00:57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读者正在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克服人性中恐惧和贪婪?
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 把金钱变成金融资产,在心理上就会变得非常感性。在金钱面前,任何偏见都可能表现出来。一些成功的投资人总是告诫我们:必须通过自我控制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需要牢记:金融市场的价格决定于投资
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把金钱变成金融资产,在心理上就会变得非常感性。在金钱面前,任何偏见都可能表现出来。一些成功的投资人总是告诫我们:必须通过自我控制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需要牢记:金融市场的价格决定于投资人对表现出来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态度而不是环境本身。这意味着价格的波动将决定于投资大众对未来事件的预期,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恐惧,甚至于他们的偏见。如何克服恐惧和贪婪?所谓保持客观性或心理平衡意味着在两个破坏性极强的心理力――恐惧和贪婪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一、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担忧、害怕、惊慌、恐慌等。当一个人处于恐俱之中,常常混合着其它一些否定性的情绪,诸如忿恨、敌意、愤怒、报复心等,因而会形成一种极大的破坏力;一般说来,投资出现的恐惧分为两种形式:害怕招致金钱损失和害怕失掉赚钱机会(即害怕“踏空”)。有位伟大的道氏理论家描述了恐惧的几个方面以及恐惧对投资人心理的不同作用:1.国家安全危机:扳机上的恐惧任何一种战争的威胁,宣布进人战争状态或散布有关战争的谣言都会使股价大幅下跌,然而,一旦战争真的爆发,股价反而会止跌回稳,通常却是大量买进的好时机。有一句股谚说:“在枪炮声中买进,在凯旋声中卖出。”这是源于如下的事实,即战争的爆发通常是可以预料的,由于对战争的预期,股票市场不断下跌,而风险也随之大为释放,当战争真的开始时反而会止跌回稳。随着胜利愈益明显和确定,股价节节攀升,但在胜利最终实现时却会下跌。因此,胜利的号角声反而是卖出的信号。除非战况恶化,使投资人更加恐惧而使价格趋于更低。较近的一个例子是“海湾战争”对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影响。在日,是夜,联邦军队进军科威特,执行所谓“沙漠风暴行动”。第二天,华尔街一开盘交易,就涌现出大量的买单,道?琼斯指数上跳了75点。2、所有的人都害怕遭受损失:这种类型的恐惧对富人和穷人、大户和散户都同样有影响,一个人拥有的越多,他就越害怕失去。因此,这种恐惧感对任何确定的个人而言都是潜在的。3、对消息的担忧任何一个可能对我们的经济利益构成危险的消息都会引起恐俱感。通常。当一个可能的消息传播开来,又无从得到证实,会使投资人终日处于惶惶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当情形变得越严重,则恐慌性的抛售越明显。4、恐惧的大众心理D相互传染恐惧将会引起更多的恐惧。当我们周围的人们纷纷对某个利空消息做出卖出反应时,更多的投资人可能会相信消息的可靠性。结果,我们将难于摆脱大众的恐慌情绪和看法,也会不自觉地加入抛售的行列之中。相反,如果同样的突发消息并没有引起人们显著的反应,那么,我们也许就不会陷人这种大众心理陷阱之中,也不大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5、熊市中的恐惧永远不会结束。在一个大规模的下跌趋势运行过程中,投资人的恐惧永远不会结束,恐惧感将会在投资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股市,差不多所有的牛市都领先于利率水平下调和低息贷款政策而出现,因而,这是一个播种以待下一次的收获之际。这种趋势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人来说的确是十分明显的。然而,看到股价的猛烈下跌,面对这样一个有所变化的背景,迫使投资人恐惧地认为:这一次不一样!或者认为下跌还将继续。以致错失投资良机。6、对过去恐惧的记忆。当投资人经历着一连串的挫折,由此而引致的痛苦会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他会有意无意的担心出现类似的情形。一个投资人做出一次投资结果却招致巨大的损失,这样.在下一次冒险人市时他会更多地感到神经紧张,判断力也会受此影响。有时候,哪怕是一点轻微的暗示,甚至完全是凭空想象的困难,也会勾起投资人痛苦的记忆而影响投资决策。有时候,这样的提示又会促使投资人做出不明智的抛售行为,因为他试图避免再次损失所带来的心理痛苦。这种现象对于投资群体也有作用。早在1929年之前,群体心理经历过另一个可怕的“黑色星期五”。1869年,一些投机者试图垄断当时的黄金市场,当黄金价格直线下跌时,他们被迫清仓。这是由于保证金交易所致。在股票市场,这种“出超”也会引起可怕的冲击。尽管现代的投资人很少经历年大暴跌那样的“黑色星期四”,但这一事件仍然在许多投资者的心中留下阴影,因此,哪怕只有这一方面的些许暗示,也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7、害怕“踏空”。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股票价格大幅上扬之后,证券经理们经常是根据市场本身或者其他同事来做出评量。如果伴随着大规模的剧烈波动而没有采取投资行为的话,那么,就会有错失机会的感觉,以致这种“踏空”的恐惧是如此强烈,常常使他们不顾一切投人。这种恐惧感对于个人投资人也有同样的影响。或许投资人相当准确地判断出一轮主要的牛市将要展开,然而,当一个大的波动发生之前,他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介入,这可能是因为他期待更低的价格。或更有可能地,他已经介人却因为一个不利消息的影响又早早出来了。不管怎么样,这种“牛市中的卖出行为”使投资人有一种被“摔出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会使投资人产生一种既后悔又忿恨不已的心理,这迫使他们重新投入市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再次投人常常可能已经接近市场的头部。自然,大牛市的信念却由于受到价格暴涨的影响而得以强化。而且“踏空”的感觉也更为强烈。这种“害怕踏空”的恐惧感通常会伴以愤怒的心理,造成“踏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不幸的操作失误,如一张不良的买卖委托单,一个招致损失的指令等等。极富戏剧性的是,经常这种突发性的感情常常还与一个主要的市场转折点联系在一起。这种市场心理带给我们的提示在于:首先,在这种不顾一切试图参与市场的情绪冲动之下,显然,我们己经失去了客观性,这时所做出的决策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其次,这种情形的实质在于D股价上升一段时期之后,所有的挫折感得到了聚集,有理由相信其他人也会受到类似的挫折感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形之下,最好的策略就是避开它。要知道,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或投机机会是如此经常的涌现,这就好像我们在城市里“打的”,错过一辆,还有下一辆。而且,常常是当你错过了一次机会,但令人惊奇的是另一次机会也许就要出现了,这时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和遵守纪律。实际上,这种恐惧感会使我们的头脑处于“真空”状态,以致让我们忘掉市场中还有其它的机会存在,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供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澳 门 一 号 游 戏,器,我们不用法,鸿 发 娱 乐 出处:互联网 8:44:05 不...
滨州事业单位考试QQ交流群:点击加入 2016滨州事业单位辅导简章(综合类) 丨 教育类 ...
摘要::有些女生一天到晚喊自己胖,或是明明也没有吃特别多,整个人看起来就是肿肿的...
王师傅和他的臭豆腐摊 浙江在线03月03日讯 都说臭豆腐是闻着臭,吃着香,在市中心武林...
这次的小米5宣称带来了十余项黑科技,顶配版采用了微晶锆纳米3D陶瓷机身,3D玻璃机身...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一个非常适合养生的季节。那么,春季怎样安排饮食才能给我们...炒股容易出现的三大心理缺陷,你有没有?_网易财经
炒股容易出现的三大心理缺陷,你有没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员互动262期主题股市巨震下的慰藉与心理调适沙龙时间日(周六)19:00-22:00主讲嘉宾著名实战型心理技术培训专家&凛子沙龙地点天河岗顶广东新快报社6楼605(电脑城斜对面新快报社内)中不可忽略“心理战术”连续多日股市巨震,从千股跌停到千股涨停,再到千股复牌,想必这就是中国特色股市吧。心理稍微脆弱一点,可能真就会昏厥在大盘面前。我在今年5月中上旬入市了,带着小散的一腔热情,准备大捞一笔横财,最后投入了本金近六万元。在这波震荡中赔了近四万元,第一次觉得风险这么近。当然,我没有选择去天台排号,只是默默的删除了行情软件,从此坐等几十年后的牛市!然后我就被同学开玩笑说,我的嫁妆终究要变成我女儿的嫁妆。这是我亲身的经历,当我回头分析时,其实就是小散们因不懂股票,偶尔发财,便把偶然当成必然,就会形成盲从心理。牛市中趋势向上,这一次跑早了,下一次就不想跑,想着钱越滚越多,是贪婪的心理。其实,在炒股过程中,除了技术面、时机外,心理调控也是很重要的。股市确实是人性弱点的检阅场,金钱的大起大落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上周六,我们就请到了著名实战心理技术专家凛子老师,将详析在股市跌宕中股民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对抗股市综合症;企业又如何进行心理抚慰和心理干预,帮助员工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不被股市左右,安心工作。新快报记者&许莉芸&实习生&郑敏君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在股市中,最终能够让你赚钱的,不是技术面,也不是基本面,而是心理面”。可见心理在股市实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来,中国正经历一场股市震荡,一度千股跌停、千股停牌。个人财富上的大幅缩水,让很多股民感到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在股市中,我们到底要如何调适自己,做好心理战术呢?上周六晚浪奇新快报管理沙龙,邀请到著名实战型心理技术培训专家凛子来为我们解密股市心理学。炒股前先要了解自我心态在股市,有的投资者不停为股票涨跌奔波,几十年过去,黑发已成白雪,仍然空手而归。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凛子解释,心理分析证明,股民的悔恨心理,如持续一周以上,体内的免疫球蛋白A、血清素便会明显降低。而持续性的恐惧、紧张等情绪,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全身的新陈代谢处于抑制态,各种腺体(如肾上腺、甲状腺等)分泌的有益激素减少,生理功能出现精神焦虑、坐立不安、心悸胸闷、倦怠乏力、多梦、神经过敏等一系列症状。&&&凛子表示,在股市中,人们往往难以克服心理,首先就是贪婪的心理。“陷入贪婪心理的投资者往往心存侥幸,买股票时采取低价位挂单的方式,股票猛涨了却无法成交”;其次就是急躁的心理。陷入急躁心理投资者太过急躁,发现自己的股票不涨就急忙买其他正上涨股票。“一旦被套急忙割肉去追涨,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导致获利甚微”;最后就是固执心理。“陷入固执心理的投资者,不喜欢研究经济新形势、新变化,思想刻板,最后被淘汰。而有的投资者一旦看好某股票,无论它是涨跌,都愿意守株待兔”。在炒股前很少人会对自己的心态有清晰的认知。凛子认为,自律、果断、谦逊、不自负、具备认错的勇气、独立等才是炒股的正确心态。股民们在投身股市前先要了解自我,很多股民在股市的涨跌变化中出现烦躁、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对自我了解不够。凛子说:“人要知道自己是蚂蚁还是大象,如果定位不明确,风险就被放大许多倍。”在讲座现场,凛子还对全体学员进行了《股票投资的自我心理自测》。股民面对损失预期时更倾向风险偏好在股市震荡中,股民们抱怨最多的一句大概就是“为什么我又被套了”。其实,这也是源于心理层面。为了解释原因并更好地说明这种心理现象,凛子对现场学员们进行了两组心理测试:第一组测试中,凛子问现场观众,当面临“有80%的概率得到4000元”和“肯定得到3000元”这两个选择时,会怎么选?现场有近80%的学员们选择了后者,即“肯定得到3000元”;而第二组测试中,当被问及在“有80%的概率输掉4000元”和“肯定输掉3000元”两种情况下,会怎么选择时,现场90%多的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有80%的概率输掉4000元”。通过这个两个心理实验,凛子得出结论:人们面对在不确定条件下,对收益的选择没有差别,都是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作为选择。但面对损失预期时,则与收益情况相反,表现爱好风险的倾向。她表示,这个结论正好解释“为何当大部分人赌博赢钱时,注码越下越小;但输钱时,就越赌越大,这便是一种 赢缩输谷 的心理策略”。她说,“股民们面对 不确定性 的厌恶心理,面对收益时才表现出来,而面对损失时刚好相反。”凛子介绍,在股市中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的时间。很多股民面对股票刚上涨时不敢买,等到一涨再涨终于下决心买进了,结果买进后就被套,被套后就死不割肉,最后越亏越多,等到绝望就卖了。事实证明,多数投资者在亏损情况下,宁愿承担更大风险和市场赌一把,也不愿花钱买教训,因此被深深地套牢在股市中。股市中不应留恋“沉没成本”在实际交易当中,人们总是将获利良好的品种卖出,而保留那些亏损的基金或股票,更有甚者,还会对这些不断亏损的基金股票加仓,反复买入想要“挽回损失”。这是因为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虚拟的“心理账户”,将获利部分计入盈利,认为盈利应该及时落袋为安;而亏损的股票一旦卖出,就变成了真金白银的损失,凛子表示这就是“沉没成本”在作怪。她表示,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即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假设你在18元的价位买了一只股票,现在它只值14元,那么其中的4元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告诉我们,人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时,不仅会看这件事情的好处,同时也会看过去已经在这事上有过的投入”。正因为对沉没成本的留恋,使得大多数人继续等。由于过度留恋沉没成本导致常常出现得不偿失的事情。凛子举例说,假设出门时可选择公交车和出租车,你选择公交车,等25分钟没来,这25分钟便是沉没成本。这时你可重新选择,可多数人会选择继续等,因为觉得都已经等25分钟了,车应该很快到。她还表示,对沉没成本留恋,实际是一种不理性行为。很多股民持有某只股票,尽管市场不景气,价格下跌很多,多人还是会选择继续持有,他们内心往往认为已跌这么多了,应该不会再跌。可事实往往是,由于对沉没成本的留恋最后导致血本无归,几十年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凛子指出,投资者过度自信、回避损失、减少后悔是导致对沉没成本过度留恋的三大因素。因此,凛子建议学员们,可以先进行心理预设,给自己的股票设置止损点,一旦超过该点便果断放弃。再者是时刻反省自己,每年都要回顾自己犯下的心理偏误,改善投资决策。
学员1:凛子老师的课程分析,刀刀见血。投资是很专业的工作,在投资之前要对自己做心理评估,自己是否能承担风险再去投。这次讲座对于我自己今后的投资行为有深刻的影响,让我们了解了不仅是散户还有投资失败的缺点,投资要克服恐惧、贪婪等人性弱点,在投资过程中的每一个点都需要反省自己的错误。&学员2:我在大学期间有投资股票,没时时刻刻进去盯着股票波动,而是安安静静地放了五年,没有卖出。在这五年期间,仔细算算,这几只股票带给我的收益比银行利率还是高一些。我对于股市的态度就是“你一认真就输了”。五年中没怎么管股票账户,反倒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