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良知的中国经济学家排名是谁

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周孝正:中国有良知、有水平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周孝正:中国有良知、有水平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1.经济学怪才―张五常;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经济;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张五常教授被公认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在;2.现代经济学理解最深刻――钱颖一;现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中国人;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
1. 经济学怪才―张五常
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张五常教授在理论上下过苦功,“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已把价格理论咀嚼透烂。另一方面,张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时间用于现实问题的实践调查,多年砺炼,使他的学术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浑然一体。
1997年,他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一职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1969年他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代经济学怪才!
张五常教授被公认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大陆,他很有争议性。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的演讲中,多次提到张五常教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1997年张五常教授当选为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国内很多经济学人对张五常教授在六七十年代做出过杰出贡献和前沿研究不熟悉,对张五常教授的原创地位也不了解,加上有时张教授喜欢自我夸耀,导致部分经济学同行对张教授有反感情绪。然而张五常教授的卓而不群的研究道路,不忌张狂的自我评价和对经济学使用数学方法的直言不讳的反感等特立独行的举动使他得到了“一代经济学怪才”称呼。华尔街电讯认为, 在经济学研究上,贡献最大的要算经济思想,其次是技术方面的研究,而张五常是极少数的对经济学思想很有贡献的人。
2. 现代经济学理解最深刻――钱颖一
现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高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他在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的论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享有国际声誉。人们对他的评价是:现代经济学理解最深刻的人。
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院长,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 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
钱颖一教授是全球转轨经济学的学术带头人,在钱教授等人的努力下,目前中国经济改革与转轨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主流经济学家所关注和研究。他1985年在美共同发起“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被选为1986-87年度会长,1997年起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年起任国际学术期刊《转轨经济学》共同编
辑, 2002年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钱颖一认为,深入地在理论上探讨法治、市场、政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动政府角色在市场和法治的背景下的转变,不仅是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3. 中小股民的代言人──朗咸平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他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就学术论文的贡献而言,多篇论文被引用。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中小股民的代言人。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世界的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因在发表多篇批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成为媒体焦点。他的观点引发中国大陆学术界、企业界和民间的不同反响,一些人将其称为“郎监管”、“中小股民利益的保护者”,但也有人批评其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甚至批评他借题炒作出风头。出生台湾的朗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博士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
郎教授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其破产研究的论文《不良负债重组与公司私下重组的实证研究》〔1990〕被列入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50篇金融论文之一,其它在国际一流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还包括《管理者自身利益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经验检验》(1988)、《股息公布:现金流量信号vs。自由现金流量假说》(1989)、《西欧公司的最终所有权》(2002)等。2002年金融学界最重要期刊金融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将郎教授四篇论文列为必读的经典论文(ALL STAR PAPER)。郎教授倡导立即停止目前的产权改革,而应建立一套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4. 追求真理的经济学教授──林毅夫
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林毅夫教授生于台湾宜兰,他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获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林教授是第7、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经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林毅夫教授治学严谨,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农业
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其主要学术思想概括为以下体系: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自生能力的独创性研究;农业监督问题与农业制度变迁;技术变迁、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
5.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邹恒甫
现任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司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科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有“中国现代西方经济学教育第一人”之称。
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94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邹恒甫对于教育所做的贡献,首先不愧于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刊成为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
邹恒甫教授出生于湖南,武汉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也是建国以来中国第一个哈佛经济学博士。与邹恒甫教授在国际金融,货币理论等方面的学术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相比,邹恒甫教授平时的为人并不张扬,甚至可以说低调,他现为世界银行研究部终身高级经济学家。1993年,邹恒甫校友回武大发表演讲,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经济学家。邹教授曾经担任《美国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杂志》、《国际经济评论》、《经济学和统计学杂志》)、《发展经济学》等杂志的审稿人。邹恒甫教授在国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增长理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和美元化问题、对转型性经济的研究、收入分配。
6.最讲实话的经济学家──吴敬琏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他在知天命之年从海外找到了&理论天命&,帮助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他有一个曾经给他带来过压力,但现在带来了更多荣誉的绰号──吴市场。他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吴教授是江苏南京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曾从师于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现任中共党员《改革》杂志主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核心教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成果及著作包括《经济改革问题探索》(1987)、《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1988)、《论竞争性市场体制》(1991)、《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992)、《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1999)等等。
吴敬琏教授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吴敬琏教授并没有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仍然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规划国
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径,论证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7.中国产业经济学第一人──张维迎
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维迎教授可能是挨骂最多的经济学家,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屁股决定脑袋”,一时间学术争论和人身攻击的界限被彻底地模糊了,但是那些骂张维迎教授的人,至少有90%没有完整地读过张维迎的一篇文章。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张教授张从事产权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一贯的,长期的。张教授还应该算作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引入中国的开山之人,做了大量有关博弈论“传道授业”的工作。
张维迎教授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 1994年获博士学位, 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张教授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张维迎教授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据对国内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年间论文引证统计,张维迎教授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排名第一,其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名列单篇第一。另据统计,在1997年出版的43种经济学核心期刊文献中共引用《经济研究》历年发表的文献405次,其中张维迎教授的论文占22次,名列第一。主要著作有《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8. 从国际视角研究中国――李稻葵
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的跨国比较研究,以及大国发展战略。他始终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深信中国的经济研究,在历史性崛起的当下,注定会对世界政治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除了经济学业内人士, 知道李稻葵教授的人很少。“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教授发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曾兼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1989),国际《比较经济学杂志》编委,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 (2001-02)、《经济学通蟆(Economics Bulletin)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国际比较经济研究会执行理事。李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及制度变迁的跨国比较研究,以及大国发展战略。李教授始终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他也深信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在历史性崛起的当下,注定会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博士研究关注的问题。
10. 求学道路最坎坷――田国强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他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 在求学道路异常坎坷的情况下也是改革开放后留学北美的华人经济学家第一个获得终身教职和第一个成为正教授的人。
田国强教授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田国强的求学道路异常坎坷。
田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
田教授被列入2003年由英国Edward Elgar出版社出版、英国著名经济学术史专家Mark Blaug 和 Howard Vane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引证索引所收录的全世界最有影响的700多名经济学家《经济家名人录》(《Who is Who in Economics》) 。田教授曾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国际英文学术期刊《经济与金融年报》共同主编、《中国经济评论》及中文学术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学报》等的编委。田教授的研究方向有经济理论、转型经济学、中国经济、货币理论、数理经济学、对策论、动态最优化理论、国际贸易等。在这些领域中,有70多篇英文论文在欧美主要经济学和数学学术期刊上发表。另有数十篇论文在中国大陆学术期刊或书集中发表。著有《大众市场经济学》。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中学教育、3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等内容。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张五常(Steven N.S. Cheu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10 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  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经济学家北大占人七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经济学家北大占人七.docx 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经济学家北大占人七 《中国最...  环境 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并被多次邀请到国内外多所大学与科研机构...2003 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沃顿商学 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我想列出我最欣赏的前十名中国经济学家,供爱好经济学和...为“自由派领袖”,是因为他在倡导 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中具有较高的主流影响力...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排名整理――沈剑锋 编者按:中国经济...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  中国十大经济学家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据悉,张五常教授继续名列首位,...此两书,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将具有深远影响的 经济学经典...  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经济学家北大占人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经济学家北大占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大经济学家北大占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  中国十大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十大知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 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所谓“中国仅有的两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
来源于前段时间校内网上非常流行的一段视频
分享的题目叫“中国仅有的两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为你讲述房价内幕”
地址如下:
以下是我当时就此给一位朋友写的一点东西
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有些观点我自己也觉得可能不大准确,但总的来说拿出来给更多的人看看让更多的人不要被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光环照晕还是有必要的,懒得修改了
========================================
从最开始看
时: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超过美国了
这里用北京上海中国房价最高且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两个城市和美国(假设他指的是平均水平略高)相比,实在没有可比性,总不能我要证明北京上海的房价不高就用香港太平山顶的房价相比吧。
再看后面的数据,美国房屋中间价20万刀,折140万rmb,按我在西安南郊大约2环以外3环以内(为什么选这个地点,因为前面说的北京上海的和美国的平均水平显然不应该具有可比性,西安不算太大不算太小的城市,这个地方也不算太市中心不算太郊区)的09年8月份问的价格,大约7K每平米,可以买到200平米,至少我是远远满足了,“能买到什么”之说难以理解。
关于公寓和别墅的区别,这个是由中美国情决定的。美国首先人口只有中国的1/5,其次大部分以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原为主(国土面积差不多),而中国人口非常集中,户户住别墅的话是不可能的。
关于美国农村和中国农村的问题,我不了解而且也没看出和这段视频主题的关联@@
然后时先生提出了美国物业税的问题,然后迅速岔开话题开始说物业税带来的好处,这个从至少两个方面都有问题。1.
那些好处是任何一个政府都理所当然应该做的,2.
税收包括物业税和其他各种税,尽管的确物业税高的地方警察治安什么都比较好,但这种地方各种税都高,比如买任何东西包括餐厅吃饭之类都要交的高达十几二十%的消费税。没有证据表明仅仅是由于或者主要是由于高物业税带来了这些好处。3.
既然提到了物业税,我就吐槽下,我住的这附近的一栋没有花园,后院远远远远没有中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按0.8分地比较)大的房子的物业税是一年2万刀(且这里还不是麻省,加州,纽约那种税超级高的州),我ms还没听说中国有哪里的物业费能高到这个量级。
后面说交物业税的目的已经严重跑题了,按下暂且不提。
然后美国没有炒房的传统,中国有了,但这个说明什么?美国大学生还有考完试吸大麻的传统呢。处处以美国为纲,以美国的现状作为衡量中国的准绳,和当年盲目的向苏联学习有什么区别?(*)后面说美国房屋是消费品,中国居然还有投资品的功能云云,同样不值一提。
美国退休基金每年的回报率8%,10%以上,不过听说今年经济危机时代各种基金的回报率基本为负啊。听说而已,未必准确。
再后面说我们没有这种投资渠道不得不炒房,已经默默的认定了炒房是不对的,但为什么?
后一段关于中国地产商多美国少的问题同(*)。
后面提到了中国的地产商仅仅是从事拿地找人开发银行借钱各处行行贿之类的,暗中假设了只有实际的生产建设才是重要的。既然那两位这么喜欢以美国为例,那想想华尔街,这些人从事的也是不搞什么生产整天把钱倒来倒去的过程,然而这正是美国得以控制全球经济的手段,即把加工之类的会产生污染的东西什么的都扔给中国,自己只负责全部的资源调配。同样是调配资源,房地产商备受诟病的原因绝对不应该是不直接从事建设而是幕后的种种黑手,而那些黑手的以出现是必须要其他方面原因配合的,这是整个中国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改革的问题。
再后面关于房地产成本的问题,为什么要问房地产的成本?哪项商品的交易消费者需要先问其成本的?或者拿回来后无论如何必须要求销售方或者生产方告诉成本?为什么房地产在这方面就有特殊性?那个时先生的比喻简直比任志强的还要烂。。。
说到成本补充一句,和价格直接相关的是供求关系,(价格=成本)是在市场长期发展稳定后才达到,这个ms不是中国目前已经达到的状态(商品房开放也就是近10年的事,而这十年也是中国急剧城市化城市人口暴涨的时间),然而时先生看来是默认了(价格=成本)现在就应该达到并保持。(**)
后面批驳任某的话题,我还真没读过任某的言论,不好发表意见,单说时先生巧妙的将中美房价的对比转移到中国城市和美国农村生活水平的对比这点我就看不到诚意。
忍无可忍那段倒是看得我差点忍无可忍了,完全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自己取乐了。。。
房价和CPI关系的那几个小文章我倒是想看看,不知道哪里有。
后面说“房价涨,建材会涨吧,装修会涨吧”,我还真没看出来这两个有这么直接的关联。我猜测他的逻辑是:房价涨,开发商愿意付更多的钱购买建材(购房者愿意付更多的钱用于装修),建材(装修)的需求曲线右移,建材(装修)价格上涨。这个需要假设开发商(购房者)愿意多付的钱和房价的上涨幅度可比,建材(装修)市场的供给不会因此发生可比的右移(然而这个按照**处时先生透漏出的意思(价格应该等于成本)的话是一定应该右移的)。后面的房租价格就差得更远了。既然前面说了炒房囤房是用来出售而不是使用的,那当然也不是出租的了(出租好歹也算是一种使用吧),那我们的租房市场已经和商品房市场分离了,不知道怎么又发生了这么强烈这么直接的关系。(其实当然是有关系的,房价上涨,更多人愿意卖房囤房而非租房=&供给左移,更多人买不起房而选择租房=&需求右移,然而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因素对租房市场价格上升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或是主导作用,更有可能的原因是CPI上涨,整体物价上涨引发了房租上涨而非房租上涨导致了CPI上涨。当然,房东涨价时候的理由通常是房价上涨,但从供给曲线的画法来分析,供给左移更有可能是生活成本上升房东只有在能够收到更高的房租的情况下才会愿意租房。另外按照前面时先生一切应该向美国看齐和中国房价高于美国房价的观点,中国的租房价格至少还得上涨500%吧)。我觉得我强烈需要看看时先生提到的那几篇小文章了。扯太远了。
另外这里提到美国居住占CPI
40%多,而CPI的篮子是按消费占支出的比例给的,于是美国人消费基本40%花在居住上,这个数据值得留意。
房价涨=&地价涨=&粮食价涨。刚从美国考察回来的时先生再次暴露了对中国的无知。首先中国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城市住房建设用地与农村耕地有严格的界线(7亿亩耕地底线)。其次,城市住房建设用地是以土地出让金的形式“卖”的,然而农村耕地是承包的相当于是分的,何谈地价?
建材涨=&生产资料价格涨=&粮食价涨。典型的小推出大再反推到另一个不相干小的手法。建材涨诚然会带动建材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相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必然会带动粮食价格上涨。然而建材相关的生产资料(钢筋水泥之类)和粮食相关生产资料(肥料种子之类)有多少相关呢?反正我是看不到多少。
后面一段尤其精彩,祭出了“我们民族往哪里走呢?”的大旗,郎教授也终于开始发言,然而还是有失教授水平。他假设全中国都去炒房炒地会有严重后果,于是要打压炒房炒地。那我干脆说,假设全中国都去种粮食也会后严重后果的,我们去打压种粮食吧,全中国都去搞教育就没人搞生产了,走,砸学校去?什么搞到极致当然都会有问题的,但不代表说这个东西就真的就那么有问题。何况中国正处在急剧发展和急剧转型期,资金在不同领域间的暂时流动并不代表资金将停留在某个地方。
中国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这个我还真的是以前只在郎教授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不确定真假。即便是真的,世界上从没有过也不代表中国就不能有。中国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后面举得那个例子,我需要更完整的信息来进行评估。比如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类似华西村这种地方完全没什么,10万元不多。
钢筋水泥71%,消费25%,这个我需要找到相关的数据再进行分析。
另外后面还把房地产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搅在一起,简直让我想默默支持下都不行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严重不平衡,不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怎么可能保持长期的高速发展。反对投资房地产道义上我还能支持下,反对基础设施建设简直无法让我理解了。
“房子的儿子”的比喻和前面用到的各种比喻一样,一如既往的烂,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干脆每天晚上大力推动造人运动算了。
“消费的钱都干了房地产了”。一如既往的偷换概念,前面说去年的钱都干了房地产了,今年的钱都干不了房地产了,这里说要消费了(今年),钱明明都干不了房地产必须消费了怎么又突然都干了房地产了呢?注意盖起钢筋水泥的不是资本,而是资本的流动。
毁掉一代人的说法,又开始试图占领道德制高点压人了。时先生的时代和现在的变化当然非常大,房地产只是时代变化的一个结果,远非原因所在。同时性并非因果关系的充分条件。
日本把色情业当做支柱产业的例子很好,套用前面两人的评价标准,色情产业有直接创造价值么?色情产业可持续发展么?抑或色情产业给了一代人崇高的理想?那么何以色情产业一定好于房地产业呢?
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一会拿美国的长期平均水平比,一会拿北京(全国房价最畸形的地方)的近几年的数据比,摆脱时先生换个手法好么?开场就用过了。
再后面,美国的保障性的住房是什么时先生只是提了一下没有说清楚,我也还真不知道。倒是只看到时先生又开始人参公鸡了,一会说自己是专家,一会又说自己纯粹被人拉去充数,倒是我始终没听懂发生了什么故事。提一个问题求解答: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各种限价房,双限房等背后的巨大的寻租空间(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商的),由此产生的严重腐败和由腐败产生的社会问题又如何解决?(另外,我个人是支持发展保障性住房,但目前的政策可能引发的腐败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基于此我对目前的政策有疑虑,但并不表示我不支持今后所有的这一类政策。)
另:扣“宠物经济学家”,“二奶经济学家”的帽子,想起了40年前。
关于影响年轻人爱情观的说法,我倒觉得他们正好说反了,起初是畸形的爱情观(以及其他很多类似观念)支持了房地产市场的高需求,高房价是其结果而非原因。(当然反过来也加强了爱情观的畸形。)
后面的崇拜物的部分,越说越扯淡了,懒得批了。
房地产就是搞腐败的观点倒还不错。但是拿房地产开刀有什么用?前面说了这是整个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型的问题,根源在于土地的稀缺和政府的土地出让权。房地产反腐倒也不是不可能,但还是那个问题,需要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后面两位说的就纯粹是腐败的问题而非房地产的问题了。
关于地方政府先于中央宣布延长住房优惠政策的问题,何以主持人那么肯定的就假设这个政策是不好的呢?为什么地方政府必须只能等到中央政府出台政策然后执行而不能自己制定当地的政策呢?
“房地产将吸收30年改革开放的利润”。太小瞧改革开放的成果了。前面说了,支持钢筋水泥盖起来的是资本的流动而非资本,其根本来源是人们的劳动成果。
后面郎教授说:“如果所有社会资源都集中到房地产领域,那么将不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前面已经说了,社会资源全部集中到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出问题都不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句完全是废话。而且还一会是资源后面“因为”的就成了资金怎么怎么。资源是实在的东西,资金是资源交换的媒介;资源代表的是社会生产的存量,资金代表的是社会生产中的流量。郎教授居然能把他们等价起来。
最后一段,时先生一直租房,还辛苦供养60个孩子上学,很好的一个人,但只限于道德层面上,完全无助于证明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不以人立言,大家学习他的这个行为就好。
=========================================================================
看完整个视频,两人的基本论证逻辑就是:要证明a=k,先假设a=k,可以推出a=k,于是a=k, Q. E. D.
如此论证是毫无意义的,更不用提论证过程本身的大量漏洞。
而视频中的各种批判,我也看不到多少理性的痕迹,更多的是高举道德的大旗,将房地产业一棒子打死,不负责任的将中国社会的几乎所有问题都简单的归结成房地产的责任,而不去探讨其原因。
仅以这个视频来看,两人的水平,实在愧对于教授的职位和专家学者的称号,完全无法称作是经济学家(倒更像是天涯网友之类)。而“有良知”说,其实也仅仅是他们说的话迎合了大众的观点,简单迎合大众的观点和简单迎合统治者的观点,在我看来没有区别。
=======================================================================
我的基本观点:房价的问题,还是要回到供求关系上来理解,所谓炒房团也是使需求右移而已(需求是倾向随价格的函数而非一个具体数值!),看不到可以使房价的变化违反供求关系的理由。
试图靠道德解决社会问题没有前途,必须通过制度使得每个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和对社会最有利的选择尽可能接近。
我对房地产问题的看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确有问题,但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房地产开发商是有不对的地方,但还不至于十恶不赦。房地产的问题只是中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