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农民不愿意买农业保险公司有哪些

一个新农民的自白:差点就被“农业保险”忽悠了
2016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农业改革发展,经过多方面的走访和对市场的全方位调查,我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农业,扎根农村,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间大展身手。于是,便承包了1000多亩地,建立一个初级大农场。
不曾想,天有不测风云,还是躲不过那汹汹的水势,在玉米扬花的季节里,愣是下了半个月的雨,300亩玉米几乎绝收。不得已,只能卖给养殖场当做青草饲料,算下来,亏得还不算太多。另外的200百亩小麦,在马上成熟的时候,下了一场冰雹,砸得小麦直接倒在地上,收割机不能进到地里正常收割,只能雇用人力,增大劳动成本。
幸亏,国家对于农场大规模种植有相关的补贴政策,虽然不能和我种植千亩农作物的正常收益相比,但不管怎么说,有总胜于无吧!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生产周期较长,尤其是像北方的农作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能降低风险的同时又能保障收益最大化的农业保险,对农业种植者来说,它是一种刚性需求。
还好,在承包地的时候,对当地的气候做了调查。为了以防万一,给千亩农作物都买了保险,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一般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主要是通过乡村干部动员、村里统一购买、保险公司驻点现场销售等。由于,我在当地承包的面积也不算小,因此就有农业保险公司上门来拜访。
当时合同上是这样写的,小麦保费是15元/亩,保险金额375元/亩,玉米保费10元/亩,保险金额350元,保费补贴方面,由国家和省级负担50%,地方财政负担30%,农户负担20%。也就是说,我每亩地只要交3元就好。经过向律师咨询后,觉得挺划算,就签订了合同。
说实话,每亩地平均3块钱不到,算下来也的确不贵,就给这千亩农作物投了保,这不仅给农作物有了一份保障,也为自己买个安心。但是,一直担心两点,就是农业保险中人为判断受灾标准和受灾后的实际兑现情况。
于是,在受灾了后,就立即保护好现场,给保险公司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保险公司派出了人来检查受灾情况,经过拍照,测面积等一番核查后,说需要我们去气象局开个气象证明,然后再去镇上把相关的领导请来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果然不出所料,当问到受灾情况达到合同上的几级标准啊?他们竟然说这种受灾情况,按照合同上的约定,他们需要回去再商量商量。当时还挺懵的,这白纸黑字都写得清清楚楚,还用商量?
过了几天,我去保险公司要理赔,他们竟然相互推诿。我拿出了当时买保险时们谈话的录音、当地气象局的气象报告,还专门请专家来开的一份农作物受灾鉴定结果,并请来了律师。最后,他们那些人见忽悠不过,只能乖乖就范,同意按合同上面的条款进行理赔。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终于体会到为啥农民对农业保险敬而远之。农民是靠天吃饭的,不管怎样,都对农业保险抱着很大的希望,不曾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说实话,农业保险补贴是好事,我们农民也想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去支持农业保险。只不过各地情况不同,一些人为的因素,导致不能够及时地、合理地理赔。所以,农民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劲牛店管家”农资管理手机APP!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农业保险说的那么好,为什么农民还是不肯“买单”“人都没上保险,还给粮食上?”在很多农民的意识里是这样想的。近几年来,农民都没有什么保险意识,而且节俭惯了,能省则省。即使四五块钱的保费,心里也得掂量掂量。给粮食上保险,本是国家惠民的好政策。按照国家和河南省政策规定,今年每亩小麦保费是27元、玉米20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一共可以补贴80%,老百姓只用掏20%,也就是四五块钱。在我国农村自然灾害较多,对农民的种植和养殖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农村建设和农民创业都起到了较大很大的困扰,那么按理说农村的农作物或者养殖类保险应该很容易推广,农民愿意接受才对的。但事实正好相反,农村的商业保险买的人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农村人对保险的理解还不全面,保险公司对农村的保险普及还不够。农村人风险意识普遍还跟不上,虽然国家对农民购买保险有补助可是农村人认为保险索赔程序复杂麻烦。且不愿意出保费,农业产出本来就低所以不愿支出保险费用这一块。保险公司对农村保险投入不够,保险产品设计上存在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存在差距,降低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保险业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还存在盲区。农民索赔困难,对保险失去信心。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农业保险为啥推广难?青岛农民想买的险种还没推出
  齐鲁网1月11日讯(青岛台 赵B)刚刚过去的2015年,多地遭遇前所未有的旱情,受其影响,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个别农户甚至绝产。多亏政策性农业,为受损农户减少了损失。但是,记者在青岛采访时发现,这项农业保险在实施中面临推广难题。  据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新闻》报道,多年来传统的农业生产一直面临靠天吃饭的局面,如果遭遇自然灾害,减产和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这给农民收入带来了巨大隐患,而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在农民受到自然灾害时提供赔偿,为靠天吃饭的农民撑起来一护伞。  平度蓼兰镇种粮大户焦和峰去年种植了400多亩玉米,多年不遇的旱情让他的100多亩玉米出现了减产。由于事先投了农业保险,焦和峰损失减少了很多。&保险公司及时的过来给考察,之后做了,亏得保这个保险,如果没有这个保险,损失就大了。这不政府补贴一个保险,个人只拿百分之十,只拿一块五。&  青岛市是2007年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自开办以来,保险品种由最初的小麦、能繁母猪2个险种逐步扩大到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日光温室大棚蔬菜、葡萄种植、奶牛、肉免、等11个险种,越来越多的纳入到了政策保障范围。去年,这项惠农政策再度完善,小麦、玉米等保险责任基本覆盖所有自然灾害,保额由每亩300元增加到500元,个费分担比例由20%下调至10%,保险责任再度扩大,保额有所增加,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青岛市农委政策法规处调研员泽说,&原来的保险责任是风灾、涝灾、火灾、冻灾,扩大到暴雨、洪水、内涝、风灾、暴灾、旱灾、冻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还包括火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意外事故,还包括虫灾、病灾、草灾、鼠灾,基本上做到了保险责任全覆盖。&  但记者采访发现,农险工作开展以来,却依然存在着险种覆盖范围低、农民认识程度不够、模式不合理等问题。仁兆镇农户华告诉记者,今年他没给小麦险。&俺这个村这样的情况很少,多少年没遇上了,没什么风险。&  青岛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牟京秋说,农民保险意识淡薄,认识程度不够给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增加了难度。&比如一些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这一块他们意识比较强。主要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知道农业保险的好处。&  而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李晓在工作中却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农民想买的险种,保险公司还没有推出,&比如说他们有询问,我们种的苹果,我们种的大樱桃什么的,有一部分咨询,我们就是慢慢来,有可能明年开发新的险种。&  人保青岛分公司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马培凯认为农险发展潜力巨大,但险种少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地方特色(,)险种,青岛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作。&我们崂山的茶叶保险、苹果保险、蓝莓保险、樱桃、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包括指数保险,都没有开办。一共我们才搞了11个险种,肉牛、肉鸡、蛋鸡都没搞,地方特色好多都没体现出来。&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对加快三农保险意见特别提出,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开展蔬菜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果蔬食用菌及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同时积极发展农民养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期待这些内容尽快实现,让农业保险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延伸阅读 201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1月1日起开始缴费投保新泰市:召开2016年度小麦种植面积核定暨政策性农业保险会议肥城市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核定暨农业保险工作会议召开临沂蔬果大棚遭"很受伤" 高农业保险须加力荣成农业保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村民只需交纳3元
(责任编辑: HN666)
01/08 17:2411/19 05:14
保险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保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