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要看过往业绩不代表靠不靠谱,这事儿本身靠谱吗

【JMedia】52只沪港深基金大PK 帮你找出最靠谱的基金|界面新闻o商业深港通已经开通了,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沪港通,现在深港通开通之后,等于内地和香港的股票市场完全打通了。这里面提到的&通&,顾名思义就是&通道&的意思。
之前菜导给大家分析了投资深港通的被动型基金,这些基金是跟踪港股市场的相关指数的。
但由于现在沪市深市以及香港市场被完全打通,还出现了一些基金,它们不是跟踪指数,而是直接投资一些港股市场的个股,同时也可以投资A股,属于主动型的基金产品。
这些主动型基金都以沪港深冠名,下面我就把他们统称为沪港深基金。相比被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的筛选要难得多,普通基民是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这件事的。而这次取名&沪港深&的主动型基金有52只。
好了,我们进入正题吧。
先来说下我为什么要寻找主动型基金
深港通对港股来说是利好吗?当然是。但一定会让港股整体飘红吗?很难说。南下资金毕竟有限,很难一下子推动市场。
问题就来了:如果港股市场整体没有明显的上涨,那么买一篮子港股的被动型基金收益也不会太明显。
不过,指数赚不到钱,个股总是有赚钱机会的,这时候就需要靠主动型基金经理来抓牛股。那这次取名&沪港深&的基金有52只,我们要怎么筛选呢?
前天的基金周评里面菜导教了大家两招辨识基金的方法,一看业绩比较基准,二看基金经理履历。
现在我们就来活学活用一下:
第一步,看业绩比较基准
身为沪港深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居然是沪深300+中债指数,不带港股指数玩是个什么鬼?难道你只在沪市和深市里玩?这种绝对要pass!
菜导算了一下,有16只基金的基准完全不带港股。其中大多数都是前海开源的基金。pass!
还有12只基金虽然带了港股指数,但占比只有20%。pass!
可能有菜友想说,菜导且慢,刀下留基啊!这么粗暴地一刀切合适不?
菜导说,对于基金,宁可错过,不可犯错。简单粗暴的方法可能会错失一些潜力基,但总比掉坑里好吧!
好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步,看基金经理履历
噼里啪啦一顿pass之后,还剩下24只基金。下面就开始扫描基金经理简历了,不带港股或者海外投资经历的都要pass。
这么一筛,菜导也看到了一些很搞笑的事情:大把的基金没有金刚钻,却想揽这个瓷器活。有的一年换三个基金经理,有的是直接把老基金名字改掉,半路杀出来的。
深港通是有多热门,都值得基金半道改行了!不过,这种基金也一样要pass掉。
按照上面两步筛选之后,52只基金里,还能留下14只(可见这个市场是有多么鱼龙混杂!),如下所示:
第三步,看基金经理过往业绩
筛选到这一步,也只是选出了具备基本能力的基金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基金基金都是今年下半年才成立的,没有业绩,也没有披露持仓数据可以比较。
这时候可以看基金经理过往的业绩。上面这张表里,我找到了两位业绩出色的老司机:
一是广发基金的丁靓。
他管理的QDII基金业绩也是很靓,广发全球精选股票(270023)成立快五年了,业绩是同类里的NO.1。
现在他也发了两只沪港深基金,广发沪港深新起点(002121)和广发沪港深新机遇(001764)。
二是富国基金的张峰。
他管理的富国中国中小盘(100061),四年多的时间,同类基金里前三甲。他这次发的是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001371)。
其实内地的基金经理很少有对港股市场非常了解的,更鲜有投资能力强的。菜导了解到的情况是,现在业内有完整的港股研究团队的也就两家公司&&广发基金和富国基金。
不过我得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这两位老司机的沪港深基金都是双经理制,很可能他们只是挂个名,并不是实际管理人。
第四步,借鉴机构投资者眼光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个选基金的方法。
公募基金的投资者里,有咱们这样的小小散户,也有保险公司、银行等这样的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肯定比咱们散户要精明,他们选择的基金也相对靠谱一些。那么,要怎么知道哪些基金被机构看上了呢?
很简单,基金公司每半年会公开一次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如果一只偏股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一半,那这只基金就值得我们关注一下。
梳理上面这些基金的时候,菜导发现,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001837)的规模一路扩大,在今年6月末的时候,机构持有人比例居然高达97%!
那么,这只基金给它的机构客户赚到钱了吗?我们回看过去六个月的数据,上涨了15%。啧啧,真是跟着机构有肉吃。
观察机构持有数据的时候,主要看两点:一看机构持有量。二看机构持有量和过往相比的变动情况,是增还是减。
提醒:不能光看机构持有比例,因为比例会受到当期基金规模的影响。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分母变大、分子不变,比例就会变低。
如果当期散户热情高涨,把规模变大了,但是机构持有量保持不变,那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机构持有比例变低了。
越是热门扎堆的时候,越是要警惕滥竽充数者。每一次菜导做评测的时候都会将筛选过程为大家呈现,一方面是出于作为第三方平台对公正客观的追求,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授人以鱼的同时,一并授人以渔。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辨识基金四步走:
第一步,看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投资的真正方向就是什么。
第二步,看基金经理履历。与基金投资有直接相关的履历,才算好履历。
第三步,看基金经理过往业绩。老司机带路更安心,但要小心双经理制下的小鲜肉。
第四步,看机构投资者持有情况。机构投资者买得越多,基金相对越靠谱。
上面就是菜导版买基金四步走。不过,一般基民都是顺着销售机构的推荐走,然后一不小心就掉坑了。销售机构当然不会管你,投资有风险,盈亏要自负嘛。所以说菜导也一直跟大家说,慎买主动型基金。
来源:菜鸟理财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理财之前,先看菜鸟理财」中国第一款专注服务理财菜鸟的移动端理财助手,界面新闻战略合作伙伴。每天定时推送专业易懂的投资理财指南、理财产品评测、财经资讯解读、经典理财教程,帮助理财新手快速入门,关注30天,菜鸟立马变高手!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买基金看过往业绩不靠谱
  过去常常称娱乐明星是吃青春饭的,比喻他们辉煌的时间短暂。
  但是在业,除了王亚伟和他操盘的两只基金,其他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更易消散。其他明星基金竟然也都成为了“一年生草本植物”。
  在基金业,基金的渠道经理做销售的时候常常对投资者讲述过往业绩,并称:“买基金跟买不同,股票是估值越低越买,而基金是过往业绩越好越值得买。”但是从易碎的明星基金经理或者明星基金可以看出,这句话根本就不靠谱。
  记者从2006年开始统计发现,绝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在成名之后便默默无闻了;而绝大多数明星基金则在刚刚获得年度大奖之后的一个季度就业绩变脸。
  易陨的明星
  明星基金经理是从2006年开始流行起来的。之前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只在行业内流传,在百姓口中没有那么广的传播力,这也与基民的数量有关。
  根据天相的统计,2004年中报开放式基金总持有人户数只有319万,在随后两年时间里,开放式基金基民户数一直也没有太大增加,2004年底和2005年底分别为390万户和440万户。在这段时间里,老基金赎回困扰着基民数量的增长,尽管当时先有两只400亿“巨无霸”货币基金,每只基金有20多万基民,后有(,,)拥有近30万基民,但2004年发行的大基金在2006年上半年因赎回减少了几十万存量基民,致使2006年上半年基民户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70万户,回到2004年底左右的水平。
  2006年下半年,受益于股市上涨,基民数量激增1.3倍,达到了850多万户。但这仅仅是暴增的起点,更大的爆发成长发生在2007年上半年,短短半年时间增加到了4100多万户,增长近5倍。基民半夜排队买基金,首个拥有百万基民的基金都是在2007年上半年出现,千万投资者在、券商等代销渠道争相变成基民。
  2007年下半年开放式基金存量基民数量依然延续快速增长,到了年底已经有9770万存量基民,随后一年半时间里,存量基民数保持稳定,目前最新存量基民达到1亿户左右,相当于全国1/13的人口都是基民。
  因此每年基金业的明星曝光度不亚于娱乐界的明星。然而,明星基金经理明星梦却比娱乐明星还要短暂。
  “李学文现在每天在家里练练太极,看看书,没有工作。”李学文的前同事称,不久前还和他碰过面。
  提起李学文,那是2006年的传奇。
  2006年,王亚伟的华夏大盘以139%的收益率排名行业第12位,但是当年的光环是罩在景顺长城李学文,上投摩根吕俊、孙延群等明星身上。李学文带领(,,)基金以182%的净值增长率问鼎当年冠军。孙延群、吕俊分别率领上投摩根阿尔法和中国优势以172%、170%的净值增长率位列二三。
  在当年,还有当时的一代明星,如掌管富国天益的陈戈、银华价值优选的蒋伯龙、招商优质成长的张冰等都大过王亚伟的名气。
  然而,那一年的明星要么归隐、要么走向无闻。
  李学文2007年离开景顺长城,坊间传闻他转投私募,其实待业在家。而吕俊在2007年投奔私募,创办了从容
  投资。但是该公司产品业绩并非出色。吕俊创办的从容投资在2009年7月份以后成立的产品尚无一只获得盈利。而孙延群不幸于2009年去世。蒋伯龙――这位据说是非常勤奋的基金经理在2008年离开东家后,江湖中有关他的传言渐渐少了。
  陈戈仍然着当年那只明星基金,虽说多年来表现一直在中游,但并未再次杀入前十名。张冰则在2007年3月开始管理(,,),但是业绩并不理想,直至今年7月27日离职,张冰掌管核心价值4年多时间中,只为投资者创造了8.3%的回报率,而同类基金同时间段的回报率为46%。
  2007年,王亚伟以226%的回报率称雄江湖。基金业后期新秀中邮基金的许炜落后王亚伟35个百分点的成绩排名第二。博时主题的邓晓峰排名第三。此外,光大保德信的许春茂、(,,)的孙建东都入围主动型基金的前五名。
  而回过头来看,徐炜在2008年把赚来的又吐了回去。任期的两年内,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他也于2008年9月份离开了中邮。邓晓峰则在2007年之后每年下一个台阶,他管理的博时主题在2008年排名前二分之一、2009年就是后二分之一、2010年排名后四分之一。2011年方才再度崛起。
  再看许春茂,不幸遭遇有期三年徒刑(缓期三年)。另一位大佬孙建冬成立了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孙建冬在掌管华夏红利的4年时间中,(2005年6月至2010年2月),华夏红利收益率为508.51%,而同期同类基金收益率只有273.44%。他在掌管(,,)的2两年时间中(2008年1月-2010年2月),华夏复兴收益率为21.39%,而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只有-21.28%。而他进入私募后,截至今年12月,最初的两只产品鸿道1期和鸿道精英1号尚有正收益。但是鸿道2、3、4期还处在亏损状态。
  2008年和今年一样是一个比谁输得少的年份。在股票型基金中,王勇操盘的泰达荷银成长以年收益-31.61%名列第一。王亚伟的(,,)以年收益-34.88%排名第二,龙苏云的(,,)以年收益-35.03%名列第三。另外,牟旭东的(,,)、孙建东的华夏复兴、陈鹏的(,,)、邵健的嘉实通增长、梁辉的泰达荷银周期等基金进入前十名。上述也成为一代明星。
  2008年王勇的表现着实让人吃惊,他曾被业内评价为“最有戏剧性的新人王”、 “黑马基金经理”。然而,王勇仅仅“风光”了一年,就在基民的骂声中请辞离开。夺冠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从2008年底股票型基金第一的位子跌到了第152位,成为其后业绩表现变化最大的基金之一。2010年,王勇离职后,销声匿迹、隐退江湖。坊间传闻他已经离开基金行业。
  金鹰基金不乏明星基金经理,龙苏云就是其中代表。但是金鹰基金同样留不住人,基金经理一旦成名要么转做私募,要么跳槽高就。龙苏云就去了私募。2010年,龙苏云创办了鼎力投资。然而该公司发行的两只产品表现乏善可陈,目前状态皆为亏损。
  牟旭东2008年一战成名之后,业绩一直不佳。2009年尚可排位中上,但2010年和今年排名都在尾部。陈鹏和邵健依然在原供职单位,表现却为中庸。而泰达宏利的梁辉表现相对较好,但也未能再次进入前十。
  2009年的最后一天,王亚伟操盘的华夏大盘以微弱优势战胜了陆文俊领衔的银华价值优选。此外,(,,)的王卫东、易方达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林军、(,,)的庄涛、兴业社会责任傅鹏博等人都成为新一代的明星基金经理。
  现如今,王卫东业绩归于中游。因为2010年以来没有像样的行情,被动投资的林军也没有像样的表象。而华商盛世的庄涛已经投奔中信产业基金。傅鹏博领导的兴业社会责任基金在2010年还在中上游,但今年跌落至中等偏下的位置。
  2010年是华商和华夏争夺冠军的年份。华商盛世成长的孙建波在2009年年底接手操作该基金后,在2010年一炮而红,以年收益37.76%遥遥领先王亚伟的华夏策略(29.49%)。但是孙建波在2011年,截至12月15日亏损26.74%,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王忠波在2010年的大部分时间管理者当年第三名银河行业,但后来投奔国联安,国联安为王忠波量身定制了(,,)基金,该基金业绩目前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
  在王忠波之后是华商基金另一员大将――(,,)的梁永强。但是在今年,梁永强的表现弱于行业平均水平。
  (,,)的龚炜在2010年也进入了前十,排位第七,但今年他继续领导的天治创新先锋表现并不乐观,-35%的净值增长率排名行业尾部。 &&上一页
曹元;陶杏芳】 (责任编辑:李吉龙)
  “钱荒”效应已迫使银行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了。
[简介]崇尚中长线波段交易,善于把握股市节奏,每日送出热点个股!
[简介]实盘交割单100%真实发布,连续5年盈利,年平均收益高达40%。
[简介]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对个股非牛不战,出手必攻直击涨停。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您的位置: &
看排名选基金不靠谱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大金控赵辉过往业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