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的主要特点为什么没成气候

新鸿基郭氏家族信托案例 李嘉诚家族信托案例
家族一直是业内推崇的最有效的家族财富传承方式,但是新鸿基的郭氏家族信托却实实在在是场悲剧。这里面家族信托显现出家族信托的哪些缺陷呢?
新鸿基郭氏家族信托案例
跨度长达六年的郭氏家族内斗,就像是一出悬念迭出的TVB大戏:其间母子反目,兄弟相残,诉讼的战火还一度燃至海外&当初新鸿基创始人郭德胜苦心设立的家族信托似乎并不能粘合这个已然四分五裂的家庭。
甚至有评论认为,家族信托成为郭氏家族纷争不断的催化剂,正是由于僵化的信托设计将心生异念的成员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堵塞了其他解决问题的通路,才使得矛盾被不断激化。为何被视为财富保护利器的家族信托会引发这样的&副作用&?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让家族信托真正为企业所用?
新鸿基郭氏家族信托案例?时光倒回到6年前,在郭德胜1990年去世之后,郭氏家族也曾经有母慈子孝的天伦时光,不过表面的平静被长子郭炳湘遭遇绑架的突发变故而撕裂,以此为分水岭,此后郭家形成了两派长期对峙的局面:一方是&众叛亲离&的郭炳湘,另一方则是其二弟郭炳江及三弟郭炳联,以及三兄弟的母亲郭德胜遗孀邝肖卿组成的联盟体。
由此双方你来我往的互相攻伐正式上演:先是2008年被&精神病&、被&休假&3个月后,郭炳湘新鸿基主席的位置被两个弟弟取代;此后的2010年,郭氏家族信托基金作为遗产被一分为三,郭炳湘被排除在外;2012年,郭炳江及郭炳联因涉嫌触犯防止贿赂条例,被香港廉政公署拘留(随后保释),这也被许多人看作是郭炳湘所&导演&的一出强势反击,与此同时,郭炳湘向瑞士仲裁机构提起诉讼并获判胜诉,提出了包括索取郭氏家族信托文件在内的7项要求。
家族内斗让这个庞大的企业战车陷入无休止的颠沛和动荡之中,大幅缩水,以上述郭氏两兄弟遭廉政公署调查为例,受此事件影响,新鸿基的股价下跌幅度接近25%,市值蒸发700多亿港币。这也致使包括花旗银行和巴克莱在内的多家投行研究机构下调新鸿基地产的评级。
这恐怕绝非郭德胜所希望看到的,而其生前必然料到了家族成员日后不睦的风险,因此也尽早做了安排,1990年其去世后,家族企业控便由郭氏家族的信托基金掌管,一直持有约44%的新地股权,邝肖卿是基金及其所持有全部新地股份权益的受益人。
这并非孤例,即便是在家族信托运作更为成熟的欧美市场,类似的悲剧也不能避免。拥有凯悦酒店集团的普利兹克家族是美国最富裕的豪门之一,在家族掌门人杰伊&普利兹克去世之后,11 个家族继承人挖空心思将家族财产掏空变卖,使前者设立的家族信托名存实亡&这也是其希望维系家族财产至少存续到2042年的一个制度保障。这似乎也印证了范博宏所指出的家族信托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可能导致家族成员对企业竭泽而渔,当家族成员越来越多时,这种情况便越见严重。
对于企业家来说,财富传承之外的精神传承和理念传承更为重要,单纯设立家族信托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相对而言,家族信托依然是当前最为可靠的私人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之一。
李嘉诚家族信托案例
2015年,李嘉诚对其商业帝国进行了世纪大重组,重组后李氏家族信托将分别持有长和实业、长实地产30.15%的股权,两家公司业务涵盖了电信、零售、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在吴政看来,由于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可以分享股权收益,但是却无法进行股权交易,这也就保证了整个股权都被锁定在家族信托内部,而不会由于单个持有人产生异心,变卖股份,从而使得家族企业的控制权旁落或是分崩离析。
这也正是家族信托的能量所在:有助于财富最大程度上免于未知风险的侵蚀。
日,香港首富李嘉诚迈出了分家的第一步启幕。李嘉诚家族信托案例?
对于李嘉诚庞大的家族信托而言,Unity Holdco只是一部分,李泽楷仍在另一类似的信托架构Li Ka-Shing Castle Holdings Limited(Castle Holdco)中持有权益。Castle Holdco扮演与Unity Holdco类似的角色,通过复式结构持有和黄11,496,000股和和记电讯香港[-2.16%]53,280股普通股,李嘉诚、李泽楷和李泽钜各自拥有Castle Holdco全部已发行的1/3。
委托私人信托公司
长江实业的资料,显示了李家家族信托的部分架构。
第一层关系由两个信托及其对应的受托人组成。李嘉诚设立的两个全权信托&&The Li Ka-Shing Unity Discretionary Trust(下称&DT1&)和(下称&DT2&) 是其整个信托控股架构的基础。Li Ka-Shing Unity Trustee Corporation Limited(下称&TDT1&)及Li Ka-Shing Unity Trustcorp Limited(下称&TDT2&),分别为DT1和DT2的受托人。DT1及DT2的可能受益人包括李泽钜、其妻子、子女及李泽楷(本报2012年5月 3日23版《李嘉诚家族复式信托浮影》曾予解构)。
&设立信托时,可选择独立的信托公司或大型银行的一个分支作为受托人。&卫达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Patrick Hamlin说,银行分支安全性更高,不过也有客户更偏好小型独立的信托公司。
不过,这二者都不是李嘉诚的选择,他的受托人是私人信托公司。
&在私人信托公司里,董事一般由信托的设立人自己派顾问担任。&香港一位从事离岸家族信托业务的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除了需要准备董事决议等文件,私人信托公司还需要准备信托相关的文件,这些会提高私人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的难度,费用也更高。
不过,与难度和成本对应的是,私人信托公司让整个家族的控制权更有保障。该人士解释,因为在私人信托公司中,董事可由家族成员担任。此外,如果在BVI设立,满足一定条件还可豁免申领信托牌照,也不需要常驻BVI当地的董事或股东。
受托人TDT1和TDT2还承担着连接第二层信托关系的重任,二者分别持有房产信托The Li Ka-Shing Unity Trust(下称&UT1&)中的若干物业(但上述全权信托在UT1的任何信托资产物业中并无任何利益或股份)。
上层建筑的玄机:隔离再隔离
TDT1、TDT2与其上层架构之间,组成了一种&名存实亡&的联系。
UT1与其受托人Li Ka-Shing Unity Trustee Company Limited(下称&TUT1&)组成了第二层信托关系,TUT1以UT1受托人的身份控制着其他公司,TUT1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共同持有长江实业 936,462,744股。此外,TUT1持有长江基建5,428,000股。
&两层信托架构间虽然有股权关系,但注入不同信托中的财产关系实际上是分割开的。&上述信托人士解释,在这种结构下,不会对信托里的财产造成影响,类似于一个集团内部子公司间的权益转让关系,而如果是三个毫无关系的信托,发生股权转让时就更类似于三个独立的公司之间的权益转让。
Unity Holdco是最高一层,拥有TUT1、TDT1与TDT2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在股权转让前,李嘉诚、李泽钜及李泽楷各自拥有Unity Holdco全部已发行股本的1/3。其他的股权,则分别通过长江实业附属公司或者TDT1、TDT2和TUT1等间接并入Unity Holdco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请注明出处(雪山贷 )。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想得到最新的投资攻略和雪山贷最新活动信息?您可以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每日与您相会!当前位置: >
中长期的信托收益高吗
作者:信融小编
时间: 16:46
来源:网络
  在P2P行业大热的氛围下,信托行业的光芒完全被P2P给遮住了。或许高端一点的投资者会比较了解信托行业,然而对于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鲜少人知道和了解信托这个行业,当然也就很少人在信托这一块上投资。相对与P2P行业来说,信托这一个投资项目本身的门槛就比较高,在P2P行业还没盛行的时候,信托的收益率比较高。
  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偏向短期,导致中长期的信托产品鲜有人问津。不过,自今年央行降息以来,流动性释放带来的资产贬值的概率也被放大。降息时代,&短借长用&的老路未必持久,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更应尽量配置中长期的产品,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
  截至目前,信托仍然维持着&刚性兑付&的神话。在很多投资者看来,信托产品与高息存款可以等同,因此选择购买时,预期收益成为第一要素。不过,高收益的背后往往也有匹配的风险。为此,投资者未来购买信托时,要充分对投资标的的风险、来源进行评估。
  由于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很多投资者只相信从银行的渠道购买信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银行买产品不意味着就有银行背书,相反,万一产品出现问题,银行还有可能帮不了你,因为银行不承担产品的风险责任。
  前几年,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向信托融资进行地方基建。由于该来产品有隐形的政府信用,导致政信类信托迅速壮大规模,成为客户青睐的投资品种。
  对此,投资者该转变政信类项目&刚性兑付&的思维,切莫认为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是无风险,相反,该学会从地区情况是否良好、政府财政是否雄厚、征信措施是否完善等方面重新考量项目来源。
  二级市场火爆,挂钩权益类的信托产品成为香饽饽。阳光私募的产品,如果投顾没有缺乏足够经验,震荡阶段投研的回撤能力较弱,很容易带来净值上的损失。
  由于先前的颓势,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业,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外的趋于,确实存在资产泡沫,但从周期看,考虑其占经济的比重,去库存阶段的房产不会出现断崖式的花落。
  中长期的信托的收益高不高,相比短期的信托的收益,肯定中长期的收益比较高。以为周期长,风险相对来说也比较高。高风险高收益永远是正比的,大家在投资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来选择。
信托资讯 推荐文章
信托资讯 相关文章您的位置:>>>正文
家族信托的中国玩法
  在这样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之下,家族信托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它又能否实现财富传承的真正价值
  日晚,北京一家高档饭店的包间内,一名中年男子正急切地向身边的某私人银行高管寻求帮助。他专程从位于千里之外的山西省一个二线城市赶来,希望从这位专业人士身上寻求家族财富与企业传承的办法。
  这位山西富豪年过半百,资产颇为雄厚,旗下产业涉及煤矿、房地产等领域,他掌舵下的公司也将于明年上市。然而,面对子女留学,不愿回国接手家业的现状,他不得不做好把家族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想为子女制定一个财富传承的方案,比如选择家族信托业务,以保障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衣食无忧。
  事实上,这只是近年来国内高净值人群财富传承需求猛增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不少高净值人士纷纷开始与私人银行或信托机构接触,咨询家族信托业务,希望通过家族信托实现财富的传承和保障。而家族信托话题持续升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高净值人群对于私人财富如何进行保障与传承的焦虑。
  据《2013胡润财富报告》的调查显示,中国千万富豪人数达到105万人,平均年龄为38岁;亿万富豪人数达6.45万人,平均年龄为40岁,年龄在45岁以上的约占一半。这标志着,在未来5到10年内,国内将有大量的企业家和成功人士面临财富和企业的传承问题。
  而在国内,如刘畅从好手中接过新希望的指挥权、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接管娃哈哈的部分产业、梁稳根之子梁治中进入三一重工等二代顺利接班的事例,毕竟还只是少数。
  与国内的富一代相比,大部分的二代都有着海外教育背景,他们与父辈们在理念、价值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无心接手家业;有的即使同意接手,又希望自己能够完全掌权。在此情况下,富一代们对家族财富和企业传承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社会对遗产税征收问题的热烈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富豪们对财富传承的考虑。家族信托所具备的避税、财富保障与传承功能的优势,也就由此显现。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平安信托、招商银行、歌斐资产、中信信托等机构陆续启动了家族信托管理业务。2013年9月中旬,国际家族基金协会(IFOA)在考察了中国家族基金市场仅半年之后,就正式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地区办公室。
  如何实现财富的传承,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作为海外财富传承的成熟工具,家族信托正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家、高净值人士追逐的焦点。然而,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之下,家族信托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它又能否实现财富传承的真正价值?
  出色的财富传承工具
  &对于有财富传承需求的高净值客户来说,信托这个工具,虽然远谈不上完美,但在迄今为止人类发明的工具里面,已经是最出色的一个。&段和段律师事务所香港分所高级顾问王小刚在其所著的《富一代老了怎么办》中,对家族信托不吝赞美之词。实际上,如果看看家族信托在海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作为财富传承的工具,它的确表现出色。
  尽管家族信托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在海外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玛&沃顿家族等名门望族,即便是在数百年动荡中,也依然能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并日益富足,这无不得益于家族信托的保障与支撑。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从1934年开始,洛克菲勒家族为后人设立了一系列遗产信托,遗产由管理机构进行专业管理,不受继承人直接控制,信托基金则按照遗嘱规定,定期给家族的继承人支付生活保障金,以保障其生活。在严格而复杂的家族信托计划的传承下,直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依然书写着自己的财富传奇。
  在中国香港地区,也不乏这样的成功案例。如长江实业的李嘉诚家族、恒基地产的李兆基、英皇国际的等,均透过各自的家族信托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对家族企业进行有效管理。
  家族信托的美妙之处还不仅于此,除了能够进行家族财富与企业的传承外,它的财产安全隔离功能,也为众多家族企业竖起了一道防火墙。如香港上市公司龙湖地产主席吴亚军,正是通过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家族信托计划,将自己和前夫蔡奎的股权巧妙分开,使两人的个人财富得以隔离,即便在夫妻婚姻变化后,依然未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
  而对于拥有高资产的富豪们而言,家族信托的信息保密功能,则正好契合了他们对财富及家庭隐私的保密诉求。
  王小刚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信托机构对委托人的信托计划必须严格保密。他在《富一代老了怎么办》一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假设我成立了一个信托,规定我的子女为受益人,他们年满22岁时就可获得信托资产的分配。在子女22岁以前,除非作为信托成立人的我自己告诉子女有这个信托存在,否则受托人有保密义务,在受益人年满22岁前,都不可以告诉他们信托存在。&
  王小刚还表示,尽管在上市公司公开资料中可以查到这家公司是否设立家族信托,以及家族信托的成立人、委托人的信息,但是在上市公司公开的资料中,并不能看到该信托的受益人和受益比例及分配条件等详细信息。
  家族信托的破冰之旅
  2012年9月,一位年过40岁的深圳企业家与平安信托签署了一份家族信托计划,这是平安信托在国内发行的第一单家族信托,由此拉开了家族信托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序幕。
  在这份量身定制的家族信托产品中,该企业家将5000万放进信托,合同期为50年。根据约定,这位企业家(即信托委托人)将与平安信托共同管理这笔资产,该企业家可以通过指定继承人为收益人的方式来实现财产继承,收益分配方案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来执行。在产品的存续期间,双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来作调整。
  &目前门槛设置为5000万,是个经验值,主要考虑到高端客户有较多相对个性化的需求。针对高端客户需求,我们希望提供最完整的客户体验,包括税务、法务、资产配置、投资品种研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当然,并非达到5000万的投资额就能成为家族信托的目标客户。上述人士表示,家族信托主要满足的是客户财富保障、增值和传承的需求,增值只是目标之一,传承是家族信托提供的核心服务内容,因此,是否有传承需求,是区分家族信托和其他信托客户群的主要标准。
  继平安信托之后,家族信托在私人银行领域也实现了&破冰&。日,招行银行在深圳宣布成立国内私人银行第一单家族信托。
  该信托为单一定制信托,资产门槛也为5000万,合同期限为30至50年,是不可撤销的信托,招行则在其中承担财务顾问与托管角色。目前,招行家族信托累计客户需求案例已超过50个。
  作为财富传承的工具,家族信托俨然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和理财机构追捧的宠儿,越来越多的理财机构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试图在未来的高端财富管理中分得一杯羹。
  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于2012年开始正式进军家族基金领域。目前,该公司已完成至少6单家族基金业务,每个客户的门槛均在5至20亿元之间。
  此外,农业银行的家族事务所也正在筹备中,并与蒙特利尔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等多家国际知名银行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合作,并计划在欧洲和美国选择银行进行合作。
  尽管仍有大部分信托公司和银行并未正式推出家族信托这一业务,但纷纷开展了关于家族信托业务的研究,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家族信托产品陆续推出。
  伴随着国内家族信托的持续火热,家族信托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而人们对家族信托最大的担忧,则来自于国内在家族信托领域的法律空白。
  与英美法系所用的判例法不同,中国内地现行的是偏向大陆法系,属于成文法系,法律按条款列明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目前国内只出台了一部统领性的《信托法》,其余都是银监局等部门出台的各项管理办法,对信托尤其是个人信托在具体运用中的相关问题没有详细规定。
  &比如,国内的信托法定义的信托法律关系还是明确在&委托关系&上,在财产隔离方面的效力具有不确定性;而海外的家族信托最基础的原则就是&所有权的转移&,即委托人把财产的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实现资产的隔离,从而达到资产保护的功能,然后再在资产隔离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集中管理、企业永续经营、避免法定的继承程序、对特殊人士的长期关怀、财富传承和税收筹划等目的。再如,不动产交付信托时无法非交易过户,因而需要承担高额税金,信托财产形态受限。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少司法判例,家族信托是否能实现设计初衷,还有待检验。&中信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这样的现状让国内许多金融人士犯了难,&法律没有规定能做还是不能做,像谜底一样。&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如此表示。不过,在她看来,尽管很多事项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只能找相同的诉讼案例做司法解释,但仍有法律空间。
  除了相关法律瓶颈之外,国内金融机构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能力、从业人员的水平等问题,也成为了高净值人群质疑的焦点。毕竟,家族信托在国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家族信托才刚刚起步。
  &不论是私人银行,还是信托机构以及从业者,一定要具有稳定性和职业操守,如果财富管理的客户经理没有长久的为客户服务的意念,他又怎么能够帮助客户进行财富的管理和传承呢?&法兴银行私人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李晓芸表示,在欧洲,私人银行家的稳定性很高,且流动性不大,基本不会跳槽。&我自己也是为这个意念所悟。我已经在法兴银行待了16年,在这里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同样,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历史,如果每几年就会有客户经理跳槽,怎么去沉淀?&李晓芸说。
  王小刚对此颇为认同,在他看来,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国内金融机构的高端理财人员一定要打开自己的内心,多向海外的成熟模式学习。&虽然你有好的种子,但一定要给它配备好的养分,它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国内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概念,都来自海外,所以国内金融机构从业者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王小刚说。
  拓宽思路和两条腿走路
  尽管中国家族信托领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但家族信托本土之路的开启,还是让国内高净值人群的境内资产有了传承与保障的更多选择。
  &大家都很关注家族信托领域的发展,但这需要企业家、高净值人群和金融机构一起探索与合作。&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家族企业课程主任、案例中心执行主任高皓如是表示。
  对于国内高净值人群而言,当他们和金融机构开展家族信托业务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慎重设计家族信托计划。对于整个家族和家族企业而言,家族信托计划都是一个重大决策,而这个决策带来的结果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可逆的。
  &家族信托要么不出问题,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而家族信托在创始人在世的时候往往不会出问题,出问题则往往是在创始人去世之后。&高皓表示,假如当时的设计错了,再进行调整的成本就会很高。所以,在做家族信托时,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计划。
  近年来,新鸿基郭氏三兄弟的内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无疑是对家族信托设计的重要性的最好佐证。
  新鸿基郭氏家族以信托基金的形式,持有香港新地集团的四成二股权,在该信托基金中,郭老太及其三个儿子都是受益人。而在郭氏家族信托基金设立之初,郭氏三兄弟的父亲郭得胜就设定了他的三个儿子要齐上齐落,不能卖股份的条件。换言之,郭氏家族信托基金无法随意解散。
  从2008年开始,曾经互相帮扶的郭氏三兄弟因新地的控制权闹得水火不容,甚至对簿公堂。但不论怎么闹,他们都无法分家,因为郭氏家族的信托基金早已把他们捆绑在了一起。&假如有一个退出机制,他们就可以好聚好散,也不会演变到今天这么不可收场的地步。&高皓评价道。
  此外,一个好的家族信托设计,还离不开企业家、高净值人士和信托机构一起进行反复讨论与规划。在李晓芸看来,私人银行或信托公司在制定家族信托时,一定要对客户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规划,并了解其核心价值。
  据李晓芸回忆,她在工作时,曾为一个印尼的富豪做家族信托规划,那位富豪准备把财产通过家族信托分给四个孩子。李晓芸和她的团队为此做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当各个细节都规划完毕,准备和该富豪签约时,富豪却产生了犹豫。面对李晓芸的不解,该富豪偷偷告诉李晓芸,他还有第二个家庭,他既不希望第一个家庭知道第二个家庭的存在,也不希望第二个家庭获知第一个家庭成员的受益分配情况。面对委托人复杂的家庭状况,李晓芸她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家族信托的规划。
  目前,国内家族信托资产大部分只能以资金信托的形式存在,而高净值人士的资产中往往包含大量的房产、股票等其他资产。在国内相关法律的规定下,高净值人群的国内资产只能在国内进行信托和管理。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家族信托的不断成熟,以及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国内家族信托资产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加。
  &根据海外私人财富管理的实践经验,财富的保护、传承基于不同的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工具或工具组合,包括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会或家族办公室,而绝非仅限于家族信托。以家族办公室为例,能基于家族永续经营的立场,跳脱了纯粹以家庭理财的范式,服务范围涵盖家族投融资管理、商业战略、家族生活和代际传承等各个方面,高度专注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制定全方位的定制化服务。&中信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已经有客户明确提出,由于资产庞大,家族事务繁多,同时基于对中信信托的信任,希望我们为其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也非常希望探索、借鉴和尝试更多的方式和方法,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此外,对于国内高净值人群而言,其核心特点就是国际化,如人的国际化和资产的国际化,在资产配置上,很少会局限于某一个司法管辖区。如此一来,高净值人士在进行家族信托规划时,就可以尝试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国内现有的法律环境下,对于境内资产,可以选择专业的信托机构进行家族信托设计;另一方面,对于境外资产,可以选择英美法系下的专业信托结构进行财富管理。
  由于目前国内家族信托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高净值人群对信托机构的前台,如市场推广及品牌等方面敏感度较高,但是对于信托机构的后台情况,如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技术细节等方面敏感度较低。&在选择高端理财机构,包括家族信托机构时,一定要了解机构的后台情况,不能只注重前台。&王小刚说。
  对于中国家族信托未来的发展,高皓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借鉴海外的家族信托,学习别人是怎样设计的,因为家族信托毕竟是舶来品。然后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_李睿奇 编辑_谢再红
责任编辑:曹海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家族信托为什么没成气候 家族信托案例分析(2)
上一篇: 下一篇: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请注明出处(雪山贷 )。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想得到最新的投资攻略和雪山贷最新活动信息?您可以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每日与您相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族信托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