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养老与在德国养老模式哪个更好

中国人该瞧瞧,人家德国是怎么养老的_养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69贴子:
中国人该瞧瞧,人家德国是怎么养老的
德国是目前欧洲最“老”的国家,全国大约有250万需照顾的老年人口。目前德国共有1.24万家养老机构,其中54%为慈善组织所办,40%为私人,其余为公立养老院。德国人不仅用严谨缜密的思维模式创造了经济与工业神话,也通过自身卓尔不群的智慧在短短几十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使自己国家的老人能够做到老有所养。养老新形式的契机以前在德国,很多和幼儿园之间经常会有交流互助活动,他们的交流模式通常是这样的:幼儿园的孩子经常去养老院,表演些唱歌、跳舞之类的节目;而养老院的老人,半数可能会有点兴趣,半数也许只是在那里打盹。这就是德国从前固有的老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而这种模式通常并未达到真正互帮互助的效果。而且据统计,预计到2030年,德国的老龄人口将增长至340万,越来越多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不与他们的家人同住,代际沟通正在缺失。 霍斯特·克伦(Horst Krumbach)看到了这一危机。19年前,他在工作的他辞去工作,投身养老行业,后来创立了一家德国社会企业——代际沟通(Generationsbrucke)。企业的目标是使老人和孩子能够发展起长期的互动关系,让他们深入地相互了解与互帮互助,而不是单方面的形式化付出。聊天式养老在德国,的硬件是很好的,因此他们的护理措施几乎不存在问题。然而,被周全地护理并不能使老人得到全面的,除了无忧的物质生活,他们心灵深处也许更渴望着晚年生活里的幸福时刻出现,而这是需要被营造的。霍斯特想,或许只有孩子才能让老人打开心扉,让他们感觉到幸福。于是,机构设定了三条原则,以便孩子与老人深入长期地互助。第一,孩子并不是去为老人献爱心,而是跟老人一起去创造、经历和生活。他们之间并不是一个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即不是我要为你做什么,而是双方都要有平等的收获。 第二,机构要求孩子们都要规律和长期地去参加活动。8~12岁的孩子在一年的期限里,去的频率是每个月或40天一次。他们每次去都有一个有针对性的老人,与他一对一地、长期地交流,而不是一个孩子唱歌、一堆老人去听。 第三,做好事前准备。在孩子和老人第一次见面之前,机构就会跟孩子们介绍的情况以及老人的情况,包括是否残疾,他有可能不太懂得你们的歌或者你们的手势等,这些心理准备需要做得足够充足,以免孩子们参加活动后发现,这和想象的不一样。双赢的代际沟通代际沟通推行后,人们发现巨大的变化正在老人们身上发生。很多老人之前是从来不笑的,但他们第一次见到孩子就会马上高兴起来。例如有一位90岁的老太太,在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笑过,因为患有脑部退化的疾病,她连自己的孩子都已经认不出来了。但当孩子们过去的时候,她马上就高兴起来。 目前,机构设计的模式都是一年期的,孩子会陪伴老人一年。这些孩子一般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或者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唱歌跳舞,而是在一些活动项目与老人一起去做,他们自己也有很多收获。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的收获反倒比老人会更大。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从未如此细致地了解老人们的世界;其次,由于隔代的生活经历,孩子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非常不同的人生,每个老人的生活经历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最后,孩子们从未发现自己的价值如此大,自己能够做这么多事情去帮助老人,老人很开心孩子也能感觉得到。这三个方面的收获,让孩子们产生了很大的积极性,来自孩子家庭的支持度也是非常高。或许国人最需要借鉴的,是如何搭建起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沟通桥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样,年轻人不再是高高在上地“送温暖”,老人不再是家庭的负担,养老也不再是单纯的义务,而是责任。这里有最及时的养老资讯这里有最全面的养老贴士这里有最专业的养老平台关注我们,给你答案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德国“同居式”养老_中国老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055贴子:
德国“同居式”养老
一名13岁的俄裔德国籍小...
德國科隆跨年夜傳出多起...
老年手机 百联商城,食品大狂欢,生鲜随心订,甄选进口商品,一键下单,优质商品到你家!老年手机,百联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正品低价,品质保证!
&搭伴养老&。在德国,搭伴养老 “此同居 非彼同居”;老人之间或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即使老人身体出现状况也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救护在中国,搭伴养老签协议 谈钱不会伤感情;观点:法律并未禁止    近年来,因老人再婚导致纠纷的事件并不鲜见,在此情形下,不少人在寻找着一些新的结合形式,并获得认同。曾有广州的养老机构调查发现,赞同搭伴养老的老人达85%。    搭伴养老还获得研究员郝麦收的认可:“这是孤寡老人在实践中为解决难题而创造的一种有效形式,现行法律也未禁止。”    “从情感上说搭伴养老能排遣孤独,经济上还能避免不必要纠纷。”副教授提醒说,但双方本身没有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彼此关系缺乏强制保护,因此更多地需要靠各自意愿来维系,靠子女支持来维护。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