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港股暴跌挺进大别山后损失惨重重.怎么活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海通证券:股混基金整体下跌 QDII基金损失惨重
市场震荡下行,板块普跌。上周普跌。收于2433.16,全周下跌1.98%,收于10538.40,全周下跌3.12%。全周下跌2.40%,全周下跌2.30%,大小盘股跌幅相差不多,沪指较深指下跌较少。板块表现方面,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上周全部板块录得下跌。由于传统的地产销售旺季9月市场成交冷清以及监管部门调查房地产信托的影响,地产板块以-6.13%的周收益领跌。批发零售、食品饮料等防御性行业跌幅靠前,木材、交通运输、建筑建材板块也下跌较多。跌幅最浅的是文化传播行业,仅下跌0.55%。另外、、机械行业和农林牧渔业较抗跌。细分板块中水泥板块也较抗跌。主动管理股混型跌幅较指基更深。本时间段内震荡下行,行业普跌,信息技术、水泥等板块较抗跌。指数型基金中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未完成建仓的新成立基金。老指基中事业、和红利较为抗跌。主动管理股票混合型基金表现不及指数。上周表现较好的主动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主要受益于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股基中排名靠前的主要是低仓位的新成立基金和重仓水泥的基金。混合型基金无一上涨,部分仓位较低的基金凭借大类资产优势排名靠前。港股暴跌,QDII损失惨重。上周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评价悲观、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与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心情绪加重,令美股重挫,道指创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截至上周末指数收报10771.48,全周下跌了6.41%。上周受影响同样暴跌。截至上周末收报17668.83,全周下跌了9.18%。QDII基金截至9月22日净值平均下跌6.77%。本期表现较好的QDII基金主要是新基金和投资的基金。债市疲软,拖累债基收益。上周公开市场操作连续第十周实现资金净投放,但由于等股发行在即,资金面仍然紧张。截至周五,上证报收于129.58,全周上涨0.06%。上证报收于144.36,全周下跌0.28%。上周所有偏债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的简单平均净值下跌0.80%。上周股市弱势下跌,板块普跌,偏债型基金受累于较高的权益类资产比例收益低于纯债型基金。持股结构的不同使得偏债基金业绩表现出现一定的分化。多数基金认为市场短期震荡筑底,投资者心态对市场有较大影响,需等待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出现。上周A股市场宽幅震荡下行。市场走势方面,多数基金仍然维持短期市场弱势震荡筑底的判断,认为阶段性反弹的机会仍需等待,中长期持偏乐观态度。上周无实质性利好出现,市场反弹仅为连续引发的技术性反弹。目前投资者心态对市场有较大影响,市场起势需等待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信号出现,如CPI涨幅连续明显回落、外围市场风险得到释放、年内政策出现结构性微调等。投资策略方面,多数关注中长期投资收益的基金策略较为积极,部分基金仍以防御性策略为主。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目前已是买入机会。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hww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一天就是225元,一个月大概花费四五千元。
手脚全上,只为可以得到娃娃,不顾围观目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近日,美资做空机构格劳克斯(Glaucus Research Group)发布报告,质疑港股通标的股德普科技业绩造假,并将其目标价设为0港元/股。受此影响,德普科技两天时间股价大跌跌94%,市值蒸发约140亿港元。通过港股通持股的内地投资者损失惨重。
  香港股市允许卖空,而已经“产业链化”的海外做空机构近年来频频出手,建立空仓后利用负面消息等各种手段攻击目标公司,导致其股价下跌,从而赚取巨额差价,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屡屡中招。去年,同为港股通标的股的中国忠旺、中国天然气、汉能薄膜发电等企业也先后遭到做空机构黑手,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资料显示,单是通过沪港通买入汉能股票的大陆投资者,其投资总额就达到26亿元。
  两家中字头公司遭黑手
  日,做空机构Dupre Analytics发布首份做空报告指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工业铝挤压产品制造商中国忠旺涉嫌财务造假。受做空报告影响,中国忠旺股价应声下跌,被做空次日停牌。不过,中国忠旺针对Dupre Analytics的指责进行了回击。公司称,中国忠旺于2009年5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公司的年度财报均经过外部独立核数师审计,同时公司保留采取法律措施及诉讼的权利。
  做空机构发出做空报告,一般是配合对冲基金或者自身通过提前沽空该公司股票来获得利益。对此,Dupre Analytics直言不讳,在其做空中国忠旺的报告中公司直言:“我们做空该目标公司的证券,因此该证券价格下跌会带给我们盈利。我们将继续交易本报告报道的证券。”
  沽空获利不仅止于资本市场,在Dupre Analytics发布做空报告后,一些外国产业资本及行业机构也纷纷通过境外媒体出声附和,为做空事件中“推波助澜”。比如,路透社随后报道,美铝及俄铝等铝业巨头指出,中国的铝出口导致市场铝价大跌。而美国铝挤压材协会更是要求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及美国等政府,对做空报告的内容展开调查。“如果这些指控属实,这些国家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终止这些行为。”美国铝挤压材协会称。
  另一家在港上市的中字头公司中国天然气则被美国做空机构Glaucus research(格劳克斯)盯上。在格劳克斯长达23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天然气徒有其名,管理层也并无相关经验,其股价仍然明显偏高,强烈建议卖出。受此影响,公司于7月15日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光伏“双子星”接连跳水
  去年,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也连遭“滑铁卢”。先是国内光伏组件制造龙头英利遭到机构大肆唱空。以Wolfe研究公司的太阳能分析师约翰逊(Gordon Johnson)为代表,分析师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太阳能企业全线破产的可怕局面,声称中国太阳能企业将大量倒闭。
  约翰逊称,每个人都认为中国政府会出手扶持,英利不可能维持不下去,因此忽视了其巨额债务,但实际并非如此。受此影响,5月18日,英利股价盘后下跌12%;次日,又重挫37%,短短两日市值就蒸发了近50%,公司一举陷入困境。此后英利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自救,直至今年,公司进行债务重组,逐渐从困境中抽身。而英利近期的公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英利绿色能源组件发货量508.1兆瓦,实现净利润约7960万元,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就在英利大跌的第二天,在香港上市的太阳能企业汉能薄膜发电突然毫无征兆地暴跌,在短短25分钟下跌近47%。据外媒《福布斯》调查报道,汉能暴跌也是西方做空机构在推动,已经得到证实的包括做空中概股的常客辩证资本(Dilectic Capital)、莱德伍德资本(Lakewood Capital)以及多家对冲基金,参与砸盘的西方投行包括摩根士丹利、汇丰、花旗和高盛。
  在港上市的汉能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汉能主席李河君是国内最早坚持做水电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家。资本市场当初看好汉能的一个基本理由就是汉能的坚持。从业务上讲,在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全球光伏行业,汉能可以说独自撑起了中国光伏业薄膜路线的一片天,以一己之力承担了整个薄膜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成本。薄膜是一个技术非常先进,现实运用非常复杂的创新产品,在缺少参照与先例的情况下,汉能的发展,着实是摸石头过河。但是,汉能提倡的民用化光伏,移动能源,资本市场认为是可行和有远见的。在这点上,应该给企业以时间和空间。汉能最近推出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就是很好的例子;未来,突破技术的限制,在“量、本、利”间找到平衡,这会是一个杀手级的运用产品。
  对汉能来说,好在资本市场的挫折没有达到动摇企业根基的地步。汉能近期的盈利预喜显示,2016年上半年民用和工商业屋顶电站销量和薄膜产线交付都大幅提升,营收同比增长约50%,公司业绩出现标志性拐点,实现扭亏为盈。
  面对做空投资者需谨慎
  港股市场不设股价涨跌幅限制,因此即使港股通标的股均为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及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遭到沽空机构狙击后,仍有可能一夜之间沦为“仙股”。有香港券商人士指出,投资港股选股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贪便宜”,千万不能因为股价便宜、盘子小、估值低,就简单地认为该股未来存在被炒作的机会。
  受2011年至2012年的中概股做空潮影响,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对“做空”并不陌生,甚至对部分近年来活跃的做空机构,如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香橼(Citron Research)、格劳克斯、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等,均有所耳闻。
  有香港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做空机构往往会先从市场上借入股票卖出,之后用各种手段攻击目标公司导致其股价下跌,待跌到一定程度时,再从市场上买入同样数目的股票归还,赚取巨额差价。
  “目前海外市场的做空已经‘产业链化’,从出报告、找资金、操盘等,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而负责出报告的所谓第三方做空研究机构,只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为了配合做空交易牟利,有时针对目标公司的研究报告也不乏空穴来风,或者夸大、扭曲事实的情况。”上述市场人士称。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213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赵薇与马云。
港股7月8日刚刚经历惊心动魄的一天,恒生指数曾跌2138点,是有史以来点数最大的跌幅,令多名市场人士心惊胆战,在娱乐圈人称“女巴菲特”的赵薇在此次港股暴跌中,也损失惨重,光阿里影业(01060.HK)和瑞东集团(00376.HK)两只股票就在3天之内让赵薇的账面损失达到了36.33亿港元。
就在港股遭受暴跌时,阿里影业的股价也在疯狂下挫,自7月6日以来,阿里影业的股价就开始不断下挫,直至7月8日,阿里影业的股价曾一度跌至1.38港元,这一股价相比2014年12月,赵薇及老公黄有龙在场外斥资以1.6港元的平均价还要低14%,最终阿里影业收报1.69港元。
根据港交所资料,赵薇持有阿里影业共16.74亿股,占已发行百分比7.96%,如果以收市价计算,赵薇本周三个交易日内,账面亏损达到14.73亿港元。
日,赵薇及老公近30.88亿港元,买入阿里影业9.18%的股份,就在4月底港股大时代来临时,赵薇以3.9港元的价格,减持了阿里影业2.56亿股,单笔净赚5.888亿港元。
除了阿里影业,赵薇夫妇今年5月,还携手马云入股了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瑞东集团(00376.HK)。记者曾粗略计算赵薇夫妇持有瑞东集团的持股量,大约3.6亿股,而根据收购协议,赵薇夫妇的买入价为2港元,瑞东集团在炒作最疯狂时股价曾达到25港元,让赵薇夫妇账面获利达到83亿港元。
然而,在港股最近大幅下挫的情况下,瑞东集团的股价也随之跳水。瑞东集团在这三个交易日的股价表现也非常不,股价下挫39%,也令赵薇夫妇的账面亏损达到21.6亿港元。
如果连赵薇都在亏损,那么港股的散户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时富证券联席董事初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如果到了现在这种时刻,已经持股的投资者就不要再跟着一窝蜂卖出股票,目前香港的整体市盈率为9.7倍,有很多股票已经跌过头,浮现了它的真正价值,在这种时刻通常会有价值投资者开市入市,所以投资者可以先等待反弹,再择机出逃。
君阳证券行政总裁邓声兴则建议投资者保持冷静,即便要沽货、斩仓都不要挑现在,因为通常在人踩人、非理性抛售的时候斩仓没有意义,股市跌倒某个水平,反弹和趁低位吸纳的人就会出现,只要持有优质股票,就不需要盲目沽。
汇业证券策略师岑智勇对记者称,如果等到现在才斩仓,一定会受重伤,如果没有融资炒股,可以等一等,待轻微反弹后再考虑出货。
“好买财富”微信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超过2000款理财产品任您选择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理财方案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11-20倍银行活期收益,随存随取,安全保障,免手续费
七日年化收益:3.58%
理财问诊 提供各种理财产品诊断服务
理财产品业绩背后的投资逻辑
帮您判断高收益是否可持续
解密投资标的、重仓股等信息
已有1765位用户问诊,共解决1765个问题
完全不会理财?
理财产品排行榜
近三月收益:40.92%|购买起点:1.00元起
近三月收益:15.53%|购买起点:10.00元起
近三月收益:11.79%|购买起点:10.00元起
近三月收益:11.37%|购买起点:10.00元起
近三月收益:11.35%|购买起点:10.00元起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港股陷阱完全分析手册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本文由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推荐作者:岁寒投资香港股市的大陆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是冲着A
本文由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推荐作者:岁寒投资香港股市的大陆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是冲着AH的价差或估值差去的,有些人是因为投资移民而被迫买的,也有人是冲着港股的T+0、不设涨跌幅限制、买空卖空、衍生品等去的。投资港股的人大都满怀希望进去,但多数人都交了惨重的学费。为什么比A股整体估值更低、机制更健全、市场更成熟、选择更多的港股市场,陷阱会更多、投资回报可能更差呢?第一部分、投资港股与A股的几大不同点笔者曾在2009年满仓认购权证,在恒生指数差不多翻倍的大牛行情下亏光,几欲跳楼自杀;也曾在2011年恒生指数下跌2成时亏损一半,直到今年才挽回全部损失重新盈利。笔者相信自己得到的教训,可以当成反面教材同大家做一些分享。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失败的经历,其实也有它的价值。笔者进入港股时,已经有3年的A股投资经历,年年都跑赢了沪指,为什么做港股反而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呢?笔者认为,自己的那点A股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起了负面作用的,因为港股与A股的投资至少有以下几大不同点:一、估值结构不同,港股市场相对更有效港股常常喜欢龙头企业,龙头股的市盈率通常比二、三线股市盈率要高,有些人看行业的龙头企业市盈率为15倍,而二、三线企业只有8倍,就舍龙头去追落后,结果是一直跑输大市。同样的,港股通常也喜欢成份股(恒指、国企、红筹三大成份股),非成份股只有到了特定时期,比如重大事项或财报公布,机会才比成份股大。所以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香港股市的中国平安会比中国人寿受青睐,海螺水泥为什么会一直AH倒挂,因为买港股要“成者为先”。笔者最初去港股市场的时候,第一只票就是看到中国远洋A股8人民币,港股才5块多港币而买的,今天它的A股3.4元,港股3.8港币,差距虽然小了很多,但也仍然是H股比A低一成。之后又看到一大堆PE10倍以下,甚至5倍以下;PB1倍以下,甚至0.5以下的中小市值票,欣喜若狂,以为遍地都是金子(财苑),结果要么就是买了一年后毫无反映,白白浪费时间,要么就是PE从10倍跌到5倍,或者从5倍跌到3倍,低估仍然低估,甚至更加低估。而大盘股如腾讯,PE基本维持在40倍以上;恒安国际,PE基本维持在30倍以上;蒙牛乳业现在PE40倍,动态PE明显比伊利还高;康师傅控股的PE也一直在30倍以上,这些大盘股无论是对比香港的中小盘股还是A股同行,长期以来估值都不低,并且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大熊市和2011年的小熊市里有相对较好的抗跌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1、从概率上看,大盘的成份股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比中小市值公司更强,有马太效应,所以买大盘股长期会更稳健;2、大盘股基本是欧美大行在研究、定价和买卖,由于欧美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香港和大陆,所以他们的投资期望也要低些,倒过来就是PE能给得更高些。小盘股欧美机构不了解,难以覆盖,也不经济;3、中小市值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或香港本土企业,出千、财报造假横行,笔者估计至少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港交所是个盈利机构,根本不管这事,香港证监会则说自己忙不过来,所以最多就是抓个典型杀鸡骇猴,由于广大投资者难以区别老千和造假的公司,这就使得整个中小市值的非国企股估值明显被打低。若是市场认同公司出千或造假,那股价很快就会被打趴下,并且长期“严重低估”无法翻身,这和A股被质疑造假后股价还持续创新高完全不同,所以港股真不能贪便宜,没有金刚钻就不能去揽瓷器活;4、大市值股的研究跟踪比中小市值股方便,除创业板外,绝大部分港股没有季报,很多中小市值公司平常对二级市场也不热心,所以买它们就像去澳门玩“百家乐”一样,只有一年2次的财报公告日才能揭开底牌知道大小,因为不确定而给它们低估值也可以理解;5、港股市场确实比A股要成熟有效,A股资金说话多,港股价值说话多,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现在就明显高过大盘股,严重畸形,主要原因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资金好操纵股价些。二、供求关系不同,大部分港股的流动性远不如A股香港除了三大成份股外,很多股票的成交是非常稀少的,有时几天也没有一笔成交,这是港股与A股的重大不同点。A股你只要买进了,完全不用为卖出担心,上亿的股民盯着2500只票,标的严重供不应求,随便一只票都有上万的股东和多家机构覆盖。港股则不同,香港几百万股民有1500只股票,还有几千只牛熊窝轮期权。所以要是你“大量”买进了不活跃的股票,除了大股东外,也许你就是该股的唯一庄家,最后是想卖也没有人接盘。笔者以前买过好几只这样的小票,比如前年买过的坚宝国际(00675),这公司业绩稳定,每年分红收益都有10%,市值不到2亿,比一个壳的价钱还低。曾经一个月只有3天有成交量,其余20天每天都是0成交。如果你判断准确并能长期持有若干年倒也没什么影响,若是把握不大或是需要调仓换出资金时,那真是要急死人。如前所述,香港的大盘股,基本是欧美大行在研究、定价和买卖,包括相关的衍生产品做市。而香港本土及内资机构大约在50亿-500亿的公司中有较好的定价权,低于5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机构就基本不再覆盖。所以市值小点的公司,你研究深入一点你就是评级人,比如以前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小票,10-100亿的市值,有券商或基金关注到这些票时,他们都是问笔者要分析报告的。香港的衍生品成交额世界第一,比较活跃的是牛熊证和窝轮(权证),喜欢以小博大的人,对小市值公司就不感兴趣了,这对投机资金的分流影响很大,一般能占到大市成交额的一成以上。并且小市值公司本身估值就低,又经常出老千造假,不到中报年报股价往往也没什么波动,所以造成小市值股票成交金额极小,一万块钱就可以拉一个板来,笔者就多次碰到自己或朋友用几万块钱搞了一二十个点涨跌的事。三、港股股价波动大,市场相对更规范由于港股实行T+0、不设涨跌幅限制、可以买空卖空等原因,导致股价的波动要比A股剧烈。在港股里,通常不存在A股普遍的“慢牛”与“阴跌”拉升或下跌形式,代之而起的是“疯牛”与“崩盘”式上升或下跌。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追涨杀跌可能是炒作港股的最佳方法。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港股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比A股要少,抓香港证券法的漏洞出老千和财报造假的违法行为不算。大部分港股在重大事项和财报公告前,股价往往没有异常现象,不像A股经常是见光死,这对大小股东来说都是公平的。笔者曾几次在财报公告前两天买入,财报公告当天股价翻倍。比如先施表行(00444),它是卖瑞士手表的,产品销售、黄金和汇率变化等因素合起来影响,造成业绩波动很大。这个股票因为代码发音很难听,公司又极其不愿意接待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业绩比较难预测,所以被市场冷落,结果就导致财报公告时股价大起大落。这其实给了研究基本面的人很好的研究环境,你可以因为足够了解而选择在股价低估时且报表未公告前潜伏买入(一般是中小市值股我们才有这种研究优势),甚至也可以在利好信息公告后开盘从容买入赚确定的钱,而利空信息公开后及时出局。由于机构一般也没有内幕消息,资金又大,进出肯定没普通投资者方便。四、港股的投机性要比A股大,而且品种很多港股市场以机构为主,参与正股投机的散户不多,大多是买来做中长期持有的,那些投机者通常参与窝轮、牛熊证之类的品种。每只正股的窝轮和牛熊证有很多只,通常每个蓝筹股都有几十至一二百只的窝轮。牛熊证更是实行“即时死亡”制度,即所谓的打靶,也就是说,你要是运气不好,被点杀了,就算之后股价逆转也与你无关,你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窝轮方面笔者有发言权,2009年底港股就因满仓认购权证而亏光账户,有关笔者2009年亏光的详情,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感慨万千。年笔者港股收益的波幅可以简单列几段,入市后一周亏60%,8个月后从最低位上涨16倍,然后一周跌75%,再二个月涨500%(此时盈利已近10倍),最后2个月亏光,账户结余200港币。2009年炒窝轮失败在经济上的损失远不如思想上的挫败来得绝望,那段时间是笔者人生以来最低迷的时期。港股投资(投机)之所以惨败,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剩余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想和时间赛跑,把过去落后的追回来,结果欲速则不达。所以听巴菲特的话没错,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用这个收费的杠杆,没有能力的人用杠杆放大去投机,结果只会更惨。搞牛熊证和窝轮,基本就是在和大行对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平均胜算几乎为0,如果去看看汇丰控股的年报和《泥鸽靶》这本书,相信感触会很深的。当然,衍生产品也并不全是毒药,用得好确实是可以以小博大的,更多的时候它其实充当了一个套利的工具,所以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就象鸦片,它也是可以做为药品的。典型的例子是Option即期权,通过买卖CALL和PUT而与正股相配合是可以无风险套利的。比较常见的做法之一是卖PUT,比如巴菲特和段永平都这么干。卖PUT的意思,就是你创设并卖出一个未来的沽出权利给对手,比如Facebook在20美元的时候你认为它有价值,那么当时你可以卖出一个半年的PUT给别人,如果半年后FB跌到20美元以下,比如18块,你必须以20美元的价格买入对手的股票。由于你在卖这个PUT时,会先收取2美元左右的手续费,所以实际上你的成本只有18美元,并没有亏钱。反过来,如果FB的股价在半年后涨到20美元以上,那么因为对手不会以20美元的低价格卖给你,所以你那2美元的手续费就白赚了,半年有10%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很好。对于资金量大的机构投资者,投行甚至可以为你量身定做衍生产品,比如前些年史玉柱与投行签的期权协议等等。五、港股财报披露比A股差香港市场是很奇怪的,除创业板外,大部分公司不披露季报,这既和A股不同,也和美股不同,比较规范的是台湾,它们要求上市公司按月披露营运信息。香港的会计年度划分时间也很自由,不像A股必须以12月31日为年结日,这方面香港和美国比较类似,由上市公司自行定会计年度区间,港股多数是12月31号和3月31号为会计年度截止日。这里有个好处,就是我们研究财报的工作可以适当分散。港股财报最大的特点就是外观花花绿绿煞是好看,像安利芳(01388)的年报那真是堪比《花花公子》,但多数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简单粗糙,对比A股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上很多公司是只要满足了港交所和证监会的最低披露要求就算完成任务了。比如年报里的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就没有主表,用附表替代了,而中报干脆只列只个大数。报表附注更是简单,很多会计项目上市公司想披露明细就披露,不想披露你啥也看不到,主要的附注也可能因为完全没有明细展开或说明而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加上中外会计准则略有区别,以及香港公司的会计科目名称和归类相对自由,这让很多朋友看起财报来吃力不讨好。我们对比雨润食品(01068)和它大陆的大陆全资子公司南京雨润的年报就能看得很清楚,上市公司雨润食品的会计报表部分才70页纸,但子公司南京雨润的报表部分有107页纸,很多的会计科目,大陆子公司的披露要详细得多,香港上市公司往往是一笔带过。不过事物都是两面的,你刚刚开始看港股的财报时吃力不讨好,能获得的信息少,那别人看财报时其实也一样的。由于内幕交易控制得比较好,所以对机构来说其实也差不多。这样,如果你能多花些时间去研究分析财报,去公司和行业网站及同行研究报告里多搜集信息,再配合一些草根调研,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对这个公司掌握信息最多的人,从而获得信息的差额优势和超额的投资收益。第二部分、港股花样繁多的资本运作手段一、买新股可能让你破产香港市场比较成熟,资本运作手段很多,远比A股要复杂。比如新股上市可以不融资而挂牌上市,融资的股票,所谓的国际战略配售,实际的投资人有可能就是我们这种中小投资人。笔者曾参与过不对外公开发行股票的新股申购,是经纪人私下通知的,当时感觉那股票比较热,结果开盘就赚了一倍多。有些不热门的股票,经纪会说只需认购一手就返现金一千几百或送Iphone之类,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亏钱。而一些参与认购的基础投资者,有些可能真是战略投资入股,有些则可能是和大股东私下协议做托的,比如经常性中地雷的某女股神就是一例。又因为港股IPO经常是包销,包销商不遗余力的托市是必然的,所以不能认为有战略投资人助兴就是这票安全值买,这里边水很深,关键还是自己得对公司的估值能有把握。在A股但凡打新股,鲜有赔钱的,主要是炒新热潮高中签率太低。港股一般会保证每人中一手,所以如果觉得票不错,那可以开多些户头去申购(同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券商开很多个账户)。但香港的新股开盘是完全可能破发的,不像A股几乎包赚钱,所以打新前的基本面分析很重要,然后决定投入的资金及展比率,用心做的话收益会很不错。打新股进行展是很正常的事,但有时候因为你分析公司有误,比如基本面并不好估值不便宜,市场申购的金额少,那就可能会让你以自有资金几倍的比例抽中新股,当开盘那天股价大跌时,你会损失惨重,所以在香港打新股是可能打到破产的。新股开盘后,有经验的投资者一般都是立即抛售套现,不论盈亏多少。因为据统计,香港的新股在一年半截内大部分会跌破发行价,不少公司股价会腰斩。而民营企业,三年内中地雷的概率高得惊人,笔者曾经吃过大亏。比如2010年上市的思嘉集团(01863),当初是招商证券承销上市的,招商的股友在招商证券持续不断的看多宣传下,不少人都买了。笔者最初很排斥思嘉,因为它盈利能力太强,而核心竞争力始终无法分析清楚,加上它是新股,并且是福建股(福建公司中地雷的概率相对很高,其次是东北股,这个不是地区歧视,确实是统计结果)。但后来上公司网站看了《思嘉慧报》,加上天天看到别人讨论,态度慢慢改变了,从怀疑转为看多买入,之后在独董辞职、大二股东减持的利空消息下仍然坚持持有,最后业绩下滑,市场重新解读为诚信问题,两者结合,造成了股价双杀!还好当时买得少成本低,在年报后果断割肉出局,只亏了2成。现在这股票已经因财报问题而停牌,股价从当初的6块多跌到了停牌前的1.37元。笔者认识一个某证券公司的网友,他重仓买了1000多万,以前3块左右时还常打电话问怎么办,跌破2块的最近一年已经没听到他的消息,最近问他,说在1.8元割肉了。笔者还中过岁宝百货(00312)的地雷,这公司是2010年底上市的,从2块钱跌到2012年的8毛钱时,因为岁宝百货就在深圳,心想这公司看得见摸得着,股价也腰斩了,觉得便宜就投机买一点,结果第三天就停牌了,之后换了核数师,原因是大股东挪用现金,收入和利润倒是没有做假。直到去年底它才复盘,复盘当天赶紧在集合竞价时全抛了,亏损30%,还好只有一成多仓,若不果断割肉会更惨,这票现价只有0.37元。所以得坚持一条原则,上市没超过3年的民营港股,坚决不能碰。二、增发和配股就像剪羊毛港股有一个惯例,就是每年年报后,董事会都会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董事会在来年适当的时候可增发不超过20%的新股而不需要再开股东大会。这样,大股东完全可以在股价低迷时再打个8折配售20%的新股给所谓的独立第三方,实际上这些人是不是独立的呢?也有临时公告向全体股东增发或向特定投资人增发的,向全体股东增发时,经常会大幅折价,相当于强制小股东去购买,因为不买的话除权损失很大,这个时候股价往往会暴跌。比如2010年底志高控股(00449)曾巨幅折让82%增发50%的新股,股价立马就暴跌了一半,到今天股价不到2成了,志高空调在业内也是有头有脸的知名企业啊。笔者所指的配股是老股东向特定投资人折价出售旧股,一般是通过投行或券商代销。大股东或二股东配股基本代表了他们不看好公司发展,改善生活之类的借口难以信服,这些股份毫无疑问是会转到小股东手里来的。比如华宝国际(00336),大股东一边拉抬股价一边配售旧股,累计套现了近100亿元,尽管这票没有增发,但实际上这100亿就是小股东掏了腰包。雨润食品(01068)的大股东则是一边高位增发一边配售旧股,累计套现了50亿,类似的案例非常多。三、CB(即可转换债券)是搅肉机CB一般是两种,一是借壳上市时或老千股发行天量的低价CB,把股价拉抬上去后行权换股然后转给代销商,最后慢慢散货给小股东,坑人无数;二是真实的融资需求,既有债券的保底收益又有可能转股的超额利润。但香港的CB似乎可以随意修改行权价格,比如李宁(02331)向TPG发的CB,去年就趁着增发无耻的大幅下调了行权价格,这种行为就是出老千。基本上,港股凡有CB的,都不是什么好现象。有CB的股票笔者中过地雷,它是中国绿色食品(00904),大约在两年多前,出年报的前一天买入中国绿色食品,看它估值低,也有分红,想投机一把,结果晚上公告说年报要推迟几天出,第二天股价暴跌40%,最后财报出来并没有任何异常,但股价却再也没回上去。中国绿色食品的报表上,常年趴着上十亿的现金,它除了CB外,并无银行贷款,而且可转债的利息率以前是很低的,所以看似不是大借大贷问题。去年中它终于出公告说原本即将到期的13.5亿人民币可转债无力偿付,建议先付尾数,其余10亿展期3年,并大幅上浮利率,结果不但这个可转债跌到50块以下,股价更是从以前最高的10多块钱跌到了现在的9毛钱。不过,如果你对公司和CB足够了解,也还是有套利机会的。就拿中国绿色食品的这个CB来说,它到期后上市公司无力偿还,提议债权人展期,从而导致CB价格从106块跌到45块。由于上市公司并无银行贷款,业务也还是有相当比例是真实的,大股东显然不愿意放弃上市公司这个平台而违约清算,当时先是拉了沱牌酒的一个子公司进来定向增发,收的资金可以先付CB中的25块钱,同时也上调了CB利率并下调了CB转股价格,并分三年还本付息。那么这个CB在45元买入其实是非常便宜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将CB换成股票然后折价抛掉而获得一些利润,可以说是一个无风险的套利。中国绿色食品的CB在新加坡交易,关注的人极少,基本是欧美机构在定价,由于欧美机构对中国的企业并不了解,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看好中国或看好某个行业而分散配置一点,占基金仓位一般都很低,经常不到1%,所以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基金往往都是无条件斩仓出局,这就导致CB的价格有时像股票一样大幅波动。由于债券的受偿权利在股票之前,所以实际风险是要小很多的。大陆人由于关注这些产品少,券商又没有公开的报价和宣传资料,同时单笔交易一般在100万港币以上,所以交投很不活跃,也因此存在投资的机会。四、优先股的转换危机似乎香港的优先股都是为转股而设的,一般是在借壳上市或收购时配套发行,类似CB。也有还比较靠谱的优先股,比如中集安瑞科(03899),由于当初中集借壳介入时发行了大量的优先股,为了保证25%的流通盘比例,中集安瑞科近两年一路上涨而中集一路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同时配售套现,可股价至今涨势不止,原因是中集安瑞科的业绩确实不错。五、回购也可能是象征性的每年年报后,董事会都会提请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董事会在来年适当的时候回购不超过10%的股本而不需要再开股东大会。一般来说,回购股票都有利于提高老股东的每股收益,也是维持二级市场价格的利好行为。但很多时候,公司其实只是象征性的回购一点股票,做市值维护,以便大股东之后减持套现或增发新股,所以这个也还得具体分析。六、私有化会终止长期持股计划一说到私有化退市,我们就能联想到阿里巴巴,这个神一样的公司最近为了选择在香港或美国上市而花招频频。目前A股市场除了少量吸收合并退市情况外,还没有出现过大股东全额收购股权从而私有化退市的案例,但港股市场上,每年都有好多宗。比如当年的阿里巴巴(01688),这个公司2007年以13.5元,超过100倍的PE上市,上市时味道做得很足,就如同现在频频出手收购概念公司造势一样,当时市场关注的是它的高成长,所以开盘价高达30元,250倍的PE。5年过去了,尽管阿里巴巴的利润翻了一倍,公司经营也很健康,但股价却一路下滑到6块多钱,投资者损失惨重。如果我们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甚至越跌越买,以为业绩增长最终会带动股价上升,那你就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大股东并不怕股价下跌,它甚至喜欢下跌,去年2月,在股价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大股东提出全盘私有化并退市。香港市场经常会玩这种游戏,市道好时高价IPO,市道差时低价私有化,上市公司被大股东玩波段游戏。所以,就算是报表数据良好,价格低廉,小股东也是可能没法将价值变现的。A股尽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还没有私有化案例出现,这也证明了绝大部分A股的估值其实仍然不够吸引力。未来A股在全面做空机制形成后,加上改为注册制使得容量不断扩大估值下降,可能会出现私有化案例。第三部分、融资融券与完善的沽空机制一、融资买入在香港,融资融券最初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后来一直到80年代才形成统一规定。所谓融资,在香港通常称为“展”,取的是美国对此业务的叫法“Margin”的谐音,即客户以自有证券做抵押通过证券公司等借入资金购买股票或申购新股;所谓融券,也称卖空,即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股票后卖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借股票买回还给证券公司。在香港市场操作展业务,投资者根据需要在选定的证券公司开设展账户(保证金账户),超出自有本金的部分由证券公司或银行以客户帐户上的证券作抵押提供融资支付。一般来说,哪些股票可以进行展交易,会由证券公司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而展比例(展融资额占购买证券所需全部金额的比例)亦会不断调整,例如40%的展比例,即你买入10000元市值的股票,自有资金必须为6000元,展融资4000元,由此资金杠杆为1.5倍。一般来说交易软件上可以看到比例值,资金较大的专业投资者,可融资标的和融资比例都可以直接和券商谈条件。投资者开设展账户,可以博取更高的投资收益,但同时,也会杠杆放大风险。另外,证券公司也可以将展账户内的股票,不经客户同意而出借给融券做空的人,这极大的方便了借货做空。二、融券做空A股现在虽然也有融券业务,但沽空机制并不完整,一是开户券商能借货的比例很低,多数时候根本没货可以借,既不能直接向其他股东借,也不能让券商直接从开保证金账户的客户里划走;二是平仓方式单一,无法场外交易平仓;三是内地监管层有对造假的包庇、对泡沫的容忍和对沽空的罪恶态度。在香港的融券交易中,卖空的基本都是蓝筹股,开户也比较麻烦,得特别申请并经香港税务局审批,前后历时一个月。买卖时首先需要向证券公司或是股票经纪人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此外,在融券交易中,通常还会涉及第三方,因为证券公司或是经纪人如果自己手中并没有股票,就需要向其它证券公司或是基金公司等借入股票,并转借给客户,这之间的借贷利率完全是双方协商的,不同时间不同的股票可能借贷利率都不一样,一般要比按揭贷款利率高4-5个百分点不等。笔者没有直接参与过融券做空,但曾有几次因为分析财务造假而和做空机构有“亲密接触”。实际上机构做空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财务造假,而是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的拐点时,业绩和估值双杀出现前进行的战略沽空,比如今年的百丽国际(01880)。如果是发现财务造假而做空,那么:做空首先要评估一下大股东的实力,一般来说,严重做假的公司都是民企,而国企特别是央企,没有严重做假的动机,最多是为了政绩做短期平滑,或是资金挪用,多数是不作为窝里斗无效率。民企的老板如果实力雄厚,那他可能在短期内托住股价,这对做空应该会很不利;二是做空时机的选择,最好是在业务和市场的拐点处爆料,因为做假的证据掌握在做空者手中,你可以等待和选择在任何时点曝光。做空时,你应该要先借入股票谈妥条款之类的,时间就是金钱,选时不好逆大势而为的话,风险可能是无穷的;三是做空的证据要硬,让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没有反驳的余地。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怀疑人家做假,我们可以选择回避它,因为我们不是公司内部的人,很难得到确凿的证据。但你要做空的话,没有证据就不行,不但起不到震憾效果,还容易被公司反咬一口。毕竟你是希望股价下跌的,下跌得原有的小股东抛掉手中的股票,而一般人都会有禀赋效应,宁愿做斯德哥尔摩症患者,也不会轻易认错割肉出局;四是选择的标的要适合平仓,因为你先借货卖掉后,最终你总是得买回来还货平仓的。所以如果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那你在二级市场上就很难买回足够的货而股价不上涨。如果想场外交易平仓,特别是股价长期停牌的那种,因为借货是要付利息的,所以最好是选股东中有大私募的股票,若是公募,人家可能不收表现提成费,所以公募宁可硬撑着让账面好看些也不愿意折价卖股套现止损,这就使得沽空方无法买回股票平仓,不能平仓你就得不停的付利息。完善的沽空机制,长期有利于多空力量的平衡,但短期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港股没有ST和强制退市制度,但因为被质疑造假而停牌甚至清盘退市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旦长期停牌甚至退市,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综上所述,投资港股虽然有很多的机会,但也会面对更大的风险,A股市场相对比较单纯,投资者应该多了解两地市场的差异,以避开港股市场里的各种陷阱。(证券市场周刊)&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alpworks
中国第一资本平台。投资人士关注的市场动态和机构报告,每天定时分享。欢迎业界资深人士在对话框直接回复,加入微信群。请标明您的机构、职务与业务范围。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投资理财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损失惨重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