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跑路倒闭的原因是什么?

2016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坑是什么?
摘要在对于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外界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合规。但是诸如庞氏骗局等血淋淋的教训彻底浇灭了投资者的热情,互金合规元年伴随着的是资本寒冬,这恐怕是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兴起截止到目前,经历的最大的一个坎,资本不再流通,许多企业面临着倒闭和退出。
1990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兴起。20多年发展时间,互联网金融经历过外界的热烈追捧,也经历过外界的强烈质疑。而外界质疑的正是互联网金融当下面临的坑。  
设立资金池,借贷平台接入银行存管
在对于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外界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合规。但是诸如旁氏骗局等血淋淋的教训彻底浇灭了投资者的热情,互金合规元年伴随着的是资本寒冬,这恐怕是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兴起截止到目前,经历的最大的一个坎,资本不再流通,许多企业面临着倒闭和退出。
怎样找回资金端?平台安全性问题再次受到大众瞩目。设立资金池,平台风控做不到位,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依然是企业的痛点。对此,8月24号银监会发布《暂行办法》,正式明确要求各平台必须做到资金由第三方银行机构存管。这就极大降低了借贷平台设立资金池的可能性。  
获客成本,用户流量需要高粘性
如果问当下P2P平台坐高的成本来源于哪里,获客成本不提。金融科技行业的一位从业人员透漏,目前平台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已经达到700元,成本太高了,企业根本吃不消。如此高的获客成本,给平台带来的流量也只是昙花一现。
对此,海投汇CEO周立宾表示,我们不会做羊毛企业,我们想要做的是长期发展。提高留存率一直是企业坚持的在做的事,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借贷平台都太焦虑,把平台做好,流量自然就来了,就像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并不需要用高收益率赚取用户流量。
大数据征信,隐私不是信用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大难题便是“征信”。目前平台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大数据征信”。究竟哪些数据被用于大数据征信呢?虞咏峰表示,当前大数据主要应用在数据挖掘、字段分析、用户画像、行为分析等一些层面。运用大数据的目的其实就是过滤出征信信息,许多平台都倾向于通过购物记录、聊天记录、上网记录、信息邮件等这些数据来判断一个人的信用,这些数据并不属于个人信用,而属于个人隐私。
在这方面,借贷平台并没有得到有关信用的信息。挖掘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滤出真正有效的征信数据,多维度、全面立体、有效地反映个人信用是国家信用体系要去完善的。
1076゜1542゜2516゜3261゜4222゜5
新金融(),中国新金融领域权威门户,是清科集团旗下新金融领域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互联网金融,同时关注新兴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拥有众筹、P2P两大子领域核心数据库。
Copyright (C) 新金融  京ICP备号
京ICP证100902
京公网安备32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原因的实证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最新播报:
网络贷款公司频频倒闭暴露“互联网金融”监管漏洞
  新华网天津11月19日电(记者邓中豪)今年10月以来,中国出现倒闭或资金链断裂的网络贷款公司已达39家,涉及资金大约10亿元。在“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同时,这一新生业态的监管漏洞再次暴露。
  网络信贷是近年来在中国民间兴起的一种新型融资、理财方式。融资方通过网贷公司发起贷款需求,投资者以网贷公司为平台向融资方投资并收取利息,网贷公司作为中介,居间收取佣金。
  南开大学经济法教研室主任万国华说,网络信贷的融资方多为小微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等原因,难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因而被迫以较高的利息从网络渠道拆借资金,这是网络信贷兴起的重要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网络信贷的利率普遍很高,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5%至20%左右,一些甚至超出基准利率的4倍,即中国央行保护的范围。另外,由于中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网贷公司普遍为交易提供担保,即承诺以自有资金补偿由于融资者违约而使投资者遭受的损失。
  在高预期收益率和网贷公司“担保”的双重诱惑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开始进入网贷行业。“网贷之家”负责人徐红伟告诉记者,2012年末,中国纯做线上业务的网贷公司有三四百家,交易额超过200亿元,预计今年网贷行业整体交易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网贷公司数量将突破800家。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据“网贷之家”统计,今年1至9月,出现危机的网贷公司有10家左右,而从10月至今,已有39家网贷公司出现提现困难或关停,一些公司老板甚至已“携款跑路”。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分析说,中国网络信贷行业长期处于监管空白之中,无论是央行、银监会、地方金融办还是工商部门,都未将网络信贷纳入管辖范围。只需花几万元,以咨询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名义注册公司并建立网站,即可开展网络贷款业务,门槛实在太低,出现“携款跑路”的现象在所难免。
  徐红伟说,以前做网贷平台,光系统研发就需几个月的时间。现在有公司专门卖网贷软件系统,只需要几万元就能买一套,极大降低了进入网贷行业的技术门槛。随着网贷公司的增多,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也开始加剧。一是利率上涨,许多网贷公司的融资利率都在20%左右,已超出实体经济的承受范围,使违约风险放大;二是网贷公司普遍“拆标”,短借长贷,期限错配,极易发生流动性风险。
  “让3个月的贷款对应连续3个30天期限的借款,如果中间出现投资者大量提现,资金链必然断裂。”徐红伟说。
  数据显示,在2012年,网贷公司“温州贷”“人人聚财”注册资金为500万元,“人人贷”“拍拍贷”“中宝投资”的注册资金为100万元,而它们在2012年的交易额分别达到20.7亿元、8.5亿元、3.97亿元、3.4亿元、13.45亿元。由于中国的网贷公司普遍“包赔本金”,在“杠杆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即使出现较小比例的坏账,也极易将其注册资金全部吞噬。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正规”的网贷公司,社会上还有许多贷款公司穿着网络信贷的“马甲”,做线下借贷的生意。线下业务规模做得较大的“网贷公司”,年交易额已突破上百亿,在全国有数千名员工,规模之大,已堪比小型银行。
  南开大学教授徐保满认为,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中国政府应对网络信贷行业加强监管。除了明确监管部门,还应逐步建立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以适应“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需求,改变无“法”可依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建议,可以参照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的管理模式,划定准入门槛,对网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人员资质、信用记录等提出具体限制,要求现有网贷公司到主管部门备案,并按照统一的要求上报数据,必要时可对网贷公司发放牌照。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薛克鹏认为,应对网络信贷行业建立统一、明确的游戏规则,建立最低保证金制度,限制网贷业务的杠杆率,并在借贷利率、资金第三方存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与此同时,主管部门还应明确网络信贷的业务范围,对打着网络信贷名义,从事线下高利贷业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责任编辑:2015年更疯狂倒闭潮席卷P2P 有亲爹也不一定活到最后|互联网金融|贷款|P2P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1 id="artibodyTitle" pid="31" tid="1" did="" fid="年更疯狂倒闭潮席卷P2P 有亲爹也不一定活到最后
  编者按:新浪财经年度巨献《理财评测室》第二季――“”正在火热进行,P2P行业如何评测?欢迎各界贤达猛戳,各抒己见;查看;查看最新P2P
  推荐阅读:
  文/叶隐闻书
  2015年万家平台混战
  在中国,从养猪到种大白菜,还是昨天的团购今天的P2P。在没太多曙光的时候,总是乏有人问津,在似乎光明打开的时,又如过江之鲫。事实上,盛世却从来不是最好的时候。
  最近我一个成都做借贷的朋友跟我讲,现在走到哪都跟我说他是做P2P的,而且这个“2”还念成“二”,很多时候想想难免哭笑不得。
  P2P网贷在2012年就有媒体按照团购的套路报道“千贷”大战。 然而,那一年实际全国一共也不过150家左右,只是纸上的“胡猜”。时间回到今天,网贷也没真如“团购”那样最终会变成一两家的江湖,P2P也早已脱离纯粹的Peer to Peer的概念范畴,变成了“民间金融的互联网化”的代名词,在金融改革的强烈呼声之下,这个敢死队似乎已经被全国人民默认,包括中央高层。于是如此一来,线下所有可能的金融形态,都会有可能的对应P2P平台出现。一万家,甚至一万家以上都会变得不足为奇。明眼人狂喜:这是一轮比电子商务都要疯狂的大浪潮,新的阿里巴巴,甚至几个新的阿里巴巴将诞生于此。这是在中国做金融最好的时代!&&&
  现在国内的P2P平台到底有多少?我想,它是一个迷。活跃在水面上的只能说是一部分,敏感的民间金融常常存在大量的人在“闷声发财”。上海网贷之家提供的数据是1575家,深圳第一网贷提供的数据是2300家。而传言来自第三方支付统计的数据是6000家(已开通支付的上线或者没上线的平台)。
  前几日,我写了一篇关于2015年P2P平台数量的预测帖子,直言明年P2P平台将到一万家。于是有好些朋友不敢相信这个未来,于是还在微信群里跟我下赌注,包括有人愿意奉上人生第一次的裸奔来“挑战”这个可能的事实。然而事物的发展常常不是匀速的,很多朋友是感受到了速度,却没注意其实还有加速度。下面是一个P2P行业发展对比的小表格,按照下面的“时速”,2014年的增长率是340%,假设没有“加速度”也会有近8000家平台出现,何况现在的风大到足以将一切“野心”吹进这个P2P欲望山谷。除了“监管”喊停,似乎还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阻挡这股势头继续以碾压一切的姿态前行!
网贷平台增速情况
  当然,这一万家平台肯定是良莠不齐的,甚至莠远远多于良。一方面,民间金融本身就是个“问题小孩”,互联网金融现在更多的还是继承这个基因,至于创新则还没出现多少个真正具有颠覆意义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人太疯狂了。良的最多不会超过几百家,莠则是几千上万。只是最终历史依然是由那些个少数人创造的。2015年的精英平台和草根平台的分野将越来越清晰,结局也会冰火两重天。但值得研究的,也就那么几百家,一百家,甚至前面50家就可以了。
  2015年,平台从东部向中西部发展,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甚至地方县级城市发展,从早期的小额信贷领域向全金融领域发展。这一万家P2P平台,一部分是细分领域的P2P,像供应链,车贷,融资租赁等等。按照我对二手车贷款的调研了解,估计2015年车贷平台就会有一千家。这就是金融的特点,无处不在的往各个行业渗透,2014年上半年在深圳与一个长辈攀谈,他的一个观点至今依然让我印象深刻“天下有三百六十五行,就会有三百六十五行的P2P,而这些P2P,才是最终能剩下的P2P。”一部分是小贷、担保、典当等原先民间金融机构转型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纯粹的高利贷平台,没有清晰的定位,感觉能放就放,“感性”天下老子最牛逼。最后一部分则是亡命之徒和投机分子,为岌岌可危的关联企业续血的自融,甚至借旧还新的旁氏、诈骗等等。
  更可怕的倒闭潮将席卷全国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代战乱年代的万骨,都是被豪族军阀地痞流氓裹挟的。而互联网金融的万骨,则多半利益熏心。
  《中国P2P网贷行业2014年度运营简报》显示,2014年全国出现提现困难或倒闭的P2P平台达275家,与2013年76家问题平台相比大幅增加。记得2012年年底时候,一个两千万的优易网跑路事件已经成为行业的天大新闻,在这个冬天,每天没有跑路平台才是最大的新闻。而每个跑路平台背后,都有大量血本无归的投资者在无声地为自己“冒进”的投资举动抽泣。P2P发展必然伴随着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同步洗牌,最终在两端都剩下相对稳健的人,才真正可以安稳下来。
  我一个做地方平台的朋友,每次见面都会跟我说,一些瞎搞的人坏了这个行业的风气。“别看今年倒闭潮汹涌,明年会更厉害,我们那90%的平台都会倒掉。我们30个业务员一个月才能做2000万的贷款业务量,他们是一个业务员都没有,却做了5000万。你说可能吗?”
  这样的现象,不只是一个地方发生,实际上东部中部西部全国都在上演的。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这是互联网金融大热之下的“盛世之忧”。2015年,P2P的倒闭潮肯定比2014年来的更加疯狂和激烈。我2013年中旬提过一个观点,我不看好99%的平台,得到的是一片骂声。然后年末就发生了行业的第一场倒闭潮,后年末又有好事者顶起,则又听到许多不一样的声音。当然,我说的不看好不是指一定要倒闭,就是说太多的平台“掰掰手指”就知道没什么太大的发展前途。但到2014年下旬,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看法,早期80%的平台都会死。当然,2015年的倒闭潮不一定是他们――更多的是先洗去一批一批坑蒙拐骗的“渣滓”,但早期没有能力或者做着超过能力范畴投融资事的平台,其实也会迟早出事,且不乏大量有人。&&&&
  叶隐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做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做互联网和做金融的能力,这是其一。其二,做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人除了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源。互联网给草根一次机会,也的确是机会,但能抓住有能力抓住机会总是了了有所准备的少数。胆量很珍贵,但成功的因素中胆量只是起点,历史的光辉岁月永远只是为少数人准备的。
  当然即便再多的小平台倒闭,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依然是最重要的发展一年,而且会非常精彩。倒闭的平台大部分根本进不了这个行业的主流公众视野,他们唯一被证明留下的只是倒闭的瞬间,以一个倒闭潮的形式出现,以一些个激进投资者的哀嚎维权形式出现,以几份三方工作人员的行业研究报告不良平台报告出现,以及国家渐渐开始的整顿“脏乱差”目标对象出现。
  最后一波互联网金融创业者
  每一个行业都充满白手起家的“神话”,P2P的“前现代”有太多这样的故事。而“后现代”开启,大鱼纷涌入塘,小鱼长大的机会则越来越难。
  在商场,有些人机会长存,而有些人,却特别需要一时的上天眷顾。前者往往拥有足够调用社会资源的财力、权力,以及人力,让他们可以在战略上获得大量的时间试错,只要在某个较大的时间范畴内走上轨道,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后发”优势。而后者,由于掌握的资源和财力异常匮乏,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在黑暗中先走一程,并对于机会拥有足够的敏锐直觉和把握能力,才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草根创业公司和团队。
  2015年,几乎已经是优秀的草根创业团队的最后机会,也是几乎已经是普通的草根创业团队最后的疯狂。后者的表现,就是遍地开花的一万家平台以及在某个时候大量的垮台跑路。
  前几天,贷帮尹飞在微信朋友圈写到“当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拼户外广告、楼宇电梯广告的时候,这说明这已经不是一场智力游戏了,是资本的游戏。可是如果拼资本的话,新兴的创业公司怎么能拼的过传统的金融寡头、地产大鳄,以及几千家虎视眈眈的上市公司呢?”
  创业公司机会消逝,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先发平台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巩固。另一个则是大量“有亲爹”公司团队的不断涌入。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说,做金融一定要找个好爹。对于P2P来讲,先发平台的市场地位有多巩固怎么说都为时尚早,起的早在合适的时候找到了好大腿才是正道,好干爹的是最佳的“原始积累结果”。单纯依靠一两年在市场积累的资源想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几乎可以说黄粱美梦。当然,先发平台只要做的还可以找个爹还是相对容易的,主要问题还是想清楚未来怎么活,要什么。毕竟起早摸黑开平台这种苦差事,爹们不一定愿意干。既然有好的干儿子,“爹们”入股点真可以说是双赢。
  2014年,资本和有爹一族已经开始纷纷入场,银行系,国资系,上市公司系,风险投资系等等,各个“名爹”带着亲儿子都已经组团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但有资本和亲爹,也不是那么容易马上就能做起来的。背后利益复杂的公司,常常无法短期凝聚起比较高的战斗力,同时大公司的管理体系很难在新兴市场发挥出优势,臃肿的管理问题常常是大公司在新市场折戟的一个比较大的因素。而这,来回折腾找到感觉一般也需要个一到两年。而这一到两年,就是创业公司能把握的最后的战略时间节点。2014年是一年,2015年则差不多是最后一年。
  春秋继续乱舞,战国需看细分和时间
  很多人都在预言P2P已经从春秋进入战国。可是我怎么觉得目前那些领先平台哪几个有真正战国七雄的气质?现在最多不过齐桓的尊王攘夷,晋文小白还都没结束周游列国登基呢。
  记得2013年就有人开始喊P2P格局已经初定。但2014年又出来了几个后发优势者,这个所谓的格局论则很快就不了了之。
  春秋与战国最大的区别是,春秋几乎是乱战,哪里突然崛起一个小伙伴杀出来很多时候都不清楚(比如吴越的突然崛起),而战国就是七个小伙伴在“嗨”,则玩还是那么一桌那么几个小伙伴,战国是格局已定的群雄争霸。格局已定最大的表现,就是新兴势力很难再进入分一杯羹。显然,在2015年新兴势力的大量出现和对于老平台现有地位的冲击依然存在大量的可能。你说P2P已经从春秋进入战国,我说我们的晋文公小白都还没周游完列国登基,吴越争霸还没起,怎么来的战国七雄?
  很多人拿团购这样的简单物种类比P2P。这个本身没有错,行业的发展或多有那么几个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联网电子商务(快消)和团购(O2O)的发展历程,可以给行业的观察家以很多启迪。但现在的P2P,毕竟已经不是纯粹的窄域的互联网个人信贷的P2P,而是广义的金融互联网化产物。那么,还以简单的事物去推测这个复杂的庞然大物,则显然已经不是特别恰当,以一斑窥豹,必然雾失其中。
  谈P2P的格局,宏观谈其实意义不大(除非真能做出几个互联网金融交易所来),从细分市场切入谈格局可能更恰当。我的观点,像P2P个人信用贷款市场、车贷市场,可能是P2P最早从春秋进入战国的小市场。因为较标准化,资本的发力相对比较容易,这两个市场估摸到2016年就会出现比较清晰的局面。而普通的放高利贷的地方性平台,谈格局,谈战国感觉怎么都不是特别适合,如果非要谈,也只能局限于一地。比如某平台最终成为某地的老大。但这样的平台终究不是可持续模式,其最终结局,往往不是竞争中猝死,而是自然在风险搏杀过程中衰亡。
  不管怎么样,其实P2P的真正舞台才刚刚开始。未来之事,还非常难说,就让子弹继续飞。做金融要活的足够长,很多平台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活下去,然后才有更多的底气在未来竞争中成为真正的“战国七雄”中的一雄。
  (叶隐闻书:互联网金融资深从业者,品牌策划人)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9月份22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跑路 P2P马太效应显现-中商情报网
9月份22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跑路 P2P马太效应显现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yuanpan
华夏时报记者肖君秀深圳报道
刚刚过去的9月,P2P出现重大问题的平台攀升至22家,这些平台或诈骗或跑路!而这种还有可能继续恶化。“明年问题平台会更多,这只不过是倒闭潮的预演!”网贷之家CEO徐红伟认为。
P2P作为新兴的,骗子公司混迹其中,跑路倒闭的平台中骗子公司占据半壁江山,这种恶意诈骗行径给P2P网站抹了黑。不过,也有因经营不力被逼跑路的,这加速了P2P行业的优胜劣汰。地标总裁刘侠风认为,P2P未来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不破不立,肯定要死掉倒掉一批,要么是不规范的,要么是心怀鬼胎诈骗的,要么是专业素质不过硬、没有特色的。”
年底加速淘汰
9月2日,深圳P2P平台粤利通的人焦急万分,网站无法打开,QQ客服离线,客服电话无法接通。这家宣称“P2P理财行业中的安全快捷直通车”、核心团队来自北大、港大、清华的P2P公司,如今注册的办公地址根本就找不到,又一骗子公司原形毕露。
9月P2P平台出事的帷幕由此拉开。据统计,9月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平台出事,弘富贷、澳达天翼投资、润达贷等纷纷出现提现困难或者干脆跑路,P2P问题平台年末高发期袭来,当月共有22家平台出事。
在今年的前7个月里,每月的出事平台在10家上下徘徊,到了8月突然蹿升至16家,而到了9月再次飙升至22家,环比近四成,而今年剩余的三个月或更不乐观。
徐红伟认为,年末出现P2P平台出事的高峰,与国内借贷市场的规律有关,“因为整个银行在四季度贷款收紧,甚至还要回收贷款,年末又是资金结算和运用的高峰期,整个市场资金面趋紧,必然有些平台资金周转不过来,甚至有些玩庞氏骗局、填窟窿填不下去只好跑路!”
同时,经济转型期必然使得民间借贷市场更为敏感,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或者个体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一些P2P也会不幸中招,“经济转型期的阵痛,很可能导致经营上的问题,出现破产倒闭现象。一些P2P公司因为风控没有到位,或者干脆踩雷了。”刘侠风认为在这个时候,更加考验P2P从业者的专业性和风控水平。
从近期跑路的P2P平台来看,更多的是新平台、小平台甚至是骗子公司,这其中还有一个基数的原因所致,即今年P2P平台数量暴增。据网贷之家统计,在9月份一个月里,新上线平台就高达103家,截至9月全国运营的P2P平台已高达1438家,预计年底运营平台数将突破1700家。2013年,全国运营的P2P平台还在800家,出事平台共有101家。到了2014年,前9个月出事平台就已达101家。显然从数量上来看呈现暴增趋势。
去年,一些较具规模的P2P平台经营不善轰然倒下,但今年更偏向新平台、小平台,实际影响或少于去年,“虽然倒闭的数量很多,但市场反应没有那么激烈。”徐红伟说。
从9月份跑路的平台来看,超过一半是诈骗平台,甚至连办公地址都无处可寻,“这个行业太火了,又因为是做钱的生意,买卖的直接是钱,前期没有门槛,监管又还没有出台,那些存心诈骗的混迹其中。”刘侠风认为,这些诈骗行径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P2P,只能算是钓鱼网站、伪P2P,但无形中又给P2P行业抹黑,给行业带来不良影响和无形的困扰。
监管风声趋紧
“监管的风声越来越紧,导致那些基本功不好甚至动机不纯的平台提前撤退。”在刘侠风看来,监管层出台倒计时令一些混混平台开始丢盔弃甲逃跑。行业普遍估计,今年P2P监管措施将出台。
9月27日,在深圳举行的“2014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提出了P2P十项原则,即项目要一一对应、不能建立资金池;要落实实名制原则,投资人与融资人都要实名登记;明确P2P机构是信息中介;P2P应该有一定的行业门槛;投资人的资金应该进行第三方托管;不得为投资人提供;不盲目追求高利率融资项目;行业应该充分信息披露、充分提高信息披露的程度、揭示风险;推进行业规则的制定和落实,加强行业自律;必须坚持小额化,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P2P监管规定迟迟未出台,监管层此前提出过四条红线,即平台的中介性、不搞资金池、不提供担保、不得非法集资。如今加上了更多细则要求,如资金托管、信息披露、坚持项目小额化等等。那么,在未来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面前,那些不规范的平台将会加速消失。“行业洗牌是必然的,往后市场不需要这么多平台。”徐红伟认为,P2P行业马太效应会更明显,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优胜劣汰之后行业会更加。
对于监管层来说,如何在呵护创新与适度监管取得平衡,实在是一项高难度的,“P2P破产是允许的,任何行业都是避免不了,但是决不允许诈骗。”在一次某地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与P2P平台的沟通中,再三强调不能出现骗子行径。9月,“银实贷”公司负责人涉嫌非法集资被批捕。8月,P2P非法集资第一案中,东方创投吸金1.26亿,负责人获刑。政府一面是开放的态度使得该行业快速发展,一面是狠手打击行业行骗的犯罪行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识别骗子P2P平台是当务之急。“对普通用户来说是很难完成的功课,因为如果存心想骗的话,会做得比真的还真。”刘侠风提醒投资者,尽可能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防范,一是有条件尽可能去公司看看,实地调查,看看公司办公场所是否真实?办公规模有多大?诈骗的公司要么办公场地是假的,要么规模非常小;与工作人员聊天,如果一问三不知,肯定是不靠谱的,聊的内容可以是项目风控,如贷前贷后管理等等专业性的。二是登录网站的时候多留神,有时候要狠心一点进行一票否决,某一个地方说服不了自己就应该放弃,因为P2P公司那么多,没必要认准一个公司不放。三是在投资的时候,尽量做到分散投资,比如100万资金最好分三四家平台投资。
对于年末P2P掀起的倒闭跑路潮,P2P从业者并不害怕。刘侠风认为,P2P实际上是民间借贷的网络化,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甚至伴随一生的金融服务,也就是普惠金融,它使得民间借贷阳光化。
原标题:9月22家跑路 P2P马太效应显现
相关内容阅读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5 邮箱:
热门资讯榜
大家都爱看
今日凌晨,Riot正式公布了英雄联盟最新的4.18补丁改动内容。在本......
北京时间10月9日,美服测试服(PBE)补丁更新。排位奖励:胜利女......
我们将于日2点-8点(开机时间会因工作进度推迟或者......
6日凌晨,南充市西充县一对7旬左右的老夫妇在家中被杀害,......
中商情报网声明:中商情报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
中国指数研究院10月1日发布报告,中国指数研究院报道:根据中国房......
从9月初至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已消失30多天,所有人......
宁江机床总工程师刘雁(左四)和他的团队承担了精密卧式加......
前几日日本举行“第一届写真偶像自拍选举大赛”,既有青春的小萝......
&&&&&SM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