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沃伦巴菲特字幕 妻子

世界首富的“穷”儿子:你不知道的彼得·巴菲特
巴菲特一家他的父亲——沃伦·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2008年超越比尔·盖茨的新世界首富、众多名流富豪挤破脑袋宁愿花几百万美元与其共进午餐的“股神”。作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富二代”之一,彼得·巴菲特将怎样续写父亲的荣光?“股神”爸爸是个普通老头彼得的童年时光,是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度过的。父亲在他两岁时,花3万美元买下了一栋建于20世纪初、没有围墙的老房子。那时,父亲沃伦·巴菲特一点儿名气都没有,家庭条件和其他普通美国家庭没什么不同。“很小时我就知道钱要靠自己挣。父亲跟我和哥哥、姐姐说:‘我的钱都是干活挣来的,所以不会白白给你们。’”为了挣一点零用钱,彼得总是抢着干活:扫地、擦窗户、给花草施肥浇水……那时候,彼得家的后门全天敞开着,邻居们可以随时进出。因为母亲热情好客又喜欢当“知心大姐”,朋友遍布整个小镇,女人们有什么心事,都喜欢来找她倾诉。巴菲特“豪宅”在外人眼中,沃伦·巴菲特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股神,但在彼得和他的哥哥、姐姐眼中,他就是一个日渐苍老的普通老头。至今,巴菲特和妻子还住在他50多年前花3万美元买来的那栋老房子里。巴菲特一家在海边彼得小时候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上班,无论多晚都会回到家里来。从我很小时到现在,爸爸就是这样。他没有变化。所谓财富和名声的递增,在家人和他自己眼里,都只是一种外在的符号而已。”巴菲特一家彼得曾经问妈妈:“为什么一夜之间,我们家就变得有钱了?”因为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父亲,他走在路上,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彼得觉得非常奇怪:我们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啊。电视机、冰箱和沙发用了多年,跟普通人家的一样。父亲依然穿得普普通通,而母亲还是那么热情开朗。美国媒体和商界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巴菲特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更不会做父亲。”钱会让父子关系变复杂“当我问他为什么别的小孩不用干活就有钱时,他总是说,因为你的父亲是沃伦·巴菲特。”但是,当彼得17岁时,父亲在投资方面的才能和他的财富开始被美国人津津乐道。这一年,彼得经由《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一封推荐信,进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学习。他跟父亲说,如果自己不是巴菲特的儿子,那么就不会遭受别人的质疑了。巴菲特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来证明你当之无愧呢?再说,你不是一直想要挣更多的钱吗?读这所大学的商科是最好的起步。”于是,彼得开始埋头苦读,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将20门基础课程全部修完。但是彼得一点儿都不高兴,他跟父亲说:“如果我辍学,您是否会觉得脸上无光?”巴菲特笑着答:“你的姐姐和哥哥不也是这样吗?人们顶多说你步了他们的后尘。”父亲还跟他说:“我知道你一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做音乐家,而我曾经那么希望你能做一个投资家。我仍然记得你7岁那年,坐在钢琴前,把一首欢快无比的《扬基歌》弹成了哀乐。”父亲接着说,能把欢快的乐曲弹成哀乐,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弹奏者心情糟糕,二是他具备非凡的音乐天分。彼得·巴菲特的音乐会中途退学的彼得准备投身于音乐创作,但是,他身无分文。不用问,父亲不会再给他一分钱的生活费。“因为我已经19岁了,而且父亲本来就是个吝啬鬼。”彼得笑着说。祖父曾经给了他9万美元,却被父亲拿去变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他跟儿子说:“再过10年,这些钱至少能变成900万美元,30年之后,也许就是5000万。”彼得却很快就卖了股票,拿着这笔钱搬到旧金山,租了一套小房子,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然后,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为人们提供录音服务,每小时35美元。断断续续地有顾客来,一个星期录几个小时,赚一两百美元勉强度日。老巴菲特注视着儿子巴菲特却不时地提醒儿子:“要学会用自己挣的钱,去做更大的梦。”终于等来了机会,某天彼得正在擦洗他那部破旧的车时,邻居把他介绍给了自己从事动画制作的女婿,为一个新成立的有线电视频道做10秒钟的插播广告,报酬为1000美元。这让彼得兴奋不已。很快,那个电视频道因此而大火,它就是著名的MTV音乐频道。从那以后,彼得可以靠作曲为生了。“扩大音乐工作室规模、租房子、结婚,购置参加活动的西装。这些用的都是我自己挣的钱。”当彼得得意洋洋地跟父亲炫耀时,巴菲特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点头。30岁那年,彼得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了,一家四口住在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很想让妻子和女儿生活得更好些,于是生平第一次开口跟父亲借钱。父亲摇着头说:“金钱会将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你应该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把贷款还上。”彼得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向父亲借钱。”父亲的爱不是金钱而是信任父亲拒绝借钱给自己,还是让彼得沮丧了好一阵子。他一气之下贷款买了套大房子,每个月要还几万美元的贷款。几年之后,他不堪还贷的压力,又将大房子卖掉换了套小公寓。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亲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让他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父亲的爱不是金钱而是信任。彼得一度想把音乐舞蹈剧《魂》做成巡回演出,但需要很大一笔钱,父亲跟他说:“你先去筹到90%的钱,剩下的10%,我借给你。”于是,彼得去找很多机构和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问:“你没有钱吗?没有的话,跟你爸要不就得了?”沃伦·巴菲特和彼得·巴菲特彼得不得不厚着脸皮跟人说:“其实,沃伦·巴菲特除了做慈善事业很大方外,从不轻易给人一美分。”原来,靠巴菲特的姓氏是借不来钱的。谁会相信亿万富豪之子,竟然会开口跟人借几十万美元?靠着四处筹借的钱和父亲借给他的那10%,由彼得策划、编写、制作的音乐舞蹈剧《魂》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盛大演出。母亲、哥哥和姐姐去看了舞蹈剧,但是父亲没有去。“他没有接到我的邀请。我为什么要让他去破坏气氛抢了我的风头呢?”彼得大笑着说。沃伦·巴菲特参加儿子的音乐会2008年,巴菲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听了儿子的音乐会。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来看看我(给儿子)的钢琴课投资,得到了什么。”台下掌声雷动。然后,他出了数张专辑,并凭借讲述印第安原住民的剧集《500部落》的配乐获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他靠自己的努力,为妻子和女儿在密歇根湖湖畔买了别墅,也终于有了专业级别的音乐工作室。彼得也让所有人心悦诚服地这样称赞:“我很惊讶你竟然没有子承父业,但我更惊讶的是,你居然成了音乐界的‘沃伦·巴菲特’。”彼得·巴菲特和妻子珍妮弗·巴菲特2006年,全世界见证了沃伦·巴菲特的一大善举,他宣布把大部分财产——高达370亿美元的钱捐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而在3个月前,巴菲特给彼得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彼得真诚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真为你骄傲!”从不表扬儿子,而在儿子眼中也不可能有时间关注自己的音乐的巴菲特,在电话里跟儿子说:“孩子,我也为你骄傲!”老巴菲特和小巴菲特一起出席活动对父亲来说,儿子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投入和专注以及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不变的平常心和淡定,都无愧于“巴菲特”这个响当当的姓氏。彼得说:“尽管父亲积聚了很多财富,但那些钱他最终都要用于做慈善。对他来说,越来越多的金钱,只是对他投资天分的一种肯定。而我的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就是对我音乐才能的肯定。”现在,彼得和父亲每年最多能见四五次面。平时,他们会互相打电话,告诉彼此最近的动向及遇见了什么有趣的人和事。彼得的基金会重点在援建西非国家儿童教育等慈善事业上
2011年初,当彼得告诉父亲自己的新书《做你自己》即将出中文版时,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巴菲特主动提出为他写序。当然,日理万机的巴菲特的序言非常简短:“彼得的人生全凭他自己打造。他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个人财富或荣耀,而是对广阔世界所做的贡献。”转自“创业邦”
本文来源:易奇闻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巴菲特和妻子苏珊的婚姻生活(图片)|――世界男人帮
┆┆┆┆┆┆┆┆
┆ ┆┆┆ ┆┆ ┆┆┆┆┆┆┆
巴菲特和妻子苏珊的婚姻生活(图片)
( 日期: 10:38)
Ctrl+D 收藏本文
苏珊对这样的生活失去了耐心,她不想继续做一名全职太太,每天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
―――――――――――――――――――――――――――――――――――――――――――
―――――――――――――――――――――――――――――――――――――――――――
  沃伦?(Warren Buffett,日-),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被称为股神,尊称为“奥玛哈的先知”、或“奥玛哈的圣贤”,目前拥有约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日,(Warren Buffett)的夫人苏姗?(Susan Buffett)在与他一起看望朋友时,突然中风去世。拥有30亿美元财富,或2.2%BerkshireHathaway公司股权的苏姗?享年72岁。夫妇于1952年结婚,但两人自1977年起开始分居,此时苏姗从他们的家乡迁往旧金山,往音乐事业方向发展。两人从未宣布要离婚。两人常在一起旅行,苏姗也常出席在他们的家乡Omaha举行的公司股东大会。
  和苏珊?汤普森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当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夫人是在离目前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
  21岁的与苏珊结婚,两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来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间很破败,经常有老鼠出没,这样的生活和承诺过的“富有”简直是相差太远了。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但是锱铢必较的没有钱去为女儿买一张小床,只好把一个抽屉铺上褥子,把女儿放在里面。后来,他的经济情况改善了一些,但仍是舍不得花这笔钱,而是向邻居借了一张婴儿床。
  慢慢地,苏珊对这样的生活失去了耐心,她不想继续做一名全职太太,每天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而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追求。她想到了年轻时就喜欢做的事――唱歌。苏珊认识的时候,就经常在餐厅里唱歌,现在,她想重新找回自己当初的梦想。1975年左右,苏珊开始尝试在私人聚会时演唱,并很快就在正式的夜总会登台亮相。随后,苏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家法式咖啡馆的歌舞表演中担任独唱,这是奥马哈市中心的一家高档饭店。
【】 【】 【】 【】【】
来源:世界男人帮综合巴菲特:身家从1万到637亿 第1任妻子造就股神_财富人生_互联网金融_全景网
巴菲特:身家从1万到637亿 第1任妻子造就股神
  某一周"奇葩说"的辩题是:《应该向父母出柜吗?》。本来对这个辩题我是不懂的,但既然是对人性的讨论,加之这期还有高晓松的友情归队,所以我兴趣盎然。没想,这竟然是一场堪称经典极其精彩的辩论。尤其马薇薇最后的王炸―“幸存者谬误之说”,实在漂亮极了!
  幸存者谬误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大意是人们很容易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这周我重读纪念版的《巴菲特传》,边读边思考,发现如果以“幸存者谬误”为主题,巴菲特绝对可以堪称奇葩中奇葩。
  书中其中有一段是说《说谎者的扑克牌》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对巴菲特的大肆攻击:
  “刘易斯认为巴菲特只不过是一个世纪大骗子,巴菲特无论在投资还是道德伦理上都有很多缺陷,迈克尔.刘易斯借用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巴菲特事业上的成功只是扔硬币时运气好罢了。他认为巴菲特给无知的读者造成了一种假象。”
  除了刘易斯外,1992年的《商业周刊》也猛烈抨击过巴菲特在投资中犯下的一连串错误,比如巴菲特对富国银行以及所罗门的投资失败。
  更有甚者,有一期的《华尔街日报》还从修正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巴菲特精心构思的年度报告是为了躲避“严峻的问题”,他用自己的形象使得股票浮在半空中,他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的交际圈比平常人大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和当今国内文风类似的是,在这篇檄文的最后,记者还针对巴菲特有情妇一事大肆渲染,暗示巴菲特的传奇形象完全是欺世盗名。
  呵呵,看到这里,我想或许有些国内的投资者会感到有些意外,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股神巴菲特?
  是的,我想告知各位的是,不仅诸如以上这些最强媒体,巴菲特还遭遇过来自美国一流经济学家的“约架”。
  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威廉.F.夏普(对,那个著名的夏普指标就是这哥们搞的),就认为巴菲特只是一个“三西格玛事件”,即夏普老师认为巴菲特只是一个在统计学上极小且可以被忽略不计的概率。
  而两个月前刚刚去世的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经济学最后一位通才”的保罗.A.萨缪尔森,也曾向巴菲特挑战。
  萨缪尔森将巴菲特的成功归因于他的情报收集,他曾这样评论巴菲特:“同样,经验告诉我,像沃伦.巴菲特这样有能力赚大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知道哪些是本质要素,而且要知道哪些新信息值得花大钱去买。这样的超级明星可是花钱如流水的,当你开始关注他们时,他们的花费早已是天文数字了。”
  搞笑的是,话虽如此说,当萨缪尔森在参议院发布如上讲话后不久,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竟然开始大量买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并拒绝对自己的行为发表评论。
  与萨缪尔森类似的还有加州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阿门.阿尔钦,他一边认为巴菲特的成功完全来自于他特殊的有利地位,而不是自身具有高人一筹的竞争力,一边心安理得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
  当然,所有这些约架都不如1984年巴菲特与迈克尔.C.詹森教授(同样,詹森指标也被常用)在哥伦比亚大学面对面的“撕X”大战精彩。
  当詹森教授表达了对异端股市投资者的鄙视后,表示必须要提倡有效市场理论的“科学性”。詹森教授的话为巴菲特提供了一个求之不得的开场白,之后那段著名的“全国掷币比赛”的段子,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用我再重复了吧。
  也许很多中国的读者会感到小意外,原来世界首富竟然也被如此虐心过,竟然也有情妇问题?哈哈,是的,巴菲特一直高举价值投资的旗帜,巴菲特也一直是“妇女之友”。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是光明磊落的。他一生最爱的人只有他的第一任妻子苏珊,但是,你懂的,对于与一个价值观甚至人生观都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25年,本来就是件无比痛苦的事,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只想赚大钱的巴菲特并未感知到苏珊的痛苦而已。
  所以当45岁的苏珊突然离开丈夫离开家逃离没有关爱的婚姻生活,跑去旧金山时,巴菲特该是多么的绝望和崩溃。当巴菲特痛哭询问苏珊为何要离开家为何会感到孤单时,太了解巴菲特的苏珊反过来安慰他,说她的离开只是“两人关系的一种建设性调整”。
  而被不良媒体污蔑为情妇的年轻的艾丝翠,虽然之前只是个在咖啡屋工作的女招待,被巴菲特的朋友们误认为她只不过是个保姆和厨子的女人,恰是苏珊为巴菲特留意安排的。
  因为苏珊知道,生活能力缺乏的巴菲特离不开女人的照顾。仅此而已。我认为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关系并无不妥,因为没有任何人受到伤害。苏珊去世后2年,巴菲特在76岁生日时正式迎娶了已经陪伴他28年的艾丝翠。
  我一直有个感觉,巴菲特2006年宣布捐款和迎娶第二任妻子,都与苏珊的遗愿密切相关,毕竟,长久以来,只有苏珊才是巴菲特内心的精神依靠和宁静港湾。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巴菲特致股东信 称实业为“发动机”(图)
时间: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巴菲特年度致股东信,这封投资界最受关注的信函于当地时间27日早上8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网站上公布。这是巴菲特写的第51封致股东信,即便在全球投资界已经达到了封神称圣的地步,还是要接受不断的挑战。201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并不理想,和大盘相差甚远,标普500指数2015年上涨了1.4%, 而该公司股票则下跌了12.5%。但是作为长期投资者的代表人物,巴菲特对此并不以为意,他在信中对2015年的股市表现轻描淡写,讨论了2015年的重大并购,并且一如既往地对美国的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实业贡献大巴菲特不在乎2015年的股价下跌也是有底气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账面价值在2015年年底上升了6.4%,这一点轻松超越了标普500在去年的总回报1.4%。2015年的净利润则是240亿美元,比在2014年的198亿美元上升了21%。该公司旗下的四大业务板块是保险运营、保险投资,铁路能源公用事业,和其他投资。这四块业务里面,保险运营是唯一利润下降的,其他三块业绩可圈可点。
“公司股价和利润不一致的情况偶有发生。”纽约金融论坛(NYFF)联席发起人陈凯丰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去年美股追捧科技股,除了Facebook、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其他公司的PE基本都下降了。”除了是NYFF联席发起人外,陈凯丰目前在纽约管理一个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同时在纽约大学任教,并担任纽约大学专业学院院长兼职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认为,2015年实业投资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贡献巨大。巴菲特和巴西的顶级私募股权基金3G共同投资了卡夫-亨氏食品公司。巴菲特参与投资的部分成本是98亿美元,包括股权和债权。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15年认为这笔业务的估值在157亿美元。目前该公司一共拥有卡夫-亨氏食品公司27%的股份,如果按卡夫的市值计算,这一笔投资目前价值是在255亿美元。可以说,从会计角度,巴菲特的投资估值非常保守,还有将近1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可以在今后实现给股东。巴菲特从十几年前开始就从投资保险业和公开交易的股票转向大规模实业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伯灵顿北方圣达菲火车运输公司(BNSF)规模巨大,在去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曾对铁路公司的服务表达不满,而今年“股神”写道:“BNSF的服务今年大幅提高,这是2015年伯克希尔最重要的进展。” 巴菲特接着还谈论了其他的四个下属实业,将其总称为伯克希尔的五大“发动机”。巴菲特还提醒投资者,伯克希尔在收购这些企业时并没有稀释其股份,这些交易大部分都以现金完成。“在收购BNSF时,70%是以现金完成交易。”巴菲特在信中写道,“也就是说,伯克希尔这五个公司的127亿美元的年度收益是在极小的股票稀释的条件下完成的。”去年8月巴菲特斥资320亿美元购买精密器件公司( PCC),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有史以来第一大投资。 PCC是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中客车的飞机发动机配件的全球最大制造商,也是复杂钻井平台等能源开发器材的生产商。这笔交易今年1月完成,所以PCC的业绩情况并未出现在2015年伯克希尔年报中。巴菲特在信中说:“明年的致股东信,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就是6大实业了。”对美国经济有信心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投资实业为主体也是其帐面价值大幅低于其市场价值的原因之一,该公司最近表示如果市场价值下降到120%的帐面价值,将进行企业回购。“在这个水平下。”巴菲特在信中写道,“回购股票就会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立即增加每股的内在价值。”巴菲特还在信中一如既往地对美国的未来表示乐观。他说在过去240年里看空美国的人都犯了可怕的错误,美国商业和革新的金鹅还会下出更大的蛋来。他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公开表示支持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当选总统。在大选激战正酣之际,对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桑得斯所宣称的美国现在远逊于过去的悲观论调,巴菲特不以为然。他写道:“今天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将属于历史上最幸运的人。”今年4月30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将在网上直播,面向全球。“我和芒格最终决定进入21世纪。”巴菲特在信中说,将现场直播股东大会,一是因为奥马哈接待能力有限,二是年纪越来越大,让股东们亲自验身不免心虚。作者:冯郁青来源一财网)
相关搜索: && && && && && && && && && && && &&
<< 上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沃伦巴菲特之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