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反馈:港中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值不值得去读

30岁后,值不值得去读博 : 经理人分享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前几天科学网一位博主,贴了一篇题为《这个年纪了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个博士》的博文,第二天就发现博主删除了该文。这位博主其实也曾发邮件给我,要我帮他把把脉。看得出,博主内心很纠结,到底该不该去读博。读博这个话题,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是换做10年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他去读。记得当年与我博士同宿舍的室友,入学时已经44岁了,其实他本人当时也已是地矿部一个二级单位的老总了,而且他虽然是单位委培,但至少有3年以上时间是在校脱产读博。后来我答辩毕业后,听说他脱产了在校呆了5年,最后还没参加答辩,只是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继续当老总。那个年代,来自单位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们,出来读博的还真不少,应届生反而很少。记得当年全校招35个博士,仅有5个人是全日制应届生。不言而喻,单位来读的,想提升一下学历,回去后,职务、职称晋升能派上用场。那些脱离原单位来读的,一般也是想跳槽换一个单位。因为,那个时候,博士还属于稀缺资源。如今每年博士毕业生人数剧增,博士已不再是头顶上的光环。高校自不必说,而相对有一些技术含量的企业、研究所等单位,也不再稀罕高学历的人才了。学历优势确实已今非昔比,很多单位的头头也早早就戴上了博士帽。关于读博到底有没有用,以前的博文我也谈到过这话题。(见:“读博≠赌博”之我见),不过是针对硕士毕业或应届生而言的。那么,单位已工作多年,年龄已超过30岁的人,还该不该读博呢。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有动机的。也就是说,读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或者反过来想想,读博优势不在时,读了又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因素和后果。工作后再回校读博,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就业,换单位,换地方,谋求更好的发展。博主也意识到了,现在国内很看重年龄优势,所有“人才计划”的帽子都有年龄限制。一般来说,拿到博士学位需要3-6年,视各学校的毕业要求而定,等戴上博士帽可能就35-36岁了。从博主的博文和给我的邮件中看出,他现在的单位还是不错的,是央企,而且博主在单位干的还不错,已成为业务骨干。从这点来说,没必要再去读博。
2提升学历,谋求更高的平台和资源。博士要说是一个平台,那也是过去式;要说资源嘛,读博期间,进入导师或导师积累的人脉和圈子,对后续的发展或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回到原单位,说不定哪个老总成了你的师兄。石油行业我呆过,还比较看重同门或校友情结。冲着这一点来说,建议博主去读一个在职博士,还是不错的选择。读博不一定能提升你的学术水平多少,但每个学校要达到博士毕业的基本要求,会把你向科学研究工作拉近一步。
3遵从内心,崇尚学术及科学研究工作。读博期间,经济上肯定有损失,成家立业也有一定影响。人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后,总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这种支撑或许更强烈。个人追求和信仰,也许会让人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我有一个师弟,现年龄过了40岁,博士毕业10余年,很早就是副教授了。但突发奇想,又想去国外名校拿一个博士学位。可想可知,在职老师要去国外脱产读博,只能是辞职。尽管家人、亲朋友好极力反对,但他辞职了,还真的去了国外读博了。所以我想说,如果博主真想遵从内心和追求长远目标。建议不妨去读,哪怕在职,甚至脱产。所谓的“年龄”限制,只能限制住那些体制内追求各种人才“帽子”或想获得丰厚资源、待遇的人。自己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自己的健康状况允许。读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为什么读博。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彭真明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blog-1244.html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些逼你买房的中介
关于特斯拉,你不知道的五个秘密
做出重大商业决策之前,需要谨记五个要诀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写作招聘)
第三方登录:校友反馈:JHU到底值不值得去读?
校友反馈:JHU到底值不值得去读?
毕达
毕达留学
专做研究生学位留学申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简称 JHU),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x年USNEWS全美排名TOP 12,其医学、公共卫生、科学研究、国际关系及艺术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闻名世界。但是JHU的Carey商学院却褒贬不一,饱受质疑。比如:“虽然JHU是世界顶级的大名校,但是商学院很新,实力实在一般。”“据说中国学生特别多,特别是MSF,简直就是“中国班”了。”“JHU的课程重复了许多本科金融的知识,课程非常水。”“Carey商学院的Career Service太不给力,MSF毕业生基本都没办法留下来。”......今天的海外校友反馈来自,正在JHU就读市场营销(Master in Marketing) 的毕达学子,看反馈之前,小编汇报2016年毕达录取榜,最新JHU市场营销录取,提供申请背景给大家参考:毕达学子:LIN同学本科学校与专业:中山大学,国际旅游管理,辅修英语申请硬件:GPA 3.8,GMAT 730,IELTS 8.0申请软件:4个实习, 3个课程项目录取: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aster in Marketing校友在读反馈: 1. Program介绍刚上完summer,现在fall的课程刚刚开始。JHU的MKT(市场营销)总体感觉:到目前,我上的一周的课来说就是reading特别多,还有groupwork什么的,所以很忙。课程的设置方面,因为刚开始上所以说不了。毕达团队:课程共有36个学分,由14个学分的Business Foundations,6个学分的Functional Core Courses,16个学分的Marketing Electives课程构成。另外,课程还有3个非正式的学习分支,分别是Customer Behavior、Marketing Research and Strategic Marketing和Marketing Strategy and Management,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课程全面、实用性强,除了打好学生MKT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市场分析、营销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一年的项目,白天上课。上课模式看老师,总体还是比较美国的,注重participation。毕业去向,绝大多数是回国的。留美并不容易,上一届找到工作的并不是非常多。我觉得我自己的目标就和这个学校蛮契合的。这个项目适合好好读读书,然后回国。2. 班级情况比起Finance,MKT的外国人多点,我们班40人,中国学生30来个,十来个美本,20来个国内名校的,什么人大南大中大。招生MKT的据说这几届人数都蛮稳定的。但是Finance今年人数继续爆炸= =据说是达到一定标准就录取了。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参差不齐,有很坑的也有和不错的。3.
是否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有严格的要求?一般的是什么专业的同学居多?并没有,我遇见本科外语、哲学(并且没有辅修商科)的。但是主体还是商科。学校层次来说,主要还是国&#x,但是也会有个别普通一本。4.
学生一般的GT是多少?你知道的最低的GT是?100+700吧。我知道最低G630,T92左右,当然这俩成绩不是一个人。5.
学校资源刚开学,并没感受到资源。但是学校帮忙找工作实习的平台倒是很给力。我目前也看到了一些。但是,申请起来还是看个人。学校会给点帮助。6.
入读的体会Reading多啊。。。读死我了= =7.
你认为这个program适合什么样的同学?有种MBA的感觉,但是MKT不也就是这样。多读多想,就是想学点新东西的就来。8.
给未来学生的建议因为说过中国学生的比例问题。所以,来了自制力差点可能英语提高就不会那么显著了。但是,来学东西还是没问题的。也有足够的老美给你接触,只要你够主动。说起MSF,目前他们据说还比较水 = =不忙,没有紧迫感。人也多,仅仅从部分朋友那里得到的反馈,并不具体。从这位校友反馈来看,MKT整体还是比MSF还一些,那么申请难度呢?上面已经附上最新的录取申请背景,下面我们来看看毕达老师给大家的申请建议:毕达团队: 1. 背景要求:从官方申请要求来看,对申请者并无专业背景限制,毕达内部也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被录取。不要求工作经验,从实际录取来看,绝大多数被录取的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生。2. 硬件要求:结合官网要求与录取数据,毕达建议申请者GPA 3.0以上,TOEFL 100以上,GMAT 690左右,另外,接受雅思,要求7.0以上。说到这里,JHU到底值不值得读呢?毕达认为,首先,如果你将来会回国发展,JHU的综合排名与世界知名度的确是你“打造金身“的好地方,不过,留美就业难是大多数读商科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此外,针对MSF课程水这个问题,由于来读MSF的中国学生本科大多数都是金融、会计、或者类似背景的,有系统地、长期地学习过金融知识。所以只能说不是项目不好,是满足不了中国金融本科学生的期望而已。最后,JHU商科的项目适合那些背景不错,而且有名校情结的学生。读还是不读,大家根据自身需求,权衡利弊即可。想更进一步了解JHU申请的朋友请留言小编:JHU+姓名+电话号码关于毕达留学:毕达留学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专做研究生学位申请的留学咨询机构,公司整体服务实力位居全国前三;据第三方统计,从2011年&#x年,以照片及视频为毕达留学公开代言的客户数量,连续五年居于首位。
加载中
毕达留学微信公众账号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猝不及防的,措手不及的,还在懵比中的,港中文的金融学就开始申请了,比去早了一个多月哎喂! 好多小伙伴默默的开启了刷夜准备文书的程序。
  辣么,这么猛烈的金融学硕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天Mastermate用港中文的往年数据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专业,同学们也可以类比考量港校其他金融类的专业了。
  金融学理学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高校中第一个开设金融学硕士课程的学校。除了传统的金融课程,中文大学的金融硕士更注重金融财务的分析管理能力,像定量分析、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相关技能和工具。
招收人数:
  2015fall:112人
  2016fall:100人
学历背景:
金融学:47%
理学&工学:7%
人文类:5%
学员情况分布
  @男女比例:男生33%, 女生67%
  @GMAT & GRE:Avg. GMAT 693, GRE 319
  @TOEFL & IELTS:Avg. TOEFL 106, IELTS 7.3
  @工作经验:平均 0.58 年
  就业去向分布
  总的来看,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申请者还是以商科&金融学为多,应届生比例较大,其他专业申请者均是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申请硬性要求比较高,除了很高的GPA和语言外,GMAT或者GRE是硬性要求,不单单是recommended了。
小伙伴们要做好今年申请大规模提前的准备,早早把语言、材料都准备好,申请开放,我们就投!
  本文转自微信号Mastermate,“申请,就是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点击下方Mastermate关注。欢迎加17Fall港校申请QQ群(),入群验证:17+申请专业。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香港大学第一大自媒体,香港大学研究生会官方中文信息平台,港...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校友 |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大金融校友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