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厂开始对共享立马出行 共享电单车的生意感兴趣了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生意怎么做?
来源:亿欧 -
编辑:Young -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生意怎么做?
[ 亿欧导读 ]&共享单车之所以快速兴起,得益于对出行“最后一公里”巨大市场的精准把握,并提供了明显优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等短途工具的用户体验。相较于汽车共享,单车共享不仅运营商接入门槛低,消费者的使用门槛也低。
这两年,移动互联网造出了一个时髦的词——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它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彭博社曾评选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85个商业思想”,共享经济就位列其中。
比如,Uber、Lyft做汽车的共享,Airbnb做空间的共享,在这些创新模式的带动下,闲置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以及使用率。在国内,滴滴等打车软件把共享模式复制到中国,掀起了国内出行领域的共享热潮;从2016年至今,自行车(单车)共享则迅速升温,成为资本密切关注的热点。根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多家从事共享单车业务的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其中不乏ofo、摩拜这样的“独角兽”。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为此而生
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不少麻烦和非议。在一些城市不断出现单车被蓄意破坏,甚至被占为私有的情况,这考验着国民的素质。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在网络上抨击单车共享是伪命题,并罗列出可能会破坏公共交通秩序、很少整合私人单车资源等等证据。然而,消费者却用脚为共享单车投出了信任票。据悉,国内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其总用户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日订单量超180万,每辆单车日均使用次数超过了2次。
相较于汽车共享,单车共享不仅运营商接入门槛低,消费者的使用门槛也低。一辆单车加上智能锁、GPS等装置,造价成本在300元—2000元区间内,用户使用成本也仅为1元/小时(0.5元/半小时)。正如研究者所言,一个城市的地铁与公交车系统再完善,也没法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美解决。在短距离出行方面极具优势的自行车,正好能弥补交通末端的缺陷。
例如,校园是典型的“最后一公里”场景,这里没有公交,不鼓励汽车,自行车就是师生们最好的代步工具。ofo就是发轫于大学校园,创始团队是5名来自北大的骑行爱好者,后来ofo在校园市场打下根基后,逐步将触角延伸至城市共享。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高校在校学生,每年数百万的新生,校园市场的成长空间非常显著;另一个场景是3到5公里的短途出行,这是打车软件和传统公共交通的“盲区”,更是共享单车们争夺市场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已经有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190多万辆车涌现在全国城市的街头巷尾,这其中有52.6%都是ofo的“小黄车”。
可以说,共享单车之所以快速兴起,得益于对出行“最后一公里”巨大市场的精准把握,并提供了明显优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等短途工具的用户体验。反之,用户超高的消费频次也加快了共享单车企业的渗透和扩张。来自ofo方面的数据显示,ofo共享单车目前已覆盖全国33座主要城市。预计到春节前,ofo将完成国内重点城市的全面覆盖。春节之后,其将会把覆盖城市的数量扩大到100座城市以上。
最近,ofo刚创下了10天进入11座城市的记录,然而大招远不止如此。ofo宣布将于1月26日至2月2日春节黄金周期间,在全国已覆盖ofo服务的城市启动“百万单车免费骑”活动。此消息传出,大批小黄车粉丝鼓掌叫好,却也惊讶了不少行业人士:正值共享出行服务纷纷借春运提价之际,小黄车却宣布免费,这是要将利他的共享精神进行到底的节奏?
百万单车免费背后,是ofo独特的经营之道
根据全国50家交管部门联合发布的《2017年春节出行预测报告》及互联网大数据共同显示,春节期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密度极速下降,三四线城市由于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交通压力急剧增长。尤其车站、商场、景区等人流集中区域更易发生拥堵。加上春节期间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力减少,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或将变成“最难一公里”。
对于ofo春节免费之举,专家认为,共享单车的普及,不但有助于缓解春节期间“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同时也将进一步普及全民绿色出行理念,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曾有人质疑,国内的很多共享经济,更像是一种标签而不是一种可执行方案。而ofo却用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不仅可以覆盖数十个城市、百万辆单车做真正的共享,更能够舍弃经济利益而服务于社会价值、用户诉求。我难以想到,有比这更符合共享经济的代表案例了。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共享单车同行,ofo的经营方式一直是独具一格且清晰的。近日,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就坦露了自己的做共享单车的诸多心得。了解了这些,就会对于ofo的春节免费策略、以及未来前景有进一步的认识。
“跟其他同行不同,我们不参与生产设计,而是采用现在市面上最经典的车型直接购买整车。”戴威告诉南都记者,买车的初衷是更快地扩大市场规模,“我们是连接,不是生产。这种车型可以连接更多的厂家,更快提高投放量。”
在成本控制方面,“ofo的车辆造价也就几百块,每辆车只需要完成1.5单/天就可以覆盖所有的车辆折旧与公司运营成本。”不同于其他同行还在烧钱换规模,ofo已经在合肥、厦门、昆明等城市实现了盈利。
戴威还回答了ofo不采用GPS功能的原因,“装上GPS还需要电池,整体车辆成本起码增加70%。”GPS定位追踪的一大功能是防盗防拆,从ofo现在数据看,目前时城市损坏偷盗率加起来不足1%。更为主要的是,GPS的运营价值可以通过更有效途径取代。“从用户体验来说,可能方便找车,但这实际上不是最终方案,如果ofo规模足够大,用户目所能及,也就不需要GPS了。”
最近,新一代的ofo单车也加入智能模块,但同时依然坚持机械开关的设计。“机械开关最大的优势,就是保证100%开锁,而智能锁可能因为基站啊、天气啊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而故障。”戴威相信,用户体验是最本质的,“如果用户需要紧急用车,只有ofo是最靠谱的选择。”
时至今日,共享单车涌入了大量的资本和创业公司,市场情绪不再像他2015年创业时那般冷静,面对对手们不断的烧钱扩张,不断融资,戴威说的最多最多的还是“共享”二字。从戴威的谈话,我看到的是一个90后创业者的独立思想和敏锐市场嗅觉,更难得的是沉稳和坚持。
在他心目中,共享单车将不仅仅只是一个短途出行的工具,更将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戴威说,现在的单车租赁只是过渡模式,“在下一个阶段,我更希望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单车分享出来。”就像一开始在北大校园里一样,用户回收车辆可以获得一段时期ofo的免费使用权。
“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存量车辆,才是真正的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共享精神。”
事实上,一些质疑者对共享单车最大的诟病正是未能有效激活存量车,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超过了4亿,假如能让这些车辆加入共享行列,必将盘活中国整个单车市场,优化交通出行。这是一个漫长却可以期待的过程,ofo能敢于把这一难题摆到台面上,并作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足以说明其对于共享经济的执着。
仔细想来,ofo百万单车免费背后,不仅显示了其坚持做共享的魄力,也可看作是在“投石问路”,通过普及共享理念来为日后盘活4亿规模的单车市场做铺垫。这对于目前共享单车领域无疑是一件好事,也许日后会有更多的同行来借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You'll like the following article.
ZW站长网,互联网创业之家!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ZW站长网 版权所有资本跑马圈地 单车共享会是个好生意吗?|滴滴|单车|ofo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资本跑马圈地 单车共享会是个好生意吗?
  邱智丽 王媛媛
  [整个共享单车市场漏洞还很多,三个月结束战争?可能言之过早]
  共享单车市场越来越热闹,在滴滴宣布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共享单车平台ofo后,ofo10日又完成了1.3亿美元的C轮融资。小鸣单车前几天宣布完成一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领投方来自于上市运动自行车企业凯路仕公司董事长邓永豪,部分上市公司股东跟投。
  业内人士透露,乐视方面也在寻求和自行车厂商的合作机会,意欲切入单车市场。“已经有四家上市公司和我们接触过,且一家比一家厉害,这场战争其实还没有开始打。”一位自行车厂商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资本较量
  在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还在跑马圈地之际,资本间的较量则更显胶着。ofo资本方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喊话:“拼车、代驾、专车均在90天内结束战斗,单车共享不会例外!”而另一单车共享品牌Mobike投资人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则回应:“年内ofo若能超过Mobike,熊猫合伙人将在国贸裸骑。”
  城市共享单车市场是否会重演网约车烧钱补贴、扩张并购、最终垄断之路?拥堵城市中的单车使用是刚需,所以不存在细分市场,所有从小市场切入的玩家,最后都会走入统一大格局,正如朱啸虎所言,单车共享领域的战斗不会持续太久,但谁是最后赢家,取决于城市铺设速度和成本,这两者又以矛盾的形式存在。
  不得不说,目前Mobike、ofo都是不赚钱的生意,Mobike骑行每半小时为一元钱,ofo则更几乎是校园的慈善项目,前者造车成本在3000元左右,后者200~300元左右。与网约车不同的是,对于最后一公里需求用户而言,在需要的地方就能找到车,也许比价钱更具吸引力,反馈至共享单车平台而言,投放数量的竞争更显迫切。同时,ofo和Mobike更像租赁经济,规模化才能凸显经济效益。但投放数量和城市拓展速度又与成本密切相关,这里的成本包括两方面,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从生产成本而言,ofo最低,部分为采购的新车,部分是用户共享闲置车辆,目前只在高校市场投放,总体上看来,仍然是普通自行车加上互联网配置系统,对技术的门槛要求并不高,而且做到了闲置物品的利用。低成本为ofo带来的优势是能够向市场快速投放,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150万辆左右。另外,生产成本低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用户使用需交押金99元,新的计费规则中,师生使用0.5元/小时,非师生1元/小时。但这也带来了ofo的“硬伤”——维护、修理、管理成本都比较高昂。
  维护难题
  单车共享并非简单的流量所能解决,维护一直是问题的重灾区。
  “之前美国花旗银行投资推出花旗单车,由于高昂的维护和修理成本,一度运营不下去,这也是为什么Mobike要在造车上下大成本,在源头将易损易磨部件做调整。”知情人士称。
  Mobike强调“精而优”,在制造成本上下足功夫——单辆成本约3000元,均为联系厂方自主生产,较普通自行车性能更好、结构更牢固、外观更美观,尽管笨重的车身带来了欠佳的用户体验。造车成本过高使Mobike的投放速度远慢于ofo,现在市场上总共有50万辆。同时也抬高了用户使用门槛,用户使用需交299元押金,每半小时1元,这成了Mobike的相对竞争劣势。也许在后期的修理和维护上它比ofo能更轻松些,但实际情况似乎并不乐观。Mobike方面透露,从7月初到9月,遭到人为破坏的单车约150辆,差不多每四辆车里就有一辆违规用车。
  而ofo一开始在高校里运营顺畅,很大程度上可能居于学生群体相对较高的自我监督性质,一旦投入到社会使用,维护状况可能未必乐观。共享单车还缺少比较完善的管理规则,社会使用者也还没达到高度自律。也许滴滴投资能够为ofo带来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某种程度上能够借助微信数据进行数据管理和系统监测。最起码滴滴方面已经表示过,“在未来ofo白领市场单量能够稳定在100万订单,并且车辆密度足够大之后,ofo有望接入滴滴客户端,与快车栏目毗邻。”ofo创始人戴威说。
  因此Mobike也只能相对降低管理的困难,但总体损失仍然很大,毕竟,丢失一辆Mobike等同于丢失10辆ofo。
  第三条路
  后来者则尝试走出第三条路径。
  获得一亿元人民币的小鸣单车试图从城市中心等核心区域向外布局,通过与凯路仕紧密联系,将单辆车制造成本控制在500元左右,性能优点介于ofo和Mobike之间,凯路仕成熟的供应链也是小鸣单车看重的地方。
  另外一家据称已经获得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的优拜单车,打算从南方(如长三角、珠三角)入手,按城市逐步推进,单辆车制造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意图参与改装一线城市20万辆存量的政府公共自行车,拉上拥有成熟供应链和销售、维修体系的国内知名自行车品牌永久入伙,这被看作优拜试图“超车”的杀手锏。
  城市骑行道路规划、骑行友好环境建设以及对骑行行为道德约束终究离不开政府——网约车如此,以mobike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也在加速与政府间的合作。过去两个月,Mobike一直在积极寻求与上海市各区政府合作建立摩拜推荐停车点,甚至将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变成了上海市第一个智能公共自行车全覆盖的街道。
  网约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长踞市场的出租车公司的利益,而这些公司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又往往盘根错节。共享单车看起来更像是为城市管理者减负——一种解决拥堵、倡导绿色出行的经济方式,并有可能解放城市政府发展公共交通承担的巨大支出。
  此前,单车租赁过去一直是政府主导,其服务站点、停靠系统建设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最成熟的杭州,在去年依靠广告和其他成熟输出系统,最后亏损500万元,需要公交收入补贴,才达到史上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到2015年底,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建了3500多个停车点、8.4万辆车,补贴了数亿元。
  如此看来,整个共享单车市场漏洞还很多,三个月结束战争?可能言之过早。
在最近一次百度联盟大会上,百度正试图弱化O2O,但在开启下一幕之...
他倒不认为自己愤怒,「我就是心凉了」。
在恳请政府“听取行业和公众意见”前,滴滴是否应扪心自问,自己...(萌萌的多肉)
第三方登录:风靡起来的共享单车出行,能一直“酷”下去吗?_网易财经
风靡起来的共享单车出行,能一直“酷”下去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风靡起来的共享单车出行,能一直“酷”下去吗?)
摩拜的共享似乎一直在和低素质人群抗争。自从在上海推出以来,摩拜单车几乎成了社会新闻中的主角。
&第一次骑车回家,17公里,到家后体重暴减700克,最重要的是只花了3块钱&,昨晚8点一刻,彦飞更新了一条朋友圈。他从北京798艺术区出发,一路骑到了天通苑。平常打车回去也要一个半小时,这次骑自行车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彦飞在朋友圈里显得非常满意。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他出发和要去的两个地方都是全北京知名的堵点。在上海静安区工作的秀菊,也是摩拜单车的粉丝。过去的8月份,她逢人就开始推荐摩拜单车,刚开始给同事、同城的朋友推荐,然后又&安利&给北京的同学。这家叫做摩拜单车的无桩共享自行车平台最近俨然有网红之势。装上App,付了押金,扫码开锁就可以骑走一辆自行车,路边基本可以随地还车,半个小时只收一块钱。方便、环保,加上定制化的漂亮自行车,让摩拜单车在刚推出时就受到了追捧。然而,随着运营的深入,它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质疑。其实,除了城市场景下的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校园之中的共享自行车平台ofo已运行一年多。随着摩拜单车的火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焦点。共享自行车究竟是伪需求,还是水中明月镜中花?单车共享,新奇过后槽点满满秀菊不算是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早期用户,当她发现这款车停在上下班必经的路上时,已经八月中旬了。秀菊家和公司距离地铁站都大约只有1公里,到地铁站至少要10分钟。赶时间的时候,她都会花5块钱,叫一辆小摩托直奔车站。直到她发现了摩拜单车,踩着自行车,不到5分钟就可以完成这部分路程。然而这几天,摩拜单车越来越火,她却不打算继续用了。&上下班高峰不能找到一辆在附近可用的自行车,我快放弃努力了&,她吐槽说。这不是她吐槽的最大问题。她总结出了自己认为的摩拜单车的几个槽点,除了上下班高峰时没有车之外,摩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产品体验问题。比如在停车问题上,摩拜要求不能停在小区,但实际操作中自行车却被停的到处都是,与此同时,摩拜App上的地图不够精准,车辆定位不准确,且没有导航,用户找车成了大问题。&找车的时间超过15分钟,甚至比骑车时间还长&,她对新浪科技表示。同样,在自行车本身的问题上,摩拜推行的是统一的标准自行车。这种车拥有统一的涂装,没有链条,靠轴来传动,车胎实心,采用了汽车轮胎5辐轮毂的设计,保证了质量。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因为车身太重,骑起来太费力,&对于一个女生而言,骑几分钟就出汗了&。更大的问题是,摩拜的共享自行车似乎一直在和低素质人群抗争。自从在上海推出以来,摩拜单车几乎成了社会新闻中的主角。被用户藏在花丛,挂在树上,甚至扔进江里。更有用户将车骑回家,在警察上门的时候,一把将自行车从高楼抛下。尽管摩拜有信用积分等一系列约束规则,也挡不住低素质用户的恶意损坏。此前,摩拜单车在上海投入了一万辆网约自行车,短短两个月,就已经有150辆左右的自行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时候,一周就有13辆单车被损坏。除了不按规则停放之外,自行车二维码被涂改、车座损坏、车身贴满小广告、擅自上锁成为自己专用等等,都很常见。对于以上问题,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坦言,目前,他正在努力提高产品体验,下一代单车推出时,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用户需要时间,也需要摩拜在技术和人力上继续投入。究竟能不能持续下去?虽然体验有待优化,但这不是摩拜单车面临的最大难题。除了用户和产品之外,这种新型的共享自行车模式能不能顺利持续下去更是业内探讨的问题。王晓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利用自行车,解决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基于这个理念,摩拜在上海已经投入了过万辆单车,在北京也投入了两千辆,这种速度甚至已经超出了政府提供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然而,摩拜的这种模式和口径,在公益性上站在了制高点,在商业模式上却遭到了质疑。实际上,摩拜切入的公共出行领域此前已是政府迫切希望改进的领域。早在2012年,北京市政府就开始推动自行车租赁工程。根据北京交委的数据,到2016年北京的公共自行车将保持在5万辆的规模。然而,即使这种规模下,公共自行车的投入也如泥牛入海,很难取得反响。政府提供的公共自行车背后有财政支撑,摩拜的投入更多的是依靠投资人输血。有投资人对新浪科技表示,摩拜单车自己生产自行车推广运营,这种模式偏重,而且以摩拜单车每台3000元的成本来算,即使按照使用率每天4单,收回成本也需要以年来计算。而且目前来看,摩拜单车的损坏率偏高,目前大投入快速推进的做法很难长期进行,盈利遥遥无期。与摩拜单车对应的是,另一家名为ofo的创业公司选择了校园细分市场。ofo在2014年起于北大校园,主要为在校师生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统一采用小黄车和车牌标识。用户在使用时,通过移动App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解锁单车,并可以将车骑去校内任意的地方,随时停放。另外,高校师生也可以共享出自己的单车给ofo经营,从而获得所有ofo共享单车的免费使用权。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对新浪科技表示,ofo小黄车目前专注校园市场,一方面因为校园用户群清晰且高素质,对自行车有刚需,另一方面,共享自行车的运营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校园中反而更容易形成商业闭环。他也对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在某些学校的收入已经基本可以覆盖运营成本,ofo接下来的目标是拓展300家学校,最终在合适时机进入社会。不管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共享自行车领域已经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今年8月中旬,摩拜单车宣布获得来自熊猫资本和愉悦资本的千万级别B轮融资,随后进入北京。9月2日,校园自行车共享项目ofo也宣布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与此同时,摩拜近日已经开始涉足ofo所专注的校园市场。从汽车共享到自行车共享,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战争看似将要打响。单车共享是部分人的需求还是全民需求还尚需时间证明。一旦市场成熟,单车共享市场最终可能还是被大平台收割,目前各家要做的只能是提升体验,蒙眼狂奔。原文标题:共享自行车成网红:做起来很难,作者:丁壮更多一手资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出行 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