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相关书籍期的书籍定价为什么那么低?

中国图书定价这么低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中国图书定价这么低的原因是什么?
arrow-down
conversations
best_answerer
verified_and_best_answerer
live_emoji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48 个回答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这个问题是我提的。没几个人在认真回答问题的,我希望后面的答题者即使反对我的回答,也能够从「历史原因」「市场原因」或者「政策原因」分析一下中国的图书市场为什么是现在这种定价。在这个回答下说什么“不谈是不是,就谈为什么,就是耍流氓”,这才是耍流氓。我不知道那些说书价格高的人到底买不买书。按照人均收入来比较书籍价格到底高不高这才是真正的耍流氓!读大学期间每年花费元的价格在购置非畅销图书上。这一两年也买了一部分港台的书籍。所以我觉得我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发言权。在国内的网购市场,10本专业图书的价格也就在300~500元。即使是一些消遣类的图书,10本购买起来也一般就在200-300元的价格。相比较于国内的电影市场,1张电影票的价格往往足够去购置2~3本本畅销书与1~2本专业书籍。相比较于国内的手机市场,1部中端手机的价格(元),往往足够你去购置70本以上的畅销书,或者40本以上的专业书籍。一本书的价格,在一线城市,基本上就是等于一餐饭的价格而已。二三四线城市一餐酒席下来的钱,往往足够你去购买三四十本各类书籍了。即使是小县城两个人来一场街边的大排档,也足够你去购买1本专业书籍了。作为一个不经常读书的普通人,你一个月会看多少本书?(你会在阅读上花多少餐饭的钱?)你又会花多少钱在看电影、喝酒、吃夜宵这些非必要性消费上?在对比电影票价格的时候,有人拿人均收入说事么?在对比那些中高端手机价格的时候,有人拿人均收入说事么?你是穷到没钱买书,还是你的收入跟不上你的阅读的速度?同样是带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和几百的正版软件、游戏相比,和国内的那些大几十上百的CD、电影相比,和各式各样的游戏点卡、包月会员相比,一本书籍的在国内价格远远低于这些商品。无论是按净价还是按收入。再对比十年前的图书市场,图书的价格其实并没有上涨多少,而且由于渠道的关系,读者可以省去一部分给经销商和物流的钱,以比十年前更低的价格来购买书籍。我提这个问题起源于,我之前从港台那里购置了一部分的健身书籍,薄薄的一两百页的书籍,价格就定到60、70RMB,折扣购买也需要4、50元。300页以上的书籍更是要70、80元。8本薄薄的书下来就花费了600多元人民币。相比之前购入的那几套实用又充满干货的大部头运动营养学生理学解剖学几千页的纸张,全部购入也就不到300元的价格。如果完全按照内容来对比,相同的内容质量下,价格差不多是港台那儿的1/3。而这段时间在查找和阅读中国教练员那一套前沿理论教材的时候,发现价格真心低。像是那一本《板块周期》定价26元,在卓越网上只卖10快钱,现在涨价也不过是20不到的价格就能够购得。相同情况下,在港台买一本类似的书籍,估计就要40~60元了。以前没对比,只听别人说就没有特别的体会。现在就感触特别大,觉得国内的图书真的是价格太便宜了。作为一个从小保持阅读习惯的人,我一直觉得知识、经验和经历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完全靠实践获取经验。你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缉毒部队出身的人,也很难与扒手毒贩打交道,但是阅读可以让你知道这些人也曾经存在过。你可以体会底层人民为生计奔波的焦虑,也可以体会一掷千金的快感,甚至可以体会家破人亡的伤痛,为什么没有经历的你能够体会到这些?因为阅读,能够让你共情,所以你能够接触各行各业,与各类各色的人共情。即使你不能完全触摸到真相,你也在一点点接近真相。而你一个人琢磨了许多年的问题,很可能就安静地躺在某本书里躺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千年,如果你不去读它,很可能你还要琢磨很多年。你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在某本书里早就警告过,如果读过它,很可能那些失败就不会存在于你的生活里,至少也会减小你遭遇的损失。在古代,行业内的知识从来都是不传之秘,千金换得的也不过是只言片语,你要拜师,你要正心诚意,你要终生侍奉;在武侠小说里,一些人会为了一两本秘籍心法争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如今,这些知识就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躺在书里面,近乎免费。如今只要你投入时间,投入精力,你就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只要你再投入一点资源和一点执行力,你就可以立马运用于实践。你要去入门健身,很可能花了几千块上万元钱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没有70元的《施瓦辛格健身全书》告诉你的多。所以,我不知道那些说图书贵的人到底买不买书。可能,跟糖醋排骨鱼香肉丝这样的菜相比,国内图书的价格,是贵了那么一点吧。可能有些人还没看懂我想表达的意思,那我说的清楚一点:和国内其他非必要性消费比,书价就是极低的。我并没有要「提高书价」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书价真低,很好奇这是什么原因,是政策原因还是历史原因还是市场原因所致。所以诸位没必要做过度引申说我「觉得应该提高书价」。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现在这个书价穷人还是买不起书什么的。我想说:我因为工作关系,一年见到的农民工、文盲以及各种底层的人群可能比很多人一辈子见到的还要多,这其中的很多人愿意花钱去做推拿,去喝酒、去吃夜宵大排档,但是是不会去买书的。他们中很多人甚至每个月花几百块钱在赌博上,还有很多人愿意每个月花钱去包个QQ的蓝钻红钻黄钻、会员。但他们花在阅读上的消费,可能一年连100块钱都不到。我很明确的告诉你,现在这个书价是足够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都买得起自己想看的书的(学生理应排除在外,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收入)。无论怎么比较,现在这个书价是真的很低的。那么为什么这么低呢?希望有人能够有理有据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自我否定中一.中外图书现状1.国内书价较低:
在国外畅销书很便宜,十几美元就能买到,但一本数学课本打完折竟然也要228加币!(加税后约合人民币1400元!)在中国畅销书比普通书贵,而国外则是畅销书便宜,课本却贵得离谱,《哈利·波特》不过15美元,《达芬奇密码》才10美元 (未加税),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图书定价对照,中国的图书价格相对较低,以至于和国外谈版权贸易时,有些国外出版商不愿意把好书的版权卖给中国出版社,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图书定价太低,他们拿不到多少版税。例如,“暮光之城系列”中的《暮色》平装英文原版书定价是7.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13元,而中文版的《暮色》仅售人民币29.8元,是英文版定价的 54%。美国的西红柿4.08美元一公斤,而中国的西红柿按季节的平均价来计是人民币6元一公斤。也就是说,在美国,买一本《暮色》的价钱,能买 13.51斤西红柿;而在中国,买一本中文版的《暮色》,只能买4.96斤西红柿。(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嘛,感叹国内物价高的时候,不如换个想法,庆幸一下买书便宜。。。)2.国内人工价格较低:
美国每小时最低工资一般8美元,各州间不同。保底时薪最高的西雅图15美元每小时。单纯从汇率角度讲,美国合法工作的最低收入竟然高达1万到3万人民币。。。(税前)而对于图书来讲,从出版印刷,到运输销售。一切都需要人工的投入。可以说,高昂的人工成本就是国外书籍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恰好国内人工成本本身就相对低廉,印刷工人,司机,收银员又是收入偏低的职业,人工成本自然比国外低一大截。3.国内版税较低:
国内一般作家,每本著作的版税在8%左右,而国外基本上是10%~13%。虽然国内也有像韩寒这样能拿20%版税的作家,但整体相比于国外。版税低了一大截。而且国内书价成本较低,而国外较高。所以版税上的差异无疑成为一个放大镜,将书价的差距越拉越大。二.大众的图书消费观念落后:
08年上海市做过一个民意调查:78%的市民认为目前书价偏高不好接受;58%的市民表示,书价太高而影响自己的读书愿望;还有39%的市民表示,因为正版书太贵而购买过盗版书。民众普遍感觉图书很贵主要有4个原因:1.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物质消费价值高于精神消费,因此很容易得出图书价格很高的判断;2.是图书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价格的攀升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情绪,正如教育和医疗卫生一样;3.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大多数人群来讲,图书价格可能对他的基本生活构成一种压力;4.对长期低价图书市场形成了一种依赖,从观念上降低了对图书涨价的承受能力。
人们随手打车、吃麦当劳觉得稀松平常,但买一本书却觉得贵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很普遍。花几千元买一个LV包,;花几十上百元看一场电影;花几百元唱一次卡拉OK,却舍不得买一本20多元的书。
因为人们在购买不同商品或服务时,“出手”的态度 是不一样的,这是消费心理在起作用。按照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其心理或是从众,或是求异,或是攀比,或是求实,或是几种兼而有之。比如买 房、买车,既有从众心理,也有攀比心理同时,消费行为的背后,也有消费者兴趣、消费者习惯、消费者价值观等方面因素。虽然我们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古训,但是不可否认,随着价值认同的多元化、价值实现方式的多渠道化、文化消费多样化等原因,而且在文化消费中娱乐性消费也高于图书报纸杂志的消费。读书的重要性在降低。过去,读书是文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如今, 读书只是生活方式之一。所以说,如果柳永的作品如果发表在今天,怕是再没女粉丝凑钱安葬他了。几首情诗可以说是当年的少女心的全部,如今却仅尽是生活中的点缀。。。
另一个原因是读书人口的收入偏低。从奢侈品消费状况看,中国并不缺乏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只是这部分群体同图书的潜在消费群体之间产生了“错配”,通俗而言就是,有钱人不读书,读书人没有钱。这个问题可能要比收入差距扩大、阅读率下降、深层次阅读比重不高所反映出的问题更为严重,它表明中国的财富并不是按照知识水平进行分配的。如果有读书需求的人由于收入低而读不起书,这会也许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隐忧。 三.国家的限制(社会主义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图书定价的总体要求是“保本微利”,因此图书定价实行的是低价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对于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改革也逐渐深入1993年以前图书价格仅进行了两次调整,图书的定价机制一直是非市场化的。1993年,物价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了图书的定价机制,除中小学课本和大中专教材实行国家定价,与课本配套的教辅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由出版社定价但要在有关政府部门备案外,其他图书由出版社根据市场自由定价。虽然是由出版社根据成本、市场等因素自由定价,但是由于书价问题受到”特殊关注“,消费者对“图书低价”概念的固化;因此出版社在定价问题上相当谨慎,依然采取“保本微利”原则。也正是因为如此,图书价格的涨幅是比较低的。
再来说说国外吧,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和法律的不同,定价模式的应用和认可程度也各有特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有一种极端的法律形式,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都通过立法规定图书按定价销售,违反价格法将受到制裁;另一种则是商业协议形式,丹麦和挪威等国执行的就是定价协议。 简单说,就是通过规定图书价格,保护图书市场,禁止图书在价格上过度竞争。
2010年苹果针对亚马逊低价策略,联合大出版社推出“电子书代理制”,不可降价: 由美国大众图书出版业中规模最大的6家大型出版社推行电子图书“代理制”规定电子书的定价在12.99美元和14.99美元这两个价位,零售店必须按出版社的定价销售电子书,不可降价。亚马逊为了推广kindle圈读者,往往会将新出版的电子书定价为9.99美元。单从电子书本身来看,亚马逊每卖一本电子书会亏4美元。。。四.图书定价混乱导致的恶性竞争:
图书在不断上涨定价,但一边又如同“白菜价”的打折销售。那么图书的成本和价值究竟是怎样构成的呢?一般而言,一本图书的价值中:成本约占图书定价的35-40%,出版社的毛利润约占定价的20-25%,经销商获得定价的5-10%,余下的 25-30%归零售商所有。这样,出版社的名义利润水平最高,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最低,扣除书店的营业成本后,估计一般不超过5%。近几年民营书店多数处于惨淡经营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上面的判断。在此情形下,书店也同样倒逼出版社提高图书定价,因为在发货折扣一样的情况下,书店一般会选择定价较高的图书进行销售,以维持或提高利润。
市面上畅销的书一般都属于“名人传记,成功学,养生学,通俗历史读物,电视/电影图书”这些图书,要么功利性质十足,要么属于粉丝经济,书籍的附加值比内容更吸引人,举个例子。《爸爸去哪儿》了,定价40元,虽然我承认看看孩子们卖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买书者的动机大部分都源于节目积累的名气和内容。真正在乎书籍本身内容的人并不多。由于以上两点,国内图书的定价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整个业界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高定价,低卖价。整体上图书都以原价的7折到8折之间出售。(课本除外)(右下角小岩井出没!)五.盗版与非法网络下载:
盗版书虽然表面价格便宜,但盗版是个昧良心赚钱的行业,只要畅销的书都会无一例外遭遇盗版。除此之外,国内的非法网络下载非常猖獗,只要你有耐心,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任何大众书籍。淘宝上也有5毛钱PDF扫描版的图书在销售。可以说侵权手法五花八门,对作者、对读者、对出版社、对文化 传播都构成了伤害。令出版商在定价时不得不受到影响。六.边际成本效应:
边际成本效应指厂商每增加统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相当于一条新开发的生产线和巨额研发费用的总和,但是生产第1000辆汽车的 成本就低得多。
图书是一种边际成本很低的商品,一般再版的图书就是校对几个错别字,成本只有版税加图书本体。中国是一个人口/基础教育大国,而且中国也是一个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库存量也冠绝全球。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位居世界第一。别忘了,即使是世界第一庞大的图书市场,我们在图书市场上依旧有很多潜力。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图书流动性较差。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但同时藏书的流通率却很低。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 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美国,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德国,这个数字 是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与此同时,
国外的高书价也造就了国外人流通二手书的习惯。书籍无论贵贱,一定会在公共流通。前几天我在银行取钱的时候,也看见了银行内有交换(买卖?)二手书的活动。作为留学生,每学期更是经常用别人的旧书。
综上所述:国内图书的边际成本很低,低到国外无法竞争的地步。(外国书来了国内也要卖中国价)留学生同学之间有一句话:“真正的土豪,敢于直面学校的Book Store。。。如果我们一年新书用下来,两个Iphone6都的钞票不一定够QwQ。。。。———————————————————————————————————————这篇答案是因为陈柏龄先生为我点了赞,想起平日里蹭他答案看。而陈先生提出问题我却只是粗浅回答还得了赞,感到一点羞愧。所以,查阅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料,写出了这份答案。老实说,本文70%的干货都是抄别人的,只有一点点是从生活经验和个人知识里提取的。但由于来源复杂,(将近20个网站。。。)为了使行文通顺,条理清晰,须要删除改写一些内容。对于无法明确标注引用内容我感到十分抱歉,谢谢大家的赞同XD。主要引用源:陈昕: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另:加拿大最大的奢侈品店←_←相关问题 20 个回答 43 个回答 15 个回答 546 个回答 20 个回答 190 个回答<div data-state='{&env&:{&isWechat&:false,&is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timestamp&:8,&currentUser&:null,&questions&:{&&:{&status&:{&isLocked&:false,&isClose&:false,&unnormalDetails&:null,&isEvaluate&:false,&isSuggest&:false},&isTop&:false,&author&:{&avatarUrlTemplate&:&/_{size}.jpg&,&badge&:[],&name&:&陈柏龄&,&url&:&&,&urlToken&:&chenbailing&,&userType&:&people&,&isAdvertiser&:false,&avatarUrl&:&/DownloadImg/7/.jpg&,&isOrg&:false,&headline&:&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type&:&people&,&id&:&dfc50c73beacfbc29658&},&url&:&&,&title&:&中国图书定价这么低的原因是什么?&,&detail&:&相关问题:&,&answerCount&:48,&commentCount&:15,&questionType&:&normal&,&visitCount&:43117,&type&:&question&,&id&:,&isNormal&:true}},&answers&:{&&:{&author&:{&avatarUrlTemplate&:&/v2-efa39cb083cdff150f09b_{size}.jpg&,&name&:&madoka&,&isAdvertiser&:false,&headline&:&自我否定中&,&badge&:[],&userType&:&people&,&urlToken&:&xiao-ze-69&,&url&:&&,&avatarUrl&:&/DownloadImg/7/.jpg&,&isOrg&:false,&type&:&people&,&id&:&fd3a06a658c6eeb007c15a&},&url&:&&,&question&:{&url&:&&,&type&:&question&,&id&:,&questionType&:&normal&,&title&:&中国图书定价这么低的原因是什么?&},&isSticky&:null,&excerpt&:&一. 中外图书现状 1.国内书价较低: 在国外畅销书很便宜,十几美元就能买到,但一本数学课本打完折竟然也要228加币!(加税后约合人民币1400元!)在中国畅销书比普通书贵,而国外则是畅销书便宜,课本却贵得离谱,《哈利·波特》不过15美元,《达芬奇密码》才10美元 (未加税),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图书定价对照,中国的图书价格相对较低,以至于和国外谈版权贸易时,有些国外出版商不愿意把好书的版权卖给中国出版社,因为他们认为…&,&suggestEdit&:{&status&:false,&title&:&&,&url&:&&,&tip&:&&,&reason&:&&,&unnormalDetails&:null},&content&:&一.中外图书现状1.国内书价较低:
在国外畅销书很便宜,十几美元就能买到,但一本数学课本打完折竟然也要228加币!(加税后约合人民币1400元!)在中国畅销书比普通书贵,而国外则是畅销书便宜,课本却贵得离谱,《哈利·波特》不过15美元,《达芬奇密码》才10美元 (未加税),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图书定价对照,中国的图书价格相对较低,以至于和国外谈版权贸易时,有些国外出版商不愿意把好书的版权卖给中国出版社,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图书定价太低,他们拿不到多少版税。例如,“暮光之城系列”中的《暮色》平装英文原版书定价是7.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13元,而中文版的《暮色》仅售人民币29.8元,是英文版定价的 54%。美国的西红柿4.08美元一公斤,而中国的西红柿按季节的平均价来计是人民币6元一公斤。也就是说,在美国,买一本《暮色》的价钱,能买 13.51斤西红柿;而在中国,买一本中文版的《暮色》,只能买4.96斤西红柿。(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嘛,感叹国内物价高的时候,不如换个想法,庆幸一下买书便宜。。。)2.国内人工价格较低:
美国每小时最低工资一般8美元,各州间不同。保底时薪最高的西雅图15美元每小时。单纯从汇率角度讲,美国合法工作的最低收入竟然高达1万到3万人民币。。。(税前)而对于图书来讲,从出版印刷,到运输销售。一切都需要人工的投入。可以说,高昂的人工成本就是国外书籍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恰好国内人工成本本身就相对低廉,印刷工人,司机,收银员又是收入偏低的职业,人工成本自然比国外低一大截。3.国内版税较低:
国内一般作家,每本著作的版税在8%左右,而国外基本上是10%~13%。虽然国内也有像韩寒这样能拿20%版税的作家,但整体相比于国外。版税低了一大截。而且国内书价成本较低,而国外较高。所以版税上的差异无疑成为一个放大镜,将书价的差距越拉越大。二.大众的图书消费观念落后:
08年上海市做过一个民意调查:78%的市民认为目前书价偏高不好接受;58%的市民表示,书价太高而影响自己的读书愿望;还有39%的市民表示,因为正版书太贵而购买过盗版书。民众普遍感觉图书很贵主要有4个原因:1.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物质消费价值高于精神消费,因此很容易得出图书价格很高的判断;2.是图书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价格的攀升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强烈不满情绪,正如教育和医疗卫生一样;3.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大多数人群来讲,图书价格可能对他的基本生活构成一种压力;4.对长期低价图书市场形成了一种依赖,从观念上降低了对图书涨价的承受能力。
人们随手打车、吃麦当劳觉得稀松平常,但买一本书却觉得贵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很普遍。花几千元买一个LV包,;花几十上百元看一场电影;花几百元唱一次卡拉OK,却舍不得买一本20多元的书。
因为人们在购买不同商品或服务时,“出手”的态度 是不一样的,这是消费心理在起作用。按照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其心理或是从众,或是求异,或是攀比,或是求实,或是几种兼而有之。比如买 房、买车,既有从众心理,也有攀比心理同时,消费行为的背后,也有消费者兴趣、消费者习惯、消费者价值观等方面因素。虽然我们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古训,但是不可否认,随着价值认同的多元化、价值实现方式的多渠道化、文化消费多样化等原因,而且在文化消费中娱乐性消费也高于图书报纸杂志的消费。读书的重要性在降低。过去,读书是文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如今, 读书只是生活方式之一。所以说,如果柳永的作品如果发表在今天,怕是再没女粉丝凑钱安葬他了。几首情诗可以说是当年的少女心的全部,如今却仅尽是生活中的点缀。。。
另一个原因是读书人口的收入偏低。从奢侈品消费状况看,中国并不缺乏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只是这部分群体同图书的潜在消费群体之间产生了“错配”,通俗而言就是,有钱人不读书,读书人没有钱。这个问题可能要比收入差距扩大、阅读率下降、深层次阅读比重不高所反映出的问题更为严重,它表明中国的财富并不是按照知识水平进行分配的。如果有读书需求的人由于收入低而读不起书,这会也许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隐忧。 三.国家的限制(社会主义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图书定价的总体要求是“保本微利”,因此图书定价实行的是低价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对于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改革也逐渐深入1993年以前图书价格仅进行了两次调整,图书的定价机制一直是非市场化的。1993年,物价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了图书的定价机制,除中小学课本和大中专教材实行国家定价,与课本配套的教辅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由出版社定价但要在有关政府部门备案外,其他图书由出版社根据市场自由定价。虽然是由出版社根据成本、市场等因素自由定价,但是由于书价问题受到”特殊关注“,消费者对“图书低价”概念的固化;因此出版社在定价问题上相当谨慎,依然采取“保本微利”原则。也正是因为如此,图书价格的涨幅是比较低的。
再来说说国外吧,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和法律的不同,定价模式的应用和认可程度也各有特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有一种极端的法律形式,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都通过立法规定图书按定价销售,违反价格法将受到制裁;另一种则是商业协议形式,丹麦和挪威等国执行的就是定价协议。 简单说,就是通过规定图书价格,保护图书市场,禁止图书在价格上过度竞争。
2010年苹果针对亚马逊低价策略,联合大出版社推出“电子书代理制”,不可降价: 由美国大众图书出版业中规模最大的6家大型出版社推行电子图书“代理制”规定电子书的定价在12.99美元和14.99美元这两个价位,零售店必须按出版社的定价销售电子书,不可降价。亚马逊为了推广kindle圈读者,往往会将新出版的电子书定价为9.99美元。单从电子书本身来看,亚马逊每卖一本电子书会亏4美元。。。四.图书定价混乱导致的恶性竞争:
图书在不断上涨定价,但一边又如同“白菜价”的打折销售。那么图书的成本和价值究竟是怎样构成的呢?一般而言,一本图书的价值中:成本约占图书定价的35-40%,出版社的毛利润约占定价的20-25%,经销商获得定价的5-10%,余下的 25-30%归零售商所有。这样,出版社的名义利润水平最高,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最低,扣除书店的营业成本后,估计一般不超过5%。近几年民营书店多数处于惨淡经营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上面的判断。在此情形下,书店也同样倒逼出版社提高图书定价,因为在发货折扣一样的情况下,书店一般会选择定价较高的图书进行销售,以维持或提高利润。
市面上畅销的书一般都属于“名人传记,成功学,养生学,通俗历史读物,电视/电影图书”这些图书,要么功利性质十足,要么属于粉丝经济,书籍的附加值比内容更吸引人,举个例子。《爸爸去哪儿》了,定价40元,虽然我承认看看孩子们卖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买书者的动机大部分都源于节目积累的名气和内容。真正在乎书籍本身内容的人并不多。由于以上两点,国内图书的定价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整个业界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高定价,低卖价。整体上图书都以原价的7折到8折之间出售。(课本除外)(右下角小岩井出没!)五.盗版与非法网络下载:
盗版书虽然表面价格便宜,但盗版是个昧良心赚钱的行业,只要畅销的书都会无一例外遭遇盗版。除此之外,国内的非法网络下载非常猖獗,只要你有耐心,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任何大众书籍。淘宝上也有5毛钱PDF扫描版的图书在销售。可以说侵权手法五花八门,对作者、对读者、对出版社、对文化 传播都构成了伤害。令出版商在定价时不得不受到影响。六.边际成本效应:
边际成本效应指厂商每增加统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相当于一条新开发的生产线和巨额研发费用的总和,但是生产第1000辆汽车的 成本就低得多。
图书是一种边际成本很低的商品,一般再版的图书就是校对几个错别字,成本只有版税加图书本体。中国是一个人口/基础教育大国,而且中国也是一个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库存量也冠绝全球。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位居世界第一。别忘了,即使是世界第一庞大的图书市场,我们在图书市场上依旧有很多潜力。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图书流动性较差。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但同时藏书的流通率却很低。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 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美国,每1.3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德国,这个数字 是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与此同时,
国外的高书价也造就了国外人流通二手书的习惯。书籍无论贵贱,一定会在公共流通。前几天我在银行取钱的时候,也看见了银行内有交换(买卖?)二手书的活动。作为留学生,每学期更是经常用别人的旧书。
综上所述:国内图书的边际成本很低,低到国外无法竞争的地步。(外国书来了国内也要卖中国价)留学生同学之间有一句话:“真正的土豪,敢于直面学校的Book Store。。。如果我们一年新书用下来,两个Iphone6都的钞票不一定够QwQ。。。。———————————————————————————————————————这篇答案是因为陈柏龄先生为我点了赞,想起平日里蹭他答案看。而陈先生提出问题我却只是粗浅回答还得了赞,感到一点羞愧。所以,查阅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料,写出了这份答案。老实说,本文70%的干货都是抄别人的,只有一点点是从生活经验和个人知识里提取的。但由于来源复杂,(将近20个网站。。。)为了使行文通顺,条理清晰,须要删除改写一些内容。对于无法明确标注引用内容我感到十分抱歉,谢谢大家的赞同XD。主要引用源:陈昕: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另:加拿大最大的奢侈品店←_←&,&commentCount&:20,&isNormal&:true,&type&:&answer&,&id&:,&voteupCount&:103},&&:{&author&:{&avatarUrlTemplate&:&/_{size}.jpg&,&name&:&陈柏龄&,&isAdvertiser&:false,&headline&:&公众号:陈柏龄的酱油台&,&badge&:[],&userType&:&people&,&urlToken&:&chenbailing&,&url&:&&,&avatarUrl&:&/DownloadImg/7/.jpg&,&isOrg&:false,&type&:&people&,&id&:&dfc50c73beacfbc29658&},&url&:&&,&question&:{&url&:&&,&type&:&question&,&id&:,&questionType&:&normal&,&title&:&中国图书定价这么低的原因是什么?&},&isSticky&:null,&excerpt&:&这个问题是我提的。没几个人在认真回答问题的,我希望后面的答题者即使反对我的回答,也能够从「历史原因」「市场原因」或者「政策原因」分析一下中国的图书市场为什么是现在这种定价。 在这个回答下说什么“不谈是不是,就谈为什么,就是耍流氓”,这才是耍流氓。我不知道那些说书价格高的人到底买不买书。 按照人均收入来比较书籍价格到底高不高这才是真正的耍流氓! 读大学期间每年花费元的价格在购置非畅销图书上…&,&suggestEdit&:{&status&:false,&title&:&&,&url&:&&,&tip&:&&,&reason&:&&,&unnormalDetails&:null},&content&:&这个问题是我提的。没几个人在认真回答问题的,我希望后面的答题者即使反对我的回答,也能够从「历史原因」「市场原因」或者「政策原因」分析一下中国的图书市场为什么是现在这种定价。在这个回答下说什么“不谈是不是,就谈为什么,就是耍流氓”,这才是耍流氓。我不知道那些说书价格高的人到底买不买书。按照人均收入来比较书籍价格到底高不高这才是真正的耍流氓!读大学期间每年花费元的价格在购置非畅销图书上。这一两年也买了一部分港台的书籍。所以我觉得我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发言权。在国内的网购市场,10本专业图书的价格也就在300~500元。即使是一些消遣类的图书,10本购买起来也一般就在200-300元的价格。相比较于国内的电影市场,1张电影票的价格往往足够去购置2~3本本畅销书与1~2本专业书籍。相比较于国内的手机市场,1部中端手机的价格(元),往往足够你去购置70本以上的畅销书,或者40本以上的专业书籍。一本书的价格,在一线城市,基本上就是等于一餐饭的价格而已。二三四线城市一餐酒席下来的钱,往往足够你去购买三四十本各类书籍了。即使是小县城两个人来一场街边的大排档,也足够你去购买1本专业书籍了。作为一个不经常读书的普通人,你一个月会看多少本书?(你会在阅读上花多少餐饭的钱?)你又会花多少钱在看电影、喝酒、吃夜宵这些非必要性消费上?在对比电影票价格的时候,有人拿人均收入说事么?在对比那些中高端手机价格的时候,有人拿人均收入说事么?你是穷到没钱买书,还是你的收入跟不上你的阅读的速度?同样是带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和几百的正版软件、游戏相比,和国内的那些大几十上百的CD、电影相比,和各式各样的游戏点卡、包月会员相比,一本书籍的在国内价格远远低于这些商品。无论是按净价还是按收入。再对比十年前的图书市场,图书的价格其实并没有上涨多少,而且由于渠道的关系,读者可以省去一部分给经销商和物流的钱,以比十年前更低的价格来购买书籍。我提这个问题起源于,我之前从港台那里购置了一部分的健身书籍,薄薄的一两百页的书籍,价格就定到60、70RMB,折扣购买也需要4、50元。300页以上的书籍更是要70、80元。8本薄薄的书下来就花费了600多元人民币。相比之前购入的那几套实用又充满干货的大部头运动营养学生理学解剖学几千页的纸张,全部购入也就不到300元的价格。如果完全按照内容来对比,相同的内容质量下,价格差不多是港台那儿的1/3。而这段时间在查找和阅读中国教练员那一套前沿理论教材的时候,发现价格真心低。像是那一本《板块周期》定价26元,在卓越网上只卖10快钱,现在涨价也不过是20不到的价格就能够购得。相同情况下,在港台买一本类似的书籍,估计就要40~60元了。以前没对比,只听别人说就没有特别的体会。现在就感触特别大,觉得国内的图书真的是价格太便宜了。作为一个从小保持阅读习惯的人,我一直觉得知识、经验和经历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完全靠实践获取经验。你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缉毒部队出身的人,也很难与扒手毒贩打交道,但是阅读可以让你知道这些人也曾经存在过。你可以体会底层人民为生计奔波的焦虑,也可以体会一掷千金的快感,甚至可以体会家破人亡的伤痛,为什么没有经历的你能够体会到这些?因为阅读,能够让你共情,所以你能够接触各行各业,与各类各色的人共情。即使你不能完全触摸到真相,你也在一点点接近真相。而你一个人琢磨了许多年的问题,很可能就安静地躺在某本书里躺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千年,如果你不去读它,很可能你还要琢磨很多年。你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在某本书里早就警告过,如果读过它,很可能那些失败就不会存在于你的生活里,至少也会减小你遭遇的损失。在古代,行业内的知识从来都是不传之秘,千金换得的也不过是只言片语,你要拜师,你要正心诚意,你要终生侍奉;在武侠小说里,一些人会为了一两本秘籍心法争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如今,这些知识就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躺在书里面,近乎免费。如今只要你投入时间,投入精力,你就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只要你再投入一点资源和一点执行力,你就可以立马运用于实践。你要去入门健身,很可能花了几千块上万元钱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没有70元的《施瓦辛格健身全书》告诉你的多。所以,我不知道那些说图书贵的人到底买不买书。可能,跟糖醋排骨鱼香肉丝这样的菜相比,国内图书的价格,是贵了那么一点吧。可能有些人还没看懂我想表达的意思,那我说的清楚一点:和国内其他非必要性消费比,书价就是极低的。我并没有要「提高书价」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书价真低,很好奇这是什么原因,是政策原因还是历史原因还是市场原因所致。所以诸位没必要做过度引申说我「觉得应该提高书价」。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现在这个书价穷人还是买不起书什么的。我想说:我因为工作关系,一年见到的农民工、文盲以及各种底层的人群可能比很多人一辈子见到的还要多,这其中的很多人愿意花钱去做推拿,去喝酒、去吃夜宵大排档,但是是不会去买书的。他们中很多人甚至每个月花几百块钱在赌博上,还有很多人愿意每个月花钱去包个QQ的蓝钻红钻黄钻、会员。但他们花在阅读上的消费,可能一年连100块钱都不到。我很明确的告诉你,现在这个书价是足够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都买得起自己想看的书的(学生理应排除在外,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收入)。无论怎么比较,现在这个书价是真的很低的。那么为什么这么低呢?希望有人能够有理有据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commentCount&:0,&isNormal&:true,&type&:&answer&,&id&:,&voteupCount&:321}},&answersOffset&:2,&questionId&:,&answerIds&:[83695],&restAnswerIds&:[],&isLoading&:false,&isDrained&:false,&isModalOpen&:false,&adBanner&:null,&isCommentLoading&:false,&commentsByQuestion&:{},&commentsByAnswer&:{},&relatedLives&:{},&isRegisterPanelOpen&:false,&token&:{}}' data-config='{&apiAddress&:&/api/v4/&}'>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30年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