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的进口落地钟钟什么牌子的好,生意经的专家们帮帮我

津门老字号 天天3·15:老字号的生意“道儿”(组图)
  老天津卫人干什么事都讲究个“道儿”——做生意也有做生意的“道儿”。
  1924年春天,“德华馨”的第一间分号在天祥市场开业,此时赵梓轩经营鞋店“德华馨”已经三年了。当时劝业场一带的名鞋店不少,尤其是“美华鑫”鞋店,男、女鞋样子和质量都很好,被赵视为头号竞争对手。为了超越竞争对手,赵梓轩买来“美华鑫”的鞋,拆毁剖析,把对手纳鞋底的次布改为上好白布,并剖开鞋底置于商店橱窗——很快,“德华馨”的名声不胫而走,超过当时众多有名的大鞋店。
  这就是“年轻”时的天津老字号。他们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和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同时秉持着以德兴业、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当时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规”,但其中公认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质量为本,尊重客人。即便是今天,我们提起这些老字号,第一感觉就是诚信,服务和质量有保证。身处这样的商业氛围中,想做个幸福的消费者并不难。老天津卫人干什么事都讲究个“道儿”——做生意也有做生意的“道儿”,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了,天天都可以是3·15。
  据天津商会史专家宋美云介绍,近代天津商业中没有专门的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如果和商家之间出现纠纷,协调和处理问题的工作也由同业协会或商会来完成。至于消费者,也完全不必担心管理者会偏向商家,因为那就是一个“消费者”的时代,每个商家都知道“信誉”二字的分量,也知道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实际上就是在维护商家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当时的商业氛围。也正因为此,他们才会成为屹立百年的老字号。
老字号林立的滨江道
  老字号的生意经
  那时候的老师傅不懂什么叫企业文化,甚至也没法在带学徒的时候提炼出“诚信”这个概念——但是他们会告诉你:天津卫的老字号都是用信誉换来的。
  每当遇到那种风度翩翩的老人,我们总不禁会想象:他(她)年轻时究竟会“迷人”到何种程度?老字号的魅力其实并不仅仅在于那一个“老”字,更多的,是老字号在尚且年轻时散发出的魅力和光彩。
  店规很严
  假如你去亨得利应聘,你要记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亨得利的生意经在今天看来依然没有过时之感。无论今时抑或往日,当人们走在繁华的滨江道上,依然很容易就被亨得利橱窗前琳琅的各式名表吸引。
  天津亨得利始建于1918年,当时有两个门市,一处位于滨江道光明影院旁,另一处设在日租界内的南市卢庄子。在这里做好店员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笑脸迎客。亨得利对于店员的要求极为严格,由于经常有名流和达官显贵光顾,身为店员的你必须做到笑脸相迎,丝毫不可怠慢顾客。即便人家不买商品,走出大门时依然要微笑送客,否则,免不了老板的一顿责骂。在天津卫的老字号里,亨得利店规严是出了名的——不但讲话要客气,还要懂得各种基本礼节;上班时间站姿绝对要端正,在客人进店后尤其要注意仪表和举止。亨得利有自己的制服:夏天必须穿长衫,冬天则一律是长袍马褂。
  仍处在“实习”阶段的你(俗称“学徒”)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站在门口负责迎接顾客,把顾客让进店里后一边让座,还要适时递上茶水和毛巾——当然,你还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在让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同时介绍店里最新到货的款式,并帮助顾客挑选,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记住,在这里你所信奉的信条是“顾客永远是对的”,同顾客吵架的事情是绝不会在亨得利发生的。如果你的表现出色,过一段时间(通常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你就可以被“外派”去拜访客户。这时店内会有一定要求,比如记下客户的要求并尽力满足等……
  诚信为本
  那时候的老师傅不懂什么叫企业文化,甚至也没法在带学徒的时候提炼出“诚信”这个概念——但是他们会告诉你:天津卫的老字号都是用信誉换来的,贴上“亨得利”的标签就等于买了质量保险,而“返修”二字对于老师傅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
  作为亨得利的徒工(未来的师傅),须有两人担保才能进门,而且要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考察之后才会择优录用。在学徒期内,你要接触这门生意的各个环节:从收货、卖货、算账、辨认商品产地、规格质量及使用常识,同时还要掌握修理技术。尤为重要的是,亨得利特别要求员工能够接待不同类型的顾客,学会揣摩顾客心理,想方设法将生意做成,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徒工。亨得利员工们公认的“最高境界”是:即使同行的商店有同一类商品,但顾客还是会主动到亨得利来消费。
  当时国内施行“联号保修”的商家还并不多见,但亨得利就是其中之一——凡亨得利出售的各种手表、怀表,各地一律采取联保联修,义务负责。要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而亨得利的信心就来自于技术上在同行中独树一帜。高档钟表在当时也属于奢侈品,而档次最高、价格最贵的进口钟表肯定出现在亨得利。凡是亨得利出售的钟表都由专人上弦,每天核对准确,当客人进店时看到所有挂、座钟走时精确一致,才能售出。在亨得利出售的一些商品还印有“亨得利”的商标,举凡这类商品在出售前都要经过仔细检查,落地钟、座钟、挂钟都要试走三天,每天核对,若发现问题必须修好后再出售。
  时至今日,“亨得利的老师傅”依然是信心的保证,这种信心甚至可以上溯到一个世纪之前——彼时亨得利为维护信誉,所录用的维修人员都要经过严格考试,并有3到5天不等的试工期,专门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活”,技术不过关者概不录用。除了技术出众,亨得利在配件的使用上也从不将就,无论何种品牌一律使用原厂配件,实在没有,师傅就亲自动手制作,绝对与原件丝毫不差。每次修完表后,亨得利的师傅都会将原表外壳擦亮,因此“整旧如新”也成了亨得利的独门赞誉。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险白布长袍长衫大门1
  天津商会史专家宋美云:天津商人很有地位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历史上,天津商人的贡献是不能被忽略的。“近代天津工商企业家们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经济效益,敢于向业已成规的旧框框挑战,营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打造现代化企业的需求。尽管他们各有所长,但都属于成功有效或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者,并且至今在我国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效法。”宋美云说。
  “时髦”的天津商人
  记者:现在天津老字号的整体情况如何?
  宋美云:当年天津的老字号,如今留存下来的有150多家。一些比较好的(厂商)像碱厂现在还有,这些厂家都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而像更早时期北洋军阀投资建设的六大纱厂和九大面粉厂,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相继被日本人占领或吞并。
  记者:近代天津的工商业在全国属于怎样的地位?
  宋美云:上世纪二十年代天津的近代工商业并不比上海逊色,我们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但后来随着军阀混战和日军入侵,我们的工业水平就慢慢衰落了。
  记者:天津商人呢?
  宋美云:从近代来讲,天津商人还是很有地位的。自从天津开埠以后,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物流中心”,商业就一直和天津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当人们研究中国的商人时,往往会忘记天津商人,更多被提及的可能是徽商、浙商和晋商。天津商人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身处华洋杂处的环境下,具有很多新型商人的特点和商业文化。
  记者:在中国近代工商业中,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宋美云:商会就是负责工商业的各种事宜,当时工业和商业联系非常紧密,“前店后厂”的模式很普遍。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商家的权益,如果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商会都会尽快地出台一些措施进行制止,防止相互之间出现侵权。比如同仁堂的虎骨酒品牌被侵权,商会就会立即布告各商。这时候商会会对侵权者施以警告,如果这种侵权行为没有得到制止,侵权者就会被清除出商会。
  80年前的“山寨版”
  记者:天津当时是很繁华的进口口岸,接触国外的新鲜事物比较多,这会不会成为出现各种“山寨”产品的温床?
  宋美云: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近代在三条石制造出的第一台机器,它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一定是先模仿国外的产品,比如当时生产的压面机和织布机。虽然贴着自己的牌子,但一定是依靠模仿国外产品起家的。最早的织布机都是手工作业,后来日本的织布机被引入国内,我们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升了技术水平。一开始大的纺织厂都是直接引进国外织布机器生产,到后来我们的织布机就不需要进口,国内一些机械厂已经能自己生产了。高阳土布在脱离手工织布后也能做得很漂亮,这种织布机最早就是从日本引进,慢慢地三条石地区的一些小机器厂也能够制造这种机器。这是无法排除模仿过程的。
  记者:您认为这种模仿对工商业有怎样的影响?
  宋美云:通过模仿制造出的国产机器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令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织布厂不再用进口机器,省掉了一大笔开支。
  记者:这种“山寨”机器制造的产品质量怎样?
  宋美云:山寨产品或许在质量上无法与“原版”相提并论,但其“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进口机器生产出来的洋布在当时只有中上阶层的人群能够消费得起,而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洋布”也能够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了,首要的原因就是进口机器逐步被国产织布机取代,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而产品质量也被老百姓认可。
  记者:但是这种依赖模仿制造“山寨”机器会妨碍民族工业的发展吗?
  宋美云:进口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经过模仿和消化后国内工厂能够自己生产制造,慢慢地就不需要进口了。不管商业还是工业,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要经历“模仿”的过程。在模仿别人的过程中还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但完全脱离是不可能的。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布厂布机成功
  前一页2
(本文来源:北方网
更多相关搜索:
无跟帖,不新闻! 匿名
网易通行证:密码:
评论190013条
评论178133条
评论175367条
评论132229条
评论111476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姆勒落地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