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后人们老虎会不会主动攻击人去购买保险

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
&&& 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这个十年前很少人回去思考的问题,现在却很清晰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十年前我们只会知道我们吧钱给保险公司,到了约定的期限就会提供给保户服务包括各种出险的理赔及分红等诸如此类。不会有多少人去问背后的事情吧,比如怎么会有分红呢?保险公司拿我的钱去做了什么?十年前很少有人这样问,或者这样的思考,到期有分红就好了。
&&十年之后的今天,保险业在中国蓬勃发展,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让人们看清楚了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所谓保险公司就是吸纳保户的资金去做投资,然后给保户一定的分红及对少数出险的保户进行理赔。实际上来讲跟银行的性质有些相同,但是业务方向却不同,比如银行可以做信贷业务,但是保险公司不可以。保险公司使用吸纳的保金去进行投资,谋取回报。从现在的经济危机可以看出来,保险业用自己手中的钱去购买债券、基金等等金融产品或者衍生产品,以达到高额回报的目的。从这次的经济危机里面美国的保险业因次贷危机受到很大打击美国以850亿美元接管AIG保险公司。还曾经报出香港市民纷纷赎回在保险公司的保险金的情况。
是的,保险公司为人们编制的15-20年的收益看不到了,保险公司自身难保资不抵债的时候无论他曾经给你怎样的承诺都是一句空话,而且你失去的是实实在在的金钱。
而且从长远利益来考虑15-20年后的货币贬值程度都是今天的人无法预料的,今天拿走你的两万承诺20年后还你利息红利7000,现在看你是赚到了好多,但是有没有想过,20年后货币会贬值到什么程度呢?20年后是不是7000元只能买个现在只值几百元的东西呢?会不会呢?比如韩国的货币贬值,相信84年的时候韩国的货币也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但是现在的韩元7000元能买到什么?
中国很多人不是很懂经济却在跟风的做经济的事情买股票买基金,全部都去投资,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人们从无产阶级到手里有了储蓄,有了存款,有钱了,别人就盯住了你的钱包了,想法设法的把你的钱从你的钱包里拿出去,而且还是合理合法的。打着为你赚钱的旗号让你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给别人。做一个经济人吧,现在的社会每个人是经济人,但是我们的老百姓对经济又了解多少呢?股市从1000点涨到6000点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巴菲特,人人都觉得自己很行。记得当时看了一个报道美国华尔街的节目,好多从业者就来讲说:“怎么有那么多的人去炒股,相信自己能赚钱,要知道如果股市的钱那么好赚还要这么多专业研究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做什么呢?”
通过这次经济危机,竟然清晰的证明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最好的,而那些西方人的消费习惯却得到了极大的质疑或者被证明是不好的消费习惯。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努力的去学习去模仿西方的经济模式、消费方式,但是今天可以证明了谁的消费方式是好的,谁的资产模式是更优良的。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的适度的发展和监控让中国在保持如此飞速的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却没有爆发任何大规模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我想现在发达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对我们中国另眼相看了。西方人不得不向中国人来学习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了。
西方国家用百年的时间证明了投行是错误的行为。是个很好的教训,本来中国走的就是节约型社会,西方国家也应该向中国学习,节省能源减少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危机改变了大众购买保险的理念
  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深刻触动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资本市场高涨时,投资型理财产品成为了投资者追捧的香饽饽,而当牛去熊来,危机蔓延时,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没有任何风险抵御能力的裸泳者。   人们对保险的认识发生了哪些改变?金融危机下消费者该如何选择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产品创新会有哪些趋势?就这些焦点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部助理副总裁黄?。   问:您认为金融危机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认为,金融危机是一个机会,它改变了中国人购买保险的观念。很多投资者在股市高涨的时候,都去买投资型保险,当亏损了之后,才会发现保障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他才会真正理解保险的理念是什么。同时,危机也让每个保险公司重新审视自己,一些失败的教训也会让保险公司重视长期、稳健的经营策略,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问:对于已经购买了保险的消费者而言,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您认为该如何应对?   答:对于购买储蓄型保险的消费者来说,可能要面对的是续期的压力。因为储蓄型保险具有定期存款的性质,需要投保人保证每期能顺利缴费,如不能按期缴费就会影响到以后的保险责任和利益,特别像养老险、教育金等。保费相对来说不低,如果是全家人都投保的话,可能每年的保费要达到两三万元。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面临裁员的问题,那么他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会面临缴费困难的问题。   对于购买理财型保险的消费者来说,尽管中国股市在春节过后出现了上涨的行情,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股市要想做到一枝独秀还是比较困难的。建议消费者采用谨慎原则,不要一次购买,而是分期投入,这样可以分摊风险,因为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的低点在哪里。   问:在低迷的市场背景下,什么样的保险产品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答: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有特色的创新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光大永明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举个例子,2008年我们推出了一款“瑞盈无忧”重疾险,非常畅销,并获得了多家媒体机构评选的最佳健康险产品和最佳创新产品奖。这款产品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提供保底收益的保单账户,可实现重疾保障每日递增。在保单有效期间,如被保险人罹患重大疾病,将获得重疾险保额和保单账户金额之和的给付,使得实际保障不断增值,充分抵御了通货膨胀带来的保障贬值风险。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这是一款“会长大的重疾险”。从销售业绩来看,这款产品确实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成为2008年光大永明最热销的产品之一。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公司2007年推出的一款“团体失能险”,当时是业内第一家推出该险种的保险公司。目前,在团险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是意外险加医疗险,而针对意外等原因导致的失能、收入减少等情况提供的险种非常少。在国外,由于担心失业或遭遇意外后收入来源的减少,失能保险卖得非常好。但在中国,由于雇主认识局限、税制等原因,这款保险产品销售情况没有中那么好。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一些创新产品的认可,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问:近期,保监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寿险公司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您认为,保障型的传统险会成为保险产品的趋势吗?在保障型产品上,光大采明有哪些突破?   答:我个人并不认为未来保险产品趋势会完全导向传统险,因为每个保险公司的产品是有一定结构的,传统型、理财型或短期险将各占一定比例。如果一个保险公司只卖传统险,就会损失很多机会,如果只卖理财型保险,又会增大很多风险。这可以从最近一段时间的销售看出来,从2000年开始,两年投连险好卖,两年分红险好卖,但每一次波动之后都会对产品都有一个提升,因为任何产品都会有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   2009年,我们会推出一些保障性比较强、保费较低的险种。2008年遭遇自然灾害的群体,2009年可能出现的失业人群,这部分人是最需要保障的。针对这些人群,我们公司近期会推出一个定期寿险,包括重疾,意外、寿险等,而保费非常便宜,如投保人年轻一点,总保额25万元左右。一年的保费也只有几百元钱。最高可以买到3份。这对于那些刚刚工作或刚买了房子的年轻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险种。   对于教育金和养老金方面,我们也会有所突破。很多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把它们看成是一种储蓄,只关注结果,如更多地关注是否能在上大学前领到教育金,但事实上,教育金的支付是由父母来完成的。在教育金保险上,我们更关注父母。我们不仅要保证孩子在18岁的时候能拿到教育金,还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生活津贴、教育费用等,不管他的父母在不在、是否能够按时续保。   问:您能预测一下未来几年保险市场的发展吗?   答:现在,中国的保险行业已经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的阶段。新的保险公司不断进入市场,为争夺市场份额,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招数。可以想见,未来几年,中国的保险业将出现繁荣的局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公司稳定下来,也有一些会被淘汰出局。   未来三五年,保险产品创新会出现很多新的理念,尤其是最近保监会出台了一个文件,规定一个保险产品如果确属于创新产品。其他的公司两年之内不能引用这种模式,以此来保护产品创新。可以预测,未来3年将是产品创新的高峰期。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会因此受益,增加更多的选择。
系统分类:&>>&您(@)目前可用积分:332441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
3720 次点击
1:59:21 发布在
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暂时无派美国最近有不少与房地产有关的大公司相继破产,股市也动荡不安,不少人的“财产”都在缩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不少经济学家已经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我不想“班门弄斧”,这篇小文,只是试图从一个经济学“门外汉”的角度,用类似“科普”的白话,谈谈我对此事的理解。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始于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发展。在以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对美国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减弱以后,美国将什么作为它的经济继续前进的火车头呢?当时的美国联邦储备局局长格林斯潘先生,将目光瞄向了房地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以房地产为龙头,美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奇迹”。现在,用“马后炮”的眼光去回顾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奇迹”根本就是不健康的、是含有大量泡沫的。但在当时,格林斯潘却被许多人看成是“神仙”,甚至有不少美国人说:我不在乎谁当总统,我只在乎格林斯潘是否还当局长。那么,这个巨大的泡沫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破灭的呢?我们知道,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与中国人是不同的。他们不注重储蓄,而是喜欢先花钱、后挣钱。表现在住房上,他们不是先攒钱再买房,而是先借钱买房,住进去以后再慢慢还钱。用国内前些年的流行术语,就是“超前消费”。但是,美国人的超前消费一直是有条件的。以住房为例,一个人要申请贷款买房,他(她)首先要有足够好的个人金融信用,同时还要有首付房价20%的能力。这样,一旦出现断付的现象,银行就可以以当时房价80%的价格,较容易地将房屋拍卖,收回贷款。应该说,在这样的贷款条件下,银行是不大容易出现呆帐和亏损的,人们买房只能量力而行,房价的增长也不会明显地高过一般物价的增长而使其脱离本来的居住功能,成为“投资”的对象。这样的房地产,一般只能做到财产的保值,而很难做到财产的增值。很显然,这样的房地产业也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格林斯潘的政策改变了这个局面。这些政策,就是贷款条件的大幅度放宽和一系列所谓“金融衍生物”的产生。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左右,在美国买房子突然变得很容易了。过去个人信用不合格的人现在可以很容易地拿到贷款,过去普遍要求的20%首付,也可以因人而异地减免。我当时有一个作一年级住院医生(Resident)的美国朋友,就很高兴地告诉我他已经买房了。我很清楚此兄不仅有一大笔上学的贷款未还,而且日常生活一贯大手大脚。其经济窘迫地不时常做点moonlight(业余时间到其它医院作临时医生),连水电费有时都付不上。我很惊讶他居然能拿到贷款,他得意地说:“When your name is followed by those two letters, a mortgage becomes very easy(如果你的名字后面有MD(医学博士)这两个字母,按揭就易如反掌)。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当求大于供,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是这位朋友,五年后作完住院医生离开时,卖了房子后一算帐:扣去利息、房地产税和买卖房子的手续费,他等于白住了五年房子还有剩余。这样的高额“利润”,显然比租房子住要划算得多。就这样,房子在突然之间成了“投资”热门。这时,一种带有投机性质的金融衍生物----次级贷款应运而生了。所谓“次级贷款”,就是某人或某公司先从银行贷一笔款,然后再以比银行利息高的利息,将钱贷给银行不愿意贷的人,赚取差价。这些次贷公司的一部分确实有比较厚实的资金保障,而另一部分则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可以想象,在房价普遍看涨的时候,这样的公司可以一夜暴富,而一旦房价大跌,他们也很容易一夜破产。为了帮助银行和次贷公司招徕更多的顾客,又一种金融衍生物----Credit Default Swap (CDS, 国内有人将此翻译成“信用掉期违约”)产生了。它的职能是什么呢?是为那些缴不起首付的人提供“保险”。具体地说,如果你口袋里的现款不够缴20%的首付,为了让银行或次贷公司能放心地将钱借给你,你可以向CDS买保险。CDS并不贵,一年只要能缴得起一千美元左右这样的保险,你就可以拿到二、三十万美元的房贷。当你的财政出了问题,不能及时地缴纳本息时,如果你的房子拍卖得到的钱不够还贷款,CDS就可以替你补上不足的部分。当然了,如果你没有出问题,这笔钱也就成了CDS的利润。于是,买房子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许多纯粹为了投机而买房子的人),房价也越炒越高。飞涨的房价又进一步刺激了开发商的欲望,向银行贷来更多的钱开发新的住宅区。就这样,在这些政策和金融衍生物的推动下,美国的房地产业犹如奔腾的快马,将美国的经济以令人眩目的速度拉向前进。许多处于“中产阶层”的美国人,突然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这样说,有人会不理解:除了有两套以上房子的人,房价的升降怎么会改变居住者的财产多寡呢?换句话说,即使你的房价在五年之内从二十万猛增到一百万,只要你继续住在里面,它就仍然还是那个房子,“赚来”的八十万不过是笔虚钱,不卖房子是拿不到的。即使高价卖了房子,接下来买新的房子同样也要付高价,这等于是不赔不赚。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的思维就还是中国人的思维,美国人不是这样想、也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可以在继续住在房子里的同时,提前使用房子替他们“赚来”的利润,这个利润,就是住房抵押贷款。具体地说,当你的房子从二十万“升值”到一百万时,你可以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或贷款公司,拿来一百万的现金。除去缴还第一次的贷款,你至少还剩八十万。这八十万,你愿意花在什么地方,就可以花在什么地方。有人用它为子女缴学费,有人买名贵的跑车和首饰,也有人用它周游世界。对于想炒房子的人,他们就可以不断地抵押已有的房产,买进新的房子,形成“雪球效应”。如果你关心北京奥运会的话,你大概会记得美国体操队的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肖恩。肖恩的父母不是富人,他们用来为她请教练的钱,就是来自他们不断地抵押自己的住房。我很为她感到幸运,因为她赶上了美国房地产经济飞速发展的好时候,放在今天,她大概很难有钱实她的奥运金牌梦。如此高的房地产利润,无疑将藐视其它所有行业的微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投资其它行业呢?可是,美国人也是要吃穿的,这种虚拟的经济膨胀背后的实物是从哪里来的?说来令人感叹,这些年来,美国的两亿多人,基本上是靠别的国家的人养活的,其中主要是靠中国人养活的。美国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制造业了,即使那些老牌的关乎民生的产品,也大多是在外国的土地上、由外国工人生产的。也就是说,当许许多多美国人在房价的飞涨中兴高采烈地计算着自己财富的增量时,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们正在日夜加班为他们制造生活必需品。他们用那些绿色的纸,换来中国工人的血汗;而中国政府又将这些换来的绿纸以美国国债或美国公司股票的形式,还给美国去支持他们的房地产经济。当中国手里的绿纸多到美国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美元贬值来赖掉它们。这就是在《“新三座大山”的后面,是旧的三座大山》里,我为什么说,中国不存在一条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什么说,当改革走向私有化的那一刻,中国就注定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方向走去。泡沫不会无限大,它总有一天要破灭。当许多美国人为自己的发财而高兴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感到,自己支付房贷本息越来越吃力了。人人都知道,一百万和二十万房贷的月息是不一样的。于是,在疯狂地膨胀了十多年后,美国房地产这个大泡沫开始破裂。先是少部分人还不起贷款,他们将房子扔给贷款公司,一走了之。当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卖房的人开始超过了买房的人,于是房价开始下跌。这种跌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投机为目的购房人开始迅速出售手里的存货,这就使已经变冷的房地产业进一步地雪上加霜。许多次贷公司发现,他们收回来的房子已经大大贬值,已经资不抵债,于是,破产就成了必然。跟着,CDS破产,住房抵押公司也面临破产。这有点象生物体内神经递质的级联放大效应,昨天看起来还好好的大公司,一夜之间纷纷告急。不仅如此,与房地产相关的股票也开始贬值,社会的大量“财富”,就象高温下的水,莫名其妙地就从人间“蒸发”了,一场被人形容为“海啸”的金融危机,就这样好象跟人开玩笑似地从天而降。现在,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了据说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有人嘲笑美国政府的做法是“社会主义”行为。其实,说这种话的人,如果不是在调侃,就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政府介入经济吗?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谁说资本主义政府不介入经济?在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国家其实就是大资本的代理,他们根本就是合二而一的。政府不仅在必要时会以经济手段来维护大资本的利益,而且在有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以战争手段来达到同样目的。那些用美国政府的行为,来嘲笑中国“精英”的自由主义经济论调的人,实在是太天真了。现在,美国政府的救市行动究竟会有多大效果还很难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至少在目前,这场金融危机,还不是经济危机。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经济危机所具有的社会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大量倒闭和工人大量失业的现象,在现在的美国并不存在。是的,一些大的金融公司是倒闭了,但是,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些公司“倒闭”时发给员工、特别是高层员工的“红利”,大概是一个普通中产阶层的人一生都不一定能挣到的。那么,金融危机会不会进一步引发经济危机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好象并不大。原因不难理解,那就是美国今天已经没有多少制造业了,因此也就不存在产品过剩的问题;美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就业在第三产业,因产品过剩而导致的劳动力过剩也不太可能。房价贬值自然使美国人的财富减少,但只要房子还在,它的居住功能就没有消失。房子被银行收回,肯定会使房主破产,但也许房子本身的价值早已被房主消费了,他们可能并没有失去什么,只要还有工作,他们在公寓里也可以过得不错。股市的缩水当然会造成损失,但是,美国的股市不同于中国。中国的股市散户是拿了生活节省下来的钱去“钱生钱”的,股市的瞬息变化都关系到许多股民的生家性命。而美国的股市却是大量地由退休金和保险金支撑的,绝大多数股市里的钱不是用来投机,而是用来投资的。对于还没有到退休年龄的人来说,股值减少仅仅只有帐面意义,而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即使现在股市好到天上,这些退休金也拿不出来。如前所说,绝大多数人的美国人并没有多少“余钱”炒股,他们根本就是子用卯粮、超前消费的。因此,虽然现在美国的股市很糟,许多人也在议论,但普通美国人却很少因此恐慌。不管美国政府此番救市成功与否,谈论美国经济的崩溃都为时过早。世界历史上,老牌的帝国主义衰退,新兴的帝国主义称霸,可谓“你登场罢我登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帝国主义终究是要灭亡的,但是,只要我们客观地回顾历史,就不难发现: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是不经过战争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指望一场金融危机就让美国垮台和中国“崛起”的想法,虽然令人感到鼓舞,却很难令人信服。美国的金融霸权和美元强势,是它盘剥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在手段而不是它的内在实力。美国的真正实力是它的军事、粮食武器和它对世界能源的控制。一场金融危机不管对美国的打击多大,都不会使它伤筋动骨,况且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那么一批高度依赖美国的殖民地经济的国家。它们也许会比美国政府还积极地去救美国的金融。我说过,帝国主义一定会灭亡的,但一定不会在殖民地消失之前灭亡。虽然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的可能却令人忧心忡忡。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谈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但他们注意的似乎更多的是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我个人认为,中国的金融虽然或多或少地会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可能并不严重,因为中国的金融大体上还是相对独立的,还没有完全“与世界接轨”。这还要感谢改革开放的不彻底、感谢计划经济的“弊病”、感谢前些年“解放思想”的不完全。但是,金融的相对安全并不等于经济的安全。郎咸平经过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得出了中国经济“二元化”的结论,对这个结论,我是认同的。这个“二元经济”具体表现在制造业过冷和基本建设及房地产过热,尤其是房地产业,大有步美国后尘泡沫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制造业由于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在今天美国人收紧消费和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倒闭潮。一方面就业率很低的房地产大量的吸纳流动资金,并因为地产商为抬高房价人为空置而捆绑的银行贷款,一方面能够容纳就业的制造业出现萧条,大量解雇工人,中国经济出现了高GDP、低就业的分裂现象。目前,中国政府试图通过适当放松银根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发展,但在我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制造业缺乏活力,并不主要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是因为定货减少、市场疲乏。这就有可能使拿到贷款的制造商不是将钱投入到制造业,而是投入到他们认为能保值增值的房地产业,进一步加剧经济“二元化”。许多人,包括我这个经济门外汉都十分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启动内需。在今天的中国,启动内需这个人人都清楚的办法大概没有任何人能办到。三十年的改革分裂了中国社会。在造就了“改革家”引以自豪的一小批富可敌国的“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亿万工农大众被彻底沦为“弱势群体”。富人们除了声色犬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消费的了,而穷人们则什么都需要,却没有多少能力去消费。还有一批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他们是政府普通工作人员、公司“白领”、教育科研人员、小的私人业主和计划经济体系的离退休人员等。他们好象类似西方社会的“中产阶层”,本来应该是内需的主力军,但是很遗憾,他们实质上和中产阶层并无共同之处。因为中国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系统的大规模破坏,这批人丝毫没有西方“中产阶层”的消费热情,他们有的只有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对父母健康的担忧和对自身未来的恐惧。因此,不管你将消费的理由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他们中的多数也会紧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其原因就在这里。内需的疲软又碰上了信任危机。如果说,婴儿奶粉是无论如何都要消费的“铁杆”内需的话,一场“三鹿奶粉事件”将这根“铁杆”也拦腰折断了。现在那些亿万享受不到“特供”的普通百姓,还敢消费什么呢?对社会商品的信任危机,还不是最大的信任危机,最大的危机是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不久前,在一次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老百姓听说他们就要有“财产性收入”了,于是就将节衣缩食省下的一点钱投入到了股市,结果呢?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了。一个对自身腐败束手无策的政府,一个对群众言而无信的政府能“启动”什么呢?中国老百姓这头“骆驼”就差一根稻草了。今天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不至于摧毁中国政府的金融系统,但会不会因为对中国股市的冲击,变成压垮老百姓最后承受力的稻草呢?一场产品过剩、社会人口大量失业、进而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的经济危机,会不会从过去描述资本主义的课本里走进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呢?我没有答案,但我企盼历史对我的同胞不要太残忍。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不是螃蟹]
[ytliangxf]
[想补碘多吃盐]
[左路军3号]
[云倦云舒]
[闭上双眼陶醉]
[日月木水]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6:24 &&
会不会那是天知道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9:53 &&
1。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房地产经济泡沫与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2。美国金融危机的性质:不是经济危机,不会太影响美国经济本身发展,不会象20年代的大萧条那样,只是很多金融机构破产倒闭。3。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人生活水平,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高度依赖美国的中国经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13 &&
老百姓听说他们就要有“财产性收入”了,于是就将节衣缩食省下的一点钱投入到了股市,结果呢?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了。一个对自身腐败束手无策的政府,一个对群众言而无信的政府能“启动”什么呢?======================笑,真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3:41 &&
部分观点:【乡里人】: 一场资本游戏,中国拿资源拿人民的血命来陪美国玩,可谁来陪中国玩儿呢?! 【laotu】:虽然现在美国的股市很糟,许多人也在议论,但普通美国人却很少因此恐慌。------------------------------是美国婴儿潮的人集中退休期,他们的钱都在股市里,股市如果暴跌,他们去哪里领退休金?他们怎么不恐慌?没看到美国政府在拼命救股市?建议作者在自己最擅长和最有把握的领域发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6:39 &&
与主帖不同的观点:次债危机正在加速恶化或演变成全面经济危机&&&&时寒冰&&&&为了拯救次债危机,美国财政部又提交了一份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但是,无论美国怎样努力,由于金融衍生品过度发达的杠杆效应无限制地放大了风险,次债危机已经无药可救。昨天夜里,央视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我次债危机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我的回答是:第一,美国将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第二,次债危机向金融危机蔓延,接着将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蔓延,引发经济危机。采访内容将在今晚播出(9月23日21:30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首播,重播时间为: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9月24日凌晨1:30和早上9:30,央视一套节目东方时空9月24日17:05――也可能会推后一点)。我建议决策部门应该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打算。事实上,现在为时已经晚了,我们的银行和外汇储备,购买大量美国债券包括次级债券。央视记者问我有何良策,我说当初最愚蠢的决定已经作茧自缚,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在昨夜的采访中,还对美国为何在开始的时候掩盖次债危机的严重性、美国政府为何救两房而不救雷曼兄弟等问题进行了解读。&&&&此前,我已经在多篇文章中,阐述过我对次债危机的看法。以下为2008年刊发的与次债危机有关的部分观点:&&&&观点:美国次债危机正在从住房领域向金融领域延伸,使得投资人对美国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前景愈加担忧。&&&&――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有何影响?》&&&&观点:在次债危机蔓延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种种成本或风险转嫁行为保持警惕。&&&&&&&&&&中国没有为次债危机买单的义务。事实上,由于我们的大方,一些外国投资者从我国金融投资者获取的好处已经超过了其次债损失。&&&& ――日《再融资背后藏着多少猫腻》&&&& 观点:美国的救市只是改变了次债危机的阶段性走势,延缓了危机恶化的时间,并不能消除次债危机。次债危机的严重后果仍在释放中,次债危机的信号一日不解除,美欧股市的下跌就难以真正止步。目前,美国政府通过美元贬值,向其他国家输入通胀、转嫁危机。因此,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特别提到:“我现在所忧虑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日 《现代快报》《A股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逆转 》&&&&观点:对美国而言,次级债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精巧的设计把全世界许多知名金融机构都拖下了水……次级债衍生品,在关键时候发挥了绑架作用,当这个涵盖了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阵容豪华的救援队一遍遍地去救火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弄清楚火势究竟有多大。当近万亿美元注资无法产生效果,他们才惊愕地发现:由次级债衍生出来的创新产品,已经掘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而这个无底洞就是作为一个超级大坟墓而存在的,再多资金也填不满!&&――《南风窗》2008年第4月份《次债与金融泡沫的终结》&&&&观点:许多人把次债危机简单地看作一场金融危机,它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发生危机的前瞻,紧随次债危机的,就是美国实体经济根基的动摇,而这必然放大而不是缩小、加剧而不是延缓次债危机危害的扩散。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比较悲观的情况下,购买美国的房贷债券当慎之又慎。中国投资在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贷美和房利美中的债券面临困境,就已经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日《警惕美国又来中国推销房贷债券》&&&&观点:在受次债危机影响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内需的拉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和重要。&&&&目前,美国为了转嫁次债危机,施行弱势美元政策,加剧美元的贬值。美国在救市过程中,向市场输入流动性,继续向世界输入通货膨胀。&&&&――日《通压股市 来防治通胀是错误的》&&&&观点:美国次债危机经过短暂的稳定后,接下来会不会进一步恶化,是值得关注的。我个人认为,次债危机在未来可能继续恶化,终止美股的反弹,从而,对周边股市产生影响。&&&&――日《通胀压力会改变股市走势吗?》&&&&观点:美国次债危机,它让政府和银行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次级按揭贷款的巨大隐患一旦暴发该是多么可怖。&&&&――日《南风窗》《房价终会压垮谁》&&&&观点:早在2004年,格林斯潘就向国会发出预警:“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同,房贷美和房利美没有有效风险控制,却不断扩大的业务规模,潜藏很大风险。”&&&&  然而,中国掌管庞大外汇储备,掌控着人民血汗钱的有关官员,却对格林斯潘的警告置之不理。报告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证券的持有从3410亿美元三翻至9220亿美元,且偏重债券投资。仅2006年到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幅就高达32%,而日本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只小幅上升8%。在次债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孔的前夜,中国增持美国债券的依据是什么?&&&&――日《谁来拯救中国3760亿美元财富?》&&&&观点:伴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在近十年当中,或明或暗的外资及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楼市,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楼市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这些外来资金无法及时变现(房地产的变现能力是非常差的),而在次债危机不断扩散,美国等西方国家企业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些已经获利丰厚的资金亟需从中国楼市撤离,以规避中国楼市即将到来的调整。&&&&――日《鼓吹拯救楼市暗藏五大阴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53 &&
我判断三到五年之内中国会经历一个大范围的经济衰退。现在我们的出口还是增长,但是只是履行上半年的合同罢了。而这场经济危机影响到美欧日等所有发达国家,也就是我们的出口没有了市场,这种市场的衰退,明年就会非常明显。产品销售不出去,对于外贸依存率高达60-80%的中国来说,以为着死亡。那么只有启动内需,o(∩_∩)o...在现阶段启动内需就是个笑话。在高房价下,在房屋月供普遍占家庭月收入55%的情况下,同时社会保障机制还远远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谈内需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中央从政策到舆论无不是在打压房价,可是地方政府不为所动。皇上是要大清江山万万年,可是封疆大吏们不这么想,不管你是李家做天下还是王家做天下,我们都是臣子。能捞一天是一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6:45 &&
美金融专家称次贷危机比上世纪大萧条还严重 日 16:42&&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据拉美社9日援引金融分析家的观点报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更为严重的危机。原因是它给金融市场的其他许多环节都造成了真正严重的影响。   美国著名分析家、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指出,次贷危机有可能让美国付出将近3万亿美元的代价,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20%以上。这对美国经济乃至全世界经济而言都将是一次重创。   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虽然已经出现了种种大危机爆发的信号,但至今人们仍未对当前危机形成应有的认识,其原因就是它尚未呈现1929年“黑色星期二”的类似景象。   诚然,现在我们已经见证了贝尔斯登公司的破产和房利美及房地美公司的清偿危机,但到目前为止破产还仅限于金融部门。虽然一些大型手工制造企业也有些手头拮据,但美国经济距危机的第二阶段尚有段距离。进入第二阶段后就会像大萧条期那样,出现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失业和生产能力的破坏。   虽然危机的附属效应有可能在很远的将来才会到来,但似乎留给美国经济当局的可回旋余地却越来越小。近20年来美国经济在两大泡沫中得到滋养,使其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适当的就业。可是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上世纪90年代的证券市场泡沫使很多人产生了关于财富的幻想:人人都可以成为股票经纪人,在网络上自由地买进卖出。90年代末的调整使人们的幻想破灭,但很快另一个产生于房地产市场的大泡沫便降临了。近10年来,美国人的大部分负债和消费能力都直接依赖于房地产的担保证券。第二次的泡沫把美国经济拉出了1999年已经陷入的深渊,但是今天,它也破裂了。   此时惟一能帮助美国经济渡过难关的便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巨额注资。一年来,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集体出手拯救美联储和财政部。这些资本使美国经济这艘巨轮得以不至沉没。   美元之祸影响深远   也许此刻最重要的是让美国人不要对产生另一个泡沫以再次拯救美国经济而抱有希望。实际上,出现价格虚涨的商品是两种基础商品:能源和食品。显而易见,这种情况不会有助于拉动消费、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大萧条的幽灵就在不远处徘徊,也许这次的危机的确比1 9 2 9年还要糟糕。   在金融规模方面,对抵押贷款市场的调整远没有触底。那些没有卖出的房子将会进一步压低价格。这将给整个金融体系、银行和非银行部门带来深层次影响。   第二个衡量这场危机程度的指标是实体经济。次贷危机到底给实体经济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在美国5100万有住房的家庭中,有800万都在拖延偿还抵押贷款,而且正在失去自己的房子。然而,价格缩水30%将把陷入偿贷危机的家庭总数提升到2100万。   第三,需要对国际经济关系加以比较。当前的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受到两种巨额赤字拖累的经济体中,即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美国的外汇政策已经导致美元蒙受损失,虽然它帮助了美国的外部调整策略,但却使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受到了负面影响。 ==============次贷危机比上世纪大萧条还严重?这个观点和主贴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到底仅仅是金融危机还是会引发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8:59 &&
很多看法太武断了。“所谓的帝国主义盘剥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彻头彻尾的误导!没有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就没有今天的世界文明。对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分析也很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16 &&
1。美国金融危机的由来:房地产经济泡沫与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2。美国金融危机的性质:不是经济危机,不会太影响美国经济本身发展,不会象20年代的大萧条那样,只是很多金融机构破产倒闭。3。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人生活水平,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高度依赖美国的中国经济。-----------------------------------------你有看G7各国经济报道么,还是就看CCAV说的?没影响,美国就不用这么着急救市。而且救市计划很有可能解决解决不了问题,只是拖延一段时间而已。美国进入经济萧条期是不可避免的。邻国加拿大的经济已经受到冲击,制造业,林木业大规模裁员 ,旅游业受到很大冲击。旅馆生意只有原来的40%。加拿大的银行业比美国的良好很多。但政府官员已经说了在尽最大努力挽救加拿大经济。你就知道影响有多严重。这才是刚开始。英国和欧洲其他成员国的公司已经开始裁员。有些公司一裁就是200个。中国经济将受到重大影响,不然为什么D也急着要救美国的市?之前打压股市来降CPI,怕CPI太高,现在你想CPI不降都不行。把国人的钱都蒸发掉,现在却想刺激消费,那就是做梦了。自己搞个烂摊子出来,看你这次怎样收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40:07 &&
楼上说的好,耗尽民财,还想让老百姓消费,太幽默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49:47 &&
标题很有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13:01 &&
老百姓可怜的一点收入能维持温饱已经不错了,那有能力去拉动内需。美国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减少,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最终出现经济危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谁也不能''独善其身''也决没有''世外桃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17:18 &&
LZ能告诉我拆那的经济有哪天没危机过么?合资 人家是鸡生的蛋跟我们猪身上割的肉合资挂逼是迟早的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19:23 &&
倒霉就倒在听那些“主流”经济学家的话。
共 3720 次点击,23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73424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871 / 昨日发帖:2508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引发中国的经济危机?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瓶座会不会主动道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