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有哪些“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校园”的相关案例吗?

优秀案例︱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与成效
创建背景: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跨长江南北,与上海、浙江等共处于长三角地区。江苏历史悠久,人口繁茂,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政府重视教育,民间崇文尚学,各代人才辈出。目前,江苏共有中小学校7033所,中小学生784万人。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是学校健康教育新策略,是把学校作为健康促进场所,
通过政府参与和社区行动,提高学生、教职员工和社区成员的健康素养,改善自身和他人健康。在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自 1995
年引进“健康促进学校”这一理念,
并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推广应用。并在试点工作基础上面向全国推广。江苏省甲亢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始于2002年。
图片故事:2013年摄于盐城市亭湖区五星小学,小学生们正在练习“抖空竹”。“抖空竹”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抖空竹”是一项全身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改善视力,适合中小学生练习。
图片故事: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健康促进学校,在树立健康理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开拓健康活动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尝试。这是2004年健康促进学校验收时小学生们为评审专家表演自创的健康操。
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02年-年初,江苏省加入到WHO“健康促进学校创建”项目;以南京市为试点,14所中小学校参加了创建;2005年,14所中小学校全部通过国家级验收,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第二阶段:推广阶段2005年-年初,江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实施方案、评价标准;通过行政发文,要求各地学校积极申报;每年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健康促进学校在全省开展,
工作步入常态化。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09年-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2012年,江苏省政府明确要求2015年全省50%的中小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2015年底,全省健康促进学校达55.64%。
工作机制(一)建立工作网络1.
卫生和教育部门建立长期工作机制。成立了省、市、区(县)级“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由两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部门侧重于组织协调,行政推动;卫生部门侧重于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2. 组建专家团队。专家来自健康教育、学校卫生、体育、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
实行例会制度。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反馈和沟通,推动各级工作落实。
图片故事:2008年摄于在南京市召开的全省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会议,该会议对全省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当年通过健康促进学校验收的学校进行命名并授牌。
工作内容一:制定政策和标准1.
政策2006年,江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对辖区内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09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2012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该计划把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置于首位,并要求2015年全省50%的中小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
标准2006年制定了《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推广实施方案》、《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及验收评审细则;年两次修订标准,并对考核评估程序做了调整。
奖惩(1)教育部门。多地教育局将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纳入体卫艺教处的年度先进评比;纳入校领导的年度考核总成绩。(2)卫生部门。卫生系统将各地健康促进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到全省健康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中,并对各地工作排序。(3)退出机制。指导委员会对已创建成功的学校定期进行督导与复查,发现退步则责其整改,必要时撤销奖项并予以摘牌。
工作内容二:实施人员培训1.
行政人员培训。对教育、卫生部门行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2.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疾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指导能力。3
校长和教师培训。对具体实施人员,如校领导、教师、校医等进行培训,帮助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理解评审标准。
工作内容三:提供技术支持1.
提供技术支持。在创建过程中对辖区内学校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如指导学校评估健康问题、确定优先项目,制定干预计划等。2.
组织学习交流。通过举办现场会或培训班分享成功经验,组织申请创建的学校到创建起步早、成效好的地区实地参观学习,加深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的理解。
工作内容四:开发教材及传播材料1.
编写健康教育系列教材。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健康教育系列教材,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提供了规范教材。2.
开发教师用书。开发了配套教师用书,为老师备课提供参考。3.
开发健康传播材料。针对学校常见健康问题,设计制作了40多种卫生科普张贴画,覆盖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制作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系列光盘(1-4册,共20张)。此系列荣获了2015年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影视类一等奖。
工作内容五:评审与授牌1组织评审:由省教育厅和卫生厅联合发文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评审;2.评审等级:按金银铜牌三个等级周期推进,逐步提高与巩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成果与水平;3.评审方式: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学生测试和教师访谈相结合;3.命名与授牌:对通过评审的学校进行命名,并授予相应资质的奖牌。4.长效管理:对已创建成功的学校进行定期复查,实现长效管理,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学校特色活动(一)制定学校健康政策梳理已有的与学生健康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如健康食品政策、无烟政策、师生体检制度、传染病应急和伤害预措施等,对照标准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扬州市梅岭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膳食营养,制定了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通过一顿营养午餐,不仅为学生提供均衡营养,更借助这顿午餐,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让每个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配备了专职的营养师,制定午餐食谱、指导烹饪加工、培训食堂员工;调查学生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营养干预;利用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台开展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向教师、家长进行原料学、营养学、保健学知识的宣传等。如今,学校学生文明用餐、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逐步养成,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达99%以上。
(二)改善学校外部环境1.
改善基础设施。如改造或新建教室,改善采光条件,更换高度可调节课桌椅,购买电子教学设备等;平整或硬化操场,增设饮水设备与手龙头,改建食堂,改建厕所,增加蹲位等。
2. 改造校园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清除卫生死角等,营造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
3. 利用宣传栏,楼道、食堂入口、厕所等处张贴健康信息,将健康提示融入日常点滴。
(三)优化学校社会环境1.
尊重个体,尊重差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艺,让学生充分接受“爱”与“美”熏陶。
对贫困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具体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故事:无锡市三桥小学要求每位老师对接2名学困生,用午休及放学后的时间,与学生积极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出可行的方法,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 有畅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营造信任、和谐的氛围。
4. 提供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图片故事:常州市花园路小学的图书室安静整洁,中午休息的时候很多学生喜欢来这里看书或借阅。学生通过主动报名的方式担任图书室的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图书整理、维持秩序、保洁等工作。
(四)发展个人健康技能1.
强化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五有”: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评价)制度,保证每两周一课时;2.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健康教育活动,并将之作为老师和学生考核评优的指标。
3. 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如量体温、识别危险标识、打求救电话等。
4.养成健康习惯。包括良好坐姿、正确读写知识、个人卫生、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
(五)加强建设社区关系1.
学校及时向社区和家长通报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情况,争取社区和家庭对学校的支持;2.
学校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1次与健康促进有关的活动;3. 学校门口50米范围内不设立商摊。
(六)提供健康服务与监测1.
配备专职保健医生(老师)或者聘用当地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保健医生,并定期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学生和教师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预防性体检,建立师生健康档案。
3. 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常见病、季节性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具备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网络系统,实时收集学生因病缺课、危险行为、常见病、心理健康、教学环境这五大方面的数据。
图片故事:照片摄于2012年宜兴市培源小学科学课堂。培源小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孩子好奇、善于发现的特点,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身边的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动手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创建成效(一)覆盖全省半数以上中小学1.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共命名健康促进学校3913所,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55.64%,其中金奖269所,银奖1215所,铜奖2429所(3.82%,17.28%,34.54%)。
苏州地区尤其突出,截至2015年底,苏州市健康促进学校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79.06%。奖牌及金奖数为全省之首。
(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全省中小学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显示,小学创建前后为82.98%、88.35%;中学创建前后为83.27%、85.30%。创建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三)学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1.
与2010年比,201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良好,总体肥胖率控制有效,总体低体重率有所下降;2.
与2010年比,2014年中小学生龋患率和龋均均有下降,总体近视率上升速度趋缓;3.
与2011年比,2014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下降,总体缺课率从0.640‰下降到0.527‰。
(四)学校面貌发生显著改变1. 通过创建活动,许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
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加强,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3. 培育了师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胸怀包容,心态阳光,充满朝气。
(五)创建工作进一步延伸1. 盐城市亭湖区等地开展了“健康促进幼儿园”创建探索,初显成效。
2. 南京高校开展了“健康素养进高校活动”,探索在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创建工作的思路。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优秀案例︱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与成效
创建背景: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跨长江南北,与上海、浙江等共处于长三角地区。阶段:提高阶段2009年-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2012年,江苏省政府明确要求2015年全省50%的中小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2015年底,全省健康促进学校达55.64%。
创建背景: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跨长江南北,与上海、浙江等共处于长三角地区。江苏历史悠久,人口繁茂,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政府重视教育,民间崇文尚学,各代人才辈出。目前,江苏共有中小学校7033所,中小学生784万人。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推广。健康促进学校是学校健康教育新策略,是把学校作为健康促进场所,
通过政府参与和社区行动,提高学生、教职员工和社区成员的健康素养,改善自身和他人健康。在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自 1995
年引进“健康促进学校”这一理念,
并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推广应用。并在试点工作基础上面向全国推广。江苏省甲亢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始于2002年。
图片故事:2013年摄于盐城市亭湖区五星小学,小学生们正在练习“抖空竹”。“抖空竹”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抖空竹”是一项全身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协调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改善视力,适合中小学生练习。
图片故事: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健康促进学校,在树立健康理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开拓健康活动方面作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尝试。这是2004年健康促进学校验收时小学生们为评审专家表演自创的健康操。
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02年-年初,江苏省加入到WHO“健康促进学校创建”项目;以南京市为试点,14所中小学校参加了创建;2005年,14所中小学校全部通过国家级验收,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第二阶段:推广阶段2005年-年初,江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实施方案、评价标准;通过行政发文,要求各地学校积极申报;每年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健康促进学校在全省开展,
工作步入常态化。
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009年-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2012年,江苏省政府明确要求2015年全省50%的中小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2015年底,全省健康促进学校达55.64%。
工作机制(一)建立工作网络1.
卫生和教育部门建立长期工作机制。成立了省、市、区(县)级“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由两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部门侧重于组织协调,行政推动;卫生部门侧重于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2. 组建专家团队。专家来自健康教育、学校卫生、体育、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
实行例会制度。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导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反馈和沟通,推动各级工作落实。
图片故事:2008年摄于在南京市召开的全省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会议,该会议对全省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当年通过健康促进学校验收的学校进行命名并授牌。
工作内容一:制定政策和标准1.
政策2006年,江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对辖区内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09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2012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该计划把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置于首位,并要求2015年全省50%的中小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
标准2006年制定了《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推广实施方案》、《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及验收评审细则;年两次修订标准,并对考核评估程序做了调整。
奖惩(1)教育部门。多地教育局将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纳入体卫艺教处的年度先进评比;纳入校领导的年度考核总成绩。(2)卫生部门。卫生系统将各地健康促进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到全省健康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中,并对各地工作排序。(3)退出机制。指导委员会对已创建成功的学校定期进行督导与复查,发现退步则责其整改,必要时撤销奖项并予以摘牌。
工作内容二:实施人员培训1.
行政人员培训。对教育、卫生部门行政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2.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疾控、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指导能力。3
校长和教师培训。对具体实施人员,如校领导、教师、校医等进行培训,帮助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理解评审标准。
工作内容三:提供技术支持1.
提供技术支持。在创建过程中对辖区内学校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如指导学校评估健康问题、确定优先项目,制定干预计划等。2.
组织学习交流。通过举办现场会或培训班分享成功经验,组织申请创建的学校到创建起步早、成效好的地区实地参观学习,加深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的理解。
工作内容四:开发教材及传播材料1.
编写健康教育系列教材。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健康教育系列教材,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提供了规范教材。2.
开发教师用书。开发了配套教师用书,为老师备课提供参考。3.
开发健康传播材料。针对学校常见健康问题,设计制作了40多种卫生科普张贴画,覆盖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制作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系列光盘(1-4册,共20张)。此系列荣获了2015年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影视类一等奖。
工作内容五:评审与授牌1组织评审:由省教育厅和卫生厅联合发文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评审;2.评审等级:按金银铜牌三个等级周期推进,逐步提高与巩固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成果与水平;3.评审方式: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学生测试和教师访谈相结合;3.命名与授牌:对通过评审的学校进行命名,并授予相应资质的奖牌。4.长效管理:对已创建成功的学校进行定期复查,实现长效管理,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学校特色活动(一)制定学校健康政策梳理已有的与学生健康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如健康食品政策、无烟政策、师生体检制度、传染病应急和伤害预措施等,对照标准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扬州市梅岭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膳食营养,制定了严格的食堂管理制度。通过一顿营养午餐,不仅为学生提供均衡营养,更借助这顿午餐,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让每个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配备了专职的营养师,制定午餐食谱、指导烹饪加工、培训食堂员工;调查学生的饮食和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营养干预;利用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台开展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向教师、家长进行原料学、营养学、保健学知识的宣传等。如今,学校学生文明用餐、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逐步养成,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达99%以上。
(二)改善学校外部环境1.
改善基础设施。如改造或新建教室,改善采光条件,更换高度可调节课桌椅,购买电子教学设备等;平整或硬化操场,增设饮水设备与手龙头,改建食堂,改建厕所,增加蹲位等。
2. 改造校园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清除卫生死角等,营造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
3. 利用宣传栏,楼道、食堂入口、厕所等处张贴健康信息,将健康提示融入日常点滴。
(三)优化学校社会环境1.
尊重个体,尊重差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艺,让学生充分接受“爱”与“美”熏陶。
对贫困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具体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故事:无锡市三桥小学要求每位老师对接2名学困生,用午休及放学后的时间,与学生积极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出可行的方法,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进步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 有畅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营造信任、和谐的氛围。
4. 提供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图片故事:常州市花园路小学的图书室安静整洁,中午休息的时候很多学生喜欢来这里看书或借阅。学生通过主动报名的方式担任图书室的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图书整理、维持秩序、保洁等工作。
(四)发展个人健康技能1.
强化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五有”: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评价)制度,保证每两周一课时;2.
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健康教育活动,并将之作为老师和学生考核评优的指标。
3. 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如量体温、识别危险标识、打求救电话等。
4.养成健康习惯。包括良好坐姿、正确读写知识、个人卫生、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
(五)加强建设社区关系1.
学校及时向社区和家长通报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情况,争取社区和家庭对学校的支持;2.
学校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1次与健康促进有关的活动;3. 学校门口50米范围内不设立商摊。
(六)提供健康服务与监测1.
配备专职保健医生(老师)或者聘用当地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保健医生,并定期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学生和教师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预防性体检,建立师生健康档案。
3. 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常见病、季节性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具备伤害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网络系统,实时收集学生因病缺课、危险行为、常见病、心理健康、教学环境这五大方面的数据。
图片故事:照片摄于2012年宜兴市培源小学科学课堂。培源小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孩子好奇、善于发现的特点,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身边的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动手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
创建成效(一)覆盖全省半数以上中小学1.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共命名健康促进学校3913所,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55.64%,其中金奖269所,银奖1215所,铜奖2429所(3.82%,17.28%,34.54%)。
苏州地区尤其突出,截至2015年底,苏州市健康促进学校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79.06%。奖牌及金奖数为全省之首。
(二)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全省中小学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显示,小学创建前后为82.98%、88.35%;中学创建前后为83.27%、85.30%。创建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三)学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1.
与2010年比,201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良好,总体肥胖率控制有效,总体低体重率有所下降;2.
与2010年比,2014年中小学生龋患率和龋均均有下降,总体近视率上升速度趋缓;3.
与2011年比,2014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下降,总体缺课率从0.640‰下降到0.527‰。
(四)学校面貌发生显著改变1. 通过创建活动,许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
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加强,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3. 培育了师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胸怀包容,心态阳光,充满朝气。
(五)创建工作进一步延伸1. 盐城市亭湖区等地开展了“健康促进幼儿园”创建探索,初显成效。
2. 南京高校开展了“健康素养进高校活动”,探索在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创建工作的思路。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国内外校园火灾事故的案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内外校园火灾事故的案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