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苹果崖城山庄村的精准扶贫,我老爸把手续都办好了,去银行贷款,说年龄大不给贷,当我打工回家的时候

额头深刻的皱纹和斑驳的脸庞,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当地人给断掉的鼻子贴上了创口贴,一时在网上走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条条公路如玉带串连着偏远山乡,一个个灰墙蓝瓦的新村庄干净整洁,一张张欣喜的笑脸写满了幸福与自信……阳春三月,走进礼县,初升的暖阳泼洒大地,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个个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礼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4年底贫困人口12.24万人,贫困村240个,贫困面26.1%,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基础设施滞后、土地贫瘠、地处偏远的山区,是全县减贫脱贫难度最大、最难啃的“硬骨头”。去年以来,礼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下大力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集中发力,大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歼灭战。
  片区攻坚 咬定目标啃“硬骨头”
  “以前,家家门前都是烂泥路,家畜粪便随处见,现在可好,建起了统一养殖区,硬化了小巷道,新修了文化广场,村子一下子变得干净整洁了……”崖城乡木树村的李育娃高兴的说。崖城乡三河沟流域今日的变化,正是礼县实施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去年,礼县把白河,大滩,崖城,洮坪4个特困片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贫困程度、地理特征、自然生态和产业布局,坚持“整合力量,集中攻坚,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片区攻坚思路,按照“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原则,编制实施规划,加大项目整合,将9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以上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在4个特困片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增收、易地搬迁、公共服务、金融支持、能力素质提升等项目六大类128项,投入资金8.5亿元,占全县扶贫攻坚整合资金的83.3%。崖城特困片区共整合项目资金1.59亿元,其中重点实施的三沟河流域连片开发共整合项目资金7360万元,涉及到村到户项目24项,覆盖10个村人,做到了资金精准投放。
  分类施策 精准发力“拔穷根”
  初春的礼县,咋暖还寒,位于石桥镇的海升集团千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一派繁忙,数十名当地群众招聘到园内开展果树剪枝改型作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里的农民除了得到土地流转补偿外,还有公司的务工收入,农民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翻。2015年,礼县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设立了2500万元的精准扶贫产业专项资金;将全县土地出让金留县部分的20%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筹集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县财政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将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3.5%用于扶贫工作。同时,制定了《礼县鼓励扶持特困片区产业扶贫办法》、《加快土地流转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办法》、《礼县畜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礼县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通过积极落实各类产业激励政策,2015年新发展苹果2.4万亩、核桃7.7万亩,苹果产值达到9.36亿元,经济林果总面积达112.4万亩,中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和8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7个,累计达到653个,带动农户27014户。
  抱团作战 多轮驱动“铲贫障”
  “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拓宽了礼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也激发了山区群众依托网络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去年,礼县实施电子商务培训和创业“双千工程”,电商实现网上交易38742万元,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66万美元。同时,积极协调引导各金融机构主动服务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开发、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165亿元。与甘肃银行建立金融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受理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50万元。建成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291个,注入资金3790万元,实现了240个贫困村互助社全覆盖;统筹人社、农牧、扶贫、妇联、科技、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举办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240期,现场指导744场次,培训贫困户21142户,培训率达74.5%;编制了礼县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总体规划,2015年全县通过“双联”途径争取到计划外项目26项,总投资达4.06亿元。各级双联单位全年累计帮办实事3302件,总投资13.7亿元,协调帮助实施各类项目1982项,总投资达8.9亿元,各级双联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力在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党群互动、双向受益的生动局面。
  2015年,礼县完成生产总值309540万元,同比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2980万元,同比增长11.32%;大口径财政收入37100万元,同比增长25.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8.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899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4元,同比增长12.1%,全面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两当兵变纪念馆是两当兵变暨红色革命文化园区建设项目的组成部...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破解甘肃精准扶贫的“密码”|党建|驻村_凤凰资讯
破解甘肃精准扶贫的“密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昔日“苦甲天下”的甘肃,30多年来扶贫成果也“傲甲一方”,上千万人拔穷根,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温饱不易,脱贫亦难,而要让一方水土如今富裕一方人,实现小康,更是谈何容易?
原标题:破解甘肃精准扶贫的“密码”新华社记者王宏伟、谭飞、张钦、梁军昔日“苦甲天下”的甘肃,30多年来扶贫成果也“傲甲一方”,上千万人拔穷根,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温饱不易,脱贫亦难,而要让一方水土如今富裕一方人,实现小康,更是谈何容易?1994年,大旱,徐粉琴家里打下的麦子折合成钱,只值162元。为找“活路”,她第一次出远门,到新疆闯荡。如今,为寻一条富路,41岁的徐粉琴回到家乡甘肃环县,从县里的“草根MBA”班上,学会了做特色羊羔肉,有了“我要当老板”的自信,又获得一笔4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她的农家小餐馆名叫“志成”,寓意有志者事竟成。从找“活路”到寻富路,与命运抗争的,岂止徐粉琴一个。众所周知,扶贫剩下的“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啃,但最近3年,甘肃省年均减贫140万人,反而进入历史上减贫最快的时期。这其中蕴含着什么“脱贫密码”?到2020年,甘肃能不能不拖后腿,交出一份合格的扶贫答卷?●资源和力量向贫困地区聚集●布楞沟村,一个东乡族语意为“崖边”的小山村,甘肃省东乡县的众多贫困村庄之一:10多年前,村民马瓦给盖房时不小心摔落在地,昏迷不醒。7个壮汉抬着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从沟底爬到山顶公路上拦到一辆顺路车。3年前,记者初访布楞沟村,全村人眼中的“首富”,是中过40万元彩票的老人马尔萨。老党员马义布家的低矮土坯房里,床单只盖住半面炕。但如今,布楞沟村水入户,路变宽,羊变多,房变新,全村公认的新首富是马达武,靠的是养羊1800多只。一所小学红旗招展,精致的教学楼和校园里绿色的塑胶小操场,非常醒目。这个苦旱少雨、人口超过理论承载量9倍的地方,今年整体脱贫。从“崖边”村到脱贫村,是超常规的“攻坚拔寨”和更精准的扶贫投入。68户群众用的自来水,是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惠赐。长达20多公里的水泥路,是由对口帮扶东乡县的中国石化捐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村民们规模养羊的第一桶金,是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等。全村3年来扶贫资金投入超过4000万元,还有“双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县乡扶贫干部、对口帮扶企业等谋士、智囊,倾其所有策划、筹谋。啃“硬骨头”难度大,决心和力度更大。像布楞沟这样,整个甘肃都在最大程度地集聚资源和力量,向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聚合。干部力量向贫困村聚集。2012年起,甘肃派出1.5万个单位的47万余名干部“联村联户”,与1.56万个贫困村的67.1万户贫困户结对子,不脱贫、不达小康不脱钩。今年,甘肃继续整合双联干部、挂职“村官”、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6220个贫困村重组驻村工作队,同时选派1099名得力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穷之因越联越清晰,富之策越联越精准,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和基层组织的堡垒保障作用得到空前加强。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聚集。2013年,“1236”扶贫攻坚行动,投融资并举,一揽子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富民产业、实施异地搬迁、加强支撑、保障公共服务、提升农民能力素质,力求“六大突破”。今年,“六大突破”进一步细分为一纲十七目,集成创新为甘肃“1+17”精准扶贫方案。它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20年,甘肃省级财政要把1563亿元投向扶贫。如果按人均折算,每个贫困人口每年6200余元。资金的大规模整合与倾斜投入,正在改变过去甘肃扶贫到处愁钱不够的窘境,如何把钱花精准、出效益成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新课题。政策机制保障向扶贫聚集。巨大投入配上精准“滴灌”,扶贫效益才会更高。自“双联”探索逐户因村施策后,“1+17”从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6个方面架设“保障”网,从饮水、动力电、交通、易地搬迁、富民产业、教育、卫生、文化、小额信贷、劳动力培训、电商、生态、人才支持等17个方面架设“滴灌”网,622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贴身防止跑冒滴漏。贫困户的获得感大大增强,可贷到小额贴息贷款,获得免费技能培训,看病报销比更高,孩子上幼儿园和中高职有系列免费,等等。低保标准也大幅提高,失去自我发展能力的特困户,可政策性脱贫。政策机制的保障犹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扶贫攻坚战,攻的是硬骨头,拼的是硬保障。山上引来洮河水,砖混房替换土坯房,贴息贷款圆了养牛的愿望,通渭县马营镇回岔村贫困户张雄如说,今年三喜临门。而在县委书记令续鹏看来,还有一喜,干部走“穷亲”更勤,和百姓更亲了。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四年来,一拳紧接一拳,不断集成创新,可谓拳拳到位、虎虎生风。●干部紧迫感催生扶贫新增量●核桃书记、苹果县长……近两年,陇南市一批“县官”玩手机、爱触网。其中,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因网上叫卖核桃出名,而礼县副县长、“80后”潘喆,发动一批农村“90后”搞电商,卖火了苹果。“互联网正在把贫困地区的万山阻隔,变成虚拟世界的近在咫尺”。陇南干部的言谈,透露出政绩观的转变:电商扶贫给当地不会带来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和财税收入,却昭示着群众增收的新可能性。精准扶贫正在带动整个甘肃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与心思在变,干部状态与作风也在变。2013年到2015年,甘肃省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三年里进行了两次长达三个月的扶贫大调研。仅2015年,在扶贫大调研的基础上,甘肃先后召开9次省委常委会、2次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和7次省委改革领导小组会,深入研究扶贫对策;同时召开党外人士和“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从今年8月至11月,甘肃省委已分层次、分类型召开了双联助推、驻村工作队落实、基层党组织保障等8个现场会。“从自己做起,带头把精力和心思聚焦到扶贫攻坚大决战上。”甘肃省委书记说。前所未有的深入调查与深入研究,为的是将贫困之因把脉更精准,扶贫之策谋划更精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增收放缓,环境约束收紧,全省还有417万人要脱贫,减贫速度不能降。必须对照“四个全面”,从改革创新中寻找扶贫增量。“不摘帽子,就让位子”。甘肃扶贫改革,首先瞄准“关键少数”,消除恋栈“贫困帽”的惰性。2013年,甘肃明确,消除贫困有期限,成效显著的县级党政正职提拔重用,扶贫不力者降职调岗。在11月底召开的甘肃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上,王三运介绍,对2014年扶贫开发业绩突出的8名县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10名县长转任县委书记,对考核“一般”的3个县6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组织调整。今年,甘肃取消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GDP考核,重点考核减贫增收、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党建。年轻干部“逢提必下”,先到扶贫一线干出实绩。干部的紧迫感是“原动力”,更多创新、探索出炉。和许多贫困户一样,定西市安定区双乐村人沈永东,过去想养羊没有钱,想贷款没担保,养羊计划搁浅了好几年。最近,他借助村里的互助担保社,到银行1周内贷到5万元,买了10只羊。村里的互助担保社,是定西市金融办主导的一项金融扶贫实验。去年,这个村拿30万元做担保增信资金,建起村民互助担保社,资金存入银行后可按1:5比例放大,村里可获150万元贷款额度,供村民使用,而互助社为降低风险,会主动帮银行贴身管理贷款用途。在甘肃,仅金融扶贫,就有互助资金、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为了进一步缓解贫困户融资难,甘肃省今年实施了一期为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3.5万贫困户发放126.3亿元贷款。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说:“精准扶贫是难,只要主要领导亲自抓、持续抓就不难,只要干部真动脑筋、真想办法也不难。”甘肃省委的决定掷地有声:把全面小康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是精准扶贫的集结号,也是冲锋号。●市场力量发掘贫困商机●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的炭化稷表明,早在8000多年前,先民就已探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发展旱作农业。现在,遗址周围的大片麦地已换成大片果园,而且是品质优良、大受市场欢迎的苹果黄金产地之一,许多秦安人靠种植苹果实现了稳定脱贫。旱麦变苹果,既是政府引导之功,农民探索之劳,更是市场不断选择、发掘与支撑的结果。农民从此不再只盯着地皮和肚皮而劳作,而是踏着市场变化的节拍、价格跃动的节奏而起舞。如果这一片贫瘠的黄土地还是只种点旱地粮食,数千年来的生产方式何时才有质变,何时才能告别贫困?一方水土富裕一方人,需产业扶贫掀起生产方式“革命”。过去,有的地方行政强力推动,结果种植规模变大,但增产不增收;有的企业怕被请去扶贫,因为这几乎是“出血”的代名词。其实,市场自会引导企业主动寻找商机,哪怕是贫困之地。2014年,在兰州市经营20多年蔬菜和餐饮业的龚志荣,来到定西市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成立“跃雅森农庄”合作社,流转土地种菜。他不怕“出血”,因为他看中的是贫困地区土壤洁净污染少。不到两年,三益村1.2万亩荒山得改造,山上修通水泥路,接引自来水。由此,1000个现代农业大棚建起来,120多贫困户彻底告别了行路难、吃水难,并通过分红和打工,人均增收5000多元。城市消费升级,渴求绿色、安全,贫困村多的是“处女地”,而企业有钱善谋。企业、农民合作互补,三益村实现了传统扶贫6年才能达到的效果。这中间,政府没有大包大揽,除了必要的服务外,就定了一条规则:有资格贷扶贫贴息贷款的贫困户,可拿贷款份额入股合作社。这个政策被写入甘肃省的“1+17”精准扶贫方案中,正在全省实施。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扶贫苦地能变投资热土,贫困角落能发掘独特商机,企业参与扶贫会有“饥饿感”。政府开发必要的公共产品,同样能提高企业参与扶贫的深度。最近,甘肃省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吊起一些企业的胃口。天水市甘谷县腾达职业技校校长张维林,与县扶贫办合作,以精准扶贫对象的信息和用工需求为底子,做了一个求职网站。他邀请许多企业在网站注册,招工信息一经发布,系统就会自动匹配出合适人选,为双方牵线搭桥。一些保险公司则感到,保险业过去在贫困农村发育慢,是因为保险公司在这里底细不清触角短,不敢深入。只要精准扶贫大数据做实,他们跟进产业扶贫,开发农业保险产品的成本和顾虑就能大幅减少。因为用好和用活了市场力量,近年来,陇东的苹果、陇中的马铃薯和中药材、陇南的油橄榄和花椒等等产业都已小有名气,抗风险能力也在增强。蓬勃兴起的农村电商市场还在进一步放大那些山货土产的知名度、影响力与销售规模。11月初,甘肃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连续观摩了三个市的七个扶贫点。干部们且行且思,省委书记、省长现场点评,参会干部现场谈观感、学经验、找差距。切切之情令人动容。让记者印象深刻的还有,同样是养鸡,圈养变成了山林放养,先养后售变成了按订单定规模;同样是种蘑菇,挑担卖变成了网上售;同样是扶贫贷款,贫困户如今除了自己用,还能投资赚息或入股分红。这些细微的变化,由政府催生和培育,也无不体现出市场力量与经济手段的巧妙作用。●投资创业激发内生活力●15天卖出苹果8吨多,在黑马频出的电商世界,这不过是毛毛雨。但如果这是一名“90后”扶贫“闯客”全裸创业的结果,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甘肃礼县桃坪乡小伙郭辉,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无积蓄、无店面、无果园。但半个多月前,他手拿一部手机,脑藏数条“点子”,一面在网上找客源接订单,一面在家乡赊欠苹果保货源,再用回款一点点还清欠款。他说,5年后他就30岁了,虽然现在做得很艰苦,但相信那时候会闯出一片天地,真正“而立”。裸闯能走多远,人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志无价,闯可贵。因一批扶贫“闯客”哪吒闹海,陇南市电商扶贫,促进就业1.7万多人。拔穷根,“闯客”不嫌其多,唯恐其少。在甘肃的贫困村,村村现在都能找到“闯客”。他们不甘心当既扛麻袋又种粮食又养羊的“杂家”,而是要做紧盯市场自学技能的技工,俗称大工。有的已分不清是大工,还是小老板。精准扶贫,最终是精准地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活力。从今年起,甘肃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贫困户唯有在帮扶中学会搏击市场,敢创业、会投资、能赚钱,才能真正告别贫困。放眼未来,甘肃精准扶贫的路径清晰,从2015年到2017年,集中攻坚,年均脱贫100万人以上,啃下大头和硬骨头;从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消除整体贫困,所有贫困县乡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不易,小康更难。一项统计显示,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程度比全国均值低8.13个百分点,主要贫困市县又比全省均值低3到9个百分点;要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仍需年均增长两位数。在甘肃东北部的环县秦团庄乡,徐粉琴的“志成农家餐馆”已开业4个多月。虽然小本微利,但她坚信,积少成多,小康有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50581
播放数:739345
播放数:412677
播放数:1178164
48小时点击排行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礼县:开拓创新推进精准扶贫
日09:39&&来源:
原标题:礼县:开拓创新推进精准扶贫
  坐落在礼县县城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礼县被史学界称为“秦人的发祥地和摇篮”,境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秦王朝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馆藏展示礼县秦早期文化的青铜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件。许亚文
  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杜举红
  聚焦4个特困片区集中发力,把“扶贫之水”浇到最旱的“庄稼”上;通过一个个网店把苹果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建成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291个,推出“秦果宝”“e捷贷”等金融产品,给贫困群众提供最大的资金支持……盛夏时节,走进礼县农村,让人感受到变化最大的是昔日一个个贫困村,各级干部凝心聚力、勇于创新,抓得实、干得好的是精准扶贫这一号工程。
  礼县总人口54.29万,其中农村人口46.9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县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有贫困村24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2.3%,贫困人口数量居陇南市首位,长期以来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之一。
  近年来,礼县把扶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攻坚途径,着力推进整流域整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全县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从2011年至2015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6.66万。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525元,增加到2015年的50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五年排名全市第一,贫困乡村发展条件不断改善,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礼县连续四年在全市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
  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进程中,礼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积极探索创新资金投入、片区扶贫、产业激励、金融扶贫、双联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精准扶贫效应不断扩大。
  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筹集设立了2500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将全县土地出让金留县部分的20%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筹集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县财政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有力保障了精准扶贫资金投入。2011年至2015年,共实施整村推进113个,项目覆盖2.2万户,9.7万人,共投入各类资金7.1亿元。通过项目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培育和壮大了农村支柱产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扶贫贵在精准,为瞄准靶心,聚焦发力,礼县把特困片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将9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以上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白河、大滩、崖城、洮坪4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在4个特困片区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增收、易地搬迁、公共服务、金融支持、能力素质提升等项目。同时,鼓励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向4个特困片区聚集,对在特困片区创办特色产业基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实行奖励扶持,带动特困片区贫困群众快速增收、稳定脱贫。
  为拓宽特色产品销路,礼县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实施电子商务“双千工程”,邀请淘宝大学专业讲师开展电子商务培训500多人次,组织电商扶贫培训6650人次,有效带动就业5670人。发展专业电商团队30个、电商应用企业63家、直销代销网店1226家,研发网销特色产品商标45个,引进物流企业27家,发展乡镇快递站点94个,物流快递实现全覆盖。组建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和29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创建66个电商扶贫示范村,建立扶贫带贫示范网店66个,与330户贫困户实现了结对帮扶。2015年,扶贫示范网店全年完成网上交易1.2亿元,其中线上412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网上交易1136万元。创新推出“义卖+就业+代销+代购”“电商助残”“爱心苹果”等电商扶贫典型做法,电商企业用工重点招收贫困家庭成员,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苹果,同时为贫困群众网上代购生产资料和代销农产品,帮助增收减支达300万元。成功举办“2015中国甘肃陇南(礼县)苹果产销电商对接洽谈会”,签约资金达12.9亿元。全县电商实现网上交易3.87亿元,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66万美元,礼县苹果淘宝网销量稳居全国前三、西北第一。
  为解决资金瓶颈制约,礼县创新资金投入模式,积极协调引导各金融机构主动服务精准扶贫、特色产业开发、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推出了支持果农增收的“秦果宝”、支持电商发展的“e捷贷”等效益好、易操作、可推广的金融产品。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创新“贫困户+致富能人、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等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模式,采用分期分批、先贷后帮、成熟先贷等办法,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165亿元。建成村级扶贫资金互助社291个,其中新建196个,注入资金3790万元,实现了240个贫困村互助社全覆盖。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范围,贫困村便民金融服务网点累计达到245个,有金融服务网点的贫困村达到174个,有2.2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农业保险。
  扶贫先扶智。礼县是我省劳务大县。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礼县创新技能培训模式,统筹人社、农牧、扶贫、妇联、科技、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建立以县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为主平台,乡村、部门实训基地为骨架的培训网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定向按需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资质认证相结合、农业科技与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技能提升与培养致富带头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切实增强培训实效。累计培训贫困户21142户,培训率达74.5%。在全县240个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科技特派员、创建2户科技示范户。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认证、品牌培训、营销宣传,做优做强“礼贤妹”“礼贤大嫂”两个劳务品牌,制定了《礼县家政服务员技能培训方案》和《礼县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标准》,实行免费培训,并给予误工补助,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每组织输出一名农民工补助200元的就业援助“职业介绍补贴”政策,扶持培育了一批劳务输出带头人、经纪人和劳务中介机构,促进了劳务经济快速发展。
  为推进双联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礼县坚持“在联上做文章、在为上下功夫、在制上有创新、在变上看成效”的双联工作理念,制定了深度融合双联扶贫两大行动的安排意见,编制了礼县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联动总体规划,努力实现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在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上的“四个融合联动”。按照动态调整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干部帮扶力量,高标准组建29个乡镇双联扶贫工作站和240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联村任务较重的省市双联单位所联系的67个贫困村充实加强了58个县直单位帮扶力量,实现了干部帮扶力量向全县240个贫困村聚集,省市县帮扶资源优化配置。组织集中开展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邀请省市组长单位进行了授课,对全县1500名驻村帮扶队员及双联干部进行了2期轮训。建立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双联帮扶工作,统筹项目争取和组织实施,通过省直单位联席会议议定双联帮扶事项8大类23项,并对形成的《备忘录》及时跟踪落实。协调争取省直组长单位省发改委为23各省直单位联系村统筹安排了总投资达1823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2015年全县通过双联途径争取到计划外项目26项,总投资达4.06亿元。各级双联单位全年累计帮办实事3302件,总投资13.7亿元,协调帮助实施各类项目1982项,总投资达8.9亿元。同时,组织开展各类双联督查、检查活动20多次,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各级双联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力在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党群互动、双向受益的生动局面。
  在此基础上,礼县创新社会扶贫模式,深化内引外联,聚集社会帮扶资源,借助国家对口帮扶、全省双联行动等机制平台和联县领导、联村单位力量,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友好企业、团体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协作,扩大社会扶贫实效。国家质检总局帮扶礼县建立了旅游信息网站和残疾人就业计算机培训中心,在上坪乡帮助发展优质大黄基地4000亩;北京市丰台区与礼县建立合作友好关系,举办了“2015甘肃礼县苹果北京推介会”;省工商联捐赠礼县的“光彩事业”资金249万元集中用于崖城片区三沟河流域贫困群众危房改造;江苏省海安县、香港华腾集团董事长颜芝为2个贫困村捐赠扶贫互助基金80万元。鼓励支持县内社会组织、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引导春天药业、鑫晟源等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800亩,社会扶贫效应不断扩大。
  通过一系列符合礼县实际,又受群众认可的创新举措,礼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资金瓶颈得以破解,劳动力素质全面提升……
  如今走进礼县,一条条公路如玉带串联着偏远山乡,一个个白墙绿瓦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一颗颗正在生长的苹果挂满枝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挂在村民们憨厚的脸上……这些美丽的画面如歌如诗,传递着精准扶贫给贫困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展现着秦皇故里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勃勃生机。
(责编:高翔、周婉婷)
兰渝铁路兰夏段顺利开通
兰渝铁路兰夏段(兰州东至夏官营)段于6月28日6时顺利开通,标志着欧亚大陆桥与渝新欧大通道交汇兰州枢纽被彻底打通。据悉,在兰州东至夏官营段开通运营之前,兰渝铁路兰州枢纽、重庆枢纽、南充至高兴单线、渭沱至重庆北正线已顺利开通运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礼县苹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