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有何分歧

率;y表示货币收入;u为其他随机因素;弗里德曼认为,上述货币需求函数是P和Y的一阶齐次;?M1dpy??f?rb,re,?,w,,u?从;决定,而不受名义价值的影响,如果在(1)式两边同;M?1dPP??f?rb,re,?,w,,u??;其中,V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此式与剑桥学派的现;16.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答:(1)货币主义从货
率;y表示货币收入;u为其他随机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上述货币需求函数是P和Y的一阶齐次函数,若P和Y发生变化,则货币需求也将同比例变化。将函数两边同时除以P,则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M1dpy??f?rb,re,?,w,,u?从该式中可看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由实际变量PpdtP??
决定,而不受名义价值的影响,如果在(1)式两边同时除以Y,则可得到:
M?1dPP??f?rb,re,?,w,,u??YPdtY??1?1dPP?V?rb,re,?,w,,u?Pdty?? ?1dPP?,w,,u??M 即Y?V?rb,re,?Pdty??
其中,V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此式与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M=KPY十分相似。 弗里德曼对现代货币数量说的表述及其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贡献。首先,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被视为一种资产,而不仅仅是交换媒介,因此,货币需求理论就成了资本理论或财富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弗里德曼确立了预期因素在货币需求理论中的地位:弗里德曼认为,根据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价格变动率,市场利率和其他资产的收益率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预测。弗里德曼的这些观点为后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开辟了发展的途径,同时也使理论具有较大的政策意义;再次,弗里德曼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有关货币需求的一些因素,如利率、收入等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一方面为货币需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使货币需求研究的结果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16.试比较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上海大学2000研)
答:(1)货币主义从货币数量说和自然率出发,认为虽然是随机地变动,例如通货膨胀会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是经济本身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凯恩斯主义从市场非出清,价格工资刚性假设出发,认为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是必然的。
(2)对于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替换效果)的不同态度,货币主义认为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理性预期学派把理性预期概念和自然失业率结合起来,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论在短期或在长期均不存在,这样政府采取的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机抉择的政策就是无效的。凯恩斯主义却认为有效。
(3)政策主张的不同。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而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理性预期学派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凯恩斯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完全相反。
(4)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凯恩斯主义则没有这种观点。
(需删除)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评判。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为: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主张政府制定并公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形成公众的稳定预期,同时政府还是要管理货币储备、政府开支、总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等,使之稳定在一定水平上。③改善和刺激劳动供给,降低自然失业率。
s17. 假设附有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为Y=Yf+200(P―Pe),总需求函数为
Y=1000+G+20Ms/P,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Yf=4000,Pe和P分别为人们对物价的预期和实际的物价水平。
(1)如果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近期不会有政策变化的预期,名义货币供给Ms=1000,政府购买G=1000,实际的物价水平是多少?
(2)如果中央银行宣布名义货币供给增加1000,且言行一致,产量水平和实际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如果中央银行公开宣布增加名义货币供应1000,实际却增加了5000,产量水平和实际价格水平是多少?(南航2006研)
答:(1)根据题意,近期内政策预期不变化,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有: d00?20?1000 P
解得:P?10。
(2)货币供给增加1000是中央银行宣布的,因此,P?Pe,产量仍是Yf=4000。这时的价格为:
00?20?2000 P
解得P?20。
(3)中央银行宣布增加货币供给1000,因此这时的Pe?20,但实际增加了5000。因此附有理性预期的供给函数为:
Ys?(P?20)?200P 总需求为:Y??6000 P
6000 P令总需求等于总供给:200P??
解得P?30,Y?6000。
18.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
答: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1)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假定和理性预期假设),从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非出清理论。
19.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答:(1)凯恩斯的所讲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2)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亦即一定的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导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须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预期利润,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因此,假定某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会上升,国民收入会下降。凯恩斯认为,这时需要由政府用膨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1.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和工资粘性的?由此提出的经济稳定政策是什么?
(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
答:(1)价格和工资黏性的理由。参见概念题第1题。
(2)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可以通过图10-1表示出来:
假定经济最初处于总需求曲线AD0和总供给曲线ASK的交点A所确定的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分别为y0和P0。在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被签订后的某一天由于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1,这时,实际收入下降到y1,价格水平下降到P1。这时,政府有两种选择:一是使该经济停留在价格水平为P1,收入水平为y1的萧条状态(至少短期如此);二是政府采取旨在刺激需求的政策。新凯恩斯主义主张第二种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总需求曲线又从AD1回复到原来的AD0的位置,从而经济又回复到原来充分就业的状态上。由于直到这一年的年末,尽管厂商和工人都有理性预期,但原有的劳动合同没有到期,这样,就没有新的劳动合同签订,这意味着ASK曲线并没有变动,从而上述稳定化政策是必要的。
除了迅速恢复充分就业的必要性以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斟酌使用的政策还有另外一个必要性,即:当外部冲击到来时,这种政策可以抵消外部冲击,使总需求曲线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这就是说,在上图中,使总需求曲线不从AD0移动到AD1。例如,当出口下降时,可以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来补充出口量下降。
2.分析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歧。(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
答:(1)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要政策特征
①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凯恩斯主义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主张用国家干预代替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由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②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特征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是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弗里德曼是该学派的公认代表,此外还有英国的沃尔特斯、帕金和弗里希等。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是,货币最要紧,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标准;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货币量的变动,从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来加以调节。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概念
所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特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否稳定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与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并无直接关系。其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般取决于三个条件:①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②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③货币当局能否如其所愿的控制货币。
(3)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的实行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而对物价的影响不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②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货币主义不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认为财政政策只能导致物价的变动,对总产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他们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总供给曲线的假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3)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学派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虽然存在着时滞,但它可以系统地影响产出等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由于经济运行不稳定,必须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
b.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经济运行。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范倡导者看来,货币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能动性的短期经济稳定作用,货币当局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它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权衡取舍,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经济周期”行动来抵消波动,稳定经济运行。
c.货币政策存在时滞。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②货币学派的观点
货币学派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
制造者。即“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他们是从下面几个方面阐明其政策观点的:
a.相信经济本身存在自动调节功能,在没有中央银行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行动情况下,产出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理论上,经济会表现出一种固有的自我调节机制,随着时间变化,它可以自动消除紧缩和通货膨胀缺口,这一机制源于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伸缩性。
b.认为用来操纵社会总需求的相机努力不起作用,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和经济生活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并且这种相机的货币政策无助于稳定产出和就业,并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c.与上述观点相适应,主张放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试述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理论与政策的评判。(北方交大2002研)
答:理性预期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个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形成。由于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有密切联系或相近,因此又称它为激进的货币主义,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J?巴罗和尼尔?华莱士等。
(1)理性预期学派阐述其观点的两个依据: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的假说。①理性预期假说。经济学中的预期是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预期作为经济主体活动的特征,支配着他们的现实行为,也是经济现在与未来联系的纽带。在理性预期之前,已经有了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等预期假说。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人们只凭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判断,而把当前可用的信息及知识排除在预期形成机制之外,理性预期则更注重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所谓理性预期是在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预期,按照理性预期行为的结果必须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②自然率的假说。理性预期学派赞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进一步指出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当然,就业量大于自然率的状态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中,由于厂商和工人发现物价上涨所造成的错觉后,一切又将回复原状。政策制定者想要其政策有效,就必须通过对两个通胀率的差额的影响来造成人们的幻觉,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想要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质。
(2)理性预期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评判。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①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是以对厂商和工人的暂时欺骗而维持的,但人们会从上当中吸取教训,逐步使他们的预期更接近于准确,则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内必然是无效的。②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考虑的模型里所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这意味着人们只运用过去的经验而不是全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化利益,而且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着同一类型的人(如劳动者)有不同的函数或方程,行为不一致的人不是理性人。凯恩斯主义中的以上两点都违背了理性人的假设,而且凯恩斯主义在评价政策成败时,往往以总量的增长作为政策优劣的标准。而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看守者,因此评价一项政策,应该从微观的角度来考虑。凯恩斯主义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有的社会成员可能会有的福利损失。
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可以用新古典模型来说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且认为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素(如外汇波动等)引起。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7等内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 自然失业...第19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0页 免费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 暂无...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掌握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并了解...  第十二章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二章新古典...7.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的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 答:原...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7页 5财富值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 新...  ;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 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  第九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二、内容结构 三、重点和难点 1.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尔雅宏观经济学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A、新古典主义学派 ? B、货币主义学派 ? C、凯恩斯主义学派 ? D、新凯恩斯...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宏观经济学第二...(2)内生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不同 内生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不同...期刊分类:
800家正规期刊分类一览表
本期刊为正规期刊,已通过真伪查询!本期刊可免费赠送一本当期样刊!本期刊可用于职称评审!单位、国家均认可!
当前位置: >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作者:张馨予;胡旭;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2010年18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摘要】: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目标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得出结论:货币供给量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同样不存在任一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所以,在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单纯使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是无效的。【论文正文预览】:一、引言随着我国政府1998年取消分配实物住房,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2003年以后,房地产市场进入蓬勃发展的繁荣期,国内市场巨大的居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促使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商品住宅价格的波动性不断加剧。与此同时,在我国较低利率背景下【文章分类号】:F224;F822.0;F293.3【稿件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参考文献】:葛奇;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钱荣堃;论“后凯恩斯经济学”两大流派的分歧[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易梦虹;形成中的“欧洲货币联盟”及其前景[J];世界经济;1980年08期禾谷;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J];世界经济;1980年08期杨德明;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说和货币主义的历史命运[J];世界经济;1980年10期石今;弗里德曼教授谈通货膨胀问题[J];世界经济;1980年12期何泽荣;有关我国银行作用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1980年03期厉以宁;评美国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之间的论战[J];经济问题探索;1980年02期林继肯;实现四个现代化
不能搞通货膨胀[J];财经问题研究;1980年04期厉以宁;当代资产阶级货币理论的某些动向[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1期黄国石;;宏观经济模型及其控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滕仲飞;;谈对现行货币政策的认识[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彭义伟;;让消费信贷活起来[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王军波;邓述慧;;中国社会游资问题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程绪正;严广乐;刘建香;朱礼庆;陆曙东;;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陈式龙;;金融管理预防风险的探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严广乐;张久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计量经济学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李朋林;胡华清;梁巧转;;理性预期与长期合同下的产出变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袁林;;王莽布泉初探[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袁涛;;常州地区抗战时期的民间地方币[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黄凤羽;西方经济学关于我国通货紧缩实证分析[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记者
建军;日本经济仍在衰退[N];财经时报;2001年王维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会退出历史舞台吗[N];金融时报;2001年王维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会退出历史舞台吗?[N];金融时报;2001年吴云;欧洲央行缘何大幅降息[N];人民日报;2001年张巍;日本:货币政策孤掌难鸣[N];中国经营报;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胡海鸥 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分行 赵慈拉;央行不应以准备金为资金来源[N];国际金融报;2002年龚刚;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叶灼新;宏观经济决策的失误及其代价[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上海东新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段福印;货币制度与价格指数[N];上海金融报;2002年安福仁;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刘克崮;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曾钢;金融国际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冯用富;汇率制度:理论架构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徐强;资本市场发展、增长机制变革与货币政策体系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黄立新;汇率制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王春雷;通货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吴青;外资与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陈静;通胀指标监控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马晓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王秋华;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龄及其金融市场条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张晓玲;我国近几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效应浅析[D];暨南大学;2000年蔡永兴;论澳门货币及货币政策[D];暨南大学;2000年朱剑彪;论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0年陈家茂;通货紧缩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D];暨南大学;2000年张冰;当前我国通货紧缩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许彦;论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江武成;过剩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稿件标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研究【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发表期刊期数】:《》2010年18期【期刊简介】:《商场现代化》杂志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探讨国内外现代商业管理经验和介绍现代科技在商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刊发精选的国内外现代商业流通领域理论研究成果与现代贸易经济理论的科研论文。其严格化,标准化及权威性在......更多杂志社()投稿信息【版权所有人】:张馨予;胡旭;
更多详细信息:
相关专题:
推荐期刊: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实力代理杂志社征稿、杂志投稿、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2.假设货币需求为L=o.2Y-10R,货币供给;(1)求IS和LM方程;;(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3)政府支出从lM亿元增加到120亿元时;(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华中科大);四、论述题;1.试用IS-LM模型分析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2.IS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北方交大 )
2.假设货币需求为L=o.2Y-10R,货币供给为200亿元,C=60+0.8yd,T=100亿元,I=150亿元,G=100亿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lM亿元增加到120亿元时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华中科大)
四、论述题
1.试用IS-LM模型分析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及局限性,你认为这一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重庆大学 )
2.IS-LM分析主要说明什么问题?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北师大 )
3.IS-LM曲线模型及政策含义。(武大 )
4.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人大 )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概念题
1.自动稳定器(东南大学 ;北方交大) 2.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武大 )
3.货币创造(厦门大学 ) 4.货币乘数(武大 ;东南大学 )
5.法定存款准备金(武大 ) 6.法定准备金率(上海财大 )
7.功能财政(武大 ) 8.公开市场业务(中国海洋大学)
9.基础货币(上海财大 ) 10.派生存款(中南财大 )
11.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厦门大学) 12.再贴现(北师大 )
13.实际货币供给(中央财大 ) 14.信用创造论(中央财大 )
15.货币政策时滞(人大 ) 1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厦门大学)
二、筒答题
1.什么是公愤的货币效应?(对外经贸大学)
2.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北京工商大学) 3'评论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主要标推?(北师大)
4.利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治理经济衰退?(南开大学)
5.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的?(中南财大)
6.试述经济中自动稳定器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上海财大)
7.简要叙述国家预算的功能o(对外经贸大学)
8.简述政府的财政政策原理。(对外经贸大学)
9.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功能。(武大)
10.叙述并比较货币政策的三个主要手段。(南开大学)
11.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中南财大)
1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人大)
三、 计算题
1.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C=600+0.8Y,投资函数为I=400-50r,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250+0.5Y-125r,货币供给Mc=1250(单位元均是亿美元),价格水平是P=1,试求:
(1)IS和LM的方程。
(2)均衡收入和利率。
(3)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4)设充分就业收人为Y*=5000(亿美元),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
就业,要增加多少购买?
(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
(6)画草图表示(4)和(5)。(复旦大学)
2.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观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仍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x%,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试求:
(1)活期存款乘数。
(2)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
(3)狭义货币供应量川。(东南大学)
四、论述题
1.生活中,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供给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态是怎样的?(人大)
2.&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旧论&比较,&新论&新颖之处何在?(复旦大学)
3.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是什么?它们分别由哪些集团所掌握?(人行)
4.货币政策最终日标选择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上海交大)
5.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形式及其适应的范围o(上海交大)
6.试评述凯思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人行)
7.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原理出发,评析1998年来我国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及其效果。(中央财大)
8.试评述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主张。(南开大学)
9.简述微观主体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人大)
10.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有何分歧?(厦门大学)
会发生什么呢?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概念题
1.总需求函数(武大) 2.劳动供给曲线(中央财大)
二、 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需求?(人大)
2.决定总需要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
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思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人大)
5.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可以向后变曲?请给出说明?(人大)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变业下的有效需求。(天津财大)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请就此分别作说明。(武大)
三、 计算题
1.设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r,,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M=150。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四、论述题
1.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武大)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上海财大)
3.根据J5曲线方程和W曲线方程推导总需求函数,并说明函数中的参数对总需求函数的影响及其经济学含义?(对外经贸大学)
4.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武大)
5.证明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函数Y=f(P)(Y:总需求,P:价格水平)的斜率为负数。(上海财大)
6.主流经济学派是如何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人大)
7.试结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并简要说明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武大)
8.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其政策含义如何?(人大)
9.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意义。(中央财大)
10.试推导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出其政策含义。(人大)
11.已知:线性生产函数、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为:gw=-ε(u-u*),其中gw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ε为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试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北大)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概念题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45等内容。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统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整理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考研真题。才思教育网址: 北大光华管理学...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 (第 19 版) 第 10 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6经济学考研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必考题(上)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Born To Win 2016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论述题必考题(上)临近 2016 考研,报考...  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 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 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013 年中山大学 893 经济学(含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  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 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历年...  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 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 历年...  Born to win ___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资料, 经济学参考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