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挣三四千是出国打工最挣钱的国家还是开出租

最新播报:
珠海另类的城镇化,让农村不再消失
20多年前,钟志盛决心逃离农村,做一个城里人,但几经漂泊后,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海澄村,日益升值的宅基地和迅速改变的农村面貌,让这个地处特区珠海郊外的农村重新焕发吸引力。
逐渐加速的城镇化,让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村不断从地图上消失,但在珠海,一场深刻影响未来农村命运的革命却悄然拉开了序幕,当地试图保留一些有地理或资源优势的农村,通过单独规划、就地改造的方式,让农村、产业和城市化融为一体。就像是一股洪流,越来越多的农民如今开始从城市回流农村。
在政府投入上亿元改造海澄村村容村貌后,这个曾经闭塞的村落看上去更像是一个A级风景区。“这里还是农村,但也是城市”,钟志盛说。城市和农村原本泾渭分明的边界逐渐模糊。
从城市回归农村
工资跟城里差不多,又能照顾父母,住房条件也比城里好
三灶镇海澄村在地图上只是珠海最南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一条阔绰的六车道公路将这里与40多公里外的市区相连,如果不堵车只需40多分钟车程。气派的珠海机场和航展馆就在马路对面,近在咫尺,沿街新近被改装和粉刷一新的三层高洋楼让人恍惚来到了西班牙。
44岁的村民钟志盛见证了这个村落奇迹般的崛起。早年因为物质贫乏,劳动力缺乏,他和当时很多孩童在8岁读书的年龄就成为家里的半个劳力。1986年上高中时,父亲承包了一个药店,他又多了一份工作——— 给父亲看店、进货。
第一次到珠海进货,城里的高楼大厦、百货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闪烁的霓虹灯都让钟志盛犹如《红楼梦》里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震惊不已,他第一次感受到农村和城里的巨大落差,并从此坚定了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梦想。
1989年,钟志盛高中毕业,与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离开老家,外出打工,“当时根本没想过以后还要回农村”,钟志盛说,后来经朋友介绍,他人生第一份工作是在珠海香洲一家百货商场当销售员,第一个月900多元的工资让他既兴奋,又有些不安,因为一个村民种地一年也未必能换来这么多钱,后来看很多人下海经商,一夜暴富,他又跟朋友合伙做起了小生意,折腾了几年时间,小有所成。
1997年,正当钟志盛打算在城里大展拳脚,作为长子的他却被日渐年迈的父亲叫回身边。在孝道和追逐个人梦想之间,钟志盛最终选择了前者,他坦言自己当时并不情愿,但拗不过父亲,于是打算回家呆一段时间,却意外的赶上了海澄村第一次发展的浪潮。
珠海当时为修建机场西路和航展馆,从1996年开始至1998年陆续对海澄村多条村民小组进行整体搬迁,并在航展馆对面统一划拨一块地安置村民。钟志盛记得,当时一亩农地补偿标准是3000元,农民自建房屋根据房屋的质量、位置,每平米600到700多元,现在看来价格很低,但在当时却是一笔巨款。1998年,钟志盛拿着征地款,在安置点修建了一栋3层半的小洋楼,一家人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几乎同一时期,类似的小洋楼在海澄村遍地开花,原本贫穷落后的小村落一夜间消失了。
航展馆、机场路和珠海机场的修建,也为这个世代依靠种地和出海捕鱼为生的偏僻农村带来商机。钟志盛说,光这几个大项目就有3000多名工人,加上海澄村几条村民小组整体拆迁,村民自建房请的工人,一下子就有五六千人,他们要在村里住宿、消费,不少村民瞅见了商机,从事房屋出租,村里也建起了海澄市场。
钟志盛后来在海澄村市场管理公司工作,得益于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工人们,这个珠海当时最偏僻的菜市场生意很是红火,员工收入也不错,他记得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1100多元,比当时城里同类型工作还略高。
“工资跟城里差不多,又能照顾父母,住房条件也比城里好”,钟志盛一番权衡,发现城里和老家农村的落差正在迅速缩小,交通也日益便捷。原来通往三灶镇的唯一一条小山路在机场施工后便荒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敞的水泥路面,如果向往城市的繁华,到镇里坐摩托车只要十几分钟。回城里的念头从此越来越淡,他开始安心在农村生活。
一天能挣几万
一些村民在航展馆外卖盒饭给游客,短短几天居然赚了十几万元
比起钟志盛,同是田心村民的海澄村强记饭店老板黄军(化名)更为幸运。40多岁的他最初以出海捕鱼为生,风里来、浪里去,日子辛苦却攒不下几个钱,1990年左右干脆跟老乡一起外出打工。
1996年,珠海第一届航展举办,家住航展馆对面的黄军仍不名一文,此时的他更加没有意识到这个盛会后来竟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转折。航展刚开始,他认为这只是一群人来看看热闹,直到航展结束,黄军无意中从老乡口中得知,一些村民在航展馆外卖盒饭给游客,短短几天时间有人居然赚了十几万元。黄军深受刺激,1997年结束打工生涯,转而在航展馆几十米外的一条马路边上搭建了一个临时铁皮房,经营起了一家小餐馆,“当时根本没有多少外地人来这里消费,我就是为了等第二年航展赚点钱,先占个地方”。
1998年,第二届珠海航展如约而至,黄军凭借餐馆优越的地理位置,来消费的游客排起长龙,由于餐馆面积小,座位少,很多客人没地方坐,讪讪离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从眼皮子底下跑了。
2000年左右,为了招揽更多观众,他又在距航展馆新闻发布厅正对面约300米的地方,搭建了一个面积更大的茅棚,作为临时餐馆,尽管条件简陋,生意依旧火爆。
此后,随着航展的举行,黄军的财富如滚雪球般壮大。2006年,他花钱购买地皮,斥资百万建起了一栋占地五六百平米、高三层的酒楼。2012年第九届航展期间,当被问及一天能挣多少钱时,他保守地说:“一天的营业额至少四万。”
航展经济带来的暴利令村民瞠目。早年航展期间,村民卖一个鸡蛋开价10块,一瓶矿泉水20块,一个盒饭50块,后来随着政府规范秩序,价格才逐渐回落。有村民出租房屋屋顶,给那些不愿意买票的游客观看飞行表演或拍照,一天也能获利上千元。
钟志盛说,一届航展不到七天,不少村民将屋前屋后的空地租给观众停车,光收停车费一周也能挣好几千。坐在家门口就有钱挣,很多早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又纷纷回村里。
逾4成人暴富
养老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福利之多令城里人眼红
当航展搅热海澄村之际,二十多公里外的斗门区井岸镇新堂村伴随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工业园区开发热潮在2001年迎来了“飞跃”。
1999年,国家级新青科技工业园落户该村旁,至2001年,两年时间吸引包括全球代工巨头伟创力等众多项目落户,大量外来工涌入。世代务农的村民们起初还感到迷茫,直到2001年才突然意识到工业带给村里的商机。原村支书林智仔回忆,2001年,该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40万元,是一个有名贫困村,从这一年开始,村集体便通过出地,引入私人资本参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商住楼等集体产业出租,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迅速攀升。
截至有数据可查的2010年,新堂村集体物业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近6倍。同年村集体收入突破700万,比2001年翻了17倍之多。村民们纷纷建起了五六层的出租屋,光收租,一人一年收入就有上万元。
“以前村民都喜欢往外跑,后来都是往家跑”,新堂村一名村民说,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已经不错了,但回家建一栋出租屋,一间房屋租金300元,二十间一个月就能挣六千多,比打工轻松得多。
据了解,新堂村常住人口有2500多人,村里5层以上的楼房有上百栋,绝大多数都是用来出租,租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万人。最近十年来,村集体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长,村民中有四成以上变成了百万富翁。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新堂村2012年入选珠海首批“幸福村居”示范村。政府为此投入一千万元希望将新堂从出租屋和厂房林立交错的“城中村”塑造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社区”。
过去的两年,新堂村将一条旧街改造成岭南特色风情街,修建了一个休闲广场和一个休闲公园,并对流经该村的一条河涌进行改造,累计投入1518万元,虽然距离“城市社区”依然较远,但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在福利方面,富裕后的新堂村令很多城里人都“羡慕嫉妒恨”。一位60多岁的老村民如数家珍:村里老人有养老金,孩子考上学校有助学金,困难户、单亲母亲有生活补助;村民买农保、医保,村里也给补贴。老人用两只手掰指头都数不完,补贴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据说,村里每年仅福利支出就要数百万元,而加上国家、市、区、镇的补贴,数目极为可观。这位老村民告诉南都记者,光靠村里发的福利,他一个月不用干活就能拿到约900块钱。
“现在城市还没有农村好,没有宅基地,没有分红,原来城里好歹还有医疗、养老两项比农村强,但这几年也被比下去了”,租住在新堂村的一位小伙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找一个本地姑娘,入赘当农村,享受农村的福利,“至少少奋斗十年”。
现任村支书林兆新不无自豪地说,新堂村每月还给每个村民发60元的“买米钱”,村中老人女性满55岁、男性60岁可与城里人一样享有“养老退休金”,每人每月700元。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对于一个打工月入三四千块的二十七岁女人,嫁一个三十七岁,年收入才十多万,有房车,但长相一般的男人是, 对于一个打工月入三四千块的二
对于一个打工月入三四千块的二十七岁女人,嫁一个三十七岁,年收入才十多万,有房车,但长相一般的男人是 于一个打工月入三四千块的二十七岁女人,年收入才十多万,嫁一个三十七岁,有房车 匿名 对于一个打工月入三四千块的二十七岁女人,嫁一个三十七岁,年收入才十多万,有房车,但长相一般的男人是
车子!要他能给你欢乐!爱情不分等级这不是钱的问题,车子,即使这些都没有,那都是身外之物!只要他爱你!重要的是,以后也会有的,有没有房子:他能对你好,你和他在一起很开心,年龄,挣多少,幸福,钱,房子
嫁什么样的不亏
不亏女人亏大了,
热心网友
你是小三吗,男的都37结婚了吧
热心网友
只要她自己愿意就行了
热心网友一个农民打工月挣三四千,而干几十年的教师还不到两千,没法生活,太可怜,真正老黄牛,老板太黑
一个农民打工月挣三四千,而干几十年的教师还不到两千,没法生活,太可怜,真正老黄牛,老板太黑
如题,一个农民打工月挣三四千,而干几十年的教师还不到两千,没法生活,太可怜,真正老黄牛,老板太黑。
/bbs/74242.html
工资是有地区差异的。如果不想放弃本职工作又想增长收入可以换个地区工作。 但是孩子们好可怜,他们没办法选择换个更好的学校。 老师是心灵的天使,我相信你也是。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简单的工作做到完美。你一定能成功的!
哦~农民工干的时体力活儿,是暂时性的;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干的是一份安稳和清闲,不能单纯得从工资上比的!不过,干几十年教师还不到两千,真的太憋屈了!咳,这个社会呀~
挣多挣少是看职业来的吗,农民也有1000多的啊,老师也有发财的啊,这个要看个人的命运了。黑板肯定黑啊,黑板难道叫白板啊。
哦~农民工干的时体力活儿,是暂时性的;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干的是一份安稳和清闲,不能单纯得从工资上比的!不过,干几十年教师还不到两千,真的太憋屈了!咳,这个社会呀~
工资是有地区差异的。如果不想放弃本职工作又想增长收入可以换个地区工作。 但是孩子们好可怜,他们没办法选择换个更好的学校。 老师是心灵的天使,我相信你也是。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简单的工作做到完美。你一定能成功的!
挣多挣少是看职业来的吗,农民也有1000多的啊,老师也有发财的啊,这个要看个人的命运了。黑板肯定黑啊,黑板难道叫白板啊。当前位置:&>&&>&
河南否认“截留”农民工:就业全凭个人意愿
核心提示最近,有多家媒体报道,与往年不同的是,春节前,东南、华南等许多传统的用工大省就已经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出现了中西部与东部争抢农民工的状况。那么,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今年有没有&截留&农民工就近就业呢?  昨天,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河南还有800多万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就业,不仅欢迎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也鼓励到省外就业,农民工在省内还是省外打工,完全凭个人的意愿,不存在&截留&一说。  [数字]河南还有8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就业近两天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的办公室成了新闻会客厅,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以及浙江媒体纷纷造访。  这一切源于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兔年春节尚未过完,中西部与东部就开始了农民工&争夺战&。  在郑州火车站,富士康郑州厂区也早早摆出了摊位,现场招聘农民工。从节后郑州举行的招聘会上,与往年相比,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大多提高了自己的薪酬待遇,销售、管理、服务等岗位的基本工资增幅都在15%~20%,一些制造企业招聘的技术工人工资涨幅更是高达30%.浙江电视台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目前到浙江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比往年也少了许多,比如义乌的一些企业,年前回家的农民工年后许多人不再回去了。&河南是否也在采取措施截留农民工,留在本地打工?&  &河南目前还有800多万富余劳动力,不仅欢迎农民工在家就业,也鼓励到省外就业。农民工在省内还是省外打工,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愿,不存在政府截留一说。&昨天上午,吕志华明确表示。  吕志华介绍,我省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4700多万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力3200多万人,至去年年底我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2363万人,还有800多万人需要转移,任务仍然很艰巨。  [说法]  农民工:哪里挣钱多就去哪里这几天来,郑州市解放西路新建成的立交桥下开始慢慢热闹起来,每天都能聚集数百名前来求职的农民工。他们或蹲或坐在天桥下和人行道上找工作,其中多数是厨师、电焊工、勤杂工等。  在苏州做了几年厨师的老冯,去年以来和妻子在郑州找活。&在外虽然工资比在家高一些,但现在房租、物价都在涨,在外吃穿住行,还有通信费,杂七杂八地加在一起,除去这些,最后跟在家打工也差不多。&  最主要的是老冯的儿子今年该上小学了,&孩子长期和奶奶一起生活,又不能带到苏州去上小学,想想还是在家附近找活干吧。&  而20岁出头的余嘉本来准备像往年一样,跟老乡节后到广东去找活,但在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通过富士康郑州厂区普工的面试后,决定留下来。&在外即使每月能多拿1000元,但几乎不能真正融入那个城市。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还是要回家。&  郑州市职业介绍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正月初七中心开门以来,6天以来,已经有3600多人通过了富士康郑州厂区的面试被录用。  &哪里挣钱多,我就去哪里,辛苦几年,给孩子以后读书存点钱,我就回来做个小生意或开出租车。&在郑州盘桓了几日的信阳农民工周良说,他还是准备去广东,老乡已经给联系好了工作。  &农民工到哪儿去打工,还是要看哪儿的企业工资待遇高,劳动环境好,能不能达到农民工的基本要求。&吕志华说。相关阅读用工荒蔓延抢人大战上演 三四千元难招木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工挣钱小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