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开那个店致富的农村会是什么样?

查看: 176|回复: 11
未来的30年,中国农村会变化成什么样子呢?
如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搞的很好,一个孩子的家庭已经非常多。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大多选择了留在城市,未来农村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谢邀。恰如30年前,谁也不会清晰地知道今天的农村是这个样子一样,30年前会是什么样子,也是勾画不出来的。即使勾画出来,也不算数。30年前,中国的改革刚刚从农村发端,当时的改革,是从最边远落后山区年年要救济的地方开始的。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村民以托孤(即如果失败遭遇不测,孩子由其他村民抚养)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手指印,同年11月,贵州日报以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通栏标题,报道了贵州极为贫困的顶云公社,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办法。记得之后,小平有个说法,对于落后的地方,索性用丢包袱的办法,让他们去搞(大意)。出于解决农民吃饱肚皮的这些探索,在极度短缺的年代,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引领了中国改革的方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是农村的主动改革,推动了被动的城市。30年后的今天,星移斗换,中国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化的进程来带动,农村成了被动的一方,没有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进一点提高容纳农民进城的空间,消除已有的2.5亿农民工的半城市化现象,中国农村的进一步改革,就没有充裕的条件,农村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受阻。我认为,这是中国城乡30年到了今天发生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即主导力量的变化。如果对这一点缺乏认识,其他都免谈。下面就所提问题,说说想法。依我的认识和所知,我认为农村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农村的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在可以利用的一切现代科技水平条件下,实现最佳组合。村仅作为一个农村社区存在,曾经由完全具备生产组织功能的生产大队演变过来的村,将完全失去生产组织功能(现在已经大大弱化了),而由各种具备实体性质的合作社、公司等所取代。按公布数,中国现有耕地18.2亿亩,三分之二属中低产田土。如果水利设施到位,中低产田土改造到位,大规模的集约经营到位,中国不仅可以实现粮食完全自给,而且还会有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输出,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为合作社或公司等赢得更大的运作空间。在这种方式下,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消失,而出现合作社或公司等的股份成员,出现农业工人,出现农业工人家庭等。这依然可能是需要有国家保护政策的一个产业,但是,其间的组织者和生产者及其生存方式,和旧有的农民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是,要达到这一步,涉及到若干重大问题需要解决。下面点到为止。一、土地制度。之前的土改、互助组、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土地承包等一系列土地权属关系变动,都是按照当时国家政策的分配式结果,而非交易行为。现在农民只拥有经营权。在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基础条件下,中国最合理的农村土地制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如果有了顶层设计,如何打破既有框架,也是一个难题。而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生产力的大发展,难关重重。二、土地的稳定产出和高产出,必须依靠完备的水利设施。未来的种植区域,必须与水资源的调度相符。所有的田土,都必须测土配方,大量的中低产田土要整治、要改造。所有这些都涉及大规模的投入。目前的水利设施、土地整治,几乎都涉及到国家大规模的投入或部分投入。在这种投入和形成的产权关系下,如何使之与未来的种植区划和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举个简单例子说,一个大水库,与数百公里的水渠相连,如果规模经营地在下游,上游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由于权属和管理方式方面的原因,随便一个小动作,就扼住了下游的命脉。三、生态重建中的若干问题。仅以林业为例,国家实施的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六大工程,还有难以尽数的各种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障农业生产条件和全社会居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这些都涉及到国家的巨量投入,有的是国家补助,林农管护,从而构成了复杂的权属关系。没有林农的收益,就没有生态保护,没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就没有林农的收益保障。究竟该有一套什么样的制度设计为好?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说不完,问答汇答题也不能写得太长。就上述三个问题而言,就已经很难很难了。而现在国家要考虑稳定,要解决当前急需,出台的不少新政策,在当前来说,是必要的,对今后的改革来说,又会形成新的障碍。比如,对现在土地承包权的固化,必然会大大增加土地流转的成本,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已经具有刚性特征,而且未必是真正种粮的农民才得,今后该如何变动等等。至于未来会不会有人种田,我在昨天关于“未来中国为什么越来越少人想种田?”中,已经答过了。不是大问题。新一代农民必然会产生,城市人、学有所成的人,都可能成为农村土地和种田的经营者。就说到这里吧。
随着这一代“留守儿童”成年随父母进入城市以及可预见的户籍制度改革,传统农业型农村会出现人口大幅减少同时伴随老龄化的情况。土地将主要由大型农业公司耕作,农民向他们收取租金,用以支付自己在乡镇养老院的费用。新型可持续农业将成为主流,农业机械化程度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际意义上的)农业人口减少,但平均受教育程度会高于非农业人口。基因工程、生态工程和信息工程都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部分。
可以畅想一下,一个大老板(有钱、有知识、有远见),很大一块地,高度设施化,一群工人(配合设施必要的人工操作),一间管理科学的公司运作,城市和农村没有明显的分界,相互间互补、互利、互惠,交通更发达方便,产品储运保鲜技术更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信息化,系统化,市场更加规范。不过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的土地制度,要这解决不了,一切都成了扯了。
如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搞的很好,一个孩子的家庭已经非常多。这句话我很不赞同,其它地方不清楚,但我们这,基本都想要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一个孩子的并不多。很多只生一个的,也并非是计划生育,而是养不起啊养不起。就是城市里照样也是,如果经济条件合适,还不是想生个一男一女,有多少人能不被自己的基因控制想多生孩子。
越来越少人or贫穷?不过高科技的东西估计会跟城市差不多了吧。
恐怕没人在家里耕田了、
都被强拆掉了,将来就没农村了。请参见新农村运动。
30年相对于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国家来说,也只是个极其短暂的时期,这个很难讲,虽说谋事在人,但成事还是在天。
如果没有发生什么不忍言之事,那就会跟现在的美国差不多
Powered by 一站到底 X3.2
& yizhandaodi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 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请先登录再发表
已发表到最新回复
下次自动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新潮数码玩物
未来农村发展趋势解读,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外出上学、务工,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不!正好相反,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再没有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农民&这个名词会逐步被人们淡忘,&三农问题&不复存在。
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交通、污染、地质灾难、人的物欲会让人们失去理智失去道德,三十年后&空心城&将取代&空心村&。 摩登男士:
2、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摩登男士:
30年后,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就像固定电话与信件还有电报,自然进入了博物馆。
中国福利和税收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三十年后的农村人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人,把农民引入城市;富人住在乡村,成为新农民,农民又成为工人。
城市有工厂、有市场,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人类文明的源泉是土壤,社会的价值观在乡村发生重大转变,这种改变源于植被、土壤与水,它们才是文明的全部,是金钱之母,人只有身临乡村才会与农民一样,用心与情来体会。
三十年来,城市用科学与技术掩盖了常识,城市是用科学与技术构筑的,城市现代化技术越强,其脆弱性越大。30年后城市进入老年期,城市功能面临严重受损、维修成本过高的问题。 (摘自摩登先生网:)
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适合人居,水、电、气是关键问题。用人民币取代了污染,用法律取代了道德,用西方300年文明取代了5000年中华文明。蓦然回首,中国到了三十年后,才清楚西方的文化养不了中国人。 摩登男士网:
3、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 (摘自摩登先生网:)
30年后,乡村不再是亩地的范围,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
(原文链接:/love/11165.html,转载请注明)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消费建议。如发现稿件侵权,请。
  穿泳装是需要勇气的,因此不少女孩选择穿泳装练胆。 照片里的这个女孩叫禇少娟,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身高1.7 ……中国农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01期
中国农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摘要】:正从整体趋势来看,相对于城市的繁荣,中国农村将会一直陷入相对衰败之中。其主因就是目前的城乡二元制度,它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单向地把农村资源抽向城市。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对过去10年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对未来10年进行谋划。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0【正文快照】: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对过去10年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对未来10年进行谋划。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中国农村经济的未来会发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季磊;[J];中国农村经济;1990年12期
贺玢;[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10期
;[J];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03期
;[J];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12期
;[J];新农业;1991年12期
;[J];农业经济问题;1984年11期
夏振坤;[J];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03期
董辅礽;;[J];中国农村观察;1988年02期
张锐;[J];长白学刊;1993年06期
;[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光波;;[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黄永明;;[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王德兰;;[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子玉;杨印生;肖静;;[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道明;;[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盛邦跃;;[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刘守贞;王爱芝;王奎良;申俊立;;[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胡北华;胡红;;[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张海波;刘丹凤;;[A];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庞道沐;;[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浩;[N];大理日报(汉);2011年
本报记者;[N];云南日报;2011年
李敏;[N];承德日报;2011年
权涛;[N];商洛日报;2011年
郝卫校 朱晓宏 胡玉欣;[N];黑河日报;2011年
王吉恒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崔江波;[N];红河日报;2011年
杨绍武;[N];楚雄日报(汉);2011年
记者丁锡国;[N];人民日报;2002年
本报评论员;[N];湖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元禄;[D];吉林大学;2007年
赵敏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汪先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王学林;[D];四川大学;2006年
温卡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侯力;[D];吉林大学;2008年
李俊岭;[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林本喜;[D];浙江大学;2010年
张广宇;[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陈来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蔚;[D];山东大学;2008年
陈建斌;[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李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杜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张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张银定;[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代会娟;[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王忠;[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刘纳新;[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赵海民;[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未来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