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济学艺术博士有必要读吗吗

一个凤凰男博士的自白:强烈建议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不要直接读博士--百度百家
一个凤凰男博士的自白:强烈建议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不要直接读博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就我整体接触下来的感觉是,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博士生心态没那么好。我曾经和一个同学开玩笑滴说,你这样的博士若去哪个县当个领导,绝对是贪污犯。因为他被贫困压抑得太久了,一旦有了金钱和权力,能不贪么?
文/工科男(投稿)(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周末,北京的天很热,我穿着个拖鞋无精打采地走到大学食堂,想吃点东西再回宿舍,没想到来得有点晚了,食堂师傅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关门了。
只好转战另外一个食堂,在那里遇到了另外一个专业的同学,拿着瓶空空如也的可乐瓶在食堂发呆。他问我为啥暑假不回家或者出去旅游啥的,我百无聊赖地回答了下:没钱,玩啥?!
他尴尬地笑了下,说“握握手”。于是,两个同病相怜的博士生在食堂里吐槽了很长一段时间。吐槽啥呢?吐槽人生最灿烂的时段不应该读博士,这简直是慢性自杀。临走时他说,要不你把这种吐槽写下来吧。发到天涯、我们学校贴吧啥的都可以,应该影响会很大。
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管院EMBA公开课海报,几个围着海报的、看起来只比我年龄大一点的EMBA学员潇洒地在谈论人力资源模式时,我走路的速度也加快了些。。。。
回到宿舍,同学们有的去图书馆写论文了,有的去帮导师做课题了,而我,决定给识局写篇文章,讲讲凤凰男博士的痛苦。识局是我博士生导师介绍给我看的,希望老师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不要惊讶。我文笔不好,只能写个流水账,还请各位识局读者见谅。
我给这篇文章取得标题是一个凤凰男博士的自白:强烈建议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不要直接读博士。请各位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题,我只是建议,读不读肯定是个人的自由。其次,我是建议不要硕士毕业后直接读博士,也即读完硕士可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读博士,并非建议不读博士。
有了上述这两个大的前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何有如此建议。
根据通常规律,假如高中毕业后一直读书,基本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本科22岁毕业,25岁硕士毕业,29岁博士毕业。
我现在28岁,感觉人生最精彩的年华却一点都不精彩。我现在是白天帮老师做课题,晚上熬夜写论文,周末去兼职;夜深时在焦虑现在找工作这么难,工作该如何是好;周末的深夜更是欲火焚身,想想这么个屌丝男,怎么会有女人喜欢我?放在床头柜里面的TT拆开了还没用过,难道要拿来当气球吹吹?即使有女生喜欢,作为快30岁的人,还没一点积蓄,怎么去买房给对方稳定感呢?爸妈打电话给我时,我更是觉得惭愧,这么大了还不能给爸妈生活费,而本科毕业的人早就赚到钱孝顺爸妈了。
感觉一般家庭读博真是条不归路。
我不是说为家庭论和宿命论。我只是想表达下我的直观感受,境界不高,难以脱俗。至于对与错,您是否同意,就另当别论了。
1、 博士真心只适合喜欢读书的人,若家庭一般的读博士却只是想找到工作,并且不爱学习和研究,不适合读博
我好歹还是蛮爱学习的,但是说实话,读博士还是压力很大。大量的论文要求以及老师的各种课题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你如果不是衣食无忧,还要担心生存问题,你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这是第一个理由: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博士期间的经济压力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研究。如果你不是热爱学习的话,你的痛苦会更大。尤其是现在对博士毕业卡得很紧,万一让你延迟毕业,那个痛苦,向谁人说?!
知乎上有个贴子这样说的:一个博士所需要的时间从3年到5,6,7年甚至更长不等。认识的博士很多来之前没仔细看实验室是干什么的,进去之后才发现做的事情完全没兴趣, 只能被教授赶着做事,每天都苦恼无比,也很难有好的成果。这些在3, 4个不同学校的同辈到现在已经从退学了6,7个。那个时候再回到求职市场基本只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硕士应届而已。 继续熬着的不少也只是混着日子等毕业。带着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成果去就职, 如果家庭压力比较大,这读博损失的机会成本是不划算的。
2、 读完博士都29岁了,其他同学都成家立业了,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寂寞和清贫,家庭条件一般的为甚
我读博士第一年,26岁,同学们都还好,但到了28岁时,同学们基本都结婚或者买房了。这个时候我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当同学都有收入时,我却身无分文,房子没辙,女朋友没有。这种寂寞和清贫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
不要提房子了,就是收入也很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媒体这样写到:德国的博士生月收入1200欧元,法国博士生也有800欧元。而在我国,国家津贴加上导师给的补贴,一个博士生每个月的收入不过最多两三千人民币。对于一个过了25岁,需要赡养父母、自己又要结婚成家的博士生来说,这点经济收入实在不够体面。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家境一般的优秀学生不愿继续读博士。
如果这个时候,家里老人再得个病啥的,我估计我都要去卖肾了。我有个同学经常掉头发,我问他为啥,他说实在觉得内心彷徨压力大。
3、 个人问题很难解决,尤其你是来自农村或者一般家庭的。
女博士相对比较少,女硕士和本科的很多都喜欢找外面成熟的,不太看得上我们这种土得掉渣的工科男。尤其是你知道你来自农村,毕业之后能不能留在北京还是个问题,更不用提房子了。所以你懂的。我从来不怪女生势利,我觉得女生找条件好的男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有个女博士同学一次聚餐时这么说了: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不想找个家庭一般的博士,不然30岁了两个人还得从零开始。
4、 博士毕业后收入并不高,竞争尤其激励,对于条件一般的博士来说,未来立足大城市的成本及其高,压力极其大
博士毕业后去向是个大问题。现在国内高校,比如我所在的这个高校,基本上不要我这种土鳖博士,都要海归博士。我要是留在北京,基本只能去一些很普通的三本高校教书,工资,你想象下,作为助教,一个月3000多,30岁的人了,3000多收入,生活还是很难的,尤其是你发现作为青椒(识局注: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工资上涨的速度慢如蜗牛。变为副教授,那得好多年。
5、 本来家庭条件一般的人与社会接触就不如条件好的高端,一直读博士,只会知识面越来越窄,社会活动能力就会相对欠缺。
这个感受本来我没有。但一个在清华读博士的研究生同学说,他自己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越发厉害。我后来自己也发现,因为自己忙于赚钱养活自己,忙于论文,基本上太多社交活动,也不怎么认识外面的人,基本上就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的确有点脱离社会。
看完上面五点,估计会有人说,拉倒吧,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抱怨了。或者说,不要把问题都推到家庭条件上。
我想说,是的,是这样的。但是,我的意见是不适合直接读博,我并不说不要读。你如果喜欢,一直读下去,也会有很多收获。且家境不好,让人的意志坚强,能自立自律,有时也不乏顽固。经历的挫折多一些,能够理解同境遇者,多一份宽容。对他人,也对自己。
但是就我整体接触下来的感觉是,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博士生心态没那么好。我曾经和一个同学开玩笑滴说,你这样的博士若去哪个县当个领导,绝对是贪污犯。因为他被贫困压抑得太久了,一旦有了金钱和权力,能不贪么? 这个同学想了想,然后狂点头:你说对了。。。。。
在一阵笑声中,我突然间觉得很心酸。
最后我建议,如果实在要读博士,最好出国读。此外,大部分专业读个本科就够了,大部分行业的三年的工作经验比三年的硕士要重要。恩,就啰嗦到这里吧。
(识局君注:此文乃一家之言,对此文有任何意见和看法,请在识局后台留言。我们将会转给作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264
热门文章HOT NEWS
今年春节档的惨烈早在上映之前就有所耳闻,诸多中小体量级的影片集...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经济学博士: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股市上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观察家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破坏性要素,你总得有一样。如果你一样都没有,就是去赌钱玩,最后一定是得到一个平局:一会儿输钱,一会儿赢钱,加起来不输不赢。
  在遭遇连续股市大跌之后,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此前进场甚至辞职炒股的90后股民表示想回去上班了。此前牛市红火时有媒体数据显示, 2014年初至今,深市新开户投资者中30岁以下的占比37.7%,而2013年底深市投资者中30岁以下的占比仅11.66%。
  股票市场不是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对年轻人来说,玩股票就跟爱上赌博一样,是在浪费生命。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自己,一旦把自己有限的积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会被行情的波动死死地抓住,然后在里面虚度光阴,沦为庸碌之辈。
  炒股,损失的不仅是钱,最重要的是会耽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个人才干的提升。而后者才是我们可靠而长远的财富来源。
  我进入股市的时间是2006年7月,当时上证指数才1500点,我觉得中国股市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就找人借了10万块钱去炒股。想不到竟然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买什么股票都在涨。那个时候就有了一种幻想,觉得股票赚钱很容易,以后就可以靠这个吃饭了。2007年股市到6000点的时候,我赚了有20多万。但当指数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时候,过去一年多挣的钱就开始一点一点往回吐了。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曾经非常得意的那种“炒股技术”,没有一个管用,买什么股票都跌。一直跌到3600点,亏得还剩不到十万块钱了,终于受不了,斩仓出局。这时候再算账,接近两年的时间,实际上只挣了大约10万块钱。
  然而这个时候再去找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我既不是应届,又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没办法,只能重新回学校读书。这一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珍惜生命,远离股市”。
  人的一生,从20岁到30岁之间这一段时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话,是比较难熬的。包括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刘强东这些白手起家的大牛人,在这个年龄也是比较黯淡的。因为这一段时间,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资历、经验、关系网络什么的都不够,付出和收获很不成比例。
  但是,如果不考虑家庭因素,同龄人之间在20岁到30岁这段时间不会拉开很大差距,农民工和硕士毕业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但过了30岁以后,差距就会拉大。有的人进入中层领导的行业,积累起自己的人脉资源,从此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而没有进步的人可能会原地踏步,人和人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
  正因为如此,年轻人如果把时间放到炒股票上去,每天被行情的波动折腾得对本职工作心不在焉,最大的损失不是钱,而是耽误自己能力素质的积累。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值钱的东西是自己的学识和才干。
  股票上挣的钱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行情最火爆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翻倍。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个东西根本不挣钱:挣到的还会赔回去,得不偿失。
  相反,在工作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短期内很难挣到什么钱,但长远来看,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会在关键时刻让你脱颖而出,并因此而受益终身。这种回报,比股票市场上能够挣到的钱,要多得多,也要可靠得多。
  更何况,我们难道真的就想当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面看股票行情的人吗?
  其实,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他还没有对自己的事业失去信心,还想着取得比现在更大的进步,那么就不应该去玩什么股票。股票,要么是专业人士玩,要么是退休了没事干的“中国大妈”去玩,除此以外的其他人参与都是危险的。
  股票市场这种制度的设计,本来就不是给普通人赚钱的。任何稳定的收入,都要对应一种我们所能掌握的资源。要么掌握生产性要素,创造财富;要么掌握破坏性要素,掠夺别人的财富。
  比如,你精通计算机软件,那么就可以从编程中赚到工资;如果你精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些都是你利用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你能掌握的生产性要素参与社会分工,创造财富,然后获得合理的报酬。
  还有一种相反的,就是你个人掌握了破坏性资源,能够从别人手里掠夺财富来获得收入,这叫“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总之,不管是生产性还是破坏性要素,你总得有一样。如果你一样都没有,就是去赌钱玩,最后一定是得到一个平局:一会儿输钱,一会儿赢钱,加起来不输不赢。
  但在真正的赌场里边,输钱的总是赌徒,赚钱的总是庄家。这是因为庄家掌握了“破坏性要素”,就是可以通过操纵规则和作弊来掠夺赌徒的钱。
  那么到了股市里,我们掌握了什么资源可以参与它的财富分配呢?有生产性要素吗?没有。那些能够经营企业上市的企业家才有。有破坏性要素吗?还是没有,那些操作股市的庄家才有。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凭什么能赚到比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更多的钱呢?
  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我们就不难发现,去股市赚钱,最好的结果,就是不亏本。有时候看起来一夜暴富,其实很快又会亏出去;但大部分结果是,被那些掌握了“破坏性要素”的人掠夺,浪费了时间还亏了本。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们的时间都耽误不起。有人相信“价值投资”,认为学习巴菲特,放在那里不动,又能挣钱又不耽误本职工作。这种想法同样行不通:如果你只用很少的一点钱去炒股,比如收入的10%,这点长期“价值投资”的收益其实对你的收入影响不大,还不如放在银行吃利息省得操心。如果你投入大钱去炒股,股票的波动会影响你的生活,那么你虽然心里想着价值投资,但还是会变成一个赌博一样,每天除了关注股市行情以外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够掌握的那一点点资金,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理财”。最需要“理”的“财”,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如果你还是对股市恋恋不舍,还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那么,你生活的价值,无非就是花一些时间在电脑屏幕上观察K线做无规律的布朗运动罢了。
  李晓鹏(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un649)
&&&&&&</div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
   社论:
也是所有领域包括政治都需要遵守的准则…[]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高校人才网―国内访问量、信息量领先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凤凰男博士的自白: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不要直接读博
  周末,北京的天很热,我穿着个拖鞋无精打采地走到大学食堂,想吃点东西再回宿舍,没想到来得有点晚了,食堂师傅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关门了。
  只好转战另外一个食堂,在那里遇到了另外一个专业的同学,拿着瓶空空如也的可乐瓶在食堂发呆。他问我为啥暑假不回家或者出去旅游啥的,我百无聊赖地回答了下:没钱,玩啥?!
  他尴尬地笑了下,说&握握手&。于是,两个同病相怜的博士生在食堂里吐槽了很长一段时间。吐槽啥呢?吐槽人生最灿烂的时段不应该读博士,这简直是慢性自杀。临走时他说,要不你把这种吐槽写下来吧。发到天涯、我们学校贴吧啥的都可以,应该影响会很大。
  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管院EMBA公开课海报,几个围着海报的、看起来只比我年龄大一点的EMBA学员潇洒地在谈论人力资源模式时,我走路的速度也加快了些。。。。
  回到宿舍,同学们有的去图书馆写论文了,有的去帮导师做课题了,而我,决定给识局写篇文章,讲讲凤凰男博士的痛苦。识局是我博士生导师介绍给我看的,希望老师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不要惊讶。我文笔不好,只能写个流水账,还请各位识局读者见谅。
  我给这篇文章取得标题是一个凤凰男博士的自白:强烈建议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不要直接读博士。请各位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标题,我只是建议,读不读肯定是个人的自由。其次,我是建议不要硕士毕业后直接读博士,也即读完硕士可以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读博士,并非建议不读博士。
  有了上述这两个大的前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为何有如此建议。
  根据通常规律,假如高中毕业后一直读书,基本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本科22岁毕业,25岁硕士毕业,29岁博士毕业。
  我现在28岁,感觉人生最精彩的年华却一点都不精彩。我现在是白天帮老师做课题,晚上熬夜写论文,周末去兼职;夜深时在焦虑现在找工作这么难,工作该如何是好;周末的深夜更是欲火焚身,想想这么个潘磕校趺椿嵊信讼不段遥糠旁诖餐饭窭锩娴TT拆开了还没用过,难道要拿来当气球吹吹?即使有女生喜欢,作为快30岁的人,还没一点积蓄,怎么去买房给对方稳定感呢?爸妈打电话给我时,我更是觉得惭愧,这么大了还不能给爸妈生活费,而本科毕业的人早就赚到钱孝顺爸妈了。
  感觉一般家庭读博真是条不归路。
  我不是说为家庭论和宿命论。我只是想表达下我的直观感受,境界不高,难以脱俗。至于对与错,您是否同意,就另当别论了。
  1、 博士真心只适合喜欢读书的人,若家庭一般的读博士却只是想找到工作,并且不爱学习和研究,不适合读博
  我好歹还是蛮爱学习的,但是说实话,读博士还是压力很大。大量的论文要求以及老师的各种课题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你如果不是衣食无忧,还要担心生存问题,你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这是第一个理由: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博士期间的经济压力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研究。如果你不是热爱学习的话,你的痛苦会更大。尤其是现在对博士毕业卡得很紧,万一让你延迟毕业,那个痛苦,向谁人说?!
  知乎上有个贴子这样说的:一个博士所需要的时间从3年到5,6,7年甚至更长不等。认识的博士很多来之前没仔细看实验室是干什么的,进去之后才发现做的事情完全没兴趣, 只能被教授赶着做事,每天都苦恼无比,也很难有好的成果。这些在3, 4个不同学校的同辈到现在已经从退学了6,7个。那个时候再回到求职市场基本只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硕士应届而已。 继续熬着的不少也只是混着日子等毕业。带着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成果去就职, 如果家庭压力比较大,这读博损失的机会成本是不划算的。
  2、 读完博士都29岁了,其他同学都成家立业了,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寂寞和清贫,家庭条件一般的为甚
  我读博士第一年,26岁,同学们都还好,但到了28岁时,同学们基本都结婚或者买房了。这个时候我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当同学都有收入时,我却身无分文,房子没辙,女朋友没有。这种寂寞和清贫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
  不要提房子了,就是收入也很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媒体这样写到:德国的博士生月收入1200欧元,法国博士生也有800欧元。而在我国,国家津贴加上导师给的补贴,一个博士生每个月的收入不过最多两三千人民币。对于一个过了25岁,需要赡养父母、自己又要结婚成家的博士生来说,这点经济收入实在不够体面。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家境一般的优秀学生不愿继续读博士。
  如果这个时候,家里老人再得个病啥的,我估计我都要去卖肾了。我有个同学经常掉头发,我问他为啥,他说实在觉得内心彷徨压力大。
  3、 个人问题很难解决,尤其你是来自农村或者一般家庭的。
  女博士相对比较少,女硕士和本科的很多都喜欢找外面成熟的,不太看得上我们这种土得掉渣的工科男。尤其是你知道你来自农村,毕业之后能不能留在北京还是个问题,更不用提房子了。所以你懂的。我从来不怪女生势利,我觉得女生找条件好的男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有个女博士同学一次聚餐时这么说了: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不想找个家庭一般的博士,不然30岁了两个人还得从零开始。
  4、 博士毕业后收入并不高,竞争尤其激励,对于条件一般的博士来说,未来立足大城市的成本及其高,压力极其大
  博士毕业后去向是个大问题。现在国内高校,比如我所在的这个高校,基本上不要我这种土鳖博士,都要海归博士。我要是留在北京,基本只能去一些很普通的三本高校教书,工资,你想象下,作为助教,一个月3000多,30岁的人了,3000多收入,生活还是很难的,尤其是你发现作为青椒(识局注: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工资上涨的速度慢如蜗牛。变为副教授,那得好多年。
  5、 本来家庭条件一般的人与社会接触就不如条件好的高端,一直读博士,只会知识面越来越窄,社会活动能力就会相对欠缺。
  这个感受本来我没有。但一个在清华读博士的研究生同学说,他自己感觉自己和社会脱节越发厉害。我后来自己也发现,因为自己忙于赚钱养活自己,忙于论文,基本上太多社交活动,也不怎么认识外面的人,基本上就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的确有点脱离社会。
  看完上面五点,估计会有人说,拉倒吧,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抱怨了。或者说,不要把问题都推到家庭条件上。
  我想说,是的,是这样的。但是,我的意见是不适合直接读博,我并不说不要读。你如果喜欢,一直读下去,也会有很多收获。且家境不好,让人的意志坚强,能自立自律,有时也不乏顽固。经历的挫折多一些,能够理解同境遇者,多一份宽容。对他人,也对自己。
  但是就我整体接触下来的感觉是,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博士生心态没那么好。我曾经和一个同学开玩笑滴说,你这样的博士若去哪个县当个领导,绝对是贪污犯。因为他被贫困压抑得太久了,一旦有了金钱和权力,能不贪么? 这个同学想了想,然后狂点头:你说对了。。。。。
  在一阵笑声中,我突然间觉得很心酸。
  最后我建议,如果实在要读博士,最好出国读。此外,大部分专业读个本科就够了,大部分行业的三年的工作经验比三年的硕士要重要。恩,就碌秸饫锇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job)。
风险提示: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材料费、成本费,或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请求职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本人211经济学硕士,想问问大家是否有必要读个经济学博士?读经济学博士好吗?
本人211经济学硕士,想问问大家是否有必要读个经济学博士?读经济学博士好吗?
有个好工作就去工作?
你觉着呢?
我是有这个心,但是我是普通家庭,父母渐老,总要考虑下自己未来发展,和父母的感受以及生活?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有必要读博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