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电影《忍者神龟》、《阿童木》的制造商,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以8.14亿港元收购动漫火车集团。动漫火车管理和拥有多个动画,包括《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商标及卡通人物版权的知识产权。
其次,调整投资结构。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三)促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条件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案例: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新兴产业中的电动汽车产业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电动汽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11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车展上,新能源车企抢滩大上海。
促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节能技术上加大国家支持。
3.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例如: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产品价格总是提高不起来,中国产品给外国的印象就是廉价货;我们为别人的品牌加工的代工费用不到市场利润的2%或3%,有的甚至只有千分之十几。而且就算我们可以接受这种低价格,国际社会不仅不感谢、不领情,反而给扣上倾销的帽子,老用反倾销的手段制裁我们。这种模式反映到国内的生产领域,就是工厂始终不敢提高工人的工资,只要提高一点工人的工资,工厂就没有了基本的利润,也就没有办法生存。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窘境,要赚到产业微笑曲线高端的钱,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离开技术创新是万万不行的。
(四)创新管理体制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与政府自身管理方面缺位、越位和错位有关。因此,要把“经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做到“一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二不包办企业决策,三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
2.深化改革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
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优化税种结构和税率标准,尽快形成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减轻各地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压力,引导各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3.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建立全面评价干部政绩的指标体系。应形成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
用的力度。建立健全考核举报、考核申诉、考核结果反馈等制度。
案例:重庆将基尼系数列入政绩考核
就像环保问题等到污染严重了再治理很难,重庆不想掉进发展“陷阱”,所以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计划五年内将当地“基尼系数”由0.42降至0.35,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决心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扭转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制度保障除了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以及科学考评体系方面的创新,还有市场配置机制、产权制度方面的创新。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
(一)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大产业是以一次产业为主导到二次产业为主导,再到三次产业为主导的顺序演变的;
在一产内,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水平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发展,再向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型农业向畜牧型农业发展,野外型农业向工厂型农业发展;
在二产内,从总趋势看,沿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化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从市场导向看,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市场全球化方向发展;
在三产内部,沿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方向发展。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
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40.7%下降到2010年的14.2%;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41.2%上升到2010年的57.7%;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18.1%上升到2010年的28.1%。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工业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传统优势行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7.5%提高到2009年的51.7%。 但是,河南的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匹配,经济增长代价大等问题,要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工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高端化与集聚化。
第二,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径:粮食生产核心化和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化。
第三,服务业结构调整新路径:满足生产服务化和推进服务现代化。
(三)对新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
新密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形成了煤炭、耐材、建材和造纸四大支柱产业,这种产业结构长期支撑着我们的发展,也让我们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代价。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期形成的“靠资源吃饭”的惯性思维,使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识不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动力不足,总认为不需要费那么大劲,照样能发展。
1、新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大产业比例失衡。农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十分微弱,工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第三产业发展十分缓慢。总体来说,近几年,新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幅度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新密市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现状根深蒂固,这也正说明新密的关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第07版:新闻
&&&&&&&&&&
关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市政府副市长 张明杰
  一、正视市情  步入新世纪,在快速增长的工业经济的推动下,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21.1:52.2:26.7变化为2009年的15.0:56.5:28.5,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是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从工业看,资源消耗严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科技贡献率低、要素制约明显、增长后劲乏力等问题比较突出。从农业看,种植业和养殖业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对品牌培育和新技术的推广重视不够,更新周期太长。从城镇看,城镇化率不高、城镇功能不完备、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比较突出。从旅游业看,邢台是个历史文化古城,旅游资源丰富,融生态自然景观与宗教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于一体,景点不可谓不多,但是在全国能够叫响、有较大知名度的很少,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更难以有效拉动与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  二、几点认识  1.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从我市情况看,城乡简单劳动力相对富余、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高级专门人才相对匮乏,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把握的问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重点推进制造业的复兴和发展。邢台过去工业门类齐全,特别是制造业基础深厚,我们应该围绕制造业布局谋篇,提升产品层次和附加值,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2.工业化必须和城镇化实现互动和结合。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引擎,抓产业支撑就等于抓城镇化,抓城镇化就是做产业,做民生,做城乡统筹。  3.工业化、城镇化必须和农业产业化实现有效联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把工业化作为全局发展的基础,把城镇化作为全局发展的关键,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突破口。  4.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新兴工业化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要求必须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与高端研发设计能力、服务配套能力、国际品牌和营销渠道的融合。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三加一主导产业。  市委、市政府立足邢台实际,提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煤(盐)化工、光伏产业、建材产业。目前,上述四个产业在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占到30%多,按照三加一产业发展的倍增计划,到2012年末,其所占比重将达到80%。今后我市应继续引进国际国内有实力的大集团,对我市原有的汽车制造产业进行整合,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的主要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同时还可以拉动汽车零部件、生产服务等关联产业。  (二)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从邢台现有的优势出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争取到“十二五”期末,我市的装备制造、煤盐化工、光伏产业、玻璃建材、旅游、医药、食品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通过制定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实现由品牌经济向品牌城市的跨越。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知识经济,注意处理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为格局的工业化体系。  (四)加大园区投入,构筑工业化发展载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载体上项目,依托项目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的发展思路,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把握时机,主动对接。  (五)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太行山水生态休闲”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历史考古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将我市打造成华北南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六)倾注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我市必须树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重点抓好莲子镇等14个省级重点镇和官厅镇等9个市级重点镇的建设,全面增强重点镇的区域辐射带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七)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绿化与美化,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公路和境内铁路、机场的建设与完善,构筑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同时着力创造高效、优质、廉洁的服务环境,文明、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诚实、守信、规范的信用环境,安全、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我市真正成为投资者的热土。> 问题详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论文写作技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第 33 题 法与政治的关系是(  )。2第 34 题 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有(  )。A.非法拘禁罪B.刑讯逼供罪C.非法搜查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02版:观点
A01版 要闻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话题缘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新突破,首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那么,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去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从目前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将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组专家文章对如何调结构促转变进行了认真思考,提出了有益见解。实施六大战略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提要  广东要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向晓梅    要推进广东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引领产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广东要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在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快布局关键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构建起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加快扩大内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拓展产业腹地,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具体来说,广东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有六大战略任务。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全球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广东要努力把握全球新技术革命发展路径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世界眼光超前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低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等,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力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破解价值链低端循环锁定,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主控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和腾飞。  2.率先布局关键基础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充分利用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关键基础产业,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广东要以装备制造业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抓手,优先发展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中场产业”;以沿海经济带的加快布局为契机,在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的、有腹地支撑的沿海城市形成石化、钢铁、船舶等沿海重化产业集群。加强空港、海港、内河港、铁路、高速路的联动,推动粤港澳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3.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驱动要素转变。以技术、品牌及产业链整合带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实现产业发展由劳动力要素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所在。对于仍具有增长潜力或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提升产品档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依托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产生新的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如加快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时尚文化、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融合,大力发展都市产业等。  4.坚持扩大内需,建立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良性互动机制。根据消费结构变动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升级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广东要增大有效供给,消除无效供给,形成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互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坚决控制总量、抑制产能过剩;对新能源(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集中有效资源,支持企业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引导有序发展。  5.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广东要努力协调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高速增长的矛盾,大力培育绿色现代产业,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实现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约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发展“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建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与土地、生态、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6.继续深化经济国际化战略,构建开放型、全地缘的产业合作新格局。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全地缘的产业合作格局是在开放性经济条件下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要继续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巩固与拓展产业优化升级的内陆腹地;进一步深化粤港澳更紧密的产业合作,联手抢占产业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以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及产业链构建为切入点,提升粤台产业合作水平,重构加工制造业产业链国际优势;全方位推进与东盟的区域经贸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推进与环大西洋地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高位对接,力争获取引领产业升级导向的前沿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跳出传统“生产导向”理念加快转方式●提要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硬性发展方式,而不是基于一种价值链为核心的柔性发展方式,它最大的弊端是忽视对事关财富和利益主权的渠道控制权和资本控制权的掌握,而过度关注产量和规模。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跳出“重生产”思维,调整围绕生产制造“打转转”的转变思路。  □王先庆    广东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还要有“广东特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战略工程,牵涉到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各种因素、政策和利益关系。因此,与明确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的要求相对应,从策略和战术上应明确发展方向和突破口。否则,各部门又会出现新一轮的“本位主义”,各自强化自身的部门地位和利益格局。“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主次不清,先后颠倒,甚至出现一种“新方式未建立起来,旧方式反而卷土重来”的局面。  首先从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短板”和“瓶颈”领域“加快”  首先,广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要“加快”,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快呢?显然,构成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短板”和“瓶颈”领域需要加快。例如,制约广东扩大内需的流通渠道不畅问题,就是一块严重的“短板”,需要尽快“补长”;再如,过去一度视为特色和优势的“两头在外”,现在却成为了明显的“劣势”,更需要“大补特补”。总之,要“快而不乱”,不能胡乱地都“快”。尤其是广东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过剩经济已经是“常态”,在扩大和鼓励生产方面,要谨慎再谨慎,不能再动不动“上项目”或“政策倾斜”。  方向:从制造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型,服务业中从流通等先导性、基础性产业起步  其次,必须明确转变的大方向。什么才是正确的转变方向?这需要从不同的层次上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如,广东大部分区域已处于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工业化后期、市场化后期和城市化中期,与之相适应,其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即朝着升级转型的正确方向变化,而不是“逆向”而变。再如,广东经济正整体处于从制造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型,而服务业的发展却是有优先顺序的,必须从商贸流通等先导性、基础性产业起步,逐步向创意设计、高端咨询等其他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而不是反过来。  突破口:跳出“重生产”思维,调整围绕生产制造“打转转”的转变思路  再次,必须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广东经济过去30年的最大成就和标志,就是成为了“世界工厂”,形成了世界上区域最密集的工厂群和人数最多的“工厂主”。在这种世界历史上最浩大、最快速的“造厂运动”中,以“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和“低成本、高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广东制造”无疑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初期和中期的一个符号和缩影,这也是广东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描述。那么,“新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是继续单一地按照“生产至高无上”的理念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方向推进?还是针对前面所说的“短板”和“瓶颈”对经济结构实施革命性再造?  从目前来看,上述两种路径的选择一直都在进行。有些部门和学者始终热衷于按照“抓生产”的思路来考虑各种问题,始终坚持“一切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以为现在只要把“生产型企业”的升级转型完成了,就抓住了龙头和根本;还有一些学者和实际部门则认为必须跳出传统的“生产导向”理念,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硬性发展方式,而不是基于一种价值链为核心的柔性发展方式,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对事关财富和利益主权的渠道控制权和资本控制权的掌握,而过度关注产量和规模。  我认为,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跳出“重生产”思维,调整围绕生产制造“打转转”的转变思路,如果仍然把过多的精力倾注在生产和制造领域,把大量的资源注入到始终受产品生命周期约束、竞争激烈且价值增值波动的生产制造领域,显然不是广东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出路。广东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倾注在资本和流通领域,打造和养育一大批广东本土的大商人、大资本家,并推动主导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工厂主”型的企业家向支撑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商人型”和“资本型”企业家的转型。  进一步说,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广东企业从“工厂主时代”转型到基于市场主导权的“大商人时代”和“新资本家时代”,并站在全国和全球的高度,去整合渠道和资本资源,将“广东制造”纳入自己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参与国内外分销网络的构建和控制,大力推进符合现代资本理念的工厂和企业资本化进程,使广东赢得未来30年甚至更长期内新的竞争力。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是转方式重要切入点●提要  要加快转变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全省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有效缓解我省资源紧缺,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有效支撑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高效的生产服务体系是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李冠霖赵雅婷袁明    当前,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是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以及作为经济发展引擎的功能已被各国广泛接受,许多国家都将生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乃至支柱性产业进行发展,生产服务业日渐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内地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国外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薄弱环节。  生产服务业是指为各产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性服务的行业,其服务功能涉及企业生产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诸多环节,目前,物流、研发、设计、信息、中介、金融、商务等行业均以提供生产服务为主。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高端化和高级化,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增长、知识密集的“三高一密”特点。加快构建全省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不仅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更是一个现实性问题,对于有效解决我省资源紧缺、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构建全省高效的生产服务体系是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有效缓解我省生产资源要素紧缺、扩大产品输出  当前,受到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全球经济放缓带来国外需求锐减的双重压力,加上庞大工业品生产能力与销售市场不足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迫切要求通过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来缓解这一矛盾。  一方面,我省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但生产所需的资源匮乏,主要能源、原材料大部分依靠省外调入或进口,在全球性资源日益紧缺和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我省生产资源要素的获得及对生产要素成本的控制变得更为艰难。通过建设高效的生产服务体系,特别是建立高效的原材料采购基地、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可以更快、更多地掌握省外、国外的资源,保障我省制造业生产需要。  另一方面,我省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出口和调出外省是消化我省制造业巨大产出能力的重要渠道,2008年广东省出口产品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2.2%。但这种产品销售较高对外依存度的状况使得我省更容易受到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显得更为迫切。通过建设高效的生产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国外和省外建立展销中心、品牌营销中心、物流配送体系,可以有效支撑我省产品的调出外省及出口,保障我省制造业的持续增长。  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和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产业竞争力始终位于全国前列。随着全国各地开放力度的加大,我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受到严峻挑战。为提高我省的产业竞争力,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但强调的是工业内部结构的升级。然而,单纯的制造过程产生的利润仅占总利润的10%左右,产业链上游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下游的品牌建立、售后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均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直接的支撑意义。发展生产服务业,特别是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品牌塑造能力,从而改善我省制造业的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的状况,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  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有效推进产业转移,实现我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为解决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产业转移发展战略,然而,目前我省生产服务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生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转移成本不断上升、转移企业存活率下降,对产业转移战略产生了严峻挑战。  通过构建全省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加速新型产业在珠三角地区的引进和诞生,防止产业空心化和产业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发生,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能加快落后地区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产业转移承载地生产服务配套水平,同时还能促进珠三角发达地区先进生产服务业的跨区域供给,弥补粤东、粤西、粤北诸如研发设计、金融物流和中介服务等供给不足,降低产业转移成本,更加有效地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出去,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是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2008年我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51.6:42.9,尽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我省制造业相对发达的情况相比,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短腿问题。要解决我省工业长、服务业短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而高效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则是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省生产服务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构建全省高效生产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的总量,还可以有效支撑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综上所述,要加快转变我省经济发展的方式,必须加快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全省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支撑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