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三大改造造内容: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年底

三大改造:民族资本家的命运转折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三大改造:民族资本家的命运转折
1956年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图片来源:央视网)
  【前言】
  “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当中国共产党脱下征衣,以胜利者和领导者的姿态“进京赶考”时,一个重大的考题迎面而来――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
  继后,1953年,中央全面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数亿农民来不及细品刚刚分田立命的喜悦,便投身农业合作化的大潮之中;手工业则第一次不再由单个手工艺人独自传承、发展,一些千年工艺因而趋于鼎盛;而当年那些积极响应公私合营的“红色资本家”,如荣毅仁等,他们的命运沉浮更是见证了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导读】
  “你们资本家为什么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呢?”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接待的外宾们来到工商业者家里参观时,无一例外地会问这个问题。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历经时局动荡的民族资本家们来说,当共产党进入“十里洋场”,热烈接纳或者观望、犹豫,心态不一。他们最为关心的有两个问题:国家能不能独立安定?企业能不能赚钱?
  新中国成立后的年,成为民族工商业积极改造的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此时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大转折。
  主笔◎吴琪
  荣家的选择
  “不得了,不得了,解放军进来了,全部睡在马路人行道上呢!”徐令娴家的花园洋房在高安路1弄11号,日早上,出门买菜的厨师回来叫嚷开了。头天晚上,徐家人站在四楼的大露台上,看见远方的天空有红色火星飞来飞去,晚上朦胧听见“噼啪噼啪”的响声,没想到解放军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自家马路边。
  徐令娴的父亲徐美峰是南京中国水泥厂的经理,南京工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因产业庞大、为人威望高而被称为“南京的刘靖基”。他在上海高安路的家人住在1948年刚刚搬进的大花园洋房里,这座四层高的建筑相当时尚,院子里有荷花池,一楼有酒吧,二楼玻璃花房,四楼有个1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做水泥生意的徐美峰从南京运来最好的水泥,窗户的铜和铁全是英国名牌,木地板用侧面拼接,因此厚度有好几寸,十分耐磨。浴室里的进口大理石浴缸,能够充分满足徐家人“全是又大又胖的身形”。
  解放军这一进城,如今88岁的徐令娴向本刊记者回忆说:“不恐慌是不可能的,若是个穷光蛋也就无所谓了。”有产阶级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从徐家出来,穿过高安路小学的弄堂,就来到荣毅仁家的公馆――康平路71号,荣毅仁的姐姐荣漱仁则住在不远处的高安路18弄。徐汇区的这一带核心地段,聚集了工商界的不少名流。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工商界的各种活动,徐令娴成了荣家的朋友。
  “荣毅仁在家排行老四,原本地位并不高,为人非常谦虚。荣太太杨鉴清是个特别柔软的人,内向寡言,非常善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活动,一般都是我先去接她,然后送她回去,她胆子比较小。”荣氏家族在上海工商界是第一大户,荣宗敬1938年病逝后两房分开,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荣家子侄多数离开上海,带走了大量资金,留下33岁的荣毅仁挑起申新的一副大担子,申新纱厂和福新、茂新面粉厂由他总负责。
  如今94岁的孙更舵是接管上海的干部,当时作为上海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孙更舵,主管私营企业的贷款,因此和荣毅仁成为好友,甚至被戏称为“荣毅仁的财神爷”。他在华东医院的病床上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孙更舵是上海浦东人,与荣毅仁只差两岁,因此非常谈得来。他说荣毅仁一口无锡话,为人随和而有礼。本来以荣毅仁的资历和年纪,在上海工商界应属晚辈。但是由于荣氏资产大,共产党特别希望他能在工商界起到榜样作用,因此十分重视荣毅仁。“荣毅仁是个比较爽气的人,他敢于发表意见,善于言辞,非常容易与人打交道。”
  孙更舵说,上海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工商业,其中包括大力扶植民族资本的棉纺织工业,比如鼓励他们进口外棉,免征进口关税。荣氏家族的申新总管理处成立后,约定其业务款项存储于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给以专项贷款。新政府愿意贷款给申新各厂恢复生产,消息传到香港后,使得资本家很受感动,好几位股东从香港汇回资金或运来原棉。
  对于荣氏企业的发展,孙更舵说,其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数私营企业都生存困难,资产原料被大批卷走,荣毅仁的申新也不例外。“好多资本家来找我诉苦,讲企业发展困难,希望政府多给资金帮助。我也不能完全信他们的话,有些资本家海外还有存款,但是开口向政府要钱。所以我们都要一一经过考察,决定如何贷款给他们。”
  与老派资本家比较,孙更舵觉得荣毅仁是个积极的人,有相对单纯的一面。“1958年我和他一起下乡到嘉定,我负责他的改造过关,与他同吃同住3个月,我说自己这是陪公子读书。”荣毅仁开着一辆吉普车和孙更舵下乡考察,有个叫外冈的地方没法走汽车,孙更舵便打个背包决定走进去。“他看见我打了背包,他也打个背包,这个大公子以前完全不知道乡下的生活,所以处处感到新鲜。”荣毅仁从来不用操心家务事,因此不会照顾自己,“穿着一身的棉毛衫,走到汗湿透了也不知道脱下来,晚上看见稻草堆就躺上去睡着了”。此时的荣毅仁处在“小开派”挨整的阶段,但他并没有什么怨气,“真心想跟上形势,积极进步”。
  在同住的3个月里,荣毅仁谈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民族资本家在新中国成立前过得也很艰难啊,我父亲和伯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放松侵略中国时发展起来。我父亲一辈子办工业,救国图强,父辈曾经把希望寄托到国民党身上。但是蒋介石上台后第一手竟是无端通缉我的伯父荣宗敬,敲诈了10万银元。宋子文又想吃掉我们的企业。抗战胜利后我父亲荣德生又被淞沪警备司令部特务绑架,敲去了不少美元。我本来不关心政治,但是国家不强盛,企业发展很艰难。共产党来的时候,本来我的流动资金已经枯竭,政府让申新恢复了生产,我真是很感激。”
  而当年解放时,随着解放军的步步逼近,上海时局日紧,各人自打算盘。上海市工商联研究员王昌范说,当时上海的大户资本家,有“两会”作为市级工商业组织联系大家――旧时的上海市工业会和上海市商会。上海市工业会的理事长是杜月笙,商会理事长是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徐寄。这些工业会或商会以及各种同业公会,基本上是商家们为了维护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一种媒介。
  在变化的政治时局前,上海的民族资产阶级大户们,各自有不同的前途主张,并不会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观望心理甚重。
  1950年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孙更舵对本刊记者说,对于更加洋派的民族资本家刘鸿生来说,他的观望情绪更重。1888年出生的刘鸿生早年肄业于圣约翰大学,因为精通英文又头脑灵活,21岁就成为英商开平矿务公司在上海的第一号买办。刘鸿生办起了苏州鸿生火柴公司、水泥厂,独占上海水泥市场;之后他开设中国企业银行、建码头、创办煤矿,是上海有名的“企业大王”。让这些有影响力的资本家为新中国服务,成为共产党恢复工商界生产的重点。
  上海解放前夕,刘氏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这里面的成员有各种政治倾向,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的一个缩影。刘鸿生的六儿子刘公诚是秘密中共党员,老二刘念义和老三刘念礼为了看管刘氏企业,在上海沦陷区留下未走,同敌伪难免有些牵连。
  刘鸿生后来曾对朋友们讲:“我以前认为中国永远不会独立,总要有外国人来管。”他一生引以为豪的两个投资,“一个是工矿企业,一个是子女教育”。他把子女11人分别送到英、美、日三国留学,4人留英,4人留美,3人留日。刘鸿生的想法是,将来无论哪一国来管中国,他家都有留学生出面周旋以维护刘家企业。
  国民党撤离前也极力拉拢有影响力的大资本家,刘鸿生被迫去了广州,又转道去了香港。徐令娴老人与刘鸿生的儿子刘念义交情较深,她对本刊记者说:上海解放后,第一艘从上海到香港的轮船上,刘念义等前来动员工商业者回家。随后黄炎培、章士钊、黄绍f等也到香港介绍共产党的新政策,吸引了刘鸿生、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等一批工商界和金融界有影响力的人回到上海。这些大资本家非常惦记自己几十年创下的企业,又不愿意留在外面做“白华”,既然共产党扶植企业发展,国家又非常安定,为什么不回去继续发展呢?
  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做的秘密工作,超出了上海人的意料。徐令娴回忆起解放时还对共产党的形象一无所知,自家开的广大药房突然接到电话,说卢绪章让他们送饭给金门饭店的共产党人。徐家这才知道,“卢绪章、杨延修居然是共产党!他们成了接收大员”。
  原来新中国成立前闻名上海的广大华行,正是共产党员卢绪章、杨延修装扮成大资本家经营的产业,他们将赚来的钱用于中共活动,被称为中共的第三条秘密战线。而徐令娴的父亲与卢绪章等合资开办了广大药房,在徐令娴心目中,卢绪章是比自家还有钱的大资本家,“我结婚时的汽车就是找卢绪章借的,新婚后去他家的大宅子吃饭,那么多佣人、奶妈,家里开着大派对,我怎么会想到他是共产党呢?”新中国成立前,卢绪章突然提出撤股,去了香港。当他以共产党身份回来接收上海时,给所有熟悉他的资本家一个特别大的震惊。不过徐令娴说:“正是因为卢绪章,我家对共产党的印象一下子特别好,他那么一个和蔼正派的人,居然是个共产党。”
  陈毅和潘汉年给上海工商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孙更舵说,陈毅说话有魄力,道理讲得非常清楚。潘汉年在共产党内是有些“小开”气质的人,与工商界打交道非常合适,赢得了很高的威信。胡实声说,潘汉年对于上海的历史、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了如指掌,他做工作大家很服气。
  孙更舵记得,刚解放时由于美蒋对上海实行武装封锁,美棉进不来,棉花供应十分紧张。申新厂子大,几百担棉花只够一天。由于申新各厂纱的存量还比较多,荣毅仁向市纺织工业局、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花纱公司等提出,干脆你供应棉花,我加工棉纱,工厂赚工缴费,实行加工订货。这一做法很快推广到全市纺织行业。在1950年北京召开的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上,荣毅仁建议的加工订货办法,适应当时国家调整经济政策的需要,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盛丕华说:“这下我们都是‘股东’,共产党是‘经理’了。这个‘经理’是可以相信的,他没有吃过败仗。这种做法叫做共产党保你赚钱。”
  1951年1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私营棉纺厂就完全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加工订货被看做“把私营工业的生产,间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
  这一段时间,徐令娴告诉本刊记者:“共产党来了,资本家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国家安定人民齐心,因此解放时留下来的资本家感到十分满足。”徐家在高安路的花园洋房,成了上海市政府接待外宾的一个“样板房”,每当有国外的高级官员前来访问,上海市统战部部长领导便会来徐家细致地检查一遍,“乒乓球拍换换新的,荷花池的水弄干净些”。外宾来之前,徐令娴便脱下列宁装,换上最好的衣料做的旗袍,从高级饭店订来饭菜招待外宾。外宾们谈话的主题无一例外的是:“你们资本家怎么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徐令娴便用自己展示出来的生活给外宾最好的回答。
  本文导读:
  共和国纪事系列文章: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电话:010-
相关专题 &&&
更多关于&&的新闻
  09:56
  01:12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
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何时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三大改造后期存在哪些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何时完成?三..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5:30:00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何时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三大改造后期存在哪些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探究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三大改造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何时完成?三..”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三大改造”。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当前位置:
>>>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
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苏同步题
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主要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会,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是发展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衽赎买政策。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起来。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三大改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庆祝公私合营: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994666105946142541829578194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主要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会,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是发展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衽赎买政策。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起来。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试题“我国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_...”;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宋绍兴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总管府。旧领会稽、山阴、嵊、诸暨、上虞、余姚、萧山、新昌八县。后升余姚、诸暨二县为州。
——《新元史》卷43第644-645页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3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始终贯穿其间的鲜明主题。……在刚刚走过的这个30年的,中国法治事业实现了以往或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期才可能完成的转型,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成就与经验。
(1)材料一所指区域属哪一行省管辖?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依次写出元朝行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指出元朝中央如何节制行省权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依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哪一对基本矛盾?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几个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56年三大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