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了发群信息诈骗网址链接后银行卡被盗会被盗吗!

社会>>>>正文回复短信“你是谁” 银行卡到底会不会被盗刷?来源:作者:
核心提示:
  温州网讯(记者 温婉)只是回复了一条陌生短信询问&你是谁&,30分钟内银行卡上的钱被12次转走5760元。日前被爆出的此案例迅速引起了众多民众恐慌,诈骗分子手段真的已经高明到这个地步了么?
  耿先生手机转账提示
  事情是这样的
  20日上午,家住徐州王场的耿先生发现手机上有提示,他们家的两张银行卡从19日22:50开始,有12次转账,每次转账480元,两张卡共转走了5760元。&咱们的银行卡从来没有办理过网银呀,怎么会有这种自动转账?&耿先生看着手机上显示的一条条转账信息,拿给妻子范女士看。夫妻俩这下慌了神,赶紧跑到银行去查账,发现卡上的钱确实已被转走。
  让耿先生夫妇不解的是,他们夫妻都是山东人,在徐州做门窗生意,平时忙于生意,很少上网,更没有办理过诸如网银、手机银行,钱怎么会通过手机银行转走?
  范女士说,这两张银行卡都是她老公耿先生的,平时都是他随身携带,而且从来没离过身,密码更是没有外泄过。&我家是做生意的,名片上都印着银行账号,难道和这有关?&范女士怀疑,是他们对外散发的名片上印有银行卡的卡号,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做克隆的银行卡了。
  随后,经过警方提示,耿先生猛然想起前一天,他接到过一个陌生手机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
  这个未知号码发送来的短信内容是:&耿某某老同学,你的照片&后面是一个网址,发送时间是12月19日21:40,耿先生出于谨慎,并没有去点开这个网址,而是回了一条:&你是?&回复时间是22:25.
  耿先生回复后对方没回信,他也没在意,因时间太晚,就睡了。没想到,就在短短的不到30分钟内,他银行卡上的钱就被转了12次,每次480元,共5760元。
  耿先生把这条短信给警方看,警方让他看看手机上是不是多了一个&APP&,耿先生这才发现,手机上果然多了一个绿色的机器人形状的APP,下面写有&体检&二字。而且这个程序顽固得很,怎么删都删不掉。
  警方告知他,这是一种木马病毒软件,在他回短信时已经植入他的手机了,只有刷机才能根除。
  耿先生听到警方这么说,赶紧通知他妻子打晨报热线,&年底了,这种诈骗手法很猖狂,得让更多的人知道,别在不知不觉中受骗。&耿先生说。
  专家分析:密码早已泄露
  对于这个蹊跷的银行卡被盗刷案件,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专家团队拆解案例后判断,该市民的网络支付工具的账号、密码应该在收到可疑陌生短信前已经泄露,而这条陌生短信的网址链接是为了诱骗用户下载木马病毒,通过木马病毒窃取手机银行转账必须的短信验证码,从而完成盗刷。该受害市民耿先生应该曾经误点了该短信中的恶意网址链接。
  据银行工作人员透露,该市民的钱是通过一种网上支付工具完成的盗刷,这说明市民的网络支付工具账号密码已经泄露,而接下来就是利用网络支付工具通过购物洗钱的方式盗刷网络支付工具捆绑的快捷支付银行卡,而这一步必须要有市民的手机支付验证码。
  那么,犯罪分子如何获得用户的网络支付工具账号密码呢?专家分析称,犯罪分子很可能通过&撞库&方式获得了网络支付工具账号密码,这就如同前几日13万铁路12306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一样,通过攻击网游论坛等安全薄弱的网络平台,获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一般为邮箱、手机号为账号),再将这些账号密码与某网络支付工具进行批量登录实验,由于用户一般习惯使用相同的账号密码进行注册,导致犯罪分子&撞库&成功,登录到该受害市民耿先生的网络支付工具账户中,看到用户的身份证、姓名、手机号信息。
  接着犯罪分子向该手机号以&某某(用户真实名字)老同学,你的照片,恶意网址&为内容发送欺诈短信,收到短信者看到自己真实姓名,所以放松警惕点开恶意网址,导致手机下载安装木马病毒(案例中的名为&体检&的绿色机器人App)。然后,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支付工具发起&快捷支付&,这时受害市民耿先生的手机会收到支付验证短信,而手机木马病毒则拦截并将短信内容转发至指定手机号,利用窃取的手机支付验证码,完成盗刷。整个过程耿先生全然不知。
  陆兆华亦表示,由于犯罪分子窃取了用户的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等所有个人信息,并在受害人手机植入可窃取手机支付验证码的木马病毒,所以完全可以对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密码修改操作,然后实施危害更大的转账、提取网络理财账号资金等行为。
  警方防骗提示:不点连接
  早在12月9日,徐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徐州V&就在其微博上发表防骗提示,骗子的手法和耿先生遭遇到的类似,是手机短信接收到&聚餐照片&,有网址链接,只要一点开链接,就中了手机木马病毒,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警方提示,手机短信木马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骗子在病毒链接前一般加上一句话,诱导你点开网址链接,诸如&聚餐照片&、&老同学照片&等等,都是以&熟人&为切入点,让接收方在不知不觉中随手点开病毒链接,植入了木马病毒。
  而这种恶意程序,会优先运行,能盗取手机上一切跟账号、密码有关的资料,因此,只要是接收到类似短信,切记不点、不回,要马上删除。如果删除不掉,就马上关机,然后找专业人士刷机。
  小贴士
&&& 对于此类盗取用户银行卡的恶意案件,陆兆华建议广大手机用户:
  首先,为网银、第三方支付工具设置与普通网络账号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铁路12306被&撞库&成功,还有本案中的受害人网络支付工具被&撞库&成功都因为其使用了与其他网络账号相同的账号密码。同时,账号密码的规范设置方式为&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符号&。
  其次,不要点开任何信息中的陌生网址链接。&聚会陷阱&病毒可以在后台模仿机主向手机联系人发送诈骗短信,所以即使是亲朋好友发来的短信中有陌生网址,也不要打开。除了陌生网址外,信息中的400电话也不拨打,这都可能是诈骗电话。
  再次,安装专业手机安全软件,可拦截恶意网址、诈骗短信,并可查杀手机木马病毒。
&[1]&&本文转自:
编辑: 鲍苗苗|责任编辑: 黄作敏关键词阅读:诈骗 银行卡 盗刷 安全
下载温州新闻移动客户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温州爱购¥58¥80抢购 | 泰顺巨峰
¥60¥85抢购 | 泰顺醉金香
¥58¥120抢购 | 无锡水蜜桃
精彩策划温州网视
两、三轮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
发送短信777至,立即订制交通小秘书!
新闻排行滚动新闻点击骗子短信链接 卡内钱1分钟被转走2笔
台海网(微博)8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2日下午,王先生收到了一条“违章信息”,晚上回家时,王先生的姐姐就点了一下链接,结果掉入骗子陷阱,银行卡1分钟内被转走2笔钱。
收到骗子信息
2日,王先生收到一条“违章信息”:闽D11XXX,不按规定路线违章行驶,违法行为记3分罚款200元,后面跟着的是一个网址链接,落款“福建交警”。
“我也是有一些反诈骗常识的,但那天确实太忙了。”王先生说,短信是一个私人号码发过来的,放在平时他会留意到,那天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把手机装起来了。
晚上回到家,王先生姐姐说要看一下短信内容。这辆车平时是王先生姐姐在开,她点下信息的链接,一个网站打开,屏幕马上显示“正在下载”的字样。
看到这些,王先生感觉不妙,赶紧关掉链接。
银行卡被转账
王先生是“网购一族”,手机里面绑定了好几张银行卡和信用卡,用来快捷支付的。
也就是二三十秒的时间,王先生就收到了一条刷卡信息,手机绑定的一张银行卡被盗刷了1000元。王先生马上把卡里剩下的20000元转给爱人。就在2万元转走的同时,账户里面剩下的370元也被对方转走了!“肯定是链接的问题!”联想到手机里还绑定了其他的银行卡,王先生赶紧给银行打电话,冻结了所有绑定的卡。然后,上网查询被转账的记录,发现对方是通过一家购物网站的平台,王先生给该网站打电话,对方表示钱会被暂时保留,但要求王先生报警,只有公安介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全部的事情做完,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但就这“惊魂几分钟”,却让王先生惊出一身冷汗。“就点了一下链接,其他什么都没做啊。”王先生直呼现在的骗子好厉害!
尽量少开通快捷支付
据反诈骗民警介绍,在短信链接被点的一瞬间,手机已被植入木马病毒。不到一分钟,手机里的信息全部被破解,短信、微信、邮箱账号、密码和消息,全部被截取。
对此,民警提醒,首先,不要轻易打开来路不明的链接;其次,尽量少绑定银行卡,少开通快捷支付业务。
民警解释,目前手机的快捷支付确实很方便,但在安全方面仍有很大的漏洞,一旦中招就会带来损失。
如果不幸“中招”怎么办?
民警表示,王先生的做法基本正确。中毒后最好连手机卡都暂时申请冻结,把SIM卡取走之后,彻底刷机。
作者:房舒
本文来源:台海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NTES.ready(function(NTES) {
function ShowDaren(ref, wrapper) {
var coords = getCoords(ref);
wrapper.style.display = 'none';
wrapper.style.top = coords.top + 'px';
wrapper.style.left = coords.left - 12 + 'px';
wrapper.style.display = 'block';
NTES.event.addEvent(NTES(".daren-keyword"), "mouseover", function() {
var self = this,
userid = this.getAttribute('userid'),
wrapperId = 'daren_w' + userid,
darenWrapp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wrapperId);
if(darenWrapper) {
ShowDaren(self, darenWrapper);
NTES.ajax.importJs('http://static.t.126.net/share/user/daren/' + userid + '.js', function() {
darenWrapp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arenWrapper.id = wrapperId;
darenWrapper.className = 'daren_w';
darenWrapper.innerHTML = ''
+ getWeiboDaren()
.replace('wb-article-folow', 'wb-article-minFolow') // 替换按钮样式
.replace(/wenzhang_dr/g, 'wenzhang_hc'); // 替换参数
darenWrapper.onmouseout = function(e) {
var evt = e? e: window.event,
target = evt.target? evt.target: evt.srcE
if ( !evt.relatedTarget && evt.fromElement ) {
evt.relatedTarget = evt.fromElement == target ? evt.toElement : evt.fromE
var parent = evt.relatedT
while ( parent && parent != this ) {
try { parent = parent.parentN }
catch(e) { parent = }
if( parent != this ){
this.style.display = 'none';点击“银行”短信链接钱被转走 如何躲开诈骗陷阱
来源:金融界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教你如何躲开诈骗陷阱
核心提示:&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普及月&&&记者从人行及佛山银行协会、佛山市银监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公众金融素质,近日佛山银行业围绕多个主题活动多方位向公众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市民维护自身金融安全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在担心电信诈骗、网络支付安全情况下,客户资金安全如何保障成为银行业内及客户关注的焦点,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安全防范知识是市民最希望在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中了解清楚的。如何避开隐藏的&陷阱&?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多家银行权威人士,为读者支招。
案一:点击&银行&短信链接钱被转走
今年4月,禅城多位市民收到了假冒银行发布的诈骗短信。有女事主点开短信链接的激活账户网址,一次就被骗走了6万元。
据禅城警方介绍,4月29日,吴女士收到一条&银行短信&,显示其该银行的电子密码器因停用要重新激活,信息中还有网址链接,&银行&要求吴女士点击进去操作。&来电显示的号码就是银行的号码,所以我没有多想。&吴女士事后回忆说,在点击该网址后,她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和登录密码,然后又在弹出窗口内输入了电子密码器的验证密码。稍后,吴女士接到一条验证密码短信。将此密码输入到电子密码器后,吴女士再次收到短信提示,显示她卡内的6万元被分三次转走,她才意识到已经上当受骗。
据禅城警方披露称,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类似的短信诈骗警情,受骗事主分别接到&银行&发来的短信,只要点击短信的链接操作就中招。
禅城警方表示,短信是不法分子使用伪基站群发的,通过伪装银行号码,发送各类吸引点击短信内链接的内容,链接地址伪造成银行的操作程序,专门套取银行卡及密码信息,还有可能在智能手机中趁机植入木马程序,来偷取通讯录、支付宝、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
支招:小心激活账户、积分兑换、申请信用额度短信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不法分子发布的短信以冒充银行为主,形式相对单一,暂有激活功能、积分兑换和申请信用额度等形式,因此要提防伪基站发布的短信诈骗,以银行名义,要求打开陌生链接时,要提高警惕。
银行业内人士提醒,建议市民智能手机用户安装和及时更新防护软件,部分防护软件有防钓鱼网站和诈骗信息功能,并可以有效阻止木马程序侵入。同时市民要多方核实短信真伪,慎重点击不熟悉的链接,可通过拨打客户专员电话、前台咨询和网络查询辩证来确定链接的真实性。
遇到涉及重要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输入,市民要多留心眼,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联系银行通过中止交易、冻结和更改密码的形式保障资金安全,以防进一步损失资金,同时第一时间报警,协助警方侦查。
案二:不法分子蹲点银行 专捡废单实施诈骗
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填写错误的废单,不少市民会搓成纸球后丢掉,而此前也曾出现过有不法分子专门蹲在银行里捡这些纸球,废单一旦到了他们手里,就会变成实施诈骗的工具。
去年1月10日,犯罪嫌疑人陈某甲假冒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南海区大沥镇盐步的谌先生,谎称银行系统故障,要求谌先生查询账户。由于陈某甲能够准确说出谌先生的账号等详细信息,谌先生对其深信不疑。谌先生后告知由其妻刘女士查询,陈某甲遂致电刘女士要求其将款项转至&银行安全账户&上。刘女士于是转账5000元至陈某甲提供的账户,陈某甲提取款项后即关机。
在被警方抓获后,犯罪嫌疑人供述,他们掌握受害人取款情况的&法宝&,正是事主随处丢弃的废单。具体来说,他们每天都会在银行里面蹲点,看到有些来银行办理业务的人把一些填写错误的开户单、转账单等单据扔到垃圾桶。等事主走后,他们就会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把废单捡走。然后等到银行快关门时,他们就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根据废单上留下的手机号码给事主打电话,谎称银行系统出现故障,要求事主来银行修改,并要求其将卡上资金转到所谓的&银行安全账户&,而不少市民因此上当受骗。
支招:敏感信息材料要妥善保管不要随意丢弃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废单上填写了被害人的姓名等多项重要个人信息,故不法分子在行骗之时能准确说出这些信息,致使被害人放松警惕。
因此市民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时,对记载敏感信息的资料要妥善保管,不要随意丢放。同时为避免信息资料外露或被人挪作他用,务必养成不随手丢弃废单的习惯,在离开柜台时将其带走并做销毁处理。
从事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支招,市民平时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填错单也不要信手丢弃,应该将个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用墨笔涂抹掉,或者彻底撕碎后再进行丢弃。对于交由客户的客户联底单,市民也最好保留起来,一方面,这是个人办理了业务的凭证,另一方面也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案三:假借&调额& 信用卡&被消费&
家住南海的王女士日前她接到&020955&&&的电话,对方自称&&银行的客服人员,而这个955&&号码乍一看也像银行的。
&客服人员&称可将其信用卡额度提高至10万元,王女士正好觉得额度不够用,便马上同意了。于是她按该&客服人员&的指引提供了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片安全码等信息,对方称最后一步是验证手机动态验证码,王女士按对方提示进行操作,一分钟后,她收到了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您的信用卡消费了 2900元&。王女士觉得不对,马上回拨了955&&的银行电话询问,而银行称并没有给她打过电话,王女士方知被骗。
支招:不要泄露交易动态码
类似王女士的案件近年呈现增多趋势。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将电话号码&伪装&成各银行的客服电话,利用了持卡人希望提升额度的需求,让持卡人放松戒备上当受骗。
由于此类案件不同于卡片被克隆导致的盗刷案件,交易过程中受害人被诱导提供了交易必须的各种信息通过银行的安全验证,银行便默认为持卡人本人交易,无法做出有效的识别和拦截。
据银行专业人士介绍,信用卡动态验证码是授权网络快捷支付的重要凭据,而卡片背面三位数的卡片安全码(CVV2)码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密码。因此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动态验证码和卡片安全码。
银行专业人士还提醒,银行不会外呼客户要求客户提供私密信息,持卡人如接到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卡片信息、个人身份信息、验证码等私密信息时,可以通过回拨信用卡背面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信区号+955&&或陌生号码来电。
案四:购&理财产品&却遭遇&飞单&
去年,顺德一商业银行的多名客户,在该银行网点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包括多款所谓的理财产品,但最终发现被该理财经理所骗,多名投资者初步统计损失共计5000万元。
浙江籍的陈先生在顺德龙江开有一五金厂,陈先生和某银行有业务往来,认识了里面一位蔡姓客户经理。去年6月,这位蔡经理向他推荐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声称投入100万元以下,有9%的回报率;投入100万元以上,则有11%的回报率。见如此高额回报,陈先生便投入100万元购买该理财产品,随后又和亲戚、朋友一起几次追加资金累计超过1000万元。至去年年底,最先购入的理财产品半年期限已到,陈先生如愿拿到9%的利息,共计几十万元。但到了7 月份,蔡经理却突然称,理财产品出了问题,建议他们去报警。这时候陈先生才发现自己所购理财产品并非该银行所有,是银行个别员工私自销售。
该银行称,通过自查发现,支行下辖龙江、乐从支行3名员工受高额销售佣金诱惑,违反监管及该行制度规定,私下向客户推销非该银行代销的基金类产品。员工的行为既不是职务行为,也不能构成代理,属于员工违规私售行为(俗称&飞单&)。
支招:留意合同公章是否为银行业务章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警惕超高的收益产品外,客户应该看合同上是否为银行业务章。&属于银行发行产品协议书加盖该行销售网点业务章,而&飞单&产品盖的则是其他公司及其印章。&客户需要留意该产品相关资讯有否银行名字,以及投资管理人是否银行?假若是&飞单&产品,其投资管理人多为某某投资公司、某某基金管理公司。
除此之外,银行产品多投向同业存款、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而&飞单&产品则多投资实体项目、股票甚至海外市场。&飞单&产品多采用线下销售、手工出单方式。&业内人士提醒。
最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资金仅为冻结,账户资金于产品成立日才划出,而&飞单&产品资金为即时划出,须由投资者自行将资金划转至银行理财资金账户以外的其他个人或公司的账户。
原标题:扔了一张填写错误的废单 账户里的钱就没了(图)
编辑:孙敏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金融界,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理财频道官方公众号微信号:合肥孔方兄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每天都有精彩!
2945人关注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过年守岁、贴对联、挂上台历挂...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
2017年全新改版结婚表单上线啦!表单更详细、功能更丰 ...
合肥的新人们,还在担心婚礼用什么音乐吗?现在填写报...
2017年春节来临之际,亲们准备好春节送父母、送朋友、送爱人、送领导、送师...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您当前的位置:&&&&
注意:网络诈骗又出新花样儿 短信链接小心有诈!
作者:鼎鼎
【字号: |
  当你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老朋友,好久不见,几年前拍的照片发给你,随后附上一个网址链接,你点还是不点呢?切记,一定不要点,否则,您的手机将很快被植入一种木马病毒,手机内保存的各类信息将被窃取,银行卡也存在被盗刷的极大危险。
  刚刚过去的上周,石家庄市民周女士和李先生很是郁闷,前者手机收到老同学发来“照片”链接,打开后损失了9000多元,后者李先生的手机则是接到老领导发来一个“电子请柬”,点击后手机莫名“中毒”了。
  “老同学”发来照片链接 点了一下损失近万元
  上周三晚上9点多,周女士的手机收到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的一张写有“照片”字样的链接信息。“这位同学和我关系非常好,当时我想都没想就打开了,看了一下就是促销的广告,我就睡觉了。”周女士说,星期天下午,她正在书店陪儿子买书,手机就接到了银行的短信通知,“说我的银行卡在广州一家商场消费了9200元,我一下子蒙了,我人在石家庄怎么会在广州消费?”周女士赶紧跑到银行,结果一查存在银行的钱确实在广州被划走了。周女士说:“通过银行工作人员分析,可能与我的手机接到的诈骗信息有关,因为我的手机和银行卡是捆绑的。”事后,周女士和那位老同学取得了联系,结果老同学说根本就没有发信息的事儿,因为老同学的手机丢了。
  收到老领导的“电子请柬” 打开后手机死机
  上周五上午,李先生收到了一位老领导的“电子请柬”短信,上面说:“小李,您好!我是×××,由于宴请的人较多,恕不一一电话通知,时间、地点及桌号都在电子请柬(附链接地址)上。”收到短信,李先生一头雾水,“在工作上与这位老领导有过接触,但作为普通员工还不至于应邀出席私人活动,尽管心存疑惑,我还是好奇地点击了链接,结果打开这个链接后手机就死机了,我随即就觉得这肯定是个骗局。”于是,李先生赶紧用办公室电话和这位老领导取得了联系,一问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原来这位老领导在一周前出门时把手机丢了,估计是手机里的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了,这两天,给我们这位老领导打电话询问此事的朋友比较多,这位老领导不得不一一解释。”
  常见木马短信
  1.这是我们以前的照片,你手机打开看看!
  2.这是聚会的照片,好珍贵的留影,你快看看吧!
  3.你竟然做出这样的事,实在让人不能原谅!
  4.有人悄悄关注了你,点击了解!
  5.家长您好,这是本学期学校总结学生各项表现资料,请查收!
  6.你的他有外遇,还被拍了下来,点击查看照片!
  唐山多位网友收到建行“积分可兑换现金”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账户已满10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于今日及时登录手机网wap.ecjrn.cc查询兑换,逾期失效【建设银行】”记者在微信中看到梁女士的短信截图。
  使用手机打开短信中提供的链接,显示“中国建设银行建行手机网”,页面制作得十分逼真。在该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写有“欢迎登录建行手机网1.建行积分兑换现金活动正式举办中,使用建行账户的客户都可参与积分兑换现金活动。2.兑换现金是按照积分的百分之五进行兑换。3.例:积分10000分可以兑换500元现金,也就是积分的百分之五。现在可登录手机银行(积分兑换)进行兑换。4.活动截止时间:日至日”。
  点击登录后,要求输入卡号、交易密码、姓名、身份证号、预留手机号、cvn(卡背面签名栏末三位)及有效期等详细信息。
  客服人员介绍,该短信是由犯罪分子利用科技手段制做的钓鱼网站,用伪基站伪装成建行号码95533发送信息,请用户仔细辨别,切勿登录类似短信中的网址,更不能输入、泄露个人信息。
  类似虚假短信:
  1.“尊敬的用户,您的手机银行积分已可兑换2106元现金礼包,请您用手机登录我行网站根据提示兑换。”
  2.“尊敬的交行用户:您的手机银行将于今日过期,请立即登录我行网站更新升级,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交通银行】。”
  3.“尊敬的招商银行用户:您的信用卡积分已满兑换699.68元现金条件,手机访问www.au-95555.tk兑换——招商银行。”
  民警提醒
  “眼下春节临近,一些违法分子利用人们对手机信息过度依赖的心理,通过信息诈骗的手法也是不断翻新。”民警提醒,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手机,接到类似有“链接”的短信要加以甄别核实,不要轻易点开链接,否则受害人的手机很可能就会被植入木马并被远程控制,并自动获取手机中的通讯录、读取手机里的用户信息、截获手机中的短信,如果手机上绑定了网银、支付宝等,还可能被盗取密码等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市民如收到带链接的短信,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发来的,不管对方是以何种理由让你打开链接,都不要轻易打开,一旦误点,应立即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或重装系统,清除病毒。(据燕赵晚报、唐山晚报、光明网等媒体整理)
关键词:网络诈骗,短信链接
责任编辑:丁丽洁新型电信诈骗:男子点短信链接银行卡被盗刷11万|银行卡|电信诈骗|信息泄露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警方展示诈骗短信,提醒市民提高警惕。警方供图
警方展示诈骗短信,提醒市民提高警惕。警方供图
  新京报讯 (记者李禹潼 实习生赵蕾)“朋友”发来带链接的短信,点击后银行卡被盗刷11万余元。2月底,市民许先生被骗后报警。
  警方侦查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事主点击短信网址链接,将病毒程序植入手机,以盗取事主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网站购物消费、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套现获利。目前,9名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受害人
  点击短信链接后银行卡被盗刷11万
  “我是房某某,照片里这几个人你认识吗?http://guo.kr/bd……”今年2月底的一天,事主许先生接到一171开头的手机号发来的短信,以为是朋友发来的,便点击了链接,但其没有看到照片,反而不停地接到空白短信。
  当日中午12时许,银行打来电话,告知许先生银行卡被盗刷11万余元。许先生立即报警。
  北京警方随即成立由刑侦总队、网安总队、西城分局等部门组成的专案组。
  办案民警介绍,经初步调查发现,嫌疑人系通过事主点击短信网址链接,将病毒程序植入手机,以盗取事主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信息,进而通过网站购物消费、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等方式套现获利。
  实际盗刷卡人
  帮人盗刷提现 每次拿三成作为回扣
  专案组循线追踪,3天后,锁定利用第三方平台转账的实际操作人胡某(女,36岁,湖北省武汉市人)。3月8日,在武汉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将胡某控制。
  据胡某供述,其通过QQ聊天,认识一网友。前几天,该网友提供给她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和密码,要她登录该平台接收红包,然后提现,将现金转入与接收红包账号所绑定的一张银行卡内。胡某从中赚取一定的好处费。
  事实上,转入现金的银行卡就在该网友手中。专案组随后锁定胡某的这名网友——海口市人王某某。3月15日,专案组在海口将王某某等5人控制(已移交海口警方另案处理)。
  王某某称,他以帮人盗刷银行卡提现牟取不法利益,每次获取提现金额的三成作为回扣。但诈骗短信不是他们发出的,他们只是通过网络与上家联系。
  诈骗短信发送人
  网上购买用户信息发送木马短信
  根据王某某供述和被骗事主的银行卡消费信息等线索,赵某某等3人犯罪团伙被警方控制。
  赵某某交代,他从网上购买用户手机号等信息,发送带有木马程序的短信,事主一旦点击短信中的网址,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事主通讯录及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此后,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在网上购物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除此之外,若事主点击链接,该木马病毒便会再次向事主通讯录联系人发送木马程序短信。目前,胡某、赵某某等4人已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 链接
  央视调查:5分钟网上买到上千银行卡密码
  据央视报道称,一位自称老徐的爆料人举报说,在网络空间存在着一个盗取银行卡的黑色产业链,“我用5分钟就能搞到1000个这种信息。”为了验证自己所言不虚,老徐打开了几个QQ群,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发给了记者一份长达33页的文件,里面记录了1000多条银行卡信息,每条信息都有卡主的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以及银行密码。记者在文件中随机选取了70个信息进行验证发现,身份信息和电话号码全部正确,65个银行卡密码正确。
  盗取用户银行卡信息途径主要有三种
  ●通过伪基站发送钓鱼短信
  ●骗子或黑客架设免费WIFI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改装POS机提取银行卡信息
  将受害者银行卡里的钱转出来(其中最主要的是拦截用户短信验证码,主要有两种方法)
  ●向目标手机里发送木马程序,让手机中毒
  ●近距离干扰手机信号,拦截验证码 据央视
  ■ 警方提醒
  短信网址链接不要轻易点击
  警方提醒市民,收到短信中的网址链接不要轻易点击,因为木马病毒链接需要在被点击的情况下才会植入事主手机。即使收到的信息显示是银行等机构发来的,也不要轻易点击链接,最好先跟银行官方电话核实后,再决定是否操作,以避免被骗。
  警方同时提醒市民,当下,因为170、171号段的手机号是虚拟运营商经营的,使用成本较低,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几率较大。若用户收到这些号段发送的短信链接,尤其不要点击。
  (原标题:男子点击短信链接 银行卡被盗刷11万)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被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