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国企央企合资企业和国企的区别哪个好

  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分类标准〕,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2013年12月财政部又制定颁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要求工作规范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会计软件不符合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当自工作规范施行之日起3年内进行升级完善。& & 在指导意见发布5年、工作规范颁布1年之后,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发起财会人员会计信息化调查,并委托中国会计视野网、元年诺亚舟和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信息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了该次调查活动。发起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会计视野网元年诺亚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信息化研究中心赞助单位:昂卓ECPA审计软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媒体支持:中国管理会计网  展开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的达成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希望调查结果能够为今后5年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引。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会计信息化实施现状两大部分,其中会计信息化实施现状部分深入调查了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基础工作、系统构建、应用年平均投入、应用难题、应用人才支持、远景规划等具体问题。中国会计信息化应用调查主要数据
  本次调查活动的调查对象是会计信息化实务工作相关人群,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法。  最终一共收到问卷2044份,在剔除掉重复的手机IP地址问卷、回答不清楚的问卷、明确表示身份为学生的问卷、回答前后矛盾的问卷后的有效问卷数为1848份,其中通过手机微信提交问卷的有717人,通过手机直接访问提交问卷的有630人,通过视野网及其BBS提交问卷的有188人,剩余的313人则是通过邮箱、Web页面或是链接访问提交的问卷。  总经理或机构正职  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总经理或机构正职都认为自己了解会计信息化,其中认为一般了解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8.71%,其后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分别为32.26%和29.03%。  副总经理或机构副职  分析结果显示副总经理或机构副职同样也都认为自己了解会计信息化,其中认为比较了解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3.41%,其后一般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分别为31.82%和13.64%。  更多不同的职位& & & & 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程度,包括部门总经理、经理、负责人、部门副职、主管以及教师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程度[]  总体上看随着公司规模的上升,受访者对会计信息化的了解程度上升,当企业规模达到50亿以上时,对会计信息化了解程度达到100%,而且20-50亿元之间时,这项比例为99.05%。  根据受访者所在企业类型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显示,按照自认为对会计信息化了解程度的高低,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央企、外企、行政机构、合资企业、地方国企、民企。  根据受访者所在公司行业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显示,按照自认为对会计信息化了解程度的高低,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在已设置会计信息化部门或专岗的500家机构中,已经制定有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机构占比达85.8%,其中制定了独立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机构有40.6%,其他的45.2%机构是将其作为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组成部分。有11%的机构表示正在制定的过程中或在短期内有制定计划。目前没有制定而且短期内也没有计划的机构占比较低,只有3.2%。[]& & 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的一部分的465家机构中有56.04%是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的方式来构建系统的,“购买商品套件自行进行流程配置开发”的占28.57%,“外包给供应商定制开发”的占22.86%,“购买平台自行开发”的占20%,“作为企业信息化系统一部分外购”的占18.24%。[]& & 接受过培训的机构认为“缺少适合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应用难题,占比为46.83%,排在第二的是“缺少对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认知”(占比45.93%)。[]  独立应用并且未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的721家机构中有59.64%选择了用友产品,有42.16%选择了金蝶产品,只有6.52%选择了甲骨文或SAP的产品。[]& & & & 结合所在机构规模对其近三年的会计信息化年平均投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机构营收规模越大,会计信息化年平均投入更多。[]    结合所在机构类型和近三年的会计信息化年平均投入情况分析结果:会计信息化年平均投入超过500万的机构中占比最高的是央企,为16.33%,第二位的是外企(占比9.74%)。[]    会计信息化年平均投入超过500万的机构中属于制造业的占比最高为8.67%,其后依次是房地产业(6.25%)、金融业(6.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1%)、建筑业(3.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8%)。[]    结合受访者的职位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不同职位受访者对所在机构未来会计信息化应用需求存在差异。其中对“升级现有系统”的要求,部门副职和副总或机构副职排在前两位,分别为64.1%和62.5%。[]    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金融行业在资金管理(占比69.54%)、报表合并(占比60.91%)、预算管理(占比53.81%)、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占比47.72%)、内部控制(占比44.16%)以及移动办公领域(占比39.09%)的应用均排在第一位。[]中国会计信息化调查报告: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中国会计视野网站 版权所有上海市青浦区蟠龙路200号(201702) 联系电话:021-27/68126(书店),68069(编辑)68189(合作\广告)工作时间:8:30-16:30  传真:021-&聊聊我的同学们选择外企、央企国企的十年之后
我的图书馆
聊聊我的同学们选择外企、央企国企的十年之后
  入职一个月的时候,A 去香港培训,住某知名的全球连锁五星酒店,她说酒店的洗发水真好用啊,香味真舒服。
  废话,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欧舒丹,跟小酒店那些用洗涤灵勾兑的能比么。
  差不多同一时候,我在北京郊区的集团基地开会,其实装修档次就是招待所,蚊子咬了我一身包。
  她打电话说,我们培训都用英文的,我真得练练听力了,六级根本不够用;我说,我们开会怎么那么无聊,领导讲话都跟新闻联播似的,听得我昏昏欲睡(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太幼稚了)。
  她回来给我看照片,同事几乎全都是帅哥美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一群人夜游维多利亚港,笑得很灿烂。
  我开会回来也有照片,没好意思给他看,是好几十人的合影,领导坐前排,我在后排就是个小蚂蚁。
  她说我找到偶像了,我们大老板(她们都管权限比较大的主管叫老板),香港人,四十岁的女人跟二十岁出头似的,特别帅,培训间歇就和我们聊天,喜欢养狗,喜欢看美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能回家做一手好菜。
  她一说,我就想起了我办公室的大姐们,虽然上班的时候客客气气的,但实在跟她们没有话题可聊。
  刚工作的时候,我跟 A 还保持着每个礼拜见面或者通电话的习惯,但是慢慢就不行了,她太忙了。
  她那个行业以“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而闻名。其实现实比传闻还要夸张。
  比如说“通宵加班”,毕业不久的 A 已经赶上好几次了。但是她说,没有通宵过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那个行业的外企呆过。而且每次通宵之后,一起作战的同事之间都会产生战友般的感觉,很幸福。
  还说有一次凌晨从国贸打车回家,跟司机说“刚下班”,想起圈子里流传的“凌晨下班的,不是小姐就是他们那圈子人”的笑话,赶紧跟司机解释,我是做XX行业的。
  我这边呢,工作上手以后,感觉挺轻松,虽然偶尔也要加班,但是领导从不为难我,有时候,要做的东西太多了,跟领导说一下,领导就会帮我协调时间,反正从来没 9 点以后下班。
  当然我的收入也比不上她。十几年前,她们那个行业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能拿到大几K,绝对是高收入了。
  联系减少了,再见面的时候,就感觉她的变化很大。
  她穿的衣服越来越精致,会化淡妆了,买了人生第一个名牌皮包,开始在国贸一个很贵的发廊做头发,已经能熟练驾驭高跟鞋了,拿出名片,很精致,还有让人羡慕的头衔(现在跟外企打交道多了,对他们这些头衔已经看透了,当时还是很羡慕,因为我连名片都没有)。
  五星酒店的见闻,她已经懒得说了,她们那个行业的规矩是,出去做项目,有五星不住四星,何况,按她的话说,再好的酒店也没心情欣赏,时间都在加班了。
  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因为 A 不装 X ,不做作。她说工作上的事情,我听到的是她的自豪和新鲜,我也跟自己长了见识似的。
  但也有一些东西是我理解不了的,比如她说,她的另一个偶像做事非常认真,有一次,报告已经装订好了,发现一个完全没影响的小瑕疵(甚至连瑕疵都算不上),其实大老板和客户根本不会在意,但她也带领全组的人,熬了一整个通宵逐一改正。
  我说这是为啥,她说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心,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的作品,不为客户,不为工资,不为领导,只为自己的心,也要做到完美。
  这个我实在很费解,我的领导总是说,不要把时间花在没意义的事情上,不是埋头干活就可以的,一定要想想别人需要什么结果,用结果说话,而不是埋头傻干。
  随着 A 融入外企的环境,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她出差太多,回来也更喜欢和同事一起玩。
  我们聊天的时候,开始有冷场了,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A 已经懒得单方面分享了,A 需要对她的付出,对她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感同身受的朋友。
  她的一些观点,我也接受不了。比如她说外企来中国,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传播民主,因为外企的工作氛围非常民主公平,上下级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每一个人,不管什么级别,都是平等的。我说这么说有点过了吧,她说你没在外企呆过,你不懂。
  有一段时间,我们接触很少,我也换工作了,跳到私企做了一些跟我的专业相关的工作,一下子变得特别忙。
  我记不得是多久以后,我们难得见面吃饭,饭后,她居然要求 AA 制。我特别诧异,我们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零花钱买了零食也要互相请客的。她没钱,我给她钱花都乐意的。我死活没要她的钱,她说你可真是搞不明白阿。
  那时候,我觉得我会失去这个朋友了。
  没想到,几年以后,我们又亲密起来。
  那是她当了 Manager 之后我们见面,她依然衣着光鲜,面容却常疲惫的样子。
  她说,我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外企根本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个样子。
  比如我们组里有“VIP”,因为能带来客户,根本不用怎么干活就有好待遇的,只有老板和项目经理知道。
  还说,和另一个行业高层人物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这行太可怜了,好几个孩子通宵弄的东西,其实真的没人看那么重的。我们弄一个项目辛辛苦苦的,拿的钱是别的行业的零头。
  她说我永远爬不上去了,因为我看我们现在的boss们都是什么人就知道了。他们想的就是节省成本,多弄项目,该用Senior干的活,派Junior去,大家累死干不完也不管。跟客户面前也像孙子一样。当初我入行的时候,总说职业独立性,职业尊严,其实跟国内同行没区别,就是用高工资好环境哄着小孩干活罢了。
  然后她就说到同事咳嗽很久不去看病,最后居然是肺癌,才三十多岁。
  她说,我要学会给自减压,该偷懒就偷懒,今年的目标是把偷懒学会。
  当时,我问了一下她的收入,居然跟我差不多,我非常惊讶,原来是所得税太高了,三分之一都交税了。我到私企以后,涨得挺快,但没想到能追上她。
  这回她没跟我 AA, 我说我请你吧,你这么辛苦,她说好吧,早知道吃更贵的。我当时觉得,我的 A 又回来了,后来发现,远不是那么简单。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央企民营企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