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么,真的是泡沫经济吗

  阿里从推出余额宝、到收购天弘基金,实现了潇洒的跨界,这个跨界同时搅动了两池&秋水&,互联网金融概念也随之火爆异常。于是,各种冠以互联网金融名义的概念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P2P、众筹、网贷、移动支付、民营银行&&
  但是,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几乎没有人给出定义。对一个模糊不清的东西,却充斥着无数热钱、热情和热捧,正是泡沫的特征。&&当然,泡沫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负面词汇,而是一个中性词。
  因此,互联网金融泡沫中,就有好泡沫、坏泡沫之分。
  金融是必要的恶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用在金融行业也是如此。虽然,金融并不直接创造财富,是社会运行的&成本项&,但是,在现代经济体系当中,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必要的&杠杆项&,促进经济更好的运转。
  换句话说,金融是必要的恶。这和说政府是一样的,政府消耗成本,但是又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必要的恶。
  从成本的角度来说,GDP作为一个国家创造的总财富,金融是其中的成本项之一,这一点是&恶&的。那么,我们看美国,2012年金融占其GDP比重的7.9%,也就是说,在全年的GDP当中,金融行业分走了7.9%;在中国,2012年金融行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5%,占比在全球居中。
  从杠杆角度、或者说从效用角度看,金融又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比如,VC投资可能增大创业成功的概览,激励企业家精神,美国拥有全球最好的风投机制,是硅谷成功的必要因素;比如,产业链金融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资金使用效率,等等,这时候,金融是有&善&的因素的。
  因此,我们在谈金融的时候,都在谈它的双重属性,作为财富创造的必要杠杆和财富分配的突出成本。
  那么,&大力发展金融&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就是减少其成本占比,提升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用,脱离开这个终极目的,一切口号都必然指向财富的再分配,或者是漫无边际的空谈。
  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可能是&必要的恶2.0&,它的终极目的也应该是通过互联网降低金融行业的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否则,它不过是打着某个革命旗号的新食利者。
  不要只为争夺土豪&金&
  那么,互联网可能在哪些方面改变金融?金融、金融,资金融通,争夺资金、促进融通应该是行业竞争的核心点。所谓互联网金融,争夺的焦点,应该也是在争夺资金及其背后的客户,提升资金流转速度和效率,降低风险,如果不能在这些点有明确突破,那么,可能也就不会真正颠覆什么。
  毕竟,像工行这样的老牌国企,其网络银行业务也已经超过了其业务笔数的78%,招行等银行的网上业务占比更高&&它们本身其实已经在技术层面互联网化,新的挑战者的改进方面一定要是全新的。
  比如,众筹,全球最知名的众筹公司Kickstarter为什么不容易做大?因为作为投资者,很难仅仅根据网上的一些信息,就把钱交给一个陌生的团队去创业,而是要像VC一样去尽职调查、去长期跟踪,这是一个专业性的事。当然,那些超级好的创意、非常有魅力的个体确实可以短期内从粉丝、GEEK那里筹集到一些资金,但是这种例子只是好故事,不代表好模式,要推而广之,还需要探索,至少目前状态下,算不上颠覆。
  再如,eBay曾经开发了专门的货币基金,一度曾经做到10亿美元,但是,后来不得不清盘。这是因为,eBay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本身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金融虚拟产品的营销渠道;但是,如果自行运营这些产品,还是需要真正相应专业的人来运营,才能取得高额的受益,否则也无法对客户形成粘度。
  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量互联网金融概念可能都是混杂不清的,甚至目的在于打擦边球,目的在于政策红利、灰色地带。
  比如,民营银行牌照一旦放开,很可能诞生数以千计的所谓民营银行,但是,银行真的好做吗?从美国来说,四大银行占市场的份额也超过半数,市场集中度虽然低于中国,但是,二线、三线和社区银行也极少有做大的,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成功先例也极少。而且,美国银行的融资成本一点也不低,利差和中国相差不多。反倒是其VC/PE市场比较健全,股市、债市更为成熟,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让金融更高效,这些通过民营银行解决是缘木求鱼&&但是,其医疗保险、对冲基金、政府债务等也效率低下,所以导致金融业占GDP近10%的高成本。
  所以,在熙熙攘攘的氛围中,互联网金融概念下泥沙俱下,那些真正促进了财富创造、降低了社会运营成本,它才是好的泡沫。否则,中国民间的跨境赌博、民间借贷市场早已经为坏的泡沫做了注脚。
关键词标签金融科技遇到泡沫了吗? : 经理人分享
本文作者系恒丰银行研究院中心负责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是最热的概念,而随着P2P网贷领域的风险频发,已经影响到国民金融安全并危及到正规金融体系,国务院于今年4月组织多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在那以后,金融科技就取代了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概念和话题。6月26日,“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于天津举行,“金融科技将遭遇泡沫?”闭门分论坛立刻吸引了市场的眼球。那么,什么是金融科技,它与互联网金融有关吗,它是否存在或即将遭遇泡沫,应如何预防?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关联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一词属于舶来品,在维基百科中的定义是,“由那些提供技术使金融服务更有效率的公司所组成的经济产业”。国内将2014年称为金融科技的元年,2015年这一概念逐渐兴起,而到了今年4月份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开启之后,过往顶着互联网金融、P2P等专有名词标签的诸多市场机构唯恐避之不及,纷纷将标签改成“金融科技”这个更为“高大上”的名词,金融科技大有取代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势。实际上,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本土化的概念,在国外很少作为单一概念出现过,而是被归为金融科技之中。而从金融科技的定义来看,“提供技术使金融服务更有效率”含义更加广泛,确实包含了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转型成”金融科技企业,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近年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出现了大规模的跑路、倒闭现象,有关互联网金融泡沫的研究很多,《人民日报》甚至专门于今年4月28日刊发了《互联网金融,挤尽泡沫是春天》的时评。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处于泡沫时期是一个被普遍公认的现象。由此推断,将互联网金融包含在内的金融科技领域似乎也难以幸免。区块链概念存在泡沫吗从金融科技领域其它概念来看,目前最火的要数“区块链技术”了。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凭借其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传输的技术特点,被渲染为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数据传输模式,具有可靠性、安全性、透明性、可数字化等多项优点。有炒作者甚至将其称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支付体系变革技术。不过在现实中,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仍多只存在理论上,缺乏实践和现实的检验,目前应用的领域很少,与金融体系的合作更是空白,预计短期内都难有实质性进展。然而,不知道是比特币的火热带动了区块链技术,还是两者互为带动,近两个月来,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涨幅超出50%,而区块链技术一时成为“风口上的猪”,与其概念沾边的上市公司都录得了远超沪深指数的涨幅。截至6月27日,万得咨询区块链指数60日增幅达29.37%,同期上证综指仅录得0.83%的降幅。更有甚者,作为区块链指数成分股之一的鲁亿通在端午之前发布公告,拟以14倍溢价共计30.6亿元的价格购买一家成立仅三年的初创公司,而这家初创公司的主营业务居然是为比特币“矿机”制造芯片。在缺乏实际应用,缺乏与金融业真实合作的基础上,这种表现很难不让人将其与泡沫联系起来。金融泡沫是什么?金融泡沫是指某一类或某几类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连续涨价后,市场价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的现象。泡沫的滋生往往依附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预期,由此带来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价格快速上涨。而临界点则往往是市场冷静之后,随着价格越高,需求越少,资产交易供需开始失衡,价格泡沫难以维系,最终破裂、坍塌。产业泡沫是部分市场参与者对某一产业的发展前景预期过高,或是因为一个概念的炒作,而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投机者,节节推高了产业相关要素的价格,包括公司股价、技术专利、人员工资等等。随着时间的沉淀,当市场发现行业发展远远不如预期,或者概念的炒作化为虚无时,该行业就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况,泡沫必然会出现破裂,公司价格下跌,大批公司破产或同业兼并就变得不可避免。某种程度上说,金融泡沫也是产业泡沫的一种表现。历史上著名的几大泡沫,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密西西比阴谋、英国的南海泡沫和本世纪初的美国互联网泡沫,后三者严格意义上都属于从产业泡沫转向金融资产泡沫的例子。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泡沫,和即将遭遇(或已经存在)的金融科技泡沫,都应引以为戒。如何预防金融科技泡沫?事实上,放任泡沫不理,任由其生长和破灭,市场自身也有调节能力,也能出清泡沫,只是这样一来,势必会对部分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冲击。如果经济社会不希望承受泡沫破灭、市场自动出清产生的“痛苦”,那么就应该在泡沫滋生之前进行预防,在泡沫发展壮大之前进行干预,甚至在泡沫较小时主动挤破泡沫,以短痛换长痛。这对政府监管、引导乃至投资者自身素养的提高都有较高要求。从历史上来看,每一个滋生泡沫的行业或领域,都必然存在市场参与者的过高(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的预期,而这种预期的出现往往源自一个概念的炒作,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贸易和淘金概念、英国南海公司的南美贸易和金银矿藏概念、美国互联网兴起时产生的新商业模式概念、中国近年来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概念,无不是如此。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都是对海外殖民地蕴含财富的炒作,由于其政府及其不明智的参与其中为其担保,导致市场参与者疯狂,滋生并吹大了泡沫。而后两者属于新兴业态,属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监管部门一方面对新兴事物有个接受的过程,一方面出于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未能及时向市场参与者提示风险并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就当前的金融科技领域而言,有相当部分的领域实际上已经滋生泡沫,政府应就此向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提示和引导,对故意炒作概念以投机获利的行为加以惩戒,及时制定相关监管法规,加强对投机危害方面的宣传,培养市场参与者投资素养的提高。不得不说,本次达沃斯“金融科技将遭遇泡沫?”的分论坛的举办就有非常积极的风险提示意义,不过若是能将闭门的形式改成公开形式,效果应当会更好。如此一来,这次分论坛的风险警示意义就不仅仅限于行业之内,还能将行业问题透明化,暴露在媒体和其他参会人员面前,再通过媒体渠道和参会人员的口口相传,让市场参与者充分意识到金融科技领域面临的风险,为“金融科技”的概念降温,同时也起到教育、警示投资者的目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蔡浩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看清这8大趋势,你就掌控了2017年的赚钱逻辑
读完这篇文章,重新认知华为与任正非
李嘉诚400亿澳洲并购背后:千亿现金急寻出路
关注MBA联考,扫描下载联考神器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在互联网上进行金融活动吗?有实质的改变吗?
【金彩在路上的回答(51票)】:
1.到底是什么?
金融这个领域发展的很成熟了,基本不会有实质性的创新。但互联网的发展谁也看不到头,对金融业有多大的颠覆性影响,谁都说不清。就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人民在13年二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给出了:
作为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
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迅速崛起。
2.难道只是在互联网上进行金融活动吗?有实质性的改变吗?
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但绝不只是“在互联网上进行金融活动”这么简单。目前来看,互联网已经有了彻底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能力。人民银行说,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数据更为丰富和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等优势,逐一来看。
透明度高一大部分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者赚的是什么钱?信息不对称。金融的文化是精英化、神秘化;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共享。金融放到互联网上,可以大大提高透明度,可读信息也增加很多,部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参与广泛因为技术手段便捷,促使之前很多不参与金融、无需参与金融(小额资金)的人都参与进来,不仅大大增加了资金和参与人数,更会增进沉淀资金的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中间成本低
无需网点、无需柜台、无需大量的人力成本等等,这些都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的优势。
支付便捷现在,我们拿着手机已经可以进行很多支付转账了,你的现金和银行卡用得越来越少了吧。未来,绝对会出现那种,只拿着手机、手表、甚至指纹就可以进行一切支付行为的时代。这还不算颠覆性么。信用数据丰富、数据处理效率高大数据时代,数据会大到什么程度、数据挖掘可以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无法预测的。就目前来说,通过数据分析,阿里小贷可以把利率做到18%、坏账低于1%。如果未来大数据可以足够大,就是新的“征信系统”,对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绝对是颠覆性的,且不说余额宝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做到T+0、期限错配这种“小应用”了。
另外还有一点,人民银行的报告里没敢说,就是互联网货币。互联网货币对金融市场更是颠覆性的存在,比特币的价值有待观察,但至少这个价值已经得到了认可。Q币这种没有炒作空间的“货币”在网络几乎等同于RMB。这就颠覆了“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一管模式。很多“互联网货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商品定价的基础和交易的媒介了。
【沈寒诩的回答(30票)】:
银行那帮保守派在博鳌论坛上个个跟小丑一样。本世纪中叶回首会发现,难以置信的是,互联网创新的主阵地竟然在天朝而不是互联网发达的美国
由于天朝民营银行限制大起步艰难,再加上各大传统银行长期占有市场,要通过传统银行市场化推动金融改革遥遥无期,进而让天朝整体金融改革和软妹币市场化停滞不前
但是却撕开了一个小口子,让太多人看到了希望。余额宝直接威胁到活期定期存款的生存,要不了多久会上网的都不会去银行存款,这就意味着银行无法正常吸纳社会资本。虽然余额宝不是银行,其吸纳的资本还是要回流到银行中去,但是这部分利差银行是赚不到了
余额宝之所以会产生,不是阿里巴巴勇于创新,支付宝到余额宝仅仅一步之遥,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出余额宝?因为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已经高到有部分金融愿意主动让利给储蓄用户来获取资本,有这样迫切的需求才出现余额宝这样划算的产品
如果我们只看细节,似乎会觉得余额宝将引领抬高金融业成本的浪潮,但是从宏观看,这部分利差会给社会补充不少流动性,并且金融业受到刺激更加主动的竞争存款和放贷,必然会让系统总体融资更加便利。从最简单的角度看,促进行业内竞争必然给该行业外带来福利,所以余额宝不用说肯定是造福社会融资的好东西。不过,不能单纯的说金融利差收益的高低决定融资成本,金融业收益过高过低都会不利于社会融资效率,就好像通胀率不简单决定经济发展一样。在余额宝出现前那几年,天朝银行的利差收益明显是太肥了,所以市场才自动产生破坏潜规则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直接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这就是为什么传统银行对金融互联网很赞赏但是对互联网金融各种负面情绪,不是叫骂就是强装镇定的鄙夷。金融互联网让银行赚钱,互联网金融让银行赚不到钱
如果固有的社会存款带来的利差银行赚不到,传统金融业大刀阔斧的一系列改革就必须加速。银行没办法轻松吃利差,就必须更积极的创新创收,被逼去做过去不屑于做的事,比如小微企业贷款等等这些长期以来是民间信贷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经营的买卖。同时存款没有生存空间,意味着软妹币利率市场化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如果社会中绝大部分存款都流向互联网金融,银行们势必不再固守固定利率而更加迫切的要求自主利率,于是在三年内我们将有可能看到软妹币利率市场化,因为只有利率市场化,银行存款才可能和互联网金融竞争,这就是所谓的倒逼银行业改革
原先排着队想搞民营银行的资本以及包装私募基金申请公募基金的资本,都看到了门槛更低的进入金融业的方法,只要通过和互联网金融合作,能更加快捷的与金融业务挂钩,而不必辛辛苦苦受限于各种传统金融规范。这并不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风险高,这种口辞是骗外行的,因为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自己搞金融,而是互联网将金融集资投资的形式变革,最终管理资本的仍然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以如果说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只可能低于传统金融,因为理财方是传统金融,而集资成本却低于传统金融。而传统金融大佬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抢先和互联网合作的金融服务商基本上都不是大佬,也就是说一些为了抢市场求生存的传统金融小弟通过与互联网商务合作挑战大佬地位,让大佬火冒三丈。于是民营资本一直想插手金融业却一直游走在合法性的边缘,互联网金融让他们看到希望
说完小额集资与大额投资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盘活贷款,这里不光是指已经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个人贷款业务。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贷款在天朝是远远不如发达国家那么顺溜的,银行大爷们门槛太高,所以才会频繁发生擦边非法集资,社会资本有将近一半是游走在银行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不仅法制监管困难风险很高,而且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这都是传统银行不屑于干这种小活麻烦活风险活所致。互联网金融带来改变格局的一线希望,即便互联网金融没有直接做好做强小贷,也会逼着传统金融为了弥补利差损失不得不更积极的去做小贷。资本市场将有希望更加明朗化,从而降低运行风险
以上三点是金融改革一直以来的三座大山,是最主要的,所以天朝不可能因为几大行亲儿子哭爹喊娘而扼制互联网金融,而会抓住这个机遇渐进加速金融体制改革。这也充分显示出市场经济比起宏观经济来的强大,有形之手在搞变革创新上是不如无形之手的,天朝所要做的是观其变、规其范
其实互联网金融对整体社会面貌的改变会非常多,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主动脉,互联网则是现代社会信息化变革的中枢,两者充分的结合会很大程度改变世界运行的方式甚至影响国际政治推进全球一体化
【周良的回答(8票)】:
我来给一个简短精悍的答案: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传统金融是钱由“分”到“合”再到“分”的过程,互联网金融直接去掉了“合”的过程,这就是“金融脱媒”。资金依赖互联网低成本的融通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
【知乎用户的回答(5票)】:
提到互联网金融,普通投资者可能会首先想到余额宝等宝类产品。实际上这仅仅是互联网向金融领域延伸所形成的私海,就像中信银行薪金宝是银行领域向互联网延伸的私海一样。真正深度融合两行业属性所形成的公海,是P2P与众筹,也许你现在还没有投资这两种品类的意愿。但在不久的将来,其将成为大众投资的主流品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间接、提前实现了市场利率化,从而对银行与宝类产品都造成较大冲击。
互联网金融让金融回归本质
金融本质上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2500多家非银行上市公司利润的总和不及16家银行。说实体经济是在为银行打工,并不算夸张。如果拿交易制度比喻的话,银行就是做市商,吃借贷双方之间的差价——息差,而理想的金融应该是集中竞价制度,借贷双方直接零利差对接,仅需第三方提供平台,平台依靠流量盈利。这应该是互联网金融的方向。
明明不是P2P偏要自称P2P
P2P的本意是个人与个人直接借贷,投资人要充分了解借款人信息、资金用途,很接近理想中的金融形式。但目前P2P已经异化,第三方担保介入(或者是陆金所平台自担保),让投资者完全无视借款人信息(想了解平台也不提供给你),有些甚至还搞起了资金池业务令P2P失去了本来的味道,成了“线上的银行”。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不好吗?正是在担保介入之后,风控才得以加强,P2P发展才异军突起。符合市场需求的演变,我们不能说它不合理。
市场之所以没有让理想的金融存在,是因为目前的风控现状不适合。靠中国当先的征信体系,让投资人完全风险自担的Lending Club模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担保方需要作为风控的补充介入。
但未来风控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自然人与法人的行为都会逐渐数据化,将来能够依靠这些行为数据风控,便可以去担保了。风控的这种进化过程可能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阿里几年前的风控便有这方面的雏形,令银行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那么既然已经不是P2P了,为什么偏要自称P2P呢?因为监管。目前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间的借贷实际是不合法的,只有个人对个人合法。因此虽然已经转变成了担保方负担债务,但仍叫P2P。
明明是众筹偏自称不是众筹
最近众筹平台纷纷欲淡化众筹标签。创业津梁总经理谢宏中的网站投融资对接平台叫“云筹”,称融资只是其中的一环,要做的是包含前期孵化与项目管理的整体创业服务。这应该也是众筹的一个延展趋势。
股权类众筹的代表天使汇最近也开始称自己面向的不是公众,所以不是众筹。意思是说众筹是公募,天使汇是私募。
就连最接近众筹本质的创意型众筹——点名时间,全面转向万物联网之后竟然也称自己不是众筹,是智能硬件首发平台。点名时间再不是,就没有众筹了。
急于撇清“众筹”,还是因为监管。马上要出的众筹监管明显要比P2P面临的压力大很多。也难怪,美国目前的众筹几乎都只允许以实物形式回报投资者。中国监管向来是亦步亦趋跟随美国,自然难以有大的空间。在那里大叫:“我才不是众筹,你们全家都是众筹”就是为了规避监管。(原创老虎财经:laohucaijing618)
【高升镇的回答(6票)】:
我觉得嘛,这就好像说电子商城能否替代实体商店一样。马云跟王健林打赌都只是说替代一定比例,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种创新,但无法替代。就像女士逛衣服有时间还是会直接去实体店,这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但去银行排队不一定是一种体验、享受了,但会得到一种实际的人工服务,这可以网络无法替代的给人的一种安心感。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普及,这种创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便捷,对传统银行会造成一定的冲突,使得更加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中介更加边缘化。但实质上还是在钱生钱,还是通过市场在发展产业,通过金融服务拉动一定的经济发展。
【丹东尼的回答(2票)】:
每天必看的网站:
经济观察网
【成增存的回答(1票)】:
一、说多无益,越描越黑。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
金融的价值是“提升资金融通效率”。
互联网金融是,在金融业务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发展的金融形式。
互联网带给金融的是“大量用户、信息传播快、去媒介化”。
二、本质是金融+互联网的革新。
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资金融通服务。”。
三、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形式
金融形式:投资、融资、支付;
互联网资源:大批用户、去媒介化、信息传播快;
结合的互联网金融典型形式有:
1、“投资+大批用户”的例子:余额宝。
2、“投资+去媒介化”的例子:三方销售公司,P2P。
3、“投资+信息传播”的例子:社交媒体投资。
4、“融资+大批用户”的例子:白条应用等。
5、“融资+去媒介化”的例子:众筹,P2P。
6、“支付+去媒介化”的例子:三方支付,移动支付。
世界时钟是追求效率的世界,金融也必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何提升效率、最大化金融需求,会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出发点。
所以,个人比较看好P2P,众筹的发展前景。
【薛亮的回答(1票)】:
互联网金融我的理解,既具备互联网的特性:快速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在客户体验与大数据运用方面的专业能力、低成本的运营和巨大用户聚集优势。又需要懂得金融的运作规律和风险把控体系。具备互联网背景的从业者需要了解更多的金融的专业,深入到真正的金融交易和产品设计中。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站在传统金融的对立面,而是对传统金融的补充,互联网金融虽然暂时无法撼动传统金融的垄断地位,但会推动和促使传统金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温小星的回答(1票)】:
目前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并未就互联网金融达成一致概念。目前业内有很多观点,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运用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是金融服务更快捷有效。有的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有别于传统金融的一种新金融模式,是一场金融革命。
赞同陈一稀(中国人民银行杭州支行)除中央银行关注的电子货币外,将目前国内互联网机构创新分为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四种。具体内容如下表:
较为赞同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的技术延伸的说法。因为正如戴险峰(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所说,在互联网和金融都最为发达的美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因互联网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学术界和业界都从没出现过“互联网金融”这个说法。原因就在于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尽管提高了效率,但并没有产生新金融。将二者放在一起谈所谓“互联网金融”,从而将之当成一种新的金融形态的分析,是中国独有的。而在中国,之所以会有大批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存在,根本原因是金融管制形成的监管套利空间。
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平台经济(Platform Economy)基础之上的,平台经济的典型经济学特征是构建平台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而边际收益却很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等上的成本非常低,可以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但是这些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优点仍不能改变其本质。对互联网进行研究,应该认识到其作为技术的本质,及其作为技术的普遍适用性,包括在传统金融企业的运用。譬如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质上是基金,互联网只是销售渠道。如P2P平台,除了Virgin Money和拍拍贷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所谓web 2.0的纯平台基础上,其他的P2P平台都提供本金甚至利息担保,基本都还是承担着传统银行的中介功能。
当然,也认识到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虚拟货币等新型事物,但是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其合法性仍存在较大争议,以此推断互联网金融是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新型产业,在目前的发展态势下,为时过早。
【安福双的回答(2票)】:
我所理解的互联网金融,绝不是简单的把金融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如果是这样,其实银行的网银很早就是在做互联网金融了。
要理解互联网金融,首选理解互联网。在我看来,互联网连接了一切,尤其是人与人。互联网的精神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因此,以前人们要先把钱存到银行,然后银行把钱贷款给借款人;现在运用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在网上直接借钱给需要的人,而不通过银行,这就是P2P网贷;以前公司筹集资金要去证券交易所,但现在可以在网络上发起众筹,直接让支持、认可你的人投资你,这就是众筹。
所以,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直接连接了人与人以及人们背后的资金。银行的网银本质上只是把原有银行的业务搬到了网络上,并没有实现人与人、资金的连接,所以难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那么,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金融吗?不会!
电子书出来这么多年了,也没有消灭纸质书。况且,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业务还是建立在银行等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呢。二者会既有竞争取代,又有合作,共同促进。我预言,未来将没有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分,一切金融都将走向互联网金融!
【珏如的回答(0票)】:
互联网金融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互联网是什么,难道只是把人类的生活移动到了网络之上,有什么创新吗?
蒸汽机的出现不过是产生了高效的劳动力,就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历程。
虽不是说互联网金融具有如此大的力量,但话说量变引起质变,工具渠道的改变带来的影响由于受众基数之庞大而变得不可估计。
【叶春的回答(0票)】:
互联网金融监管协会的建立,中国信用代码的趋势,个人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很看好。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冒出来,P2P行业快速发展有客观原因,整个p2p市场目前正处在一个比较新兴的阶段,机会还有很多,就看自己怎么把握了。
【木木木的回答(0票)】:
互联网金融前途很好的
【圣王的回答(0票)】:
未来没有互联网金融,也没有金融互联网,而是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具备互联网属性,经过互联网改造过的金融行业,将脱下他们现在高高在上的外衣,更平民化,更智能化
【徐铮的回答(0票)】:
是否会产生实质上的变化是相对的,这种变化不能说是创新,更加接近于逻辑走向发生变化,比方说互联网能将金融需求集中,这样就可以开辟细化市场,有了市场自然会出现针对性的机构或者说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要明白不是什么问题都是有银行等国家机构或者说现有的金融机构可以解决的,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能更快更加准确的对新发掘出来的金融市场作出反映,推出产品,这就是最终如何做到市场利率化的方向,竞争上新型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细分市场上不会输给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原因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原来拥有的在细分市场上反而变成了负资产,而且这个负资产理论上就算自己发现了不利竞争也无法改变,原因很简单,不愿意放弃即得利益。
【梁良的回答(0票)】:
互联网金融会让互联网从传递价值的时代转变为创造价值的时代,会改变部分金融产品的形态,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特性会给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然只存在金融领域的一部分!一定会有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可能是P2P,也可能是众筹,取代现在BAT中的一家!
PS:楼主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陈昱全的回答(0票)】:
先说明我不是专业人士,如果有问题欢迎支出,我立即改正。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这个还真不好定义,虽然央妈给了个定义,但是我总觉得随着整体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这个定义也会不断的被改变。
改变上我认为已经有企业做了挺多改变创新了,就说当下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所作的创新吧
1、说说“金融脱媒”
百科:“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金融脱媒”又称“金融”,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比如现在很火的P2P贷款,将来会很火的众筹
2、扯扯普惠金融
看看百科的概念:
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
比如大妈都知道的余额宝
3、扯扯O2O
因为很多业务需要面签,这个是监管方为了安全约定所作的限制,所以互联金融也有O2O,从线下导流量到线下的方式
比如91金融超市,线上完成贷款双方的匹配和基本信息录入等,但还是要去银行完成整体业务。
这些算不算已经做了挺大得改变
4、扯一扯征信
征信一直以来都是挺难的,但是对于淘宝阿里以及腾讯来说,他们却有大数据来支持做这一块的业务,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用户或商家的信息和消费记录等。
所以阿里和腾讯也想做虚拟信用卡的业务
另外如果你想说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
1、比如当年的CDO,CDS这种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品
目前看起来也有做的感觉,比如P2P这个领域。
也有债权打包的再次销售,也有保险或者担保公司做保证实现增信,分别有点类似CDO,CDS这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只不过没有那么的公开,或者说规范。
2、基金产品的创新
之前国外也有基金是亏损10%以内,基金公司掏钱,赚钱了呢就是你赚了,当初百度百赚也有类似的创新,不知道其中的做法可能是最简单的卖了10亿我也搭配买入10亿,其中收益都给用户,还是可能设计了A,B型基金的架构做的这个事情。
我觉得也会有公司设计到这块去做创新
3、数字货币
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的比特币算不算一个重大的创新呢,我认为那必须是啊,他会颠覆现有的整个清算系统,不过我个人不太看好他会充当货币。
其他的我也暂时想不到啥,bankrate的模式我就不加进来了,比如啥金融领域的去哪儿这种,似乎并不太创新这里就没加进来,其他的想到了再加进来吧!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经济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