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小区和住宅宜居综合改造是什么意思

兰州今年将改造165个老旧小区 安排资金1.3亿元_新浪新闻
兰州今年将改造165个老旧小区 安排资金1.3亿元
  今年兰州将改造165个老旧小区
  ◇记者吴少华
  每日甘肃网-科技鑫报讯 为改善兰州市城区老旧住宅小区(“三不管”楼院)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兰州市今年计划安排资金13200万元,全面实施165个老旧住宅小区(“三不管”楼院)整治改造工程,努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地面硬化平整、便民设施完备、环境整洁优雅、管理井然有序、安全宜居怡人的住宅小区。
  今年对165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日前,兰州市政府下发了《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实施方案》,指出今年兰州市计划安排资金13200万元(其中市级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近郊四区政府配套11200万元),整治改造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范围内165个老旧住宅小区(“三不管”楼院),其中城关区100个,七里河区17个,西固区30个,安宁区18个。工作中,将按照“有治安防范、有绿化保洁、有维护维修、有物业管理”的四有标准,对165个老旧住宅小区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硬化、美化、安全管理的“五化一安”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供水、排水、供气、供热改造,同时,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建立楼院长制度,落实整治工程“设计、改造、验收、巩固”等环节各项工作,为市民群众创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管理有序、安全宜居的居住环境。
  逐步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
  在配套设施建设与完善方面,依据要求修缮老旧住宅小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管网设施,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维修改造路灯等设施,硬化小区路面,绿化小区环境,补植树木、花草,在条件允许的小区修建绿篱、凉亭、石台、石椅等园林设施。加大老旧住宅小区内部技防设施建设,改造防盗、防火等安全设施,整治小区内外治安环境,推进警务进社区活动,搭建社区民警与楼院长、中心户长相互衔接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完善社区安全责任考评机制。优化小区卫生环境,增设垃圾箱、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清洗、粉刷陈旧楼宇立面,严格落实小区垃圾日产日清作业制度。完善信息发布等便民设施,增设宣传栏、小区门头标示,打造文化墙体,在条件允许的小区内增设体育健身器材,完善小区文化体育设施。
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老旧小区管理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对无物业公司管理、无单位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管理的“三不管”楼院,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建立楼院长管理制度或选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物业管理。据悉,为保障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俞敬东同志为组长,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房产局、市城管执法局和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治改造工作的协调指导、检查督促、考核验收工作。
  老旧小区整治分管责任到人
  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是2013年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是改善市区群众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根据要求,近郊四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和城市面貌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广泛动员,强化措施,严格标准,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城区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作。要把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列入重点工作内容,实行工作责任制,确保每个老旧小区改造有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有一个部门牵头推进、有一个整治改造方案、有一个工作班子落实。各街道、社区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的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质量责任、完成时限等。
     (原标题:兰州今年将改造165个老旧小区 安排资金1.3亿元)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第07版:专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往期回顾 &
探索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召开航天新苑综合改造模式研讨会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一行赴上海航天新苑调研   杨永法博士主持既有建筑加层加梯调研会   永和地产与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就老旧小区改造研究课题签署协议   《航天新苑加梯加层综合改造调研报告与实施方案》课题讨论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老旧居住小区改造,已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子系统和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路径。  今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杨雄作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报告表示,已完成1633台住宅小区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同时,加强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完成100个住宅小区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为500幢高层售后公房增配消防设施。可以感受到的是,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上海市旧房改造也将步入常态阶段。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老旧小区的现状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居民的总体生活质量提高,也制约着现代化智慧文明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成为目前亟待重视的民生课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全国多地已经逐渐开展工作,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作为专业人士,通过对国内目前已完成改造并实行规范管理的小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永和地产执行董事杨永法认为,在政策红利支撑下,采用创新驱动机制,引进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渐进推广,制订相应的综合改造方案,以此来促进居民改善性居住需求的根本解决。    老旧小区“痼疾”成城市普遍现象  现在,一些老旧小区痕迹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房屋本体年久失修,线路管网老化陈旧;小区配套设施缺失,道路系统破损,场地未进行硬化、绿化,无管理用房、无路灯、无停车场……这样的“印记”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和住建部的数据:1980年—2000年建成的老旧小区住宅建筑面积达80亿平方米。但是,这些老旧小区建设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不久,建筑业“快餐化”倾向较为严重,建筑规范标准跟不上,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住在这里的居民特别是老人上下楼困难,购物回家困难,患病就医犯难等问题。  杨永法分析,从目前来看,这些情况对于城市更新速度快的一线城市来说特别显著。以上海为例,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既有建筑达到500亿平方米,上海就有5.7亿平方米;其中上海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房龄在二三十年的多层住宅则有1亿多平方米。  上海地区发展较早,这些地方的小区在当初规划建成之时,并没有考虑到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问题成为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首要难题。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份,上海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大约78万个,需求114.7万个,缺口36.7万个,缺口比例达32%,在老旧小区,缺口比例更高。另外,停车矛盾日益突显,导致上海许多小区“天价”停车位也让居民不堪忍受。  值得一提的是,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安装电梯问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十分突出。据了解,上海市《增设电梯的实施流程图》总共有13个步骤,但实际操作起来起码有40多个小流程。  老楼旧房“加梯”难,但“加梯”刚需却摆在那里。有关部门统计测算,目前,上海地区7层楼以下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面积约1.5亿平方米。破除障碍、满足刚需,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政策红利中的综合治理格局  新旧交替是每个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杨永法认为,受制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老旧小区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然而,当务之急是从居民安全出发,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老旧小区进行宜居改造。  从2014年底到2015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曾三次深入上海航天新苑等小区实地调研,2015年6月,完成《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要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上海一直是创新政策下的先行倡导者。近几年来,上海市政府对于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举措逐渐铺开。2011年到2014年,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政府对所有52个小区全部实施“六小工程”改造,包括整修路面、补种绿化、安装小区标识牌等六项。后来,经镇人大代表调研、巡访并征询居民意见后,把“六小工程”改为“6+X”工程。  2014年,上海市政府完成对100个老旧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改造实事项目。另外,还启动全市老旧住宅小区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维护和更新改造工程,这一被称为“光明工程”的民生项目,惠及全市6500余个小区、约300万户家庭。  2015年,为化解老旧小区居民高峰用电难、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上海市政府与国家电网共同斥资逾60亿元,对近300万户居民家庭进行电力设施改造,惠及上海近三分之一家庭。  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扩大会上,关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市长杨雄提出,2015上半年,制定出台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总的目标是到2017年,推进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格局,基本解决住宅小区中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立足民生,尽心尽力为民谋利益,坚持把居民最需要雪中送炭的内容纳入实事项目,是上海市政府实践实事工程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杨雄作关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报告表示,已完成1633台住宅小区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同时,加强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完成100个住宅小区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为500幢高层售后公房增配消防设施。可以感受到的是,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上海市旧房改造也将步入常态阶段。  航天新苑的综合改造  作为荣获2015年“市科普示范小区”称号的上海航天新苑,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其成功实施的加层加固加电梯加停车场的方案,对彻底解决小区上楼难停车难的问题,对既有住宅的综合改造起到抓热点、解难点、攻重点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据了解,上海“航天新苑”始建于1996年5月,一期竣工于1998年2月,二期竣工于1999年12月。小区占地面积28369平方米,建筑面积427300平方米,其中一期6层住宅11幢,二期6层住宅6幢,共计552套住房,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现居民主要是为50年代及40年代的老龄人群。  之前,航天新苑作为一个使用近30年的住宅小区,停车难、社区管理用房不足、上下楼日益困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而居民多次通过居委会提岀加梯申请,但由于行政管理、政策法规和资金筹集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作为该小区的开发商,永和地产决定将目光投向城区老旧危房和老龄群体,加强既有住宅综合改造、加层加梯加停车场。为此,永和地产执行董事杨永法多方呼吁奔走,通过对多项政策规范和指导下,积极开展调研,进行民众宣传,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实施过程中,永和地产主要从加梯加层,通过市场化办法实施综合改造。以“加梯”带动并实施系列改造,以“加层”收益平衡增设电梯等资金缺口。同时,按照7度设防烈度进行结构加固、加装保温墙体、更换节能门窗;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配套市政管网和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建设无障碍坡道和立体停车设施;绿地和环境优化提升等改造项目。  2015年6月,永和地产实施的“航天新苑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示范项目”获得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房保障和公共住房政策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7月16日,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在上海航天新苑综合改造(加层加梯)模式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上,提出了我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层加梯)模式,并调整完善《航天新苑加梯加层宜居综合改造项目调研报告与实施方案》。  8月20日,永和地产《航天新苑加梯加层综合改造调研报告与实施方案》课题验收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院举行。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卫东、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江等验收组专家提出,课题应在宏观上提高到新的国家高度,通过试点,形成国家示范效应。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课题结题,并通过验收。  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发展思路  尽管航天新苑已经成为上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亮点,但是,在永和地产执行董事杨永法看来,仅仅一个点的示范作用还远远不够。据悉,自2015年以来,为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杨永法委托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老旧小区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研究院对老旧小区改造进行立项课题研究,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上海房地产的发展,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开埠,到建国后三十年的长期沉寂,到九十年代的复苏,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大发展、大繁荣,新一轮的房产开发建设,大规模、大拆迁已成过去。杨永法认为,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新常态面前,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状态,调整新思路,掌握新情况,把握新机遇,研究新对策。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搭搭建建、八九十年代的成套改造、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初期的平改坡等。通过研究建国以后上海旧房改造工作,杨永法发现之前的改造工作多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明确的科学的发展思路,顶层设计不够。另外,加上综合改造的政策法规滞后,导致旧房改造、改建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全社会对“旧房改造须创新,加层加梯为民生”也尚未形成共识。  老旧小区改造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永和地产率先将目光投向城区老旧危房和老龄群体,化“危”为“机”,将既有住宅综合改造作为重点。通过对航天新苑以安全改造为抓手,实施包括适老性、宜居性等内容的综合性改造,使得老旧住宅建筑“焕然一新”。  “先行先试,敢于担当。”杨永法表示,既有住宅综合改造是一项牵涉面广、工程量大、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只有具有改善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责任勇气和迎着困难上、敢啃硬骨头的钉子精神,才能破解难题,取得成效。  从具体实际操作项目来看,杨永法认为,对于目前上海市旧房改造的主要措施在于4个方向,即加层:“6+2”加层改造、安装电梯、立体停车场建、智能小区。而目前来看,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做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因此,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中,提高居民的居住幸福指数将是重要核心。“助力这一民生工程,我们责无旁贷。”杨永法如是说。  (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委员会调研员)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30个老旧小区要进行“1+N宜居改造”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昨天,记者从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融合发展合作交流会上获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与哈尔滨圣明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节能环保与智慧城市建设及管理等项目的开发,今后双方将加大资金投入,在哈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N宜居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建设、PPP项目投资等项目中全面展开合作。目前,双方已初步圈定哈市近30个老旧小区上报国家,待批准后将实施“1+N宜居改造”工程,届时改造完成后将极大提升主城区老旧小区居民幸福生活指数。
绿化稀疏、活动空间少、停车难、房屋漏雨、环境脏乱差,个别房屋冬冷夏热,小区环境配套缺失严重,居民生活不便。目前,这些弊端是哈市绝大多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老旧小区的写照。为了节能减排,近年有关部门先后对哈市主城区老旧小区住宅进行节能改造,但由于资金受限,改造过程中只能针对性的对社区内房屋的零部件更换,如换掉楼梯间的窗户、门,房顶做防水,透寒墙体加苯板等,也就是说只能起个“穿衣戴帽”的改变,没有涉及社区“内瓤”宜居整体功能、以及社区风格容颜的改变。
此次中国节能与哈尔滨圣明成功联姻后,将利用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按照国家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战略,实施“1+N宜居改造”新倡导。
“联姻”后的新公司“中节能圣明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立志接受采访时介绍,“1+N宜居”改造方案,其中的“1”是根本,即先期要完成对老旧小区外墙改造、外窗改造、采暖系统的基础性工程要求,然后则是对社区功能的外延建设进行拓展,也就是宜居的改造,即本着与建设小区静态交通相结合、与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相结合、与海绵城市相结合、与智慧城市相结合、与庭院环境改造相结合,为小区配建立体或地下停车场、养老文化设施、环境美化等综合性改造。由此突出每个小区的功能定位与社区风貌,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情,也通过改造完成小区宜居的功能,整体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居住舒适度。
目前,“1+N宜居改造”已经在上海试点展开,我市初步圈定30个老旧小区向国家报批,批准后有望明年即可展开招投标,进行全面建设。“1+N宜居”改造后的小区将是节能、环保、绿色、美丽、宜居宜游的高档小区,小区价值得到较大提升。
[责任编辑:]
光明网版权所有西安启动2016年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程&这11个小区将率先“焕”新颜
作者:文锦&&&&&来源:&&&&
“冬天没有暖气,夏天安个空调还带不动,从今年开始,西安市将重点解决为居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的城市‘灯下黑’问题。”3月8日下午,西安市建委召开2016年全市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工作动员大会,主任苗宝明在会上指出,“今年全年将完成1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三无小区”列入重中之重,针对功能不全、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问题实施提升改造,我们就是要把没有人管的事解决好并管好,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提升生活品质。”
改哪些?老旧住宅小区内七大类问题
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列为今年西安市政府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是“品质西安”建设和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提升改造将切实解决老旧小区中的七大类问题:小区管网破损、线缆老化等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问题着重考虑,重点解决;整治拆除小区院落内的乱搭乱建,以及占用消防通道和危及公共安全的违法建筑,恢复原规划设计的空间尺度;对小区绿化标准不高、修剪维护不到位、车辆乱停乱放碾压绿地等实际问题,结合小区现状,统一规划,提升绿化品质,建设绿色家园;解决群众用水、用电、用气等突出矛盾,统筹推进户表改造;对未缴纳房屋公共维修基金的小区,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居民补缴,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改造成果;对建筑屋顶漏水、堆放杂物、乱搭乱建等问题,及时清理整治,具备条件的可在历史风貌区推进屋顶“平改坡”;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等建筑,结合实际,认真排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消除安全隐患。
怎么改?不做锦上添花只做雪中送炭
苗宝明说,西安市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旧住宅小区现有1500万平方米,改造将有序推进,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改造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责任主体,将无产权单位、无有效管理、无业委会的“三无小区”列为各区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下决心用2-3年时间将辖区内的“三无小区”改造完。“提升改造工程真正针对老旧小区内群众的需求来解决,我们不做锦上添花,而是要雪中送炭。”
三类小区明确责任主体:中省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对管理的住宅小区进行提升改造,推进小区管理规范,环境宜居;市级政府部门或市属企事业单位,率先开展自有或下属单位管理的老旧住宅小区、直管公房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工作。下属单位多、小区多的上级管理单位,统筹推进;“三无小区”和区级部门负责管理的老旧小区,由所在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统筹推进综合提升改造工作,履行主体责任。
如何做?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实现共治共管
“该项工程是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事,因此就要在项目选定、方案编制、工程实施、竣工验收过程中让群众拥有发言权。”苗宝明说,提升改造全程将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在阳光下透明运行。在实施前必须组织入户调查,充分征求居民意愿,入户率不得少于90%,支持率必须达到总户数的2/3以上;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责任单位要组织设计、监理单位,认真听取小区居民意见,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方案初稿应充分听取居民代表意见,方案审查时邀请不少于3名居民代表参加;施工阶段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尽量方便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群众生活干扰;竣工验收时,必须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检查和验收工作,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项目完工后,相关部门应做好回访工作,认真听取居民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也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调查对此项工作的意见建议。
据西安市建委介绍,2013年西安开始试点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提升改造,截至2015年底共计改造23个小区近10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5万余人。在此基础上,2016年将再完成1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目前已经确定了今年第一批共计11个老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提升改造前期计划,其中城六区5个,各企事业单位6个,建筑面积39.3万平方米,单体建筑90栋,涉及居民5193户。(记者 文锦)
(责任编辑:孙文生&同海怡)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