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吉林一养老院火灾养老

业务合作:010-
游客 下午好
& 热点论坛
值班斑竹: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删帖申请,请邮件与我们联系(邮箱:xhwjbx@xinhua.org),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话题】老年人去养老院养老,为何总谈起这两个问题
&于& 07:21 &发表
老年人去养老院养老,为何总谈起这两个问题北大教授钱理群夫妇要进养老院了。消息来自北大教授温儒敏的微博:“虽然知道他们早在酝酿,现在真要去了,未免有些失落与感慨。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去养老院养老,他们有哪些顾虑?欢迎来说
疑问一:养老院的条件如何?现在养老院太多了,条件也良莠不齐,新闻上更时有曝出老人在养老院受虐待的事件,其实想去养老院,但是实在心里没底。公立养老院条件都不错,服务也很好,就是排队的人太多,而且去养老院的话,亲朋好友会怎么看?进了养老院我依然能活出价值和尊严吗?抑或就像当下很多养老院的老人那样坐等死神降临吗……疑问二:我们的退休金足够支付养老院的费用吗?当下中国的养老现状,包括养老观念和养老设施,离我们的心愿还有不小的距离。从居家养老过渡到养老院养老还须跨越很长的一段观念距离。更重要的是,养老院价格越来越高,退休金却只有一个月2、3千块!退休金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手里的积蓄是用来治病救命的,除非以房养老,否则交不起这个养老钱!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于& 08:38 &发表
进了养老院就像进了监狱,再也出不了门,低声下气看人脸色,远不如在家自由自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8:40 &发表
用养老金建设公立养老院的好处: 一
稳赚不赔,没有风险; 二
让老人们上得起养老院,相当于养老金保值升值; 三
解决大量老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00 &发表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围绕着群众的难处,有效地一项一项解决。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05 &发表
一,国家筹集的养老基金,可以用来建设养老机构的设施,这些设施可以通过低租金的方式供养老使用。二,老人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支付给养老院一部分;三,老人自己的工资仅仅支付生活费用,和部分养老机构的人员工资。四,个人的住房可以通过遗赠扶养协议来处理,收回后作为养老机构的设施使用。应该说这样的框架足以解决养老问题。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22 &发表
老人去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养老院工作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职责所赋予的工作。政府有义务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这一份内工作,同时还可以扶持社会力量来共同参与,一道来做好这一件也可以算是公益事业的工作。当老年人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不够支付养老院的费用的时候,愿意进养老院的老人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口口相传,更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观念就会随之改变。我们的养老院里更会红红火火,夕阳灿烂。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39 &发表
老人最担心的是老了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如果再遇上无人在身边照顾,就更悲惨。如果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还不如安乐死,即避免了病痛折磨,又不连累子女和社会。我们的社会必须要面对这个问题。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40 &发表
想老了活得不寂寞,有活力,还是工作养老最佳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43 &发表
引自:1&楼:
关注 &于& 08:38 &发表进了养老院就像进了监狱,再也出不了门,低声下气看人脸色,远不如在家自由自在。是的,辛辛苦苦大半生买房买车,最后得享受这一切,跑到养老院的一间小屋算咋回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52 &发表
,工作养老,不仅不寂寞,活出活力,还能有钱挣,不给儿女们加负担,......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09:58 &发表
人老了,有兩個地方不能去:一個是醫院;另一個是養老院。
要弄明白這裡面的問題,學問可大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08 &发表
以真心诚意、公正公平、与时俱进、 踏踏实实的实际行动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坚决支持习总的各项决策,坚决支持建立强大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尽早的实现我们中国伟大的复兴之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11 &发表
俗話說:病榻前面無孝子。親生的兒女尚且無法長年耐心地照顧年邁的父母,何況養老院裡的謢工?不打罵虐待,算是有良心的了。醫院裡的醫謢也一樣,生老病死他們見得多了,不斷錯症,不把你當成活的解剖體來實習來作實驗,已經很對得起你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16 &发表
退休金不够进养老院的。要尽快实行年功工资(工龄每年20元以后逐年上涨)。国家要为老年人购买市场服务,供老年人选择:如进养老院,或者送饭上门,理发洗澡等等。凭老年证刷卡。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19 &发表
一個好政府首先要做好兩件事:一件是從幼兒園到中學的免費教育和學校的免費午餐及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另一件是免費的其服務受嚴格監督的養老院。不但老人老有所養,而且組織他們進行力所能及、體現尊嚴的活動和勞動。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24 &发表
你說,中國現在這麼富有了,美麗的口號都叫得這麼響了,連外國人咱都赶著幫他們發展經濟了,什麼時候把自家的這兩件事給辦成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25 &发表
建立在腐朽没落基础之上的养老院敬老院能好的了吗?!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29 &发表
2,5亿元人民币不翼而飞,1500人被贷款!
养老院办好了,那不成怪事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45 &发表
人家美国人大半辈子大都租房住,没有攒钱买房的传统
所以,老了,住人家养老院主单间或合住,无所谓,反正自己没为房奋斗过,住哪也是住,不亏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0:51 &发表
人家美国人大半辈子大都租房住,没有攒钱买房的传统
所以,老了,住人家养老院主单间或合住,无所谓,反正自己没为房奋斗过,住哪也是住,不亏
====文化差异嘛,
所以,人家美国人适合养老院养老,咱适合工作养老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于& 11:36 &发表
回复where跟where的帖子身体能工作,是最幸福的事了,也就不需要养老了,关键是老了不能工作了,病倒了又该如何办?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4789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当前可输入字数:50)
&上传单张本地图片 许可格式:jpg, gif, png 许可大小:小于1024K
&&&&更多功能
通过论坛短消息
&&&&&&&&&&&中国人在传统观念上还是在家养老 不想花钱给养老机构_凤凰卫视
中国人在传统观念上还是在家养老 不想花钱给养老机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驱动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高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比值不断攀升,银发汹涌谁能给5亿人口勾勒一幅可期待的晚景。现在,新一轮养老制度改革已经拉开大幕,中国的养老保障体制从政府大包大揽的&ld
核心提示:驱动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高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比值不断攀升,银发汹涌谁能给5亿人口勾勒一幅可期待的晚景。现在,新一轮养老制度改革已经拉开大幕,中国的养老保障体制从政府大包大揽的&天堂&逐渐掉落人间。凤凰卫视10月8日《皇牌大放送》,以下为文字实录:视频片断:中国正在进一步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耗尽。解说:政令频出只为应对势不可当的老龄化浪潮。、人口红利即将消失 高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比值不断攀升杜鹏:到2050年时候呢我们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接近5亿人,老年人口占的比例也会达到34%左右。解说:驱动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高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比值不断攀升,银发汹涌谁能给5亿人口勾勒一幅可期待的晚景。周永新:政府一定要是主动的地位,因为以前我们觉得家庭和个人责任比较大一点,但现在我就会说政府的责任是要占到50%。王小龙:中国的国情来说你单靠政府不行,单靠市场不成熟,但靠居家功能已经很弱化了。李杰:政府这块如何去鼓励他们采取一些措施,把这三者之间平衡好来解决问题,把社会资源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解说:举世瞩目的经济改革造就中国的复兴,盛世的建设者却多已垂暮,中国的养老体系改革能否让他们再次搭上便车。程鹤麟:人口红利是驱动中国近30年来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但是世界卫生组织乐观报告显示中国正加速步入高龄社会,并将在2050年成为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速度快,规模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未富先老的特点更加剧了中国老龄化的危机,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的阶段,年轻人口断崖式下跌成为大国复兴的隐忧,而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更为实际的问题是在辛劳半生之后自己所服务的社会是否为他们的晚年做好了准备。马丽:这边空气呀,环境呀,水质呀,包括各方面这个都比较好,最近的医院4公里就是北京老年医院。解说:阳台山养老院是民政系统的直属福利机构,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公立养老院的特点,设施完备、人员稳定、医养结合,尤其在历经2012年的整修之后,硬件升级,许多老人趋之若鹜。马丽(北京阳台山敬老院副院长):王老,来客人了。王振民(北京阳台山敬老院入住长者):请进请进。马丽:您看奥运会呢。王振民:我们这套房间带这个小厨房是6000块才一个月,也不收押金,我们感觉不贵,再说咱们这儿是公办的养老院,人家提的是一切为老人服务,一切为老人着想,并且提出来视老人如同父母。解说:和许多同时代的长者类似作为退休公务员的王先生对政府经营的机构具有天然信任,他最喜欢这里的一点是可以随时出入院,不会像封闭式养老院那样限制人身自由,但在王先生眼中畅通无阻的院所却拥有堵看不见的高墙,阳台山养老院本有300床位,因为一些老人希望能拥有独立空间,会租下同一间房内的另一张床,于是在收住了170位老人之后养老院已经满额,而在这170人中鲜有身体或经济条件欠佳的入住者。马丽:公办的这个养老机构就是说这个职能上还没有一个,一个特别明确的这个要求啊定位啊,然后我们就是接收的这个社会老人比较多,这自理老人还是占多数,我们这个是一个差额的事业单位,我们这7名在编人员这个财政给我们50%的基本工资,然后其他的这个我们聘用人员是靠就是我们这个床位收入自给自足。解说:政府为公立养老院分担了大量运营经费,而大部分入住者良好的身体与经济状况也极大地减少了照顾成本,阳台上养老院因此在北京郊外平稳地运作了15年。王小龙:很多养老院实际上也在痛苦的挣扎,实际上不容易,特别是民营,因为民营养老院面临的挑战太多了,每天面临着生存和安全,你比如说房租、水电、人工的成本。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来说 分健康性 护理型 临终关怀型解说:王小龙是北京寸草春晖养老院的创始人,全国最佳养老机构全国养老运营示范样板单位,2011年开业至今寸草春晖已经盛誉满载。王小龙(北京寸草春晖社区养老院创办人):我们是只护理型,正常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来说有健康性,护理型、临终关怀型,我们建设型比例很低,但是一般来说不收,因为他们更适合在家里居住,而且养老院资源很有限。解说:寸草春晖的出色表现打破周边居民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不信任,如今院内的100张床位全部住满,排队轮候人数达700多个,即便如此养老院却至今没有收回成本,而据王小龙计算寸草春晖的盈利至少在10年后才会到来。王小龙:民办养老院机构愿意注册民办非盈利的资质,这两年是放开了盈利性的,当然盈利性实际上也有很多政策制约的,那么民办非盈利有个条件,不能融资,不能上市,不能分红,所以光靠你自己拿点资金去滚动实际上远远不够。解说:接收护理型老人的投入成本远高于健康老人,但除了政府按照养老院入住人数对院舍给予每位老人300到500块人民币的补贴外王小龙必须承担所有运营压力。杜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研究所所长):公立养老院进行改革,这个改革是指什么呢,实际上民政部也在做这个,就是应该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它重新又有一个对养老机构的这个收费,谁给我社会承担的这个养老解决养老负担谁做的贡献大我就把钱补贴给谁,而不是按现在的体制,你是公办的,所以我就给你人员,营运的这些经费,民办的我可能只是给你一些补贴,这样大家才会去淡化它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才只是注意它里头对这个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什么样的照护,它的服务的质量怎么样,才能使养老服务,这个机构服务走上一个正常的发展的道路。解说:截至2015年中国80岁以上人口超过2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突破4000万,在这样巨大的养护刚需人群面临民办养老院所能容纳的人数显得杯水车薪。李杰(北京海淀区民政局副局长):我们现在对整个公立养老院的服务群体和目标呢做了一个调整,它未来主要是承担政府的保障服务项目,保障群体主要你比如说是低收入群体,这个高龄孤寡、失能、失智、失独,他有的经济条件比较好,那你就该支付相应的服务的费用,那些没有条件的,你比如说低保,五保户,城市三无,这个是由政府来供养的。于燕(北京清河敬老院护理人员):有的是年龄不够,有的是户口不符合,就是80岁以下的很少。记者:(来问的不多)。于燕:也有,也有,就是有的是肢体残疾,有的是那个智力残疾,就是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解说:清河敬老院是2014年成立,具有公立背景的养老机构,入住者必须符合80岁以上本地居民,或缺乏自理能力的要求,筛选条件严格。李杰:保基本兜底线,它属于这个功能当时我们就明确确定的,它260多张床,现在可能收住了130多人,那么后续有些不符合条件的我们是坚决不能让他们去住。解说:与传统公立养老院不同的是清河敬老院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政府出资社会运营,政府角色发生了微妙变化。李杰:政府大包大揽包不起,政府这皮如何去鼓励他们采取一些措施,我们如何让人花得起(钱),让企业又不赔钱,又能把政府呢我别大包大揽,把这三者之间平衡好来解决问题,把社会的资源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杜鹏:你要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它就不能靠原来那种模式,所以说它开始越来越社会化,社会化的过程中呢它的直接的一个结果其实相当于我们在过去十几年我们的养老床位增加了一倍以上。王振民:现在的习俗上有一个说老了把老人送养老院好像是不尊敬,这个不体贴老人,或者叫不养老,我们在家养老,儿女他们的精力我们牵扯很大,我们就跟他们商量我说我们想到养老院来养老,他们也明白,反正根据我接触的我们那些老同志,老同学也好、老同事也好都喜欢到养老院来,我这儿尽接电话,这的床位已经不够了。解说: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悄然改变,如今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特殊的人口结构也令供养老人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减轻儿女负担而选择入住养老院,但即使新增养老院床位数巨大,甚至出现大量空床,却仍有不少老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养老服务。杜鹏:过去这几年大量的建设所以说我们的床位数虽然增加了,有许多养老院由于它是新建,或者由于它远离这种居民的这个社区空置率还是很高的,那么关键是说它能不能有效地去满足周围的这些老人他的养老护理的这种需求,以及呢你在相关的制度上能不能支撑,就是说鼓励老年人就近得到服务,如果说最后很多老人他都不得不住到养老机构里头去,特别是那种大型的养老机构远离社区的,那么这说明它的这个养老服务体系是有问题的。机构养老并非养老服务的全部 不同长者的需求千差万别解说:机构养老并非养老服务的全部,不同年龄层次和身体状况的长者需求更是千差万别,当中国养老破除了对床位数的迷信后该如何建立多层次适宜不同长者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的概念,在这一探索中逐渐清晰起来。黄艳秋:年轻人都在外面工作,比较没有时间可以照顾老人家,老龄化人口其实是越来越严重,那我们就之所以我们才去把它成立这样一个据点,针对老人的一些服务包含我们的关怀访视频,电话问安,以及我们的送餐服务,以及我们一个健康促进活动。解说:2005年台湾&行政院&核定通过《建立社区照顾关怀据点实施计划》,截止2014年台湾各县市已建立近2000个社区关怀据点,社区化成为台湾养老政策的新风向。周永新(香港大学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如果一个老人家上了年纪其实我自己都是如果你离开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去了其他地方,隔离了你自己认识的朋友或者子女的时候虽然说如果距离近的话他们可以过来看你,但是我想感情上都是一种很大的失望。颜月秀(台湾新北市芦洲区养老据点长者):心情很好,可以交一些好姐妹们,讲讲话,开开心,做一些意义的工作。张锦丽(台湾新北市政府社区局局长):我们就发现说其实我们要延缓老化,让他的身体功能可以更好,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前去做,很多预防,社区关怀据点它其实吴恩我们老人家你不要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活着就要动。郭陈秀凤(台湾新北市泸洲区养老据点手语老师):我现在上午是在带手语课,下午到亲子馆做志工,像我们这个年龄你越动是越有能量,如果你没有去动它,它就是好像一个摩托车你放着三个月不骑马上就要生锈了,就不能走了对不对。解说:在银发俱乐部房是针对社区内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置的日间照护中心,政府将这片场地免费提供给不同功能的社会团体,希望这些团体满足健康老人社交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为照护型老人提供服务。常继步(台湾新北芦洲区照顾中心企划长):政府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政策上如果说政府它能够确定我的政策的确就是希望能够照顾老人家,并且我不要让老人家他太快的失去他的生活能力,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重要的支持的点。陈奶奶(台湾新北市芦洲日间照顾中心长者):最开心的就是聊天,同样都八九十岁了,互相聊天互相听得懂,你的心思我的心思大家都听得懂。蒋奶奶:女儿他要照顾我他就不能上班,我到这个地方来儿女们觉得好,安心,有一个安宁的地方,希望这里多一点学生,好像一个学校一样,一个大家庭一样,对啊,很开心的地方。解说:如今已有长者开始排队轮候的日照中心初期推广时却并不顺利,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每月约合3000多块人民币的照顾费用成为最大阻力。张锦丽:以前在传统观念里我们都觉得老人家都要待在家里都不要出来,觉得出来好像是被抛弃的,或者我们是觉得这个小朋友我们花多少钱都值得,但是我们要花一点钱把老人家送到公共托老中心,有时候小孩也会舍不得,或者老人家自己也会舍不得,这个部分我们都还要再做更多积极面多元的倡议。解说:为消除民众误解,日照中心的布置风格大多温馨可爱,充满家庭氛围,老人们早上到来与朋友见面,晚上回家共享天伦,日照中心也因此被称为托老所,用来装点环境的手工饰品有专业照护老师引导长者们一起制作完成。常继步:对于家庭来讲可能他只有轻微的失能,但不代表他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他经过一些鼓励他经过一些训练他是可以做的跟我们大家一样好的,我们不希望老人他们这么快的就躺在那里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老人家其实有他的一个价值跟生命的意义。视频片断:四二三四。黄秀香(台湾新北市芦洲区日渐照顾中心服务组长):蒋奶奶她在家里其实是都不用做事情的,可是她来到这里,我们长者,她那一桌的碗,她都帮他们洗得干干净净的,她觉得替人服务很棒,对不对,人际关系她也活络起来。视频片断:对,左摆,右摆,来。王小龙:我觉得它就像一个理发馆,像一个好的小学,像一个好的幼儿园或者中学一样,它是未来社区里必配的一个物业,那么这个业态如果做好了,跟老百姓能够充分互动起来,一定能够提升我们社区老百姓的幸福感。这是海淀区政府支持下做这个叫社区服务中心,其中有社区养老。这是他们的平面布置图,解说:2016年3月王小龙在北京学院路的社区照料中心正式营业,模式与台湾相似,260平米的场地由政府免费提供,运营则全权交给王小龙团队。张锦丽:大陆它只是比较慢起步,但它发展很快,大陆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让我们台湾很羡慕的是效率非常高,因为一下子就长出来了,而且它那个速度我们觉得是惊人,就很快,服务全部都有了。王小龙:不同的附近的商业我们都给它拢起来,他们能打折的打折,大概多少钱,然后我们也会把这个表整个的这些个服务项目,传单式的发给各个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的方面体现出更多的是碎片化,老人的需求不能有效的被整合起来给他们进行提供,而且他们的服务效能很低,而且经常被骗,如果有一个专业的机构能够在他身边帮他,帮他进行资讯的筛选和连接这样对他来说就会有最大的安全的保证。《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首播时间:周六 21:40-22:45&&&重播时间:周日 16:30-17:45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1799987
播放数:2605230
播放数:1283887
播放数:5808920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里的被指的是什么?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当前位置:>>为什么有些老人家会选择住进敬老院
为什么有些老人家会选择住进敬老院
&&&&&& 在许多人的眼中,在中居住的老年人大多是因为儿女的不孝才住进去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老人家都是自己向儿女们提出住进去的,因为他们认为在敬老院中他们可以过的更加的开心。
&&&&&& 原因一:年龄代沟。老人家基本都是比较保守以及节省的,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儿女在某些方面做得并不符合老人们的要求,这样在两者之间就不免会出现矛盾,这些矛盾也不利于双方的相处。就拿一个最普遍的现象举例子:出外吃饭,儿女们与父母同席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点很多的菜,仅是为了让父母尝个鲜。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有许多的菜吃不完,并且儿女们有时候还会拒绝打包。这样无疑在父母心中造成浪费的印象,于是父母便会进行提醒,但是一旦提醒的次数过多,儿女会认为父母不体会自己孝顺的心,而父母则会认为儿女没有听进去自己的话,这样在两者自己便会造成矛盾。以上举的例子仅是年龄代沟所造成的一个细微的问题。
&&&&&& 原因二:儿女们太忙,自己一个人待着很无聊。敬老院中的老人家大部分都是家在乡下,被自己的儿女接进城市中却过的并不开心的老人。老人们与儿女们居住在一起,有时候可能有几天见不了自己的儿女,因为他们因为工作的事情往往要出差去外地办事,就算他们有时候在家中也有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没有时间来陪着老人聊天,而老人们也只有一个人看看电视来打发时间。
&&&&&& 以上的两个原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的存在,所以在老人们对敬老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便想着住进敬老院了,住进敬老院以后,他们也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没有错的。
&&&&&& 在敬老院中,他们可以和其他的老年人一起聊天,聊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感兴趣的话题,并且由于年龄的相近,老人们往往可以更好的相互理解对方的想法。在空闲的时候,老人们可以相约一起去进行户外运动,松松筋骨,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活力,不用像在儿女家中一样只可以一天到晚的看着电视或者睡觉。在这里老人们的生活娱乐很多,他们还可以进行我国的“国粹”运动——打麻将,并且打麻将还可以帮助老人们活动大脑,预防老年痴呆,这在子女们的家中可没有这么多的麻将搭子。住进敬老院以后,子女们可以常常来看望老人们,和老人说一说自己最近的生活情况,或者说说生活中好笑的段子来都老人们开心。
&&&&&& 住进之后,老人们既可以避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还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都乐于做这样的选择,所以大家就不要一直认为在敬老院中的老人是因为迫于无奈才住进去的了,这是老人们自己的选择。
转载声明:本栏目内容为养老网原创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是全国领先的、、查询平台
京公网安备号股票/基金&
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养老院购买养老服务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的护理人员在给老人喂饭。梁善德老两口将家安在了广西社会福利院。广西社会福利院配备了娱乐室,老人可以在这里打麻将、下棋。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定期给老人安排娱乐节目。  随着社会化养老、托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养老院购买养老服务。  一方面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增多,在带来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服务的优质化;另一方面,城市老人的养老观念也在改变,“进养老院很丢脸”的观念正在被摒弃,许多老人开始享受养老院里的生活。  养老观念悄转变  在多数人的想象中,养老院、老年公寓之类的社会养老机构就是把一群老人集中放在一个楼里照看,有一群护理人员照料他们的吃喝拉撒,除此之外就没啥特别的了,为此,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愿意把自家老人送去养老院,老人们也不乐意去。在社会逐渐老龄化的今天,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否有所改变?8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共和路的南宁市颐康养老院。这里共有28个房间,70个床位。该养老院使用的是一栋旧楼,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在一个双人间里,80岁的罗玉琳正在认真地收听收广播,她家住在淡村路,女儿、儿子都忙于工作。罗玉琳之前也去过几家养老院,最终选择了这里:“之前去的大的养老院有花园,东西更齐全,但是费用很高。这里虽然没有花园,但是照料得挺好。”记者看到,这里设有双人间、三人间、五人间,房间里的设备也相对齐全,每个人一张床、一张桌子,房间里有呼叫系统、卫生间,但不是每间房都有电视机。南宁市颐康养老院院长陈丽娟说:“有些老人不看电视,有想看的,就把他们调整到有电视机的房间。”每层楼走廊上有扶手,便于老人走动。和罗玉琳同住的是90岁的申淑珍,罗玉琳常常和室友领着众老人打麻将,她觉得住在养老院里朋友多,乐子也多。  厨房在走廊的尽头,面积很大。一个工人正在切青菜,做好了就端到各个老人的房间。  南宁市颐康养老院院长陈丽娟告诉记者,南宁市大大小小的养老院有几十家,大家都看好养老院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养老院是住不满的。颐康养老院现有70个床位,现在住了将近60位老人。  90岁的黄群英觉得孩子们工作忙,就向儿子提出去养老院。儿子听后非常震惊,死活不让,还说是不是自己待母亲不好,如果把母亲送去养老院会被人认为不孝。在黄群英的坚持下,最终儿子还是顺从了老人。“老太太现在比以前精神了,这里又有人照顾,还能和同龄人聊天,精神好很多。”陈丽娟觉得,很多人的养老观念应该改变。  在广西社会福利院、广西重阳老年公寓这两所南宁市主要的大型社会养老机构,记者看到了老人们在这“第二个家”里颐养天年的幸福状态。  宽敞明亮的居室里,彩电、空调、洗衣机、独立卫浴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日常医疗护理、生活起居、心情抚慰等全程有医生、护士、护工和社工的专业照顾;想看书就去阅览室,想玩麻将、下棋就去娱乐室,想活动筋骨就到健身房,想散步看风景就到生态园林式的阳光广场,想上网时就上网……广西社会福利院、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目前的入住率都不错。成立于2003年12月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当时全区规模最大、设施环境最好的社会养老机构,经营了将近9年,目前的入住率达80%以上;而广西社会福利院2011年12月启用,经营不到一年已有130多名老人入住。  大型社会养老机构成为“香馍馍”,越来越多的老人把那里当作安享晚年的“幸福家园”。  养老院里家味浓  把养老院真正当成家的老人很多,94岁的梁善德和80岁的王珍美老两口就是把自己的“新家”安在了广西社会福利院。记者采访时,老两口正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说笑。  走进这个“家”,迎面扑来的就是家的温馨气息。这是个套房,一室一厅一卫,客厅里摆放着电视柜、沙发、茶几、水果盘、柜子、彩电、电冰箱等,其间还点缀着盆栽、插花、装饰画等。  卧室里,双人床、大衣柜、写字台、靠背椅一应俱全。  “我们去年12月就住进来了,一开始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先住进来,听她说不错,儿子看过后也觉得不错。”王珍美虽说年事已高,但说话、行动都挺利索。  据两位老人说,原来他俩是跟子女住,但子女平时忙工作,难免疏于照顾,他们便提出要搬到福利院。搬家前,子女想得周全,给老爸老妈的“新家”精心布置了一番,让他们感到浓浓的家的味道。  自从住进广西社会福利院,老两口觉得生活过得挺有滋味,子女、女婿每周来看望,生活起居各方面有护理工细心照料,有个头疼脑热找医生、护士也方便,每天早晚还可以和其他老人一同在环境幽雅的休闲广场做做健身操、散散步、看看风 景,要是无聊,也可以去娱乐室活动活动,还可以参加福利院不定期开展的各种娱乐活动。  现年80岁的夏青和老伴在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安家已经8年了,老两口住得挺舒心。“夏青奶奶和老伴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原先住家里时,子女请保姆专门照顾两老,可毕竟再怎么好的保姆也难以做到给老人治病、医疗护理等。在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我们这里有医生、护士、护工、社工等一整套专业的服务团队,不仅管好老人的衣食起居,还会针对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有病治病,该做康复训练就做康复训练。另外,我们很注重把情感服务的理念灌输给员工们,员工就相当于是老人的"家人"。要不,夏青奶奶和老伴也不会放着那么好的家庭环境还要到这里来住了。事实上,他们的子女起初很反对,但经过一番了解后也同意了老人的想法。”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办公室主任李晓峰对记者说。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养老院里的几个老人,他们都说住在这里很舒心,甚至说比住在家里好,不用担心生病了难就医、行动不便出去走走没人陪;不愁没人聊天一起娱乐、有了心事没人安抚开导。  养老养身也养心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有包括医生、护士、护工、社工将近200人,为500多位老人服务。每位老人入住时都会接受饮食、睡眠、行动、自理能力、心理特点等全面评估,然后是实践跟踪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护理人员为每位老人量身“订制”护理计划的依据。  “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很多老人对自己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很讲究。老人有了需求,我们的服务水平也要紧跟着提高,服务好老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作为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的一名社工,李晓峰平时对老人的生活需求、心理需求的变动都比较关心,“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身体保健固然重要,而通过开展各类娱乐活动、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在精神层面上提高老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同等重要。”广西社会福利院也很看重这一点,设置有娱乐室、阅览室、健身房等,满足老人不同方面的精神需求。这里的老人还可以不时参加游园、唱歌、书法、手工、保健知识讲座和老年权益咨询等活动。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工、社工等在内的所有参与服务工作的人员都要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核持证上岗,力求服务专业、规范、全面。”李晓峰表示。  养老院市场很大  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虽然社会养老服务在朝着全面、规范、优质的方向发展,但随着服务成本的不断提高,服务收费也在水涨船高,所需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因此,要将老人送进这些环境好、经营正规、服务全面的养老院养老,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很难办到的,这对日益老龄化的社会而言,仍然有太多的老人及其家庭对此望尘莫及。  南宁市颐康养老院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陈丽娟说,去年有个姓李的人把家里的老人送来,老人神志不清,常常做出危险的举动,而事前养老院和他们也签好合同,像这样的情况出现意外,养老院不负责。后来老人果然受伤了,姓李的人把养老院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3万元。最终由于查清姓李的人不是老人的监护人,养老院才胜诉。  陈丽娟说:“这种情况在其他养老院也有,上级还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谨防有人利用老人讹诈的行为。”陈丽娟经营南宁市颐康养老院5年了,养老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刚开始的两年我们基本没有盈利。”陈丽娟告诉记者,颐康养老院光租金一年就十来万元。  现在,颐康养老院有1名医生、6名护士、4个阿姨,照顾人员和老人的比例是1∶6。“人手不够,需要招人了。”但是陈丽娟却皱眉说,招人是件头痛的事,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觉得端屎端尿又累又脏。现在工资出到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也很难吸引人。
08/08 14:1707/11 14:0207/10 09:5307/10 00:0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院不赚钱为什么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