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叫联交所创业板上市规则

中国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条件
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880-8199
若中国企业想在香港直接公开发行上市,需要同时满足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所规定的上市门槛。登尼特发展十多年来,拥有香港、马来西亚、中国的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海内外优秀团队100多人,提供香港上市、中国上市、欧洲上市等上市辅导与调研策划服务。登尼特深圳热线86-1,联系人:李小姐。或香港热线852-,陈先生。
如果中国企业希望采用在香港直接公开发行上市的方式,则需要同时满足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规定的上市门槛,而这两家的规定是不相同的。
中国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需要先满足中国证监会于日发布的《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通知&)中规定的上市门槛要求。即申请上市企业需&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俗称&456&上市要求。这些要求,对拟上市企业的规模和经营业绩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一般来讲新兴的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以及某些中小型国有企业都很难达到这一标准。但是,我们也了解到,证监会根据申请境外上市企业的特定情况,在某些情况也可能对不符合&456&上市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
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企业,在财务状况上必须达到一定标准。香港联交所提供了3个关于申请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测试标准,申请企业只要满足其中任何一种标准即可。这3个测试标准分别是:盈利测试;市值/收益测试;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
盈利测试标准,要求申请企业必须在实质上相同的所有者和管理层的拥有及管理下具备足够长的营业记录。具体来讲,申请人或其有关集团,须在实质上相同的所有者和管理层的拥有和管理下具备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而在这段期间,申请人最近一年的股东应占利润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并且前两年累计的股东应占利润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此外,申请企业在上市前至少3个财政年度内,其自身或其有关集团管理层没有重大变动;并且在上市前至少最近一个经审计的财政年度内,申请企业或其有关集团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没有重大变动。
市值/收益测试标准,要求申请企业具备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在上市前至少3个财政年度内,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动;在上市前至少最近一个经审计的财政年度内,所有权和控制权没有发生重大变动;最近一个经审计的财政年度的收入(仅指主营业务产生的收入)至少为5亿港元;上市时市值至少为40亿港元;并且上市时持有证券的人数至少为1000名。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标准,要求上市企业具备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上市前至少3个财政年度内,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动;上市前至少最近一个经审计的财政年度内,所有权和控制权没有发生重大变动;上市时市值至少为20亿港元;最近一个经审计的财政年度的收入(仅指主营业务产生的收入)至少为5亿港元;并且由申请企业,或其有关集团的经营活动产生的上市前3个财政年度的累计现金流量,至少为1亿港元。
此外,新修订的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允许那些通常没有过往盈利记录、但有很强的盈利能力的企业在主板上市。这一规定将使众多原本根据以往规定仅符合创业板上市资格的中国企业,有希望直接登陆主板。
对于新兴的民营企业或中小型国有企业而言,在暂时无法满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
关于中国企业申请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中国证监会于日专门颁布了《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对申请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中国企业提出了相对较为宽松的条件。申请上市的企业除须符合证监会规定的若干一般性要求外,在实质方面只需满足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规定的条件即可。
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规则对申请企业没有盈利上的要求,但是要求申请企业应该有至少两年活跃业务记录,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拥有稳定的管理层,控制董事会的组成并拥有上市业务的不低于50%。上市的预计市值不应低于4600万港元,公众持股量也必须达到规定的比例。
与主板相比,创业板的股票发售价格及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低,但许多中国企业为了避免丧失香港股票市场的有利时机,希望先在创业板上市,而不是等待企业继续发展至业绩符合主板上市资格的时候才申请在主板上市。例如,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出于上述考虑,在2003年申请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而事实证明物美的决定是正确的:自其于日成功发售H股以来,物美已在国际市场上吸引了众多大型的机构投资人。一些著名的国际金融机构最近大幅增持物美股份,一些原有股东也增持物美股份。受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和企业良好业绩的支撑,近期物美股价持续攀升。
(责任编辑:林雅婧)
------分隔线----------------------------
登尼特服务项目更多公众号:hankunlaw汉坤是一家为境内外客户提供风险投资和私募融资、基金设立及资产管理、收购与兼并、银行与金融、公开发行与上市及其它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服务的综合性领先律师事务所,同时擅长在政府监管、反垄断、知识产权、劳动关系和争议解决等业务领域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香港联交所收紧借壳上市的监管,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上市公司退市程序/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上市公司退市程序/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
上市公司退市程序/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
境外证券交易所对作出上市公司退市的决定一般都比较谨慎,并规定了非常复杂的程序。
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802 02规定了以下程序:
⑴交易所在发现上市公司低于上市标准之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公司;
⑵公司接到通知之后,在45日内向交易所作出答复,在答复中提出整改计划,计划中应说明公司至迟在18个月内重新达到上市标准
⑶交易所在接到公司整改计划后45日内,通知公司是否接受其整改计划;
⑷公司在接到交易所批准其整改计划后45日内,发布公司已经低于上市标准的信息
⑸在计划开始后的18个月内,交易所每3个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审核,其间如公司不执行计划,交易所将根据情况是否严重,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⑹18个月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通知公司其股票终止上市,并通知公司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⑺如听证会维持交易所关于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交易所将向SEC提出申请;
⑻SEC批准后,公司股票正式终止交易。由上述情况可见,交易所决定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最长要经过22个月的时间。
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在停牌后的6个月内,公司须定期公告其当前状况
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其不符合上市标准,并要求其在6个月内,提供重整计划(ResumptionProposal);
⑶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公告声明公司因无持续经营能力,将面临退市,并向公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6个月),再次提交重整计划。 4)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如公司没有提供重整计划,则交易所宣布公司退市。
您还在为选股而苦恼吗? 请免费下载最新推出的《操盘软件富赢版V7》试用。《操盘软件富赢版V7》在原有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功能,并内置选股方案,让选股更加容易。新增加个股短线操盘,中线操盘提示,让您安全获利。软件免费下载地址:
客服QQ:     6730474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 鄂公网安备26号香港联交所公告在哪 投资者在哪里可以查阅到联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的名单?_飞扬网香港联交所公告在哪 投资者在哪里可以查阅到联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的名单?标签:香港联交所公告在哪发表时间: 0:27:20如果投资者想查询联交所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那么分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该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可以免费查询存放于公司股份过户处的股东名册了解;二是未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向股份过户处缴付费用后,也可以查询该股东名册。对于董事名单,投资者不仅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年报或最近刊登的公告或通函中查看,也可到&披露易&网站上&发行人相关资料&下的&董事名单&栏目下载,或者按照股份代号、上市公司名称或董事名称查找。提示内地投资者注意的是,当您在查阅联交所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时,可能会发现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名单中有这样一家机构: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其实,这是香港证券市场特有的一种制度安排。目前,在香港市场,有超过七成的股票(按股数计算)均存放在香港交易所(184.5, 2.30, 1.26%, 实时行情)旗下的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CASS)内,这些股份都是以香港交易所集团全资附属成员机构&&&香港中央结算 (代理人)有限公司&的名义登记在册的。因此,投资者可以在部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册上看到,&香港中央结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都是其中一名大股东。此外,投资者也可以查询&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这名&大股东&背后的其他相关股东信息。联交所于日增设了&CCASS网上股权披露服务&。投资者只要在&披露易&网站上&中央结算系统持股纪录查询服务&栏中输入所查询的上市公司股份代号及日期,即可查看过去一年内任何指定日期的每名CCASS的参与者,以及愿意披露的投资者账户持有人所持有的香港上市公司的持股量。持有某联交所上市公司5%或以上股权的投资者即是大股东,而大股东无论出售或购入公司股份时,只要其股权变动时跨越了某个整数百分点(例如,某上市公司大股东原本持股占比为5.8%,后来购入股份后使其持股占比增加至6.2%,也就是跨越6%这个整数百分点),就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联交所告知市场。此外,上市公司的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也应当披露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权益。投资者如果想了解这方面的资料,可以查阅&披露易&网站&股权披露&栏目下的&披露权益&部分了解。相关阅读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香港公司如何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香港首家证券交易所于1891年成立。现时的香港联合交易所是由以前四家交易所于1980年组成,并于1986年4月正式开业。经过十七年的发展(截至2013年),联交所今天已从一家本地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公告查询,香港上市公司公告查询,篇一捷利视点香港上市公司通告概览(0828)捷利视点香港上市公司通告概览(0828)【业绩概览】微创医疗(00853)截至今年6月底止半年盈转亏蚀994.3万美元,每股摊薄后亏损0.00香港联交所对外担保,东北电气须予披露交易公告,暨对外担保公告,,,,,按照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第13.16条和第14.06条,继日公告及2008年度业绩报告关于为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的银行授信额度提供担保的资601880大连港h股公告(於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1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对本公告的内容概不负责, 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亦不发表任何声明, 并明确表示, 概不对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内容而产生或因倚赖8月28日绿地香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8月28日,绿地集团宣布其通过全资子公司认购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盛高置地”,香港联交所股票编号00337)扩大股本后的60交易正式完成,标志着绿地集团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盛高置地将更名为为什么香港交易所在 2000 年要上市,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其上市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香港交易所在 2000 年要上市,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其上市的意义又是什么?
【袁嘉伟的回答(33票)】:
香港的交易所和大陆有较大差异。为便于理解,先把结论给出来,事情的来龙去脉也简单说一下。
先说港交所为什么上市
改善自身管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合作,防范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香港政府为加大对交易所的监管与影响,要求交易所分散所有权
香港的交易所起初就不是由政府主导创设的,和世界上绝大部分交易所一样,是根据市场需求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机构。香港政府由于长期奉行自由市场,随着证券交易市场规模扩大,当公众利益和交易所发生冲突,港府对交易所干预能力十分有限。
上市时的其实是由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的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香港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期交所),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机构合并而来。这三家机构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
一、联交所,期交所都是会员制,会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内部情况十分复杂。
二、联交所、期交所部分精力花在协调解决会员争议上,而交易所的监管漏洞、制度漏洞常不能被及时修正。
三、联交所和期交所由民间自发组织发起的,两家交易所及其旗下的结算公司遇经济危机或金融风暴因资金有限缺乏抗风险能力。
以上三点,在香港1987年股灾和1997年金融危机时暴露无余,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但是港府就是拿他没办法,每次都恨地咬牙切齿,结果每次又不了了之。
而最终给香港政府创造契机的是那场史无前例的香港金融保卫战,1997年10月,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登陆香港,此时香港回归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个时候来肯定不是来献礼的,那就来者不善了。想了解对方的实力,就看他干掉的人。在对冲基金狙击下,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相继爆发国内经济危机,新加坡、日本、俄罗斯本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香港和台湾几乎同时遇袭,台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此时的香港就比较孤立了。我们现在看到对港府救市一片溢美之词,而当时港府受到的舆论压力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跳起来反对救市的就是香港学界和媒体,香港是“自由港”,政府救市有损自由经济形象,影响其金融中心地位。而且万一输了每个香港人都要为此买单。所以决定救市那一刻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压力大到整宿失眠,打个瞌睡不是被噩梦惊醒,就是自己哭醒,然后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容光焕发的跑去政府大楼上班。日起港府携外汇和土地基金大举入市和国际炒家在股票现货和期指上展开拉锯战,一方面对于股市疯狂抛压,港府大肆吃进蓝筹,另一方面在33只恒指成分股死防死守。受港府救市提振,当时很多香港企业开始回购自家股票。8月28日是恒指期货结算日,也是港府和对冲基金决一死战的日子,很多本地财团都停止回购静候决战结果,但仍有几家席位却自始不渝的在买买买,他们,就是以中国银行为首的中资机构,截止当天收市港府死死守住了7800点心理关口,在期指上也让前期大肆沽空的国际炒家吃尽苦头。从这一刻起内外舆论才一边倒的倾向特区政府,以前坚守的“大市场,小政府”,在金融风暴面前也发生动摇。
而刚从火线撤下来的香港金管部门转手收拾起两家交易所来,首先对国际投机资金的跨市场操作,两家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各自为战,毫无配合可言,其次个别交易所会员在危机中的违法违规,损害到整个交易所形象,影响市场信心,第三港府和交易所之间缺乏沟通,由于港府不能直接向结算公司发号施令,等结算公司接到交易所指令还是晚了一步,让国际炒家裹挟资金逃窜。当时首战告捷的特区政府声望正隆,而交易所在危机中乏善可陈,饱受质疑,此时再推交易所改革阻力就小很多,半年后香港政府要求三家合并,而且态度非常坚决,谁敢反对合并,港府就是不惜一切手段也要“帮助”它合并,你们是自己合并,还是让政府帮忙合并。
三家说那还是自己来吧,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是联交所的全资公司,这两家合并没有困难,问题出在联交所与期交所上,两家都是会员制,仅联交所会员就有570家。这里要说明一下,香港交易所的会员制和境内有所不同,会员不仅有交易所服务设施的使用权,还有交易所管理层任免和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如果他们组团就能影响交易所决策,因此两家交易所都要争夺合并后的所有权分配,特别在期货交易所内部几度出现反对之声。但是港府对三家合并是给出明确时间表的,一年之内必须合并出一家单一控股公司来,于是交易所内部的支持者和港府达成一致,你们都别吵吵,股份制以后马上推动上市,谁的股份多谁说了算。到1999年7月,交易所又开始股份制改革,先把两家交易所会员权益各自折算成股份,两家股份合起来整体注入新的香港交易所,会员在合并中失去的表决等权利待交易所上市以经济形式补偿,结果竟把很多会员给说动了。
想到用上市推动改革,这不是香港的独创,曾荫权迫切要求三家合并,那是有原因的。在香港和国际金融炒家火拼之际,1998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交易所,而且就在自家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后还准备把当地期货交易所并过来,1999年新加坡交易所紧随其后,可以说交易所上市早有先例。新加坡交易所合并上市对香港的很有触动,新加坡在金融风暴中受冲击较小,不少企业包括中国内地企业都乐意去纽交所和新交所上市,香港已经不是内企上市的唯一选择,而港人对自身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非常在意。那感觉就像香港在前线两肋插刀,现在被人从后方插上两刀,你说他心里爽不爽。不发展就要落后,而交易所兼并与上市亦成国际流行趋势。
为促成港交所顺利合并上市,当时把联交所前主席李业广都给出动了。李业广为人极其低调,他是香港和英国两地执业律师,学贯中西并且集律师与会计师于一身。李业广应该算内地的老朋友,90年代初国企赴香港上市潮,也就是后来所说的H股就是李业广任联交所主席时一手牵线策划的。在香港李业广和李嘉诚交往甚密,曾有媒体问李嘉诚说李业广是不是他的“御用律师”,李嘉诚说可不敢这么讲,李业广先生身兼香港2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这些公司上市总额相当于全港上市公司总额的四分之一强。而李业广也不负众望,1999年7月进驻香港交易所开始与三家执行总裁协调配合,一一解决交易所上市的法律及技术问题,对外和香港证监会加强沟通,明确双方权限,当然像上市申请审批权这样的重要权力还是牢牢掌握在交易所手中,一些监管权已经上移给港监会。最后很多交易所员工和会员也对上市合并表示支持,因为对员工来说交易所上市就可能实行员工激励,对会员来说会员制交易所条件下盈余是不分配的,当他们成为交易所股东时就有权获得利润分配,而交易所的运营方式,以提供设施服务为主,平台类公司只要过了盈亏临界点,再有营收就是纯利,绝大部分都可用于分配。所以香港交易所从1999年3月方案提出到2000年6月合并上市前后仅历时15个月,不能不说是内外合力的结果。
以上就是港交所上市的经过,港交所也是在自家交易所上市的,还给自己选取了吉祥号0388,那么港交所上市以后有什么改变呢?
第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就要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而且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那么港交所的运营就要做到公开透明了,这就把交易所纳入的一个受到广泛监督的轨道上来。
第二,交易所管理架构发生变化,作为一家在自家交易所上市的交易所,它自己是一家上市公司,同时还要负责监管其它上市公司,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也是蛮拼哒。因而划分了对外提供服务的业务部门和对外监管的公管部门,并设立“防火墙”,作为裁判员的上市监管机构孓然一身,董事会都无权改变它的决定,其考核标准也和其他部门截然不同,内部治理结构更加清晰。
第三,改制上市后交易所转变为全体股东所有,以前一些会员团体组团就能够能影响甚至操控交易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你说那还有大股东,说好的谁股份多谁就是老大呢?naive了吧,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成了港交所单一最大股东,它规定未得到香港财政司司长同意,任何人士都不能够成为其“次要控制人”。它还规定啊政府有权任命董事会主席。看懂没有?会员制时期政府部门不可能成为会员从内部对交易所施加影响,现在所有权分散了,港府可以从市场吸纳股份,成为公司最大股东,把香港交易所从私营的民间组织改造了成半公营机构。
第四,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为跨市场兼并甚至跨国收购创造有利条件,比如说港交所收购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总金额高达13.88亿英镑(约166.73亿港元),那么他可以发债和配股集资。要放以前单凭会员集资留存利润很难有这种大手笔和当机立断,在壮大实力的同时吸引到更多的参与者,自身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加强,竞争力得以提升,这是个良性循环。
第五,交易所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巩固,上市后的港交所同时也是一家盈利机构,需要交易所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升级、设施维护上,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这是交易所争取市场份额提高营运收入的重要途径。
最后补充一下,不能否认有时港交所会出于某种原因对新股上市开闸放水,但绝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都是恪守底线的。比如说阿里巴巴IPO就背离了同股同权这一基本原则,那么你体量再大也不能放行,它要对所有上市公司一视同仁,以免引起其他上市公司不满,损害其公正性,最终影响到港交所的信誉。
发表评论:
馆藏&5754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交所上市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