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和ofo,ofo们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摩拜/ofo很公益?终归还是场要挣钱的生意
  【PConline 杂谈】摩拜的小橙车、ofo的小黄车、小鸣的小蓝车、以及微信疑似内测的小绿车,今年十月起,这些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必然在你的生活圈里怒刷了存在感,大有复兴&自行车大国&名号之势。大家对于这种蹭移动互联盛风的新事物有赞有弹,有人称这是绿色出行的公益事业,值得怒赞;也有人说这是变相圈钱的伎俩,见惯不怪。租赁单车是否公益、建立初心是否纯粹难以轻易定论,汽车科技频道认为其终归还是一场生意,既然认定是生意,那么我们更关心这场生意怎么去盈利。路边单车们很色!你以为它们只挣租车费?  &阅读文章前,希望你也有如下共识:  1|&摩拜单车、ofo单车均未实现大面积盈利。  2|&公益并非等同免费,公益只是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不等同不盈利。  3|&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打着&公益&幌子,只要能方便大家出行的商业行为,终归是件好事。▍这是一笔双利的买卖  先来看看单车在咱们国家的角色演变吧,我们曾被誉为自行车大国,而随着公交、地铁等现代公共交通的普及,自行车由原来的&个人出行工具&逐步地演变成&健身工具&,根据天津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的数字显示,年期间,天津的单车产量为4000万辆以上,而到了2009年则降至3474万辆,直到两年后的2011年,就没有到4000万辆这个水平线上来。中国曾是自行车大国  与此同时,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人口约为74万人的阿姆斯特丹单车拥有量达到惊人的70万辆,其中有40%的居民骑车上班。若按照这比例来看,所谓的自行车大国早已&易主&了。换句话说,自行车不再是我们日常依赖的出行工具。 以前都是黑色调的老凤凰自行车  即便如此,我们日常中短途出行的场景需求依旧存在,但我们并不会轻易去购买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你更多地会去考虑自行车是否有地方停放?停放的位置是否安全?而随借随还的共享单车恰好满足这种需求。不论是摩拜还是ofo都巧妙地将这种丢车风险从使用者身上转移掉,这些因素促使共享单车受捧。嗯,庞大的需求早已被各大金主灵敏的嗅觉察觉,于是有了这些资本运作:  | 摩拜单车:截至2016年9月,已经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高瓴资本、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多家机构跟投,包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和摩拜单车早期投资方&。  | ofo单车:截至2016年10月,已经完成共计1.3亿美元的C轮融资,分别包含滴滴、美国对冲基金Coatue、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多家投资方。  | 小鸣单车:截至2016年10月,官方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与投资方均未对外公布,但其在天使轮、A轮已经累计融资达1亿多元人民币。  | 优拜单车:截至2016年10月,融金金额为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方为中路资本、初心资本、点亮资本、火橙资本。 现在出现多彩的分享单车  显然,继网约车之役后,共享单车已成为投资界的新宠儿。对于这样一场便民的出行工具,再加之资本的火拼,着实让人重新回到滴滴与快车、Uber烧钱肉搏的日子,当然,共享单车的单次费用并不会很多,给予我们更多的不是省钱,而是方便。  ●&摩拜CEO王晓峰:摩拜既不是公益项目,也不是完全盈利项目,而是介乎两者之间,这是一个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项目。  总之,这是一场利于大家出行又能挣钱的生意。▍这些有颜色的单车怎么盈利?  说到盈利,必然得先聊聊成本,这种新型的共享单车的优势在于随时随地借还车,意味着其最大的成本支出在于单车的投放量与维护成本。摩拜单车属于高成本、低维护的单车,而ofo等单车则属于低成本、高维护的单车。共享单车  当我们耳红脸赤地讨论着一辆3000元成本的摩拜单车(第1代)得多久才回收成本、值不值得时,你就真的默认了它们只是单纯地靠租赁费盈利,然而并非这样。  半小时1元或0.5元的租赁费,说实话,对于摩拜这种重资产模式,连单车硬件成本都难以回收,更别说背后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而对于ofo一众普通单车而言,单车成本可在短期时间内回收成本(ofo官方数据:每车每天使用率达10次以上,两月即可回收单车成本),但是若只依靠那点租赁费去盈利,你觉得各路投资方会埋单吗?  摩拜推出前曾在内部讨论过租赁费的讨论,从最初的10元/次、5元/次到最终的1元/半小时定价,降低租赁门槛的原因在于让大家持续保持着租单车的习惯,换句话说是保持足够数量的活跃用户。共享单车  汽车科技频道认为:以往卖辆单车给你也就赚了单辆车的利润,而现在租辆单车给你则有可能赚了一个&入口&,而这个&入口&就是在每个大城市里都拥有百万量级的用户量。  摩拜王晓峰曾毫不隐晦地说,当你拥有千万或上亿级用户量时,最后想不挣钱都难。可见共享单车一样是以用户量为王。  那么共享单车未来的商业模式如何?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摩拜未来盈利三个途径,一为政府财政补贴;二为广告费用;三为押金与预存费产生的利息。  而ofo方面,根据相关投资人受访时表示,出租费与广告费是未来盈利点。ofo单车与摩拜单车  显然,通过政府补贴是共享单车的最好盈利模式,即为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关系,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公共基础设施合作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且已有成功案例作为参考,例如北京地铁四号线的建设运营就是基于这种模式而生,引进了港铁公司的投资和运营管理经验。  而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同样很有必要介入政府的财政支持,这主要是出于两层原因考虑,一来许多城市自建有单车租赁设施, 但由于其办证手续繁琐、有固定借还点,以致使用率不高,显然摩拜、ofo等更加胜任这个角色;二来,租赁单车本身需要政府支持与规范管理,例如增设停车区、规划单车专用道等等。  以广州为例,市内一家公共单车企业即便日均租车量高达25000人次,但在3年运营时间内却累计亏损了5000万元人民币,其原因在于产品后期维护压力大、网点难以铺开。目前共享单车与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无桩&(无固定借还点),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  另外,用户规模化必然带来不错的广告效益,共享单车用户群遍及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共享单车本来就自带&绿色&、&环保&等天然标签,品牌间的互动或跨界营销或许能带来可观的广告收益,其单车车身或APP启动界面就是最好的广告载体。  而对于押金所形成的现金流亦是非常惊人,已注册并持续使用的用户,一般都不会轻易退还押金,这就意味着其所积累押金总额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可获取利息或进行其他风险投资。> 摩拜或收购700Bike断ofo后路 它们都做着成为下一个“滴滴”的梦?
摩拜或收购700Bike断ofo后路 它们都做着成为下一个“滴滴”的梦?
08:40:57 来源:懂懂笔记
  昨天,摩拜单车刚刚完成新一轮2.15亿美元的融资,这是继2016年四轮融资之后,2017年开年又拿到的新一轮融资。
  有爆料称,共享单车明星企业摩拜单车正在与张向东的700Bike洽谈收购事宜。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共享单车在2016年是最火爆的市场,资本蜂拥而入,单车全国开花。在这样的资本狂飙中,橙色的摩拜和黄色的ofo,是市场上最主要的两支力量,也被称为“黄橙大战”。
  ofo的业务从学校开始起步,车辆品质一般。摩拜一开始就是全套互联网化,定制车辆,有车辆定位和联网的功能,车子的成本很高。所以在这个行业里,ofo的初期形象比较low,而摩拜则显得高大上一些。
  据透露,ofo目前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玩家,急于摆脱low的形象,与张向东的700Bike合作,正是因为700Bike一直定位有品味的自行车玩家,在自行车产品中形象比较高端。所以ofo想借700Bike的形象,对自身品牌起到一定的帮助。(当然,品牌形象是重要目的,不是惟一目的)
  现在市场格局中,惟一能与摩拜一争高低的,就是ofo,所以摩拜对ofo的一举一动格外关注。摩拜想通过收购700Bike,阻击ofo。
  据说,摩拜已经通过投资人约谈了700Bike,但是双方还没有进一步的细节传出。唉,这个爆料有点早。也许明天双方就出来否认了。不过,在滴滴收购优步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滴滴曾坚定地否定过,可是后来呢?
  本来懂懂觉得,这个收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现在看黄橙双方斗得如此胶着,而且一年之内分别五轮融资,真是比滴滴、快的、优步当初那场战争打得更激烈、进展更迅速。现在懂懂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即使不是700Bike,这个行业的收购潮也不远了。
  好了,爆料结束,下面是一篇正经八百的行业报道。请懂事长们认真读。
  黄橙大战:ofo VS mobike
  90天赌约已到期限,而摩拜单车与ofo的战争不仅没有结束,战火反而越烧越烈。
  针对“摩拜或将收购700Bike断ofo后路”消息,懂懂笔记分别向摩拜和700Bike两方面求证。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回复了一个“流汗”的表情后,要求发送采访邮件进行沟通。截止文章发布前,懂懂笔记暂未收到摩拜方面的回复邮件。而700Bike内部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没有听说过任何有关于收购的消息。
  如果爆料消息为真,共享单车领域将掀起第一股并购风,充满纷争的单车江湖也将开始论资历排座次。而ofo与摩拜单车,还有后续入局的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小白单车以及骑呗等企业,将在2017年伊始展开更为激烈的角逐。
  吸金:资本混战
  2016年由于投资市场过于冷静而被称为资本寒冬,而这种局面在下半年突然被改变。在资本寒冬背景下,以ofo、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行业却异军突起,成为资本争相追逐的热门标的,在沉寂了近一年之久的资本市场中,相继获得多轮融资。
  从ofo与摩拜的融资势头来看,两家的较量不仅代表了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热闹程度,还成为资本之间竞争的新砝码。
  2016年9月底,ofo投资人之一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发布朋友圈表示,共享单车会在90天结束战斗,而他所投资的ofo将成为胜者。
  面对这种论调,摩拜单车的投资方自然不会示弱,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则公开呛声回应,如果年内ofo超过摩拜,他便绕国贸裸骑ofo一圈。
  就是在这种争议声中,ofo和摩拜单车在2016年分别获得了5轮和4轮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2017年初,摩拜也完成了第5轮融资。
  据懂懂笔记统计,ofo在2016年共完成5轮融资,这种现象在处于初创期间的项目中十分罕见。具体融资情况如下:
  日,完成由金沙江创投领投,东方弘道跟投的超过1500万元的A轮融资。
  2016年4月,获得由真格基金和王刚(天使投资人)等联合注资的1000万元A+轮融资。
  日,获得了由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创投、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日,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滴滴出行。
  日,完成了1.3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美国对冲基金Coatue、顺为、中信产业基金领投,经纬中国、元璟资本、Yuri Milner以及滴滴、金沙江等早期投资方跟投。
  ofo的投资热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从最近一次融资情况可以看出,ofo越来越受到资本的热捧,除早期的金沙江、经纬中国等在持续跟投,还引来了滴滴、顺为等新的投资方,足以见资本市场对于一个新生标的物的热情。
  摩拜单车的融资势头丝毫不弱于ofo,据懂懂笔记统计具体融资情况如下:
  日,获得了由熊猫资本、愉悦资本等机构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日,完成由祥峰资本领投,熊猫资本、创新工场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日,完成由红杉中国、高领资本等投资的超过1亿美元C轮融资。
  日,宣布完成了近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华平投资集团,腾讯、红杉、启明创投、贝塔斯曼、愉悦、熊猫、祥峰和创新工场等多家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跟投。美团点评CEO王兴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摩拜。
  日,摩拜单车刚刚完成新一轮2.15亿美元的融资。
  ofo和摩拜无疑是共享单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两家在2016年的融资颇有一种“礼尚往来”的架势,当ofo获得一轮融资后,摩拜也立刻寻求新融资。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仅ofo和摩拜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就获得了超过20家明星投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
  看似是ofo与摩拜之间的竞争,实际却是背后众多资本在热门投资领域的角逐。这场由资本引发的共享单车领域的明争暗斗,才刚刚鸣锣开战。
  下城:圈定疆域
  共享单车的概念最早可以说是由ofo提出的。ofo在2014年成立,早期在北京高校内为师生提供租车服务,是国内第一个无桩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不过,这一新概念的火爆,却是由后来者摩拜引发的。由于摩拜的入局,越来越多用户接触到共享单车,而ofo也不再偏安校园一隅。伴随着资本的追捧,双方在业务和市场的竞争上,展开了激烈的正面交锋。
  起初,ofo在北京大学校园里形成了一道黄色风景线,为在校大学生和教师解决短距离出行难题。早期的ofo单车,多是由北大学生捐助,既有普通自行车也有山地车,再由ofo团队进行喷漆变身为小黄车。由于骑行体验的限制,ofo开始想要统一投放车辆,因此Pre-A的近千万融资成为ofo发展的关键一环。在这之后,ofo走出了北大,开始向北京地区其他学校和其他城市的高校进军。
  摩拜相比于ofo,晚入局共享单车领域很长时间,却直接选择杀入城市市场。日,摩拜首辆单车正式投放在上海徐汇区。由此,一个更为狼性的共享单车品牌诞生了。
  由于只拿到了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摩拜最开始的发展节奏比较缓慢,前4个月都只集中在上海做市场。而彼时的ofo已经顺利拿到了3轮融资。在投放了第一辆单车后,摩拜慢慢地向上海主要的商圈、交通枢纽区域投放更多的车辆,地图上能够看到的单车信号越来越多。
  这种“相敬如宾”的态势,在2016年8月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获得了B轮融资的摩拜加快脚步向其他城市试水,进入了ofo的老巢北京,并一举打破了ofo在校园市场近一年的舒适状态。而ofo与摩拜的圈地之战,也拉开帷幕。
  日,摩拜在北京中关村区域投放了第一批单车,因为该区域互联网、科技企业众多,用户接受度较高。而从后来的实际效果看也证实了之前判断的正确性。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摩拜陆续在夜间投放单车,橙色风暴迅速刮遍京城。
  领先一步开展城市市场的摩拜,在上海、北京两地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便开始疯狂的攻城略地。在2016年9月至11月期间,先后进入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到2016年12月,摩拜对外宣布正式进入厦门、佛山、宁波及武汉4座城市。
  8个月9座城,摩拜的进攻速度足够迅猛。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12月摩拜单车在上海的数量已经突破10万量。官方消息表示,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投放也将逐渐增多。
  作为“黄橙大战”的另一位主角,ofo在摩拜的倒逼之下背后直冒冷汗,立即寻找B轮融资补充资金实力。2016年10月,ofo终于走出校园进入城市,北京上地、西二旗等地区,出现了一排排小黄车。
  2个月7座城,从北京开始,ofo逐渐向其他城市进军,并且在速度上不输于摩拜。到2016年12月底,ofo拓展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厦门及昆明等7座城市。此外,加上ofo已经进入的高校所在城市,目前覆盖的城市已有26个。
  然而,这远不是ofo与摩拜争夺的终结。这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竞争的同时,还将战火燃烧至海外市场,11月,摩拜宣布将在新加坡试运营。而紧接着12月,ofo创始人、CEO戴威宣布ofo的出海计划,选定硅谷和伦敦两处,并且抢在摩拜之前正式落地新加坡。
  梦想:成为“滴滴”
  从实际情况来看,共享单车的确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单车领域的战争也越来越疯狂,而背后的资本无疑是最大的推动力。由于资本造就了滴滴的神话,当共享单车显示出一定的前瞻性之后,资本都想尽早占坑以免错过下一个“滴滴”。对于共享单车创业企业来说,他们也都无一例外的做着成为下一个“滴滴”的梦。
  滴滴是一个先例,对于后续的共享经济创业者来说,能够成为这样的企业是梦寐以求。在网约车市场发展中,当初的竞争场面也是十分热闹,滴滴、快的、优步、神州、易到等企业都是主要参与者,滴滴、优步占据市场主导,其他企业分食剩余份额,而最后的决胜战役中资本起到了主要作用,最终滴滴胜出,它的投资者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的共享单车与此前的网约车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一个已经显示出前景的市场,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希望尽早拿到入场券。早期的入局者和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又一个独角兽,掌握整个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从目前来看,共享单车市场虽未分出伯仲,但摩拜和ofo无疑是最大的两家,而有关于他们之间的争夺,一直是暗流汹涌。甚至传出摩拜将收购ofo合作企业700Bike的消息。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共享单车领域将开启并购模式。
  虽然摩拜晚于ofo面市,但是在产品模式、市场布局和融资能力等方面,都不弱于ofo。而且,从单车本身来看,摩拜更具科技感和设计感的自主研发车辆,风头已经盖过了ofo的小黄车,大有后来而居上的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ofo亟需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于是,ofo与定位城市骑行的700Bike展开合作,并投入高端自行车。12月9日,ofo宣布与700Bike合作推出定制版小黄车将在深圳投入使用,增加定位功能。ofo品牌公关负责人李泽堃此前表示:“这只是ofo与700Bike合作的一小部分,更深层面的合作细节会在之后公布。”
  ofo曾公开表示其发展策略是连接自行车,将联合全球众多自行车品牌、厂商和运营商,而不是自己生产自行车。从目前来看,700Bike就是众多自行车品牌中的一个。而对于ofo与700Bike的合作,双方都未曾透露更多细节。懂懂笔记多次向700Bike和ofo方面咨询,也只是收到“查看公开消息”的回复。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对于ofo来说,能够借助700Bike的单车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而且也会对其单车数量提供一定的帮助。二者的合作,对ofo抗衡摩拜大有裨益。
  如果,摩拜收购的目标真的是700Bike,目的显而易见:阻击最强的竞争对手。
文章关键字:
创业故事/学生创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生意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生意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来源:生意场"。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本网刊载之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新闻排行榜
关注生意场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002095)ofo打响广告战第一枪 摩拜们会怎么玩?
作者: 罗超来源: 罗超 09:12:16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ofo启动了一轮广告投放。对于互联网业务而言,线下广告本身就是奢侈品,然而互联网玩家却对其趋之若鹜。2011年初,启动1.3亿元的广告投放计划,团宝网、和糯米的广告预算分别为5.5亿、3亿和2亿元,这一年是“千团大战”的白热化阶段。今年,资讯客户端广告大战上演,一点资讯在秋季投了1个亿做广告。在白领市场全面落后于糯米和的情况下,通过在电梯投放广告挤进了白领市场,而去年下半年开始,二手车平台竞争近日白热化,瓜子二手车每融资一轮,就拿出10亿做广告,优信、纷纷跟进,地铁、电梯、电视、网络,一切能够吸引到用户注意力的阵地,都可以见到二手车电商广告。现在,ofo又在共享单车行业掀起了广告大战,目测摩拜、小鸣们很快会跟进。共享单车为什么要去打广告?共享单车本身就具有媒体属性,在街头看到小黄车,本身就是ofo一种很自然的广告,为什么ofo还要拿钱做线下广告呢?不论什么互联网市场,到一定阶段,都会采纳线下广告这种方式。一方面是线上流量饱和,互联网营销终会遇到天花板,到线下找客就成必然,模仿OPPO们邀请吴秀波等明星代言,与当初的“互联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传播品牌的需要,广告不只是为了营销,还可以为了品牌,曾是网络流量入口的在上市当年将广告铺到了西湖的公交站,其实想要提高在广告主中的认知度。而ofo率先展开广告攻势,必将掀起共享单车行业的广告大战,原因如下:ofo与摩拜单车竞争胶着都需强化认知。商战向来是海(营销)陆(市场)空(品牌)天(战略)四军作战。在品牌层面说到共享单车,人们就会想到ofo或者摩拜单车,但两家过去在品牌这块还没怎么发力,通过户外广告可以强化用户认知,形成“共享单车”的标签映射,我们不会说“叫一辆共享汽车”,会说“叫一辆滴滴车”,就是因为滴滴已经与共享出行之间划上了等号,滴滴当初跟摇摇竞争激烈时,短信、媒体之类的广告轰炸一定程度上帮助滴滴取得了领先,ofo想走这样的路子,尤其是ofo采取纯共享经济模式需要吸引行业和用户去共享自行车,更需要扩大认知度。不过,摩拜单车不会坐视不管,必然会跟进。共享单车玩广告大战的时机已成熟。正如我之前对二手车广告大战的解读:投放广告时机相当重要。产品和服务都准备好,在品牌有一定根基,服务有了一定口碑之后,才打广告战。否则大量广告带来的流量和用户,会由于转化率过低而被白白浪费。我想ofo率先掀起广告大战,对此有充分评估,如果广告周围单车投放过少,用户下载了用不了,自然没必要做广告。ofo已发布小黄车3.0,摩拜单车则推出了“mobike lite”,产品趋于成熟。车辆覆盖和App体验等都接近成熟,并且线上营销到了一定阶段,广告大战时机成熟。两大共享单车平台均已不缺弹药。大公司允许一定的浪费,可以两颗子弹打敌人;创业公司却容不得半点浪费,必须一颗子弹打一个敌人;在资本寒冬,创业公司恨不能追求一颗子弹打俩敌人。今天共享单车会不会克制住不少钱好存粮过冬呢?不会。依靠广告大战突围的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分享过这么一句话:资本寒冬中大部分人都没钱做广告,这个时候做广告的效果是平时的几倍。ofo和摩拜单车以及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受到资本追逐,是共享出行之后的现象级市场,行业不缺钱,ofo和摩拜还有大的VC和巨头撑腰。ofo则对媒体宣称,其现金流充裕,由于ofo单车造价很低,维护维修成本低,并且用户付费模式清晰,造血能力很强,做广告用的是“余钱”。所以,广告大战在所难免。共享单车会上演补贴大战吗?如果说广告大战是正常商战策略,那么“补贴大战”则是专属于互联网尤其是O2O的商战手段。共享出行、外卖诸多O2O市场都曾打过补贴大战,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手段。据我观察,在ofo和摩拜单车均宣传“一元骑车”时,已有共享单车平台采取了“0.1元骑车”,打价格战的目的不言而喻,这可能是共享单车补贴大战的形式之一。接下来会不会有跟滴滴当初一样的红包补贴大战?可能性很大,滴滴投资了ofo,投资了摩拜单车,大家都是老手,ofo就已经开展了12月每周一“免费骑车”的活动,其外还有优惠券等方式,通过这些手段去吸引用户,培养习惯。还有,ofo在不久之前发布小黄车3.0的发布会上,明确了跟摩拜单车们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要做共享平台,而不是单车租赁平台,既要接入B端自行车供应链和C端自行车主。针对B端和C端,ofo或许都会采取“先补贴”的策略,比如市民把单车拿去分享,就可以有保底收入,这样可以培养更多人去共享自行车。不过,共享单车可能并不会上演共享出行、外卖O2O领域那样的补贴大战,不需要平台给消费者贴钱,顶多是做优惠。因为共享单车本身客户需求强烈,习惯培养成本低,且客单价也不高导致消费者本身对这个服务的价格是不敏感的,一元钱还是一分钱没差别。所以,共享单车更多还是要比拼车辆投放数量、车辆易用性(解锁、骑行)以及平台化能力。而从媒体曝光新闻来看,共享单车眼下依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譬如盗窃破坏事件偶有发生,与城市管理部门的相处难题,乱停放给城市交通带来额外负担,都还需要被解决,各地城市也会陆续出台《共享单车管理办法》。今天二手交易平台转转还特意宣布要打击平台上的共享单车交易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到社会对共享单车的欢迎,共享单车再一次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让城市更加绿色环保,期待看到共享单车会更加普及,成为城市基础设施。(文/罗超 公众号/罗超 本文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电商服务推荐
仓配一体化
电子商务ERP软件
电子商务培训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资本风口吹起来的火_第一财经
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资本风口吹起来的火
秦朔朋友圈苏清涛 11:56
&在资本寒冬季,投资人之间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因此,对创业者来说,选择正确的A轮投资人,对后续能否获得融资影响会特别大。&10月21日,在苏州举办的东沙湖&CEO创业论坛上,金沙江创投基金合伙人朱啸虎为正遭遇资本寒冬的创业者们指点迷津。
&投资人拉帮结派,会遵循怎样的原则呢?在这方面,有哪些最突出的案例呢?&在活动后的群访环节,面对记者的提问,朱啸虎答道:具有相同价值观和投资逻辑的投资人,习惯于结盟,去投资相同的企业。在最近比较火的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之争的问题上,两派投资人的表现尤为明显。&
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都是旨在解决&最后三公里&的单车共享模式。用户在面对&打车太近步行又太远&的行程(比如,1~2公里)时,即可选择用单车出行。
大体上,两者的区别如下:
ofo模式更&轻&,成本更低,更容易铺开;而摩拜的&重&模式,让不少人担心其投资扩张速度。如朱啸虎就说:&摩拜布一辆车,ofo就可以布10辆。在中国互联网活下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成本低。&所以,他投了ofo,而没有投摩拜。
相比之下,摩拜的优势则在于更精致。摩拜单车奉行外观、耐久以及管理三要素并行的思路。每一辆摩拜单车都配备智能电子锁、GPS定位系统以及一个配套的发电装置,用户通过摩拜单车的APP能够在线查找车辆,并控制密码锁。
简单地说,ofo共享单车走的是屌丝路线,更大众化一些,它追求的是以量取胜,即通过大量铺设低成本的单车来迅速抢占市场,然后再说精细化的管理问题;而摩拜单车则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种精细化的路子,通过高耐久、易管理的产品来降低运营成本,稳扎稳打占领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ofo单车自A轮之后的几次融资中,都有&滴滴出行&的影子。
A和A+轮融资中,投资者金沙江创投正是&滴滴打车&的早期投资机构,在滴滴打车普遍不被市场看好时果断出手,投资200万美金&救命钱&,让滴滴有机会成长为中国出行市场的独角兽;而王刚同样是滴滴最早期投资人,他四年前投资的70万启动资金,至今获得了数万倍的收益。
到B+轮之后,滴滴甚至还亲自出马了;在C轮投资方中,除了小米、顺为,其他投资方都或多或少与滴滴有关联&&其中,美国对冲基金Coatue曾在今年五月曝出参与了滴滴30亿美元的融资;此外,中信产业基金、元璟资本、Yuri Milner、经纬中国等也都是滴滴(快的)投资方。
经纬、金沙江、王刚等等大咖放到一起,可以看出,对ofo的投资,是滴滴及背后资本的一次集体出击。后来,朱啸虎解释了本次投资的逻辑,&投ofo是在帮滴滴做早期布局,帮滴滴防护侧翼,这可以说是风险投资与企业两方的配合&。经过深入分析和实地走访,滴滴、快的打车的投资人均认为,ofo 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现象级&的公司。
滴滴投资ofo,无非是瞄准了&最后三公里&的机会。
&滴滴也一直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因为专车和出租车实际上是三公里距离外的。&ofo和滴滴的投资方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滴滴一直在自建团队和找外部团队之间犹豫。直到滴滴方在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见面,两周内双方终于敲定了融资。
与此同时,在滴滴和其投资人的帮助下,ofo的融资速度也得到了加速,一些机构看到滴滴参与后也加快了走流程的进度。当然,帮助最大的还是滴滴及其投资人群体,通过资本的集体绑定后,ofo将会被深度纳入滴滴体系,并很有可能在滴滴平台上直接被调用。这为ofo注入了强大的基因,让其成为共享单车领域中&后台最硬&的公司。
而在摩拜单车的投资者中,除腾讯之外,其他各家均与滴滴没有任何瓜葛。
需要补充的是,摩拜单车的天使投资人是蔚来汽车的董事长李斌,而A轮投资者愉悦资本、C轮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和腾讯,恰好也都是蔚来汽车曾经的投资者;红杉、华平、高瓴曾在2015年联合投资过中通快递,算是&老朋友&了;贝塔斯曼和红杉曾经共同投资过&大姨吗&。因此,这些投资机构对摩拜单车的投资,更像是一群老相识合谋打的牌。
在对摩拜的投资中,各方的诉求也基本一致。
与ofo的靠运营驱动不同的是,摩拜是靠产品驱动,这就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非常高。正如ofo天使投资人熊猫资本的李论所说:靠运营驱动、资本驱动的战争,速战速决,三个月内把规模涨完,但一个产品的竞争,随时给人以机会。因此,摩拜方面坚持自己设计车、自己造车。
从熊猫资本、华平资本、高瓴资本再到红杉资本,各方都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然后再建经济模型, 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等。最后,各方均发现,假设不一样,生命周期3个月跟5年相比,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既然要这个结果,从结果推导,应该输入的数据是60个月的车,所以,应该造出寿命有5年的车。
在启明创投的黄佩华看来,摩拜煞费苦心设计的高耐久、易管理型单车正是摩拜产品能力的体现。与此同时,这种高耐久、易管理的产品设计也能够减少车辆损坏、丢失的概率,进而降低运营成本。并且,摩拜的这种单车设计、市场运营等能力都是无形的门槛,&新入局者想要分一杯羹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
熊猫资本的毛圣博也对摩拜的盈利前景相当乐观,他表示,摩拜前期的硬件成本投入虽然大,但人工运营成本比较低,以目前的速度扩张,待用户量上来之后,收入渠道就不仅仅是租金那么简单,可以做广告、也可以切电商,想象空间十分大,&我们并不担心。&
摩拜和ofo,一方背后是滴滴,一方背后站着的是滴滴的投资方腾讯,他们的戏码将如何上演,或许更加耐人寻味。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维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o和摩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