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今天江苏生猪价格如何何

行业领先的食品资讯网站
┆┆┆┆┆┆┆┆┆┆┆┆┆┆
站点位置: &
【设置字号:大 中 小】
全面、准确、专业、及时行业新闻资讯
猪价还会上涨吗?2017年猪价走势如何?
11:41:53 中国食品科技网
猪肉价单月上涨30%,生猪价格创五年来历史高点,猴年开春“二师兄”出尽了风头。接下来,猪价将何去何从?“猪周期”要持续多久?透过农业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关于猪价你最关心的10问题,答案都在这里。
1.为什么今年春节后猪价走势与以往不同?
历年春节后是消费低谷期,猪价也会受此影响而下滑,猴年猪价却不降反升。事实上,2004年,2007年,2011年,还有2016年,都是猪肉价格最景气的年份,都是在春节以后没有出现下跌,出现了反常现象。
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前几年价格持续低迷,一些养殖户减产,产能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反弹;二是各地提高环保门槛,10省份推出“禁养”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许多养殖户标准不达标或退出市场。“禁养”、“限养”政策影响又赶上“猪周期”,加大了产能下调深度。三是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出现多场寒潮雨雪天气,对仔猪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市场供应偏紧。
“禁养”、“限养”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抑制了母猪的补栏,或者说加剧了产能下滑,但这个问题应该更全面的考虑,因为环保问题拆猪场造成的影响较直接。据悉,2015年,有一个省万头以上的规模场在禁养区内就被拆除27座,影响了40多万头的出栏量。
2.猪肉价格会飙涨吗?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1.6元/公斤,一年的时间,同比剧增70%。上周(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比前一周上涨0.4%创下2011年10月末以来新高.
农业部分析指出,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猪肉价也将逐步企稳,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①生猪产能在加快恢复。今年1、2月份农业部监测的种猪场二元母猪销量增加了近60%,预示着生产能力的扩大;3月份第4周仔猪价格同比上涨了102.3%,仔猪价格上涨会带动补栏积极性的提高;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0.9%,母猪存栏在连续下跌近三年后出现企稳。三个指标显示生猪产能在较快恢复;
②从养殖成本看,今年推高养殖成本上升的因素,特别是饲料成本在下降了。其中玉米价格降到2元左右,上涨可能性不大,饲料成本推动猪价上涨的因素基本不存在;
③疫病因素比较稳定,没有大的疫情。疫情稳定,是稳定市场供给的重要基础;
④需求方面没有大的增长。消费需求上没有大的变化,不会大幅拉动猪价上涨;
⑤猪肉的替代产品价格下行,其中禽肉价格基本稳定,牛羊肉、鸡蛋、牛奶价格都在下跌。
以上五个因素看,今年猪价进一步暴涨没有基础和动力。
3.猪肉价格上涨还要持续多久?
在经历了五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这轮猪价进入上升通道是在2015年3月,9月至11月中旬出现一个小幅下行之后恢复上升。尤其是春节后涨幅加大,“猪周期”正式开启。
2010年4月“猪你涨”开始发力20个月,在2012年1月开始迎来下跌,中国生猪养殖业也迎来史上最长亏损“猪周期”,历经三年多的低谷期直到2015年3月进入上涨通道。专家分析指出,过去十几年里的三次完整“猪周期”,每轮周期中上涨均维持在20个月左右。以此类推,本轮猪肉价格将在2016年全年保持高位态势。
4.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养猪行业环保监管愈加严格,怎么平衡生猪“禁养”和生猪供应量?
2015年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养猪行业环保监管愈加严格。国务院 “水十条”进一步明确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浙江、福建等10省份相继出台“禁养”、“限养”政策。禁养区内的生猪规模场拆除搬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10省影响了2000多万头的生猪出栏量。
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是传统农业的一大优势。原来养猪为了肥田,农牧结合得非常紧密。由于专业化分工,经营主体分离,如今养猪污染的问题突出,原来农民既种地又养猪,现在相当一部分规模猪场就管养猪,种地的就管种地。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废物处理这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严,所以养猪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环保不达标,生猪规模养殖寸步难行。
对于生猪养殖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保供给。农业部表示,现在要找的就是保供给和保环境的一个结合点,既要吃上猪肉,又要不闻臭味,找一个平衡点。近几年因为“禁养”、“限养”,生猪的调减量比较大。这是畜牧业下一轮发展中应该正视的问题,要在补短板方面下工夫,这也是农业部下一步政策需要发力的地方。
农业部强调,猪不是要不要养的问题,而是要养好的问题。“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中国养猪饲养量占世界的50%,对治国理政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不可能不养。
5.猪粮比仍处于高位,超过了国家预警线,后期国家会采取调控猪肉价格的政策吗?
3月19日,发改委发布生猪价格黄色预警:“截至3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涨52.8%;猪粮比价为9.13∶1,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目前猪粮比超过国家的预警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不过,近期猪粮比价达到红色区域,很重要的因素是玉米价格的下调。如果按去年玉米价格每公斤2.4元计算,现在的猪粮比也还处于绿色区间。饲料在养殖成本中占的比重比较高,有60%-70%。农业部、商务部均公开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对猪价变化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价格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波动。
6.本次猪价上涨与以往两次“猪周期”相比有什么异同?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一个完整的“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
梳理最近十几年的猪价变化,我国大致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从波段来看,分别出现在2003年4月-2006年5月,2006年6月-2010年3月,2010年4月-2015年底。三轮周期中,猪价波动幅度均较大,年周期中猪价最大涨幅达到150%左右。
农业部畜牧业司马有祥司长表示,猪周期是正常的,是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对价格作出的不同反应,而近十几年“猪周期”的每一次波动都有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第一个直接原因都是因为供给减少,即生猪养殖量下降,供不足需了。第二个是,在价格高峰的时候或者最景气的时候,价格会冲得很高。
不同点:引起价格变化或者产能调整的原因是不同的。上两个周期,主要是猪周期加上疫病的影响。一个是蓝耳病,一个是仔猪腹泻,疫病+产能的双碰头造成生猪产能的迅速调减。这一轮的特点是“禁养”政策,才加大了产能下调深度。
7.预计本轮“猪周期”持续多久?
过去的3个完整的“猪周期”从第一个3年到第三个的5年,周期日趋变长。而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对“猪周期”变长和波幅变小起着重要作用。专家表示,一旦规模化养猪占据主导地位,养猪市场达到饱和程度,生猪价格的波动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我国近些年也在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业。目前,规模化养殖占比45%,而据农业部规划,到2020年,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要达到70%以上。
如果以2015年底为本轮启动的话,本次周期历时或将持续5年以上。
8.进口猪肉现在价格比国产猪肉具备低价优势,会大批进口猪肉吗?
巴西、丹麦、美国猪价只有5.7元/kg、6.1元/kg、6.8元/kg,进口猪肉到岸价14元/ kg左右,而国内白条出厂价高达25元/kg以上,是进口肉的1.8倍。数据显示,月份,我国猪肉进口17.14万吨,同比增加76.0%,连续6个月单月进口数量超过7万吨,与去年平均每月4-5万吨的进口量相比,最近两个月的进口量超一倍。分析指出,国内外猪肉存在比较大的价差,是养殖成本不同造成的。
据悉,2015年冻猪肉进口不到80万吨,加上猪杂碎80多万吨,加起来160万吨左右。2015年我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进口占比非常低。
对于大批进口猪肉,农业部表示:
①大量进口猪肉不必要。中国自身已经有足够的生产能力,2010年开始,我国猪肉产量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
②大量进口不合适。生猪产业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近4000万户的养猪户,加上上游饲料工业,下游的屠宰、运销产业,产业链长,就业人口多,不适合采用大量的进口替代国内猪肉;
③大量进口不可行的。现在世界猪肉贸易量700万吨左右,日本、韩国、墨西哥等稳定依赖进口的国家,每年进口量400多万吨,剩余的可进口的猪肉不超过300万吨。而猪肉是我国最主要的肉食品,肉类结构中有64%是猪肉。2015年猪肉人均占有量40公斤。如果中国猪肉出现大缺口,靠进口是解决不了需求。
9.我国生猪产量大体情况怎样?
①形成了比较充足的生产能力,十年期间猪肉的产量增加了近1000万吨,基本上满足了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和城镇化提升带来的新的消费需求;
②质量安全稳定向好,畜禽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特别是近几年生猪养殖中使用“瘦肉精”基本杜绝了;
③养猪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已经达到4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的局面有很大的改观;
④养殖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生猪养殖户年平均出栏规模比较小,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特别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
农业部表示,猪肉价格大涨大跌也主要在第四点,保障均衡供给难度也在此。
10.2017年猪价走势如何?
农业部数据显示,3月最后一周,全国猪价依然居高不下,活猪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9.54元,猪肉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9.67元,这一价格创下五年来的最高纪录。距离上一轮最高峰值,就是元/千克的历史高点非常接近。
关于猪价,农业部、商务部均分析认为,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
相关搜索:
来源:猪价格网
责任编辑:Techoo-3
文章相关:
提意见或评论
&热门图片新闻
高血脂患者冬季如何自我保健
润肺化痰 冬季吃什么食物好
止咳养肺 冬季咳嗽如何食疗
胆结石冬季高发 患者如何安然过冬
安神养心 冬季如何护心安神
&更多关于本文的相关文章
本网站内的相关新闻:
相关热门新闻排名
相关热点专题
食品行业相关
中国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TEL.):63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奥体阳光天地G2-1132 邮编:3500282015年猪价预估及2016年猪价格行情走势-中商情报网
2015年猪价预估及2016年猪价格行情走势
来源: 编辑:中商情报网
在2015年年初,各家机构对2015年猪价的预估都还历历在目,今天,分析师带大家来回顾一下2015年全年猪价的走势,相信看完之后大家对2016年走势也会有了自己的判断。
从今年的猪价走势来看,整体可分为4个阶段:
阶段一——下跌期(1月-3月中)
此阶段的猪价延续2014年下半年的颓势,实际应该是从2014年8月底开始算起,直到3月15日前后,全国外三元均价从15.5元/公斤一路跌至11.6元/公斤,下跌持续6个多月,累计下跌3.9元/公斤,跌幅达到25%。
单看2015年内,元旦未能给猪价带来提升。羊年春节是2月19日,春节前十天,低迷的猪价有了小幅提升,提价稳定至年后初八,又重新开始掉价,且跌至比涨价前更低的价位。此时养殖户纷纷失去信心,抛售成风,据说当时尚不足100公斤的育肥猪都被清场卖出,猪价跌至全年的最低点。
下跌原因:
1、持续的产能过剩,且产能淘汰较为缓慢;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食消费习惯产生改变,传统消费高峰期消费量降低;3、养殖户对市场失去信息,节后抛售加速下跌。
阶段二——上涨期(3月中-7月底)
3月份以“黑蹄猪”事件为导火索,生猪供应紧张局势开始出现,猪价迅速升温。端午节后,猪价不但站稳,而且北方地区猪价开始迅速爬升至16元/公斤以上,东北猪价领涨全国,升至18元/公斤以上后进入震荡调整,此时南方地区接过上涨的接力棒。猪价上涨期持续4个半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从11.6元/公斤连续上涨至18.4元/公斤,累计上涨6.8元/公斤,涨幅高达58.6%。其中,仅7月份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就累计上涨2.7元/公斤,涨幅达到17.9%。
这段猪价的上涨期,将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推至18元/公斤以上,当时南方局部甚至出现19.0-20.0元/公斤的价位,一时间,全国猪价“破10”的呼声日盛。
上涨原因:
1、2013年底开始的能繁母猪淘汰带来的产能减少开始显现;2、2014年冬春季仔猪疫病高发,成活率大减带来生猪供应断层;3、春节前大猪、中猪的抛售造成3-4月适重生猪的短缺。
阶段三——回落期(8月-11月中)
进入8月份,伴随“金九银十”的期盼,猪价却进入了缓慢的回落期,而且一路跌至11月中旬。猪价从7月底的18.4元/公斤,跌至16.2元/公斤,下跌期持续3个多月,累计下跌2.2元/公斤,跌幅12%。回落期中间,中秋节及十一国庆均未扭转跌势,仅短暂地使猪价保持稳定或小幅度的提升。
回落原因:
1、7月份猪价上涨太快,涨幅有些透支;2、消费疲软,居民消费习惯改变,节日对消费提振有限,屠企在高价下销售不畅,下调采购量;3、猪价上涨期养殖户惜售,压栏集中,特别是南方地区。屠企采购价量齐降,局部养殖户恐慌出栏,集中出栏带来抛售,跌价扩散,屠企顺势连续降价。
阶段四——反弹期(11月中-?)
11月中旬开始,猪价从16.2元/公斤,开始缓慢抬升。现在距离元旦还有10天时间,而距离春节还有1个月有余,这期间猪价是否能持续涨势仍是未知。
反弹原因:
1、雨雪天气是猪价上涨的导火索,部分地区生猪外运出现难度,交通阻塞直接影响当地的成交,造成屠企收购困难;2、天气变冷后肉食消费量有所提升;3、生猪供应相对减少。
分析师判断本阶段反弹期有望持续至春节,但反弹高度难以达到上涨期的峰值。
原因:1、从2013年底开始持续的能繁母猪产能淘汰带来生猪供应量从根本上的减少!2、冬季居民饮食习惯、中国人对新年的重视都意味着猪肉消费量的增加,且12月-1月一直都是全年需求量最大的两个月;3、价格回落期有效地促进压栏生猪的出栏,甚至加速了适重生猪的出栏,这意味着在需求高峰期的供应相对地减少。  这些都意味着猪价在2月份前会持续处于反弹期,然而有一个不容忽视地问题就是传统消费旺季的消费习惯改变,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在节日期间集中大量采购肉食的行为大大减少,且出于饮食的需求,荤素食用的比例也有所改变,因此,今年春节前的猪肉需求相比去年不会有改善,这将限制反弹期猪价的上涨高度。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节日前的集中出栏带来的短时下调。(行情宝)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font color="#ff163&&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万科反击战:或放“毒丸计划”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门......
导读:宝能万科大战吹皱一池春水,吹得股民春心荡漾,都幻想让野......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推进结构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宝能、华润打响了股......
在即将迎来的2016年里,紧凑级车型又将迎来一次"新车风暴"多款主......
《师父》电影海报
根据初步统计,寻龙诀次日报收2.3......
2015年已经迎来尾声,这一年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过的并不容易。2014......
近两年,SUV小型化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从近几年各大厂商纷纷......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
中商情报网讯: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数控......今年生猪价格为何这么低?现在这猪还能养吗?
镜音双子881472
生猪价格低的主要原因是共大于求.共大于求的原因是政府补贴的资金留向大场问题.大场有了政府补贴的资金做后盾,便又扩大养殖规模,以便获取更多的资金补贴.如此反复,生猪其能不多?市场需求基本上是个定数,所以才会出现共大于求的现象.另一方面,政府扶植大场,要求规模化养殖,便于管理.这是好处.但是弊端却是更多,一是大场一建就占用几十亩乃至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耕地,其不是浪费土地资源.二是大量的国家资金流入,使得大场能担得起风险.这样的风险其不是国家在担么?三是大场管理再好,设备再先进,技术再高超,也难免不是各种疫病的传染源.这是普通老百姓都懂的道理..期盼政府早日取消对大场的补贴政策,提倡农民利用闲杂庭院,村头荒地,发展小规模养殖.这样好处甚多.一是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二不用花钱补贴,三减少疫病流行,四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五给闲散农民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是这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养猪的市场将会走出价格忽高忽低的怪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知道今年生猪价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