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粮食,肉国产都比进口车比国产车贵多少的贵

世界观策划 No.109
  喜欢看韩剧的朋友一定会对韩式烤肉很有印象吧,看着尹恩惠往往堂堂皇太子嘴里塞生菜包烤肉,当麻雀变凤凰这等浪漫情节上演时,简直与那吱吱做响的烤肉同样诱人。所以,有人就幻想既然不能拥有那样的奇妙人生,那就朝烤肉看齐吧。但其实在韩国,普通百姓很多不能吃得起烤肉,因为牛肉每公斤差不多要700元人民币……[][]
一个真实的韩国:节日送排骨是大礼
韩国首尔大型超市出售的上等牛肉每公斤约在700元人民币,在韩国做客,如果送主人猪肉或排骨,对方就好像收到超贵重的体面礼物,十分开心。
韩国何以“肉”贵?
一百个韩剧,就有一百个住在别墅一样屋子里的男女主人,其实真实的韩国并非如此,物资匮乏是韩国的一个主要问题。
应对高物价,韩国人在行动
面对如此高的物价,韩国人岂能无动于衷,韩国普通民众各想自己的小办法,韩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把稳定物价作为工作重点,并制定了相应措施试图稳定疯涨的物价。
&一个真实的韩国:物资匮乏 节日送排骨是大礼
  一直以来,就有传言说,在韩国只有上流人家才能每天吃水果,吃好肉。更有人开玩笑称,韩国留学生在中国猛吃水果和肥肉,是因为这些食品在韩国实在是贵得离谱。这些话不一定全真,但却反映出韩国食品价高的事实,在首尔饭店一顿3人西餐费用为260美元……[]
普通人吃不起五花肉,重要节日送肉很体面
  首尔超市出售的上等牛肉每公斤约在700元人民币,在首尔饭店一顿3人西餐费用为260美元。韩国的高物价诱发了某些在中国人看来很难理解的现象。例如在韩国做客,如果送韩国主人猪肉以及猪排骨,对方就好像收到超贵重的体面礼物,会十分开心。韩剧《人鱼小姐》中,雅俐瑛和朱旺国外度蜜月回来,朱旺提议去吃烤肉,雅俐瑛瞪大眼睛连说:“那很贵的。朱旺答曰:“没关系,难得吃一次。”有一次,雅俐瑛为答谢赵社长在其母去世时给予的帮助,让朱旺送去很多排骨和高级海鲜,赵社长表示很感激。 在韩国,即便是富有人家,也常把吃排骨看很隆重。韩国每年的节日其间人们会把肉类食品当作贵重礼物送人,一般来说,一小箱肉,至少要人民币1000元左右。韩国人喜欢吃烤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韩国普通百姓都吃得起五花肉,普通人平日里吃肉也是精打细算。据悉,就连最差的部位的猪肉,一斤也要85元人民币左右。[]
韩国CPI已连续6个月超4% 物价告急惊动总统府
  物价涨幅连续6个月超4%——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物价告急”,尤其以农产品为首的物价再度上涨,“令老百姓的生活蒙上一层浓浓阴云”。18日,韩国总统办公室表示,总统李明博已要求其助手成立一个工作组,应对不断上涨的消费者价格,以确保通胀率高企不会破坏脆弱的国内消费复苏。李明博表示,稳定物价和创造就业是政府的首要政策任务。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韩国餐饮行业也上调价格,如今一顿午餐动辄叫价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1元)。不只是吃,住行方面的价格也在上涨。
一个留学生亲历韩国的高物价生活
  2004年10月,我踏上了赴韩国留学的道路。初到韩国,我发现韩国的物价非常惊人,特别是吃和住,因为韩国的农产品大多是进口的。在韩国,一个牙刷1000多韩币(人民币10元),坐趟车,地铁最便宜的是1000韩币(人民币8元),最可怕的是一斤牛肉一百多元人民币(猪肉、鸡肉相对便宜),水果也非常贵,他们是论个卖的,一个苹果4元人民币左右。在韩国打工我也深切感到两国的民间交流需要进一步加深。记得有一次在韩国烤肉店打工,一位韩国顾客通过跟我的交谈,知道我是中国留学生,她非常友好地跟我询问中国的情况,比如她会问,在中国我们都吃什么,还会问,中国有五花肉吗?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过也不怪他们,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都不太深。当然我的回答是,在中国我们不吃五花肉,我们都吃牛肉、海鲜。当时那位客人也笑了,说,中国人好有钱啊。[]
&韩国何以“肉”贵?
  抛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通胀现象,韩国的农副产品价格向来居高不下。只是今年食品价格高上加高,实在让人有点不堪承受。在韩国,对照农产品价格会发现,1袋10公斤的大米卖到250元人民币左右,1公斤桃子150元人民币,1公斤橙子80元人民币,而1公斤西红柿在35元人民币左右。[]
韩国物资匮乏,供小于求
  朝鲜半岛自古物产就不算丰富。韩国主要是山地,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成本较高。而今年由于雨季提前到来,农产品价格再次出现浮动。近日菠菜价格达到6547韩元/公斤(约合人民币40元),比一个月前上涨102.7%,黄瓜价格上涨38.0%,生菜上涨120.8%,萝卜上涨22.7%。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餐饮行业也上调价格,如今一顿午餐动不动就要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1元)。作为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韩国农业经济早就大量萎缩,粮食等农产品的自给率严重低于正常标准的国家。据数据显示,韩国是世界第三大粮食进口国,粮食自给率仅为27%。缺乏价格竞争力的农业生产,导致韩国的粮食和农产品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农民种粮、种植农产品的利益驱动愈来愈弱。[]
外部经济原因:汇率上升
  据被称为“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具的“成员国主要经济指标”资料显示,2001年韩国的物价在成员国当中处于最低位。2001年,当韩国物价为100时,墨西哥为122、美国为160、瑞士186、日本217。然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据发生了变化,墨西哥为78、美国为107、日本136、瑞士152。韩国物价曾在OECD成员国当中为46~82%水平,而时隔四年猛增至65~12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成员国之间相对物价急剧发生变化的理由,举出了以下两点。首先是,汇率的变化。年之间,韩元的年平均汇率从1美元兑1291韩元下降至1美元兑955韩元,下降了23.6%。也就是说,从美元使用者的角度来看,韩元物价大幅上涨了。其次,比汇率更佳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2000年以来,韩国的物价上升率平均仅为3%,然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急剧提高,牵引了体验物价。
韩国人的“只爱国货”
  今年2月,大韩商工会议对1500名消费者展开了有关“消费者购物偏好度的实况调查”的调查,其结果显示,53.8%的人回答“就算价格更贵,也更愿意选择国产食物”,但是随着持续上涨的物价,将目光转移到国外产的消费者数量有所增加。 在韩国,国产牛肉比进口牛肉还要贵得多,价格相差约一倍左右,但人们依然还是喜欢国产牛肉,因为韩国人信奉“身土不二”,意思是韩国的产品最适合韩国人的身体,所以一切消费品都要坚持采用国货。此外,越贵销量就越好的“有钱人营销”也是物价高的原因之一。
流通成本日渐高涨
  韩国物价上涨这里有结构性问题。首先是近代性的流通结构问题。以牛肉为例,因为要经过收集商、屠宰场、加工厂、销售点等各个中间环节,仅流通费用就占牛肉价格的40%。从2001年到去年,牛肉价格上涨了9%,而销售价格上涨了100%。流通企业从中谋取了暴利。比发达国家还高的关税和特别消费税也是导致韩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限制主要农产品的进口、昂贵的土地价格造成的租赁费负担、越贵销量就越好的“有钱人营销”,消费者的虚荣心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即使考虑到这些因素,现在的韩国物价仍令人难以接受。韩国物价高是增加国民负担、助长工会的工资斗争、提高韩国企业的成本、降低国家竞争力、外国企业离开韩国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和市民团体应该与物价展开正面斗争。
韩国经济自给率低,政府过度保护农业
  按照市场逻辑,韩国应该从海外进口低廉的农产品来调整价格,但实际生活中韩国政府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对进口农产品限制很多,韩国政府对进口食物附加了庞大的关税阻止进口。土豆、苹果、胡萝卜的关税为30~45%,这比农业关税较高的欧洲国家还要高出三倍。这么一来,农产品价格高是理所应当的。而被保护的本国农业又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价格低廉地满足本国人民需求,所以韩国肉类、水果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应对高物价,韩国人在行动
韩国的高物价导致了消费者消费心态的一些转变,比如不在相信只有国货最好,据调查显示,现在韩国消费者中购买国外产水果的消费者在逐渐增多,香蕉为108,鳄梨为130.7,樱桃为167.4等,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很多,韩国总统李明博表示:“站在平民消费者立场的物价管理尤为重要”…[]
消费者们对“疯涨的饭桌物价”进行“报复”
最近,崔美惠(首尔 城北区吉音洞)购买了水果干燥机并亲自晒干给三岁的儿子吃。崔某表示“因为一袋饼干的价钱差不多有元,所以选择自己做着吃”。 连续上涨的物价激怒了消费者,饭桌物价的持续暴涨使市民们陷入了经济痛苦中,18日,从新世纪流通产业研究所发表的“易买得指数”中了解到,人们代替了价格较贵的冷藏食品,而选择了保存时间比较长的冷冻食品,以及原本无人问津的国外产的食品等。迫于来自对物价的压力,人们的口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天,新世纪流通产业研究所透露了以易买得50家标准店铺为基础算出的第二季度(4-6月)的“易买得指数”为100.3。去年的指数为103.3。易买得指数是指将出售的476件整个商品的消费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后进行的消费量测定,若测定指数超过100,意味着好的结果,反之,则是不好的结果。今年第二季度的100.3与去年同期相比算是在“原地踏步”了。[]
也看看韩国人的收入
衡量一个地区的物价水平,不能用价格标签作简单对照,关键还是看工资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如何?以韩国人的收入看,比如一个教授,他们每月的工资可以买四台万元笔记本电脑,半年的收入可以买一辆高级轿车;而在中国,教授的月收入最多只能买一台,许多地方可能要两个月不吃不喝才能买上一台万元级的笔记本电脑。再看一个例子,在韩国吃一碗面之类的早餐,大约要人民币三四十元,一个环卫工人月收入可以吃五百碗,在中国一个环卫工人的收入假设是二千元(实际上可能不到),按每碗面四元计,每月收入也可吃五百碗。由此对比,韩国人在吃的方面跟中国是差不多的,但在工业产品方面相对说要比我们低得多。这样一比较,韩国人的物价并不比中国高。当然,如果以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韩国生活,当然你会处处感受到高昂物价的恐怖,这大概都是中国人来到发达国家的共同感受。
政府出台各种调控措施
韩国贸易协会组长郑在和说:“对进口产品的高
关税及税金,最终也会影响到韩国国内的物价。如果降低关税壁垒、搞活国际贸易,可以缩减与外国的物价差距。”韩国总统李明博他在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指示,另设监督部门,专门考察和管理物价。韩国总统办公室表示,总统李明博已要求其助手成立一个工作组,应对不断上涨的消费者价格,以确保通胀率高企不会破坏脆弱的国内消费复苏。韩国媒体认为,通胀在下半年“也不见得会好转”,此前政府考虑到民生一再推迟的水电费上涨有可能会在下半年实行。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
物价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要从根本上解决物价高企的问题,还得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入手。“随着近年来劳动力工资不断提升,韩元升值、通胀压力的加大,企业开始把工厂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这种产业转移使中国丧失低成本竞争优势。同时,由于韩国农业生产率比较低,劳动者的收入难以提高,而商品价格却不断增高。要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依靠技术的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在维持产品价格稳定的同时,大幅提高劳动者收入。
&应对高物价:态度能力都得有
物价上涨我们要学韩国人么? 
  粮油、蔬菜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原因还是成本的推动。那么,政府应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来看看韩国是怎么做的。去年10月,韩国的蔬菜等新鲜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9.6%,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两年来,韩国人最钟爱的食品——泡菜的原料大白菜的价格上涨了30倍,这场“泡菜危机”甚至震惊了全球。对此,韩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从11月1日起,把燃气费平均降低4.9%。二,增加比往年价格高的大蒜、辣椒、洋葱等食品的进口,并于11月底集中投放市场。10月中旬后,因政府放宽并增加相关产品进口,新鲜蔬菜等价格已经开始回落。不难看出:降低燃气的价格既可以直接降低居民的生活负担,又可以抑制通胀的预期。而增加进口就是为了扩大供应,从而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平抑物价。或许有人要问:韩国降低燃气费不也是直接的行政干预吗?是的。但燃气费本来就在政府管制的价格之内,政府降低燃气价格并不是干预市场。归纳起来,韩国的经验就是“双管齐下”:即在政府管制的范围内使用行政手段,而在市场领域则运用市场机制。
萨科齐的甜蜜运动
日本新干线世界最安全
印度:恐怖组织王国
印度神庙惊现万亿宝藏
城市的良心:各国下水道
我来说两句中国未来能自己养活自己吗?
(原标题:中国未来能自己养活自己吗?)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今年的入学季,日本学生校服的价格有所上涨。价格上涨的其中一条原因让人哭笑不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羊肉进口国的中国,“吃火锅热”的趋势在不断扩大,致使对羊肉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食用羊养殖量增多,而用于制作校服的绵羊养殖量减少,价格上升。这则新闻最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关注的倒不是蝴蝶效应般的神秘逻辑,而是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羊肉进口国。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中国的粮食生产量不是在连年增长吗?为什么如此之多的食品还需要大量进口?今天,壹读君就带你了解一下中国正在面临的吃的问题。一顿火锅能吃掉二斤羊肉的值班壹读君 | 孙天进口的粮食大都被猪鸡牛羊吃了在进入正文之前,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先带你看一组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6.21亿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2.4%。2004年至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而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15年,中国全年的粮食进口量更是达到1.2亿吨以上,是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那么,为什么在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粮食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粮食消费量近年来在大幅增长。要知道,中国的粮食消费量也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量虽然也在提高,但生产的增长显然没赶上需求的增加。2003年,中国粮食的产量为4.3亿吨,那时候,中国粮食的进出口基本持平。2009年是中国粮食连续丰收的第6个年头,这一年中国生产粮食4.84亿吨。可中国的粮食消费增长更快,该年中国粮食的消费量达到4.97亿吨。产量虽然增了,但消费量更大,因此只能依靠进口来弥补粮食的不足。是中国人变得更能吃了吗?不是,是因为中国人吃得更好了。在吃饱饭之后,还要更多的肉、蛋、奶。这些食物的生产,都需要消耗粮食。所以,这些大量进口的粮食并没有直接被人吃掉,而是被猪鸡牛羊吃了。此外,还有转化为汽油、生物制药等产品的工业用粮以及耗损和浪费。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所有粮食消费中,口粮只占30%,饲料用粮在40%以上,人畜争粮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事实上,我国进口的粮食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饲料用粮。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是国内生产量的6.8倍,占我国所有粮食进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如你所知,大豆除了可以榨油和食用以外,也是重要的饲料。按照20%左右的出油率来计算,大豆榨出约两成豆油后,剩下约八成的产出物为豆粕,是猪鸡牛羊等的主饲料之一。巴西出口到中国的大豆正在装船2014年我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600万吨、2860万吨和3840万吨,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34%、23%和108%。但是光靠进口粮食养牛养鸡还不够,还得直接进口肉蛋奶才能补上缺口。据估计,2016年中国可能要进口超过100万吨猪肉,比2015年增长28%。全球一半的猪肉供应,被中国人吃掉。此处应给中东国家掌声。而到2050年,行业内预测中国人要吃掉世界上80%的猪肉,这意味着还要大量的粮食才能养活这些舍身献肉的猪。靠中国目前的粮食产量和增长趋势,肯定是养不起的。进口的原因,是因为国产太贵了除了需求量大以外,我国大量进口粮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自产的粮食价格实在是太高了。这些年各种东西都涨价,只有粮食价格相对稳定,很大原因就是进口国外低价的粮食可以把中国粮食的平均价格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跟你印象中“农民种地不挣钱”不同,中国的粮食价格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高的。2015年底,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每吨价格,要比国际市场贵771元、745元、790元。以大米为例,即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用,也比国产便宜400元人民币。导致中国国产粮食价格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嗯,一定是体制问题(划掉)体质问题(划掉)这一届人民的问题。迄今为止,中国的农村依然以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为主,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相比之下,美国、英国、德国等9个国家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是42.5公顷,巴西、南非、墨西哥和波兰等4个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是5.8公顷。土地少而劳动人口多,就要在很小的土地面积上耗费大量的人力劳动,才能尽可能提高一点产量,大大提高了粮食的生产成本。举个栗子:2014年,中国用20.3亿亩的土地生产了6.1亿吨粮食,同年,美国用29.6亿亩土地生产了5亿吨粮食。虽然中国农业单产高,但美国只投入了300万劳动人口,而中国投入了大约3亿劳动人口。中国粮食怎么可能不贵?由于土地分散,农民没有产权,没办法流转和兼并,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技术升级也没法搞定。于是,虽然中国农民创造了不亚于发达国家的粮食亩产,但是一算平均还是得跪。一份名为《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报告称,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的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反正,在现行的土地政策上,必然是农民种地挣不到钱,粮食反倒比外国贵的结果,双输,大写的药丸。美国粮食为什么会便宜?那美国的粮价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呢,仅仅是因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高吗?壹读君(微信:yiduiread)遗憾地告诉大家,并不是。除了大规模种植、用机械化代替人力降低了成本,美国的生产粮食所用的生产用具和生产资源的价钱和中国相比也是偏低的。有数据显示,除了农药以外,美国的种子、化肥、农具、灌溉资源的成本都比中国要低不少。此外,粮食以及食品的价格并不仅仅和生产相关,还和包装、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领域息息相关。举个简单的栗子,同样是一种木瓜(咦,为什么是木瓜?),在南方和东北买到的价格肯定会不一样,甚至会差好几倍,因为运输需要花钱、需要人力、需要烧汽油。就算农产品不用交高昂的过路费,但是饲料、化肥在很多地方还是要交的,这都要摊到食品的成本里去。而美国有超过1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路段需要收费。加上低廉的油价和发达的铁路、海路运输,在美国的运输成本相当低。至于中国,你懂的。美国公路上奔驰的货运卡车最后,美国交易环节的税费也是比较低的,粮食进入超市基本是不需要交费的,在美国商场,消费者通常只需要交3%—9%的消费税,在有些州甚至不需要交消费税。而中国的粮食上市销售,还要征收13%的增值税。所有这些综合因素,导致了中国粮食价格昂贵,需要大量进口国际粮食来平抑。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农业生产变成美国式的机械化大规模种植,就能让中国不依赖进口。实际上,如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前面所说,美国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还要低于中国。但是架不住包括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内的粮食出口国地广人稀吃得少成本低,可以大量出口,填补中国越来越大的需求空缺。感谢国际贸易,不然我们面临的就不是吃不起肉和吃不起蔬菜的问题,而是吃不起大米面条的问题了。哦对了,幸好还有土豆。参考资料:何传启主编:《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王溶花、陈玮玲:《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农业经济》,2014年3月;国家统计局及农业部相关数据中国粮食怪现状:粮仓满满却要疯狂进口|粮食|投资|改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 Alpha
  原标题:中国粮食体系面临惊天冲击&&
   [摘要]:“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11月27日在由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主办的“城市中国计划2015年年会”上如此表示。
  陈章良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亦分管农业工作。在该论坛上,陈章良忍不住对中国农业的“怪现状”一吐为快。
  进口冲击严重
  陈章良表示,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连增”“十一连增”。
  “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
  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他指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
  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进口了520万吨。也进了500多万吨,进口360多万吨。
  “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在广西,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我很紧张。”
  他又说,到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却使陈章良十分惊讶: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仓库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粮食”。陈章良说,现在“东北的市长最苦,想着怎么把满市的玉米收过来。仓库已经爆满,都在加紧建仓库。”
  当前,国家为补助农民收入,仍对部分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但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
  陈章良说,“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据机构监测,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
  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
  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
  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陈章良表示,“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中国怎么税它,到码头一吨4000(元),而广西的农民若(卖价)达不到5100元保本的话就死了”。
  为什么突然丧失竞争力?
  “短短10年时间,10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上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口。但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陈章良表示。
  他认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
  陈章良说,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
  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固然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他举例,现在一亩地种水稻一年挣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麦800元。“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再卖掉一亩地挣几百元。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
  陈章良表示,过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了。
  陈章良还称,今年有制茶企业来到科协找他,“说求求你,给我们发明个揪茶叶的机器。因为今年茶叶都没人揪了。一天工资给300(元),我觉得对我都有吸引力,但是农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要早起。”
  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诸多矛盾爆发,“中国农业怎么办”成了政策界、学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陈章良在论坛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否则“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规模的流转怎么运行?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失地农民怎么办?相关政策都应该跟上。
  他表示,现在农地流转后“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租了种葡萄、蓝莓、猕猴桃等,一亩地都能挣1万元以上,但种玉米只能挣1000元。
  长此以往,粮食将慢慢没有人种,这是大的问题,在推行农地流转时,相关政策应配套考量。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
  陈章良表示,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
  他举例,在广西收一亩地甘蔗,必须有四个女性干一天。但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就在20亩到27亩之间,这需要中国80多个人干一天。
  “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有大块地。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必须跟上。
  他举例称,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大豆,但同时,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
  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这些问题也许有解,也许无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建议。
  中国制造提前30年开始逃离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出来说了真话。
  11月8日,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为什么中国制造是第三梯队?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
  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
  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注意理解: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
  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
  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苗圩表示,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
  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
  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没完成工业化 别奢谈服务业主导
  单靠服务业,托不起大国经济。何况我们的服务业更多是在进行炒买炒卖。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苗圩说,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务院今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其中尤其提出了创新推动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15
  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弥合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断层。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我们正在经历“逃离制造业”的大潮
  今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下降,体现制造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至10月已有三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对于制造业的困境,苗圩坦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新兴市场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对中国形成“双向挤压”。
  中国10月PPI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0%。
  金融业的分析师总是乐观的看问题:每一次低迷的数据都是宽松的号角。
  但是形势已经到了货币越宽松、制造业逃离越快的地步。
  看看近几年制造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出现的倒闭潮,并不都是因为低端和落后,而是因为整体走进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怪圈。
  以前外部有过度消费,内部有过度投资,积累的过剩产能是需要去化的。但在全社会形成远离制造业的风气,则和去产能是两码事。
  真正搞升级换代,要让资金流入制造业的创新环节而不是让创新者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要回归常识: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会在浮躁的追风口环境下诞生。
  资金大量追求短期收益、升值的氛围之下,很多企业主即便没有亏损,也在想办法把手中的工业资产变现。甚至部分倒闭的工厂,正是老板的有意为之。
  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判断:未来做制造业没有出路。这场“逃离制造业”的风潮,正在愈演愈烈。
  去年已有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今年初,各制造业大省继续传来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继联胜、万事达、联建之后,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高民自杀。
  温州在资产泡沫化之后,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
  今年一整年,从长三角蔓延到珠三角的制造业倒闭潮丝毫没有停歇的架势。深圳福昌、中显微这些电子产业链上的一级供应商也关门大吉。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制造业巨头都在运作地产或金融项目,成为一个明显的反差。
  早在2010年,就与万通地产签订协议,利用双方在地产开发及工业土地的独特优势,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TCL前些年通过投资“杠杆”,在全国圈下了大量的工业土地,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依靠土地开发过一段“安稳”日子。
  即便华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在吃着土地红利,在手的土地面积已达百万亩。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制造业鸿沟,不是能不能跨越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跨越。
  看看全球科技实力排名 中国还差多远
  第一名:美国
  假如明天美国说他们研究出了这款飞碟,也没人会奇怪
  迄今为止,美国的大学汇集了全球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占了17所(清华大学大约排名在600名左右)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
  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占据了八家!英特尔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软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据了软件业的基础市场(从百度到腾讯到中国各个政府部门,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数据库软件和技术);
  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在军工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医学技术领域,在信息科学领域……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雄居世界之首。
  第二名:英国!
 罗罗发动机。这样一个发动机,牵动的是材料、机械、动力诸多的领域。中国的大飞机梦,还刚启程
  我们眼前所见的,满眼都是日本和德国的设备,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些机器设备最核心的部份大多使用了由英国ARM公司设计的芯片。
  诺奖获得人数,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75所,英国占据了32所,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尽管英国在工业规模上有所衰退,但它仍有世界顶尖的航空发动机企业罗罗,在钢铁、制药、生物育种、航空航天、机械、微电子、军工、环境科学等方面都处于世界一流之列。
  但由于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仅次于美国),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二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世界第一只克隆羊)。
  第三名:日本
日本未来科学馆的巨型OLED地球仪。日本经济或许出了些问题,但绝对没有停止科技升级的步伐
  美国国家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中,日本是仅次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国,这一直被视作是日本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球大学的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面,日本的大学仅次美英。
  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日本注重细节的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占据市场,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多研发经费。从开始的仿造到后来的技术创新,日本的崛起成为亚洲的一个神话。
  在20个关键科技领域,日本的排名都很不错,在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等,日本都拥有巨大科研实力。
  第四名:法国
法国出产的全球首款商用无人驾驶汽车
  巴黎拥有相当多的知名大学,法国大学一般分为高等商学院和工程师学院,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
  与英国不同,法国保持科技优势是通过国家的高投入来实现,法国拥有五十多名诺奖获得者,十多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20个关键科研领域,法国都居于世界前列,尽管浪漫的法国人似乎比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更慵懒,但在科学研究上面,他们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法国在航天,能源,材料科学,空间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均比较明显!
  第五名:德国
工业4.0,中国的梦想,德国的现实
  说到德国,大家就会想起德国的机床,德国的精密机械,德国人一丝不苟的精神!迄今为止,德国有七十多个获得诺贝尔奖,要多于法国和日本。
  不得不说一下,与大多数想象的不一样,科研其实也是一种体力活(虽然创新精神很重要),一种既枯燥又乏味的体力活。一个实验可能要重复一千次,找出一个错
  误可能需要几天几夜,哪怕你想的全部是正确,但只要一个微小的错误,就足以阻挡科研的步伐。德国人的品质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与法国一样,德国的大学也是
  按照专业排名,而不是学校排名的。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
  德国的科技来源于德国的教育,更来源于德国的制造业。
  第六名:芬兰
芬兰硅谷:因诺玻利科技园
  除了诺基亚之外,芬兰,这个只有500多万人的小国,在20项关键科技领域,有17项排名前十,比如说计算机科学,大家都知道windows,但计算机专业的人一定知道linux!芬兰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是世界上向中国转让高科技技术最多的国家,中国方面公开的资料则说,芬兰是中国在北欧的第二大技术转让方。
  第七名:以色列
以色列缺乏资源,最大的资源就是他们的头脑
  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了很多诺贝尔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以色列不但在军事上强悍,在科学技术上,他们也同样的强悍,虽然他们很多的军事装备来自于美国。但他们同样也帮助了美国的科研人员对武器装备进行研究和改进。
  以色列有很高的教育水平,24%的劳动人口拥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居全球第一。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以色列科学家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电子和化学方面。
  美国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利用以色列人的聪明和智慧(与中国不同,以色列人参与并承担了关键科研和产品的开发)!
  第八名:瑞典
  瑞典西斯塔科技城
  诺贝尔奖的评委是瑞典人,而且能得到世界的公认,也就证明瑞典有一流的科学家,有能力有水平对世界最顶尖的科学研究进行评估(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水平,没有
  人会承认你的评估)。瑞典只有900万左右的人口,但却有38%的劳动人口在高科技公司(比如说爱立信)就业,这个比例居世界第一!瑞典人也是世界上最热
  爱读书的国家之一,国民科学素质世界第一。
  中国人想象中的瑞典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人们过得很休闲,但瑞典实行极为严格的竞争教育模式,所有的课程按从易到难分为几十个级别,而不是按年级和班级区分。
  在20项关键科学技术领域,瑞典有14项居于前十,19项居于前二十。
  第九名:意大利
意大利的机械设备产业位居全球第四、欧洲第二
  意大利人能设计出最好的服装,引领时尚的潮流……这看起来与自然科学技术没什么关系,但却体现了意大利人的创新能力。其实,意大利同样有阿古斯坦-维基特兰直升机,有、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超级跑车,拥有世界超一流的汽车制造技术。
  意大利在奢侈品方面创新能力甚至于远超欧美,而最高端的奢侈品也往往代表着最高科技的应用。
  当然,意大利的问题也很多,容易遮掩人们对意大利科学技术的评价。
  第十名:加拿大
加拿大MDA公司为国际空间站制作的机械臂和机器人工作站
  在20个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中,加拿大有16项处于前二十名,4项处于世界前五。
  第11到20名分别是:荷兰、丹麦、瑞士、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台湾。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它不只是和香港一样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事实上新加坡在科技和工业上花的心思比服务业还要多。
  南洋理工大学是世界前三十名的大学。新加坡制造业有四大支柱产业:石化、电子业、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化中心。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国。从谋篇布局的角度看,新加坡比香港的眼光高远太多。
  在科技实力的5个级别里,中国的位置在第四级。
  第一级,核心,美国。
  第二级,发达,英国,德国,法国,日本。
  第三级,登堂入室,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
  第四级,在大门口,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第五级,落后,其余发展中贫穷国家都在此列。
  中国在制造业上要走的路有多长?30年真的不算长。
  只是在当前的环境和价值取向下,由谁来走完制造业的下一个30年?
  作者:汪苏、悦涛 深圳经济观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粮食进出口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