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凡: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召开《消费主导—中...
我们主要从收入分配关系角度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说的是可能过去形成...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徐立凡;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一、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什么是“供给侧”?从字面理解,“供给侧”就是相对;础上;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美英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具有格外;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
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围绕“供给侧”,提供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相关先行经验,对照中国经济的现状,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内在逻辑和推进领域,加深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
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为度过了经济停滞危机而在冷战后期与前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了主动。
什么是“供给侧”?从字面理解,“供给侧”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的各个方面。上世纪70年代发轫于美国的供应学派是“供给侧”经济研究的先声,并在大约10年时间里成为日后有名的“里根经济学”的基础之一。供应学派的诞生建立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基
础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尽管凯恩斯主义被一再证明在短期内确实行之有效,但长期来看,一味扩大需求会导致持续通胀,进而导致经济停滞。这正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英上台时面对的局面。
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美英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具有格外的政治放大效应,因此引发了学界和政界的反思。供应学派针对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提出了通过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基于这个基本认识,通过减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供给学派最鲜明的口号。
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学派的主张一起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并分解为削减不包括军费在内的财政开支,对企业和纳税个人实施大规模减税,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措施。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
从里根经济学的实践效果看,总体是正向的。里根时期,从1982年12月至1988年5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65个月,1984年,美国一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在此后的30年中,美国只在克林顿时期再次做到这一点。此外,美国的通胀率也由13.5%回落到低于5%。在更大的视野中,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为度过了经济停滞危机而在冷战后期与前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了主动。
不过,杂糅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里根经济学,也有负效应。比如,减税计划导致里根执政期间赤字从一度平衡走向失衡,因为大企业受普遍减税的益处更多,里根时期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自克林顿时期以来,出于平衡赤字的考量,供给学派失去了实践舞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重拾凯恩斯主义,着重用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到今天,其弊端再次凸现:欧洲没有因为货币刺激解决债务危机,日本“安倍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货币战隐患出现。这说明,无论哪种经济思维,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这也意味着,中国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必然要汲取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作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诠释。
二、改革只能是“中国经济学” 美、英等国的供给学派思维实践,尽管能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借鉴,但无论在内涵上还是路径上都会有很大不同。
无论是供给学派、货币学派还是凯恩斯主义,在各国的经济管理中都不可能单项使用。
上世纪80年代美、英等国的供给学派思维实践,尽管能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借鉴,但无论在内涵上还是路径上都会有很大不同。这是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其一,中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形势与里根时期不同。里根推行供给学派主张时,美国经济增长率为负,通胀率为两位数。而今天的中国经济仍保持着主要经济体中相对的高增长势头,通胀风险尚未出现。其二,国际背景不同。里根对供给学派的应用,有冷战这一重要考量。而今天的国际背景没有冷
战因素,各经济体之间的融合程度达到空前水平。其三,发挥空间不同。经济形势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具有更大的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灵活的货币政策使用的空间更大。这意味着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交叉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的空间更大。其四,着力点不同。里根时期的“供给侧改革”,一个主要着力点是“减”,减少福利开支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主要着力点在于“改”,比如在福利开支方面,从目前的政策运用看,不仅不可能减,相反会继续增加社会福利的投入。
最关键的是,中国具有与美国不同的经济管理传统,面对的是不同的经济现实情境。什么是中国的经济现实情境?一方面,供给侧不足的弊端已经凸现。在投资面临边际效益递减、出口面临外部环境不稳定考验的情况下,刺激消费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驾马车。然而,网络消费和出境消费的迅猛增长表明,消费内需已得到足够的刺激,关键在于没有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许多消费力转为外需。不强化供给侧管理和改革,就无法聚集经济增长的动能。另一方面,现实中还存在供给侧不足的许多因素,制约了经济增长。比如,许多低效或无效产业、企业占据了过多的生产资源,只能“赔本赚吆喝”;旧的调控手段限制了正常的消费内需;滞后的制度因素抑制了企业活力,等等。 这决定了,尽管在减税、减少政府干预、防止货币发放无序增长等方面,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很可能与美国的供给学派理论和实践有相似之处,但不会是供给学派理论的照搬照抄。中国的“供给侧改
革”,只能、也一定是针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改革。
三、改革涉及的重点领域 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历史经验表明,划定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是让改革达到最高效率的最好办法,越是针对性强的改革越是如此。那么,“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10月8日至10日,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给出了部分回答。刘鹤表示,要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重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这预示着,在产业层面,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激发企业活力,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更全面地为“供给侧改革”下了定义:
其一,“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化解过剩产能,通过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场是主要方式。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39等内容。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 2016 年 02 月 04 日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来源:兴业宏观,作者王涵 供给侧改革的“喜”: 1)亏损最严重的 30%企业对 2015...  供积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什么事供积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 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 对需求变化的...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图) 2016 年 02 月 04 日 07:25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42 人参与 4 评论 在就业方面,亏损最严重的 30%企业拥有 899 万...  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 效...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 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  经济决策参考供:给侧改革:内涵、影响及建议 一、内涵、背景及改革重点 供给侧...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 6页 2下载券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 8页 1下载...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范棣摘要: 当年在推行“里根经济学”变革的时候, 里根有一句...3.中国经济遇到新问题:“供需错位” 对于中国供给学派的经济专家来说, “供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 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供给侧改革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跃迁之时,当有智勇之策”站在中国经济无法绕开的历史关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图) 近期, “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11 月 10 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 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  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20 世纪 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 经济...供给侧改革同样将对中国杠杆率产生影响:产能去化意味着 企业部门杠杆率将持续...对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在实施减税计划的浅析,国民经济论文范文-千寻学术网
千寻学术网真诚为您服务! |
| 收藏本站
对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在实施减税计划的浅析
摘要:在当前全球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国政府提出了侧供给改革,在实施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地方债务、国有企业控制权以及地方“小政府”等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避免出现一些负面的经济影响,阻碍整个改革的前进。   关键词:侧改革;地方债务;国企控股;“小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17日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那么什么是侧供给改革呢?以及在侧供给改革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供给侧改革这是一个源自西方供给学派所提出的理论,它主要是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市场会自动调解生产要素的利用,所以应该消除阻碍市场调解的因素。纵观世界经济历史,美国曾在20 世纪70 年代陷入滞胀,英国也在20 世纪70-80 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的窘境。作为供给学派的典型实践,“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和“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在西方现实中最为典型的实践就是“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生产的干预。目前中国所面对的整体经济环境与当时的情形有一些相同之处,对于这个改革的运用,在结合这两个典型案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时需要对以下几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将会发生与前两个相同的负面影响。   第一,在实施减税计划的同时需要对于赤字率给予高度的重视。   中国2015年全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700亿元,财政赤字率约2.3%,比2014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根据2015年GDP来计算,到2016年财政赤字率到达3%是非常可能的。虽然说财政赤字率是政府稳增长的一项举措,但是一旦一个国家的整体财政赤字率提高到了3%,这就必定是一个很大的增幅,在面对当前中国很多地方政府仍然附有偿还债的情况下,其将可能面对的债务风险是不可小觑的。目前地方的债务负担已经达到了86%,虽然还没有突破我国规定的100%的警戒线,也还在国际上所定的警戒线的范围内,然而目前中国整体经济放缓,整体需求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我们在进行侧供给改革的同时,也不会忽略需求的刺激,一旦刺激需求就会加剧债务负担率。因此,对于这样一把双刃剑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过于固化,而是随着经济整体形势的变化进行适事的调整。   第二,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的关注。   在实施侧供给改革的过程中,大的一个方向就是国企需要进行市场化,这样就一定会出现一些的私有化现象,以及出现海外集团借减税改革中私有化的发展中,大肆收购国有企业的现象。因此,我们对于国有企业这部分一定要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在放开经济进程的同时,做好后期的保护工作。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对于国有企业中什么保护国资的配套政策基本已经形成系统,但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又不能只盯着自己手上的资源不放松,不然就不可能到达改革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于如何控股进行深入的考虑,比如对于上市的国有企业,我们可以考虑以国家作为一个股东的形式占有其重要的控股权,这样以保证其运转权仍然被国家所控制;而对于一些产业,国家需要大量企业投资的情况,可以考虑将其股份进行适当的分散,以保证形成三个以上股东相互牵制的格局,这样不仅有利于国资不外流,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第三,预防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形成“小政府”。   由于减税计划要顺利的实施,必然需要我们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放开一定的权利,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可能会给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政府增加了更多的权利,从而形成了“小政府”的现象。从一定角度来看“小政府,大社会”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但是如果这样的格局形成后没有有效的约束工具,就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为了预防这样的结局出现,国家在放权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增加监督的功能,通过时时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机制,从而对“小政府”形成对地方政府的一定威慑力,从而有效控制其“小政府”现象的形成。   侧供给改革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是势在必行,而且其前进的步伐也将是势不可挡的,因为在以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大程度上都只是考虑了需求,而忽略了供给问题,这从传统的经济学角度来讲也是不可取的。然而,在现在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做出这样重要的改革,所有的问题我们都不可能提前预计,而是应该在经济改革的进程中,简化一些行政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所在。我们虽然可以借鉴西方成功的实践案例,但是由于我们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一样,因而在某些问题上,也一定会出现不一样的反应,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予重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徐立凡.“侧供给”对中国经济意义何在[J].京华时报,2015,11.   &
13:58:53 | 孔勇
网友评论:(审核后显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1、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利益、团结、稳定等内容的评论。
3、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4、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5、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 ? ? ? ? ? ? ? ? ? ?
Copyright & 千寻学术网 版权所有 TEL:400-669-1977“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
徐立凡 来源:
  漫画勾犇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
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围绕“供给侧”,提供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相关先行经验,对照中国经济的现状,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内在逻辑和推进领域,加深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
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
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为度过了经济停滞危机而在冷战后期与前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了主动。
什么是“供给侧”?从字面理解,“供给侧”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的各个方面。上世纪70年代发轫于美国的供应学派是“供给侧”经济研究的先声,并在大约10年时间里成为日后有名的“里根经济学”的基础之一。供应学派的诞生建立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尽管凯恩斯主义被一再证明在短期内确实行之有效,但长期来看,一味扩大需求会导致持续通胀,进而导致经济停滞。这正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英上台时面对的局面。
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美英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具有格外的政治放大效应,因此引发了学界和政界的反思。供应学派针对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提出了通过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基于这个基本认识,通过减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供给学派最鲜明的口号。
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学派的主张一起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并分解为削减不包括军费在内的财政开支,对企业和纳税个人实施大规模减税,减少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措施。这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
从里根经济学的实践效果看,总体是正向的。里根时期,从1982年12月至1988年5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65个月,1984年,美国一度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在此后的30年中,美国只在克林顿时期再次做到这一点。此外,美国的通胀率也由13.5%回落到低于5%。在更大的视野中,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为度过了经济停滞危机而在冷战后期与前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了主动。
不过,杂糅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里根经济学,也有负效应。比如,减税计划导致里根执政期间赤字从一度平衡走向失衡,因为大企业受普遍减税的益处更多,里根时期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自克林顿时期以来,出于平衡赤字的考量,供给学派失去了实践舞台。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重拾凯恩斯主义,着重用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到今天,其弊端再次凸现:欧洲没有因为货币刺激解决债务危机,日本“安倍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货币战隐患出现。这说明,无论哪种经济思维,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这也意味着,中国新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必然要汲取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作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诠释。
责任编辑:孙劲贞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
举报邮箱: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7
国新办发函[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白)010-(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给侧改革 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