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为什么不靠谱的人适合干CEO 经理人分享网站

朱波:创业4次失败经历告诉我,“不靠谱的人”更适合当CEO_新芽NewSeed
朱波:创业4次失败经历告诉我,“不靠谱的人”更适合当CEO
·  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  朱波 
摘要现在有很多创业者把下一个目标定位为融到B轮、C轮上市,这样你的公司非常悬,因为你是按照资本口味而不是市场去发展公司的。何况很多时候资本的口味并不准确,如果一旦资本风口转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难走下去。
  有时候,投投会跟团队的小伙伴一起琢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最后会因为什么原因而做不下去?还别说,这样一个问题,一来可以让团队持续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二来,也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前想好应对之策。
  前几天,碰巧读到了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他回顾了自己之前4次创业的经历,总结了这过程中犯过的错误,用他的话来说“期间犯过的错误让我留泪,整个创业过程简直「痛不欲生」”。这当中,也让他愈发认清什么样的人适合做CEO,找又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早期创业如何选好方向。投投读完,觉得非常受启发。
  1、作为CEO的反思
  1996年,创办的刚刚上市,我当时跑去听了他的演讲,随后便决定出来创业,这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刚开始我和一位朋友开始编写,但几个月后,这一项目便宣告失败,因为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后来,我又连续创业3次,期间犯过的错误让我留泪,整个创业过程简直「痛不欲生」。
  现在想来,我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了这么多错误,都是因为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并且我背后没有一个像那样「靠谱」的团队。可能大家觉得「极不靠谱」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我觉得它是个中性词。我认为可以将创业公司的CEO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极「极不靠谱」的人,一种是「极靠谱」的人。
  「极不靠谱」的人一般都非常善于升维思考,他会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长远的事情,具有颠覆式创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关注宏观但不注重细节,缺乏端到端的执行能力。后来我在反思时发现,如果让我关注细节,把创业中所有的过程列出来,我根本做不来。
  「极靠谱」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关注细节,具有极强的端到端的执行能力。我说过: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不靠谱」的人,那大家每天都在头脑风暴;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靠谱」的人,那这个公司虽然执行力很强,但不够性感,而且它的上升空间会被挡住。所以,一个公司要有一个「不靠谱」的人,而且理论上「不靠谱」的人一定要成为CEO或者董事长。
  我经常说马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我也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但不同的是,马云虽然「不靠谱」,但除了他以外的「17罗汉」都很靠谱,然而我背后没有这种靠谱的「罗汉」。而且,我以前创业自己「不靠谱」,还要一只手插到各个部门去对所有的事情指指点点,这样公司不就被你搞垮了吗?所以说我是「极不靠谱」中最不好的,马云是「极不靠谱」中最好的。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进入工作了4年。在的4年中,我不停地学习和反思,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当CEO的料,更适合做投资人。因为我发现,我这个人极度敏感,适合做战略规划、把控方向方面的事情,但没有足够细致的执行力,所以我觉得相比创业,投资人的角色更适合我,这样我可以将我的经验传递给创业者,但不用去具体管理,因为我一管可能会把公司管死。
  除此之外,我觉得一个好的CEO除了要有战略性眼光以及靠谱团队辅助以外,还一定要有真正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讲有二点:
  1)、真正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应该去洞察你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一个创业者一定不能跟着别人走,在商业中有深海、蓝海、红海还有死海,CEO要能够有驾驭蓝海的战略和在红海中厮杀的执行力。
  2)、企业家精神就是你要牢牢抓住自己心中的梦想。我自己创业过4次,中间也经历了失败,但我一直认为自己缺少企业家精神,因为我往往在处于顺境的时候就飘飘然起来,处于逆境的时候却守不住孤独。
  现在有很多创业者把下一个目标定位为融到B轮、C轮上市,这样你的公司非常悬,因为你是按照资本口味而不是市场去发展公司的。何况很多时候资本的口味并不准确,如果一旦资本风口转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难走下去,因此只有符合市场口味才是检验自己最重要的标准。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你就可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而如果你是为了追寻梦想去创业,那你就能在创业这场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找的反思
  我觉得整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在「向死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创业开始那一刻就不断提醒自己:下一刻你的公司也许就面临着死亡。
  作为CEO,我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犯了很多战略性以及细节性错误,其实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不断犯错误。不过,选择合伙人是我常犯的错误之一,现在我将自己犯过的错误总结出来供你参考:
  1)、合伙人必须完全投入。我在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还在美国,当时就希望在国内找一个人跟我一起创业。于是便在国内选了一个人,但他当时本身是有公司的。时间稍微一长我就发现,如果合伙人不能以100%、200%的精力全职投入,你绝对会不的,因为他可能会在前半年考虑你的事情,后半年就考虑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个合伙人辞掉了。
  2)、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知根知底。如果你在创业中匆匆忙忙拉一个人作为你的合伙人,那一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因为创业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你们共患难。我当时在做的时候,就是匆匆忙忙地找了合伙人,结果酿成了大错。其实,合伙人无所谓强或不强,只是合适不合适。有一些合伙人虽然很强,但你们不合适,那就不要找他。
  3)、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先要将权利与利益考量清楚。在这一块我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不在乎短期的利益,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我愿意分享;劣势是公司很难集权。因为权力和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当利益分出去以后,权利就很难回得来的。
  4)、CTO和COO之间可能CTO很重要,因为他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且CTO是CEO非常得力的助手。找CTO不要找太高端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动口不动手,初创公司就那么几个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初创公司的CTO一定是要自己动手的。
  而COO是搞产品运营的,需要真正拓展市场,了解用户,这是公司鼎立的元素。我觉得当你的产品原型开发出来以后,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COO必须要到位,否则产品开发出来,你不懂得怎么运营。
5844゜12701゜21329゜3981゜4931゜5922゜6879゜7726゜8647゜9566゜10
11758゜110947゜26847゜35844゜45721゜53921゜63904゜73714゜83651゜92942゜10朱波:创业4次犯的错误让我懂得 不靠谱的人更适合做CEO
朱波 o  来源:投资人说 E364
题图:追梦者基金创始合伙人、创新谷创始人兼CEO 朱波先生
本文来自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素材来源:创客猫
一、作为CEO的反思
1996年,杨致远创办的雅虎刚刚上市,我当时跑去听了他的演讲,随后便决定出来创业,这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刚开始我和一位朋友开始编写程序,但几个月后,这一项目便宣告失败,因为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后来,我又连续创业3次,期间犯过的错误让我留泪,整个创业过程简直「痛不欲生」。
现在想来,我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了这么多错误,都是因为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并且我背后没有一个像马云那样「靠谱」的团队。可能大家觉得「极不靠谱」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我觉得它是个中性词。我认为可以将创业公司的CEO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极「极不靠谱」的人,一种是「极靠谱」的人。
「极不靠谱」的人一般都非常善于升维思考,他会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长远的事情,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关注宏观但不注重细节,缺乏端到端的执行能力。后来我在反思时发现,如果让我关注细节,把创业中所有的过程列出来,我根本做不来。
「极靠谱」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关注细节,具有极强的端到端的执行能力。我说过: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不靠谱」的人,那大家每天都在头脑风暴;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靠谱」的人,那这个公司虽然执行力很强,但不够性感,而且它的上升空间会被挡住。所以,一个公司要有一个「不靠谱」的人,而且理论上「不靠谱」的人一定要成为CEO或者董事长。
我经常说马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我也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但不同的是,马云虽然「不靠谱」,但除了他以外的「17罗汉」都很靠谱,然而我背后没有这种靠谱的「罗汉」。而且,我以前创业自己「不靠谱」,还要一只手插到各个部门去对所有的事情指指点点,这样公司不就被你搞垮了吗?所以说我是「极不靠谱」中最不好的,马云是「极不靠谱」中最好的。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进入华为工作了4年。在华为的4年中,我不停地学习和反思,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当CEO的料,更适合做投资人。因为我发现,我这个人极度敏感,适合做战略规划、把控方向方面的事情,但没有足够细致的执行力,所以我觉得相比创业,投资人的角色更适合我,这样我可以将我的经验传递给创业者,但不用去具体管理,因为我一管可能会把公司管死。
除此之外,我觉得一个好的CEO除了要有战略性眼光以及靠谱团队辅助以外,还一定要有真正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讲有二点:
1)、真正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应该去洞察你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一个创业者一定不能跟着别人走,在商业中有深海、蓝海、红海还有死海,CEO要能够有驾驭蓝海的战略和在红海中厮杀的执行力。
2)、企业家精神就是你要牢牢抓住自己心中的梦想。我自己创业过4次,中间也经历了失败,但我一直认为自己缺少企业家精神,因为我往往在处于顺境的时候就飘飘然起来,处于逆境的时候却守不住孤独。
现在有很多创业者把下一个目标定位为融到B轮、C轮上市,这样你的公司非常悬,因为你是按照资本口味而不是市场去发展公司的。何况很多时候资本的口味并不准确,如果一旦资本风口转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难走下去,因此只有符合市场口味才是检验自己最重要的标准。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你就可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而如果你是为了追寻梦想去创业,那你就能在创业这场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找合伙人的反思
我觉得整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在「向死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创业开始那一刻就不断提醒自己:下一刻你的公司也许就面临着死亡。
作为CEO,我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犯了很多战略性以及细节性错误,其实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不断犯错误。不过,选择合伙人是我常犯的错误之一,现在我将自己犯过的错误总结出来供你参考:
1)、合伙人必须完全投入。我在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还在美国,当时就希望在国内找一个人跟我一起创业。于是便在国内选了一个人,但他当时本身是有公司的。时间稍微一长我就发现,如果合伙人不能以100%、200%的精力全职投入,你绝对会不满意的,因为他可能会在前半年考虑你的事情,后半年就考虑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个合伙人辞掉了。
2)、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知根知底。如果你在创业中匆匆忙忙拉一个人作为你的合伙人,那一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因为创业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你们共患难。我当时在做创新谷的时候,就是匆匆忙忙地找了合伙人,结果酿成了大错。其实,合伙人无所谓强或不强,只是合适不合适。有一些合伙人虽然很强,但你们不合适,那就不要找他。
3)、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先要将权利与利益考量清楚。在这一块我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不在乎短期的利益,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我愿意分享;劣势是公司很难集权。因为权力和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当利益分出去以后,权利就很难回得来的。
4)、CTO和COO之间可能CTO很重要,因为他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且CTO是CEO非常得力的助手。找CTO不要找太高端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动口不动手,初创公司就那么几个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初创公司的CTO一定是要自己动手的。
而COO是搞产品运营的,需要真正拓展市场,了解用户,这是公司鼎立的元素。我觉得当你的产品原型开发出来以后,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COO必须要到位,否则产品开发出来,你不懂得怎么运营。
三、对选择行业和业务的反思
创业路上要经历很多的生死劫,想必创业者都有或多或少的体会。除了我在上面提到的CEO及合伙人的因素以外,我也想在行业以及业务选择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点、选择行业时一定要看这是红海、蓝海、死海还是深海。今天绝大部分创业者都在红海中,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在做,所以如果你处在红海中而且还没有创业方向时,可能红海市场就会进入死海市场,最终大家都活不了。
而蓝海是现在大家正看到的风口。很多人认为一些行业是蓝海行业于是就进来了,但其实这时已经是红海了。不过,有可能在红海的细分领域仍有蓝海机会,但大家一定要分清,不要贸然看到一些新名词(比如大数据、O2O)就去创业,这种情况下90%的公司都不能成功。
深海则是处于海平面运作的层面,虽然风平浪静,但海底已经是波涛汹涌,深海是要领先常人两到三步的,因为领先半步是在蓝海里。如果你是跟随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红海,如果一大堆人在一起基本就是死海。
第二点、业务选择。这里可以分为三个小点来讲:
1)、做业务超前是必须的,但不能太早。我这人喜欢追梦,所以会经常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愿意看地球,我愿意看地球上任何一朵浪花拍上来&。正是因为我有这种情怀,所以我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会经常选择一些超前的行业。
但是现实比较骨感。比如,
2003年时我就决定做移动搜索,但最终只有百度做成了,我们为后来这些公司的成功做了铺路石。所以,当你选择方向的时候领先半步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太超前,顺势而为方能成功。
2)、做业务不要求大求全。我们之前做VOIP的时候,想要在全球27、28个国家建立一个IP电话运营系统网络,这时候就需要我飞到每一个国家去跟他们洽谈。虽然我们这家公司有300~400人,但是我们公司跟运营商比起来就显得非常小了。
那时候我是CEO,但是我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所以当时公司的一摊事情把我累死了。有人跟我说:朱波,你承担得太多了。我想想也是,你一个小公司怎么可能既做设备,又做运营,还做清算呢?
3)、做业务不要一直复制别人的模式,也不要与巨头硬碰硬做持续性创新,而是要进行微创新。我认为创业者在进行业务选择有四种:持续性创新、微创新、复制模式和颠覆式创新,我具体讲讲这几种模式。
持续创新。持续性创新一般是大公司在做,它需要将产品不断更新做好就需要持续性创新,这不是创业公司要做的事。创业公司想要用持续性创新打倒大公司,必死无疑。
微创新。这种情况是市场还没被完全垄断,你通过一些差异化的创新,还有机会赢。只有在还没有形成垄断性巨头的时候,你才有超车的可能。
复制模式。这种非常要命,然而绝大部分创业者都在拼死拼活做这件事情,以前的千团大战就是一直采用复制模式,但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小公司必须是要颠覆式创新。然而,很多时候是当你好不容易创造出颠覆式创新后却未形成规模时,一大堆微创新就出现了,这时市场就会陷入饱和状态。
颠覆式创新。如果大环境不改变,颠覆式创新就只能成为空谈。为什么中国的颠覆式创新那么难?我觉得首先很多创业者喜欢跟风,而且一半以上的创业者都犯了这一错误;其次投资人一看风口来了,就「宁愿失败,也不能踩空」,于是纷纷投资;再次,消费者和用户没有价值取向,只知道便宜和方便就好,却没有想过用这服务的这家公司是不是抄袭别人的服务。
3)、概念到产品。当你有一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快速把产品原形做出来。很多创始人都希望把产品打磨得精益求精,但是你一定要先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在过程中再去沉淀和磨练。我们经常说失败要失败得快,失败要失败得便宜,不要拖泥带水,所以从概念到做出产品速度一定要快,因为多放一天你就浪费一天的资源。
当你做出产品以后,要快速面向市场,找到你第一批最忠诚的客户,然后做用户体验。你光给投资人看概念是没用的,只有你先跑数据,然后告诉他数据怎么样,投资人才可能认可你。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科技、创业、产业研究领域,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市场资讯,早一步掌握未来的趋势,早一步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发现趋势,预见未来!
扫一扫,关注前瞻网微信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相关阅读RELEVANT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em class="orange" id="emCmtLen" maxlen="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Copyright (C)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推荐信息:
您的位置: &  & 正文
  题图:追梦者基金创始合伙人、创新谷创始人兼CEO 朱波先生
  有时候,跟团队的小伙伴一起琢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最后会因为什么原因而做不下去?还别说,这样一个问题,一来可以让团队持续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二来,也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前想好应对之策。原文
  前几天,碰巧读到了朱波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他回顾了自己之前4次创业的经历,总结了这过程中犯过的错误,用他的话来说“期间犯过的错误让我留泪,整个创业过程简直「痛不欲生」”。这当中,也让他愈发认清什么样的人适合做CEO,找合伙人又该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早期创业如何选好方向。读完,觉得非常受启发。
素材来源:创客猫
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编辑作品
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违者必究!
作为CEO的反思
1996年,杨致远创办的雅虎刚刚上市,我当时跑去听了他的演讲,随后便决定出来创业,这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刚开始我和一位朋友开始编写程序,但几个月后,这一项目便宣告失败,因为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后来,我又连续创业3次,期间犯过的错误让我留泪,整个创业过程简直「痛不欲生」。
现在想来,我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了这么多错误,都是因为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并且我背后没有一个像马云那样「靠谱」的团队。〖〗可能大家觉得「极不靠谱」是一个贬义词,不过我觉得它是个中性词。我认为可以将创业公司的CEO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极「极不靠谱」的人,一种是「极靠谱」的人。
「极不靠谱」的人一般都非常善于升维思考,他会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长远的事情,具有颠覆式创新思维和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关注宏观但不注重细节,缺乏端到端的执行能力。后来我在反思时发现,如果让我关注细节,把创业中所有的过程列出来,我根本做不来。
「极靠谱」的人则具有极强的降维打击能力,关注细节,具有极强的端到端的执行能力。我说过: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不靠谱」的人,那大家每天都在头脑风暴;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是「靠谱」的人,那这个公司虽然执行力很强,但不够性感,而且它的上升空间会被挡住。所以,一个公司要有一个「不靠谱」的人,而且理论上「不靠谱」的人一定要成为CEO或者董事长。来自/
我经常说马云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我也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人。但不同的是,马云虽然「不靠谱」,但除了他以外的「17罗汉」都很靠谱,然而我背后没有这种靠谱的「罗汉」。而且,我以前创业自己「不靠谱」,还要一只手插到各个部门去对所有的事情指指点点,这样公司不就被你搞垮了吗?所以说我是「极不靠谱」中最不好的,马云是「极不靠谱」中最好的。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进入华为工作了4年。在华为的4年中,我不停地学习和反思,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当CEO的料,更适合做投资人。因为我发现,我这个人极度敏感,适合做战略规划、把控方向方面的事情,但没有足够细致的执行力,所以我觉得相比创业,投资人的角色更适合我,这样我可以将我的经验传递给创业者,但不用去具体管理,因为我一管可能会把公司管死。
除此之外,我觉得一个好的CEO除了要有战略性眼光以及靠谱团队辅助以外,还一定要有真正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讲有二点:
1)、真正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应该去洞察你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说明一个创业者一定不能跟着别人走,在商业中有深海、蓝海、红海还有死海,CEO要能够有驾驭蓝海的战略和在红海中厮杀的执行力。
2)、企业家精神就是你要牢牢抓住自己心中的梦想。我自己创业过4次,中间也经历了失败,但我一直认为自己缺少企业家精神,因为我往往在处于顺境的时候就飘飘然起来,处于逆境的时候却守不住孤独。
现在有很多创业者把下一个目标定位为融到B轮、C轮上市,这样你的公司非常悬,因为你是按照资本口味而不是市场去发展公司的。何况很多时候资本的口味并不准确,如果一旦资本风口转向,那你的公司就很难走下去,因此只有符合市场口味才是检验自己最重要的标准。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你就可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而如果你是为了追寻梦想去创业,那你就能在创业这场马拉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找合伙人的反思
我觉得整个创业的过程就像是在「向死而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创业开始那一刻就不断提醒自己:下一刻你的公司也许就面临着死亡。网站/
作为CEO,我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犯了很多战略性以及细节性错误,其实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不断犯错误。不过,选择合伙人是我常犯的错误之一,现在我将自己犯过的错误总结出来供你参考:
1)、合伙人必须完全投入。我在创办第一家公司的时候还在美国,当时就希望在国内找一个人跟我一起创业。于是便在国内选了一个人,但他当时本身是有公司的。时间稍微一长我就发现,如果合伙人不能以100%、200%的精力全职投入,你绝对会不满意的,因为他可能会在前半年考虑你的事情,后半年就考虑他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后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个合伙人辞掉了。
2)、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知根知底。说明如果你在创业中匆匆忙忙拉一个人作为你的合伙人,那一定会存在巨大的隐患,因为创业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你们共患难。我当时在做创新谷的时候,就是匆匆忙忙地找了合伙人,结果酿成了大错。其实,合伙人无所谓强或不强,只是合适不合适。有一些合伙人虽然很强,但你们不合适,那就不要找他。
3)、在寻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一定先要将权利与利益考量清楚。在这一块我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我不在乎短期的利益,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我愿意分享;劣势是公司很难集权。因为权力和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当利益分出去以后,权利就很难回得来的。
4)、CTO和COO之间可能CTO很重要,因为他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且CTO是CEO非常得力的助手。找CTO不要找太高端的,因为这种人往往动口不动手,初创公司就那么几个人,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初创公司的CTO一定是要自己动手的。
而COO是搞产品运营的,需要真正拓展市场,了解用户,这是公司鼎立的元素。我觉得当你的产品原型开发出来以后,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COO必须要到位,否则产品开发出来,你不懂得怎么运营。
对选择行业和业务的反思
创业路上要经历很多的生死劫,想必创业者都有或多或少的体会。除了我在上面提到的CEO及合伙人的因素以外,我也想在行业以及业务选择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点、选择行业时一定要看这是红海、蓝海、死海还是深海。今天绝大部分创业者都在红海中,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在做,所以如果你处在红海中而且还没有创业方向时,可能红海市场就会进入死海市场,最终大家都活不了。
而蓝海是现在大家正看到的风口。很多人认为一些行业是蓝海行业于是就进来了,但其实这时已经是红海了。不过,有可能在红海的细分领域仍有蓝海机会,但大家一定要分清,不要贸然看到一些新名词(比如大数据、O2O)就去创业,这种情况下90%的公司都不能成功。
深海则是处于海平面运作的层面,虽然风平浪静,但海底已经是波涛汹涌,深海是要领先常人两到三步的,因为领先半步是在蓝海里。如果你是跟随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红海,如果一大堆人在一起基本就是死海。
第二点、业务选择。这里可以分为三个小点来讲:
1)、做业务超前是必须的,但不能太早。我这人喜欢追梦,所以会经常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愿意看地球,我愿意看地球上任何一朵浪花拍上来”。正是因为我有这种情怀,所以我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会经常选择一些超前的行业。
但是现实比较骨感。比如, 2003年时我就决定做移动搜索,但最终只有百度做成了,我们为后来这些公司的成功做了铺路石。所以,当你选择方向的时候领先半步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太超前,顺势而为方能成功。
2)、做业务不要求大求全。我们之前做VOIP的时候,想要在全球27、28个国家建立一个IP电话运营系统网络,这时候就需要我飞到每一个国家去跟他们洽谈。虽然我们这家公司有300~400人,但是我们公司跟运营商比起来就显得非常小了。
那时候我是CEO,但是我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所以当时公司的一摊事情把我累死了。有人跟我说:朱波,你承担得太多了。我想想也是,你一个小公司怎么可能既做设备,又做运营,还做清算呢?
3)、做业务不要一直复制别人的模式,也不要与巨头硬碰硬做持续性创新,而是要进行微创新。我认为创业者在进行业务选择有四种:持续性创新、微创新、复制模式和颠覆式创新,我具体讲讲这几种模式。
持续创新。持续性创新一般是大公司在做,它需要将产品不断更新做好就需要持续性创新,这不是创业公司要做的事。创业公司想要用持续性创新打倒大公司,必死无疑。
微创新。这种情况是市场还没被完全垄断,你通过一些差异化的创新,还有机会赢。只有在还没有形成垄断性巨头的时候,你才有超车的可能。
复制模式。这种非常要命,然而绝大部分创业者都在拼死拼活做这件事情,以前的千团大战就是一直采用复制模式,但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小公司必须是要颠覆式创新。然而,很多时候是当你好不容易创造出颠覆式创新后却未形成规模时,一大堆微创新就出现了,这时市场就会陷入饱和状态。
颠覆式创新。如果大环境不改变,颠覆式创新就只能成为空谈。为什么中国的颠覆式创新那么难?我觉得首先很多创业者喜欢跟风,而且一半以上的创业者都犯了这一错误;其次投资人一看风口来了,就「宁愿失败,也不能踩空」,于是纷纷投资;再次,消费者和用户没有价值取向,只知道便宜和方便就好,却没有想过用这服务的这家公司是不是抄袭别人的服务。
3)、概念到产品。当你有一个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快速把产品原形做出来。很多创始人都希望把产品打磨得精益求精,但是你一定要先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在过程中再去沉淀和磨练。我们经常说失败要失败得快,失败要失败得便宜,不要拖泥带水,所以从概念到做出产品速度一定要快,因为多放一天你就浪费一天的资源。
当你做出产品以后,要快速面向市场,找到你第一批最忠诚的客户,然后做用户体验。你光给投资人看概念是没用的,只有你先跑数据,然后告诉他数据怎么样,投资人才可能认可你。
  创造下一个你
  最有趣的体育财经视频新媒体
  最优质体育职业信息交互平台
  中国首创的“体育BOSS商学院”
  全国体育创业者和体育经理人学习型社群
  本平台负责人为闻名体育圈的“纪胖”——纪宁博士及其团队。“纪胖”现任维宁体育创始人CEO、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国内第一本《体育赛事经营与管理》著作者,国家体育总局认证体育经纪人讲师、北京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EMBA、MBA教授,培育体育产经业界精英学生逾千人;他曾任北京奥运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港交所上市传媒集团总经理、互联网上市公司副总裁等,主攻体育营销、体育赛事、体育互联网等研究。
  订阅号:TiyuBoss
  微信号:BossTiyu
  Email:
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
800万老板企业家最喜爱微信公众号推荐您:顶尖老板智库ID:dingjianlaobanzhiku▲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8000万老板关注的微信号。顶尖老板智库专注老板创业、老板赚钱、老板思维、赚钱模式、老板用人思想、做老板的深度性的思考。做老板、当然关注顶尖老板智库。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小明和老婆一共13万,想买车...看完可能改变人生!
(搜狐体育独家稿件严禁转载)北京时间日晚,CBA常规赛第24轮全面开战,目前暂列积分榜第二的广东男篮主场迎战领头羊上海男篮。缺少阿联压阵的广东男篮在周鹏的带领下在第三节拉开分差,最终以116-107击败上海男篮,赢得了一场关键的胜利。四节比分是:20-20,24-22,36-29,36-36(广东在前)。数据方面,广东队周鹏拿到赛季新高的30分,斯隆26分6篮板5助攻,布泽尔22分10篮板,任骏飞12分6篮板,董瀚麟8分11篮板,周湛东6分,赵睿5分;上海队弗雷戴特35分,亚布塞
(搜狐体育独家稿件严禁转载)北京时间日晚,CBA进入第24轮,联赛在元旦假期中紧锣密鼓的展开,江苏肯帝亚主场迎战四川品胜,两队本赛季首次交锋四川主场胜。本场比赛对于两队排名至关重要,首节孟达表现抢眼,布鲁克斯和曹飞进攻端积极江苏首节领先个位数,次节布鲁克斯表现抢眼主队半场领先两位数,第三节哈达迪发力四川一度将比分反超,末节裁判的判罚导致比赛中断,江苏依靠全队的发挥最终主场110比94战胜四川,两队各在主场拿下对手。本场,江苏4人得分上双,布鲁克斯56分,陈磊12分,曹飞10分
以乔丹在伯明翰男爵队打棒球的日子为灵感而设计的这双AirJordan11Low“Barons”预计与明年发售。经典的黑白配色,漆皮部分的特殊纹理显得十分精致,鞋面一改往日的尼龙材料,而是运用了类似麂皮的磨砂材质,质感上升一个等级。logo部分都运用了简单的白色来处理。如果你喜欢AJ11,那这么一双配色百搭,细节处理又十分细致的轻便低帮版本,你有什么理由不入呢?AirJordan11Low货号:发售日期:2017年4月售价:$175了解更多关于新百伦/耐克/阿迪达斯/亚瑟士/匡
立冬过后,气温越来越低,不少人更倾向于在室内锻炼。不过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黄光民表示,在天气条件与空气质量适宜的情况下,坚持在户外跑步大有裨益。冬季跑步益处多寒冷的室外环境会不断地刺激人的身体,让肌肉、血管不停收缩,加速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耐寒性。大多数人习惯“猫冬”,单调闷热的环境会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让身体对外界的温度感应迟钝。而适量的户外锻炼则能达到不断刺激身体和大脑的效果,让我们冬天不再“麻木”。对致力于通过跑步来减肥的人群而言,尽管冬天跑步后出汗看上去不如夏天
跑团故事汇|带你认识好跑团”本周跑团:跃跑团健康生活美丽跃跑跑团简介跃跑团成立于,共有86名成员。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平淡无奇,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这些是你想要的么?这是跑团的思考!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跑步前行的力量。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用汗水去灌溉昨日懒惰的你。这是跑团的践行!胡言乱语图文说|作者:阿布学长关于宜昌马拉松,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年前省内全马赛事有两个,一个是宜昌,一个是咸宁,因为一直在备战十一月份合肥的首个全马,所以两个马拉松就没有特别的留意。这几
(搜狐体育独家稿件严禁转载)北京时间1月1日晚,16-17赛季CBA常规赛进入第24轮角逐。在太原,坐镇主场的山西男篮末节爆发,最终以112-99战胜吉林男篮,结束4连败;吉林队遭遇3连败。四节的具体比分为18-18、32-40、30-22和32-19(山西队在前)。山西队这边,富兰克林投进5记三分得到全队最高的35分13篮板4助攻3抢断,西姆斯有24分13篮板3助攻入账,闫鹏飞贡献17分9篮板1助攻1盖帽,张学文砍下15分3篮板3助攻1抢断,王磊拿下11分5篮板3助攻1抢断。吉林队这边,布朗投
青岛新闻网1月1日讯(记者张力伟)1日早上7时7分,“可口可乐·奥,2017——跑迎新年第一缕阳光”迎新跑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近1000名岛城市民参加了这项迎新年的活动。据介绍,此次在奥帆中心举行的新年跑,特别注重对于城市特色的表现,活动一开始,跑友们就发现,浮山湾有两艘大帆船打出横幅,在海上为大家加油助威,并祝大家新年快乐。据了解,水陆互动是主办方一个特别的创意,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青岛作为“帆船之都”的风采。“我们这两艘大帆船都是来自欧洲的阿兹尔40英尺远洋帆船,这么盛大的活动在奥帆中心举行,当
(搜狐体育独家稿件严禁转载)北京时间1月1日19时35分,赛季CBA常规赛第24轮,同曦男篮主场对阵新疆男篮。经过一番角逐,新疆队104-89取胜。本场战罢,双方交锋记录变为6场,新疆队取得5胜1负。同时本轮结束,新疆队战绩为19胜5负。遭遇5连败的同曦队战绩则为5胜19负。本场比赛,新疆队布拉切拿到21分9板,亚当斯25分7板3助攻,周琦16分8板,孙桐林13分8板,李根12分。同曦队方面,康宁汉姆31分4板2助攻,郭一飞13分9板,宋建骅18分,迪奥古10分10板。比赛初始
(搜狐体育独家稿件严禁转载)北京时间日,在16-17赛季CBA常规赛第24轮的比赛中,辽宁坐镇主场迎战深圳。最终,辽宁115-101轻取深圳,本赛季双杀对手的同时收获5连胜。辽宁5人得分上双,哈德森38分8个篮板,韩德君19分11个篮板,郭艾伦18分6个篮板6次助攻3次抢断,兰多夫14分6个篮板3次助攻,廉明10分;深圳则有4人得分上双,帕戈22分4次助攻,兰佩17分13个篮板,孟铎19分,赵捷11分。廉明开场命中3分,哈德森中投命中后,辽宁队以8-2开局,不过孟铎和沈梓捷连续得
从12月1日的北京市委原书记吕锡文被公开开庭审理,到12月30日的国安部原副部长马建被开除党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龚清概和广东省原副省长刘志庚被检方公诉。2016年最后一个月,政知道一直在被各种有关“老虎”的信息轰炸,谁被“双开”了,谁被公诉了,谁被宣判了,此前落马的“老虎”们,案件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新年头一天还在加班的政知君就做个小盘点,请道友们简单看看。最后一个月,11人被宣判政知道通过梳理发现,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至少有23名落马“老虎”的案件(不含央企层面)出现新进展—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其他文章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经理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