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中国济宁形象宣传片片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中国制造:30多年前,让我们站起来,不害怕!20多年前,让我们摆脱贫困,不挨饿!10多年前,让我们生产符合世界大众需要的中等性能、质量并且廉价的工厂,不受穷!现在,有人嫌弃它,洋人希望你放弃,富起来的人忘本!可我们不能,我们不能吃饭砸锅,用中国制造积累的财富挥霍!中国制造,加油!
华为P8官方宣传片——华为加油!
DJI-PHANTOM 3 发布会——飞翔吧中国制造!
华为海洋11日宣布与赤道几内亚政府签订Ceiba-2海底光缆系统的建设合同,项目计划在2015年4季度完工。Ceiba-2全长290公里,将使用华为海洋先进的波分复用和OTN等尖端高速传送技术达到8
8 Tbps的设计容量。建成后,将使赤道几内亚与WACS、SAT-3和Main One等大型国际海缆连接,最终与庞大的欧洲网络相通
外国媒体报道,最近中国玉兔号发现月球内部岩层。
华为智能手表:您的终极伴侣
15年1月,J55081次试验列车顺利完成重载综合实验,标志我国重载铁路综合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该车轴重达30吨,比世界重载铁路协会规定的27吨轴重重载门槛,还要高出3吨,其中,30吨轴重交流传动电力机
等核心设备均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长征五号实体第一张照片,中国的进步就是这种高大上的东西真的能被我们制造了!
海南航天发射场合练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看到塔架进行喷水抑噪试验.2016年首发天舟货运飞船
华为LampSite在2015 MWC上荣获“最佳移动基础设施奖”
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学毕业生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学毕业生。未来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多的要挖掘“科学家红利”和“工程师红利”
2014年中兴4G发货量翻番,全球份额超25%
国家电网:1000千伏、150万千伏安特高压变压器国产化,该产品容量增大50%,代表了国际同类设备制造最高水平,是我国电力工业领域立足国内取得的又一世界级创新成果。
2014年登上“全球创新10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研发总支出达299.6亿美元,比去年大增46%,显著高于全球研发支出1.4%的增速,而上榜北美和欧洲企业的研发支出仅仅增长3.4%和2.5%,日本
企业的研发支出则下降14%——读书看到的
14年,中国和美国十种高端装备的出口额分别达到1亿美元,中国实现了3220亿美元顺差,美国出现了2900亿美元逆差。这十种高端装备占据了美国制造业出口总额的67%和中国制造业出口的
51%美国仅有两种产品出口额超过中国,分别是公路车辆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机工战略
中兴手机美国市场销量第四的手机厂
对于能消费的起西方商品的人而言,那些商品价格比国内便宜的原因很大部分并不是关税、税收等等,而是西方企业因为各种原因为了尽可能加大价格差导致的。
1963年,全国机械产品总出口额0.4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79%。其中汽车20辆,机床1713台,拖拉机415台。又,根据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2014年,机械工业出口总额约为4023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比重约为17%。左图为2012年出口结构
左图为中国1963年出口结构。不要把这些辛苦赚来前用来买外国奢侈品和10000万块的马桶敗掉了!
【华为:明年或全球率先商用4.5G】截至目前,华为4G核心标准专利数、4G专利总数均是世界居首,预计明年全球率先商用4.5G,业界首家发布5G路线图。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2018年前投资至少38亿
& &我们理解中国制造的过去、现在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要走如何的道路,才能&面对各种国内、国外的新自由主义推手的蛊惑、下药的威胁,才能面对国货的困&境,才能让更多的人爱它、发展它、理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世界是残&酷的,你不团结和警就会被欲望和蛊惑利用!&&&& & &去海外去购物,购买现阶段我国无法大规模制造的高端产品很正常!可为&什么有些人,有些上海人拿日本马桶盖说事?否定中国制造在大规模、中端产品&的价值,那是满足更多人需要的,也是中国制造的基石。有了这基石,中国制造&不可能完蛋。去日本的,买1000块钱电饭锅的,基本上是中国的1%。1%的需求被&无限放大,甚至被拿来投射新自由主义,做不符合我们利益的事情!在最好和最&坏之间的需求才是多数,才是发展的基石。搞新自由主义,搞高标准、迅速的变&成西方标准,在后发国家既做不成也做不到!忽悠你去做,并蛊惑大众认为这样才能让国货更好,无限放大西方比较优势,无限的诋毁国货,煽动网络上失败者&区侮辱国货,利用国内矛盾和发展问题投射国货,利用先富起来的人、上海人的&嫌贫爱富、崇洋媚外,以西方的好为好,西方的标准为标准去判断商品价值,其&实就是在政治软实力越来越不起作用时,同样的手段去用经济软实力阻止中国发&展!可那符合我们的发展利益吗?&&&& & &发展,走自己的道路,就是一步一步的走,符合国民收入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利益。让一个收入不高的国家的人去以西方生活标准和商品价值为趋之若鹜,&那是陷阱,对企业和国家、个体都是那样。现实,中等质量、价格的商品如小米&于苹果,既不是轻易可以被替代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符合现实的收入和在那个&价格下最好的商品的价值是世界性的,打破南北差距、剪刀差,实践符合现实、&发展阶段的需要,同时在这条道路上形成自己的标准、附加价值和提高符合现实&的生活水平。那不是低标准不是没有竞争力不是只有低价,那是合适,那里也有&创新。世界上还没有不走这条道路而成为先进国家的例子!日本有山寨,有低端&汽车,有廉价的电子商品的时代,它们有明治维新、有工业化基础都这样,你立&刻成为它们的现在,那是别有用心的忽悠你!去承担收入、发展阶段不符的消费&,富人行,但多数人、中产不能上当,而且要支持国货!否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次贷危机!他们忽悠你只有更高的标准才能出创新,才能解决食品安全、假冒低&劣的商品。可那完全不可能在一个收入只有不到1万美元的国家实行,历史上也&没有。而且即使高标准,很多安全问题、食品问题也无法解决,那是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无解的问题。而且创新需要资本和时间,如果小米不能获得市场,买出几&千万台1000多块钱的手机(这本身就证明符合现实的需要),它能获得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可能吗?没有资本和时间,这个世界上所有创新都不可能尤其是现在!&小米要做芯片了,华为已经大量投入5G,国产电饭锅都有4000块的,你还要怎样&侮辱国货和这样的发展模式?这不是回避问题,可只有在符合现实和实际的情况&下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有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别人的标准、模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后发国家被忽悠的还少吗?拉美、印度的食品问题比我们还严重!&& & & & &&& & &最近,从上海开始,很明显日本在其政治和国内经济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刻&重新玩起了战前它们玩的东西。只是政治有免疫,文化有管制,玩经济蛊惑的利&益更大也更需要!或许这场心理战不会最大化,颠覆共产党或改变经济政策,但&我们如果不争锋相对,对我们的发展和我们的财富该去的方向都是灾难!&&&& & &我们不要羞于喊出:我爱国货,支持国货!我们不能阻止人们自由购物、&移动的权利,但税不能降!辱骂人、国家和国货能带来改变是真正对它们好的谣&言,你自己是这样的吗?你从小被各种辱骂,你会成才吗?
杜建国:该抛弃“马桶盖”与“油纸包”神话了——兼论“中国制造”的前景
一、5G、泵车不如马桶盖?
近来,围绕着日本的&马桶盖&,从&央媒&、&党报&,到各类&有态度&的报刊网站,到微信、微博,中国媒体界掀起了一个大合唱:&日本制造&了不得,&中国制造&糟透了,&已踏在万劫不复的深渊边缘&。该合唱自年初一经起头,就响彻南北,至今不衰。
笔者一直强调&观念与现实严重脱节是当代中国的一大特征或矛盾&。日本马桶盖被中国媒体人予以神化一事,不过是这一脱节的最新的例证。
三十年多来,夸大甚至神化美欧日科技对中国的领先优势,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媒体界的传统。在过去,这样的观念是有其合理之处的,毕竟中国跟西方的技术差距确实是很大的而且几乎是全方位的。如今,此消彼长,变化之大近乎天翻地覆,中国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都追上了西方,有很多领域已经开始领先,但是,知识界对这一变化却缺乏感知,或者说,知识界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更有甚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观念的正确性,某些人一面无视新的变化,一面竟然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地搜寻起证据来。这不,连马桶盖都搬出来了。
过去称日本制造远超过中国,是无需举证的,材料比比皆是,如今,似乎比较难了。于是乎,有些人置整个工业产业链不顾,置从飞机、船舶、机车到水电、火电、核电机组,从重型数控机床、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到光伏风电,从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水泥泵车、自卸车到盾构机、港口设备、煤炭开采设备,从炼铁高炉到燃气轮机,从乙烯装置、钾盐成套设备到煤制烯烃成套设备,等等,于不顾,单单挑出了马桶盖,其用心良苦到这种地步,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也算是&蛮拼了&。
目前,有不少文章已经指出&马桶盖论&的不实与荒谬之处:第一,这些马桶盖的性能其实远没有媒体吹嘘得那样也没有那么先进;第二,中国企业也早已生产了同类产品;第三,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媒体人视若神明的那些日本的马桶盖与电饭煲等,其实大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姑且不管这些,我们再让一步,假定日本的马桶盖的确是天下无双,可是即便如此,马桶盖一花独香一枝独秀,就能掩盖得住包括家电业在内的日本工业的近乎全线告退的大趋势吗?中国如今能与日本齐头并进的就不讲了,让我们看看日本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的领域:
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日本不如中国吧;通信设备,日本不如中国吧(全球五大通信商中国占两家);智能手机,日本不如中国吧(现在谁还用日本手机?);电网,日本不如中国把(中国有全球最好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4G以及即将到来的5G技术,日本不如中国吧(中国自主制定了4G标准TD-LTE,在4G时代追上了西方,5G时代有可能开始占据领先地位);水电(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八十万千瓦水轮机制造技术),日本不如中国吧;火电(全球最高效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在中国),日本不如中国吧;四代核电(山东荣成石岛湾四代核电已经开建),日本不如中国吧;工程建设,日本不如中国吧(从全球最大的大坝、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到港珠澳大桥);飞机(隐形战机与大型运输机),日本不如中国吧;成熟的煤制烯烃(即用煤代替石油作为化工原料,先用煤制成甲醇,再用甲醇制成乙烯和丙烯,现在中国已经率先在全球实现了产业化,该技术也刚刚获得了2014年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技术,日本不如中国吧;量子通信,日本不如中国吧;高性能计算机,日本不如中国吧;北斗定位系统,日本不如中国吧;页岩气开采,日本不如中国吧(中国已成为北美以外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
我还想问一句:是马桶盖更能代表工业科技的水平,还是上述领域更能代表?如今,中国政府领导人忙着满世界推销高铁、动力设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等,难道这些领域还不如马桶盖更有说服力?媒体人眼里有马桶盖,这无可厚非,可是,总不能一盖遮目、不见森林啊。
这种日本先进、天下无敌、中国只能对其膜拜的神话,早就应该破灭了,破灭的一大标志就是2011年的福岛核电事故。福岛核电事故,一方面首先反映出了日本企业的惰性与无能;其次反映出日本的腐败:东电由于自己管理、应对不善,引发如此重大事故,竟然不遭受任何惩处(假如中核、中广核闯出这种祸来,其领导早就蹲大狱去了)。另一方面,当时日方依赖中国三一重工的超长臂长的水泥泵车来完成工程救援,这一幕应该成为中国工业赶超日本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象征。我们不妨猜想一下,当某些媒体人拎着他的视如珍宝的马桶盖,站在福岛失事的反应堆前时,他会有什么反应呢?
尤其荒唐的是,如今媒体人不光吹嘘日本的工业产品,连农副产品也吹上了。有些人总爱说日本空运过来的料理多么好,不要忘了,这些料理没准是取材于福岛海域的海产品的。
举世皆知九十年代以来对日本来说是&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增长近乎停滞,原有的产业优势领域被韩国、中国等快速追上甚至超越,新的优势领域却鲜有开发,可是,独独在中国媒体人眼里,日本工业竟然因为一个马桶盖就由徐娘半老变为红颜永驻了。恕我孤陋,我没见过几个日本学者凭一个马桶盖就来傲视寰宇的,我不明白,某些人的这种勇气与判断标准是从何而来的呢?
二、CIT500、胶州湾大桥不如德国&油纸包&?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不只有日本神话,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其它西方国家的工业科技的神话,其中最多的是有关德国的神话(美国的也很多,只是多涉及政治领域)。在有关德国的神话里面,近年来最有名的就是被媒体屡屡传颂的&油纸包&神话。这个神话与马桶盖的故事不同,的的确确已经属于严格的事实意义上的神话了,而非修辞上的。在该神话中,从黄海之滨的青岛下水道,到黄河上游的兰州大铁桥,这个神通无比的油纸包无所不在,处处映衬出德国工业的技术与良心无敌于天下。&青岛下水道存百年德国油纸包&,&兰州铁桥百岁时收到来自德国的提醒信和维修配件邮包&,这个被中国媒体当作事实广泛传播的神话尽管无比荒唐却影响巨大,最后连德国人都不能听之任之了。德国《南德意志报》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德国的完美神话》,指出目前中国媒体流传的以&油纸包&神话为代表的的各种吹捧德国的报道的都是无稽之谈。
笔者丝毫没有小看&德国制造&的念头,笔者对德国工业技术的先进性有着充分的认识。2014年中国无锡透平叶片公司(上海电气旗下企业)先后获得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发动机涡轮盘锻件与遄达XWB&发动机的压气机转子叶片的十年订单。能为罗罗公司的发动机加工部件,无疑证明无锡透平叶片已接近或达到该领域的顶尖技术水平。据报道,无锡透平叶片的加工能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从德国西马克(SMS)公司定制的全球最大吨位与最高水平的3.55万吨螺旋压力机。一斑窥豹,从这个例子足以看出德国制造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将德国制造神化。第一,德国制造也曾有粗鄙不堪的时期,也曾有靠假冒伪劣闯天下的时期(兹不详述);第二,即使相比于德国制造,今天的中国制造的实力也已不容小觑,对于德国技术,今天也没必要一味仰慕,更不该用油纸包神话来自我欺骗。
我们来看看油纸包神话涉及到的地区:青岛。
2013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同为全球第七,而德国第一大港汉堡港则跌落到全球第15(集装箱)。青岛港目前保持着集装箱、铁矿石、大豆等港口装卸的世界记录。在中国有一大批像青岛港这样的港口,老的像上海、天津、秦皇岛、大连、深圳等,异军突起的像唐山、苏州、洋山、营口等港口,全球前十五位的港口,中国得占十家。青岛不仅是世界一流的港口,它还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城市,这里有全球最好的高铁制造商之一中国南车的四方机车厂,2014年初,四方机车厂的最新式高铁CIT500型曾创下时速六百零五公里的全球最高试验速度。青岛还建有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中国已经进入了CIT500、胶州湾大桥的时代,可是媒体人却执迷于编造、传颂油纸包之类的神话,他们的头脑,至今还停留在电影《黑炮事件》的时代。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选择一个具体产业来进行比较。隧道与地铁施工,需要盾构机这种机械。德国海瑞克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盾构机生产商。近年来中国大兴土木,而过去由于中国不能生产盾构,这令海瑞克公司在中国赚足了银子。不知不觉间,最近六七年内,中国企业或通过研发或通过购买,迅速地掌握了这项技术,以国企中铁隧道装备(2014年习近平曾去考察)、(沈阳)北方重工、上海隧道机械与私企三一重工等企业为代表,一大批盾构制造商冒了出来,那势头简直如&雨后春笋&一般。
2014年8月,澳大利亚从沈阳北方重工购买的两台巨型盾构机抵达悉尼,准备投入到当地的地铁建设。这两台巨型机器引起了当地人的围观,悉尼市政府还为此发起了为这两台&非凡的机器&征名的活动,中选的提名者将获得到中国参观盾构机制造厂的旅游机会。我小时候,即中国三四十年之前的乡村,那时村里若购来一辆大马力拖拉机或轻型卡车时,一般也会引起这样的围观。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现在似乎掉个儿了。如今,中国已经成了盾构出口大国,这令海瑞克公司压力倍增。
人们常说,德国不光产品性能优异,不而且德国工人的技艺也是举世无双的,中国工人只能望尘莫及。我承认,德国工人的确非常优秀,不过,中国工人当中的优秀群体,其技艺其实一点也不比他们的德国同行差。比如,在青岛港码头作业的工人当中,虽然好多都是山东农民出身的,面孔粗糙,讲话土气,但是,这些其貌不扬的&土鳖&,却能屡屡打破港口装卸世界纪录。
这样的工人遍布全中国。
2014年夏天,笔者参观了镇海炼化&&中石化的宁波镇海的大型生产基地。这个工厂的生产效率高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就通过其纳税额来一斑窥豹吧。镇海炼化职工不满六千人,每年纳税总额超过两百亿元!德国是全球现代化工工业的开山鼻祖,巴斯夫等化工巨头至今是国际化工行业的领头兵,镇海炼化的领导亲口对我讲:&巴斯夫高层参观完镇海炼化后,称镇海炼化的管理水平与工人的技术素养丝毫不亚于巴斯夫最好的工厂。&
中国工人并不是在今天才得到德国同行的重视的。
大家都知道,蒂森-克虏伯公司是德国乃至全球的传统工业巨头。2000年,因为亏损,蒂森-克虏伯关闭了自己位于鲁尔区多特蒙德的现代化钢厂。2002年江苏张家港的由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私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目前该企业拥有5860立方米的全球最大炼铁高炉),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该厂的全套热卷板生产线。一个巨大的工厂,重达25万吨的设备被沙钢的工人全部拆除,然后装运回中国,最后重新组装起来进行生产。
炼钢需要焦炭。蒂森-克虏伯钢厂原来由紧邻的鲁尔煤业的凯泽斯图尔焦化厂为其提供焦炭,钢厂关停后焦化厂也步之后尘。2003年,山东兖州煤矿集团以近乎废品收购的价格买下了该厂。随后,该厂派出中国工人将该厂的设备全部拆除装运回国,并经重新改造后快速投产。焦炉技术水平的高低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碳化室的高度,此前,中国最大的是宝钢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日本新日铁的焦炉,其炭化室高度为6米,而凯泽斯图尔的则高达7.63米。这一&引进&,令中国的焦炉技术前进20年,一下子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工厂被整体拆走&,德国工人如此评价。中国工人令德国工人震惊的不仅仅是他们超长的工作时间、不一样的操作程序,同时还有他们精湛的技艺。中国工人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比德国同行预计的时间整整少了一半。2006年,德国导演根据凯泽斯图尔工厂的拆迁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输家赢家?》/v_show/id_XNzQ1NTg5NzQ0.html?from=y1.2-3-103.3.5-1.1-4-1-4&,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在片中,当一个德国工程师对中国工程师说他的技术方案不合适时,中国工程师毫不客气地回敬道:&这种活儿我干的比你多得多,轮不到你来教训我&。
早在2002年、2003年,中国工人的水平或者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已经令德国同行刮目相看了,而那时候,中国知识界还大都在为入世后中国产业即将全面被外资击溃而担忧或高兴(因立场而异)。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知识界对中国工人堪与德国同行争锋的势头毫无觉察,依旧沉浸于油纸包、马桶盖之类的神话。油纸包神话的编纂者们,你们该补课了,赶紧去看看《输家赢家?》吧。
有一位学者,出身书香世家,满门鸿儒。她曾在微博上,指着一个视频说德国的铁路自动化铺轨技术真是了不起,中国差远了。我告诉她,现在中国在铁路建设领域世界领先,中国的铺轨技术要比视频中的德国技术要高效得多。她大吃一惊,与那些被指出错误后百般狡辩者不同,她坦率地承认,她对中国铺轨技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她刚毕业时,在铁路系统的宣传部门工作过的经历。而更令我吃惊的是,就这样一位对中国工业技术的了解还停留在四十年前的人士,她竟然在中国顶尖的大学里面教授&工业地理学&与&技术与区域发展&专业,而且还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某专题组的重要参与者。
在德国人日益为中国的竞争而忧心重重的时候,中国知识界、媒体界对德国的技术的习惯性的无根据的神化却似乎在与日俱增,这种现象令不少德国人都不解或无法忍受。弗兰克&泽林,是德国《商报》驻华记者、作家、纪录片制作人。他的多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中国冲击:看中国如何改变世界》《慌恐与偏见:西方世界对一个崛起大国的》(还有根据对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的采访整理而成的《理解中国》),在我看来是水平出众且富有前瞻性的(顺便说一下,中国知识界势利得很,泽林若是英美媒体人,在中国肯定会更受关注的)。
日至21日,弗兰克&泽林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由环球时报社和德国博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德媒体论坛。当中国媒体人在会议上大谈特谈德国的能源、环境技术多么先进、中国应该向德国学习时,弗兰克&泽林忍不住当场予以反驳:&中国没必要等待德国技术,可以自己去发明。比如在环境领域,&&中国拥有相当强的实力,不要总等西方国家传递技术。&(见&中德媒体人对话:未来十年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弗兰克&泽林比中国媒体人更了解中国:中国的能源工业,核能、火电、水电、风能、太阳能等,目前已全部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三、&油纸包&神话泛滥的群众基础
行文至此,笔者也要指出,&中国制造&远不如德国、日本或其它西方国家,这样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中国&深入人心&,除了知识分子与媒体人的刻意渲染之外,也的的确确与中国普通人民的日常的劳动与生活经验有关(笔者这一方面的论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微博上与一些没有实名认证的网友们的交流,不敢掠人之美,特此申明)。
首先,像笔者前面所介绍的,如四代核电、百万火电、八十万水电、工程机械、重型机床、量子通信、天河一号、万吨起重船、煤取代石油等等,大都属于非日用消费品领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普通人也就很难产生中国制造在上述领域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或领先水平的直观印象。
中国人民能够广泛接触到的、且有切身体会的堪称&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最明显的恐怕就是高铁了。亿万人民通过自己的出行,深切认识到中国制造已经非同凡响了。智能手机领域也逐渐有了类似的效果,尤其是受中国独立制定3G与4G标准的推动,中国手机的研发水平正快速提高(比如手机芯片)。中国手机性能优越价格公道,数年前为苹果手机而举国痴狂的荒唐场景,应该一去不复返了。
除此之外,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而不惜&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之类的现象,目前在中国是依旧大量存在的,在面向大众的中低端日用消费品领域尤其如此。这一现象的存在,使普通人民容易接受媒体编造的那些日本制造远胜过中国制造的神话。
从八十年代温州盛产的&七天鞋&,到九十年代&倒爷&们坑俄罗斯人的伪劣羽绒服,到今天的各种各样的&节能灯&(虽然节能,但是寿命太短常需更换),读者们对此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人们常说,市场竞争质量为王,遗憾的是,相反的事实也并非罕见。傅里叶老人家早就说过,商家常常不愿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一方面这样成本就高了,赚的就少了;另一方面,质量好的产品不容易坏,这将影响产品的总销量。
同样的一家企业,接受国外订单的产品与内销的产品,价格相近却常常质量差距很大。根据日常经验我能发现,这一现象起码在制鞋服装业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专门经营外贸服装尾货的商店,里面的商品,不光款式,而且质量也大都比内销货要好。为了与国外同行竞争,企业不得不更看重质量标准,而面对本国人民时,似乎就没有太多的顾虑了。
当然,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特色&。据说,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也有类似的现象。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大都质量过硬,而在本国销售的同类产品,则等而下之。
影响中国制造在中国普通人眼中的形象的,还有另一重要因素。中国制造所赖以兴旺发达横扫全球的中国工人,其生存状况一直不佳,其付出与收入回报不相匹配,这一点众所周知,无需解释。如在《输家赢家?》一片中看到的,在多特蒙德进行拆迁作业的中国技术工人,他们工作的技术难度与劳动强度都很高,可他们每月仅拿四百欧元,而给德国技术工人四千欧元他们都不愿干。&希望将来我儿子不要像他老爹这么没出息、这么辛苦&,片中一个中国技术工人&&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工人&&如此评价自己的工作与能力。一个人拿着世界三流或四流的工资,你能让他相信自己在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吗?他自认为&没出息&,连自己都看不起,怎么可能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动成果为荣呢?这一幕发生在2002年,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工人的生存状况的改善进展迟缓。
前面笔者提到的镇海炼化,他们的生产效率与巴斯夫最好的工厂不相上下。参观该厂时,我询问身旁的炼化职工的收入情况,得知:生产一线职工,工龄十年,每月拿到手的也就五千来块;十年之前,炼化人穿着工作服逛街很骄傲,现在多年来收入没怎么提高,都不好意思穿着工作服上街了;可就是这样,媒体还天天指责&垄断央企&职工收入过高。在中国,不论私企国企,一线工人的待遇偏低是普遍现象。&
多年前,中国最出色的私营工程装备企业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就撰文要求提高工人的收入,并在此后坚决支持通过《劳动合同法》,遗憾的是,这样的企业家在中国并不多见。尤其令人不安的是,中国的媒体近年来一直在变相地或隐蔽地鼓吹压制工人收入的提高,比如,近年来媒体大肆呼吁要求降低社保费用,最后落实为减少企业缴纳的比重,这相当于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对于工人来说则是减少了退休收入。
只有劳动者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的时候,他们才能对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感到骄傲。
四、&忽忽悠悠就瘸了&?&&&中国制造&的前景
最后,笔者要指出,中国制造的前途并非一片光明。
如前所述,在中国已进入高铁与胶州湾跨海大桥的时代时,媒体人却热衷于编造与传播马桶盖、油纸包之类的神话,这是极其荒唐可笑的。但是,对媒体人的无知与偏执,并不能一笑置之。在今日中国,媒体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媒体的权力其实是极大的,他们虽然无知而偏执,但是对中国经济决策与社会舆论的形成却发挥了不容低估的影响。
当以前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为代表的西方人士越来越看重中国的科技优势的时候,中国制造却在本国媒体眼里成了粗制滥造的同义词;当全球都在羡慕中国的长期的高增长的时候,中国却自废武功,有些地方政府竟然开始放弃将GDP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当中国的高铁不断创下世界纪录的时候,媒体人竟然逼迫着政府降低了高铁的运行速度;当中国以世界工厂屹立,当发达国家正为如何重新工业化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中国政府竟然在媒体的影响下将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视为经济质量提高、产业快速升级的表现;当英国首相与教育大臣坦言&国际竞争主要依靠数学与科学,而中国做的最好,要向中国学习&的时候,中国媒体却将中国教育批得一无是处,要求数学退出高考的反智主义竟然大行其道&&
一方面,媒体人骂中国啥也不行,啥也不如日本、德国,一方面,中国有了好产品,如高铁、TDD-LTE4G、天河二号,他们又全力诋毁或视而不见;一方面,媒体人将五千立方米高炉视为落后产能,一方面却又将上淘宝开店视为&创新&;媒体人一面说制造业属于落后产能,现在已不重要,应该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金融业,一面又鼓噪&外资制造业加快撤离中国&,以此为证称中国制造业不行了,中国经济完蛋了;媒体人一面说中国工人收入低,中国制造全是血汗工厂生产的低劣产品,一面又说因为中国最低工资提高了,企业就活不下去了,外资全撤离了,中国制造垮台指日可待;一方面,媒体人说高增长不重要、不可取,中国应该放弃高增长目标,一方面等中国政府采纳他们的意见主动降速后,他们又说印度增速马上要超过中国了,中国经济即将崩溃;一方面,媒体人要求中国去工业化,一方面,他们又将美国的并不存在的&再工业化&吹上了天;一方面,媒体人赞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英明之举,一方面,中国采用降息降准政策时,却被他们攻击为反市场反改革&&
中国制造往何处去?在如此强大的舆论&忽悠&面前,目前尚没有确定的答案。
(该文为观察者网专稿,刊发时标题改为&不懂马桶圈,只知福岛要靠中国泵车&&兼论日德制造业&神话&与&中国制造&前景&,有删节。是为原文。)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