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erest做人流究竟需多少钱能赚多少钱

成功的创业者是怎么思考的? - iDoNews
成功的创业者是怎么思考的?
一、投资我主要看什么
对于投资风险,投资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考虑,而且会系统地去思考。
不同基金对每一种风险的评估都是不一样的,最大的风险其实是社会风险,这是系统性的,无法掌控。对VC或PE来说,投资的风险需认真的对待。当然,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风险:
第一是市场。这个市场是已经起来了,还是即将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都是比较难掌控的。如果这个市场起来了,那它的规模究竟能做多大,想象空间又能有多大,这个行业未来的竞争会不会很激烈,这些都是投资人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二是商业模式。这是各VC花费时间最多的一个问题。如果某一模式被验证可行,而且风险较低,那么它有多大的杠杆效应?比如我投一块钱进去,最后能赚多少钱回来?或者用多长时间,我能把这一块钱赚回来?这些问题也都是投资人比较关心的。
但这是我较不关心的一点。
因为商业模式,基本上是能计算出来的,只要你足够聪明、数学基本功足够扎实。这不是成功的重点。重点是什么呢?我一向认为,重点是创业团队的执行、学习、调整以及凝聚人才的能力是否强大,是否能及时找对风口,不然估值即便再便宜,这个项目也没价值,零里面的100%还是零。
很多刚入行的投资人在做项目时,因为对这个行业没有太深的理解,对创业团队也不够了解,所以就跟创业者处的非常纠结,投资人是想极力的把价格压低。实际上,那些对价格越敏感的投资人,越反应出他对该项目风险是没有把握的,所以他要靠低价格来让自己觉得比较保险一点。
二、轻模式与重模式
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比较火热了,很多人担忧的并不是团队或市场,而是系统性风险,就是到底什么时候这个行业的泡沫会破掉。当你在和投资者谈项目时,你留意他们问的是问题、什么形式的问法,你就能大概猜出他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有人偏重于产品,他会在产品上和你谈很多细节,但产品是会变的,今天做的是这个样子,之后可以就变得更好,所以这本质上还是赌的是团队的学习能力。
我从第一次看做MIUI,到第一次玩小米第一款手机,再到后来他们做红米,中间差别其实非常大,所以你是很难在见到它的第一天,就能想象到它最后将是怎样的。
财务风险和商业模式风险有关联。投资者通常会选择轻模式的架构,因为轻模式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就能提早证明这个项目是否有机会、是否可行,所以,一般轻模式的项目在融资的速度上会比重模式项目快。
但如果一个行业,轻模式的项目太多,重模式如果也有办法做起来,那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你看,大众点评、58同城、赶集网等,它们的模式相对来讲都比较重,但因为比较重,所以能够做成这个事情的团队相对比较少。假如有五个项目同时在做,这其中能走出一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为什么团购项目一度比较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模式相对较轻,所以有十几家的团购网站曾经拿到VC的钱后奋勇厮杀。越是轻模式的行业,你的竞争会越多,但如果你能活下来,未来赚到的钱也会比较多。重模式行业,参与的团队比较少,但投入比较大、融资时间比较长,中间会有一个取舍。
三、David Cowan给我的启示
十年前我开始了做VC,之前我有过创业的经历。当时我去了美国一家非常不错的投资机构——BVP(柏尚投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这家投资机构投出了像Skype、Yelp、LinkedIn、Pinterest等世界知名的公司。
但他们一直有个很有意思的风格,就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有一页,叫做Anti-Portfolio,那些就是它有机会投资但遗憾没谈成的或拒绝不投的公司名单。名单上,它没投成的公司,比它投成的公司还要有名。
比如苹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苹果的估值为6000万美元,但当时他们觉得,它的估值太高了,所以就Pass了。BVP当时认为,一家硬件公司,这么高的价格,显然不合适。另外还有像ebay。要知道,BVP负责人David
Cowan,非常聪明,我非常钦佩他,《福布斯》杂志全球顶尖VC排行榜上,他常是排前20名。但他当时评价ebay,觉得这就是一家卖漫画书、稀有钱币和邮票的小网站,看上去就非常不靠谱,不可能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就Pass了它。
当年他们放弃投资Google就更有意思了。David Cowan当时去见他的大学同学,而他同学已把自家车库租给了Google的两位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David
Cowan和同学碰面聊完天,跟他同学说:“等会我从你家离开时,可不可以不经过你家那个车库,因为我实在不想见到那两个人。”
其实BVP的投资风格就非常稳健,像打棒球,要保障自己不断有机会挥棒,只要注意下一个球能打出去就行。我记得有一位著名的投资行业的教父也说过:“投资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要输钱,第二个规则就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个规则。”
我早年自己创业的时候,每当我的项目没被投成,被拒绝的理由,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理性的,我都能理解,因为创业本身是非理性的,很难有人说我对这个行业非常的了解。大多数的投资人当时所做出的决定,也都是非常符合他们的理性思维,就像David
Cowan一样。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不做某件事情,绝大多数情况是基于他自己对此的判断,是过往的经验告诉他,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不能这样做。
四、VC是如何思考的
我一直坚信的是八个字:谋定而动、顺势而为。
加入纪源资本(GGV)以后,我们内部几个管理合伙人经讨论后认为,未来十年,应专注移动互联网,但移动行业范围很广,所以需要全球布局,而且速度要快。
因为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到了一个爆发式成长的阶段,仅中美两个市场就有10亿多部智能手机,如果今后三五年不能抓住机会,等大家都起来了,再去找新的投资机会就难得多了。
所以未来三五年内,速度一定要快,虽然估值可能不是非常让人满意,甚至让人担忧,但对行业布局来讲,投资者必须要舍得下成本。
我们发现,2000年后,在美国,未上市的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本上都跟2C有关。在2000年之前,也有十几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都是2B的。这和美国高科技历史的发展、购物习惯、人口结构都有关系。
1980年~1985年,为什么个人电脑能够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二战后婴儿潮这代人已经30岁了,他们对资讯的需求,比上一代人要更直接与敏锐,他们愿意花钱去买一个很简单的电脑。那时候,IBM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当然,这并非它不能做,而是看不起这一行业。它认为,真正的电脑不可能这么简单、搞得跟玩具一样。
在1995年~2000年这段时间里,二战后1965年~1980年出生的孩子,即X一代(投资人说注:被遗忘的一代),这时他们已进入了校园,甚至有些已离开了校园步入了社会,这些人对资讯的掌握,比他们的父母要更强,他们对上网的兴趣也更大,他们开始需要更多的互联网的新服务。
但接入互联网需要有很多基础设备,那时整个市场还处于一片空白,所以,当时投基础行业比投2C公司更安全,赚钱也更多。说白了就是属于2C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到来。
2000年之后,90后一代已开始进入到了青少年阶段。我记得2005年时,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社交网络能够在那时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
遗憾的是,当时很多美国的投资者都错过了这一个机会,因为他们仍然对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惨重损失记忆犹新,所以一直没敢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本土VC,以及远在俄罗斯的投资机构发现了这一机会,并从中赚到了很多钱。
这些投资者不投某些项目的理由,细究之下都是对的,要么价格太贵,要么还在亏钱,要么商业模式不清楚。但如果不掌握趋势,投资者将失去非常大的机会。
很多基金如果仔细想想自己在干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计算:假设一家早期VC募了有两亿美元,平均一个项目投一千万美元,算下来,这笔钱大概可投20个项目。如果它的回报是2.5倍的话,那它的投资者(LP)会对它非常满意,这样,基金的管理者(GP)要给它的投资者(LP)5亿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我拿了LP2亿美元去做投资,十年之内我要还他5亿美元。
那这如何做到呢?
我有20个项目可用来尝试。如果项目我投得比较早,占20%的股权,被我投资的这20家公司加在一起,必须有25亿美元的市值,这样我才能还5亿美元给我的投资者。2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要有5家在创业板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当时的总估值。
所以说,投资20家,其中有5家必须上市,25%的IPO命中率,我才有机会达到2.5倍回报。有没有可能改变这个公式呢?很简单,如果你投资的一家公司,上市时并非只有5亿美元,而是个奇虎360、京东甚至是个阿里巴巴级别的公司,那你投这一家就够了,而要投中这类级别的公司就要求投资人必须要明白大势。
五、如何分辨VC
投资者思维各不相同,只有极少数的投资人是非常愿意去冒险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的企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非常大的投资回报。
所以,创业者在和VC打交道时,不妨多听听他们问的问题,他们是对风险顾虑更多,还是问你的机会到底在哪里、还是问你怎样把企业做大,通过这类的问题,你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们属于哪一种的投资者。
我发现我自己最喜欢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大?要做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要到哪里找到这类资源?要到哪里找到最适合的团队和你一起干?
对这类问题,我听到的答复越具体,我越有把握或越能让我做出判断投资他。
对于风险,其实VC都很聪明,相互比较一下,每家VC对项目风险的分析报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99%的风险都能被分析出来。因此我觉得能看出项目的风险,这只是VC的基本功,而能持续判断出这个团队是否有机会做起来才是VC的真功夫。
我在做投资时,常有年轻同事跟我讲,投资的公司目前有什么样的风险,或者这个团队还有什么不妥。我说,这些分析都很好,我也能理解这些不足之处,因为我创过业,创业的过程我清楚,这过程当中绝对不是完美的,问题往往一大堆。在中国创业,更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必须学会「农村包围城市」。
在创业策略上,中美两地的公司做法还不太一样。
美国很多公司更愿意一开始就做城市中高端用户喜欢的产品,因为创业者本身就是高端人士,比如名校毕业,他做出来的产品更适合城市用户。而中国互联网市场更多是草根用户,创业成功者自然多为草根,创业项目也多是为与自己类似的草根提供服务,这是最近几年我在中美两国创业者中发现的最明显的一个差别。
六、下一个十年的趋势发展
有四个趋势是我们看好的:跨境、农村市场、企业升级、软硬件结合和的新机会。
这四个里头,我个人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跨境,跟我自己的兴趣、敏锐度、背景很接近。2013年我感到,跨界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举个例子,印度现在是全世界智能手机成长最快的市场,之前印度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大家都是拨号上网,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和3G的普及,一旦用户基数到了,用户开始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他自然而然会在手机端进行消费。
所以2012年的时候,我成为印度两大电商Flipkarthe和Snapdeal的个人投资者。那时候我们基金都是不看印度的,都是我个人投资的,在期间我也帮助他们转型,在2013年Groupon是非常火热的模式,印度电商也是学习团购模式起来的,那时候鼓励他们去转型,变成是天猫或京东模式,他们听了也看了,也在中国考察过了,所以很快就转了。
所以在这种发展中国家,你应该赌最聪明的那些人,如果你敢冒风险,你就去指点他们,他们转型速度会很快。
第二个趋势是农村。中国互联网已是七亿人口的规模,未来要发展的话一定是向农村发展。那产品怎么样让三、四、五线地区的用户喜欢用?这是很多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两年前我们投的「小红书」小红书,那时候一直讲「屌丝经济」,我自己认为「屌丝经济」是能够输出到海外的,所以我非常看好「屌丝经济」。
全球化的趋势是社交+电商,美国大部分的网站都是靠广告变现。所以我觉得,未来五到十年还是有很多的创业机会。中国现在虽然大环境比较差,但互联网能够发挥的作用逐渐渗透到了线下,所以这些改变是必须要做的,其实都是好事,改变的时候会比较痛苦。
第三个趋势就是企业级服务。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热的话题,那怎样在这个平台上吸引企业级的商品交易?这也成为了很多创业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大家喜欢投资那种转化率比较高的项目,或者用户频次比较高的。就旅游来说,一年就那么几次,要是专门做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小红书用户一年购买的次数大概是12次到36次不等,所以2C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让用户使用的次数、频率更高。2B的话不可能做到的。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在美国我们投了一个家装网站「Houzz」,它主要吸引那些想要整修房子的人。因为美国房子比较大,修缮费用比较多,你要花的钱可能是几十万美金到一百万美金不等,这比国内装修市场大得多。这个过程中有设计师、建筑师,很多都是要帮你造房子的人,那怎样让这些人在你的平台上去分享?拿自己漂亮的图片秀给人家看。
这些人都是有目的这么做的,因为分享得越多,最后用户就越了解他,他们彼此就会产生交易的机会。很多网站现在还没做这个事,目前他们还在做2C的事,盈利靠广告业务。但更大的机会他们没想到,从中国市场的角度看,应该是有大机会的,就是让这些供应商在上面做事情。
2C是免费,你就用吧,会吸引很多人来。累积久了,就变得有意思了,在社区形成讨论或分享,只要可能有用户,供应商就会愿意分享更多,同时他们自己也可能产生交易。
最后一个是软硬件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未来潜力。
七、从结果来倒推问题
在小米初期,如果靠线下发展,毛利就不可能太低,需要有高毛利才能跟人家分,这样一来,产品怎么可能便宜?所以小米要靠线下销售产品,手机就很难便宜,一定要靠互联网才行。
那如果做电商,你怎么样?像京东、凡客一样烧钱吗?要是没有钱怎么办?最后就逼着雷军团队去懂,怎么通过口碑的方式吸引用户,用户骂也好,喜欢也好,都可以,只要你愿意讨论,流量就来了。
做硬件要三个月之前就下单,怎么办?所以你的货就永远都不够,那个饥饿营销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要是货上太多,没人买怎么办?
事后看来,这些都是很聪明的做法。每件事都是像公式一样,一步步推演出来的。这点雷军强。雷军解决公式问题的能力,全中国少有。
所以团队要成,要有人懂电商,有人懂社交,懂硬件,软件。每个礼拜升级,每个环节都是算出来的。小米在每一块,除了硬件,多少都有经验,都干过。
最难找的人才是懂两个领域或以上的,只有懂多个领域,你才能把各领域的优点结合出来,看清别人的弱点是什么。否则的话,就像老鹰看狮子,说你有翅膀能飞不就得了嘛。讲半天,彼此都通不了。
我后来发现,最后能成功的这些企业,有些招数只有那个创业的「当局者」能想出来,因为他有之前的经验,他的特质造就了他能想出这些招数,别人是模仿不了的。
作者:童士豪 | 来源:投资人说
正在加载......东西文化和两性,设计师的好奇心究竟要多大
& 下午 10:44
No Comments
Share the post "东西文化和两性,设计师的好奇心究竟要多大"
爱因斯坦说过,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其实,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也是设计师创意的源泉和动力。
而华裔设计师刘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印证。
刘扬于一九七六年生于北京。十三岁随家人迁居德国。曾就读柏林艺术大学设计系,师从霍尔各o马帝斯,获硕士及大师班学位。毕业后曾在新加坡、伦敦、柏林、纽约工作及生活。二零零四年在柏林创办了刘扬设计工作室。除了在各大设计研讨会及博览会讲座外,她曾任教于多所美术学院。自二零一零年起刘扬被聘为柏林工业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教授。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重要奖项,多次被国际多家博物馆展览并收藏。
目前的刘扬在柏林生活和工作,而她称自己其实也是个老北京。而东西两种基因也激发了她无穷的好奇心。
年幼的刘扬从北京搬去柏林时,还只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身在异乡,那个小小的女孩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文化冲击,“我发现,在平日生活中,人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及思维方法都和我过去所习惯、所认同的有着很大差别,甚至恰恰相反。”于是,长大后的她把这些年来她感受到的文化差异视觉化,创作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像,也便是她的第一部作品”East meets West”。
2007年刘扬出版了《东西相遇》一书,随即引起巨大反响。该书用简洁的笔画,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向读者表现了德中两个社会的细节,比如两国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人们旅游的方式,双方的审美观等等。大部分都是人们的日常经历,让德中读者们都能引起共鸣。
因为一组讲述东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差异的小图,华裔设计师刘扬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这些极为简约的图片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深层的差异。
好奇心停不下,除去东西文化差异,对于两性关系,刘扬貌似也非常关注。《东西相遇》的火热让刘扬找到了一种表达语言,他用这种人们喜欢的语言设计了自己的第二本书《Yang Liu. Man meets Woman,男女相异》。
“Man meets Woman” 是刘扬本人对两性看法的视觉记录。作为一个工作的妻子与母亲,刘扬直接或间接地遇到过很多和异性沟通上的问题,有时是来自于她的个人生活,有时来自于她的教授职业。“尽管社会上关于两性关系的讨论不绝于耳,人们也在不断地重新定位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我依然不得不迫使自己去思考两性之间的差异。”
除去两性和东西文化,刘扬似乎还没有过瘾,于是她这次又将视角瞄准了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 网络科技与全球危机等。
置身于东方文化当中的我们,对于西方世界一定有着种种的未知、好奇、向往;面对与自己迥然不同的异性,我们充满困惑、讶异、不解;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时代,我们总有着种种烦恼、忧思、疑虑……这一次,国内知名的设计类图书出版机构善本图书请到了华裔设计导师刘扬,倾听她分享东西文化、男女之别、今昔差异的看法,欣赏世界知名设计师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彼此鲜明的对比。还有很多很多,你想知道的,带着你的问题和思考,与刘扬来一场有趣的邂逅。
日至日,刘扬将带着她的三部作品《East meets West,东西相遇》、 《Man meets Woman,男女相异》、 《Today meets Yesterday,今昔相遇》,在北京、重庆、广州、上海、香港举行巡回讲座、签售及展览。这是华裔设计师刘扬在国内首次正式和读者的见面。
设计师刘扬获奖信息——
2000 德国设计视觉传达奖
2002 第18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铜奖
2002 国际红点设计大奖视觉传达奖
2003 纽约TDC俱乐部卓越奖
2004 红点国际奖视觉传达设计奖
2005 德国、瑞士及奥地利“100张最佳海报的展览”
2006 红点国际奖视觉传达设计奖;墨西哥第9届国际海报双年展铜奖
2007 红点国际奖书籍设计奖
2008 联邦德国设计奖国家奖;德国艺术指导俱乐部金奖
2009 中国最美书籍国家奖
2010 红点国际奖视觉传达设计奖
2011 红点国际奖视觉传达设计奖
2012 德国设计奖
2014 联邦德国设计奖
2015 德国设计大奖
曾在德国、美国、日本、墨西哥、芬兰、中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法国、波兰、伊朗的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展和群展,其中包括波兰海报博物馆、埃森海报博物馆、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芬兰海报博物馆、台湾海报协会、香港文化博物馆、日本大阪DDD画廊、北威州设计中心、百事可乐艺术藏馆、大众艺术收藏馆。
刘扬在国内演讲的场次分布也出炉。
2016华裔设计师刘扬巡回演讲
间:2016年10月29日至2016年11月6日
主 讲 人:华裔设计师刘扬
主办单位:< 善本图书 、TASCHEN
【第一站】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日 14:00 &#
形式:讲座&签售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第二站】北京——单向街·爱琴海店
时间:日 16:00 &#
形式:讲座&签售
地址:北京市七圣中街12号爱琴海购物中心3楼3025
【第三站】重庆——方所重庆店
时间:日 15:00 &#
形式:展览&讲座&签售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四村18号新世纪百货奥特莱斯1层11号
【第四站】广州——方所广州店
时间:日 19:30 &#
形式:讲座&签售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
【第五站】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上海)
时间:日 15:00 &#
形式:展览&讲座&签售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
【第六站】香港——K11购物艺术中心(香港)
时间:日 16:30 &#
形式:讲座&签售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河内道18号
关于主办方——
「汇聚全球出版物,让阅读改变生活」
<是一个能给读者搜索全球优秀出版物的网络分享平台,我们拥有专业的杂志订阅服务,你可以在这里进行近千种的杂志查询或订阅,还有强大的外文进口图书数据库,并且不断更新丰富的书单以及搜罗世界优秀的出版物书目,以及与全球连接的图书相关资讯,给你一种无限的知识体验!
Taschen是一家1980年由Benedikt Taschen在创办的艺术书籍出版社。TASCHEN的出版物种类繁多,以价格低廉但质量精良的艺术出版品横扫全球艺术图书市场,由著名的Basic Art系列扩展到不同主题的书系,如Basic Architecture 等等,单书则同时跨足于主流艺术与小众领域,从电影、时尚、旅游、生活风格,到媚俗影像、酷儿艺术等。
Share the post "东西文化和两性,设计师的好奇心究竟要多大"
订阅《Hi设计》 邮件
全球重要设计活动、国内设计领域焦点热点事件、最新的设计师作品及故事、精致设计类高清视频,订阅《Hi设计》精彩内容一网打尽。类Pinterest网站--究竟是恒星还是流星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很多的架构体系、运营思路、盈利模式仍然是在模仿国外的优秀网站,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国外有了Twitter,而国内顺理成章的有了微博;又比如说国外有了Facebook,国内就有了人人网,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模仿,有些国内网站甚至在细节上超越了自己的偶像。因此,每天都有无数人关注着国外现在最流行什么网站?
除了Twitter、Facebook,现在国外最火的网站是什么?就是标题中的Pinterest。这个在2009年才创立的图片视觉化社交网站现在迅速的走红,尤其是Pin(图钉)+Interest(兴趣)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所谓的“人以图聚”。而国内也有众多的模仿者纷纷涌现,从老牌的花瓣网、蘑菇街、美丽说到最近360推出的“我喜欢”和腾讯的“读图知天下”,较低的门槛使得不管是互联网新兵还是业界大佬都想来操一刀,看看能不能切到蛋糕。但Pinterest也好,还是各种类Pinterest网站也罢,究竟会像恒星一样璀璨还是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值得探讨。
Pinterest们为什么短时间吸引大量人气?
一、极酷的纯视觉性。如果在十年前,如果有一个网站上面满眼望去都是图片,而且像瀑布流一样永远拉不到底部,你一定会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网站。但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就是这样的网站,在Web2.0的时代唱起了主角。对于你,厌倦那种从头拉倒尾的网站的时候,来看看Pinterest吧,不管它好不好,至少你没办法拉到底。
二、精确的用户人群。对于Pinterest类型的网站,一定是以女性用户为主导,通过其病毒式传带效应和良好的体验感赢得用户。只要稍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类网站的主要用户无非是各种家庭主妇、探讨生活的妈妈、女性中的烹饪爱好者、美丽优雅的准新娘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群,这些精准的用户使得类Pinterest网站非常容易聚合某一类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并且使他们通过分享图片来进行社交。
Pinterest们怎样运营才能赚到钱?
一、行业细分仍然是首重。作为一个社交网站,较低的起点门槛使得注册用户量短时间猛增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比较稀奇的是迅速的如何将流量转变成运营收入,否
则很可能死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将垂直行业细分,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培养大量忠诚度极高的用户,才能在这场大潮中屹立不倒。类Pinterest网站的崛起很有点当年团购网站的影子,但是在互联网界,凡是低门槛的东西,都必须拥有非常高的运营能力,看看倒下的那些团购网站就知道了。
二、收集用户数据分析,同时接入电子商务。简单的说,就是把用户的分析收集起来,然后分门别类按一定的标签进行处理,让这些具有相同标签的人能彼此互相看到。同时,让那些对这个标签感兴趣的人也能看到并购买,这样就实现了从用户数据的分析到最终电子商务实现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类Pinterest网站最终拥有较大盈利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人说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随处可见一张又一张的大图、小图、彩图、艺术图、广告图等。是的,现在的信息的传播形式需要越来越简化,不需要你的长篇大论、不需要你的条条框框,你的信息要是以这些形式传播来的,对不起请走开,我们不想看。这样的感觉在很久之前就看见有人在网上表达,那时候感觉还没有这么强烈,但是现在这一点在海外的一些社交营销平台上体现的确实相当明显的。近期关于类Pinterest的新闻接连不断,前有Facebook做典范,后有Pinterset追赶,还有类Pinterest不断发展。不过这些都同时验证着信息丰富的图片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首先来看几则关于类Pinterest的新闻:New 1、7月10日,花瓣改版,强化家居、旅行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兴趣分类,当时发微博说:&联想到最近几周关于Pinterest和很多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个人感觉花瓣在走兴趣推荐引擎的方向,通过兴趣聚集同好,从而引发可能的后续消费,估计下一步会与国内一些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合作。&New 2、在线内容共享服务Shareahol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六月份,社交图片分享网站Pinterest贡献的推荐流量超过了Twitter、社交化网页推荐引擎Stumbleupon、必应和谷歌。在过去的一年, Pinterest的月独立访客从70万增长到近2000万,相当于Twitter用户量的一半。New 3、7月10日,新浪微博推出了一款类似Pinterest的产品&微刊&,并向少数用户发送了邀请通知。(微刊是一个基于兴趣的阅读和分享平台,有明星、美食、科技、旅行等三十多个分类,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微刊,一个微刊由多张图片及文字组成,用户可以将微刊站内或者站外喜欢的内容采集到过来。用户还可以订阅别人的微刊,并点&喜欢&或者进行评论,也可以采集别人的微刊内容。每份微刊页面,标注有它所属分类,文章数量及发行量。)&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类Pinterest网站?Pinterest我们都了解,是pin+interest的组合,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用图钉定在顶板上,页面底端自动加载无需翻页功能,让用户不断发现新图片。在这里我们都知道视频和图片是Pinterest的基本组成元素,允许用户&pin&图片和视频到他们创建的集合&pinboard&里,图片和视频可以是本站内转发别人上传的内容,也可以是从外站采集过来,人们可以对别人的&pin&转发、评论、喜欢。那么类Pinterest网站就是模仿这种形式,给更多的用户带去社会化体验、读图体验。很多国外报道显示,Pinterest不仅能够提升用户的品牌感知,还可以驱动购买行为。类Pinterest的网站国外的不说,就说我们国内的,较出名是就是美丽说和蘑菇街,当你在浏览美丽说或者蘑菇街上的产品时,看到自己钟爱的产品,你会看他的牌子、质量、价格、款式等,看到特别喜爱的会一冲动就买了,这就是驱动购买行为。当然事后你可能会对购买的产品进行研究之类的,这些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已经产生了购买行为。这就是类Pinterest网站的强大功能。&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如何使用这些类Pinterest网站将自己外贸营销进行到底!#产品分享#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办法,在国外的一些类Pinterest网站上将自己的产品分享给别人。当然寻找、筛选、确定这样的一些网站是需要时间的,舍不得花时间人、等不起的人,我觉得你的外贸营销也是做不好的。在这样的一些外贸网站上通过创建品牌所有的商品或是服务集合,挖掘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消费兴趣,并促进购买转化。比如美丽说、蘑菇街这样消费社区就是以瀑布流的展示的方式让浏览者徜徉在产品的海洋里,看到感兴趣的产品就like或者pin。国外有数据显示大约25%的用户称购买过在Pinterest上发现的产品。#集合产品营销大事件#创建一个集合将自己的或者公司的营销事件放在里面,这样对于呈现在观看者面前的将会是系统性的介绍,另外事件营销的嘉宾或者重要参与者还可以参与到其中,可能产生病毒式的营销。视频、图片、幻灯片等是这些事件展示的重要方式,目前各个类Pinterest网站的视频都是通过浏览器插件或是地址栏书签的方式将网站的相关视频进行采集,不可以直接上传。但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网站支持将视频采集到Pinterest。#连通自己的外贸博客#那如何将自己的外貌博客与国外的一些类Pinterest网站连通起来呢?那就需要你博客里的图片发挥作用了---你在外贸营销博客中用到的图片也可以分享到类Pinterest网站上,一些冲击力或者参与性比较强的图片将会使别人对你的博客或者相关的博文产生好奇心,就可以进一步点击到产品的品牌营销博客去了解具体情况哦!#学会使用数据图表制造病毒传播效应#在这个读图的时代,数据图表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信息传播体,他们也非常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一些行业或者技术分析的数据图表是非常流行的。国外知名科技博客Jeff Bullas说:&他在Pinterest上有97张数据图表,他发现这些信息图表为他的博客带来了可观的流量,有一些时候和Facebook带来的流量不相上下。&不需要你有他这么大的影响力、只需要你懂得用好这一工具并能为自己的营销带来好的效果甚至是好的趋势都是可以的。#时刻记得将信息进行二次传播#问:&你为什么要把产品放到类Pinterest网站上呢?&答:&将产品信息最大化传播。并未你的网站带来流量,最终销售出去。&回答的非常正确。这就是你的目的。创建集合名称和填写集合描述时,请使用目标关键词以便影响到目标消费者。你还可以将品牌在类Pinterest网站上的图片视频分享到其它社交网站比如微博等,从而为你的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记得积极和用户互动#这是一个社交的时代,这是一个互动的时代,你不互动那就死翘翘了!类Pinterest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图片社交,人们通过图片交流,那么既然是社交那就需要互动。比如:当你看到其他用户转发、评论喜欢你的分享,请积极与其互动并表达自己的感谢;关注与你的品牌气质相符的用户,并鼓励用户上传品牌相关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和谐你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啊。&Pinterest不是万能的上帝看了这么多,你心里会不会突然觉得Pinterest好强大,好神奇,但是Pinterest不是上帝,所以它也就不是万能的,也就不适合所有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Pinterest的瀑布流形式并不是适合任何产品的;如果你的产品没有相应的图片或者视频内容,或者你的产品及品牌不适合视觉化的表现,那么你很难通过这类网站做营销。如果你说,没有没关系可以制作,那么你就更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忽略了三个字&视觉化&。视觉化,不解释,大家都明白。能够视觉化的产品放在网站上也很美观,比如衣服、包包、鞋子、婚纱礼服之类;再比如化工类、机械类的产品是非常不适合放在类Pinterest网站上的;还有如果一个网站是以文字内容和深阅读为主,那么这种瀑布流的展示方式就不太适合用来展示文字。但是我们需要学习类Pinterest的不仅仅是视觉化,更多地是对于用户兴趣的划分和个性化推荐,这才是每个网站都应该把握的。&最后附上一些国内的类Pinterest网站,供大家参考一下:搜道-秀:/r/aHR0cDovL3Nob3cuc29kYW8uY29tLw==Mark之:/r/aHR0cDovL21hcmt6aGkuY29tLw==花瓣:/r/aHR0cDovL2h1YWJhbia5jb20v堆糖:/r/aHR0cDovL3d3dy5kdWl0YW5nLmNvbS8=Idsoo:/r/aHR0cDovL2lkc29vLmNvbS8=布兜:/r/aHR0cDovL3d3dy5iadWRvb3UuY29tLw==Topit.me:/r/aHR0cDovL3d3dy50b3BpdC5tZS8=weheartit:/r/aHR0cDovL3dlaGVhcnRpdC5jb20v&欢迎评论,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人流究竟花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