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创新高影响力的创新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
稿件来源:《群众o决策资讯》2016年第2期&&&&
作者:刘志彪 江 静&&&&
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应用是当前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重要动力。江苏“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要分三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支撑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因素,产业科技创新过去曾经为江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出过支撑性贡献,现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将发挥江苏科教资源雄厚、实体经济基础扎实的竞争优势,代表国家队进入全球产业竞争。
对于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个重大战略部署,我们怎么去分析和理解?未来我们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去加快推进和实施?重点需要思考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有国际影响力到底如何体现?目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有美国的硅谷和纽约、英国伦敦等。由于其经济发展地位以及技术发展的先进性,这些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从成立之初,就带上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烙印。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具有国际影响力,意味着需要顺应和对接全球科技革命的大趋势,从为全球进行国际代工,转向嵌入或加入全球创新链,在全球范围内吸收、配置和集聚创新资源,赢得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话语权。具体表现为:可以在全球前沿科技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创新研发;依据自身优势形成科技创新的全球分工地位;由此带动产业变革和驱动经济发展;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配置上,形成全球的影响力和带动性。
第二,江苏构建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是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中心,还是基于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前者的落脚点在于产业,即生产制造,这是江苏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内容;而后者落脚点在于可以产业化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产业化问题,通俗地说是两个方面,一是把钱变成知识的过程,即科技创新;二是把知识变成钱的过程,即创新成果产业化。江苏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强调的是基于产业基础搞科技创新,强调面向产业的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因此落脚点在于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进而迅速将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第三,“中心”地位如何实现?根据“中心-外围”发展理论,区域发展通常起源于区域内少数的“变革中心”,然后由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通俗来说,“中心”不是自己跟自己玩,不是自娱自乐,不仅仅是自我发展,而是要有辐射、影响、带动和引领发展的功能,服务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心”之所以成为中心,通常是因为要素和发展能量的高度集聚和密集,然后逐渐向外围地区扩散。为此,江苏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应该首先选择苏南若干中心城市,站在长江流域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中,思考如何发挥高原和高地作用的高度,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到条件成熟时,建立以一个或几个创新型城市为核心,与周边一些开放度高、有产业配套和技术吸纳能力、创新要素和产出密集的地区形成创新型城市群或城市带。
目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有市场自发形成以及政府主导两种类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政府主导特征,因此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政府进行合理规划及引导,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以及各种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和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挑选若干有条件的中心城市,以城市功能升级为依托,打造具有各类高技术产业特色的产业科技创新城市,最终以城市群方式,形成全省意义上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都以核心城市为依托,而国内的北京和上海,其本身就是中心城市,可以直接将城市转型升级为科技创新中心。江苏各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国际中心城市和北京上海的经验不能直接复制,而应该根据江苏省情的特殊性,挑选若干有条件的城市,如南京和苏州等,利用所在城市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全球性大型企业等组织强大的研发能力、先进的制造业基础等,将其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具高技术产业特色的产业科技创新城市,并且在条件成熟时,将无锡、南通、常州等地纳入,以创新型城市群的方式,形成全省整体意义上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选择有先发优势的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优先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城市,逐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正推动中国部分行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先发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置。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高铁、重工制造、核电项目和电信设备等行业,总体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发挥先发优势”,主要是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作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要充分发挥其先发优势,增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三是充分利用本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提高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中本土创新资源的贡献度。江苏应该利用高校、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与原始创新上的技术优势,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的联合,寻求互补性优势技术的合作。全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确立和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更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通过与高校院所共建共联,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引导高校院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能力。
四是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入驻科技创新中心,利用跨国公司的溢出效应,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当前的创新活动已经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创新主体不断寻求合作创新模式,科技创新资源也具有全球化特征。因此,要吸引先进跨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进驻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放宽对外资研发机构的活动限制,给外资研发机构国民待遇。同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推动外资研发机构对华技术扩散,鼓励其就地转化科研成果。
五是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适当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抵扣应纳所得额的比重,有条件地实行增值税改革,即允许提高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进项税的抵扣比例,由全额抵扣提高到150%抵扣,同时在适当时期将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投资也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允许人力资本折旧,提高人力资本培训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加速企业人力资本升级速度,努力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以及各种技能的技术工人。金融政策方面,政府适当给予科技创新中心内的科技企业贷款贴息,允许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贷款。此外,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内高技术企业直接海外上市,对成功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给予灵活的政策支持,允许其直接参与国内政府采购招标等,并且积极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建立多样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六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政府可以构建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可以构建专门网站定期发布信息,举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洽谈会和成果推介会,促进各类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可以立足共性技术领域,选择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公共技术平台予以支持,并以这些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提升其基础研究能力,进而向试验发展阶段转化。此外,创新和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失败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政府要营造多元化的宽容环境,一方面对创新成功者进行正面宣扬,另一方面也要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长江产经研究院)
无标题文档
本社地址: 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 210004
电子信箱:
办公室电话:(025)
总编办电话:(025)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创新写作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创新写作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上传于||文档简介
&&深​入​新​闻​现​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实行创新推动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但在我国.创新一直是一个说起来很重要.落实起来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破解创新难题.首先要进行思维创新.为此要:①反对权威.大胆进行观念改革 ②敢于破除落后思想 ③认识到创新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④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实行创新推动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但在我国,创新一直是一个说起来很重要、落实起来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破解创新难题,首先要进行思维创新,为此要:①反对权威,大胆进行观念改革&&&②敢于破除落后思想&&③认识到创新对思维方式的影响&&&④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D试题分析:要进行思维创新就要敢于破除落后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思维创新不是反对权威。故①项错误。本题选D项。考点:怎样进行思维创新。点评:由本题引申不能认为创新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8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GDP增长率(%)
税收增长率(%)
税收弹性系数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0.21~0.27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材料二: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材料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⑴ 结合材料一,请对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和基尼系数作出简略判断。(4分)⑵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建议。(12分)⑶ 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巩固性训练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推进改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请你参与。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注: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指出: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1)揭示表显示的经济信息,并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10分)材料二&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2)据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说明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依据。(8分)材料三&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机构改革如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6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届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实行创新推动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但在我国,创新一直是一个说起来很重要、落实起来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破解创新难题,首先要进行思维创新,为此要:①反对权威,大胆进行观念改革&&&②敢于破除落后思想&&③认识到创新对思维方式的影响&&&④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葫芦岛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实行创新推动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但在我国,创新一直是一个说起来很重要、落实起来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破解创新难题,首先要进行思维创新,为此要:①反对权威,大胆进行观念改革&&&②敢于破除落后思想&&③认识到创新对思维方式的影响&&&④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如何实现 高影响力的创新
已有 3204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如何实现&高影响力的创新□&武夷山科技日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刊Bridges(桥梁)2016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普度大学土木工程学副教授Joseph&V.&Sinfield和该校博士后Freddy&Solis合写的文章《进行宏大的思考以应对重大挑战:实现高影响力创新的设计和解决问题模式》。两位学者提出,创新的着力点要从新颖性转向影响力。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学者研究过创新的影响力,他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2015年,两位学者曾撰文指出,创新的影响力可从四个维度来衡量:影响范围:一项创新所影响到的个人、群体或社会部门的数量;影响力度:创新对经济、健康、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效益的大小;范式变革:创新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特定领域中人们持有的隐性或显性的世界观;长远影响:创新产生了影响的时间跨度。&&&&标新立异并不必然导致高影响力,高影响力创新必须得考察以上四个方面。&&&&Freddy&Solis博士后在2015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指出,为解决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他称之为“Big&X”),可以从三类研究中汲取思路:&&&&大综合,即从系统论、复杂性研究、创新学、创业学、设计学等各种文献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加以综合;&&&&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与概念创新案例,例如麻醉、疫苗、晶体管、X射线、小额信贷等中搜寻设计行为的证据;&&&&对产业界和学术界的20位创新者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言语报告分析,让他们口头描述自己是如何应对重大挑战的。&&&&他们提出,用创新的潜在影响力作为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指导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八个转变。&&&&首先,在孕育创意方面,从设计简介转向创新主题指导下的长期愿景。&&&&其次,在型范和整理创意方面,从构想孤零零的问题转向寻找范式的缺陷;从聚焦的研究转向系统性的多规模、多面向的探索;从类比思维转向第一原理思维;从建模转向评价和型范生态系统;从异想天开转向稳扎稳打的、渐进的性能开发。&&&&再次,在创意实现方面,一是要从信息转移转向劝诱。在传播宏大创意的时候,仅仅关注信息转移是不够的,要想驱动世界观的转变甚至改变隐喻意义上的“生态系统”,就需要劝诱艺术,以促使人们接受和使用新事物。二是要从基于预测的有目标的追寻转向注重突现和效力的追寻。&&&&总之,面对复杂的宏大问题,要通过孕育、型范和实现创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行为有助于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机构勇敢面对社会的重大挑战,有助于企业做出驱动增长的长效创新,有助于学术界聚焦于开展高影响力研究的新路径和引导学生创新的新方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2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吕薇: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_财经评论_新闻频道_全景网
吕薇: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吕薇:从国家战略出发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是指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对全球具有影响力、引领能力和带动作用,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的体现。通常,创新型国家均拥有数量不等的科技创新中心。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际经验,上海具有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本报告重点从国家战略出发,研究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提出应根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标准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在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基础上,在一些重点领域开展突破性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环境。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上海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应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功能定位,综合施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育多个区域创新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对全球具有影响力、引领能力和带动作用,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竞争力的体现。通常,创新型国家均拥有数量不等的科技创新中心。如,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日本的东京都市圈、英国的伦敦和曼彻斯特、德国的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韩国首尔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区域创新中心。
  尽管目前国际上对科技创新中心尚无统一标准,但已评出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创新要素的集聚地,高端创新人才密集,拥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不仅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创意,而且能够就地实现产业化,形成价值。二是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在若干产业具有领先水平。三是具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和多元包容的创新文化。四是创新中心突破了城市界限,是一个大区域概念,更强调其影响力、引领能力和带动作用。通常以一个或几个创新型城市为核心,与周边一些开放度高、有产业配套和技术吸纳能力、创新要素和产出密集的城市群共同组成。如,全球著名的创新中心――以“硅谷”为核心的“旧金山湾区”就包括圣荷西、奥克兰和旧金山等城市群,美国东部的创新集聚区128公路周边有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大都市为支撑,日本的“东京都市圈”是以东京为核心的城市群,印度的班加罗尔则是印度第三大城市,南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大部分创新中心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但也有少数全球创新中心是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市场形成的,如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形成就是政府通过“首都圈规划”引导和推动的。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几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具有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
  目前,我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集聚区。东部沿海地区有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三大创新高地,中西部地区有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成渝、以武汉为核心的汉江等科技密集区。其中,三大创新高地的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各具特色,上海具有建成全球创新中心核心城市的条件和优势。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研发能力最强,拥有占全国50%以上的国家部属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全国的科技供给中心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其科技成果有80%流向全国各地。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市场化程度高,吸引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前沿技术创新创业企业,成为全国企业创新中心。深圳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研究开发人员和发明专利均占全市的90%以上。
  与北京和深圳相比,上海具有综合优势。首先,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国际化程度高,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其次,上海的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力资源居全国前列。国家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两院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数量、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数量、人口受教育程度等仅次于北京,跨国公司在华科研机构有1/4在上海,外资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高于北京和深圳。再者,上海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重要集成制造基地,高精度光刻机、核电装备、干线民用客机、燃气轮机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均落户上海。同时,上海具有区位优势,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制造能力强、创新链条各环节分布均衡。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人才、科技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等创新要素集聚程度居全国创新密集区的首位,其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均超过全国的1/4,风险资本规模是珠三角地区的2倍多,接近京津冀地区的7倍,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例高于珠三角、京津冀地区10个百分点以上。加之,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基础较好,产业链比较健全,江苏和浙江省的土地容量和吸纳创业的能力高于上海。根据国际经验,若制度和政策得当,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最有条件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要服务于国家战略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应放到国家整体发展布局和国际竞争大格局来定位,发挥创新中心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
  ――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结合,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创新集聚区的核心城市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仅靠单个城市难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长江流域和海上 “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将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目前,沪苏浙两省一市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首先,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为苏、浙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江苏省和浙江省在某些方面的总量高于上海,但就中心城市地位来看,两省没有一个城市具备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辐射带动作用。其次,上海是技术净输出地,江苏和浙江省是技术引进地。上海输出的技术约40%左右被江苏和浙江省吸收。两省不少大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上海,利用其科技力量并作为对外交流窗口。再次,上海的产业与长三角有密切联系,其发展需要苏浙的支撑。江苏和浙江省的产业配套能力、土地容量和吸纳创业的能力高于上海,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占全国的47%,其风险资本的管理金额和投资额居全国的第一、三位,有利于吸纳上海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但因沪苏浙的发展阶段相似,经济和创新实力差距较小,创新要素密集度比较接近,三地之间的竞争大于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因此,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需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协同与合作,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长三角创新中心,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创新优势。
  ――与制造强国战略结合,发挥上海高端集成制造中心的作用
  充分利用上海高端装备集成制造的基础和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加工制造能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多年来,上海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和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产业化项目,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形成了较强的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制造能力。截至2014年,上海市共承接了10个重大专项842项任务,包括高精度光刻机、核电装备、大型民用客机、燃气轮机等的设计和集成制造。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布局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企业构成看,上海的国有企业和外企占大头,国有企业约占50%(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各1/4),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各占1/4。而苏浙两省的民营企业比例较高,加工制造能力和出口竞争力较强。因此,应发挥上海在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方面的龙头作用,在长三角地区布局高端制造产业链和创新链。重点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装备、量子通信和计算机、大型客机及航空装备、核电装备及大容量发电机组、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等领域,设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关键部件和材料等配套能力,形成研发、设计、集成、配套和服务协同的高端装备制造区域创新集群,使长三角地区从加工制造中心发展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中心。
  ――与新型开放战略结合,发挥上海对外开放排头兵的作用
  国际创新中心对环境的要求高于对国际都市的要求。上海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国际化大都市,在经济发展、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国际化等方面积累了较好基础,具备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和潜力。从经济实力看,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量、港口年吞吐量、土地面积和人口均居前列,制造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上海的经济实力偏低,仍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国际金融中心的开放度不够、外币的交易量较小、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健全等。从创新要素和能力看,上海与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差距是,高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相对不足;研发投入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前沿技术创新少,产业化水平偏低;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活动及风险投资规模不大,小企业的成长性不强;市场导向的创新相对薄弱,创新生态网络有待加强等。一些管理规则和程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如,外籍人员就业政策、新产品的检验检测和跨境合作研究开发等政策有待改进。因此,要抓住自贸区试点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上海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型城市发展为国际创新中心,带动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的转型升级,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环境
  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标志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环境和全球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世界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创业企业和新兴产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知名企业。由于各创新中心的定位和功能不尽相同,中央政府应支持上海在细化和落实已有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标准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制定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试点政策,在一些重点领域开展突破性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环境。
  ――在选人、用人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国内外高端人才高地
  整合多头人才引进计划,改进人才引进机制,给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条件。人才引进应从向大学、科研院所倾斜转变为向企业倾斜,人才标准应从政府评价和重学历转变为市场评价和重能力,人才激励应从靠政府出钱引进人才转变为靠环境吸引人和用激励机制留人。
  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允许企事业单位建立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补充保险,实行多交多得,促进人才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流动。高端人才政策要与国际接轨。重点解决个人的工作签证、出入境的便利性和境内医疗保险问题,以及子女就学就医等问题。改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居留许可制度,放宽就业绿卡发放门槛,包括放松对年龄的限制,探索高端引进人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等。为创业企业家营造容忍失败和鼓励新事物的氛围,切实落实股权激励政策等,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来上海创新创业。
  ――在开放创新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对全球创新要素的吸引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创新要素在全球流动,向创新环境好的地区集聚。利用上海自贸区试点的机遇,根据国际标准,建立开放的创新服务体系,在人才引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体系、国际合作等创新环境建设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根据各领域的特点制定细则。
  一方面,培育国际化的创新服务业,吸引更多的国际前沿技术来上海产业化。另一方面,鼓励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融入国内创新体系。鼓励跨国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凡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纳入政府采购和技术推广范围。鼓励跨国公司委托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允许外国公司与本地院校和企业合作参与一些各级政府的科技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动力
  上海的国有企业比重高、政府所属科研机构多、国家大项目多,要通过改革增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积极探索政府所属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去行政化、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革。根据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按照国家实验室、非营利机构和企业化研究机构的模式进行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规范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薪酬制度、科研管理、资金筹措、收税政策等方面,实行配套改革。特别是进行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配套政策试点,包括社会捐助、政府资助、采购服务、税收、薪酬、治理、监管、退出机制等,增加公益性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深化高端装备制造类国有企业的改革试点。上海的一些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任务,实现了工程技术的突破,但面临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因此,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重点建立权力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国资与民资合作机制,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大型科技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引进民间资本不仅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改进企业的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特别是建立员工的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其创新动力。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产学研的科技资源,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借鉴德国弗朗霍夫研究会的模式,组建区域性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是自己搞研究,而是利用有效机制和政府资源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组织和引导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转移和应用。政府应重点支持“产学研用”合作项目。
  改进市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增加软件投入,包括人的激励机制。对由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承担的科技项目,应根据研究开发支出的实际情况,给予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允许将研发人员的薪酬,按照一定比例列入项目经费支出。
  ――突破地区行政和政策壁垒,加强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跨行政区的创新中心
  作为区域创新中心的核心城市,上海应主动发挥枢纽作用,加快全球研发、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带动、服务和引领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升级。同时,要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机制,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联席会议的基础上,完善两省一市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地区间市场准入和监管的协同性,建立人才、高技术企业、产品检验检测等标准互认体系,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区域内顺畅流动与优化布局。由两省一市和中央共同建立长三角协同创新基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重点支持和引导三地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共建长三角区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协同的产业创新链。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课题组)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影响力年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