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 股指现货对股票现货的波动性的影响有哪些理论

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
一、引言股指期货出现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股票指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关系问题。这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证问题,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焦点之一是这两个价格是否具有领先—滞后关系(lead-leg relationship)。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价格发现,即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包括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和套利者)基于所有已知信息,通过对各种影响未来价格因素的分析和预测进行期货买卖活动,经过买卖双方参与广泛、数量巨大的市场博弈,最终确立了期货价格——未来的价格被“发现”了。而随着时间的延续,各种信息不断更新,新的价格也就不断被“发现”。根据两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关系——无套利均衡,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化按照一定的基差关系传导到证券市场,经过一个短暂的滞后期,股票指数随后跟进——这就是“领先—滞后”假说的基本内容。二、领先—滞后关系的假说论证1987年,卡沃勒、保罗.科赫和蒂莫西.科赫(Kawall...&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一、引言股指期货在各种金融产品中虽然诞生的最晚,却是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从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于1982年2月推出第一份股指期货交易合约至今,每年股指期货交易金额不断增大,现已超过了股票现货交易的金额。股指期货已经成为人们规避风险和投机的重要工具。我国已初步决定于今年推出我国第一只股指期货产品。股指期货是新生事物,我们对其还不甚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将其与现货市场的比较来对股指期货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国际上,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就对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德国、芬兰和香港的股指期货市场及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性大于股票现货市场。而且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随着样本间隔时间区间的延长而变小,样本间隔时间区间达一天以上的期货市场波动性超出现货市场波动性非常小。现在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对我国的参考价值不大。因此本文对台湾地区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开...&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第一只股指期货合约以来,股指期货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场也相继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如今作为股票市场中管理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衍生工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直到2010年才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步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自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已经运行了近3年的时间,从现货指数走势上看,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引起现货指数大幅下跌;即使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现货指数依然没有消除暴涨暴跌的现象。有些研究者认为正是股指期货的推出使投机者利用双边做市牟取暴利,加剧了市场震荡。本文围绕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的联动性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股指期货在现货指数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日收益数据和5分钟高频数据分别对二者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基于日收益数据还是五分...&
(本文共52页)
权威出处:
股价指数期货出现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重要的研究领域,即股价指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关系问题,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焦点之一是这两个价格是否具有领先、滞后关系,目的是研究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对现货价格未来走势进行预测,为套期保证和规避风险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如下:一、期货领先现货Kawaller,Koch and Koch(1987)以七个季月份之美国S&P500期货与现货每分钟数据为样本,根据每个交易日的每分钟报价,进行共整合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S&P500期货与现货存在明显的同期关系。每日股价指数期货领先现货的时间约是20至45分钟,而现货领先股价指数期货的时间只有不到1分钟,因此股价指数期货领先现货是可确定的。且当以数个子期观察时,领先效果并不会随到期日的远近而有不同,意谓并无到期日效果的存在。Stoll&Whaley(1990)研究美国S&P500与MMI股价指数期货与现货间之动态关系,在调整价格的非同时性(non...&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在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成为近期的热点。关于股指期货应该何时推出,股指期货推出后是否对现货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变化有什么互动关系等等,都成为颇受争议的问题。该文分析了一些实证的研究结果,主要从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指数波动性比较分析、指数期货推出前后股票现货市场指数运行特征分析、指数期货推出前后股票现货市场指数波动性比较分析这三方面来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考察指数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试图对我国指数期货投资策略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在这三方面的研究中,依次采用了引用数据法、图表分析法以及GARCH模型法来进行分析。前两种方法选取了国外主要证券市场来分析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关系,最后一种方法主要是引用香港恒生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估计,实证出股指期货交易并不增加现货价格的波动性。最后通过对这三点的综合,得出的结论是:股指期货的推出从长期来看对股市现货影响不大,而且还有促进的作用;但指数期货的推出时机选择...&
(本文共30页)
权威出处: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除利率期货、货币期货之外,最重要的金融期货之一,是20世纪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论文以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为研究主线,以信息传递过程中市场特征因素如价格、波动性、流动性等的关联变动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运用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实际数据,从数量关系上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间的领先-滞后关系、波动传递效应、流动性联动问题以及跨期现货市场的价量关系和套期保值策略问题。从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揭示了新兴的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特征和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实际影响。论文研究的预期目标是,更加深刻地揭示中国新兴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特征及其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部门制定相关市场监管政策提...&
(本文共15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试论我国期指的推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试论我国期指的推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学习啦【期货市场】 编辑:宁静
  【摘要】在国外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新里程碑的日子,日,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沪深300期指终于成功上市。对于股指期货上市之初,对证券市场是否有影响?哪些方面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历来都是理论界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运用EWMA模型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的证券市场波性进行测算,在选择参数上借鉴J.P.Morgan的金融风险度量系统RiskMetrics,选择时间跨度T=87天,衰减因子=0.94,最终得到波动率曲线并发现:中远期看,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有一定平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短期看,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有刺激作用,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约一个月内,波动率环比提高一个档位(约50%)。
  【关键词】金融工程;波动影响;实证测算;波动率性;沪深300指数
  1.引言
  资产价格波动率建模是实务操作和金融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资产价格风险度量指标,波动率对于理解资产价格的动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波动率是标的资产投资回报率变化程度的度量,也是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机期权定价等模型的核心变量。波动率对于企业的投资与财务决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模式、经济周期及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是体现金融市场质量和效率的最简洁和有效的指标之一。目前对波动率的测算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历史波动率方法和隐含波动率方法。历史波动率是基于过去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假定未来是过去的延伸,利用历史方法估计波动率类似于估计标的资产收益系列的标准差。由于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性引起的市场风险是否有改变,对于投资者正确进行理性投资,把握市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人们普遍认为股指期货有利于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健康发展,因而世界性的股指期货品种迅速涌现。市场波动性是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应而引起的波动程度,用以度量市场的风险。波动性对于市场运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系非常紧密。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之一就是为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避险工具,规避系统性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如果其上市后显着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则无疑加大了现货市场的风险。这与各国货地区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的初衷相违背。
  Bessembinder和Seguin(1992)分析了1978年至1989年S&P500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情况,发现期货市场的引入使现货市场波动性减小。Lee和Ohk(1992)研究了1984年至1988年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的关系认为,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波动幅度。Robinson(1994)对1980年至1993年FT-SE100指数的期现货市场的研究表明,引入期货市场后现货市场波动性减小。Antoniou et al.(1995)对1987年至1993年DAX指数及期货的研究表明,股指期货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Antoniou和Holmes(1995)利用日收益率数据,对FT-SE100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对基础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期货交易导致了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增加,但这种波动性并非来源于投机者扰乱市场的消极效应,而是来自于信息的增加,期货市场的引入提高了现货市场信息流的速度与质量。
  Edwards(1988a,1988b)对S&P500指数和价值线指数在推出期货市场前后的波动性进行的分析表明,股价指数的日波动增加不是由于股指期货引起的,期货市场使得现货市场更为稳定和完善。Beckettihe和Roberts(1990)研究了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认为,抑制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量不能减少股票市场的波动,而断路器机制和提高保证金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股票市场波动。Freris(1990)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现货市场波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指数期货对股票指数波动没有产生影响。Hodgson和Nicholls(1991)分析了引进股指期货后澳洲所有普通股指数的波动情况发现,股指期货并没有加大澳洲股市的波动。Baldauf和Santoni(1991)在研究S&P500指数时考虑了ARCH效果,认为指数期货上市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并不显着。Brorsen(1991)对引入指数期货前后S&P500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是否发生了显着变化进行了检验。他发现,尽管短期(日)股价变化的方差发生了显着变化,但长期(5日和20日)指数价格变化的方差并没有发生显着变化。Gerety和Mulherin(1991)通过研究道琼斯工业指数期货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发现,变异比率并无明显改变。Lasstsch(1991)对MMI股票指数期货和构成指数的20只成份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期货交易没有使现货市场波动变大。Lee和Ohk(1992)分别研究了美国价值线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澳洲所有普通股指数、新加坡交易的日经指数和英国的FT-SE100指数期货与相应的现货市场的关系,发现美国市场中期波动上升,长期并无影响;香港市场的波动短期下降,长期上升;澳洲市场无显着变化;日本市场的波动显着上升;英国市场的波动短中期上升,长期并无影响。Pericli和Koutmos(1997)对S&P500股指期货的研究表明,除了1987年10月股灾的特殊情况外,指数期货与期权交易并未促使现货市场的波动产生结构的变化。Charles和Sutcliffe(1997)研究了1978年至1995年世界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12种股指期货与股指波动性后显示,开办股指期货后,股指波动性不变的占7例,波动性减少的占4例,波动性增加的只有1例。
  Damodaran(1990)研究了S&P500指数期货后发现,S&P500成份股的波动有增大的趋势。Lockwood和Linn(1990)对道琼工业指数的研究表明,现货市场收益变异系数上升。Antoniou和Holmes(1995)对FTSE100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加大了股价的波动性,但改善了现货市场的信息反应速度与品质。
  2.EWMA模型简介及参数选取
  2.1 EWMA模型
  EWMA模型是1993年由J.P.Morgan在其金融风险度量系统RiskMetrics中提出来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是动态模型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上对t时间波动率的预测模型为:
  是EWMA模型中沪深300指数在t时期对数收益率的条件方差;是沪深300在一定样本区间估计得到的第t-1期对数收益率的条件均值;是沪深300在一定样本区间估计得到的第t-1期对数收益率的方差估计值;是300指数在第t-1期的对数收益率;
  选取沪深300股指对数收益率代替实际收益率是由于,对数收益率是对普通收益率泰勒级数展开得到的,t期的对数收益率是,对数收益率一般适用于时间间隔比较短的时候(因为是一阶泰勒级数逼近的,所以时间间隔大导致误差比较大)。对数收益率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相加,
  一般地,越小波动率曲线对市场异动反映越灵敏,T越小波动率曲线对市场的异动反映较大,对应的风险覆盖至也越大,相反越大、T越大波动率曲线对市场的敏感性越小,对应的风险覆盖相对也越小。J.P.Morgan推荐样本个数计算公式:,不同的容忍度下衰减因子与时间跨度的变化关系(图1)。
  3.波动率的测算
  由于大盘股指是股票市场的综合导向指标,本文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市的波动性影响局限于对沪深300大盘股指在前后期波动性的显着性变化上。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利用单位根方法对沪深300股指的波动率和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两者都是平稳时间序列。为此,我们直接利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对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和&两个时间段的股指现货日间价格历史波动率进行测算分析。
  考虑证券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影响时,为了覆盖日内即隔夜价格波动风险,我们主要计算基于日间收益的历史波动率,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日价格数据,最优衰减因子值为0.94。因此,我们选取日交易收盘价格作为我们的样本,选取的衰减因子为0.94。通常取86天为理想值,作为对比我们选的时间跨度T=100,T=86天,T=60天天分别计算。
  从图2可以看到,沪深300大盘指数,两年内由日的高点回落到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小幅反弹,波动率变化0.001点,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沪深300大盘指数波动率见底反弹,但反弹幅度不大,约0.0003点,后期总体趋于平稳。因此,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中远期看,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有一定平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短期看,对股票市场有刺激作用,在股指期货推出后约一个月内,波动率环比提高一个档位(约50%)。
  参考文献
  李泽海.基于EWMA的期锌期货的波动率实证计算[A].上海:上海期货交易所博士后流动站,2008.
  [美]Shoichiro Nakamura.科学计算引论&基于MATLAB的数值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本文已影响 人
[试论我国期指的推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982人看了觉得好
990人看了觉得好
966人看了觉得好
【期货市场】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我国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我国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规避系统风险、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套保、资产配置等功能,当前是全球最活跃的金融衍生品之一。股指期货交易的活跃程度是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我国正式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这是对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一种完善,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的增加,开启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篇章。随着股指期货的发展,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相关理论展开了研究,其中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的研究始终是一个研究焦点。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国内相关研究也存在时间短、数据少、研究不充分、缺乏对原因的进一步探究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前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与我国股指期货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运用GARCH模型对股指期货推出是否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存在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索这种影响可能的部分原因。本文共有以下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第二章是理论分析,主要从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章是我国股指期货简介,简单介绍了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及其特点;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利用GARCH(1,1)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分析,采用虚拟变量的方式来研究股指期货推出是否存在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代表套期保值强度的外生变量对影响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索;第五章是政策建议,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和我国股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F724.5【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第1章 绪论8-15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1.2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9-10 1.3 文献综述10-13
1.3.1 理论分析文献综述10-11
1.3.2 实证分析文献综述11-13
1.3.3 相关研究评述13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13-15第2章 股指期货相关理论分析15-19 2.1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15-17
2.1.1 价格引导15
2.1.2 期现套利15-16
2.1.3 交易行为16-17 2.2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17-18
2.2.1 股指期货推出减小现货市场波动性17-18
2.2.2 股指期货增大现货市场波动性18 2.3 本章小结18-19第3章 股指期货简介及我国现状19-22 3.1 我国沪深300指数及沪深300股指期货简介19-20
3.1.1 我国沪深300指数简介19-20
3.1.2 沪深300股指期货简介20 3.2 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的初步分析20-21 3.3 本章小结21-22第4章 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22-30 4.1 模型介绍22-23 4.2 数据选取23 4.3 实证分析23-28
4.3.1 平稳性检验23-25
4.3.2 描述性统计25-26
4.3.3 ARMA模型检验26
4.3.4 引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26-27
4.3.5 引入外生变量的GARCH模型27-28 4.4 研究结论解释28-29 4.5 本章小结29-30第5章 政策建议30-31参考文献31-35致谢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煜,付晓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申;[D];暨南大学;2013年
于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勤;;[J];商场现代化;2007年30期
胡志明;陆彬斌;郭晓芳;;[J];商;2015年2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旭光;[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雪莹;[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侯敏;[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李冬霞;[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廖志彬;[D];暨南大学;2005年
李晓琳;[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王芬;[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尤剑;[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胡志鹏;[D];复旦大学;2008年
刘丹丹;[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陈艳楠;[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玲;[J];商业研究;2003年13期
邢天才;张阁;;[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翟东升;王铠;;[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刘凤根;王晓芳;;[J];财贸研究;2008年03期
蔡向辉;杨嘉文;;[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史美景;邱长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4期
刘增学;;[J];南方金融;2006年06期
叶永刚,房延敏;[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张国喜;[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杨星;[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徐旭初;[D];复旦大学;2003年
郭睿;[D];吉林大学;2005年
蔡向辉;[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靓;[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许佩华;[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丁振华;[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杨怀杰;[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王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薛洋溢;[D];吉林大学;2008年
王振东;[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张建军;[D];山东大学;2008年
孙莉;[D];复旦大学;2008年
吴小东;[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东;[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55期
陈晓红;周颖;佘坚;;[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5期
程磊;;[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2期
杨元泽;童菲;冯涛;;[J];生产力研究;2010年01期
袁东;[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童菲;[J];财贸研究;2005年03期
郑梅,苗佳,王升;[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张颖洁;;[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孙会兵;;[J];金融经济;2013年06期
姚远;史本山;;[J];统计与决策;2006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博;殷仲民;;[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书平;文韬;吴振信;;[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夏天;程细玉;;[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李备友;路英;李守伟;;[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徐国杰;[N];中国证券报;2006年
杨博;[N];中国证券报;2011年
梅摩艺术品指数共同出版人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梅建平;[N];上海证券报;2011年
陈中涛;[N];中国工业报;2006年
本报记者  郭凤琳 实习记者 周明;[N];中国证券报;2006年
赵小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朱周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金融学博士
程实;[N];上海证券报;2013年
王蔚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N];证券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晓婞;[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时洪鹏;[D];辽宁大学;2015年
高英;[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李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黄珊;[D];安徽财经大学;2013年
王晓婷;[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于扬;[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葛佳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霍金荣;[D];厦门大学;2008年
文美;[D];天津大学;2010年
贾烝;[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