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德国汉诺威展会会值不值

德国汉诺威展会,性价比怎样?有用吗?好使不?_工业集市_IndustryStock_新浪博客
德国汉诺威展会,性价比怎样?有用吗?好使不?
(Tausender-Kontakt-Preis) -
市场推广计划必分析
译于16年7月,编于14年11月
IndustryStock 市场部总监Silvio
Haase亲自为您剖析
2016年的汉诺威展会,中国参展商超过600家,其人数仅次于德国本土参展商。
为期5天的展会,算上注册租金装修人工机票住宿宣传单等等等等,就算是展位为几平方米、门庭冷清的格子间,动辄也数十万。
数十万,能换来几张名片,几个订单呢?
现在的汉诺威展会,性价比到底有多高?有没有人动笔算过?
汉诺威展会(右侧为大部分汉诺威展会中国展位类型)
“我知道,我们50%的广告费用都扔窗外了(德国谚语:纯属浪费) &
但是没有人告诉我是哪一半? ” - Henry Ford I.
用数据说话,给你展示(部分)完整的德国汉诺威展会!
德国企业做市场推广,除了分析目标群体、传播速度、目标群体的参与强度和排他性之外,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TKP指数(千人展示费用)。
本文将通过计算对比德国3种市场推广方式的TKP:
1. 展会: 汉诺威展会
2. 传统媒体: 德国杂志
elektrotechnik
3. 网络B2B门户:
IndustryStock
注: 千人展示费用 (英CPM: Cost Per Mille)
为什么在市场营销中要比较广告价格?
“我知道,我们50%的广告费用都扔窗外了(德国谚语:纯属浪费) &
但是没有人告诉我是哪一半? ”
- Henry Ford I.
市场营销必须严格控制:
- 市场部必须比以前做更多的广告预算分析
- 需要证明各广告渠道的广告效应(报纸、户外海报、电视、广播、网络、赞助等)
- 广告渠道直接影响广告效应!
在营销计划(预算分配)中,决策者需要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投钱到哪里会有效果,比如说:
——“有70%的90后会看到”
——“投放广告的20分钟内,会有90%的用户看到消息”
-目标群体的参与强度和排他性
——“80%的用户不会再阅读其他新闻”
-目标群体广告成本
——经典:千人展示费用 (CPM: Cost Per Mille)。也有单人广告成本:Cost-per-Click (CPC),
Cost-per-Lead (CPL), Cost per Action (CPA), Cost-per-Order (CPO),
Cost-per-Sale (CPS)
千人展示费用(TKP)
- 街道户外海报,一星期:500欧元
- 杂志广告:6450 欧元
- 汉诺威展会展位:19380 欧元
哪种广告渠道更有效更实惠
市场推广计划的理论基于一个事实:预订的产品关键词,可以被一定数量的潜在客户搜索到。
这里可以运用到一个比较指数——千人展示费用(TKP)
计算的公式如下:千人展示费用=(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
- 街道户外海报
每天会有4345个路人看到,千人展示费用=500 / (7 x 4345) x 1000 =
- 广告费为6450欧的那份杂志
会有55000人看到, 千人展示费用=6450 / 55000 x 1000 =
117.27欧元
- 19380欧元那个展位
在汉诺威展会期间会有230826人注意到,千人展示费用=19380 / 230826 x 1000 =
- 德国网络媒体:IndustryStock(德国B2B网站门户)
【欧洲方案某行业】50个产品关键词,10种语言,共计1455欧元,根据去年数据,该组关键词的用户浏览量为64696,千人展示费用=1455
/ 64696 x 1000 = 23.58欧元
TKP可以帮助企业很快地以很清晰的方式比较各广告渠道的成本,并做出决策。
以下我们来证明!
千人展示费用
- 对比分析
德国网络媒体
—— IndustryStock 千人展示费用计算
—— elektrotechnik
千人展示费用计算&
注意:- 专业杂志靠广告赚钱!- 85%的杂志以赠送方式到达客户手中!-
广告都很难在对的时间在真正的决策者眼前出现!
—— 汉诺威展会千人展示费用计算
以下为汉诺威展会价格详细数据分析:
(以70平方米的展位为例)
其实一般来说,大展会中的小展位有2000个参观者关注,已经是很好的了,5天2000人,每天就有400人,一天8小时(480分钟),每分钟就有差不多一个人在看到了你的展位并在你展位上停留。
再算一下,这每天的400人,有多少能成为客户呢~~
为了这2000人,花了欧元,不用超级炫酷的产品吸引他们怎么对得起自己?!!!
所以说,下次决定投放广告之前,不妨先比较各平台的TKP(千人广告费用)。
​总结:在德国,广告成本(TKP):展会
网络平台​
------------------------
您如果想要更客观地衡量各平台广告的质量,您只需要告诉IndustryStock:
您登过广告的德国杂志/报纸的名称?
过去几年,您都参加过哪些德国展会?
您有哪些线上营销的措施?在哪个平台上做了广告?还是在谷歌/百度做了推广?
&IndustryStock 有自动生成 TKP
分析报告的工具!
超级炫酷高大上无与伦比!!!​
IndustryStock
(工业集市)
电话: +49 (0)355
(含中德英等16种语言)
地址: Rudolf Breitscheid Str. 1, 03046 Cottbus,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IS工业集市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延伸阅读:
工业集市_IndustryStock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50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从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看中国制造正在被彻底抛弃!
从德国汉诺威工业展,看中国制造正在被彻底抛弃!
《维浩城设计》【导言】:我们知道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实业难做、制造难做。但到底落后世界有多大,危机有多大,很多人还感受不了,看完下文,应该反思:每年一次的世界最大、最全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2015年我们又参加了(4月13~4月17日)。这是我第四次参加此会,时隔八年,我又来到这个巨大的展览中心,经历了6天,走遍了25个展馆,这样全面的一走,使我恍然大悟,让我吃惊、猛醒、羞愧、思绪万千......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共27个展馆,第一、第八馆没开放外,这次会共25个展馆启用,除了七、八、九展馆为高科技展示馆外,其余的展馆全部为传统产品,为压缩机、电机、机床、轴承、汽车零部件、铸、锻、机加、钣金件、电子元器件、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等。由于我们主要是去宣传陕西产品网,顺便带点产品展示,因此需要我们走遍所有的展馆,去主动给参展商和参会的客户宣传讲解,也正因为宣传陕西产品网工作的需要,让我意外的对中国制造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印象,有了比较全面地、深度的了解和感受!中国制造在传统行业里已“边缘化”了!除了七、八、九三个高科技产品展馆外,其余的都是传统产品的展馆,中间的位置、好的位置都是被发达国家和新上升的发展中国家所占有,为:ABB、西门子和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土耳其、印度和前东欧的国家,他们占地60~500平方米不等!而MADE IN CHINA分布在每个展馆的最边、最没人气的位置,没有大的摊位,90%是3×3或3×4的展位。从形象上看,外国的企业布置:大气、突出、鲜艳、有特点,中国企业的布置:灰土、小气、大同小异;从产品上看,外国企业的产品庞大、精致、讲究、新颖、难度大;中国企业的产品陈旧、粗苯、科技含量低、布置和摆放很不讲究。这次展会是大年会(一年大展,一年小展,这样重复的循环,从1947年至今),有6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6500多个参展商,有十八多万个国外客户来参观和洽谈,但中国展位上的参观者和客户却是寥寥无几,很多客户走到中国展示区,就绕开走了,有的看客,中国的供应商热情的给他们介绍,他们却很不耐烦或摇头不停留的走过。中国制造在工业4.0的高科技展馆里找不到!我们很认真地在七、八、九高科技展馆里参观和学习,有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能源和环境科技、动力和控制、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服务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前沿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高精度的各种分析设备和检验设备等。尤其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太快了,总共有八类机器人,大到抓送汽车整车、小到安装手表的零部件。上百家公司各种机器人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可是2007年我来这里时,只有两家公司有机器人,而且是粗大笨的东西!但是让我感到更惊奇的是:我转遍了整个展馆,却没有看到一家中国的公司,在这里参展!是我们的产品太差了呢?还是我们的许多产品是抄袭的,侵犯了知识产权,不敢来这里展示?我们许多企业都整天在喊他们的产品“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什么不敢真枪实弹地上战场呢?国外客户对中国参展商和产品的态度!许多客户对中国制造不信任,不屑和发怵,很远看到中国的参展专区就止步了,好一点的是走马观花、匆匆走过,问他们是否有兴趣,他们只是笑而不答。我们介绍陕西产品网走遍了所有的展馆,介绍了许多客户,但对中国公司有兴趣的人不多,有的你说你的,他们心不在焉、有的干脆给你说“我们不和中国公司有任何的往来,你不要再说了!”让我们十分的尴尬!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那?为什么中国制造很快被世界边缘化了?几年前中国制造,还是许多国家、地区和企业的首选,可现在却被嫌弃、被冷落、被边缘化了呢?我反复静静地思考了这个问题,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 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国家多年以来要的是GDP,无论什么办法、无论什么手段,只要能增加或完成GDP就是一好百好!重复、盲目的扩大再生产;地方、行业和企业也是围绕着GDP和短期的利益年复一年的忙碌,没有心思搞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的研发、潜心搞科研,更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精益求精的产品,把企业、把服务做到最好。2. 人心浮躁、不注重学习、不注重技术、不注重人才。利益的驱使、人们没有心思去学习、去钻研、因学习、研究、钻研技术都是慢活,短时间看不到效益,无论是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都不会引起高度的重视,企业的技术研发队伍越来越弱,技术工人的水平、责任心、精益求精的态度是越来越差,人心浮躁、频繁的跳槽,企业的文化、技术研发、管理、技能缺乏传承、水平不是在提高,而是越来越走下坡路了!3. 没有信仰、道德、诚信和责任。前一阵,我常常看到“我国己开始尝到了道德沦丧的恶果”、“贵族精神的消亡、流氓意识的兴起”等一些文章,觉得有点言过其实、半信半疑,但这次参展一个星期,我耳闻目睹,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些年来我们没有信仰、道德、诚信、责任、踏踏实实的作风,求实认真的态度所造成的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恶果!4. 夜郎自大、投机取巧、缺乏国际的大视野。由于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我们的社会、企业习惯了歌功颂德,自吹自擂,常听到许多企业说:“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已获得了专利,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等等!实际情况是:言过其实、个别的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总体还是相差甚远,或是压根就是抄袭先进国家的技术或产品,自吹自擂却不敢去国际舞台上展示、亮相、害怕差距太大或侵犯知识产权。5、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衔接太差!这些年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衔接的很不好,风气很不正!虚报、假报各种科研项目的事屡见不鲜,编制一系列的项目,拿走了许多国家的科研基金,却成果甚微。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使许多人见利忘义,丧失了师德、道德和基本的人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有良知的教授、科研人员研究出的新成果、新产品,各方谁也无心对一个没有多大把握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反复试验、没有兴趣,是因为劳心、劳力、投入大、回报慢!生长和成长期的时间过长、等不及!总之,这次参展,让我恍然大悟、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深刻感受到了,我们这些年出现的信仰危机、诚信危机、道德危机、人性危机、最终反映到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危机、产品危机、制造危机、我们完全被边缘化了,中国制造岌岌可危!文章来源:中国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是全球首家大型政务类网站,欢迎登陆本站!&&&|&&
提示:您在上方可以搜索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等相关政务信息。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德国会展业发展经验及借鉴
&&&&日期:&&&&浏览次数:3091次
&&&&& & &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德国已成为世界会展业强国。德国拥有多个重要的会展城市,每年举办一大批知名的国际展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德国会展业的发展与政府扶持、会展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专业化会展和积极拓展国际会展市场密不可分。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展馆和展会数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德国会展业的经验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德国 会展业 国际化
一、德国会展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德国会展业发展回顾
德国展览会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早期集市贸易。在单个集市上,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贸易活动,集市贸易由诸侯授予特权并受其保护,多在宗教节日期间举行。随着德国中部地区银、铜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东西方贸易的崛起,中世纪后期,德国中部的商品交易会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莱比锡商品交易会。15世纪末、16世纪初,莱比锡商品交易会成为欧洲商品交换的中心,其发展也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法兰克福是德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又一非常有特色的城市,其贸易展的最早记录是1150年。124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授予法兰克福秋季展特权,1330年路德维希四世授予法兰克福夏季展特权,使得这两个展览会成为当时消费品展的主要展会。时至今日,德国法兰克福春、秋两季消费品展仍被认为是世界规模最大、贸易效果最好的消费品博览会。同时,由于受到皇室特权的支持,法兰克福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展促进了法兰克福金融和商业信用的发展,例如,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为了满足参会商人的要求而产生的,该交易所为法兰克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金融资本中心之一奠定了基础,1585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贸易、会展和金融带来的财富是紧密交织的这一特点,在法兰克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进入19世纪,随着铁路的发展、交通状况的改善和工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商人们已经不必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易,而是带着样品进行展示、交易和订货。曾经的商品交易会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样品展览会。由于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莱比锡、法兰克福、科隆等地的展览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代表工业参展商的利益,1907年德国工业永久贸易委员会(The Permanent Trade Fair Commission for German Industry)成立,1934年更名为德国贸易展览业协会( AUMA),并沿用至今,其功能已经拓展到代表包括参展商、参观者和属于AUMA的服务企业在内的整个行业的利益。
20世纪,德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展会。1926年创办的柏林国际绿色周农业博览会,1947年创办的汉诺威博览会,1948年创办的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博览会,1949年创办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和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1971年创办的科隆国际五金工具博览会,1966年创办的柏林旅游国际博览会,1986年创办的汉诺威通信技术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博览会,每一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这些博览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些博览会发展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博览会,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博览会不仅仅是贸易上的,也是政治、社会的交流平台。展览会通过自身形式的变更、规模的扩大,促使展览会在德国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商品展示及交易地,而且成为德国经济腾飞和人们审视德国的窗口。展览会的形式已经从昔日的综合性展览会变成专业性展览会。展览会除了吸引商品买卖双方,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对其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参观者。展览会不仅展示新技术和新应用,经济及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在展览会上也得到充分展现;同时,也促进了柏林、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科隆、莱比锡、慕尼黑、纽伦堡和斯图加特等德国最重要的展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德国会展业现状及特点
1.德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德国博览会以其高数量、高质量以及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而成为世界知名会展品牌展,也使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会展强国。全球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有2/3在德国举办;世界上营业额最大的10家会展公司中,德国就有6家;2011年全球最大的5大展览中心,德国占了3家,即汉诺威展览中心、法兰克福展览中心和科隆展览中心;德国现有100多家会展公司,其中具备实力承办国际性会展的公司有40多家。2011年,德国总展览面积接近340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厅面积有270多万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有10个,其中,仅汉诺威展览中心一家,其展馆面积就达46.6万平方米。
2.德国会展业的特点
(1)完善的会展配套基础设施。德国的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齐备,集会议、住宿和展览于一体,可以承揽各类大型活动的国际商贸展览活动。场馆设施设计科学,国际会展中心包括若干室内展馆和会议中心,以及可用作展览场地或停车场的室外场地。室内展览馆大小不一,内部可以灵活分隔,适宜举办不同规模的展会。在举行展会的同时,也会举办相关的会议,使得展会与会议能够相互促进发展。在会展中心,通过电梯参会人员可以轻松到达会展中心的任何地方。
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在城市交通枢纽和商贸区都设立了到达会展中心的交通指示,展馆拥有专用火车站和高标准通行道路,同时设有多条高速公路出入口,乘地铁、公共汽车,通过自驾车、搭乘火车都可以直达展览场地。
提供周全配套服务。住宿方面,会展中心自身有足够客房的高级酒店,附近还有多家国际性商务酒店作为支撑;餐饮方面,会展中心内开设有各式风味餐厅和酒吧;会展中心内设电子自助咨询设备和人工咨询台,负责会议期间的咨询服务;会展中心设有相应货运管理机构,负责会展展品的物流业务。另外,会展中心还设有专业部门处理客商提出的要求,如展位设计、施工、保安等,为客户提供展览服务,还可以为不同客商尤其是VIP客商提供包括特色餐饮、娱乐休闲等个性化服务。此外,在会展中心内,邮局、银行、商店、租车公司等一应俱全。
(2)会展专业化。德国会展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专业化以及相伴随的多样性。推动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是专业会展,德国每年举办大约150个专业会展,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产品领域和服务行业。德国的会展按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产品种类,举办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展会,满足不同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即使同样的行业,也有具体的分类,如汉诺威信息技术展和柏林消费电子展,虽为相同专业,但前者以采购商等专业客户为主要对象,后者则以终端消费者为主要对象。
会展机构也逐步演变得更加专业化。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展会全部或部分由专业展览公司运作与经营,会展人员更专业化,出现了大量的以会展组织与服务为职业的专业机构及会展人员。
(3)会展国际化。德国会展业的国际化体现在,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国际招商,吸引更多有实力举办国际性行业会展的外国机构到德国展示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扩大本地会展的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德国汉诺威、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城市的著名会展公司纷纷把目标瞄向海外,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国外会展行业的竞争,有的直接在国外主办会展,有的派驻人员协办会展,还有的通过资本运作寻求扩张,进入国外会展市场。2011年德国在海外举办各类展会达263场,展出面积280万平方米,参展商达9.3万家,吸引观众630万人次。其中,德国在中国举办展会71场,展览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参展商4.1万家,吸引观众280万人次。AUMU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有9.9万国外展商参加了160个德国在国内及国外举办的展会,较上年增长4. 2%,外国展商占参展商总数的54.7%。①德国会展公司在国外建立了420多个办事处,为当地企业参展提供一系列信息咨询服务项目。仅杜塞尔多夫一家会展公司,就设立了66个办事机构,业务扩展到108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均设立了长期办事机构。
(三)德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德国会展业呈现出集中化趋势。一是展会城市向大城市集中。尽管德国大中小城市基本都有展馆,但是,由于中小城市的展馆面积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规模不能满足大型展会的需要,国际会展和大型会展逐渐向大城市集中。二是展会的举办逐渐向大的会展公司集中。在德国,前5家大公司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全部营销收入的3/4左右。由于展会涉及众多环节,展会规模越大,涉及的范围越广,中小会展公司很难将各个环节有效协调起来。大型会展尤其是国际会展的成功举办,越来越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或专家,聘用或拥有这些人员是中小会展公司很难负担的,所以,中小会展公司更多的是举办一些地方展会,或者承接大会展公司的一些业务,但其仍不失为大会展公司的有效补充。
展会向节能环保为主要特色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德国近年来的会展越来越突出节能和环保特色。食品、家用电器、汽车和建材等展会内容以绿色健康、节能和环保为主,既满足客户和观众的需求,又引领行业时代潮流,迎合了世界发展趋势。
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会展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近年来,由于欧洲展会市场相对饱和,德国会展机构紧紧抓住国际化的机会,大力开拓海外展会市场,尤其是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展会市场。
二、德国鼓励和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
德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会展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所以,地方政府对会展业发展采取了市场主导和政府培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展会的组织和管理,而是对会展业的发展制定特别政策和扶持措施。
为了帮助国内会展业发展,德国各地政府投资兴建展览场馆,但政府不直接参与展馆的日常运作,而是以政府股份或政府委托企业的股份形式参与场馆建设,以减轻投资商的资金压力。政府会用很长时间去资助会展企业做宣传推广工作,帮助主办机构聘请参展商和采购商,免费为采购商提供住宿,出资协助参展商参展。在德国,政府协助和配合展览公司推广本地会展活动,每个展览计划都是由展览组织者与参展商、参观者以及行业协会协商后制定出来的。为促进本国企业发展,德国政府每年都对出国展览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组织德国企业赴国外参加展览会。
(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
德国会展业行业协会计划对会展业的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德国贸易展览业协会( AUMA)是德国展览业的最高协会,是一个服务和协调机构,是政府和展览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德国展览业在国际国内的共同利益,负责与议会、政府各部门和其他行业组织进行沟通,协调所有在德国举办的及德国在国外组织的展览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吸引外国企业来德参展及举办展览会。在协调和确定每年的官方出国参展计划,特别是争取增加出展预算、改进扶持的范畴及实施方式、提高扶持计划和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AUMA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AUMA的作用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如制定规章制度并根据会展数量、质量、技术手段、目的、要求进行调整、改进,确保德国博览会的透明化,平衡参展商、参观者和展会组织者的利益;对展会进行调查和评估;出版和发布展览指南,提供与展览有关的咨询服务和培训等。德国会展公司在制定会展方案和招商过程中,均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密切合作,为会展公司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及开展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营销工作提供帮助。在AUMA的统一协调下,德国各博览会目标明确,很少出现展会重复现象。
三、德国会展业的积极作用
通过会展这一平台,德国为本国乃至全球工业各行业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采购商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交流场所。高度发达的会展业为德国带来了庞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德国展览业从业人员达23万,每年营业额30亿欧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120亿欧元,间接经济效益约235亿欧元。同时,会展业也对德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柏林举办的&国际娱乐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博览会&,以其代表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每届都吸引来自数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专业客户和观众参加,还有来自数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媒体对博览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博览会和柏林的知名度。
在汉诺威举办的国际工业博览会、国际卡车展,在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汽车展、国际书展、消费品展、家纺展,在科隆举办的国际五金展、国际食品展、国际家具展、国际自行车展、摄影器材展、体育及园艺展,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国际时装展、国际印刷工业展、国际鞋展,在慕尼黑举办的国际建筑机械展、国际手工业博览会、国际体育用品展,在柏林举办的国际观光旅游展、农业及园艺展、广播电视展及国际航空航天展,在莱比锡举办的图书博览会等,不仅成为国际参展商的追求,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德国城市的最好媒介,这些城市也因其会展而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德国的会展业还带动了举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每次大型展会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涌入。2012年,德国展会吸引参观者达1000万人。
四、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展馆的国际对比
根据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的《全球会展业统计》(2012)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中国展馆总面积已达475万平方米,占全球总量的15%,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美国展馆总面积达671万平方米,占全球21%;德国则排名第三,其展馆总面积约338万平方米,展览场地面积占全球的10%。从2006年至2011年,中国展馆面积增加了48%,美国和德国则分别增长了5%和2%。
截止2011年,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中,德国有4家,即汉诺威展览中心、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科隆展览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心,且均在前10名;意大利有2家,是米兰展览中心和博洛尼亚展览中心;法国有2家,是巴黎北维勒班特会展中心和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美国有1家,是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西班牙有3家,是瓦伦西亚展览中心、巴塞罗那展览中心和马德里展览中心;俄罗斯有1家,是莫斯科克洛库斯国际展览中心;中国有2家,分别是33.8万平方米的广州琶洲馆和20万平方米的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15位(见表2)。
(二)中国会展业迅速发展
1.展览面积和展会数量稳步增长《201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供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共计316个,全国共举办展会7189场,展出总面积8990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会总面积约为6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展会总面积比重超过70%。规模展会持续扩大,全国展出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已经超过90个。品牌展会发展迅速,中国内地共有58个国际化专业展览会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数量位居世界第4。中国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与前几年相比,都有显著提升(见图1)。
2.三大会展经济圈已经形成
目前,中国会展业地域分布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会展经济圈,三大区域集聚了全国主要的会展业资源。2012年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共举办展览会1613场,占全国比重约为22.4%;展览面积合计2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27.8%。
3.出国展会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统计,2012年中国出国展览数量为1536个,比2006增长67%,同期展出面积也由31万平方米增长到69.3万平方米,增长超过120%。展会的贸易性、专业性、国际化程度都有提高。
(三)中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展馆数量显著增加,但利用率偏低
近些年,全国各省市纷纷投资兴建展览馆和会议中心,其数量显著增加。但是,与国外有竞争力的展馆相比,中国展馆的使用面积普遍偏小,而且,展馆的使用率非常低,大多数展馆平均使用率只有15%左右,达到30%的很少。在德国,展馆的综合利用率能达到50%以上。
2.展馆设施及展会配套服务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大型展馆周围的交通、通讯、酒店、餐饮和娱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展馆之间的协调整合,展馆内住宿、餐饮、运输、广告、咨询、翻译等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方面,还不能有效满足国际性展会的要求。展馆设施功能相对落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周边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也导致了展馆利用率不高。
3.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国内举办展会的数量和展出面积一直在增加,但是,展会多而散、小而弱,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依然存在,水平普遍不高,重复办展问题依1日突出。中国会展业的创新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行业协会协调作用的发挥、展览会数据管理、信息技术运用、媒体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中国专业会展企业开拓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尽管出国展览数量和规模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是,中国企业赴国外参加专业或综合展会,参展目的多为展示和销售产品、建立客户联系、考察市场环境等。从参加展会类别看,更多的是以轻工服装、农产品、化工机械以及综合类展会为主要对象。
4.会展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尽管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但是,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环境制约仍然突出,主要体现在:展会发展整体规划不够理想;行业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不尽完善;会展业的法规体系、诚信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有待完善;专业人才短缺,社会化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有待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亟待加强等方面。
五、发展会展业的经验借鉴
(一)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国际性展会
德国每年举办大大小小各类展会上百个,其中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展会和大型国际性展会对德国会展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结合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状况,应鼓励行业或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步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并通过发展有影响力的会展提高和拓展城市知名度及美誉度,带动和促进当地服务业发展。
(二)规范和有序发展会展业
德国政府通过制定特别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了德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展会规模大小不一,加之重复办展、展期重叠等问题,造成中国会展业发展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需要从整体上对会展业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出扶持措施。既要鼓励会展业做大做强,满足对各类展会的需求,实现既能举办涉及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展会,也能举办单一行业的专业展会;又要规范企业办展和招商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使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促进会展服务专业化
德国会展业涵盖了众多领域和行业,会展内容及会展服务的专业化有效地提升了会展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专业人士进行规范操作与管理的必要性越发突出。会展运作过程迅速高效,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所以,主办招展、营销策划、影视媒体、会议组织、展览设计、广告宣传、展台搭建、展具租赁、交通物流、法律保险、宾馆酒店、翻译服务、综合服务等诸多环节协调运行,应由专业机构或企业来运作,通过专业化服务提高会展活动的效率。
(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作为政府和会展业桥梁的AUMU,对德国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AUMU的经验,中国需加快发展具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行业组织是自律性机构,对各行业的技术进步、道德规范、国际诉讼等能发挥重要作用。各类社会机构在评价、仲裁、维护市场秩序、协调各方利益等方面,具有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①通过发挥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在制定行业规范、协调、信息交流、管理、人才培训、资质评估方面的作用,提高展会的组织水平和质量。
(五)通过会展与会议结合提升会展实效
会展是为参展商、用户和参观者提供产品和技术展示及相互交流的平台,参展商和企业利用展会推广产品,拓展营销渠道,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围绕会展进行的同期会议,无论是学术会议还是研讨会,都有助于对相关行业发展及企业运营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或者提出发展的政策建议。中国每年举办众多的会展和会议,围绕共同的内容举办的会展和会议使会展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也使理论和政策建议进一步引导会展行业向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创新与提升。
(六)促进信息技术与会展业有效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到达更广的范围。展会主办方及参展商应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展会信息的更广泛传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展品展示方式的更新,从而提高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七)促进会展业与国际接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会展业起到搭建促进经贸合作平台的作用,使企业借助展会这一平台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一方面,作为拥有广泛发展空间的现代服务业,会展业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提高中国会展业的从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大型会展,同时,也重视地区性会展的发展。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办会展,拓展海外会展市场,开发国内会展市场。
作者简介:徐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
来源:《全球化》
【全球政务网】
&|&&|&&&Copyright & 2012 www.govinfo.so&All&Rights&Reserved&全球政务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汉诺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