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教学中的直观原则性原则会有哪些缺失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68|回复: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D.裴斯泰洛齐
2.双轨制在()表现得非常典型。
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5.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C.功能固着
7.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8.个体的动作发展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性
10.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A.广泛性焦虑障碍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
11.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方式
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的矛盾
13.提出德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14.奠定了班级组织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15.当一位新手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时,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他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16.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17.“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D.各阶段都可能
18.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20.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2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2.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场独立型比场依存型好。
3.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
4.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控制学生,避免出现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优缺点。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3.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 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自主学习。
试问:1.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2.这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2.下列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请用所学的教学理论,分析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哪些教学方法?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近几年在美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
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师:看看这幢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幢楼有ll0 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经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曾经站在这幢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害怕。
生2: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要掉下去一样。
师:你平常站在我们教学楼3 楼或4 楼走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们的教学楼矮,世贸大厦高。
出示课题:高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高矮的知识)
师:你们平时见过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出许多例子。
教师放音乐,学生自由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发生了转变,终身学习成为人的发展需求,阶段性教育正 逐渐走向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 并于l970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日益成为各国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和依据。
2.[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各国学制。英国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学制,苏联与中国为分支型学制。
3.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 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B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5. [答案]B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C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7. [答案]B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它们都可以增加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 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将来反应发生的概 率。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本题中,教师减少 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 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9.[答案]D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 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 望感(成年晚期)。
10.[答案]B 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做某一行为或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11.[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此类学生应适合于个别辅导。
12.[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德育过程向前推进的关键所在。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C 社会学习模式主要是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一行为主义学说。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C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15. [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方面。
16.[答案]D 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17.[答案]B “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18.[答案]C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对,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9.[答案]A 模象直观指的是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0.[答案]A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1.[答案]C 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 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 成。
4.错误。课堂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管理不是仅仅控制学生,避免出现问题的行为,还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效矫正或处置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
1.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2)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缺点:(1)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从以知识为中 心滑向以儿童为中心,致使知识的系统传授大大减弱;(2)实践过程中,活动容易成为一些简单的随心所欲的机械操作,儿童的思维、想象、品质得不到应有的发 展; (3)对教师要求较高,实际操作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很大的挑战。
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3.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 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 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答: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这个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各种不同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和 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但这种做法由于内容及安排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 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经验来自行动”和“教育即生活”。
(2).这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改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是不能走极端。要在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
2.参考答案:
该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教师讲解、引导为主;
(2)谈话法: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该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用事例实物讲解;
(2)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科学性与思考性相结合的原则:用“911”事件教育学生热爱和平;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联系教学楼,在教室里找证据等生活实际来学习。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图文】直观性原则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直观性原则 (2)
上传于||文档简介
&&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大小:900.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成功护送危急病人到抢救室,病人家属下跪感谢。
警犬趴在车窗上不肯离去,让送别的战友热泪盈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欲了解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济源华图教育
考试经验交流尽在非凡学习计划QQ群:
报名指导信息咨询请联系:
  一、判断题(10题,每题0.8分,共8分。)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教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
  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策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
  3.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评价认识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称为道德感。( )
  4. 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叫做首因效应。( )
  5. 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这属于注意的维持功能。( )
  6.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精准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
  7. 在新课程改革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8. 在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是在内化阶段完成的。( )
  9.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
  10.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学校党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
  二、不定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且每选对一个正确答案得0.5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1.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12. 古代有个叫方仲永的,少年时聪明伶俐,5岁时就能作诗。他成名后,其父经常带他游走于当地的名门大户之家,以赚钱取财,不让他继续学习,到20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悲剧启发我们:( )。
  A. 遗传是成功的决定性要素
  B. 接受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C. 环境对成功有重要影响
  D.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是否能成功
  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班主任把最后一名成绩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这次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从现在开始每节上课站在教室后面听讲。”第二天数学老师上课发现该同学站在后面听课,问明原因后,让他回到座位上。数学老师说:“这位同学这次没考好可能是基础不牢,没有发挥好,大家都要帮助他,课堂上有疑问课下可以单独找我问,相信经过努力下次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根据材料回答第13―17题。
  13. 案例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属于:( )。
  A. 准备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自我评价
  14. 对案例中班主任做法的描述正确的观点有:( )。
  A. 该班主任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采取的方法是可行的
  B. 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教育法律法规精神
  C. 该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权益
  D. 该班主任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15. 该学生站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心理症状可能是:( )。
  A. 强迫症 B. 抑郁症 C. 狂妄症 D. 恐怖症
  16. 对案例中数学老师做法的描述正确的观点有:( )。
  A. 数学老师违背班主任的要求,是一种不配合教学的行为
  B. 数学老师对待学生是一种发展的观点
  C. 数学老师行为是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精神
  D. 数学老师运用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并不是拆班主任的台
  17. 案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有:( )。
  A. 直观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8. 一次课后测验,小学生李军因为一道数学题没做对,而这道题在考试前老师又刚好讲过。数学老师很生气,罚他当天在放学前把这道题连做20遍才能回家,李军一直写到晚上8点才完成。数学老师的做法:( )。
  A. 是对的,这样能使李军巩固了这部分知识
  B. 是不对的,侵占了李军的休息时间
  C. 是不对的,影响李军的课外娱乐时间
  D. 是不对的,这是对李军的变相体罚
  19. 注意的特点有:( )。
  A. 指向性 B. 调节性 C. 维持性 D. 集中性
  20.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 )。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情绪记忆
  21. 某学生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试题太难超出要求等,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
  A. 压抑 B. 补偿 C. 文饰 D. 升华
  22.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把动机划分为:( )。
  A. 主导动机 B. 从属动机 C. 外在动机 D. 内在动机
  23. 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不仅规范教师教的活动,也规范学生学的活动的是:( )。
  A. 课程标准 B. 教学目标 C. 教学方式 D. 教学评价
  24.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构成有:( )。
  A.课程设计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材
  25.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有:( )。
  A. 教科书和配套的习题集 B. 课程音像制品
  C. 教室环境 D. 教学课件
  26. 下列选项中有关信息化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信息化学习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其学习评价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而是向学习者的转移
  B.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利用各类资源进行情境、探索性的学习
  C. 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可以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创新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学习
  D. 信息化学习中,评价无关紧要,必须以教师为绝对引导主体
  27. 某小学的张老师,为了弥补家庭收入,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本班以及其他班的学生补课,并收取一定数量的补课费。张老师的这种做法违背了:( )。
  A.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 依法治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 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28. 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
  A. 民事责任 B. 行政责任 C. 刑事责任 D. 以上都有
  29. 张强上课不敢发言,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向老师问。一次,他鼓足勇气向老师提了问题,老师耐心的解答了他的问题,并对他敢于提问进行了表扬。慢慢地,张强学会了主动向老师提问的行为方式。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运用了_____来影响了张强的行为方式。
  A. 示范法 B. 代币奖励法 C. 行为塑造法 D. 强化法
  30.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等。除此之外,下列哪些方法比较有效?( )。
  A. 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B. 穿着得体,注重外在形象
  C.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D.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0.8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31.“六艺”教育是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其中心是:
  A. 孝的教育 B. 礼乐的教育 C. 书数的教育 D. 御的教育
  32. 孔子的弟子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另一个学生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孔子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在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一位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举了个例子:古代有个人,他的妻子得了重病,但又一种药能救她的命。而这种药却很贵,这个人根本无法筹足买药的钱。于是他想法把药偷了出来,救了妻子的命。这位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回答这个人该不该偷药。一部分学生回答“该偷”,另一部分回答“不该偷”。老师在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点评。据此回答33-34题。
  33. 根据这个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回答“该偷”者道德水平低
  B. 回答“不该偷”者道德水平高
  C. 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其道德水平
  D. 学生回答的结果与其道德水平没一点联系
  34. 在这个案例中,该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为:( )。
  A. 传递――接受式 B. 引导――发现式
  C. 示范――模仿式 D. 情境――陶冶式
  35.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诊断测验”,根据结果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学生自学补充教材,乙组学生由教师上附加课,丙、丁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上基础复习课。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
  A. 学科能力分组
  B. 跨学科能力分组
  C. 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
  D. 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36. 心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
  A. 心理正常的学生 B. 存在心理问题但无力自我解决的学生
  C.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D. 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
  37. 下列哪项符合学生记忆力发展趋势的表现?( )。
  A. 女生侧重机械记忆,男生侧重意义记忆
  B. 女生侧重有意记忆,男生侧重无意记忆
  C. 无意记忆发展缓慢,有意记忆发展迅速
  D. 机械记忆随年龄增高而提升
  38.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属于心理健康考察范畴指标中的:
  A. 智力正常指标 B. 非智力指标
  C. 协调与控制情绪指标 D. 智力与体力综合指标
  39. 把自己所具有的和所不能容忍的性格、特征、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批评别人的恶劣的防御机制是:( )。
  A. 投射 B. 幻想 C. 转移 D. 抵消
  40. 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并且经常用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方式来进行,这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属于:( )。
  A. 发现问题阶段 B. 理解问题阶段
  C. 提出假设阶段 D. 检验假设阶段
  41. 个体将已有知识经验用于解决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是:( )。
  A. 知识应用 B. 知识综合 C. 知识概括 D. 知识迁移
  42.《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 教育的本质、目的 B. 教育的任务、原理
  C. 教育的内容、方法 D. 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43.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规律中的:( )。
  A. 练习律 B. 准备律 C. 近因律 D. 效果律
  44. 在《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具体指的是:( )。
  A. 记忆的策略 B. 学习的迁移 C. 技能的形成 D. 概念的掌握
  45. 在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中,信息的存贮过程,又被称之为工作记忆的是:( )。
  A. 感觉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46. 用建立学习时间表的方式在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___策略。
  A. 认知 B. 资源管理 C.精细加工 D. 元认知
  47. 对教师来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就要做到:( )。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以身作则,起好示范榜样作用
  48.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敬业爱业 D. 团结协作
  49. 学生学习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是一种( )。
  A. 认知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生理内驱力
  50.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 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51.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分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 )。
  A. 制度保障 B. 安全保障 C. 经费保障 D. 人员保障
  52. 实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一种高级活动形式是:( )。
  A. 插入式 B. 整合式 C. 结果式 D. 分离式
  53. 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巴班斯基
  54. 以下属于学科中心课程的是:( )。
  A. 分科课程 B. 方案课程 C. 综合课程 D. 生成课程
  55. 新课程改革的焦点是:( )。
  A. 协调国家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B. 协调社会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C. 协调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
  D. 协调社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6分,共32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56. 下列那些因素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A. 教育的发展 B. 教育测量技术的发展
  C. 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 D. 生产关系的构成
  57. 下列那些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
  A. 把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上
  B. 教育应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
  C. 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
  D. 课程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58. 下列哪些是班级组织的结构的主要内容?( )。
  A. 职权结构 B. 角色结构
  C. 干群关系结构 D. 师生关系结构
  59.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主要有:( )。
  A.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C.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60. 关于课外教育和课堂教育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两者都是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B. 两者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C.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
  D. 课外教育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育
  61. 下列状态中,属于注意分配的有:( )。
  A. 学生上课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B. 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况
  C. 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 D. 演员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62. 在下列心理问题中,可以使用自我坚定训练辅导的是:( )。
  A. 人际交往中的被动行为 B. 矛盾面前的犹豫不决
  C. 课堂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 D. 与异性交往时的紧张情绪
  63. 下列信念中,被认为是不合理信念的有:( )。
  A. 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
  B. 对于他人的问题应当非常关切
  C. 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当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D. 如果事情非己所愿,将是非常可怕的
  64. 下列陈述中,对心理咨询谈话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
  A. 具有个人化特征 B. 具有深入化特征
  C. 具有情绪化特征 D. 具有过程化特征
  65. 下列哪些因素对人的心理压力有影响?( )
  A. 经验 B. 准备状态 C. 认知 D. 性格
  66. 人们之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A. 合作需要 B. 依恋需要 C. 情谊需要 D. 恐惧需要
  67. 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的特征有:( )。
  A. 目标指向性 B. 操作系列性 C. 认知性操作 D. 信息分析
  68.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分为四个阶段:分析、设计、制作、试用和评价。下面哪些是分析阶段的任务?( )
  A. 某个课件的使用者(教师或者学生)有什么特点,用这个课件可以实现什么教学目标
  B. 现有的条件,例如设备、时间、技能、相关材料等,是否满足课件开发的需求
  C. 把课件划分为几个主要的屏幕类型,在纸上画出屏幕画面的设计草图;教师对所制作的课件进行评估
  D. 教师根据要求,收集和处理诸如文本、图片、声音、视屏等多媒体素材,素材组织起来,成为一个能实现教学目标,支持设想的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
  69.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协作学习教学模式优点?( )
  A. 共享信息资源,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B. 能产生团体氛围,发挥群体动力和集体合作的协同效应
  C. 有利于促进学员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对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D. 单项沟通为主,可以扩大教育规模
  70. 以下属于探究式教学观点的有:( )。
  A.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中心 B.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际和可接受性
  C. 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展开 D. 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事件上
  71. 从指导思想上,可以把教学方法分为:( )。
  A. 参观法 B. 演示法 C. 启发式方法 D. 注入式方法
  72.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下列反映爱岗敬业的有:( )。
  A. 遵守教育法规 B. 认真备课上课
  C. 认真批改作业 D. 认真辅导学生
  73. 制定《义务教育法》的依据有:( )。
  A. 宪法 B. 教育法
  C. 未成年人保护法 D.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4. 在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上,下列哪些做法效果不好?( )
  A. 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 辩证的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 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学习
  D. 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75. 某初三男生陈平不爱学习,有早恋倾向。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我爱你”的短信,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陈平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陈平要求王老师归还其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到学校。根据这个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王老师不应未经学生同意翻看陈平的短信
  B. 可以向全班同学宣读陈平的短信,以教育其他同学
  C. 手机是学生的私有财产,王老师不能收缴
  D. 王老师批评的话语侵犯了陈平的人格权
  一、判断题
  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 A 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矛盾。
  2. A 题目所述是班级的平行管理的含义。
  3. B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描述的是理智感的含义。故说法错误。
  4. A 题干描述的是“首因效应”的含义。
  5. A 题干是注意的维持功能的含义。
  6. B 要培养学习者观察的目的性,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观察兴趣。
  7. A 在新课改中,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8. A 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
  9. B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初中开始的形式逻辑思维向抽象(而不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到高中阶段形成辩证逻辑思维。
  10. B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代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二、不定选择题
  11. B 本题考查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因此,在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主张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故选B。
  12. B 本题考查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题目中方从小才智异于常人,成名后其父不让他继续学习导致他“泯然众人矣”,说明接受教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故选B。
  13. C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类型的区分。准备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解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故选C。
  14. BCD 班主任的做法属于变相的体罚,是不可行的。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教育法律法规也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没有做到热爱学生。故选BCD。
  15. BD 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该学生站在教室后面听课会可能导致他产生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情绪消极、淡漠,产生抑郁症的心理症状;考试分数少,被班主任训斥并罚站,可能会使这名学生对考试产生恐惧感。故选BD。
  16. BCD 略。
  17. B 本题考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之间往往存在这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数学老师根据该同学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选B。
  18. BCD 数学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侵占了李军的休息时间、课外娱乐时间属于一种变相的体罚,故选BCD。
  19. AD 本题考查注意的特点。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调节和维持属于注意的功能。故选AD。
  20. ABC 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故选ABC。
  21. C 本题考查文饰的含义。文饰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把考试不及格归因于试题太难超出要求等属于文饰。故选C。
  22. CD 本题考查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把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划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故选CD。
  23. B 本题考查教育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提出的具体要求,不仅规范着教师教的活动,而且也规范着学生学的活动。故选B。
  24. BCD 课程的构成主要是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材,故选BCD。
  25. C 教育传播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像、录音、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室环境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故选C。
  26. ABC 本题考查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在信息化学习中评价也是必要的,并且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故选ABC。
  27. D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中张老师利用职务之便为本班及其他班的学生补课,并收取补课费违背了廉洁从教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故选D。
  28. A 违反教育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选A。
  29. D 本题考查强化法的含义。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在案例中,老师运用了强化法来影响了张强的行为方式。故选D。
  30. AD 本题考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三、单项选择题
  31. B 本题教育的发展。六艺是起源于夏代,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的仪式(礼)和音乐舞蹈(乐)。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故选B。
  32. D 本题考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措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选D。
  33. C 略。
  34. D 本题考查的情境-陶冶式的教学模式。情境-陶冶式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题目中教师进行德育时通过一个例子,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属于情境-陶冶式。故选D。
  35. C 本题考查教学的组织形式。题目中不同能力段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和目标是不同的,这种分组属于不同学习内容忽然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故选C。
  36. B 略。
  37. C 本题考查学生记忆力发展趋势。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良好的识记方法,无意记忆发展缓慢,有意记忆发展迅速。故选C。
  38. A 本题考查智力的组成部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故选A。
  39. A 本题考查投射的含义。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故选A。
  40. C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过程。题干描述的是提出假设阶段的含义和特点。故选C。
  41. D 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作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迁移可以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故选D。
  42. D 本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故选D。
  43. D 本题考查效果律的概念。效果律是指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故选D。
  44. B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故选B。
  45. C 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概念。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故选C。
  46. B 本题考查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学习时间管理是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之一。用建立学习时间表的方式在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属于资源理策略。故选B。
  47. D 略。
  48. A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故选A。
  49. B 本题考查附属内驱力的含义。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故选B。
  50. A 本题考查德育的途径。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实用的形式。故选A。
  51. B 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分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故选B。
  52. B 本题考查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结合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插入式、整合式、分离式,其中整合式是实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一种高级活动形式。故选B。
  53. B 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夸美纽斯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只是教给一切人。故选B。
  54. A 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学科中心课程是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故选A。
  55. A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故选A。
  四、多项选择题
  56. ACD 略。
  57. BC A、D体现以社会为中心课程理论的观点。
  58. ABD 本题考查班级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班级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是: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故选ABD。月光老师QQ
  59. ABC 本题考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主要有: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故选ABC。
  60. ABCD 略。本题考查课外教育和课堂教育的关系。
  61. ABCD 本题考查注意分配的含义。注意分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同时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或活动。四个选项的例子均属于注意分配。故选ABCD。
  62. BC 本题考查自我坚定训练的特点。自我坚定训练是培养自己的自制与果断。选项B和C是自我坚定训练的例子。故选BC。
  63. ABCD 本题考查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故选ACD。
  64. ABD 略。
  65. ABCD 本题考查影响压力的因素。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经验、准备状态、认知及、性格及环境。故选ABCD。
  66. AC 本题考查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人们之所以要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合作、情谊和归属。故选AC。
  67. ABC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特征。问题解决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即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和认知操作性。故选ABC。
  68. AB 本题考查媒体课件开发的分析阶段。A、B属于媒体课件的分析阶段,C属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评估阶段D属于多媒体的制作阶段。故选AB。
  69. ABC 本题考查协作学习的优点。ABC都是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协作学习以双向和多向沟通为主D不对,故选ABC。
  70. AC 本题考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选项B属于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特点,D属于抛锚式教学的特点。故选AC。
  71. CD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分类。从指导思想上,教学方法分为启发式方法和注入式方法。故选CD。
  72. BCD 本题考查爱岗敬业的内容。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认真辅导学生都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遵守教育法规则是爱国守法的表现。故选BCD。
  73. AB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义务教育法》。
  74. CD 略。
  75. AD 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隐私权是学生的权利之一。案例中的王老师未经学生同意翻看陈平的短信并当众宣读短信内容的做法损害了陈平的隐私权。故选AD。
  更多备考信息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济源华图教育!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济源华图致力服务于济源市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公...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观性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