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标准制定再挤一家 中美欧竞争中谁会是最后310v大赢家比分

您当前的位置 :&&&&&&
为什么说中国5G可能成为世界标准?
 编辑:艾文
  文/昊天
  在2G时代,在移动通讯技术方面中国完全是一个追随者,到了3G和4G时代,中国似乎已然成长为移动通讯技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欧美发达国家鼎足而立的能力。而在不远的5G时代,为什么有舆论认为中国有实力成为领跑者呢?
  动力背景,这是必要性
  所谓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5G的最大特征是无与伦比的快,大约是4G速度的100倍。5G网络不仅速度快,还具有高连接数、低时延、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多项优点。
  5G网络的应用不再仅仅是在线观看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这么简单了。4G的基站每个扇区能提供的最大连接数只有几千个,但5G的连接数可达一百万个,经过广泛的部署甚至能够达到千亿的量级。这也就意味着通过5G网络,我们可以把目光所及的一切东西通过智能化的方式都连接起来,万物相连不再只停留在概念当中。物联网领域才是未来5G网络真正的用武之地,其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交通等生活各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制定了5G标准就意味着将通向未来的钥匙把握到了自己的手中。对于企业而言,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技术通常是具有延续性的,使得新技术通常要建立在旧技术之上,因此,制定了通信技术标准的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也会处于优势地位。由 高通
  公司所掌握的2G标准CDMA就成为了3G标准所绕不开的核心技术。
  制定5G标准,不仅仅只是技术和经济问题,更体现了大国之间科技实力的博弈。像 马云
  在卸任CEO演说中所讲的,还没有搞清楚PC,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移动通信技术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在。哪个国家掌握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权,哪个国家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身处主动地位,5G成为世界标准可以大大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这是动力背景。
  逐鹿“中原”,
   “中原”逐鹿,这是现状
  5G标准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以至于各国都在积极推进5G标准的研究工作,以抢夺技术制高点。
  早在2012年,欧盟就成立了由 爱立信
  主导的5G研发机构METIS,该机构将参与5G基本原理、概念和新架构的构建,以及系统化、标准化网络和商业的试运行等整个过程,计划2020年全面商用。
  目前,高通正在研发LTE与WIFI的融合技术,高通的这一动作似乎预示着其或将与 英特尔
  合作共同推进WIMAX技术演进成为5G标准。尽管美国在4G标准制定的竞争中落败,但凭借强大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美国在5G标准的制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13年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旨在组织国内的各方力量,共同推动5G标准的制定。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国内企业都成立了5G研发团队积极参与到5G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
  除中美欧之外,日本和韩国也加入到了5G标准的竞争当中。韩国政府推出的“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就以5G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主要内容,并计划投资1.6万亿韩元。日本最大的通信运营商 NTT
  DoCoMo已开始组织相关厂商进行5G技术的评估和验证,预计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实现5G的全面商用。
  众多厂商竞争5G标准的制定,在它们背后是国家在资源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中国5G成世界标准底气何在,
   这是可能性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是由美国的公司和政府所开发制定,从而造成了美国对移动通讯标准的垄断控制,这使得美国政府从中获取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收益。
  为摆脱不利局面,欧洲和日本分别制定自己的2G标准,在经过多方的博弈后,日本的2G标准并未得到大量应用。欧洲的2G标准GSM则力压美国开发的2G标准CDMA成功突围,成为了世界的主流2G标准。
  在前两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中,中国并未取得任何话语权。但在3G标准的竞争中,日本首先被排挤出角逐阵营,中国取而代之制定了TD-SCDMA标准。然而,面对美国和欧洲的强势,中国标准的推行步履艰难。无论如何,中国已成为了3G标准的制定者,从而在技术和人才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推行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为未来新移动通信标准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4G标准的竞争中,中国正迎头赶上。为绕开美国高通公司在专利方面的掌控,中欧联合研发4G技术。这导致了两种4G标准的产生,即由欧洲推动主导的LTE-FDD和由中国主导的TD-LTE。中国制定的TD-LTE标准获得了多国运营商的认可和推广,现已成为重要的4G标准。
  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鼎足而立,中国的通信技术在短短数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尽管在资源、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上与欧美相比还不占有绝对优势,但中国已经具有了与欧美在5G标准制定中进行竞争的实力。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 中国联通
  、中兴、华为和大唐电信等企业都已参与到了5G标准的制定当中,整体投入相当可观,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华为在5G研究方面走得最远。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研究的工作,并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建立了全球第一个5G研发中心,并与世界多所著名高校共同展开了5G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数百篇。华为目前已在组网架构、频谱使用、空口技术和基站实现等多个领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5G标准的制定,在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
  在2015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制造的世界首台6GHz以下5G低频样机亮相,这说明中国在5G的研究上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因而中国的5G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是存在着很大机会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是战略
  在4G标准的制定中,中国和欧洲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而美国却意外在竞争中落败。这并非因为美国技术方案的问题,更多是因为美国企业间没有协调好利益关系。
  在2006年,高通推出了基于CDMA技术的4G标准,并命名为CDMAREV.C,后改名为UMB,但因为技术本身存在缺陷,并且难以克服,导致了高通推出的4G标准以失败告终。同时,英特尔也推出了WIMAX,希望其能成为4G标准。不过因为高通在2010年表态支持TD-LTE而直接导致了WIMAX的夭折。
  由于美国未能把握4G标准的制定权,美国的企业和政府都没有从4G的推广中获得利益。历史证明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绝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这么简单,其背后是国家之间的博弈,只有当国家在博弈中取得胜利后,才轮到企业的竞争,并根据自身的实力分享制定移动通信标准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不能协调好其中的关系,就会在制定标准的竞争中落败。最终,导致谁都无法从中获益的尴尬局面。
  尽管华为是国内最早进行5G研究的企业,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仅靠华为一家恐怕很难与美欧相抗衡。大唐电信在制定3G标准TD-SCDMA和4G标准TD-LTE时发挥了核心作用,并掌握了TD的关键技术。为保证技术的稳定和将研发成本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中国的5G标准很有可能还会沿用TD技术。届时大唐电信或将与华为一道共同领衔中国5G标准的制定。
  中国的5G要成为世界标准就要借鉴历史经验,避免各厂商间因为利益问题而相互牵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我国通信产业的整体力量,引导它们积极参与5G标准的制定。不仅是对内,还有对外,只有团结方能有所作为!
新闻纠错:022-
我来说两句
?&??????????????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英国脱欧道阻且长,谁会是最后赢家? - 外滩画报
英国脱欧道阻且长,谁会是最后赢家?
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并不代表英国已经或者马上脱欧,相反,合法脱欧需要一个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如果英国真的脱欧了,会有获益者吗?另外,再看世界其他地区,我们不难发现,过去隐身幕后、依靠传统规则维持秩序的权威似乎正被生拉硬扯到台前暴晒。逆全球化、泛滥的恐怖主义、街头政治等,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文 | &Lasia图片来自网络英国脱欧公投:是“他们”,还是“我们”对于英国来说,谈起欧洲,到底是“他们”,还是“我们”?几十年来,这个问题在公众和英国政党内部一直分歧不断。历任首相都为此感到头疼,欧洲大陆各国也都为此感到困惑和愤怒。不得不承认的是,英国与欧洲大陆不仅有地理上的距离,还有历史上的隔阂。“不亲密,分分和和”大概最能描述英国和欧盟的关系。卡梅伦曾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在过去,正是这样某种程度上的隔离,英国总能从中获益。我们确实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岛国(习惯自我孤立),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然而,最早提出欧洲联合的不是法国人,也不是比利时人,而是一个英国人。1940年,丘吉尔计划英法两国通过组建战时内阁,结成联盟,成为一个国家,希望以此实现双方国防和经济发展,以对抗德国纳粹。但他的提议因法国沦陷被搁浅。战争一结束,1946年,丘吉尔再次提出欧洲的联合,想要建立欧罗巴合众国,丘吉尔的女儿 Lady soames曾将父亲看做摩西,因为摩西为人指明通向乐土的道路,”他的确指明了方向,而且激起了很多人(对欧洲联合)的热情。”但要将欧洲变成一个由强有力的中央机构领导的联邦,还要无条件接受条例里的所有条件,并不为英国政府接受。在英国人看来,英国的势力遍布全球,如果让英国不再是一个独立国家,那等于是终结了英国一千年的历史。从此英国和欧洲的关系变得更为尴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英国和欧盟的问题在于,我们不是创始国,因此我们总是觉得欧洲,对我们做了什么,让我们总觉得我们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这种心理实际上表明英国在长时间内都留有“日不落帝国”的情结,他们不愿意受人限制,而乐于征服别人。一路犹豫纠结,英国人似乎从未丢掉自己与生俱来的“岛国心理”和“大国心态”。等到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成立,从早期拒绝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到近年来的拒绝签署多项欧盟一体化条约,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分歧越发加剧。英国国内对欧盟的改革一直是历届首相头疼的议题。日,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英国一直反对欧盟的集权化,拒绝出让核心主权英国目前仍是是世界第五大、欧洲紧次德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英国出口至欧盟的金额达2230亿英镑,而英国从欧盟成员国进口额为2910亿英镑,贸易逆差达680亿英镑。英国和欧盟成员国没有关税,欧盟统一市场,也就是说几乎所有货物和服务都有同样的标准,这些标准被欧盟法庭强制执行。留欧派认为这使得其他国家更难歧视英国公司,在统一市场更有利于就业。但对于脱欧派来说,所有英国公司都必须遵循欧盟规章,加强了英国以外的官僚程序。此外,近年来,英国本土的移民、失业就业、医疗教育问题也十分棘手,很多新移民不甘欧洲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在英国与他们有同等的待遇,而一些本国人也抱怨需要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共享医疗、教育服务。2013年,卡梅伦为了平衡党内政治力量,承诺如果2015年他所在的保守党获得大选成功,就将开启公投,让选民自己决定去留欧盟的问题。毕竟上一次决定是否退出欧共体,也是采用的直接民主,补充英国的代议制民主。英国脱欧公投引发的蝴蝶效应伦敦时间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Brexit),脱欧派以51.9%的支持率(17,410,742票)险胜留欧派(48.1%支持率,16,141,241票)。英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公投结果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英国国内,下至民众,上至政党,皆发生连锁反应。6月2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将尊重民众选择,离开欧盟,本人将于今年10月辞去首相职务。6月24日,苏格兰首席部长、苏格兰民族党(SNP)领袖史特金(Nicola Sturgeon)提出将立即启动苏格兰二次公投议程。早前她在《周日先驱报》(the Sunday Herald)的访谈中表示,SNP的白皮书将会提供对各种情況的评估,列出可能触发下一场公投的因素,以及适宜的时间规划,由人民决定是否践行白皮书中的主张。很明显,英国脱欧违背了整个苏格兰的意愿,是对苏格兰未来发展不利的因素。苏格兰民族党(SNP)领袖史特金(Nicola Sturgeon)首都伦敦地区大批年轻人也呼吁伦敦从英格兰独立出来并加入欧盟。6月24日,留欧派因不满公投结果,以公投投票率低于75%,获胜方脱欧派支持率未超过60%为由,在英国议会网站上请愿要求进行“二次公投”。虽然此次公投71.8%的投票率已经是英国1992年大选以来投票率最高的一次。截至6月27日,网站请愿签名超过310万。但同时,请愿签名存在造假,按照规定,只有英国本国选民有权进行请愿,但310万中有包括欧洲等在内世界各地的签名,且存在刷签名现象,Vatican City整个城市只有800居民,但出现了39000选民签名。6月26日,在野党工党影子外交大臣本恩(Hilary Benn)由于与党魁科尔宾(Jeremy Corbyn)矛盾加剧,被影子内阁开除。在23日的公投中,工党支持留欧,科尔宾也面临“催票不力”的指责或将去职。截至26日,已有11位工党影子内阁成员提出辞职,最新提出辞职的是影子内阁的下议院领袖克里斯·布莱恩特(Chris Bryant)。27日,科尔宾表示将在24小时内重组影子内阁。工党党魁科尔宾(Jeremy Corbyn)经济上,公投的结果一出,英镑随即大幅贬值,跌破1.35美元,触及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全球市场陷入震荡。根据Juniper Research市场研究公司调查,65%的英国科技从业者认为脱欧会让全球科技界低迷好一阵。公投只是脱欧的第一步公投结果出来后,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欧洲委员会负责人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和荷兰总理吕特(Mark Rutte)24日进入紧急谈话。荷兰目前担任欧盟为期6个月的轮值主席。他们发布声明称,对英国人民表达了脱离欧盟的意愿表示遗憾,亦对其选择表示尊重。今年2月份,卡梅伦与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会晤同时,欧盟也敦促英国应该立即通过唯一合法途径——触发里斯本第50条款项——尽早与欧盟进行谈判,否则英国的拖延会延长市场的不稳定性。里斯本条约被称为“ 简化版欧盟宪法条约”,第50条明文规定了欧盟如遇退出所需遵循的相关规例、程序和期限。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鼓掌庆祝《里斯本条约》签署。英国需要与欧盟其余27名成员商议退出的条款细节,确立退出后的新关系,包括外交、签证、关税、金融贸易条约等。协议必须要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以及欧洲议会的通过,谈判才能算完成。谈判以2年为限,但实际上可能还需要更久的时间,并且过程充满艰辛。但6月27日,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发表退欧公投之后的首次讲话,重申此前卡梅伦的立场,表明里斯本第50条款项只能由新首相来申请触发,亦即今年10月卡梅伦正式离职后,再等新首相、新内阁选出后,才能算正式开始脱欧的议程。在此后,英国才与欧盟进行谈判。由此可见,目前英国的策略是“拖延”。政府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预案来面对脱欧,从卡梅伦宣布辞职,到决定必须让新首相来触发里斯本第50条款项,这中间的时间大概就是留予政党内部进行最后的博弈,而这期间,还需要花费精力去解决如何避免让苏格兰要求第二次公投脱英,等这一切都结束了,才能正式开始脱欧的一系列法律流程。而欧盟则必须以一种强硬的姿态,包括以后出台相关政策,以防止更多的欧盟国家要求脱欧。如果英国真的脱欧了,谁会是大赢家?目前主流支持留欧的除了苏格兰、爱尔兰等需要欧盟庇佑的地区,其他大多为社会精英阶层,尤其是金融行业和高校。在金融行业,一旦脱欧,至少意味着银行对全球业务监管的难度将继续加大,而他们雇佣新员工的信心也肯定会受挫。而大部分经济学家也都坚定支持留欧。他们认为欧盟创造、而不是分散了贸易。英国与欧盟及其他地区的一切其他关系都会导致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增加。贸易促进了竞争和繁荣。欧盟的繁文缛节并没有造成英国的负担;给英国带来最多损害的规章制度来自国内。尽管欧盟移民不太可能让英国本土出生的人变得富裕,但现在也没有证据表明移民抢走了工作机会,表明移民损害了工资水平或者公共服务的证据更是微乎其微。即使如此,这两年整个欧洲的难民潮和恐怖袭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底层英国人民并不关心世界趋势是全球化还是分裂,他们从来不是欧洲联合的直接受益者,也意识不到正在崛起的右翼势力正是他们真实情绪的表现。精英阶层也没有能够说服下层人民接受自己的建议。下层人民唯一担心的是他们自己,是子女后代的生活正在被欧洲难民、宗教势力、极端恐怖主义切实地影响着。他们正好借选票来诉求对生活的不满和需要改变的希望。在学术界,不少高校在23日公投前就已经群发邮件给学生,鼓励学生投Remain(留欧)。2007年-2013年,英国支付了总额达780亿欧元的科研经费,其中540亿欧元最终用于相关研发项目。而作为回报,最终有88亿欧元的资金被用于支持英国的研发工作。此外,每所英国高校都与欧洲高校有直接的科研项目合作,很多英国或欧洲学生接受来自欧盟的科研补贴。英国的学术界在欧盟中受益匪浅。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学术生涯会遭到影响。公投数据表明,一个地区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高,选择脱欧的比例越低。这也可以拿来解释为什么在脱欧阵营英格兰地区,伦敦市选择留欧。Graphic by:John Burn Murdoch对于英国本国来说,英国脱欧理论上或可促使苏格兰民族党完成该党一直以来的使命,带领苏格兰人民获得民族独立,成立独立国家。短短十年,苏格兰民族党从一个边缘小党派,一跃成为主宰苏格兰政坛的势力,英国下议院第三大党。苏格兰地区油气、水、旅游资源丰富,在历史上与英格兰曾有世仇,部分苏格兰人不满英格兰政府对其统治。2014年9月,苏格兰在苏格兰民族党的带领下获得公投机会,但最终以55%反对独立、45%支持独立失败告终。但目前,卡梅伦政府是否批准苏格兰民族党再次公投仍是未知数。另外,据英国《每日邮报》27日报道,保守党内部“脱欧派”领军人物、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26日在牛津郡乡间家中会见竞选团队的4名议员,令人猜测他是否商议竞选保守党党魁事宜。约翰逊眼下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最热门继任者人选,支持率远高于其他潜在人选。但是有人指出,以往历届保守党党魁选举中,初期热门人选极少能够最终获胜,例如约翰·梅杰、玛格丽特·撒切尔、卡梅伦在竞选党魁之初均曾不被看好。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的一栋废弃大楼外墙喷涂了美国总统候选人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和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接吻的涂鸦,两人都为民族主义者,支持本国从国际事务中抽出而对于国际政治而言,美国驻俄罗斯前大使迈克尔o麦克福尔认为俄罗斯将有可能成为这次大事件的获益方。他在《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中写道:英国脱欧派赢得公投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胜利。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中为应对俄罗斯在东欧,尤其是在乌克兰一系列举措的主要核心之一。一个更动荡的时代正在到来今年3月,退欧公投被英国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报告列为2016年全球十大风险之一,同时入选的还有英国脱欧后引发的希腊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兴起。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飞在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出来之前就认为,“世界舆论高度关注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可能退出这件事情,表明其结果不仅会对英国政治、经济及其与欧盟和世界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会助推当今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反全球化、反传统政治体制机制现象,激化世界范围的政治思潮交锋。”2016年,“伊斯兰国”在世界各地发动恐怖袭击的频率加快、规模扩大。美国大选也正如火如荼进行,“川普击败希拉里”正在变为现实。但美国等大国派地面部队打击“伊斯兰国”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整个欧洲的难民潮和恐怖袭击已经开始动摇欧洲一体化的根基,即欧洲国家引以为豪的“人道主义情怀”、人权至上理念以及人员自由流动的欧盟核心原则。而欧盟众多成员国经济增长乏力,债务压力不堪重负,部分成员国内的退欧呼声此起彼伏(比如,意大利和法国国内支持本国退欧的民众比例曾分别高达48%和41%)。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占领华尔街”到中东的“阿拉伯之春”,再到目前法国巴黎的“黑夜站立对话”,虽然表现形式不一,都反映了贫富差距造成社会内部分裂加大和对既得利益者不考虑底层民众疾苦的强烈不满的现实。2016年4月,数百至上千人每天傍晚时分在共和国广场聚集,彻夜占据广场,举行各种表达社会诉求的辩论和演讲,谈论主题从劳动法改革所涉及的最低收入、工作时间、用工制度等问题,延伸至社会治理、环境问题、选举制度、女权问题等多个方面5月12日,巴西参议院表决通过弹劾报告,总统罗塞夫将被停职180天,距离奥运会开幕式还有50天的6月17日,巴西为资助奥运会宣布进入“公共灾难状态”,之前关于奥运会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奥运会能否举办一度成为未知数。从资本主义开始跨国发展算起,全球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是最近一次全球化高潮,“亚洲四小龙”、新兴经济体、全球金融市场、欧盟的诞生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形成了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于是人们难免不发现我们的时代正在变得越来越陌生,过去隐身幕后、依靠传统规则维持秩序的权威似乎正被生拉硬扯到台前暴晒。逆全球化、泛滥的恐怖主义、街头政治等,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注:杨桦对本文亦有贡献。-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画报(the-bund)&你可以试试点击下面这张图片↓↓↓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新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外滩画报的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外滩画报的其他文章
广告一下^_^为什么说中国5G可能成为世界标准
在2G时代,在移动通讯技术方面中国完全是一个追随者,到了3G和4G时代,中国似乎已然成长为移动通讯技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欧美发达国家鼎足而立的能力。而在不远的5G时代,为什么有舆论认为中国有实力成为领跑者呢?
在2G时代,在移动通讯技术方面中国完全是一个追随者,到了3G和时代,中国似乎已然成长为移动通讯技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与欧美发达国家鼎足而立的能力。而在不远的5G时代,为什么有舆论认为中国有实力成为领跑者呢?
动力背景,这是必要性
所谓5G就是第五代移动技术的简称。5G的最大特征是无与伦比的快,大约是4G速度的100倍。5G不仅速度快,还具有高连接数、低时延、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多项优点。
5G网络的应用不再仅仅是在线观看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这么简单了。4G的基站每个扇区能提供的最大连接数只有几千个,但5G的连接数可达一百万个,经过广泛的部署甚至能够达到千亿的量级。这也就意味着通过5G网络,我们可以把目光所及的一切东西通过智能化的方式都连接起来,万物相连不再只停留在概念当中。物联网领域才是未来5G网络真正的用武之地,其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交通等生活各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制定了5G标准就意味着将通向未来的钥匙把握到了自己的手中。对于企业而言,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技术通常是具有延续性的,使得新技术通常要建立在旧技术之上,因此,制定了通信技术标准的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也会处于优势地位。由高通公司所掌握的2G标准CDMA就成为了3G标准所绕不开的核心技术。
制定5G标准,不仅仅只是技术和经济问题,更体现了大国之间科技实力的博弈。像马云在卸任CEO演说中所讲的,还没有搞清楚PC,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来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移动通信技术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在。哪个国家掌握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权,哪个国家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身处主动地位,5G成为世界标准可以大大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这是动力背景。
逐鹿“中原”,“中原”逐鹿,这是现状
5G标准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以至于各国都在积极推进5G标准的研究工作,以抢夺技术制高点。
早在2012年,欧盟就成立了由爱立信主导的5G研发机构METIS,该机构将参与5G基本原理、概念和新架构的构建,以及系统化、标准化网络和商业的试运行等整个过程,计划2020年全面商用。
目前,高通正在研发LTE与WIFI的融合技术,高通的这一动作似乎预示着其或将与合作共同推进WIMAX技术演进成为5G标准。尽管美国在4G标准制定的竞争中落败,但凭借强大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美国在5G标准的制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13年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旨在组织国内的各方力量,共同推动5G标准的制定。、、大唐电信等国内企业都成立了5G研发团队积极参与到5G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
除中美欧之外,日本和韩国也加入到了5G标准的竞争当中。韩国政府推出的“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就以5G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主要内容,并计划投资1.6万亿韩元。日本最大的通信运营商NTTDoCoMo已开始组织相关厂商进行5G技术的评估和验证,预计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实现5G的全面商用。
众多厂商竞争5G标准的制定,在它们背后是国家在资源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中国5G成世界标准底气何在,这是可能性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是由美国的公司和政府所开发制定,从而造成了美国对移动通讯标准的垄断控制,这使得美国政府从中获取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收益。
为摆脱不利局面,欧洲和日本分别制定自己的2G标准,在经过多方的博弈后,日本的2G标准并未得到大量应用。欧洲的2G标准GSM则力压美国开发的2G标准CDMA成功突围,成为了世界的主流2G标准。
在前两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中,中国并未取得任何话语权。但在3G标准的竞争中,日本首先被排挤出角逐阵营,中国取而代之制定了TD-SCDMA标准。然而,面对美国和欧洲的强势,中国标准的推行步履艰难。无论如何,中国已成为了3G标准的制定者,从而在技术和人才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推行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为未来新移动通信标准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4G标准的竞争中,中国正迎头赶上。为绕开美国高通公司在专利方面的掌控,中欧联合研发4G技术。这导致了两种4G标准的产生,即由欧洲推动主导的LTE-FDD和由中国主导的TD-LTE。中国制定的TD-LTE标准获得了多国运营商的认可和推广,现已成为重要的4G标准。
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鼎足而立,中国的通信技术在短短数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尽管在资源、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上与欧美相比还不占有绝对优势,但中国已经具有了与欧美在5G标准制定中进行竞争的实力。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华为和大唐电信等企业都已参与到了5G标准的制定当中,整体投入相当可观,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华为在5G研究方面走得最远。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研究的工作,并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建立了全球第一个5G研发中心,并与世界多所著名高校共同展开了5G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数百篇。华为目前已在组网架构、频谱使用、空口技术和基站实现等多个领域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5G标准的制定,在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
在2015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制造的世界首台6GHz以下5G低频样机亮相,这说明中国在5G的研究上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实力。因而中国的5G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是存在着很大机会。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战略
在4G标准的制定中,中国和欧洲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而美国却意外在竞争中落败。这并非因为美国技术方案的问题,而更多是因为美国企业间没有协调好利益关系。
在2006年,高通推出了基于CDMA技术的4G标准,并命名为CDMAREV.C,后改名为UMB,但因为技术本身存在缺陷,并且难以克服,导致了高通推出的4G标准以失败告终。同时,英特尔也推出了WIMAX,希望其能成为4G标准。不过因为高通在2010年表态支持TD-LTE而直接导致了WIMAX的夭折。
由于美国未能把握4G标准的制定权,美国的企业和政府都没有从4G的推广中获得利益。历史证明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绝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这么简单,其背后是国家之间的博弈,只有当国家在博弈中取得胜利后,才轮到企业的竞争,并根据自身的实力分享制定移动通信标准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不能协调好其中的关系,就会在制定标准的竞争中落败。最终,导致谁都无法从中获益的尴尬局面。
尽管华为是国内最早进行5G研究的企业,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仅靠华为一家恐怕很难与美欧相抗衡。大唐电信在制定3G标准TD-SCDMA和4G标准TD-LTE时发挥了核心作用,并掌握了TD的关键技术。为保证技术的稳定和将研发成本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中国的5G标准很有可能还会沿用TD技术。届时大唐电信或将与华为一道共同领衔中国5G标准的制定。
中国的5G要成为世界标准就要借鉴历史经验,避免各厂商间因为利益问题而相互牵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我国通信产业的整体力量,引导它们积极参与5G标准的制定。不仅是对内,还有对外,只有团结方能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蔚靑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
微信号: ciweekly
微信公众平台:
搜索ciweekly
或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通信标准谁制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