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分析包含哪些内容方面?需要怎么做?

产品运营中的数据分析该怎么做?
移动互联网产品发展过程是一个证伪的过程,根据设想的用户需求开发产品或服务,只有在市场中才能验证最初的假设是否成立,进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一切要依赖于统计分析产生的量化数据。
统计分析的发展也随移动应用的发展走向个性化和精细化,个性化可以满足不同垂直领域的特定需求,更具适用性。而精细化则是加强了分析的深度和细度,能够更微观的看到问题。同时在社交网络大规模发展的今天,社会化的统计变得尤为重要。
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到底能为开发者解决什么问题呢?首先是让开发者知道宏观数据,然后是细致的App功能分析,更重要的是精准定位用户和了解其需求。让开发者不仅要知道产品运营的基本状况和使用状况,更要了解到用户到底是谁,发现用户深入的需求,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1. 移动 App 创业者怎么玩产品数据统计分析?
移动开发者们常问:“统计分析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什么?”这是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以使用友盟统计分析平台的经验,在此分享三个最重要的功能和益处:
1.1 快速打造数据运营的框架
其实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有一个基于自己的数据运营的系统,来帮助相关部门随时查看产品或者业务的进展.由于部门和公司的角色不同,对数据的需求既有区别又有共通。比如一个做移动应用的公司,所有人都会关注新用户的增长,有多少用户是活跃用户等,这些都是跟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借助统计分析平台,开发者可以快速建立一个清晰的基础数据展示。比如新增用户,活跃用户,设备,地域,联网方式等。
1.2 用数据推动产品迭代和市场推广
基础的数据运营框架对公司产品的整体发展状况会有一个很好的展现,但是我们应该关注更加细节的部分。比如谁在用我们的产品?他们是否喜欢?他们是如何使用的?市场推广带来的用户是否充分的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哪些渠道带来的用户质量更高…….我们都应该用数据来回答这些问题。产品设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产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用户对不同功能的使用,行为特征和使用反馈。这样可以为产品的改进提供很好的方向。市场推广人员也不应该仅仅关注“什么渠道带来了多少用户”,更应该关注的是哪一个渠道带来的用户质量更高一些,ROI更理想。
1.3 产品盈利推手
产品盈利是创业者的最终目的。无论一款产品是否已经探讨出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都应该借助数据让产品的盈利有一个更好进程。在产品货币化的路上,数据可以帮助创业者完成两件事:一,发现产品盈利的关键路径;二,优化现有的盈利模式。
2. 数据分析为什么重要?它能为 App 开发者带来什么?
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平台能够为开发者提供数据帮助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并根据用户行为优化产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首先可以让开发者了解到应用的基本数据,如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启动次数、留存用户等,对用户的规模和质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是一些详细的用户使用数据,如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使用间隔、页面访问等,帮助开发者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深入认识用户群体;
再次可以通过自定义事件收集自定义信息,如推广信息点击情况、查看的商品类别、付款行为触发等,来收集开发者所关心的用户行为;
然后还可以获得用户的终端信息,如设备、运营商、联网方式等,对用户的终端有所了解,在适配及排查问题方面为开发者节约成本;
最后通过对各个渠道的数据分析,把控不同渠道的用户质量,为渠道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3. 移动应用运营应重点关注哪些指标?有哪些分类?
移动应用运营可以重点关注如下指标:
3.1 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启动次数
这些指标是KPI的主要评估标准;关注这些指标的每日趋势,您可以了解到应用每天发展是否正常、是否符合预期。
3.2 留存用户、留存率
留存用户和留存率是评定一个应用用户质量的重要标准,用户留存率越高,说明应用越吸引用户。开发者在查看留存率时,可以关注留存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应用版本、不同分发渠道的用户留存率来评估版本和渠道质量或定位应用某些指标值下降的原因。
3.3 自定义事件、漏斗模型、页面访问路径
自定义事件是开发者为了达到收集某些数据的目的而设定的,比如推广链接的点击、去购物车结算的行为等,通过统计这些自定义行为的数据,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信息。
漏斗模型是多个自定义事件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触发的流程中的量化转化模型。我们可以通过漏斗对应用中的一些关键路径进行分析,如注册流程、购物流程等,把控应用中的关键行为信息。
页面访问路径展示了用户是按照什么顺序访问了哪些页面,各页面的使用状况如何及页面之间是如何跳转的,能够帮助开发者了解各页面之间的跳转是否合理,主要流程是否容易被用户触发等。
以美丽说为例,美丽说客户端用户的主要使用路径是:打开客户端→ 浏览最热最新→ 查看点击单品→点击去淘宝。利用友盟统计平台的漏斗模型发现,用户在点击查看单品,及点击去淘宝这两步转化率不理想。经过分析发现,美丽说 App 中点击去往淘宝的按钮上的文字是“去购买”,这样的文字让用户压力大,于是尝试将文字改成“查看详情”,暗示用户点击后有更多有利于购买决策的信息,且不一定要购买。修改上线后,点击去淘宝的通过率提升了50%,从10%上升到15%。
3.4 其他指标
在日常运营中,开发者关注以上指标就能获得大部分所需要的信息。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指标如使用时长、使用频率、终端属性、地域等,能帮助您获得更多用户使用行为的数据,为您升级版本时的终端适配提供依据、推广时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推送提供数据支持等。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频道。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该如何做好产品竞品分析?
在企业中竞品分析工作大多数产品经理实际工作中很少去做,要么由市场和运营人员代劳,也或者产品部门配备市场研究相关岗位定期来做。而近来部门同事实行每月对现有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参与一部分工作。对于既不是专才和通才的产品经理来说也是一种全新历练和学习。竞品分析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由于信息挖掘渠道和关注点都相对带有主观性,比较危险的是有些产品经理会特意朝预期潜意识心里判断来收集数据),通常服务于领导及产品管理层对产品信息动态能够有意识的去关注及时调整相关目标。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1. 为企业制定行业产品战略规划、产品各条子产品线布局、市场占有率提供一种相对客观的参考依据;
2. 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动态,如果挖掘数据渠道可靠稳定,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可判断出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最新调整方向;
3. 可掌握竞争对手资本背景、市场用户细分群体的需求满足和空缺市场;包括产品运营策略;
4. 自我快速调整、以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的稳定性或者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5. 新立项的产品、拍脑袋想出来的(很危险,指的是对新接触的行业没有积累和沉淀)没有形成较为有效完整的系统化思维和客观准确方向的;
竞品分析怎么去做?
值得一提的是,竞品分析报告在一家成熟的企业,基本上是长时间定期持续积累不断挖掘和分析的一个过程;从而让数据准确性提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确定哪些是你的竞争对手?
A. 产品直接竞争者:这里包括了市场目标方向一致、客户群体针对性极强、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用阿泡的话说:“和你真刀真枪干上的竞争者”
B. 间接竞争者:市场客户群体目标不一致、但在功能需求方面互补了你的产品优势(也或者是你互补别人产品的)、但又不是主要靠该产品价值盈利的;
C. 同行业不同模式的:比如 B/S互联网模式和行业解决方案及单机C/S客户端,一锤子买卖和长期靠服务收费的;
D. 资本雄厚概念炒作的:观察到各大媒体平台经常炒作概念和具备行业前瞻性一些团队人才背景、资质、规模非常有潜力的企业;
2.从哪里获得竞争对手信息
A.从内部市场、运营部门、管理层等收集信息;
B.行业媒体平台新闻及论坛及QQ群,搜索引擎;
C.建立持续的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小组;
D.调查核心用户、活跃用户、普通用户不同需求弥补和间接代替的产品;
E.竞争对手官方网站、交流互动平台、动态新闻、产品历史更新版本、促销活动;
F.季度/年度财报;
G.各大人才网站同行业人才简历更新;对方的博客及联系方式;包括对手官方网站招聘信息;
H.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找到国外同行业的官方网站及行业信息订阅(市场直接竞争者机率不大,但盈利模式和功能定义用户群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市场趋势导向性);
I.试用对方产品、客服咨询、技术问答等等;
3.需要获取哪些信息?
A. 公司技术、市场、产品、运营团队规模及核心目标和行业品牌影响力;
B.实际季度年度盈利数值,及各条产品线资金重点投入信息;占据公司主盈利的产品线;
C.用户群体覆盖面、市场占有率、运营盈利模式;尽可能了解到固定周期的总注册用户量/装机量/有效转化率;
D.产品功能细分及对比;稳定性、易用性、用户体验交互、视觉设计实力、技术实现框架优劣势;
E. 产品平台及官方的排名和关键字及外链数量;
4.常用分析方法?
A. SWOT分析法: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较为宏观和主观)也可作为竞品分析的一种方法;
产品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产品的现状与前景;
必须考虑全面;
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B.客户满意度模型(Kano模型);
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顾客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这三种需求根据绩效指标分类就是基本因素、绩效因素和激励因素;
基本型需求:用户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用户需求)时,用户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用户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用户充其量是满意;
期望型需求:耍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用户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在市场调查中,用户谈论的通常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用户就越满意;当没有满意这些需求时,用户就不满意;
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用户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用户产生惊喜。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用户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用户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C.波士顿矩阵
问题型产品:处在这个领域中的是一些投机性产品,带有较大的风险。这些产品可能利润率很高,但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这往往是一个公司的新业务;
明星型产品: 这个领域中的产品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并且占有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但也许会或也许不会产生正现金流量;也可理解为爆增式用户量和装机量;
现金牛型产品:处在这个领域中的产品产生大量的现金,但未来的增长前景是有限的。这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它是企业现金的来源;
瘦狗型业务:这个剩下的领域中的产品既不能产生大量的现金,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现金,这些产品没有希望改进其绩效。一般情况下,这类业务常常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
D.信息对比
产品基本信息:产品名称、产品类型、语言版本、网址、微博;
公司背景:公司资本、产品技术、市场、运营团队情况;
用户定位:不同形式和行业用户,但对产品都有诉求;
用户需求:功能、视觉设计、交互体验、用户满足期望值;
产品详情:产品定位、是否跨行业目标、产品模式;
产品功能:大小功能模块对比;
盈利模式:
运营策略及数据排名:周期活动、运营规则、及行业排名外链关键字相关数据;
今天就谈这么多了,以上仅是个人在做竞品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方法总结,其中还参考了部分同行业的观点,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请适当借鉴!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产品特征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产品特征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赞赏,是对我创作的最大鼓励。|赞赏
收藏已收藏 | 492赞 | 67
扫码分享到微信
pm小弟就是我
1篇作品6.4k阅读总量
热门问题12345678910(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4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积分
13人评价30页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25页
1人评价3页
6人评价35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2积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产品包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