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中小企业配套协作服务平台为大企业配套协作服务平台协作配套

杭报集团主办
13:学与思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构建杭州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生态链
核心提示 如何立足杭州大中小企业,从产业链切入、供应链剖析,打破“信息孤岛”,重整“价值链条”,打造满足杭州大中小企业发展内生需求,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协作生态链,以更好地抓住市场化活力的机遇,缓解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的压力,破解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趋缓和发展后劲不强的问题。为此,市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调研组,对杭州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合作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构建产业协同生态链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建设,打造“一号工程”,涌现出了西子集团、阿里巴巴、杭汽轮集团、海康威视、杭氧集团等一大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企业,以及贝贝网、艺福堂、快的打车等一批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杭改十条”提出,既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化导向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制度,又要支持优势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如何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产业协作生态链,形成产业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依存度高、协作度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有利于弥补两者的不足,发挥集成优势,解决杭州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产业协作生态链是由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众多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产业生态圈,借助这一特殊的生态群落,企业可以通过信任和契约的方式来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实现跨界合作、交互发展,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市场信息搜索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等。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产业协作生态链是发展的“助推器”。通过与大企业的嵌入式联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水平,稳定企业自身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又可以减少不同地区间企业协作的物流成本。通过生态链的构建,将带给中小企业一个“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对大企业而言,产业协作生态链是发展的“能量剂”。可以帮助大企业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延长产业链,提供深厚的产业支撑,还有助于精简企业组织结构、减少大企业价值链中无法实现的价值增值的环节,从而减少规模不经济现象,更好地聚焦核心战略,赋予大企业再次腾飞的新能量。对杭州经济社会而言,产业协作生态链是发展的“催化剂”。从地方税收来看,如果大企业的中下游企业不在杭州,产生的税收就不会在杭州,效益值就大大下降。而一旦中下游企业形成链接之后,税收的转移将形成明显的叠加效应。从区域就业来看,大企业推动的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产能和产值,还将更好地解决这座城市的就业以及随之而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一旦构建起这样的协同生态链,大企业的配套将会更加稳定,并能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上实现全方位突破,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将更好地点燃杭州跨越式发展之火。 目前产业协作现状 调查显示,配套产品在本市的量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占34%,这其中包含多层次原因。一是大企业意识不足与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原因并存。大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配套产品有固定的配套厂商,大宗采购件面向国内公开招标,因此忽略了一些有优势的中小企业。除此之外,一些中小企业“配角意识”淡薄,盲目扩大企业生产量,忽略提高自身专业化程度,以至于机会来了却把握不住。二是合作的订单不稳与分配不均并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与大企业订单不稳定”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两者协作的期限来看,超过三年的订单仅占20.5%。在被问及“不选择与大企业合作的原因”时,52.3%的企业选择“成本高,产品利润低”,龙头企业因为在产业链及价格选择上占有绝对优势,常常压低中小企业的产品价格,价格博弈状况依然存在。三是信息渠道不畅阻碍协作形成。当被问及“不选择本市企业合作的原因时”,41.2%的企业选择了“没有信息来源,不知道是否有相关企业”。其中,“员工或朋友推荐”和“知名度高的企业”则成为多数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主要渠道。四是产业协作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设立了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出台了关于融资、信用担保、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构建杭州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生态链对策建议 要深入挖掘杭州企业协作发展的后劲,发挥民营企业发展的红利,就非常有必要在基于市场交易利益性互惠协作,以及出于地缘、习俗、传统等因素的情感性协作基础上,从信息平台构建、协作能力提升、协作环境改善和协作配套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符合杭州市情,企业需要、市场认同、社会得益的产业协作生态链,进而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推进我市整体竞争实力。 ——以创新理念转变观念为出发点,增强产业协作生态链的协作意识。从企业配套合作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本市产业配套合作比例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观念没有转变、理念没有创新。大企业要有引领意识。对于大企业,要意识到本市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的重要性,不要什么都自己干,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集中优势力量干自己的核心产品环节。要科学地对待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把他们作为自身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讲诚信经营,不以大欺小。要意识到稳定的配套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效率、经营成本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要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小企业,要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要有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产品极致的决心,做专一行,做精一行,使自身更好地立足市场。要甘于做配套、做支撑,不要什么都要做,反倒让企业失去了特色,失去了竞争力。要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某个或少数几个环节,对某一产品、零部件或某一服务进行深入钻研,在某一环节上以专而精取胜。 ——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切入点,激活产业协作生态链的各个环节。要坚持整合各方力量,多维度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才能激活生态链的各个环节。深化市级信息服务,畅通行业间协作渠道。建议由市经信委牵头,以深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为切入口,在以往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政策咨询等创业辅导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跨行业协同合作机制。梳理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建立规模以上企业需求和中小企业配套信息网络,借助信息化力量激活生态链。设立产业协作推进专项资金,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助力企业发展。要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寻找了解企业需求和难题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建立更具市场导向的信息渠道和项目渠道。升级行业信息交流功能,建立行业内协同发展载体。鼓励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畅通行业协同信息,发布行业产品推介目录和需求目录。每年定期举行行业展销会、推介会和项目沙龙等,引导中小企业参与行业交流。建立为行业内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提供服务的工作机制,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合作项目洽谈会,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以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为着眼点,做强产业协作生态链企业群落。“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自身不发展,就无法促成协作,毕竟市场是用腿投票的。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夯实生态链根基。要综合考虑我市优势产业,在发展规模、市场容量和行业关联度的基础之上,以区为单位,错位发展,重点构建一批集聚效应明显、整体规模较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集聚区。各个产业园区尤其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大中小企业的错位引进,实现产业园内的协同发展。构建集群产业链,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协作配套企业及重大关键项目,努力把产业链做大做长。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增强生态链的匹配度。鼓励中小企业加入产业集群体系,支持参与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按产品上下游进行纵向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做专做精零部件产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助力同类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实施技术进步。中小企业除了与龙头企业合作外,还可以选择和中小型企业联手,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技术交流创新,共同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小微企业间交流协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鼓励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抱团发展一批自主创新示范企业。 ——以优化协作环境为着力点,推进产业协作生态链有效连接与融合。没有环境的支撑,生态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也无法实现优良的服务。改善协作环境,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参与企业配套、生态链构建效果好、程度高的行业给予奖励支持。设立专门资助基金,奖励参与配套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融资、土地、租赁方面的优惠政策。从与大企业协作的中小企业中,每年筛选出技术创新项目,给予资金鼓励以及公示表彰。发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在协同配套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园区以及县市区。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从财政、国有资产划拨、企业法人、银行、社会等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担保公司,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积极介入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组织各类为企业服务的专题座谈会,专业培训和诊断活动,加强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对符合我市产业政策,急需必需的配套中小企业,在新建扩建项目中,给予补助和贴息。鼓励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咨询等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诊断、指导等服务。 ——以项目带动和龙头引导为落脚点,促进产业协作生态链紧密高效合作。要坚持项目带动,坚持龙头企业的引领,才能推动生态链运行的有效性。坚持项目带动。从杭州优势产业出发,立足产业集群打造,从“一基地四中心”的战略框架里挖掘一批符合市委市政府产业导向,又具有良好市场根基的大项目,共同梳理大项目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找寻相关的企业和产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协作项目和产品,提升生态链的效能和动力。坚持龙头引领。政府积极引进和培育在各行各业中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为配套企业积极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管理等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优先与本地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不断分离配套环节及特定的生产工艺,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和引资设厂等方式,将相关产品和服务委托给中小企业经营,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坚持价值引导。建议由杭州市杭商研究会、杭州市企业家协会、在杭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联合组织杭商大会、杭商论坛、项目沙龙等活动,更好地发挥杭商精神,发挥杭商的创新活力,助力价值链的重整重构和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许君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邱天,杭商研究会)
[] [] [] []
构建杭州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生态链
核心提示 如何立足杭州大中小企业,从产业链切入、供应链剖析,打破“信息孤岛”,重整“价值链条”,打造满足杭州大中小企业发展内生需求,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协作生态链,以更好地抓住市场化活力的机遇,缓解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的压力,破解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趋缓和发展后劲不强的问题。为此,市发展研究中心成立调研组,对杭州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合作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构建产业协同生态链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建设,打造“一号工程”,涌现出了西子集团、阿里巴巴、杭汽轮集团、海康威视、杭氧集团等一大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企业,以及贝贝网、艺福堂、快的打车等一批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杭改十条”提出,既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化导向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制度,又要支持优势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如何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产业协作生态链,形成产业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依存度高、协作度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有利于弥补两者的不足,发挥集成优势,解决杭州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产业协作生态链是由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众多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产业生态圈,借助这一特殊的生态群落,企业可以通过信任和契约的方式来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实现跨界合作、交互发展,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市场信息搜索成本、产品设计成本等。对中小型企业而言,产业协作生态链是发展的“助推器”。通过与大企业的嵌入式联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水平,稳定企业自身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又可以减少不同地区间企业协作的物流成本。通过生态链的构建,将带给中小企业一个“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对大企业而言,产业协作生态链是发展的“能量剂”。可以帮助大企业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延长产业链,提供深厚的产业支撑,还有助于精简企业组织结构、减少大企业价值链中无法实现的价值增值的环节,从而减少规模不经济现象,更好地聚焦核心战略,赋予大企业再次腾飞的新能量。对杭州经济社会而言,产业协作生态链是发展的“催化剂”。从地方税收来看,如果大企业的中下游企业不在杭州,产生的税收就不会在杭州,效益值就大大下降。而一旦中下游企业形成链接之后,税收的转移将形成明显的叠加效应。从区域就业来看,大企业推动的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产能和产值,还将更好地解决这座城市的就业以及随之而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一旦构建起这样的协同生态链,大企业的配套将会更加稳定,并能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上实现全方位突破,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将更好地点燃杭州跨越式发展之火。 目前产业协作现状 调查显示,配套产品在本市的量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占34%,这其中包含多层次原因。一是大企业意识不足与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原因并存。大部分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配套产品有固定的配套厂商,大宗采购件面向国内公开招标,因此忽略了一些有优势的中小企业。除此之外,一些中小企业“配角意识”淡薄,盲目扩大企业生产量,忽略提高自身专业化程度,以至于机会来了却把握不住。二是合作的订单不稳与分配不均并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与大企业订单不稳定”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两者协作的期限来看,超过三年的订单仅占20.5%。在被问及“不选择与大企业合作的原因”时,52.3%的企业选择“成本高,产品利润低”,龙头企业因为在产业链及价格选择上占有绝对优势,常常压低中小企业的产品价格,价格博弈状况依然存在。三是信息渠道不畅阻碍协作形成。当被问及“不选择本市企业合作的原因时”,41.2%的企业选择了“没有信息来源,不知道是否有相关企业”。其中,“员工或朋友推荐”和“知名度高的企业”则成为多数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主要渠道。四是产业协作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设立了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出台了关于融资、信用担保、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构建杭州大中小企业产业协作生态链对策建议 要深入挖掘杭州企业协作发展的后劲,发挥民营企业发展的红利,就非常有必要在基于市场交易利益性互惠协作,以及出于地缘、习俗、传统等因素的情感性协作基础上,从信息平台构建、协作能力提升、协作环境改善和协作配套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符合杭州市情,企业需要、市场认同、社会得益的产业协作生态链,进而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推进我市整体竞争实力。 ——以创新理念转变观念为出发点,增强产业协作生态链的协作意识。从企业配套合作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本市产业配套合作比例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观念没有转变、理念没有创新。大企业要有引领意识。对于大企业,要意识到本市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的重要性,不要什么都自己干,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集中优势力量干自己的核心产品环节。要科学地对待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把他们作为自身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讲诚信经营,不以大欺小。要意识到稳定的配套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效率、经营成本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要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小企业,要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要有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产品极致的决心,做专一行,做精一行,使自身更好地立足市场。要甘于做配套、做支撑,不要什么都要做,反倒让企业失去了特色,失去了竞争力。要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某个或少数几个环节,对某一产品、零部件或某一服务进行深入钻研,在某一环节上以专而精取胜。 ——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切入点,激活产业协作生态链的各个环节。要坚持整合各方力量,多维度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才能激活生态链的各个环节。深化市级信息服务,畅通行业间协作渠道。建议由市经信委牵头,以深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能为切入口,在以往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政策咨询等创业辅导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跨行业协同合作机制。梳理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建立规模以上企业需求和中小企业配套信息网络,借助信息化力量激活生态链。设立产业协作推进专项资金,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助力企业发展。要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寻找了解企业需求和难题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建立更具市场导向的信息渠道和项目渠道。升级行业信息交流功能,建立行业内协同发展载体。鼓励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畅通行业协同信息,发布行业产品推介目录和需求目录。每年定期举行行业展销会、推介会和项目沙龙等,引导中小企业参与行业交流。建立为行业内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发展提供服务的工作机制,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合作项目洽谈会,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 ——以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为着眼点,做强产业协作生态链企业群落。“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自身不发展,就无法促成协作,毕竟市场是用腿投票的。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夯实生态链根基。要综合考虑我市优势产业,在发展规模、市场容量和行业关联度的基础之上,以区为单位,错位发展,重点构建一批集聚效应明显、整体规模较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集聚区。各个产业园区尤其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大中小企业的错位引进,实现产业园内的协同发展。构建集群产业链,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的协作配套企业及重大关键项目,努力把产业链做大做长。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增强生态链的匹配度。鼓励中小企业加入产业集群体系,支持参与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按产品上下游进行纵向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做专做精零部件产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助力同类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实施技术进步。中小企业除了与龙头企业合作外,还可以选择和中小型企业联手,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技术交流创新,共同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小微企业间交流协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鼓励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抱团发展一批自主创新示范企业。 ——以优化协作环境为着力点,推进产业协作生态链有效连接与融合。没有环境的支撑,生态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也无法实现优良的服务。改善协作环境,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参与企业配套、生态链构建效果好、程度高的行业给予奖励支持。设立专门资助基金,奖励参与配套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融资、土地、租赁方面的优惠政策。从与大企业协作的中小企业中,每年筛选出技术创新项目,给予资金鼓励以及公示表彰。发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在协同配套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园区以及县市区。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从财政、国有资产划拨、企业法人、银行、社会等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担保公司,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积极介入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统筹规划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组织各类为企业服务的专题座谈会,专业培训和诊断活动,加强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对符合我市产业政策,急需必需的配套中小企业,在新建扩建项目中,给予补助和贴息。鼓励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咨询等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诊断、指导等服务。 ——以项目带动和龙头引导为落脚点,促进产业协作生态链紧密高效合作。要坚持项目带动,坚持龙头企业的引领,才能推动生态链运行的有效性。坚持项目带动。从杭州优势产业出发,立足产业集群打造,从“一基地四中心”的战略框架里挖掘一批符合市委市政府产业导向,又具有良好市场根基的大项目,共同梳理大项目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找寻相关的企业和产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内的协作项目和产品,提升生态链的效能和动力。坚持龙头引领。政府积极引进和培育在各行各业中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为配套企业积极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管理等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优先与本地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不断分离配套环节及特定的生产工艺,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和引资设厂等方式,将相关产品和服务委托给中小企业经营,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坚持价值引导。建议由杭州市杭商研究会、杭州市企业家协会、在杭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联合组织杭商大会、杭商论坛、项目沙龙等活动,更好地发挥杭商精神,发挥杭商的创新活力,助力价值链的重整重构和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许君波,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邱天,杭商研究会)&&&新闻热线:021-
大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在大连举行
&nbsp&nbsp&nbsp&nbsp昨日,2016辽宁大连大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在大连奥利加尔大酒店举行,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营口、锦州、阜新、葫芦岛等地的120多家中小企业与20多家大企业进行现场对接。副市长刘岩出席对接活动。&nbsp&nbsp&nbsp&nbsp本次活动由辽宁省企业服务局在前期调度配套项目的基础上,与省国资委、大连市中小企业局、大连市国资委联合举办。大企业代表就采购业务需求、采购规则和流程等进行了陈述,小企业代表介绍了自身产品优势和协作配套能力等。与会大小企业之间进行了积极的现场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nbsp&nbsp&nbsp&nbsp刘岩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企业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次对接活动为全省企业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将促进大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大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在大连举行
日 16:22 来源:大连日报
&nbsp&nbsp&nbsp&nbsp昨日,2016辽宁大连大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在大连奥利加尔大酒店举行,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营口、锦州、阜新、葫芦岛等地的120多家中小企业与20多家大企业进行现场对接。副市长刘岩出席对接活动。&nbsp&nbsp&nbsp&nbsp本次活动由辽宁省企业服务局在前期调度配套项目的基础上,与省国资委、大连市中小企业局、大连市国资委联合举办。大企业代表就采购业务需求、采购规则和流程等进行了陈述,小企业代表介绍了自身产品优势和协作配套能力等。与会大小企业之间进行了积极的现场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nbsp&nbsp&nbsp&nbsp刘岩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企业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次对接活动为全省企业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将促进大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调查报告--《经济纵横》2014年05期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调查报告
【摘要】:促进本地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之一。以陕西省为例,在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的现状,分析和揭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对策措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和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对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尤其是对促进国内中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276.3;F279.27【正文快照】:
促进本地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之一。目前,国家、各省市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工作。2012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松;庄晖;牛盼强;;[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7期
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课题组;周彬县;韩耕;;[J];西部财会;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鸿;代玉虎;张超;;[J];当代经济;2013年21期
李文杰;;[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5期
罗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钱龙;;[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陈雪红;谭祖卫;;[J];西南金融;2013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隋振婥;[D];辽宁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亚丽;[D];南京大学;2012年
常延斌;[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春元;;[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严成樑;龚六堂;;[J];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王立勇;刘文革;;[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解维敏;唐清泉;陆姗姗;;[J];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章卫民;劳剑东;李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5期
欧阳峣;李坚飞;;[J];中国软科学;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驰宇,姚鑫;[J];商场现代化;2005年15期
李卫忠;;[J];微型机与应用;2007年10期
文竹;;[J];数字通信世界;2010年10期
杨通河;[J];新西部;1999年02期
赵娟;;[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朴基岸;惠淑;;[J];国际政治研究;1993年02期
;[J];工程塑料应用;1995年05期
王道平;方放;曾德明;周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霍毅姝;;[J];机械管理开发;2007年04期
;[J];安装;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永强;党齐民;;[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宁;程馨;李晓翔;;[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彭蓉;郭远刚;王威;;[A];推进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C];2005年
吴伟;李兆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何万篷;方耀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车艳秋;;[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胡登峰;;[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杰;[N];科技日报;2009年
蒋兴华 实习生
周莹;[N];贵州政协报;2011年
陈兆豪;[N];国际商报;2004年
本报记者 逄丹;[N];通信产业报;2009年
昝春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李智鹏;[N];计算机世界;2011年
陈翔;[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李学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贾春峰;[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边歆;[N];网络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金娇;[D];山东大学;2008年
周青;[D];湖南大学;2005年
崔立真;[D];山东大学;2005年
孙靖;[D];同济大学;2006年
罗丹;[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汪军;[D];重庆大学;2006年
易文明;[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洪秀;[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王荣辉;[D];暨南大学;2002年
方放;[D];湖南大学;2005年
韩峰;[D];湖南大学;2006年
胡毓励;[D];浙江大学;2010年
张东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杨蓓虹;[D];苏州大学;2005年
别冰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李锦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刘彦龙;[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作配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