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部六省那个强,谁的发展前景更好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发布
中部六省排名安徽居第三
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相比,安徽的经济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5月28日,安徽财经大学在合肥发布 《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6》。  安徽经济发展在中部排在什么位次?  《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6》通过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发现,年中部六省在水平和结构类指标上的差异并不大,前三名的省份排名没有改变,安徽仍居中部第三,低于河南省与湖北省,高于湖南省、山西省与江西省。而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综合比较中,安徽省位于第6位。  报告对我省皖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发展情况也进行了研究。报告认为,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利用外资、消费、进出口贸易五个方面对三大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而言,皖江城市带经济实力最强,合肥经济圈次之,皖北城市群最弱。  《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16)》则关注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报告显示,我省排名前十的分别是: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天长市、无为县、濉溪县、怀远县、宁国市、当涂县、萧县。 于巧妮中部六省谁的发展潜力最大!_地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2,907贴子:
中部六省谁的发展潜力最大!收藏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成熟~国家重点发展中部地区~中部崛起指日可待!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哪个省的发展潜力最大?
作为地理专用教室研发企业,上海展天积累丰富的建设经验,专为客户打造特色历史教室
传统工业那肯定是湖北和湖南,竞争力没的说。河南可能在物流,代工工业上上有点优势。安徽在科技上优势最大。山西需要做好转型
先为我大河南顶一下。河南称中原~自古得中原着得天下!地理位置尤其重要。现升级国家战略~有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郑东新区。省内发展米字形高铁~大力发展金融业,航空物流产业,汽车新能源,煤电铝,装配制造,生物医药,食品。河南GDP位于中国第五~中部六省第一!
看好河南湖北,山西在6个里肯定
顶安徽?﹏    高   端 低   大 调 奔   气 奢 放 酷   , 华 洋 帅   上 , 气 狂   档 有 , 拽   次 内 有 ,     涵 深 屌       度 炸         天      ﹏﹏?         ??????????????????????????????????????????????????????o?????????????????????????????????????????????????????????????????????????????????????? ???????? ???????????????????????????????????????????????????????????????????????????????????????????????????????????????????????
楼主想去买房搞投资吗?
湖北吧,东西长江,南北京广高铁,地处大陆汉族聚集区中心
个人认为湖北吧。
中部第一大城武汉。。
山西最难,大家都不看好啊
安徽离长三角更近,地理位置更好
目前来看河南经济总量最高,湖北发展水平最高。
安徽吧,有长江,离海也比较近,有两淮煤矿,江淮粮仓。巢湖勉强可以算的上鱼米之乡,皖南古村落人文气息浓郁。九华山宗教圣地,黄山世界遗产。
沪汉蓉和铁路和京广高铁交界之处 坐拥江汉黄金水道 内陆商业前2之省
潜力感觉是河南跟湖北
共同优势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水、耕地、森林资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做好潜力就大咯。经济欠多元化,主要是民营活力不够导致的,还有需要降低行政成本和地方保护倾向。
河南发展水平提升后会很恐怖。
安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山西
看好湖南湖北
江西毗邻长三角与珠三角,民风淳朴,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全国数一数二,有色金属储量南方第一,人力资源丰富。GDP增长率全国也是前列,未来不可小觑。
又拉出来伦我小江西,反正中部倒数。这几十年怎么发展都是这个样子,只求不要被西部省份追上。
山西大学全是985
湖北!山西和安徽不转变定位,估计没戏!山西能源工业太强,主导产业不行!安徽的角色定位越来越向着长三角的养老院前进了,其实安徽有不输于两江的区位优势,没必要把自己放在服务长三角的角色里!
言归正传,湖北集结了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优势,科技、重工、人力、交通、政策……特别是武汉,若二十年没无法进入全国城市前五,将是失败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摘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产业结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部六省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进入新世纪后,中部六省产业结构变动度都明显高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相对来说,产业结构变动度变动剧烈,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变化程度深,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中部地区整体来看,具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产业比较少,主要集中在采掘和加工业,具有明显专业化水平的产业则更少,工业行业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中部和东部的产业梯度落差明显;(3)中部地区与部分东部省份相比,虽然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调整,但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差,尤其是二、三产业素质较低,竞争力较弱。因此,对于中部六省来说,为了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1)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适当降低第一产业比重,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扩大工业专业化部门,抓住中、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的机遇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工业专业化程度,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注意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3)在实施工业化主战略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结构效益。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127【正文快照】: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加速转型期,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呈现加速度的整体性跃迁过程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已经步入中后期,产业结构演进较快。对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小涓;[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陈甬军;景普秋;;[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张付刚;高建华;赵慧;;[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刘伟,李绍荣;[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王忠民,朱争鸣,邵崇;[J];管理世界;1988年01期
辛仁周;[J];管理世界;1991年03期
洪银兴;[J];上海经济研究;1988年02期
吴仁洪;;[J];经济研究;1987年10期
马建堂;;[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张立群;;[J];经济研究;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迪军;董青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杨玉建;张秀兰;封文杰;董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朱治国;史常亮;张冠坤;裴阳朔;张大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曹大伟;;[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柯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张华勇;;[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宋国宇;;[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唐红梅;曹阿芳;田坤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1期
吴涛;李姗姗;;[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李娟;;[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宏涛;王晓芳;;[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羌建新;;[A];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研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采购与公共市场改革论坛文集[C];2009年
王德章;杜会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红宇;;[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戴季宁;陈海波;;[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梅昀;邓胜华;;[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高帆;;[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赵晶;李铭禄;陈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周维华;孙秋;胡红安;;[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晓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丽;[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李玉凤;[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马冀勋;[D];南开大学;2010年
尚慧丽;[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叶宏伟;[D];浙江大学;2011年
方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陈虹;[D];吉林大学;2011年
赵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福岭;[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学印;[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吴迪;[D];湘潭大学;2010年
代月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陈莉;[D];江南大学;2010年
王森林;[D];南昌大学;2010年
曹焕俊;[D];南昌大学;2010年
姜微;[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袁琦;[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刘苗;[D];沈阳大学;2010年
姜媛媛;[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樊新生,李小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杨沐;;[J];读书;1984年02期
吴仁洪,程晓农;[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年02期
朱争鸣,马建堂,王忠民,邵崇;[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年03期
景普秋;张复明;;[J];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杨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雪;;[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8期
张坚;[J];台声.新视角;2005年03期
晏敬东;胡树华;;[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彭继增;曾园;胡晓莲;;[J];武汉金融;2010年01期
张志彬;;[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杨玉华;;[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2期
孙向阳;;[J];消费导刊;2009年08期
安家双;;[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曾国平;王燕飞;;[J];开发研究;2006年02期
马峥嵘;胡扬;;[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阳有旺;曹焕俊;;[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陈斐;俞彤晖;王鑫磊;;[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尹继东;王秀芝;;[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吴勤学;王晓芳;;[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林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鹿爱莉;杜舰;;[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谷兴荣;;[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梅养正;徐有光;;[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尹继东;刘耀彬;魏博通;;[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南省鲁山县副县长
茹广欣;[N];中国信息报;2005年
李学军;[N];黄山日报;2006年
经济视点报见习记者
李世顶;[N];经济视点报;2007年
宜萍;[N];金融时报;2006年
曲昌荣?曹树林;[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报评论员;[N];山西日报;2006年
刘志伟;[N];科技日报;2009年
肖琼;[N];黄石日报;2011年
梁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本版编辑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陈伟诚;[N];湖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志民;[D];厦门大学;2009年
苏迎平;[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薛泽洲;[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李姚矿;[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马斌;[D];暨南大学;2006年
李雁玲;[D];暨南大学;2008年
刘艳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梅生;[D];暨南大学;2011年
李练军;[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鲁春阳;[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娟;[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严萍;[D];厦门大学;2007年
王方方;[D];河南大学;2008年
史季青;[D];苏州大学;2009年
赵平平;[D];南昌大学;2007年
宋燕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王萌霞;[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郭琳;[D];吉林大学;2006年
何勋鲲;[D];重庆大学;2008年
陈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注册会计师
中部8省会竞争力PK:谁在崛起?谁在衰落?
导读:根据正统的定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国的“中部省份”。由于河南、河北以及山、陕历来并称,所以此次拉进来一起考察。
  根据正统的定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国的&中部省份&。由于河南、河北以及山、陕历来并称,所以此次拉进来一起考察。
  所以,本文探讨的是、石家庄、、西安、、南昌、长沙、合肥一个8个省会城市的发展状况。
  一、人口竞争力
  仍然使用&小学在校生人数&这个指标,用统计局的&常住人口&为参考。先上数据:
  注:表中单位均为&万人&。
  从小学生人数上看,郑州的总人口最多,其次是石家庄、西安。但官方的常住人口数字,竟然是郑州第三、石家庄第一、武汉第二。可见,郑州的实际人口要比官方数字高出不少,石家庄也应该如此。
  人口增速上看,郑州遥遥领先其他7个城市;其次是长沙,5年间增长小学生人数了23%;石家庄和武汉并列第三,都是15%。
  南昌人口竞争力最差,小学生人数在5年里竟然减少了7%,而这期间全国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小学生人数只减少了2.5%。其实南昌市区的人口肯定是增长的,减少的主要是郊县。
  太原的人口增速也比较差,5年只有3%。合肥因为在2011年8月参与了瓜分巢湖,所以使用的是2011年底数据跟2015年做比较。西安5年增长10%,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只能算是刚刚及格。
  二、资金竞争力
  下面看一下8个城市从2010年末到2015年末,其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以下简称&资金总量&)的变动情况,表中单位是万亿。
  从上表可以看出,8个省会城市里,吸金能力最强的是武汉,2015年末资金总量位居第一,其次是西安、郑州、长沙、合肥。从总量上看,最弱的是南昌、石家庄和太原。
  河北是中国GDP位置前六名的省份,全省汇聚的资金总量在2015年末的时候位居8省第一,但石家庄的资金总量只排到8个省会的第七名,说明石家庄是个弱省会城市。
  从过去5年资金总量的变动情况看,合肥位居第一,增长了149%;郑州位居第二,增长了111%;南昌位居第三,增长了102%;西安位居第四,增长了100%。这四个城市都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91%,其他四个城市在增速上略逊一筹。
  三、省内竞争力
  考察一个省会城市汇聚资源的能力,可以看两个指标:一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的比例,二是&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省的比例。
  注:表内单位均为万亿元,数据为2015年的。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西安和武汉是最强势的两个省会城市,西安汇聚了全省55%的资金,创造了全省32%的GDP;武汉吸纳了全省47%的资金,创造了全省37%的GDP。
  石家庄是最弱的省会城市,只吸纳了全省20%的资金,创造了18%的GDP。石家庄弱的原因很简单:河北省包围着京津两大直辖市,石家庄只能辐射河北南部,河北的中部和北部主要跟着或者混。
  太原是个很特殊的城市,它一方面在汇聚资金能力上很强,另一方面在创造GDP上能力很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都是因为煤炭。山西经济主要靠煤炭,而产煤大市多在山西北部,创造了山西主要的GDP。但企业和富人们的钱,还是喜欢放在省会城市,消费、调度起来方便。
  四、结论
  1、八大城市里,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首推武汉。武汉资金增速一般,人口增速尚可,但占位比较好,位于京广线和长江交汇处,可以看做是中国的坐标原点。汇聚资金量位居8城第一,整合省会资源能力也基本上位居第一。
  2、武汉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郑州,郑州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汇处,在铁路版图上地位高于武汉。目前郑州汇聚的资金总量在8城里居第三,增速第二;郑州人口竞争力强大,过去5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30%,是中国三大三小6个人口增长中心之一。郑州背靠河南这个人口、经济大省,未来有较大上升空间。
  3、合肥是今年的明星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丝毫不亚于苏州、南京。究其原因,是因为汇聚的资金增长非常快,居8城市之首。人口最近三年增速也不错,未来仍然可以看好。弱点是经济总量和资金总量仍然偏弱。
  4、西安在8大城市里汇聚资金量居第二,增速居第三;人口增速尚可;在省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未来西安的发展也可以看好。
  5、长沙人口竞争力位居第二,但汇聚资金能力有显著欠缺,过去5年明显跑输大市,从位居8个城市第二沦落到了第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长沙房价涨幅不高。长沙在省内竞争力仅次于武汉、西安。长沙也可以长期看好。
  6、南昌在过去5年得了财气,输了人气,未来发展有待观察。
  7、石家庄背靠经济大省,人口竞争力不错,资金竞争力偏弱。长期看,作为中国最弱的省会城市,这种局面很难改观,但由于靠近京津,发展前景也用不着担忧。
  8、太原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人口和资金增长都不理想。GDP在2015年只有2735亿元,在8个城市里也是最少的。太原的弱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延伸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加载更多文章
会计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小K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时间获取热门财会资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会计网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部六省谁的潜力最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