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近年的经济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趋势势

||||||||||||||
当前位置:&&
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关注651197
(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形态是指各种媒体形式的现实状态,包括传媒在提供信息传播服务时的产品、载体的形式,服务模式的特征及其产品的产业链形态。传媒的形态构成了传媒行业的产业结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统计,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7664.2亿元,突破了7500亿元大关,而且增长幅度保持在12.34%的较高水平。2013年,中国传媒业总产值为8902.40亿元,同比增长16.16%。
图表1:2009年以来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2年,业务(网络加)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1.7%,与2011年的41.8%相比变化甚微,保持了与传统媒体二分天下之势。传统媒体中,市场不但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且较上年的18.7%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广播、期刊、音像、电影等媒体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的市场份额从12.37%下降为9.8%,成为2012年最大的输家。
图表2:中国传媒产业各行业市场结构(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的传媒行业结构是由不同传媒形态构成的,主要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十大行业。除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传统传媒形式外,以科技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互联网行业中不断涌现出包括微博、在内的新兴传媒形式,这些传媒形式的现实状态可以通过下表中的主要数据进行描述。
从近年来传媒产业形态表现也可以看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等产业无论产品种类、企业数量都没有明显变化,产业基础发展缓慢,缺乏活力。相应地,电影院数量、银幕数量连年增加直接反映了的持续增长;网民数和手机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也是网络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图表3:2007年以来中国传媒产业形态主要表现(单位:种,家,万户,万个,万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分析认为,未来我国传媒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传媒业或陷入马太效应,强者愈强: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包括已上市的比较强势的文化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社会资本可以和传媒资本互相借力,加上不少非时政类报刊已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我国传媒业未来的发展将有更好的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的环境;
二、&三屏合一&、&报网屏&互动的趋势: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发展势头强劲,使传统媒体受到严峻挑战;
三、赢利模式成为衡量传媒业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传媒业转企改制完成后,将会接受市场的考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投资和运营;
四、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发展:2013年1月,梅花网发布的《梅花网中国报刊广告投放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市场规模整体跌幅为12.6%,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这既有新媒体的因素,也有经济形势的影响,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给传统媒体敲响了警钟:单靠广告难以维持媒体的发展。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本文作者:
(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消费者越来越需要高效、迅捷、...对未来国内外金融发展趋势的几个判断
对未来国内外金融发展趋势的几个判断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李若愚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位置: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 一、各国经济增长普遍不如预期且分化态势更为明显
&&& 今年世界经济形势的显著特点是各国经济增长普遍不如年初的预期。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析报告,从年初到现在每次都是将世界经济增速向下调整,今年已经下调过三、四次,最高的一次曾经下调0.3个百分点这样比较大的幅度,对主要国家经济增速的预测也多次下调。
&&& 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分化态势更为明显。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情况总体比较好,尽管一季度受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负增长,但二季度之后出现了比较快的恢复性增长,而且前三季度就业形势持续好转,通胀率保持低位。日本一季度时由于预期消费税即将上调,使得耐用品消费提前透支,所以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然而二、三季度又连续两个季度下跌,从技术上讲重新陷入经济衰退。发达国家里面变化比较出人意料的是欧元区,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法国在二季度意外出现环比负增长。尤其是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环比出现了负增长,这让各界对整个欧元区和欧盟的经济复苏更加不放心。尽管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实现了轻微正增长,但增长动力依然疲弱。
&&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相互差异也很大。中国尽管比前些年有所减速,但还是处于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其它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均出现明显减速。巴西一、二季度GDP环比都出现下降,二季度同比下降0.8%。阿根廷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GDP环比都是下降的,今年二季度同比下降0.1%。有些新兴经济体尽管没有出现持续下降的情况,但先后出现过下降,比如像土耳其、南非这样一些比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季度GDP都曾出现过下降。俄罗斯经济环比没有出现下降,但是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一季度仅为1.1%,二季度进一步下滑到1%。近期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的争端受到欧美经济制裁,再加上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资本大量外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很大,下一步要想保持经济增长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 从就业的情况来看,分化态势也很明显,美国的就业形势持续好转,10月份美国失业率下降到5.8%,已经低于长期平均失业率。欧洲国家的情况尽管有所好转,但失业率依然很高,欧元区8月份总体失业率是11.5%,欧盟总体失业率也高达两位数,希腊、西班牙等国家失业率还在20%以上。
&& 从通胀的情况来看,各个国家的通胀压力总体上都在减轻。其中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水平下降的巨大影响。由于欧元区经济一直比较低迷,应该说目前面临通缩的风险。美国消费价格涨幅最近处于较低水平而且还在下滑,生产价格涨幅实际上也都不高,这主要跟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关系。日本为扭转长期通缩趋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能否持续有待观察。前些年为高通胀困扰的新兴经济体,通胀率也不同程度下降。
&& 资本市场分化态势也很明显。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资本市场呈持续上升的态势,不断创历史新高。9月中下旬开始,美国的股市开始出现一轮下调,日本、欧洲的股市也都出现了下跌,当时这些国家的股市出现下跌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席曾经发出警告,世界经济有可能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但最近欧美日股市重新恢复上涨。除了股市之外,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不错,2012年以来价格基本上保持上升的趋势。
&& 最近国际汇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美元走势持续强劲,这和美国以往历次经济衰退后的情况有明显的差别。美元走强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是很大的。相对于其它货币,欧元区经济情况不好,而且市场预期美联储未来将要加息,美元和欧元之间的利差预期要扩大,对于欧元的走弱和美元的走强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日元因日本不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上半年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贬值,但6月份以来已经持续升值5个多月。
&&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主要与发达国家的政策调整有关
&&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提出要搞出口倍增计划,减少贸易赤字。欧洲为消除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被动地收紧内部需求,而且努力减少财政赤字。总的来看,由于内部需求减少,加上危机后欧元贬值,使得欧元区和欧盟的外贸总体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尤其是2013年表现得比较明显,贸易差额由2012的大额逆差转为顺差。但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数据来看,贸易顺差又开始收窄,一季度到二季度,欧盟28个国家经常账户的顺差,从大约250亿欧元减少到120亿美元。欧盟国际收支的这种变化对于自身经济、包括对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都比较明显,这一调整过程对整个世界经济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变化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
&&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是国际资本流动,危机后美国实行了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已经开始逐步退出,日本还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也保持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国家之间政策调整的错位造成了资本无序的流动。
&& 总体情况是由于发达国家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政策的调整,相互之间进行作用,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形势,新兴经济体因此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于一些小型经济体的影响可能会很大。像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本来就不太好,比如2012年的时候是印度,后来是印尼,从去年下半年到最近是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这些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依靠资本流入来弥补经常项的逆差,去年以来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又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资本又向外流出,这样整个国际收支会更加恶化,国内投资受此影响也在减少,因此整个经济情况受到不利影响,受影响比较严重的经济体,其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 三、中国经济也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未来出口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进出口形势都不太好,三季度之后形势好转,7、8、9这几个月份,我们的贸易出口形势明显好转。根据以往的分析,我国出口的变化跟国际上需求的变化有两到三个季度的滞后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影响的时滞更长,三到五个季度的滞后期。从世界经济来看,近期经济增速的高点在2013年四季度,当时需求扩张的势头相对而言是比较强的,经过大约两三个季度的传导之后,刚好到现在出口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另外一个因素是从2月份开始人民币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因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近年来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的指数一直都在100以上,有两个月略低于100。这两个对中国出口有利的因素经过一定滞后期在三季度碰头了,使得我们的出口形势好转。但由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慢,在美元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因此从未来需求和汇率的影响来看,出口形势都不是很乐观,因此对未来&& 口形势的判断还是应谨慎一点。
&& 关于我国进口形势的变化,7、8月份的时候同比都是下降的,到了9月份在国内整个需求没有明显好转、国际经济形势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9月份我国进口突然从略微下降转为正增长8%左右的情况。出现这么大的波动,需要认真进行分析。一种情况可能是7、8月份有一些本来应该进口的东西挪到了9月份,但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进口出现这么大幅度的变化。还有一种可能,这种变化跟我们去年一季度的时候相反,那个时候是通过虚假贸易来套取人民币升值的汇差,现在可能是有一部分钱要流出中国,这就可能会高报进口。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性,要进一步分析。结合资本流动的情况,大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印证。
& 二是对国内价格的影响。近期我国消费价格基本上呈现同比上升的情况,但是上涨幅度在收窄。另一方面工业品的出厂价格,还有工业企业购买原材料的价格,从2012年一季度到现在持续下降,这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原油、钢铁、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都在下降,除了国际市场价格下降的影响之外,当然一方面原因是我们国内需求不是很旺盛,另一方面来讲今年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去年有些升值,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国内价格水平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 三是对资本流出入的影响。今年以来,尤其是7、8、9月份这三个月,总计有1281亿美元的顺差,我们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每个月也有90亿美元左右,这样每个月会有大约5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但在三季度,我们的外汇储备反而减少了1000亿美元,这种情况让人非常费解,说明可能有资本从国内流出,这对我们的投资和国内货币政策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可能有资本流出,使得我们尽管有外贸顺差,也有外资的流入,但是我们的外汇占款在8月份出现下降,整个三季度外汇储备出现下降,这对于我们通过外汇占款供应基础货币来讲造成了影响。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要根据国内外相应的变化去灵活的进行调整。
&& 另外一个方面是对于国内房地产的影响,房地产最主要的是受国内的影响。但应该注意的是,从去年到今年的这一段时间,房地产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那一部分出现了10%左右的下降,就是受到了国际影响。
&& 总体来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需是影响经济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最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应该说国内因素是主因,由于需求不足,使得经济增速尤其是工业生产增速最近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另外,从今年总体情况来看,工业效益的指标跟去年相比也有几个百分点的下降。但是,除了内部因素的影响之外,我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国际上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国际因素的影响下,我们整个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有所增大。
& 四、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在讲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更多地讲货币政策,而我们的货币政策强调定向调控,不象攻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宏观经济理论和过去的经验表明,财政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效果要比货币政策更好。相对而言,在发挥财政政策调结构这方面,可能前一段时间强调的不太够,比如服务业的好转跟营改增、落实结构性减税是有明显关系的,但是从总的政策取向来讲,这方面强调得不够。下一步制定明年的财政政策时,应更加明确的强调这方面的作用。
&& 二是货币政策要适当加大力度。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的变化,使得我们现在货币政策所受到的因素更加复杂,在实际操作上也更难以把握。要增强货币的前瞻性和灵活性,现在的情况下要加大公开项操作的力度,甚至要考虑是否用降低准备金率、降息等手段加大基础货币和信贷的供应,使得货币不要收得过紧,并引导降低融资成本。
&& 三是稳定进出口的政策。前一阶段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进口的相关政策。最近这段时间人民币还是持续在升值,与此同时,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大幅度升值,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幅度就比较快。我们觉得,应该关注人民币升值对未来出口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是对于现在资本流出入影响比较大的情况,对于贸易和资金流动的审查、监测,应该加大力度,防范热钱流出入的影响。苹果/安卓/wp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显身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尴尬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一、 我国需求结构的特征: 纵向与横向比较
  改革开放 35 年来, 我国经济以年均约 1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 在较短的时间内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增长速度举世瞩目。 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 我国也已经成为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
  过往跨越式发展抓住了国际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力、 土地等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 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相应地消费率也就比较低。 1978 年至 2012 年, 投资率整体上呈上升态势, 平均投资率 38.78%。 从 2002年开始, 资本形成逐步取代最终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形成了以投资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增长方式。 特别是 2003 年以来,投资率攀升到 40%以上并逐年仍在提高, 2011年达到最高的 48.3%, 这显着高于世界平均投资率 (28%), 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的投资率(33%)[1]。 作一个对比, 韩国和日本在加速赶超的过程中, 投资率最高值也仅在 30%左右。 需求结构的另一个特征还表现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 2000 年, 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 2 492 亿美元, 占全球出口总额 6.44 万亿美元的 3.86%, 位居世界第 7。 得益于加入 WTO, 到 2012 年, 中国出口贸易 2.05 万亿, 根据 WTO 的预测, 2012 年全球出口贸易总额 18.88 万亿美元, 占全球的10.86%, 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
年, 出口依存度均在 25%左右, 外贸依存度平均达到49.75%。 从消费率来看 ,
年 , 我国消费率从 62.1%下降到 49.5%, 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8.79%下降到 35.97%, 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70%左右的平均水平。 尽管消费率是否存在低估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但横向比较消费率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 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对需求侧的影响
  改革开放 35 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充分地证明, 改革与开放卓有成效。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和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强势角色是需求结构呈现上述特征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增长表明, 这种发展战略和需求结构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问题, 甚至说, 这种结构恰恰支撑和造就了过往的高增长。 之所以现在被认为是问题,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显而易见的是, 高外贸依存度的增长模式存在的一个潜在隐患就在于经济增长深受外部经济体经济形势波动的冲击, 这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 除此之外, 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具体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影响来分析。
  从外部影响来看, 第一,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欧美国家普遍地复苏乏力, 新兴经济体增长步伐放缓, 国外消费市场萎缩。 第二, 欧美国家利用危机形成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机会重振制造业, 实施再工业化, 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投资和出口也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 欧盟委员会在2012 年 10 月发布了一份新产业政策通报 , 正式提出通过 “新工业革命” 逆转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 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总体目标, 即到 2020 年,将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当时的 15.6%提升至 20%。 在降低失业率的压力下, 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美国 2008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9%, 目前已升至接近 12%[3]。 虽然中美在制造业出口产品领域交叉度不高, 但从长期来看,如果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维持不变, 外部需求势必会更趋于下降。 第三, 伴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 国际上的贸易保护手段 “推陈出新”, 绿色壁垒、 劳工保护等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 而我国在这些方面恰恰是短板。 另一方面, 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日益频繁, 而且贸易摩擦也有了新的变化: ①贸易摩擦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 同时也在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②摩擦的领域不仅出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 还向光伏产品等高端产品领域扩散。
  从内部影响来看,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 “人口红利” 和劳动力资源在城乡间的重新配置。 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2012 年末, 我国 16~59岁 (含不满 60 周岁) 人口比上年末减少 205 万人, 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下降 0.5%。 社会总抚养比由 2002 年 的 42.2% 逐 年 下 降 , 2010 年 降 至34.2%, 而 2011 年和 2012 年则逆转上升, 分别为34.4%和 34.9%。 劳动力供求状态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2004 年沿海地区出现了以 “民工荒” 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并迅速蔓延到全国, 年金融危机后更为加剧 。 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变化又反映在劳动力价格上, 农民工工资从 2004 年开始明显提高,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农民工遭遇了短暂的就业冲击, 但随后工资增长的势头并未减缓。 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例, 工资在
年 间 年 均 实 际 增 长 率 分 别 达 到10.5%和 9.8%[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外来人口加速实现市民化, 劳动力成本仍将呈趋势性上涨态势。 劳动力成本优势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成本上升情况下, 一些制造业开始往印度、 越南、 柬埔寨、 马来西亚、孟加拉国以及中南美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 ②资源能源约束趋紧。 以往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出显着的粗放型特征, 片面依赖资源粗放式投入, 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破坏没有得到有效地审计、 治理和补偿。 2012 年, 我国 GDP 占世界总产出份额为 11.5%, 消耗的煤炭、 一次能源和淡水却分别占世界消耗总量的 50.2%、 21.9%和 15%左右。 这固然有我国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原因, 但毫无疑问的是, 这种增长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今后经济增长受到能源、 生态、 环境的约束只会1币升值因素。 按年平均价计算,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 1995 年至 2005 年间基本维持不变, 2005年以来人民币则呈不断升值趋势, 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 8.19∶1, 2012 年, 汇率达到 6.31∶1,该期间人民币升值了 29.8%。
  就投资来看, 虽然我国的投资率比较高, 但是如果有高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率高本身并不是问题。 问题正在于, 投资回报率近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白重恩的研究, 调整价格之后的税后投资回报率从 1993 年的 15.67%的高水平持续下降, 在
年还稳定在 8%~10%, 但金融危机之后投资回报率水平大幅下降, 2012 年中国已经降低到 2.7%的新低水平。 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很简单, 但计算出的值通常存在较大争议,关键在于数据质量和计算方法。 对于我国投资回报率是高还是低仍有学术争论, 但从不少实体企业将大笔资金用于炒房足可管窥实体经济利润较薄的事实。 刘海影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资本回报率 10 年来的平均值为 6%, 但从2007 年的 8.9%跌至 2013 年 1 季度的 3.5%, 下滑了 60%。 非金融上市公司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 与债务规模之比从 2007 年的 20%左右降低到 6%, 甚至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 表明总体而言, 企业覆盖债务利息的能力不足。[5]
  在出口面临压力和投资回报率下滑情况下,能否将经济增长寄托于消费率的大幅提升呢? 从消费率的国际比较来看, 我国消费率提升的空间是很大的。 并且, 中国的人口约占世界 1/5, 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 消费市场完全依赖其他 4/5 的人口也是不现实的。 但当前消费率太低的原因是多重的: 其一, 居民收入占比比较低, 经济建设型的政府主导了过多了投资,这对消费产生了不小的挤出。 其二, 居民收入差距也偏大,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有关,致使陷入了高收入者有钱不消费和低收入者想消费却无钱消费的窘境。 其三,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健全, 居民预防性储蓄的意愿强烈。 以上多重因素叠加, 诸如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措施收效甚微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 总供求平衡潜伏危机: 产能过剩问题愈加凸显
  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显着变化,以上的分析也表明, 无论是出口、 投资还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 都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这就使得总供求平衡潜伏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我国当前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的重要表现, 便是普遍而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根据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2012 年底, 我国钢铁、 水泥、 电解铝、 平板玻璃、 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 72%、 73.7%、 71.9%、 73.1%和75%, 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而且 , 除了上述传统行业, 产能过剩在向太阳能光伏、 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蔓延。 产能过剩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使这一问题更突出地暴露了出来。
  产能过剩对宏观经济产能负面效应的影响在于,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企业非意愿库存增加,容易引发企业资金链紧张, 对投资前景产生悲观预期, 投资意愿弱化。 即便是维持投资, 也主要不是靠利润而是靠融资, 这又会加大企业债务负担和风险。 另外, 产能过剩情形下, 为了消化库存, 维持生产运转, 企业间容易展开恶性的价格竞争, 企业利润率下降, 行业亏损面可能扩大,并引发职工失业、 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能源资源瓶颈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在低消费率、 高投资率和高外贸依存度的需求结构下, 如果外部需求有大幅下滑, 为了 “保增长” 和稳就业, 在消费率几乎不可能短期提高的情况下, 惯常的思路是通过扩大投资来应对。
  2008 年国际危机爆发后, 当年第 4 季度中国政府决定在 2 年时间内实施 4 万亿投资计划, 加上2009 年各商业银行贷款 10 万亿 , 政策对于拉升GDP 确实发挥一定作用。 相比于
年的两位数增长, 继 2008 年和 2009 年 GDP 增长率接连下滑后 (分别为 9.6%和 9.2%), 2010 年止跌回失, 一度回升到 10.4%。 但是, 在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 一味地靠投资拉高 GDP 只能有短期效应。 由于投资回报率递减, 刺激政策的效应变得越来越差, 需要越来越强的刺激才能实现一定的增长。 直接的生产性投资和由政策诱致的关联投资可能使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非但无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反而可能使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更加严重。
  投资是短期内增加 GDP 更直接和可控的手段, 投资是需要钱的, 除了吸引直接投资, 政府投资的钱要么来自财政收入, 要么来自借债。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通过以低于市场价给企业提供用地、 税收优惠、 容忍污染、 压低电价等手段变相给企业补贴, 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 在2004 年的 “铁本事件” 中, 当年常州、 扬中工业用地市场价约为 40 万/亩, 实际上批给的价格仅为 11 万/亩, 按 6 541 亩算, 相当于 20 亿左右补1的思路下, 房价与地价形成正反馈机制, 地方政府过度地依赖土地财政, 房价的高位运行风险重重,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也随之放大。 就地方政府债务而言, 当前我国政府债务不断积累, 截至2010 年度 , 汇总中央政府 8.6 万亿 、 地方政府(含乡村级) 的 12.4 万亿、 国开行的 4.7 万亿、 进出口银行及农发行的 2.6 万亿、 铁道部的 2 万亿、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 1.8 万亿等债务或负债, 中国政府负债总额高达 29.6 万亿元, 占 GDP 比较高达 73.9%[6], 已经有了很大的风险, 靠借钱扩大投资拉动 GDP 很难维持。 这就充分地表明, 在当前情势下, 过往依靠固定资产投资这种需求侧管理拉动经济增长的调控思路已经不合时宜。在不忽略需求侧管理的同时更加关注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是因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
  四、 在稳需求的同时更关注供给侧管理
  综上可见, 在潜在经济增长率已经下滑的情况下, 如果一味追求像过往一样的高速增长, 通过增加货币发行等手段进行短期刺激而深层次的经济结构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调整, 刺激需求的政策可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反而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还容易带来通货膨胀的问题。 即便是短期拉升, 难免又会有较大幅度下滑, 这种经济的大起大落本身就是对经济秩序的破坏, 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供给管理的目的, 主要有两个, 一个就是使已经失衡的总供求再回到平衡的轨道上来, 使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增长。 这是指, 根据内需和外需的变化调整供给结构, 既要考虑到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 又要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使得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使总供求保持基本的平衡。 再一个就是不断地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改粗放型增长方式为集约型, 使经济增长具有质量和持续性。
  供给管理最常提及的政策是减税。 笔者的调研也发现, 中小企业经营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税收负担和社会保障负担比较重, 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税种, 还有各种隐性的费用支出。 这与我国的税制结构不尽合理有关, 我国现行税制中增值税、 营业税等流转税占税收比重超过 60%。不同于所得税, 流转税比较不容易做到 “多挣多交、 少挣少交”。 因此, 税制的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负担, 激发中小企业市场活力,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从而为宏观总供求的平衡奠定微观基础。 截至 2013 年 8 月 1 日,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范围也已推广到全国试行, 从整体上来看, 这能够降低企业负担。供给管理还包括改善要素供给, 其中关键是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 提升人力资本。
  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研究发现, 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是人均资本 (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的增长, 之二便是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 一般被看成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技术进步对于提升经济效率至关重要, 但也恰恰是我国经济的短板, 缺乏核心技术, 依赖国外技术转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 2012 年授予了 125 万项专利, 但只有21.7 万项 (约 1/5) 属于中国专利系统中的最高质量专利。 我国授予的专利有三类, 分别是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 专利和 “外观设计” 专利,后两种专利创新含量较低, 而我国恰恰是后两种专利比例比较大。 因此, 国家要鼓励和支持科技研发投入,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供给管理同时包括制度的供给,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市场化方向的改革。 美国和英国 20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都是围绕供给侧展开的, 重点虽然有所不同, 但均有市场化改革的内容。 美国采取了反垄断和减少政府管制的措施, 英国的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管制, 减少国有经济比重, 降低保障, 完善市场体系, 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7]。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有了不小的提高, 但仍亟待提高。 在近年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背后, 应该注意的一个事实是, 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而相比于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恰恰是比较高的。 根据民间智库“政见研究 ” 提供的数据 , 国企的资本回报率为2.65%, 远低于民营企业的 4.84%。 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 政府不当地干预了信贷资源的分配, 使分配更偏向资本回报率偏低的国有企业。 信贷资源的这种配置, 既有政府在其中的干涉, 也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和地方政府市场保护获取利润的原因。 因此, 供给管理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恰当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减少政府对市场包括要素价格的直接管制, 改善要素供给,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相对价格体系, 而政府在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 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外, 迫切需要深化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改革, 使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同一个市场平台上公平竞争, 形成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惟其如此, 企业才能硬化预算约束, 强化成本和风险意识, 注重投入的产出效率和投资收益。 只有这样, 市场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便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实现, 资源误配置才能有效降低, 这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治本之策, 是走上创新驱动和集约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传统的增长模式相适应的有一整套制度建构, 而制度一旦形成就存在制度惯性, 当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需要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时, 传统的制度就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 因此, 供给管理既要有理念上的转变, 又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 其中之一, 是改革传统上片面强调 GDP的政绩考评制度,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 强化对地方政府各项收支的硬性约束和监督。 原因在于, 在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考评政绩的偏向和地方承担过大事权情况下, 地方政府又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来自上级的行政压力, 便围绕 GDP 展开激烈的锦标赛式竞争, 辅以现行官员任期制特点, 政府官员的行为难免短期化。
  五、 总 结
  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靠外需拉动和依赖于要素粗放投入转向主要靠内需拉动和创新驱动上来, 是我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必须围绕总供求的平衡来展开, 要以这个为基本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稳定的增长, 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会丧失基础。 优化需求结构更多不是直接去管控需求的各个部分, 而是应该从供给侧着手, 这更是一种治本式的宏观经济管理思路。 “十八大” 之后, 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不能通过发货币等简单手段刺激经济, 宏观调控要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反映了更关注供给侧管理的宏观调控思路和理念。
  宏观调控理念的转变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局的客观要求, 是因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客观变化而做出的积极主动的调整, 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正确选择。
更多相关地址:/hongguanjj/59179.html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